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 白血病(Leukemia).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76214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PPT 页数:119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课件】 白血病(Leukemia).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医学课件】 白血病(Leukemia).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医学课件】 白血病(Leukemia).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医学课件】 白血病(Leukemia).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医学课件】 白血病(Leukemia).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课件】 白血病(Leukemia).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课件】 白血病(Leukemia).ppt(1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白血病(Leukemia),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万通,造血干细胞,是各种血细胞与免疫细胞的起源细胞,可增殖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特点:具有自我更新、分化、增殖功能,CD34+、CD33-、CD38-、HLA-DR-、Lin-。CD34+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1%,在外周血中这一数字约为0.05%。,多能(全能)干细胞,髓系干细胞,淋巴系干细胞,红系祖细胞,粒、单核系祖细胞,嗜酸粒祖细胞,嗜碱粒祖细胞,巨核系祖细胞,T淋巴系祖细胞,B淋巴系祖细胞,原红,早幼红,中幼红,晚幼红,网织红,红细胞,原粒,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杆状核,分叶核,原单,幼单,单核细胞,巨噬(组织)细胞,原巨,幼巨,颗粒巨,产板

2、巨,血小板,T原淋,T幼淋,T淋巴细胞,B原淋,B幼淋,B淋巴细胞,浆细胞,(同上中性粒细胞),概念,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正常造血受抑制。,分类,按白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分为:,急性,急淋,急非淋,L1,L2,L3,M0,M7,慢性,慢粒,慢淋,多毛细胞性,幼淋细胞性,发病情况,我国发病率为2.76/10万,死亡率在恶性肿瘤的第六位(男)和第八位(女),在儿童及格35岁以下成人居第一位。男:女为1.81:1,急性:慢性为5.5:1

3、。成人以急性髓系白血病多见,儿童以急淋较多见;慢淋多发生在50岁以上者。,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尚不清楚。,1、病毒:HTLV-1(C型逆转录RNA病毒)成人T细胞白血病。2、电离辐射:使骨髓抑制和机体免疫力缺陷,染色体断裂和重组,染色体双股DNA有可逆性断裂。3、化学因素:苯类物质。烷化剂。4、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如慢粒白血病ph染色体即t(9;22)(q34;q11),9号染色体上的原癌基因ab1易位至22号染色体的断裂集中区(bcr)形成bcr/ab1融合基因,其产生一和新的Mrna,此再产生一和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蛋白P210。5、其他血液病(MDS、骨髓增殖性疾病、慢粒等)最终可能发

4、展为急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概念,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浸润各种器官和组织,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表现主要为贫血、出血、感染、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等。,急性白血病分类、分型特点,常按1986年我国根据FAB(1976年)分类标准而修订的标准。近来增加了M0型。随着单克隆抗体的应用、染色体检查的进展,有条件的实验室采用MIC分型。,急非淋共分8型,急非淋共分8型,M1(粒细胞未分化型),BM原始细胞I型及II型占非红系细胞(NEC)的90%及以上。,M2(粒细胞部分分化型),BM原始细胞I型及II型

5、占NEC的3079%,各 阶段单核细胞10%。,M3a(早幼粒细胞粗颗粒型),BM中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在NEC中30%。又分三种亚型:粗颗粒型(M3a),M3b(早幼粒细胞细颗粒型),细颗粒型(M3b),M3(早幼粒细胞型变异型),变异型(M3v)BM形态近似 M3a或M3b,但周围血早幼粒细胞胞核为双叶、多叶或肾形,胞浆中嗜天青颗粒少,甚至缺如,而部分细胞仍呈典型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形态。,M4(粒-单细胞型),BM中NEC的原始细胞30%原粒及以下各阶段粒细胞占3079%各阶段单核细胞20%和/或外周血原粒细胞35109/L。,M4E0(粒-单细胞变异型),嗜酸粒细胞NEC的5

