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相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7897 上传时间:2020-11-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相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毛相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毛相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毛相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毛相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毛相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相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毛相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毛相林带领乡亲们发扬新时代的“愚公精神”,打通天路,走上致富路。对此你有什么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整理毛相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欢迎阅读。#毛相林事迹心得体会1#11月17日,本报报道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数十年来扎根基层一线,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展现了党员干部强烈的责任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近日,中宣部授予毛相林“时代楷模”称号,他的感人事迹在当地引起热烈反响。“20多年前,毛相林带领着下庄人一锤一凿,凿通出山路,现在又带领村民迈向致富路。这种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愚公移山的坚韧精神,值得我们年轻干部学习。我们要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

2、。”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驻村干部周勇说。“学习了毛相林同志的事迹,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深深地被打动。”重庆市南川区庙坝村第一书记宋建峰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从毛相林身上学到很多。在关键时刻,一定咬紧牙关,冲锋在前,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重庆市巴南区圣灯山村扶贫干部谢志耕说,下庄人脱贫摘帽,毛相林这个带头人起了重要作用。他要以毛相林为榜样,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重庆市綦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科长谢邦金说:“毛相林是当代党员的优秀代表,我们要认真学习他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的精神,引导退役军人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重庆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方旭表示,激发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

3、动力至关重要,毛相林等下庄人不等不靠、艰苦奋斗,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系本科生崔冬赟表示,青年大学生要学习毛相林的奋斗精神,立志到基层去,将青春的“小我”融入到社会的“大我”中去,让青春之花在广阔天地绽放。#毛相林事迹心得体会2#壁立千仞,群山合围。翻几座大山,盘过108道“之字拐”,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便映入眼帘。这里地处巫山深处,如“深井”一般,“井底”缓坡上,小楼星罗棋布,大片柑橘林连绵起伏。毛相林是下庄村村委会主任,也是老村支书,当地人称他当代“愚公”。成为“愚公”,是被穷逼出来的。“锁”在深山里的下庄村,以前是巫山县最穷的地方。村民外出只能徒步翻过绝壁,到县城得花两天时间。

4、不能让大山“困”住下庄!1997年开始,“愚公”毛相林带领乡亲们“移山”,用了整整7年时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路通了,产业也活了。在毛相林带动下,乡亲们种起了脐橙等水果,发展生态旅游。随之,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一辆辆小轿车来来往往,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20XX年,曾经最穷的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达12670元,是修路前的40倍。“要自己动手,劈山开路!”“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小时候,毛相林就常听长辈们念叨。坐“井”观天,村民们有时也开玩笑说要修路,可没人敢下决心。直到1997年的一天,38岁的毛相林去县里开会,发现邻村村民家里有电视机,还有车子来收

5、购蔬菜。“没想到山里还能这么生活!”回到村里,毛相林马上召集村民们商量修路的事。“你看这山,鸟都飞不过去。”“钱从哪里来?”“要不搬出去算了?”大伙你一句我一句。村里有几百亩地,乡亲们不想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可想到修路之难也是特别打怵。“不能坐等,要自己动手,劈山开路!”毛相林给村民们算了一笔账:公路预计七八公里,计划20年修完,每天修1米即可,全村将近400人,只要一起努力,修路是可行的。不修路,没出路!几经周折,全村人终于下定决心。男女老少齐上阵,冬去春来都不停。大家用最原始的办法,一块块石头凿。绝壁上,一个个“空中飞人”绑着绳索凿开炮眼、放上炸药鞋子磨破就赤脚,夜里不便回家就住山洞。

6、可是,坏消息还是传来了。村民黄会元被巨石砸中,滚落下山,悲痛万分的毛相林一度动摇了修路的决心此时,黄会元的父亲站出来说,“为了子孙后代,我儿子死得光荣!继续修!”顿时,大家齐刷刷地举手,擦掉眼泪,继续走向工地终于,2004年春天,一条“玉带”出现在山腰上,下庄人终于打通康庄大道!#毛相林事迹心得体会3#路修通了,村民外出方便多了,当天就能往返县城。不少村民开始外出务工,赚钱补贴家用。不过,村里没有产业,只能自给自足,村民依然贫困。“修好路,还要发展产业,打开财路!”毛相林又一次站出来,带领村民继续“折腾”。20XX年,毛相林看到其他村发展蚕桑赚了钱,便号召村民种桑树养蚕。没想到,100多亩桑树

