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规划.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规划.ppt.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规划,一、山东基本省情,山东所在的齐鲁大地处黄河下游,东境滨海,西境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中部多丘陵地,河道纵横,湖泽棋布,自然环境优美,物产富饶。省会设在济南。陆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居全国第十九位。山东的海岸线全长3024.4公里,大陆海岸线占全国海岸线的1/6,仅次于广东省,居全国第二位。西部连接内陆,从北向南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山东半岛伸入黄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津与渤海湾,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则临靠较宽阔的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
2、部列岛。近年来山东亦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二、山东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过程,进入21世纪,为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山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随着“海上山东”建设战略和“黄河三角洲大开发”战略被纳入山东两大跨世纪工程,又相继提出了一系列的区域性发展战略。从2003年的“突破菏泽”战略到2004年的“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的“三个突破”战略,再到2007年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从以青岛为龙头的“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及“鲁南经济带”等战略规划,逐步促成了区域发展格局由“点”到“线”再到“面
3、”的深刻变化,逐步实现了由“东中西”到“北中南”的全面变化。,“一体两翼”是07-08年省委、省政府对我省区域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一体”是指从东部沿海沿胶济铁路向西到省会济南周围,这一带凝聚了我省主要城市,总体发展水平比较高,经济总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二,构成了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部分;“两翼”即北翼河南翼,北翼是指黄河三角洲及周边,南翼是指鲁南经济带,通过全省一盘棋,一体推进,两翼展开,使全省区域经济板块有机结合,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山东“一体两翼”发展布局,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战略,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4、发展规划。以此为起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莱州等部分地区,共涉及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山东全省面积的六分之一,总人口约985万人。,战略优势,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尚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后发优势明显,该地区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
5、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高效生态是指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保护优先,以环境承载力为依据,严格限制高耗水、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推进节约发展、集约发展、生态发展、高效发展、可持续发展,维护渤海湾和黄河下游流域生态平衡。如果说,珠三角、长三角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那么将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的黄三角将成为我国今后高效生态经济的样板。这正是黄三角的后发优势之所在。,战略意义,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不仅关系到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国务院指出,要
6、把规划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护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把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国务院要求,规划实施要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打造环渤海地区具有高效生态经济特色的重要增长区域,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对山东省的战略意义,黄河三角洲上升为国家战略,对山东省自身而言,同样意义重大。首先,黄三角地区涵盖了东营、滨州两市全部以及德州、潍
7、坊、烟台的部分地区。黄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对提升整个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生态水平、科技含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次,以高效生态为主要特征的黄三角,将成为山东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并改变山东经济大而不强的格局。最后,充分整合海陆资源后的黄三角将成为山东省构建半岛蓝色经济区、连接天津滨海新区、面向东北亚的桥头堡。,依据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发展,将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产业结构生态化、经济形态高级化,实现开发与保护、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生态的有机统一。,战略定位,规划
8、提出了近远期两个阶段的目标:近期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加强,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万元,核心保护区面积达到550万亩,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0%,林木覆盖率达到25%。远期目标是:到2020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高度融合,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形成竞争力较强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战略目标,为实现上述目标
9、,规划提出了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节约集约用资源,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全面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按照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协调推进的要求,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效生态农业为基础、环境友好型工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高效生态产业体系。,战略任务,三是按照一体化要求,加强水利、交通和能源设施建设,形成配套完善的水利设施、快捷畅通的交通网络合安全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增强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能力。四是按照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形成覆盖城
