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生物发酵设备制造项目4646.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85255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生物发酵设备制造项目464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生物发酵设备制造项目464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生物发酵设备制造项目464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生物发酵设备制造项目464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生物发酵设备制造项目464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生物发酵设备制造项目464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生物发酵设备制造项目4646.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生物发酵设备制造建设单位汇森生物设备镇江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袁玲联系人袁玲通讯地址扬中市西来桥镇富民工业集中区联系电话13952989850传 真-邮政编码212200建设地点扬中市西来桥镇富民工业集中区立项审批部门扬中市发改经信委批准文号扬发改经信行政备案【2014】135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金属制品业C34占地面积(平方米)5333绿化面积(平方米)1000总投资(万元)43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2%评价经费(万元)3.0预期投产日期2015年8月1、原辅材料(包括名称、用量)及主要设施规格、数量(包括锅炉、发电机)主要原辅

2、材料:阀门4000个/年、罐体500个/年、不锈钢板材100吨/年。主 要 设 施:车床3台、电焊机3台、切割机3台、剪板机2台、折板机2台、卷板机2台。水及能源消耗量名称消耗量名称消耗量水(吨/年)400轻柴油(立方米/年)-电(万度/年)20液化气(标立方米/年)-白煤(吨/年)-液化气(吨/年)-废水(工业废水、生活废水)排水量及排放去向建成投产后,用水量约400吨/年。废水排放来自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用水,生活污水排放量约320吨/年,生活污水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通过园区污水管网排入西来桥镇污水处理厂,最终排放川心港。放射性同位素和伴有地磁辐射的设施的使用情况 无2、 工程内容及

3、规模 汇森生物设备镇江有限公司位于扬中市西来桥镇富民工业集中区,拟征用土地5333平方米新建厂区,主要从事生物发酵设备加工制造和销售。由附图1、3可见:本项目建设地位于扬中市西来桥镇富民工业集中区。东靠园区大道,西靠东来村居民,北靠神龙光电,南靠荣昌集团。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区域内尚无文物保护目标。汇森生物设备镇江有限公司拟征用土地面积约5333平方米建设厂区,主要从事生物发酵设备加工制造和销售。新建局部3层结构办公生产综合楼1幢,占地面积约26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100平方米。本项目建成投产后使用各类制造设备共15台(套),主要设备有:车床3台、切割机3台、电焊机3台、剪板机2台、折板机

4、2台、卷板机2台。项目建成投产后年生产生物发酵罐300套,总产值约4000余万元。本项目总投资43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约10万元,主要用于绿化、生活污水的处理、车间噪声、焊接烟尘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工程建设周期约6个月,预计2015年8月份建成投产。公司建成投产后,录用工人20人,采用一班工作制,工作8小时,全年工作日300天。建设项目主要产品内容见下表:表1-2 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及产品方案序号工程名称产品名称设计能力年运行时数1生物发酵罐加工制造生物发酵罐300套/年2400 项目公用及辅助工程内容见下表:表1-3 公用及辅助工程建设名称设计能力备注贮运工程运输700吨/年存储仓库500

5、平方米公用工程给水400吨/年市政供水管网排水320吨/年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供电20万度/年西来桥镇输电线路绿化1000平方米环保工程废气处理焊接烟尘厂界达标废水处理生活污水320吨/年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固废处置生活垃圾约4吨/年西来桥镇集镇管理所负责清运板材边角料1吨/年外售利用3、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无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一、自然地理扬中市是隶属于江苏省镇江市的县级市,位于镇江市东部扬子江之中,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9 42119 58,北纬32 32 19,为长江下游冲积而成的沙

6、洲江岛。全市呈西北东南走向,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平均宽约7千米,东北与泰兴市、江都市、扬州市邗江区隔江相望,西南与镇江市丹徒区、丹阳市、常州市武进区依水相邻;全境总面积332平方千米,除水域外,陆地面积为228平方千米,人口28万。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经济发展区,苏锡常都市圈的辐射区。扬中沿长江、靠港口,江河湖海相通。向南,通过沪宁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238省道、京沪高速铁路、沪宁铁路、苏南运河直达镇江、苏州、无锡、常州、上海;向北,经过扬高汽渡通过长江沿宁通一级公路、新长铁路可到达扬州、南通等城市。随着京沪高速铁路、宁杭铁路、沿江铁路和沿江高速公路、宁杭高速公路等建设,扬中的交通地位得到