6、%,且胞浆中同时出现嗜硷性颗粒,和/或不伴嗜酸性粒细胞。染色体畸形(ivt 16)。,M5(单核细胞型),M5a(原始单核细胞型):BM中原始细胞80%M5b:BM中原始细胞80%。,M6(急性红白血病),骨髓中幼红细胞50%,非红系细胞中原始细胞(I型+II型)30%骨髓原红细胞胞体巨大,易见多个核和核分裂相,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原始巨核细胞30%原始细胞增多,核呈圆形、深蓝,胞浆呈伪足状,急淋共3型,L1,胞体小,较一致;胞浆少;核形规则、核仁小而不清楚,少见或不见。,L2,胞体大,不均一;胞浆常较多;核形不规则,常呈凹陷、折叠,核形规则,核仁清楚,一个或多个,L3,胞体大,均一;

7、胞浆多,深兰色,有较多空泡,呈蜂窝状;核形规则,核仁清楚,一个或多个。,临 床 表 现,1、贫血:多为首发表现,呈进行性发展。2、发热:多为低热,若为高热,多为继发感染。感染部位多为口腔、咽喉、肺部、肛周,严重者可致败血症,甚至死亡。致病菌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他有球菌、真菌、病毒等。3、出血:高达40%,以皮下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为多见。M3易致DIC,出现广泛出血。出血为急性白血病死亡的常见原因,约占62.24%,其中87%为颅内出血。,临 床 表 现,4、器官与组织的浸润表现:(1).骨髓和关节:常有胸骨下端压痛,关节和骨骼疼痛,儿童多见。(2).肝、脾和淋巴结肿大:急

8、淋多见。(3).口腔和皮肤:M4、M5多见,表现为牙龈增生、肿胀,皮肤隆起、变硬,呈紫兰色皮肤结节。(4).眼部:粒细胞肉瘤(绿色瘤)(5).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因血脑屏障,药物难以通过,常发生在缓解期,急淋多见,可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颈强直、昏迷。(6).睾丸:多表现为一侧无痛性肿大,常为男性急淋患者缓解后髓外复发的根源。(7).其他器官,如肺、心、消化道、泌尿系统等,并不一定有表现。,实 验 室 检 查,血象,白细胞计数不定,多在(2050)109之间,亦可正常或减少。超过100109/L,称为高白细胞白血病;低于1.0109/L,称为白细胞不增生性白血病。血涂片常可找到

9、原始细胞和(或)幼稚细胞(占30-90%),但白细胞不高者难以找到。血红蛋白及红细胞中度或重度减少;血小板多明显减少。,骨 髓 象,绝大多数骨髓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原+早幼(粒)细胞30%。细胞停滞在原始细胞阶段,中间细胞缺如,少量成熟细胞,称“裂孔”现象。正常的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约10%急非淋为低增生性白血病,原+早30%,胞体大,核仁明显,核浆比例增加。Auer小体常见于急粒、急粒-单、急单,但不见于急淋,具有鉴别意义。,细胞化学,白血病,POX(过氧化酶),急淋,急非淋,NSE(非特异性酯酶),急粒,急粒-单、急单,NaF(氟化钠抑制试验),完全抑制,部分抑制,急单,急粒-单,()

10、,(+),(),(+-)(+),细胞化学 常见的细胞化学反应,其它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检查:CD13、CD33均(+),为急非淋,(-)为急淋(CD19、20+为B-淋,CD7+为T-淋)。染色体改变:8085%白血病检出染色体异常。M3:t(15;17)(q23;q21)。粒-单核系祖细胞(CFU-GM)培养:CFU-GM集落减少,CFU-GM集簇增多。血液生化改变:尿酸在化疗期增高,CNS-LE有脑脊液的改变。,ANLL各亚型免疫标记,ALL免疫表型,急性白血病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白血病常见的染色体和基因特异改变,诊 断,临床+血象+骨髓象,确诊及分型须依靠骨髓细胞学检查。,鉴别诊断,1、MD