10、乡、设施完善、适应生态经济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五是按照以改革创新推动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和拓展发展空间。,2011中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国际人才交流暨项目洽谈会开幕,2011年11月19日上午,2011中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东营)国际人才交流暨项目洽谈会在山东东营黄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次洽谈会是国家外国专家局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为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深入推进引才引智工作确定举办的一次大型人才交流暨项目洽谈盛会。,洽谈会以“融合国际人才智力、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为主题,主要活动包
11、括人才技术项目洽谈签约、“黄河口友谊奖”颁奖、“高端人才三角洲行”等,共邀请200多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黄河三角洲地区8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参会,其中来自海外10多个国家的人才80多人。11月19日当天,共有65名海内外高端人才与80余家黄河三角洲地区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签订合作协议22个。合作项目集中在电子、环保、石油装备等领域,体现出“融合国际人才智力,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主题。,(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蓝色经济是包括海洋经济、临海经济和涉海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集成概念,其中海洋经济是从海洋资源与空间利用的角度出发,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的总和,而临海经济和涉海经济则是分别
12、从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的角度出发来界定和划分的相关产业活动总称,即临海经济为临海地区经济的总称,涉海经济是与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活动间接相关的各类产业活动的总和。,蓝色经济区,是指依托海洋资源,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形成的、以海洋产业为主要支撑的地理区域,它是涵盖了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诸多因素的复合功能区。基本特征是:依托海洋,海陆统筹,高端产业聚集,生态文明,科技先导。蓝色经济区可以看作是一个以海洋产业为先导,临海产业为基础,海陆统筹为指导,蓝色生态文明建设为前提,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新型沿海经济功能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
13、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战略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山东省政府表示,规划的批复实施,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地域范围,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山东省其他地区作为规划联动区。,发展背景,世界
14、历史发展表明,以海外贸易和海上航运为先导的“蓝色经济”是沿海国家“富国强民”的根本途径,也是英、美等西方国家成为“海洋强国”的主要手段。进入海洋21世纪,利用海洋空间,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成为世界沿海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以美国、欧盟诸国为代表的西方海洋强国,以及以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亚太海洋大国都相继制定了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的现代国家海洋政策,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蓝色经济”的深入发展。未来50年,世界性、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将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内容。,21世纪将是人类挑战海洋的新世纪2001年,联合国正式文件中首次提出了“21世纪是海洋世纪”。今后10年甚至50年内,国
15、际海洋形势将发生较大的变化。海洋将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领域,包括高新技术引导下的经济竞争。发达国家的目光将从外太空转向海洋,人口趋海移动趋势将加速,蓝色经济正在并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海洋是人类存在与发展的最后资源空间人类社会正在以全新的姿态向海洋进军,国际海洋竞争日趋激烈。美国指出:海洋是地球上“最后的开辟疆域”,未来50年要从外层空间转向海洋;加拿大提出:发展海洋产业,提高贡献,扩大就业,占领国际市场;日本利用科技加速海洋开发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英国把发展海洋科学作为迎接跨世纪的一次革命;澳大利亚在今后10年15年要强化海洋基础知识普及,加强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国际海洋竞争将主
16、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发现、开发利用海洋新能源;勘探开发新的海洋矿产资源;获取更多、更广的海洋食品;加速海洋新药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更安全、更便捷的海上航线与运输方式。,世界蓝色经济发展前景看好目前,全球现代海洋产业总产值达1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值23万亿美元的4%。世界四大海洋支柱产业已经形成,发展前景看好。一是海洋石油工业。全球海上石油的探明储量为200亿吨以上,天然气储量80万亿立方米。2000年海上石油产量约13亿吨,占世界油气总产量40%,产值约3000亿美元。21世纪中叶海洋油气产量将超过陆地油气产量。二是滨海旅游业。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滨海旅游业收入占全球旅游业总收入的1/2,
17、约为2500亿美元,比10年前增加了3倍;沿海37个国家的旅游总收入占全球旅游总收入的81%。三是现代海洋渔业。传统的海洋捕捞业已发展为捕、养、加并举的工业化渔业生产。近10年来,全世界海洋渔获量每年达8500多万吨,产值约2000亿美元。四是海洋交通运输业。全世界较大海港2000多个,国际货运的90%以上通过海上运输完成,1998年世界集装箱港口吞吐量约为1.5亿标准箱,海运收入1500亿美元。总之,世界范围内的海洋产业发展经历了从资源消耗型到技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结构升级,世界海洋产业结构不久将可能出现三、二、一的排列顺序。从我国海洋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可能要略滞后于世界海洋产业结构的转变,
