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陶行知的教育思想.ppt.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76369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4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讲陶行知的教育思想.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第五讲陶行知的教育思想.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第五讲陶行知的教育思想.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第五讲陶行知的教育思想.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第五讲陶行知的教育思想.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讲陶行知的教育思想.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讲陶行知的教育思想.ppt.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讲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一、陶行知生平和教育活动,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他自幼聪明好学,免费入塾读书。1910年靠教会资助入南京金陵大学文科。1914年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留学美国入伊利诺大学获政治硕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师从杜威。1917年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开始他富于创意而又充满艰辛的教育生涯。,1.1921年底,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收回教育权利,推动教育改进。2.1923年与晏阳初等人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后赴各地开办平民识字读书处和平民学校,推动平民教育运动。3.

2、1927年3月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创办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1930年4月遭国民党通缉被迫流亡日本。4.1932年,创建了山海工学团,提出“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将工场、学校、社会打成一片,进行军事训练、生产训练、民权训练、生育训练等,还开展小先生运动。,5.1936年初,成立国难教育社,被推为社长,把生活教育和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结合起来。1938年参加国民参政会,致力于抗战期间的教育活动。6.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川县古圣寺创办了主要招收难童入学的育才学校。7.1946年1月,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并任校长,李公朴任副校长兼教务长。社会大学的宗旨是“

3、人民创造大社会,社会变成大学堂”,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1946年4月到上海,继续奋不顾身地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946年7月25日,因为劳累过度和受刺激过深,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8月11日,延安各界2000余人隆重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亲笔题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周恩来高度评价他“是一个毫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宋庆龄称他是“万世师表”。郭沫若盛赞他“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1946年12月1日,陶行知遗体由上海运回南京晓庄劳山脚下安葬。,他名字来历原名文濬,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

4、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本名为陶行知。虽然王阳明学说含有主观唯心主义的成分,陶行知却从中悟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且终生以此自勉。,二、平民教育运动:实现教育普及,1903年,蔡元培就提出“平民教育”,但举步维艰。1923年至1926年,几乎竭尽全力于广泛宣传和推行平民教育,决心用平民教育为“中国教育寻觅新的曙光”。在南京开展“平民教育运动”。到处有平民识字读书处和平民学校,经拍摄教学影片后震动全国。,他写有平 民 教 育 概 论主编的平民教育千字课发行三百多万册,三、改造乡村教育,1926年开始,陶行知的视线由研究平民教育转到了乡村教育。提出教育必须下乡,知

5、识必须给予农民。他说“以农立国的中国,乡村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大计,提倡教育要与农业携手。通过乡村教育,要叫人生利,要叫荒山成林,要叫瘠地长五谷,从野人生活出发,向极乐世界探寻,要使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成快乐的活神仙。“,中国的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在中国乡村教育改造一文中有力地抨击了中国乡村教育的弊端:“教人离开乡村往城里跑,叫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住房不造林,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叫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教穷的格外穷,弱的格外弱。”,改革乡村教育,从改造师范教育着手,晓庄师范成为一个实验基地。立下宏愿,要筹措100万元基金,征集100万位同志,提倡开设100万所学校,改造100万个乡

6、村。1927年3月在南京北郊创办晓庄学校,自任校长。和师生一起开荒,一起建茅屋。,拒收书呆子、文凭迷、小名士三种人。经过演讲和开荒考试后,第一批招收了十三位学生。反对死教书,死读书,提倡活教书、活用书。晓庄师范的图书馆命名为“书呆子莫来馆”;礼堂取名为“犁宫”,门边书写对联是:“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食堂取名“食力厅”,要求学生自食其力。人民第一陶先生要求学生与农民交朋友。,1929年春,陶派晓庄学生到淮安创建新安小学,陶行知兼任校长,后派汪达之任校长。举世闻名的新安旅行团让孩子走上社会,旅行修学,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行程五万里,途经22个省市,历经18年头。,在上海宝山