11、S:原+早30%,骨髓活检。2、感染引起白细胞异常:应注意与类白血病反应和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常出现异淋)。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骨髓中原+早30%,幼红细胞PAS反应常为阴性。4、再障、ITP:临床及血象有时难以鉴别,但骨髓象可鉴别。5、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原+早虽高,但小于30%,血小板正常,早幼粒细胞无Auer小体。,治 疗,治疗原则 改善患者一般状况,防治并发症,为抗白血病治疗创造条件,;消灭白血病细胞群体和控制白血病细胞的大量增生,促进正常造血功能的恢复,解除因白血病细胞浸润而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化学治疗原则是联合应用作用较强的药物诱导缓解,缓解后早期强化及维持治疗;治疗方

12、案个体化.,治疗方法 支持治疗 化学治疗 联合化疗 特殊类型的治疗 髓外白血病的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支持治疗,1、防治感染:因为白细胞少或无功能,易感染。故应有无菌观念及无菌操作,或入层流病房,清洁口腔、鼻腔、皮肤、肛周。感染发生后应高档联合抗生素,同时行咽拭子、血、尿培养。2、纠正贫血:成份输血,同时给予化疗,因化疗为最有效的方法。3、控制出血:输浓集血小板,使血小板大于3万。M3合并DIC时,可适当抗凝。鼻出血可给予填塞止血。4、尿酸性肾病的防治:别嘌呤醇片0.2 每日三次(化疗时血象高者可常规使用)。5、维持营养:注意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必要时经静

13、脉补充。,化学治疗(化疗),是最主要的、最关键的治疗。,化疗原则,第一步:诱导缓解化疗,使尽快达CR(完全缓解即症状、体征消失,血象Hb100g/L(男)或90g/L(女),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血小板100109/L,外周血无白血病细胞,骨髓象原+早5%,红细胞及巨核细胞系列正常)。最好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异常标志均消失。常采用联合化疗方案(M3可用全反式维甲酸或砷剂)。第二步:缓解后治疗:巩固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足量,4-6个疗程,可用原方案或交替方案。维持治疗:长期,中小剂量,急淋需3-5年,急非淋不超过2年。,化疗方法,1、标准方案:急淋为VP、VDP、V

14、LDP。急非淋为DA、HA、HOAP。(详见附表,剂量仅参考,应个体化用药)。2、特殊类型:M3可用全反式维甲酸(维A酸胶囊20mg tid);低增生性或老年性白血病可使用小剂量阿糖胞苷或小剂量HA方案。,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联合化疗方案,成人急非淋白血病的联合化疗方案,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一、诱导缓解治疗 迄今,蒽环类药常用柔红霉素(DNR)或4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仍是国际最通用的AML诱导缓解一线方案。用法为DNR 45 mg/m23天(或Ida 10 12 mg/m23 d),AraC 100 200 mg/m2 连续静脉输注7 d(或100 200 mg

15、/m2 每日分2次静脉注射10 d,AraC的上述两种用法疗效相同),报道CR率60 85。Ida的生物活性比DNR高,血浆半衰期长,可透过血脑屏障,且不诱导细胞P-gp表达,心脏毒性低。DFS和整体生存(OS)时间(12.9个月比8.7个月)也更长,但IA方案的暂时性肝损害较多见,骨髓抑制期通常比DA方案更长,合并感染的机会也将更多。在蒽环类联合AraC的基础上增添第三种药物,以提高AML疗效的探索,多年来一直在进行:加用6TG已显示并不改善CR率、DFS和OS;加用VP16(etoposide,足叶乙甙)Bishop等认为仅对55岁的患者可能延长缓解生存,也不提高CR 率和OS。,成人AM

16、L诱导缓解常用方案举例1.DA DNR 50 mg/m2 iv 1,3,5 d AraC 100200 mg/m2 每日分2次 iv 17 d2.DAT DNR 45 mg/m2 iv 1,3,5 d AraC 100200 mg/m2 每日分2次 iv 110 d 6TG 100 mg/m2 po 110 d3.DAE DNR 50 mg/m2 iv 1,3,5 d AraC 100 mg/m2 每日分2次 iv 110 d VP16 100 mg/m2 iv 15 d4.MAE mito(米托蒽醌)12 mg/m2 iv 1,3,5 d AraC 100 mg/m2 每日分2次 iv 11