18、首先可能过度到二、三、一结构。,海洋是高新技术发展前沿领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日、英、法、德等国家分别制定了海洋科技发展规划,提出优先发展海洋高技术的战略决策,希望在世界海洋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方面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同时也期望在海洋领域找到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目前,国际上海洋高技术发展有以下五个重点领域: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生态系统模拟技术,海洋油气资源高效勘探开发技术,海洋环境观测和监测技术,海底勘测和深潜技术。总之,海洋科学研究、海洋高技术开发已上升到各国最高层次的决策范畴,并进行了战略性规划安排。人口趋海移动趋势加速目前,60%的世界人口居住在距海岸100公里的地区,有预测认为
19、,到2020年,世界3/4的人口将居住在沿海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的城市密集区。这一地带占14.2%的国土面积,却分布有44.74%的城市数和51.44%的城市人口,是中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带。东部沿海地带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人口分别占全国的59.81%和47.44%。研究预测表明到2020年或21世纪中叶,60%人口将居住在沿海地区。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兴起,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保持年均0.63个百分点的增幅,2002年全国城市人口比例将达到34%,而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现状水平已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7%。预计未来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化水
20、平还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我国海洋开发历史悠久,2006年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为18408亿元,蓝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提高。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上升很快,2006年海洋产业增加值为8286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4%,海洋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1、海洋渔业1992年以来,我国海洋渔获量一直居世界首位,当年海洋渔获量934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242万吨;2005年海洋渔获量已达2838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385万吨,海洋渔获量提高了3倍,海水养殖产量提高了5.7倍;海水养殖产量占全国海洋渔获量的比重已从26%上升到49%。2005年海洋渔业总
21、产值达3258亿元,是1992年海洋渔业总产值的7倍。2、海洋交通运输业我国沿海港口吞吐量已连续3年居世界首位。2005年我国港口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为6989万标箱,是1994年的17.4倍,继续保持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大国的地位;海洋主要港口旅客吞吐量7290万人次,是1994年的1.4倍。,3、海洋船舶工业我国造船量已连续12年居世界第三位;新承接船舶订单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0%,居世界第二位。2006年全国造船完工量1452万综合吨,是1996年的7.2倍;造船总产值1145亿元,是1996年的5.9倍;船舶出口达到1171万载重吨。造船完工量已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9%。4、海盐业2005年我
22、国海盐产量为2829万吨,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海盐和海洋化工业总产值433亿元,是1994年的9.5倍。5、海洋油气业2005年海洋原油产量3175万吨,是1994年的4.4倍;海洋天然气产量62.7亿,是1994年的16.7倍;海洋油气业总产值866.9亿元,是1994年的12倍。6、滨海旅游业2005年滨海旅游收入3942亿元,其中国际旅游收入1147亿元,而1994年国际旅游收入只有321亿元。,蓝色经济发展处于成长阶段,在世界范围内,我国算得上是海洋大国,但还远不是蓝色经济强国。我国海岸线总长位居世界第四;海域面积与陆域面积之比小于0.3,低于世界沿海国家的平均水平0.96;海岸系数(
23、单位陆地面积平均拥有的海岸线)0.00188,居世界第94位。我国海洋资源绝对值位居世界前10位的有:海岸线长度、大陆架面积、200海里水域面积、海港分布密度。海洋资源绝对量在世界范围内排位较前,是优势资源,但是,海洋资源的人均量很低。此外,我国的海洋产业正处于成长期,产业结构正从传统海洋产业为主向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崛起与传统海洋产业改造相结合的状态发展。,在国内,随着我国沿海开发开放政策的实施,“蓝色经济”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为带动我国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沿海已先后出现了“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三大沿海经济圈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江
24、苏沿海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和“天津滨海新区”五个具有鲜明海洋特色,以临海产业为主体的沿海开放型经济区,且都通过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的临海经济开发区,并将成为未来带动当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全国沿海地区除山东外,其他沿海省市发展已全部纳入国家战略,这给山东未来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充分抓住这次良机,大力发展蓝色经济,科学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并争取早日纳入国家战略,成为山东保持海洋经济发展优势,全面提升半岛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所面临的重大任务。,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
25、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10月,胡锦涛总书记再次视察山东时强调要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全面发展海洋经济、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部署,是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顺应国内外海洋开发大潮,在山东发展面临重大挑战时适时提出来的,其战略意义重大:一是以科学的发展视野为山东谋划了发展新思路。二是从全局出发为我省在全国经济布局中的走向提出了新定位。三是从战略高度为我省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山东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山东省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占全国的1/6。拥有海湾200余处,其中优良港湾70余处,海岸2/3以上为基岩质港湾式海岸,是我国长江口以