7、创办山海工学团,工学团是一个小工场,一个小学校,一个小社会,方法:创立“即知即传人”的小先生制。内容:六个培养:培养普遍的军事能力;培养普遍的生产能力;培养普遍的科学能力;培养普遍的识字能力;培养普遍的运用民权的能力;培养普遍的节制生育的能力。,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认为抗日战争中那些流离失所的难童中,必有许多新中国的建设人才。1939年7月在四川省重庆市合川县,亲自从孤独院里挑选了来自全国13个省的150多位有特殊才能的儿童,针对儿童的兴趣和爱好特长,在普及基本知识的同时,分为音乐、舞蹈、绘画、戏剧、文学、自然、社会七个组,精心培养人才幼苗。,音乐组的贺禄汀、马思聪;舞蹈组的戴爱莲;文学组的艾

8、青、艾芜、姚雪垠;绘画组的陈烟桥;戏剧组的章泯,以及翦伯赞、艾思奇等均在育才学校任教。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军的全面教育和训练。,要求学生“每天四问”:即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集体生活是育才学校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自治、自创的精神和能力,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直接为抗战服务。,四、“生活教育”思想,“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毕生倡导和推行的教育理论。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说:“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教育思想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

9、育,在先生看来,教育的范围与生活的范围相等。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具体讲,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均由生活决定;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来源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对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基础上得出的。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主张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打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创办人民所需要的学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真正把学校放到社会里去办,使学校与社会息息相关,使

10、学校成为社会生活所必须。因此“社会即学校”的真正含义就是根据社会需要办学校。,教学做合一,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对教师有要求: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生活能力。对学生有要求:手脑并用,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真知。,手脑相长歌,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行知路上后来人”的杰出代表杨瑞清,新时代“陶行知式”的乡村教育家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校长1963年生。1981年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

11、毕业后到南京市江浦县五里大队小学任教。20多年后,把这所破旧的农村小学办成了拥有24个班的省级模范学校,受到全国教育界瞩目。他的名片背面写:“为农民办一所真正的好学校,让农民的孩子也能受到最好的教育。”展示了他作为一个乡村教师的自信和快乐。,1983年组织上调他担任共青团江浦县委副书记,4个月后他就请求辞去副书记职务,重新回到了乡村小学。他说:“适合做共青团工作的人很多,实践行知教育思想的人很少,不能再减少我一个了。”他说,我坚信,人生为一大事来,教师人生也精彩!,“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杨瑞清是“生活教育”的有心人,身边的一事一物、一花一草都能成为教

12、育孩子的生动教材。行知小学的校园里裁了8颗柿子树。在柿子成熟的季节里,树枝都压弯了,学生们伸手就可以摸到,但居然没有一个孩子去碰一下。连续10多年来,每到金秋十月,杨瑞清和老师们带领孩子们采摘柿子,举办行知小学“柿子节”,可以收获2000多个。站在一篮篮红灿灿的柿子前,杨瑞清对学生们说,这可不是一般的果实,它有四大含义:是全校师生浇水施肥的“劳动果实”;是师生自觉约束的“道德之果”;是写观察日记和作数学题的“智慧之果”;是美化校园的“艺术之果”。然后把柿子分给全体师生,而分发也很有讲究:先分给女同学,大的分给小同学。红灿灿的柿子被带回400多个农家,行知小学柿子的“四大含义”的佳话也传遍了全村

13、。,杨瑞清还要求每一个孩子都要做乡村教育的“小先生”,即知即传,成为教师和家长的一条纽带,使人人受教育,人人办教育,两代人互相促进,共同成长。数百名“小先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把新事新风、计划生育、环境保护、港澳回归、海湾战争等话题从小学源源不断地带进五里村的家家户户,成为传播文明的一群小天使。,杨瑞清坚持走“联合”之路。他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及农村的支持,开办了占地30亩的实验农场。1994年,该农场演变成了全市第一家面向城市中小学生开放的“行知教育基地”。南京市区20多所重点中学、实验小学纷纷在基地挂牌定点,农村的小学生又成了城里学生的小先生。“联合”办学思路使行知小学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4、南京行知苑http:/,五、改革传统的教育,提倡创造的教育,一切创造都伴随想象。中小学生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陶行知说:“小孩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要把束缚儿童创造力的裹头布撕下来,使他们敢想会做。”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六大解放,一要解放头脑。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思考,大胆地创造;二要解放双手。让儿童的双手在大脑的指挥下大胆地去干,大胆地动手。三要解放嘴。让儿童大胆地讲,大胆地提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四要解放空间,让小孩从教室中、从校园中解放出来,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内在之创造力;五要解放时间,让儿童有自

