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艺关系的探讨1.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42233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艺关系的探讨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艺关系的探讨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艺关系的探讨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艺关系的探讨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艺关系的探讨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艺关系的探讨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艺关系的探讨1.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艺关系的探讨函 数 站 株洲331函授站 专 业 机电一体化 班 级 姓 名 朱雪峰 指导教师 二一一年三月目 录1、 前言2、金属材料结构及基本组织.3、金属材料的切削性能与热处理预热的关系3.1金属材料的切削性能与热处理预热的关系.3.2金属材料的切边横量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3.3金属材料的断裂韧性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3.4金属材料抗应力腐蚀开裂与热处理应力的关系4、 零件材料结构及特点分析4.1零件的材料特点.4.2零件的结构特点5、轴承盖真空热处理工艺路线6、产品质量与经济法的关系7、结论8、主要参考文献第一章 前 言工业生产中,许多金属材料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潜力,需要

2、提高其机械性能。在设计工作中,正确制定热处理工艺可以改变某些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而不合理的热处理条件,不仅不会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反而会破坏材料原有的性能。因此,设计人员在根据金属材料成分及组织确定热处理的工艺要求时,应准确分析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艺的关系,合理安排工艺流程,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第二章 金属材料结构及基本组织 在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金属有铁、铝、铜、铅、锌、镍、铬、锰等。但用得更多的是它们的合金。金属和合金的内部结构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金属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其二是原子在空间的排列方式。金属的性能和原子在空间的排列配置情况有密切的关系,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金属的性能就出现差异。

3、金属材料热处理过程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在不同的介质中冷却,通过改变金属材料表面或内部的显微组织结构来改变其性能的一种工艺。因此,对某些金属或合金来说,可以用热处理工艺来改变它的原子排列,进而改变其组织结构,控制其机械性能,以满足工程技术的需要。不同的热处理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材料性能改变效果,下面就金属的材料的某些性能来分析其与热处理工艺的关系,以便更好的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 第三章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艺的关系 3.1金属材料的切削性能与热处理预热的关系 金属材料加工的整个工艺流程中,如果切削加7-7-艺与热处理工艺之间能相互沟通,

4、密切配合,对提高产品质量将有很大好处。在金属切削过程中,由于被加工材料、切削刀具和切削条件的不同,金属的变形程度也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光洁度。预先热处理主要是应用于各类铸、锻、焊工件的毛坯或半成品消除冶金及热加工过程产生的缺陷,并为以后切削加工及热处理准备良好的组织状态。从而保证材料的切削性能、加工精度和减少变形。提高零件的切削性能。各种材料的最佳切削性能都对应有一定的硬度范围和金相组织。齿坯材料在切削加工中,当齿柸硬度偏低时会产生粘刀现象,在前倾面上形成积屑瘤,使被加工零件的表面光洁度降低。而对齿坯材料进行正火不完全淬火处理,切屑容易碎裂,形成粘刀的倾向性减少。并随着齿坯硬度的提高,切屑

5、从带状向挤裂多渡,减少了粘刀现象,提高了切削性能。经固溶处理和时效强化后的铝合金,比铸态或压力加工状态的切削性能好。所以铝合金通常都是先经强化处理(固溶处理时效;时效),再切削加工。晶粒细小、均匀的组织,不仅改善了切削性能,提高了机械加工精度,而且为最终热处理(淬火十回火),保证获得良好的组织和陛能做好准备。 3.2金属材料的切边横量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 切变模量是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之一,是材料在剪切应力作用下,在弹性变形比例极限范围内,切应力与切应变的比值。它表征材料抵抗切应变的能力,模量大,则表示材料的刚性强。通过热处理,可以改变材料的性能,同时,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质也发生改变,切边模量应该也

6、随之变化。从而导致了弹簧的实际伸长量与设计计算的伸长量存在着一定的误差。笔者结合相关实验,分析了热处理与金属材料切边模量变化的关系。工业生产中在选用弹簧钢进行弹簧设计计算时,要用到材料的切边模量和弹簧模量。如果按传统设计资料中给出的切边模量取值,那么,通常计算的弹簧变形量和实际测得的弹簧变形量有较大的误差。这是因为加工后的成品弹簧,特别是热绕成形的弹簧都需经过热处理。而由于材料弹性模量的大小是由原子间的结合力决定的,所以凡是影响原子间结合力的因素都会影响弹性模量的大小。合金成分和组织、温度、形变强化都会对原子间的结合力产生影响,所以经过热处理后材料温度发生了变化,即材料弹性模量发生变化。同时,

7、切边模量G与弹性模量E存在以下关系式:GE/2(1u),当其他因素不变时,E变化必然导致G的变化。所以弹性模量的变化使弹簧的特性线早在设计时就已产生了先天性的的误差。因此,笔者认为,在对特性线要求较高的弹簧进行设计计算时,不应按照传统资料的给定值进行设计,应根据弹簧的服役条件,如工作温度、载荷等等确定。只要在相应的回火温度和硬度要求范围内选取切变模量即可。而对于特性线要求不高的螺旋弹簧来说,可以不考虑弹簧经过热处理后的切变模量的变化。 3.3金属材料的断裂韧性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 断裂力学的出发点是,任何材料实际都含有不同数量、不同尺寸的裂纹。断裂韧性实际可以理解为含有裂纹的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

8、裂纹扩展的性能。提高金属断裂韧性的关键是要减少金属晶体中位错,使金属材料中的位错密度下降,从而提高金属强度。细晶强化是减少金属晶体中位错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原理是通过细化晶粒使晶界所占比例增高而阻碍位错滑移从而提高材料强韧性。而金属组织的细化则主要通过热处理后再结晶获得。当冷变形金属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以后,会在变形最剧烈的区域产生新的等轴晶粒来代替原来的变形晶粒,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只有在一定的应力和变形温度的条件下,材料在变形过程中才会积累到足够高的局部位错密度级别,导致发生动态再结晶。因此,不同温度对金属的再结晶效果好坏有明显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实验证明:在SY钢坯料上线切割适当的小圆柱,机