17、0 d VP16 100 mg/m2 iv 15 d5.I AE Ida 10 mg/m2 iv 15 d AraC 100 mg/m2 每日分2次 iv 15 d VP16 100 mg/m2 iv 15 d6.FLAG-Ida fludarabine(氟达拉滨)30 mg/m2 iv 15 d AraC 2 g/m2 每日分2次 iv 15 d Ida 10 mg/m2 iv 13 d G-CSF 5g/kg S/C d1至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二、缓解后治疗,缓解后治疗的目的是争取在产生肿瘤化疗耐药之前,消灭体内残留白血病细胞,以减少复发,延长生存,甚至达到治愈。经验证明,缓

18、解后若不予巩固治疗,AML的中位缓解时间仅4个月。常用的缓解后治疗方案主要为蒽环类联合不同剂量的AraC,共24疗程(一般不超过6疗程),其中包括HD、ID AraC(13 g/m2,q12h,612次)联合化疗至少1(14)疗程,,缓解后治疗:强化与维持,毋需长期维持。强化治疗方法有:原诱导方案巩固46个疗程。以中剂量阿糖胞苷为主的强化治疗。用与原诱导方案无交叉耐药的新方案(如VP16米托蒽醌等)。每12个月化疗1次,共计12年。有条件者骨髓移植。否则,密切随访,如有复发再行治疗。,成人AML巩固治疗常用方案举例1.mAAC mAMSA 100 mg/m2 iv 15 dAraC 200 m

19、g/m2 连续静脉点滴 15 dVP16 100 mg/m2 iv 15 d2.HAM AraC 3 g/m2 每日2次静脉点滴(3 h/次)13 dmito 10 mg/m2 iv 35 d3.HD/ID AraCAraC 13 g/m2 每日2次静脉点滴 14 d或6 d4.DA DNR 60 mg/m2 iv 35 dAraC 100 mg/m2 连续静脉点滴 12 d100 mg/m2 每日2次静脉注射 38 d5.IAE Ida 10 mg/m2 iv 15 dAraC 100 mg/m2 每日2 次 iv 15 dVP16 100 mg/m2 iv 15 d6.MA mito 10

20、 mg/m2 iv 15 dAraC 1g/m2 每日2次 iv 13 d,通常AML的维持治疗使用剂量较小、疗程较短、不引起严重骨髓抑制的低弱化疗方案,如AraC皮下注射和口服6-MP、VP16等,历时23年,可有延长缓解效果,但不提高OS率,适宜于老年、不耐强烈诱导和巩固化疗的患者。对经足够强烈诱导、巩固治疗的AML,这类维持治疗可能无明显增加疗效的作用。,急淋白血病的化疗,诱导缓解 常用长春新碱泼尼松(VP方案)VCR 1.5-2mg iv 每周1次,2-3次 P 40-60mg po qd 成人缓解率仅50,而且易复发。VP方案+门冬酰胺酶(VLP方案)或柔红霉素(VDP方案)或VLD

21、P方案,可使CR提高到7277.8。,缓解后治疗:强化与维持治疗,早期巩固强化治疗,36个月,方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环磷酰胺阿糖胞苷以及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等。有条件者骨髓移植。维持治疗:甲氨蝶呤联合巯嘌呤,3.03.5年,定期再以上述方案进行强化,以求得较长期的无病生存。,难治和复发急性白血病,应用标准化疗方案两疗程未缓解或缓解后半年内复发或半年后复发再用原方案无效的急性白血病。原因:与白血病细胞耐药有关,耐药主要是由于白血病细胞内药物浓度降低的结果。,难治和复发急性白血病,治疗方法:1.采用以中、大剂量Ara-c或MTX为主的化疗。Ara-c主要用于ANLL,MTX主要用于ALL。2.应用高