15、己的时间去创造。六要解放眼睛,让儿童自己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在1943年发表的创造宣言中希望“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他还指出:“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换言之,“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六、职业教育和乡村教育思想,1918年,即陶公回国的第二年。发表了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一文,系统阐述了“职业教育应以生利为主义”的思想和观点,并对职业学校的师资、教学设备、课程设置和毕业生的择业问题作了全面的阐述。为自己生利,为社会生利,为国家生利,为民族生利。,1926年,他说:“中国乡村教育走错的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往城里跑,

16、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他教富的变穷,穷的变得格外穷;他教强的变弱,弱的变得格外弱。前面是万丈悬崖,同志们务须把马勒住,另找出路!”,人有了独立的职业,便能自立、自强。这是陶公一贯的思想。他曾写信给其次子晓光,提出“让蜜桃(即其幼子陶城)进职业学校,”,七、陶行知教师观和教师教育思想,1、教师的情怀和爱心 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 教师的爱是博爱,”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大家肯不肯把整个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

17、深处。”“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2 教师需要终身学习“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到疲倦是很困难的”。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先学好。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3.一个好教师不仅应该有广博的知识,不断地追求新知,而且应该不拘泥于传统,勇于创造革新。,八、民主教育和民主管理思想,一生崇尚、追求、捍卫民主,把民主精神贯彻到学校管理中。“民主的教育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教育说得通俗些:民主的教育是人民的教育,人民办的教育,为人民的幸福而办的教育”。“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今日

18、之学生,就是将来之公民。将来所需之公民,即今天所应当养成的学生”。,民主和谐的教学过程,民主教育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实行教学民主,“教”过程才能变成“学”的过程。他发展了古人“教学相长”理念。教学相长不仅是知识层面的互相学习,也是人格上的相互促进与激励。,民主运行的组织机构,1939年,陶行知主持制定了育才学校公约草案,其中规定:校董事会是学校最高权力机关,校长是董事会的经常代表,在董事会闭幕期间,校长代表董事会执行职责。在校长领导下,设立校务会议,并分设:(1)指导委员会,为学校行政组织机构,管理学校一切事务;(2)学生自治会议,下设学校学

19、生生活委员会,专业组生活委员会,学生自治小组;(3)校风校纪委员会,负责监察师生员工遵守学校纪律。,民主自治的学生管理,“学生自治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从学校这方面说,就是为学生预备种种机会,使学生能够大家组织起来,养成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九、陶行知的教育贡献和影响,1919年,陶行知曾对教育家进行过分类,常见的教育家有三种:“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办办办。第一种不必说了,第二第三两种也都不是最高尚者。”而“今日的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两种要素当中

20、得了一种,方才可以算为第一流的人物。”一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二是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1.陶行知不崇洋,不守旧,勇于创造,他提出的生活教育是一种既具有中国特征,又反映现代教育理论发展趋势的教育理论,具有世界影响。2.陶行知一生践行平民教育,为大众争民主,为国家及民族奋斗,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3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作用。4.陶行创造教育思想对培养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推行素质教育思想具有作用。,陶行知对他将那些盲从外国的人员形象地比喻为东洋车夫,认为这是一种懒汉式的抄袭行为。指出:“我国兴学以来,最初仿效泰西,继而学日本,民国四年取法德国,近年特生美国热,都非健全的趋向。学来学去,总是三不像。”,作业:讲陶行知的故事,陶行知喂鸡陶行知修表四颗糖的故事燕子矶的劝诫碑,解读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思考:我们要学习陶行知哪些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