26、北具有深水大港预选港址最多的岸段。此外,山东省海洋科技优势得天独厚,是全国海洋科技力量的“富集区”,拥有海洋科研、教学机构55所,包括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一大批国内一流的科研、教学机构,1万多名海洋科技人员,占全国同类人员的40%以上。而经过近20年“海上山东”的建设,山东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海洋产业隆起带,具备很强的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产业基础。,战略意义,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维护国家战略安全;有利于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完善我国沿海整体经济布局;有利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
27、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深化我国沿海开放战略。,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门户之一,山东半岛是国内沿海距日、韩等国最近的地区,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和文化传承优势,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面向东北亚,参与国际交流的前沿。一是产业竞争与合作的前沿。以半岛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承接以制造业为特征的国际产业转移,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二是港口物流的合作前沿。完善以青岛港为龙头的半岛港口物流体系建设,推动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并加强与日、韩等国港口的合作,使山东半岛成为日、韩通往欧、亚最为便捷的海陆大通道;三
28、是国际经贸交流的前沿。促进资本、劳动力和原材料的跨国自由流动,消除国家贸易壁垒,实现跨区域贸易无障碍化。创新制度与相关政策,建立山东与东北亚各国经贸合作的长效机制,构建多种经贸对话与合作交流平台,开展多方式的合作论坛。,(1)面向东北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前沿,(2)黄河流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引擎,山东半岛是黄河流域经济带唯一的、也是最便捷的出海口,黄河文明、生态文明和海洋文明在此相互汇聚和融合,并通过大交通、大能源、大港口和蓝色文明建设,使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成为拉动黄河流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一是大大交通体系建设。通过荣乌、青银、青兰、日兰四条横贯东西的高速公路和西起伊宁、
29、拉萨,东至青岛、日照的两条高速铁路干线,将山东半岛与西部地区有效地贯穿在一起,为整个流域经济的开放架起桥梁,为黄河流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出海通道;二是大能源基地建设。黄河流域是国家煤炭、石油、天燃气能源基地,山东半岛既是黄河流域煤炭外运的主要通道,也是国际原油输入的重要门户之一。作为黄河流域能源进出的主通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将对推动黄河流域国家能源基地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大港口建设。山东半岛是黄河流域诸省区通往海外直线距离最近的地方,充分利用山东与黄河流域诸省区之间的陆路交通优势,建设以青岛港为龙头的欧亚大陆桥头堡群,全面带动山东,乃至黄河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作为环渤海经济
30、圈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区位、资源、产业、经济、科技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有助于提升山东半岛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地位,使山东半岛成为崛起于环渤海南部新的经济增长极和产业发展高地。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在不断增强整体竞争力,提升产业集聚度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同时,也与辽宁沿海经济带和天津滨海新区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环渤海区域发展新格局,为环渤海经济圈的整体发展,以及与国内其他经济圈和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对接整合、联动共赢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形成连接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区重要环节和枢纽。,(3)环渤海经济圈南部产业发展高地,山东是我国海洋经
31、济发展的先行区和科技兴海示范区,其海洋产业发展在国内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是我国重要的海洋资源开发基地和海洋科技中心。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要充分发挥山东的海洋科技及产业发展优势,争取率先成为国家海洋高科技研发中心和海洋高端产业示范基地。,(4)国家蓝色经济发展示范区,战略定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科教力量集中,海洋产业基础较好,开放条件优越,在促进黄海和渤海科学开发、深化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提升我国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依据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
32、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战略目标,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包括9大核心区,分为主体区和核心区,其中主体区为沿海36个县市区的陆域及毗邻海域。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为9个集中集约用海区,分别是:丁字湾海上新城、潍坊海上新城、海州湾重化工业集聚区、前岛机械制
33、造业集聚区、龙口湾海洋装备制造业集聚区、滨州海洋化工业集聚区、董家口海洋高新科技产业集聚区、莱州海洋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东营石油产业集聚区。每个集中集约用海区都是一个海洋或临海具体特色产业集聚区。,初步测算,到2020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9大核心区总投资约1.4万亿元,集中集约利用海陆总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9大核心区可用海域面积约2200平方公里),其中近岸陆地600平方公里,填海造地420平方公里,高涂用海180平方公里,相关联的开放式用海400平方公里,相当于在海上再造一个陆域大县,从而大大扩展山东省的发展空间,搭建独具优势的海陆统筹新平台、承载人口和产业转移的新平台、对外开放的新平
34、台、科技创新的新平台。,城市规划,依据区域产业布局、城镇发展现状等因素,经济区域内七大中心城市各自确定了未来主要发展方向和区域定位。到2020年作为龙头城市,青岛将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区域经济中心、现代化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国家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烟台将成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港口城市、区域性金融、贸易、服务中心,全国重要的旅游度假胜地。威海将被打造成为中韩经济带的桥头堡。日照将借助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和鲁南城市带出海门户,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临海产业基地。潍坊的城市职能将重点倾斜