7、强化。扬中既可受到周围大城市的辐射,又是连接苏南和苏北的通道。扬中市域含扬中市区三茅镇、开发区,并下辖新坝镇、八桥镇、油坊镇、西来桥镇等五个镇总面积33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28平方公里,水面104平方公里。二、地形、地质、地貌扬中市为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为长江淤涨冲积而成,全境由太平洲、雷公岛、中心沙和小泡沙四个江中小岛组成,全境无山丘,地势低平,海拨4-4.5米,相对高度1米左右。扬中各沙洲的基岩是扬子古陆的组成部分,上层为长江冲积层,表层物质较细,中部为沙洲核,核的周围是由较粗物质组成的鬃岗。它们全是长江沉积物,属新生代,第四纪,全新统现代沉积物(次生黄土)岩性,黄色、褐黄色

8、砂粘土。市域较狭长,呈西北东南走向,并向东南微倾,沿江地带地势略高,腹部地区地势略低。各沙洲四面江水环抱,江堤围绕,堤身高程86-94m,土壤肥沃,绿树成萌,良田成方,沟渠纵横,呈江南水乡之风貌。三、气候、水文扬中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中部气候区,受季风影响明显,四季分明,具有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较长,雨、热同季的特点。东南风为全年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151,最高年份为16,最低年份为143,平均最冷月为1月,平均最热月为7月。极端最低高温为39.2,年平均降水量10637毫米左右,最多年份16955毫米(1991年),最少年份仅4692毫米(1978年)。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

9、梅雨期,两旬雨量占全年的150,8月下旬至9月中旬多台风和秋雨,三旬雨量占全年的146%。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232小时,以8月份最多,达2384小时, 以二月份最少,仅1357小时;年日照时数最多为24193小时(1962年),最少仅18446小时(1984年)。常年平均初霜期11月1日,终霜期3月30日,常年霜期139天,无霜期226天。全年以东南风为多,频率为11,年平均风速32米秒,2分钟平均最大风速16米秒(1961年10月5日),瞬时极大风速43米秒(1974年6月9日)。新建项目所在区域的主要地表水域为川心港,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四、

10、植被、生物多样性陆地植被、生物:项目周边现状为沿江农业区,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料、蔬菜等农作物,饲养家畜、家禽、养蜂和水面养殖。地带性植被属落叶林带,由于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自然植被已残留无几。现有林木以农田林网和四旁种植为主,人工栽培的植物主要有水杉、柳、桑等。境内有较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野生动物有狗獾、刺猬、野兔、蝙蝠、地鳖虫、蛇和鸟类等,还有螯虫、斑蝥、蟾酥等可供药用的昆虫;野生植物中可供药用的有皂荚刺、半夏、石菖蒲等200多种。长江水生生物:水生生物群落:根据1982和1992年的监测结果,长江镇江段水生生物群落为:浮游植物(藻类)群落组成共有62属(种),其中绿藻门25属(种),

11、硅藻门21属(种),浮游动物36-46种。各采样点的浮游生物群落相似,无明显优势种。底栖动物8-10种。渔业水产资源:长江扬中夹江段属长江下游地区,是现生成的一些淡水鱼类的起源地和发育中心。除了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及团头鲂等已驯养的品种外,野生的白鲟、胭脂鱼、鲶鱼、鱿鱼、鲴鱼类等既是经济鱼类,又是我国特有种类。长江水域是洄游性鱼类的产卵、育幼及越冬场所,其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对长江渔业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经调查,该江段鱼类品种为13目、25科、90多种。经济鱼类以鲤种鱼(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为最多,共有46种,占51.5%。还有溯河性鱼类。如刀鱼、鲥鱼、河豚和鳗鲡等珍贵品种。除鱼类外,还

12、有两栖爬行类大鲵(娃娃鱼),蟒螈、眼斑水龟、乌龟、中华鳖等;软体动物有螺、蚌、蚬、乌贼;甲壳类有蟹等近50种。其中虾、蟹、鳖、龟等许多种类在渔业生产中亦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该江段重要渔业水产资源。长期以来,由于对水产资源过度的捕捞,水质污染以及水下建筑物的兴建等原因,致使渔业水产资源受到较为严重影响。主要表现为渔业产量下降,鱼类生产受到抑制,生长缓慢。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一、综合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核算数据显示,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95.1亿元,可比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5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15.25亿元,

13、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167.20亿元,增长11.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59万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增长12.2%,按现行汇率折算为19010美元。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三次产业构成由2012年的3.1:56.3:40.6调整为2013年的3.2:54.5:42.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为6.9%。名列 2013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26位,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第28位,跻身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百强县(市)。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年新办民营企业989家,新办个体工商户2054户,新增注册资本94.6亿元,吸纳民资98.55亿

