《护理核心制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核心制度.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护理核心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病人的护理级别以病人的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进行确定,并根据病人的情况变化,动态调整。护士应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并根据病人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定的诊疗计划,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特级护理,适用对象: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病人。2.重症监护病人。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病人。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病人。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病人。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病人。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病人。,特级护理,护理要点: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
2、生命体征;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实施床旁交接班。,一级护理,适用对象:1.病情趋向稳定和重症病人。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病人。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病人。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病人。,一级护理,护理要点:1.每小时巡视病人,观察病人病情变化。2.根据病人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病人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
3、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二级护理,适用对象: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病人。2.生活部分自理的病人。,二级护理,护理要点:1.每2小时巡视病人,观察病人病情变化。2.根据病人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三级护理,适用对象:1.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稳定的病人。4.生活部分自理且处理康复期的病人。,三级护理,护理要点:1.每3小时巡视病人,观察病人病情变化。2.根据病人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查对制度,医嘱查对制度 各类医嘱均由两名护士查对,每日
4、医嘱班班查对。护士长每周组织查对医嘱两次。抢救患者时,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述一遍,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查对制度,服药、注射、输液前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进行“三查十对”。“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十对”: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和有效期。,查对制度,2.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注意配伍禁忌。摆药后必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3.对易致过敏的药,给药前须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制药物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4.发药或注射时,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无误并向患者解释清楚后方可执行,必要时与医生联系。,输血查对制度,输
5、血查对制度 1.采集血标本时,二人持输血申请单核对患者,无误后方可采血配型。2.取血时,取血人员与输血科人员核对配血报告单、血袋及血液性状,无误后方可取血。,输血查对制度,3.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核对无误后在输血登记本上签字。4.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识别患者,确认与输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输血查对制度,5.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进行核对医嘱,病人床号、姓名、血型、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上所有信息确认无误。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腕带识别制度,1.
6、对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中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的患者(例如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患者)应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志。2.“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经过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更新时同样需要二人核对。,护理值班、交接班制度,1.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工作。2.当班护士应为下班护士做好物品准备。3.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的各项工作,写好交班报告及各项护理记录、处理用过的物品,与接班者共同做好交接班工作。4.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提前15分钟到病房,阅读交班报告、护理记录、交班记录,在接班者未到岗或交接未清楚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护
7、理值班、交接班制度,5.接班者应清点毒麻药、急救药品和其他医疗器械,若数量不符合及时与交班者核对6.交班内容:住院者总数、出入院、转科(院)、死亡人数、及手术(分娩)、危重患者病情变化等。7.危重、抢救、昏迷、手术、瘫痪患者实行床头交接班。8.交、接班者共同巡视,检查病房一般管理情况。9.交班时间发现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出现问题由接班者负责。,腕带管理制度,1、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的患者(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患者)使用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志。包括重症监护病房、手术患者、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中的患者 2、使用腕带后,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腕带使用的注意事项及重要性。3、腕带标识一般佩戴于
8、患者上肢腕部,特殊情况的佩戴于下肢。,腕带管理制度,4、严禁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随意将病人标识腕 带取下。5、执行各项治疗护理前要认真核对腕带信息。6、腕带丢失、损坏,更新时需二人核对。7、严禁任何人涂改、刮除腕带表识信息。8、腕带标识是病人的专用信息,不得转借他人使 用。9、患者转院或出院,及时收回。,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不良事件分级0级:事件在执行前被制止1级:事件发生并已执行,但未造成伤害2级:轻微伤害,生命体征无改变,需进行临床观 察及轻微处理3级:中度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改变,需进一步 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4级: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提升护理 级别及紧急处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5
9、级:永久性功能丧失6级:死亡,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护理不良事件分类 1.给药相关事件:包括输液、口服、肌肉注射药敏试验等,主要涉及未按时做、未及时看试验结果、未注明试验结果,给药剂量、方法、时间错误,漏执行、液体渗漏等问题;2.意外伤害事件:如跌倒、坠床、烫伤、烧伤等,不良事件上报制度,3.导管相关事件 如引流管未及时开放引流、非计划性拔管 4.书写和电脑录入错误 如腕带姓名错误、电脑录入错误等 5.标本采集相关事件如未按时采集、送检及采集方法错误等 6.其他相关事件,医疗文件丢失、无菌物品管理问题、设备故障、压疮等。,不良事件上报制度,1.各护理单位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2.发生差错、事故后,
10、本人应立即向护士长口头报告,护士长即刻逐级上报。3.发生差错或事故后当事者要如实反应情况,以便采取积极正确的抢救措施,尽可能减少或消除由于差错、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不良事件上报制度,4.发生严重差错或事故的有关记录,如检验报告、药品、器械、标本等,均应妥善保存,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弃掉,以备鉴定,并及时登记差错、事故的发生经过和后果。5.为了弄清差错、事故的真相,应倾听当事人的意见,讨论时要求本人参加,允许其发表意见。决定处分时须慎重,并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不良事件上报制度,6.发生差错或事故后,按性质、情节、后果,可分别组织病房、科系或全院有关人员讨论,从中总结经验,吸
11、取教训,教育大家。并确定事情的性质,提出处理意见。7.发生差错或事故后,护士长必须于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将差错、事故发生经过处理结果报护理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8.发生差错、事故的单位或个人,如果有意隐瞒或不报,一经发现,须按情节轻重给予处分。9.护理部应定期组织人员讨论、分析可能发生差错、事故的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患者身份确认制度,1.在标本采集、给药、输液或输血、发放特殊饮食、手术及实施各种介入与有创诊疗时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患者身份确认制度,2.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患者)沟通:在实施
12、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确认患者身份,并请患者自己说出姓名,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患者身份确认制度,3.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1)急诊与病房、手术室、ICU之间进行交接病人时,两名护士要详细核对姓名、性别、年龄、诊断,进行识别患者,做好交接记录。2)手术室与病房、ICU之间进行交接病人时,两名护士要详细核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部位及其标志,药物过敏试验结果、手术医嘱所带的药品、物品(如CT、X片)等进行核查。有交接记录。,患者身份确认制度,3)产房与病房之间进行交接病人时,两名护士要详细核对产妇的姓名、床号、新生儿的性别、手腕带,进行标示,做好交接记录。4、建立“腕带”识别制度 1)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二人核对。2)对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中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例如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患者)应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