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院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一、适应证:1.诊断性穿刺:(1)取脑脊液作各种检查以助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如: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癌病等。(2)测量颅内压或动力学试验以明确颅内压高低及脊髓腔、横窦通畅情况。(3)注入空气、碘油、碘水等造影即行脊髓腔、脑室系统造影检查以了解有无阻塞、狭窄、变形、移位等改变。(4)注入放射性核素行脑、脊髓扫描。(5)动态观察脑脊液变化以助病情、预后的判断及指导治疗。2.治疗性穿刺:(1)选用治疗药物(抗生素、激素、维生素、抗瘢痫药、化疗药等)以治疗相应疾病。(2)依病情可注入液体或放出脑脊液以维持、调整颅内压平衡或引流有刺激性的脑脊液以改善症状。(3)腰麻以施行
2、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二、禁忌证:(1)颅内压升高伴有明显的视乳头水肿者和或有脑疝先兆者,特别是怀疑后颅凹占位性病变。(2)穿刺部位有化脓性感染灶、脊柱结核或开放性颅脑损伤者。(3)有明显出血倾向或病情危重不宜搬动者。(4)脊髓压迫症的脊髓功能已处于即将丧失的临界状态者。(5)病人不能会作三、操作前准备:(1)与患者或患者家属交流,告知操作目的、过程并签署同意书。(2)一次性腰椎穿刺包、2%利多卡因、敷贴。四、操作步骤:(1)体位: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成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挽患者头部,另手挽双帼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
3、隙,便于进针。特殊情况下亦可取坐位进行穿刺,患者前躬,双臂交叉置于椅背上,使脊柱明显后凸。(2)确定穿刺点:双侧骼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第4腰椎棘突,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为穿刺点,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棘突间隙进行。儿童穿刺点不能上移。(3)消毒、局麻:常规消毒皮肤,范围为穿刺点周围15cm,然后戴无菌橡皮手套、盖洞巾,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作局部麻醉,应先打皮丘,然后逐层进针,每次进针后必须先回抽确定无回血后方可注射利多卡因。(4)进针:术者用左手食指和拇指二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的方向缓慢刺入,针尖稍斜向头部、针体偏向臀部,针尖的斜面与躯干纵轴平行,成人
4、进针深度约4-6cm,儿童约2-4cm0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有阻力突然消失落空感,将针芯慢慢抽出,见脑脊液流出。若无脑脊液滴出,可捻转针头,调整方向或更换间隙按上述步骤再行穿刺。(5)测压:穿刺成功后,立即接上测压装置测初压,并视需要行动力学检查。(6)QUeCkenStedt试验(压颈试验):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手试法:即在测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秒,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并同时观察时间与压力上升值至最高压力为止,放手解压后再观察其压力恢复与时间关系,以压力数值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压力变化曲线。脉压带法:用脉压带绕颈测初压,再分别以20、40、6
5、0mmHg顺序分别加压以替代手法,同时以每5-10秒观察记录脑脊液压力上升,直至不再上升为止,再放压至O并同时观察记录脑脊液压力下降速度与时间,同样绘压力曲线图。压腹试验:用手掌或拳头深压腹部,脑脊液压力上升,压迫解除后压力迅速下降,证明穿刺正确。凡有颅内压增高者,禁作压颈试验。(7)收集标本: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如需作培养时,应作无菌操作法留标本。若脑脊液滴速过快,应将针芯部分插回穿刺针,调整脑脊液的滴速。(8)结束穿刺: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消毒、覆盖无菌敷贴。(9)术后注意事项:去枕仰卧4-6小时,多饮盐开水,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10)穿刺前后应测患者的血压。五、主要并发症和处置要点:(1)腰穿后头痛,低颅压综合征:嘱穿刺术后平卧,多进食水。(2)脑疝形成:严格掌握穿刺禁忌证,避免放脑脊液过多过快,发现颅内压高立即予以脱水。(3)神经根痛: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4)其他:如感染、出血,严格掌握无菌操作规范,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