22、效、低毒化疗药物如去甲氧柔红霉素、米托恩醌、VP-16或VM-26、L-Asp等。3.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治疗,复发的根源,急淋多见。预防:MTX 10 mg+DXM 5 mg,鞘内注射,每周二次,共三周。治疗:MTX 10-15 mg+DXM 5 mg,鞘内注射,每周二次,至脑脊液正常,改5-10mg,每68周一次,随化疗停止而停止。或全颅照射(2430Gy),脊髓照射(1218Gy)。,睾丸白血病的治疗,一般采用放疗,20GY,双侧。,造血干细胞移植,条件:达CR(最好第一次CR,儿童高危组急淋除外),HLA匹配。1、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五年无病生存约50%。2

23、、自身骨髓移植:七年无病生存约482%(急淋),44 5%(急非淋)。复发率高,骨髓体外净化问题难解决。3、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前途。4、脐血干细胞移植:主要用于儿童患者治疗。,预后,不治疗者平均生存期满35个月。治疗后:骨髓移植:5年生存约50%,未行骨髓移植5年生存约为19%。总的预后欠佳,但M3预后较好。,AML 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法研究,1.细胞毒药物(1)新蒽环类药物的研制:如Moflomycin(2)常用药物的结构改造:如脂质体DNR,脂质体L-asp和拓扑异构酶抑制剂(NX211)等。(3)不同作用机制药物的联合应用:包括拓扑异构酶抑制剂(topotecan,DE310 等),

24、核苷类似物(clofarabine、troxacitabine、decitabine 等),多药耐药逆转剂(CsA、PSC833)的应用。,2.靶向治疗,(1)针对信号传导途径的靶向治疗抗增殖抑制酪氨酸激酶、法尼基转移酶活性,促进凋亡:a.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是FLT-3抑制剂,选择性用于伴FLT-3突变(ITD或点突变)的AML患者。有几种口服FLT-3抑制剂在开发中,其中CEP-701、PKC-412、CT53518 已进入临床试验。b.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通过阻断法尼基化来防止RAS基因(相当数量的AML患者有RAS突变和激活)的翻译后修饰,从而防止其向细胞膜的移位及活化。研究较多的法尼基

25、转移酶抑制剂有R115777、Sch-66336、BNS-214662,主要用于AML 复发、CML、MDS和骨髓纤维化。R115777 的期临床试验用药剂量为600 mg/d,连用4 周。,促进分化DNA低甲基化:主要有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和组蛋白脱乙酰化酶抑制剂。其中Azacytidine(杂氮胞苷)和decitabine 均为低甲基化药物,正在AML、MDS、CML患者中进行临床试验。抑制血管新生:已证明AML、MDS患者骨髓中微血管增多,VEGF和其他血管新生调节因子增高,对疾病产生负影响。目前正在临床试验的药物有Thalidomide、SU5416 和PTK787。,(2)针对白

26、血病细胞膜表面特异抗原的靶向治疗:即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在AML 中应用最广泛的是CMA676(GO,为CD33与Calicheamycin的免疫偶合物),除用于APL外,还主要用于老年、复发AML,但单一用药效果不佳。目前探索CMA676与Ida+AraC、与fludarabine+AraC、与topotecan+AraC及IL-11联合治疗的效果。(3)其他靶向治疗:bcl-2(Genasense)反义寡核苷酸,针对GM-CSF融合蛋白的治疗(DT388/GM-CSF,白喉毒素和GM-CSF的融合产物)等也在进行临床试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概念,是一种起源于多能干细胞的肿瘤性增生性疾病。