35、海洋化工以及现代制造业。东营以石油化工为基础,成为我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以及具有生态特色的中心城市。滨州则要成为鲁北地区机械制造、纺织、印染为主的现代产业基地和工商中心。东营以石油化工为基础,成为我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以及具有生态特色的中心城市。,青岛:先行先试做“头羊”,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惠:“青岛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在国家区域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作为久负盛誉的中国海洋科技城,青岛具有发展蓝色经济的综合优势,理应承担起率先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崛起的重任,肩负起引领开发蓝色国土、建设海洋强国的使命。”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青岛有着自己的定位,并努力走在前面。按照“优化提升一产,发展
36、壮大二产,突破发展三产”的要求,青岛将培育一批重点产业。一产方面,重点是大力发展高端种苗繁育、健康养殖、远洋捕捞、水产品加工和休闲渔业。二产方面,重点是突破海洋船舶、海洋化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建筑业四大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海洋矿产与新能源、海洋新材料、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海水综合利用四大潜力产业。三产方面,着力发展港口物流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科普教育、海洋文化产业、涉海金融保险、法律、救护、气象等服务业,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全国海洋科普基地和滨海文化名城。,一是沿海地区与内陆腹地的协调发展。通过沿海地区与内陆腹地的海陆产业联动,实现区内经济地域系统的全面整合,加快山东
37、沿海与内陆之间的能源流、物质流、人才流和信息流等要素流动,突破行政单元、产业部门、企业行业等的分割和限制,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威海、日照、潍坊、东营和滨州为支撑,大力推动沿海地区高端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的沿海蓝色经济区增长极,实现区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依托青岛港、日照港和烟台港等主要港口物流中心建设,加快山东钢铁、石化等重化工业的战略转移,全面调整和提升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并带动山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与外向型经济发展,实现山东区域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与平衡。,基本发展思路,二是海洋经济、临海经济与涉海经济的集聚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
38、用,大力调整和改造传统海洋产业,积极培育和壮大新兴海洋产业,努力发展海洋矿产、海洋化工、海洋旅游、临港工业、临港物流等海洋产业及海洋相关产业,特别是要抓住国际产业大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技术转让,推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和提升。加快发展对海洋资源开发有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和现代装备制造业,实现海洋经济结构的全面优化,深化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重点发展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临海高端工业,深化海洋资源综合利用,建设海陆统筹的临海产业基地。以大项目为载体,以临海经济园区建设为核心,提高沿海土地的产出率,带动山东蓝色产业的集群发展。,三是“蓝色经济区”建设与“胶东半岛高端产业集聚
39、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区”和“鲁南临海产业区”等已有区域发展规划的协调发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区域是以青、烟、威为主体的“胶东半岛高端产业集聚区”,但也离不开北翼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区”和南翼的“鲁南临海产业区”的有效支撑,上述三大各具特色的经济功能区共同构建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主体框架,是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充分依托青岛港的中国北方枢纽港,和日照、烟台港的区域物流中心地位,全力推动青岛重化工基地、青岛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青岛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威海现代船舶修造业基地和烟台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加速胶东半岛高端制造业基地建设;充分依托日照精品钢铁基地和临港产
40、业园区建设,推动鲁南临海产业区发展,并作为辐射鲁西南的一个重要增长极进行重点培育;发挥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和海洋资源优势,培育以东营、潍坊和滨州为核心的鲁西北增长极,并依托济南、淄博等相邻区域中心城市,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基地,并拉动鲁西北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圆满闭幕,2011年10月28日至29日,来自美国、英国、中国、俄罗斯等18个国家海洋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齐聚“2011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共同探讨中国的“蓝色经济”发展之路。在主题为“蓝色经济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这届论坛上,400余位国内外海洋经济、科技、管理领域专家就
41、区域创新集群与海洋科技产业化、海洋科技进步与蓝色经济区建设、深海战略与蓝色经济发展新空间、海洋环境保护与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八个方面的议题进行了主旨演讲和专题演讲。,未来一段时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将继续加大“马力”。姜大明表示,在未来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山东将突出抓好“三个重点”,着力打造“四个基地”,加快构建“五个保障体系”。“三个重点”为重点项目建设、重点企业培植、重点特色园区建设;“四个基地”是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现代海洋渔业基地、现代海洋制造业基地、现代海洋服务业基地;“五个保障体系”则是改革创新制度保障体系、海陆统筹的基础设施保障体系、资源与能源保障体系、生态建设安全保障体系
42、和现代信息化服务保障体系。近期,山东正在研究制定鼓励企业以资本、资源、品牌为纽带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集中力量培育10家年产值过100亿元的海洋装备制造业企业集团、30家年产值过10亿元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集团、20家年产值过10亿元的循环经济企业集团。,“半岛蓝色经济区”招聘会11月20日鲁大启幕,山东省2011年秋冬高校毕业生服务“半岛蓝色经济区”综合类专场招聘会暨鲁东大学2012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于11月20日召开,将重点邀请与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相关的企业、行业及产业部门。用人单位主要来自山东省蓝色经济区域内的潍坊、青岛、烟台、威海、淄博、东营、滨州、日照8个地区,以及环渤海地区的大连、北京、天津、济南等有关企业和长三角地区部分企业。另外还设立了潍坊、威海等地区招聘专区,设南山集团等集团下属企业专区。用人单位涵盖了计算机、机械、电子、交通、化工、法律、电子商务、金融、外语、土木等50多个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