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不密贴原因分析及密贴技术研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42274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岔不密贴原因分析及密贴技术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道岔不密贴原因分析及密贴技术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道岔不密贴原因分析及密贴技术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道岔不密贴原因分析及密贴技术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道岔不密贴原因分析及密贴技术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岔不密贴原因分析及密贴技术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道岔不密贴原因分析及密贴技术研究 摘要:道岔尖轨密贴与否直接关系行车安全,通过对道岔尖轨不密贴的原因分析,针对对密贴检查器技术条件和密贴检查器安装调试的现场试验,提出初步密贴技术方案,提高行车安全系数,简化施工工序。 关键词:道岔、密贴检查、安全 中图分类号:U21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铁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运输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轨型已从轻到重逐步过渡, 轨道与道岔长度的增加使转换阻力变大, 原来的道岔尖轨联动转辙方式改由分动方式来驱动, 内锁闭机构被锁闭力更大、更可靠的钩型外锁闭机构所取代。虽然道岔结构变得愈来愈复杂, 但道岔密贴检查却仍沿用人工定期巡

2、检的老方法。为此,本文从道岔结构的特点及不密贴原因进行分析, 探讨道岔密贴检查技术,研究新型密贴技术检查方案。 2、道岔不密贴原因分析 (1)尖轨爬行。尖轨爬行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尖轨相对于该侧基本轨的爬行;其二是两尖轨间的相对爬行。 (2)尖轨非作用边和基本轨作用边肥边。 尖轨非作用边和基本轨作用边有肥边,会导致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或假密贴。假密贴的表现形式为尖轨尖端离缝,容易造成,尖轨轧伤或揭盖。 (3)基本轨框架轨距不良。尖轨基本轨横移等引起的基本轨框架轨距扩大或变化率不良,会导致直尖轨竖切部分间隔性或不均匀离缝。 (4)尖轨轮缘槽宽度过大或过小。尖轨轮缘槽宽度过大,则其开程大,竖切显然不

3、密贴;轮缘槽宽度过小,相应地其开程也小,往往造成另一根尖轨竖切不密贴。 (5)尖轨动程尺寸不相等。两尖轨动程尺寸不一样,必然有一股尖轨(动程尺寸大的一根较多)不能移到位。 (6)尖轨滑床台阻力过大。尖轨滑床台有不均匀磨损或严重脏污或因枕木失效引起的滑床台外高内低,将对尖轨的左右摆动产生较大的阻力,使尖轨不能移到正常的工作位置,主要表现在离转辙器较远位置的竖切部分不密贴或不均匀离缝。 3、现有密贴检查方法 目前应用广泛的密贴检查技术主要是采用道岔缺口检查和2mm、4mm检查。道岔、转辙机在安装、检修后必须检查静态密贴, 然后调整缺口间隙, 目的是保证检查柱能顺利落下, 接通锁闭表示。经一段时间使

4、用, 当道岔发生前面所述的各类问题时, 静态调定的缺口间隙就已无法反映列车通过时尖轨的真实密贴状态, 因此, 真正安全检查应是已经完成转辙密贴检测后的尖轨, 再出现斥离基本轨且间隙大于4mm 时, 能及时切断表示电路。 缺口检查仅作为转辙机的一项辅助功能,与锁闭机构、表示用电接点开闭装置、挤岔监督装置一并设计在转辙机内。结构、运动关系复杂, 连接环节多, 不易观察, 更不易直接测量, 受技术水平、人为因素影响过大。现在的缺口检测是一种极限位置控制, 无法反映间隙的连续变化过程, 属被动监控。为保证提速后行车安全, 缺口检查只能依靠缩短巡检周期, 强化制度约束来解决, 这势必增大工作量, 增加管

5、理成本。 4、密贴检查器的应用 密贴检查器的功能:检查道岔牵引点之间的密贴和斥离状态。 把密贴检查器作为道岔表示的冗余设备,串接在道岔的表示系统中,可提高挤岔事故的监视可靠性。挤岔事故发生时,转辙机外锁闭机构均未解锁,道岔斥离尖轨发生位移,转辙机、密贴检查器其中之一或全部切断表示电路,均检查到了挤岔事故发生。还可加强对道岔故障的监视。在转辙机牵引点较远处,尖轨、基本轨间夹有异物或尖轨变形等原因,使基本轨间和尖轨的间隙变大,影响行车安全时,设于该处的密贴检查器可及时切断表示电路,报警。目前以JM-A1 型密贴检查器应用较多。 5、新型密贴检查技术预想 根据目前的密贴调整器的工作状态及原理,预想设

6、计密贴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应该力求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利于维修, 便于工务道岔检修、道床养护作业。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和功能: (1)检测位置。直接对密贴最敏感的尖轨尖端、尖轨曲线段和需要严格控制水平位移的区段进行独立监测。 (2)检测方法。采用多种传感器对密贴位移变化进行实时动态监测, 自动记录、分析列车通过时尖轨尖端和监测点水平位移变化值, 供上位计算机或微机监测系统处理。 (3)选择非接触方式监测, 尽量减少中间环节,以避免变形、松动、爬行、温度变化的影响和机械磨损。 (4)安装位置。应安装在位置相对稳定的基本轨两轨枕之间, 于基本轨外侧、内侧或轨底部为好, 引线用护套管加以保护。 (5) 密贴监测系统应具备自检功能。 (6) 系统适用温度范围- 45 85 , 相对湿度95% , 盐雾5%环境, 具备抗强磁场干扰和防雷击功能, 单机功耗尽可能小。 (7) 各功能部件采用模块化设计, 提高通用性、互换性, 方便安装、维修和更换。 6、结束语 密贴检查器的应用大大提高的道岔密贴检查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提高了行车安全系数,但仍然存在不稳定因素。因此智能型密贴检查系统的研究将为行车安全提供更可靠的保证,密贴智能监测系统没有中间连接, 检测更直接, 监测功能更强, 更及时可靠。因此开发设计具有多种、多点、多项、多参数监测功能的道岔状态监测系统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图纸 > 事务文书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