9、加工后,选择在700,800,900、1000和1100在Cleeble-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上以510-1的变形速率保温30s压缩变形50,然后在空气中冷至室温,再进行6806hAC(空冷)的退火处理,再将压缩后的试样沿轴向线切割剖开,研磨抛光后用化学物质显示晶粒形貌。实验现象为:在700时,扁平的晶粒开始逐渐向等轴晶粒的形状变化。800变形的晶粒中等轴晶粒已经有少量出现,但仍然以变形拉长的晶粒为主。在900变形开始,晶粒突然变得细小,几乎全部为等轴晶粒,晶粒度达到YBl2级。在900以上晶粒开始长大。因此,900左右温度,是钢的宏观性能变化最为剧烈的阶段。再结晶晶核的形成与长大都需要原子

10、的扩散,因此必须将变形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之上,足以激活原子,使其能进行迁移时,再结晶过程才能进行。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控制热处理的温度,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断裂韧性。 3.4金属材料抗应力腐蚀开裂与热处理应力的关系 金属材料在拉伸应力和特定腐蚀环境共同作用下发生的脆性断裂破坏称为应力腐蚀开裂。大部分引起应力腐蚀开裂的应力是由残余拉应力引起的。残余应力是金属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在加热时,以及加热后冷却处理时,改变了材料内部的组织和性能,同时伴随产生了金属热应力和相变应力。这种应力对材料的影响有利也有弊,下面主要对金属热处理中的残余应力与形成裂纹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金属材料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表层

11、和心部的加热及冷却速度(或时间)不一致,由于温导致材料体积膨胀和收缩不均而产生应力,即热应力。在热应力的作用下,由于冷却时金属表层温度低于心部,收缩表面大于心部而使心部受拉应力:另一方面材料在热处理过程中由于组织的变化即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因比容的增大会伴随材料体积的膨胀,材料各部位先后相变,造成体积长大不一致而产生组织应力。组织应力变化的最终结果是表层受拉应力,心部受压应力,恰好与拉应力相反。金属热处理的热应力和相变应力叠加的结果就是材料中的残余应力。金属热处理中淬火冷却速度是一个能影响淬火质量并决定残余应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能对淬火裂纹赋于重要乃至决定性影响的因素。通过相关实验,我们可

12、以得出:1)淬火冷却速度加快,抑制纵裂效果增大。为了达到淬火的目的,通常必须加速材料在高温段内的冷却速度,并使之超过材料的临界淬火冷却速度才能得到马氏体组织。就残余应力而论,这样做由于能增加抵消组织应力作用的热应力值,故能减少工件表面上的拉应力而达到抑制纵裂的目的;2)冷却后期缓冷的。主要不是为了降低马氏体相变的膨胀速度和组织应力值,而在于尽量减小截面温差和截面中心部位金属的收缩速度,从而达到减小应力值和最终抑制淬裂的目的。 第四章 零件材料结构及特点分析 4.1零件的材料特点AMS5613抗蚀耐热镍基合金,对应的国内牌号为GH984,其化学成分见表1:表1元素碳(C)锰(Mn)硅(Si)磷(

13、P)硫(S)铬(Cr)钼(Mo)含量0.10.50.50.0150.0152023810元素铌钽(Nb+Ta)钴(Co)钛(Ti)铝(Al)铁(Fe)镍(Ni)含量3.154.1510.40.45其余从表1 可知AMS5613镍的含量约为62%,而其中所含的铁、钴、铬、钼、铌、钽是强化镍基合金的元素。4.2 零件的结构特点零件壁厚在44.5mm,外经为168mm,内径为95mm第五章 轴承盖真空热处理工艺路线轴承盖为环行结构零件,材料为:AMS5613,属于难加工材料,所以真空热处理加工难度相当高。以下为加工流程:1 检查a. 零件的标识、材料牌号、外观、数量、是否符合工艺规程和流程卡的要求,

14、以及是否存在质量问题。b. 检查热处理炉及仪器仪表是否处于有效使用期内。2 清洗 用清洗剂将零件清洗干净并晾干。3. 装炉按图(2)装炉方法,每炉最多装32件。 4. 淬火以(1518)/min的速率升至101014,保温1297.5min,油冷,油温:2060。(图3)注:油冷后有清洗剂清洗干净,并在两小时内进行回火。5回火以(1518)/min的速率升至60014,保温2177.5min,油冷,油温:2060。(图4)6防护 零件用清洗剂干净,干燥后涂上防锈油。7检验a.100硬件零件HRC=2632。将零件和对应的硬度值记录在流程卡上,作为成品零件的原始记录。第六章 产品质量与经济法的关

15、系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血液,是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只有占有了市场,产品才能产生效益,才能体现企业的价值。 产品质量包括两方面内容,即产品问题和质量问题。作为一名生产者应对自己所生产的零件负责,产品质量应当符合下列要求:1.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有保障人体健康,人生、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符合该标准;2.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但是,对产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作出说明的除外;3.符合在产品或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 生产者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1.生产者不得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2.生产者生产产品,不得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吧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3.生产者不得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 产品质量法是调整因产品质量多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第七章 结论 金属材料的性能与热处理工艺的制定在机械零件制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生产实际使用中,应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有效地提高金属零件的制造水平。 第八章 参考文献 机械设计制造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航空材料手册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工艺过程设计原理南京航空学院翻印经济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金属热处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图纸 > 事务文书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