7、欣欣向荣,30多张蚕子却死气沉沉。原来,下庄村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合养蚕。“毛矮子蛮干,就知道瞎搞!”失败后,村民们意见很大。毛相林也很失落,在村民大会作检讨。“老毛心还是好的嘛,只是急了点。哪个能一次就搞成功的?共产党员还怕这个?”会上,老党员杨元玖鼓励毛相林,也平息了大伙的议论。山里人,脾气倔。失败反而激发了毛相林的韧劲:“失败了不要紧,继续干!”第二年,毛相林在县城吃到一种西瓜,觉得特别香甜。他又动心了,想种植西瓜。不过,这次他精明了,先请教农技人员,自己试种两分地。可喜的是,种西瓜,毛相林成功了。他把西瓜分给村民们吃,还卖到县城,赚了一笔钱。在毛相林带动下,下庄村终于有了第一个像样的产

8、业。今年,村里西瓜种植面积达200亩。村民们信心大增,毛相林乘势而上。20XX年,他邀请市县农业专家深入考察分析,确定发展柑橘、桃、西瓜三大产业。在毛相林带领下,下庄村终于打通了脱贫致富路650亩柑橘套种西瓜、南瓜,150亩桃园套种西瓜。村民刘恒保种了10亩柑橘,去年初挂果就收入2万多元。“光靠游客开着小车来采摘,就卖完了,都不用出门嘞。”刘恒保说,明年柑橘进入盛产期,收入还将翻番。#毛相林事迹心得体会4#公路通了,腰包鼓了,已年过六旬的毛相林依旧闲不下来。他在琢磨,怎么能让村里在外的年轻人回到家乡,振兴乡村。29岁的毛连长曾在外种西瓜、跑销售。今年春节回家,毛相林上门找他,“连长,留在村里吧

9、,下庄村需要你们年轻人。”看着毛相林满头白发,毛连长又回忆起当年修路的场景。看着村里产业蒸蒸日上,他动心了,选择留下,还说服女朋友也回来,准备发展民宿,搞直播带货。这两年,返乡村民越来越多。200多名外出务工村民中,已有100多人选择回来,振兴家乡。2018年,毛相林提议,建一个全村的事迹陈列室,记录下庄人修路的故事:“讲述修路历程,激励更多人!”在乡党委、政府支持下,下庄人事迹陈列室于2019年落成。毛相林自告奋勇,当起讲解员。在村口的下庄人事迹陈列室里,常常可见到毛相林的身影。他在为一批又一批的外地游客讲述当年的奋斗故事。“这是我们当年修路时穿的鞋子,已经磨穿了”毛相林说。这样的话,毛相林

10、不知讲过多少遍,但每次都充满感情。看着一拨拨年轻人来来去去,毛相林感慨万千:“我愿当一辈子筑路人!”#毛相林事迹心得体会5#从高处俯瞰,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四周悬崖峭壁,如同在“天坑”之中。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说,在没修公路前,村里交通闭塞,到县城就要花3天时间。毛相林:我们这个地方没有公路,不光只是穷,连生命都没有保障。在一九八几年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年轻小伙子,二十几岁,受伤了。我们用了三天时间,我们都没有(把他)送到医院,最后死去,这个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1997年,毛相林开始带领村民在悬崖峭壁上修路。没有钻机,村民们就腰系长绳,趴在箩筐里,吊在几百米的悬崖上打炮眼。毛相林说,当时全

11、村青壮年吃住在工地,用钢钎撬,用雷管炸,硬是凿出了近8公里的“天路”,打破了“天坑”般的围困。而毛相林明白,道路通了,下庄村要发展,还得靠产业。在多方考察学习后,毛相林带领村民们陆续发展起柑橘、西瓜以及乡村旅游产业。下庄村村民刘时琼:我们这个西瓜成熟以后,就有人上门来收。像我们这种,一般可以卖两三千块钱左右,种得多的可以卖六七千块钱。如今,下庄村实现整村脱贫,人均年收入近万元。毛相林说,从开凿“绝壁天路”到打赢脱贫攻坚战,下庄村靠的是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下庄精神将激励下庄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毛相林:在最难、最险的地方,我必须要以身作则,带头冲到前面去。路修通了,实现了我一个愿望,带领大家致富,才是我最终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