27、,临床特点,1、血白细胞明显增多,常大于20109/L,早期有50109/L以下,晚期大于100109/L。各阶段粒细胞均可见,嗜酸、嗜碱粒细胞增多(五花八门);血小板早期增高,晚期下降。胸骨有压痛。2、巨脾:左上腹胀,包块;易出现脾栓塞、破裂。3、病程长:约14年。分三期:慢性期:13年。加速期:数月至2年,其标志:出现贫血、发热、出血、消瘦、骨痛、脾进行性肿大等症状,查外周血或骨髓原粒大于10%,外周血嗜碱粒细胞大于20%,血小板进行性增高或下降,出现其他染色体异常(ph除外),粒单系祖细胞CFU-GM培养集簇增加而集落减少。急变期:骨髓中原+早30%,7080%急变为急粒。多在半年内死亡

28、。,检查,血象:白细胞数明显增高,以粒细胞为甚,各阶段粒细胞可见,原始细胞10%,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骨髓:明显或极度活跃,五花八门,原粒小于10%。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减低或呈阴性。染色体:90%血细胞中ph染色体(+)。,Ph染色体,费城染色体,t(9;22)(q34;q11),9号染色体长臂上C-abl 原癌基因易位至22号染色体长臂的断裂点集中区(bcr)形成bcr/abl 融合基因。其编码的蛋白为P210。P210具有增强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导致粒细胞转化和增殖。,治 疗,1、化疗:首选羟基脲(抗代谢药,核糖核酸还原酶抑制剂)1.0 tid或1.5 bid.特点:作用

29、时间快,23天白细胞开始下降,需长期维持。马利兰(白消安,烷化剂,作用于前体细胞,20天才起效),4-8 mg/d。以后减量维持。2、-干扰素:可使ph染色体减少,延长慢性期。35106u/d,im或H,2-3次/周,共3个月3、骨髓移植:慢性期缓解后尽早进行。4、急变后治疗按其急变后类型联合化疗。,伊马替尼,imatinib: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Glivec,STI571。是全球第一个获得批准的肿瘤发生相关信号传导抑制剂(2001年5月,FDA批准),是2-苯氨嘧啶的衍生物。规格:100mg120粒。25500元人民币/瓶,伊马替尼,作用机制: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大多存在费城(phila

30、del-phia)染色体异常,后者会产生一种被称之为 BcrAb1的异常酪氨酸激酶,由此通过激发一系列复杂的信号传导过程并最终导致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相关白血球迅速且不受控制的生长。甲磷酸伊马替尼属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它能与 BcrAb1酪氨酸激酶作用,进而抑制BcrAb1阳性细胞及费城染色体阳性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新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并诱导这些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毒、副反应:甲磺酸伊马替尼的耐受性甚好,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常见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水肿和肌肉痉挛等。,期临床研究表明:此药无明确的最大耐受剂量11。期临床在532例IFN-治疗失败Ph+慢性期CML患者中进行,STI571予400/日口服,可统

31、计有388例,在治疗3个月时37%达细胞遗传学主要缓解,其中13%CR。完成6个月疗程的290例患者56%达细胞遗传学主要缓解,该药毒副作用少,主要包括恶心、肌痛、水肿、腹泻、乏力、头痛12。,Talpaz报告了综合18个中心234例加速期CML患者口服STI571 400600/日,4周时总缓解率为78%,154例中22例出现血液学完全缓解,副作用少,未发现严重反应而中止治疗13。Druker等发表了STI571治疗急变期CML患者临床报告,采用剂量逐步加大试验方案治疗58位患者,剂量为每日口服3001000,结果38例髓急变患者中21例缓解(55%),其中4例出现血液学CR;在20例淋急变中14例缓解(70%),4例CR;大部分在34个月后复发,少数髓急变者在1年后仍在完全缓解中。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恶心,呕吐,水肿,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14。,由cKit基因表达的蛋白CD117和大多数GIST的生长有关,以及黑色素瘤、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肥大细胞性白血病、乳房癌等的发生与cKit有关,在神经胶质瘤和前列腺癌、软组织肉瘤中有PDGF受体的过度表达和激活,STI571能有效抑制cKit和PDGF受体TPK活性从而抑制这些瘤细胞的生长,目前对胃肠道基质性肿瘤的研究已经进入期试验阶段。,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