14、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实体经济稳增长压力较大,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质量与效益不高;项目建设步伐不快,产业高端和高科技含量项目增量不足;财税增收难度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和财政收支平衡矛盾仍较突出:民生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农业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98亿元,比上年增长9.09%。其中:种植业产值9.72亿元,增长9.28%;林业产值0.77亿元,增长8.29%;牧业产值2.97亿元,增长6.52%;渔业产值2.66亿元,增长12.61%。粮食种植面积13.84千公顷,比上年减播2.70%;粮食总产量10.52万吨,比上年减产2.38%,其中

15、秋粮产量6.80万吨,减产4.09%。油料种植面积0.7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5.63%,油料总产量 1693吨,增长12.72%。蔬菜面积3.3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66公顷。在主要农产品中,肉类产量9751吨,比上年增长1.73 %;出栏家禽96.1万只,下降3.55;蛋类产量3274吨,增长2.50 %;水产品总产量6929吨,增长1.91%。全年完成绿化造林面积 416 公顷,新建围庄林 66.7 公顷,新栽绿化苗木21万株,创成13个省级村庄绿化示范村,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18.75%。水利工程建设和水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全年投入建设资金 1.9 亿元,完成土方456.18 万方,石方1

16、1.85 万方,混凝土5.24万方;完成江堤加固2.83公里,港堤加固3.22公里;新建沿江沿港排涝泵站 2 座,翻建 5座,整治排水沟 24.92公里;新翻建涵洞 38座,维修加固 40座;新建固定提水灌溉泵站 58 座,新建砼防渗渠道 22.84公里。农业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农用化肥施用量4081吨,下降5.72%;农膜使用量151吨,与上年持平;农药使用量281吨,下降6.95%;农用柴油使用量499吨,与上年持平。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市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296.24亿元,比上年增长20.80%,其中定报工业实现产值1047.43亿元,增长20.18%;完成工业增加

17、值354.59亿元,比上年增长20.19%,其中定报工业完成增加值244.14亿元,可比增长13.3%。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70.11亿元,比上年增长20.32%,其中定报工业实现销售收入996.73亿元,增长19.65%;实现利税135.22亿元,比上年增长21.62%,其中定报工业实现利税114.53亿元,增长21.23%。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4.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23%,其中工业用电量10.25亿千瓦时,增长2.66%。主导产业支撑有力。工程电器、新能源、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规模达950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的90.7%。工程电器在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上又有新突破,产业规模达639

18、亿元,比上年增长19.8%;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99亿元,其龙头企业新韩通船舶重工年销售27亿元;光伏行业作为我市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支柱,逐渐走出光伏寒冬。全年光伏产业实现产值186.9亿元,比上年增长25.8%,生产硅片15亿片。企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销售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5家,10亿元以上企业20家,大全集团产值、销售达到168.8亿元、160.8亿元。全市“三十强”企业实现销售634.7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63.7%。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达到764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73.0%,比重比上年上升1个百分点;全市科技孵化总面积已达22万平方米,企业研发经费支

19、出占GDP比重达2.6%。建筑业实现平稳增长。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33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3.3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4.9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31.1万平方米。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4.15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工业投资143.52亿元,增长22.9%;新兴产业投资137.69亿元,增长26.5%;文化产业投资5.84亿元,增长88.2%;亿元以上项目投资145.52亿元,增长37.8%;房地产投资14.84亿元,增长8.8%。房地产增幅有所回升。全市有工作量的房地产企业33家,全年完成商品房

20、施工面积 102.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0.5%;商品房竣工面积 1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增长82.3%;商品房销售面积19.2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2%;其中:住宅面积 15.8万平方米,增长36.3%;商品房销售额16.4亿元,比上年增长52.6%;其中:住宅销售额11.1亿元,增长62.0%。五、国内贸易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随着雨润中央商场、菲尔斯金陵大酒店等一批重量级服务业项目投入运营,全市消费市场需求进一步放大。园博会、黄金周、“双十一”、圣诞节等节庆消费持续升温,有力推动了全市物流商贸、住宿餐饮和旅游消费。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69.9亿元,GDP占比43%,实现社会消

21、费品零售总额10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零售额41.69亿元,增幅16.8%;限额以下企业单位实现零售额59.65亿元,增长12.0%。六、开放型经济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4.6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9%,其中出口3.77亿美元,增长2.95%;进口0.84亿美元,下降29.4%。在出口总额中,生产企业出口1.22亿美元,增长28.86%;三资企业出口2.41亿美元,增长5.64%;外贸企业出口0.14亿美元,增长13%。实际利用外资2.66亿美元,增长59.81;服务外包合同额0.74万美元,增长49%。七、交通运输、邮电业交通运输业加快发

22、展。全年完成客运量2369万人,比上年增长8.7%,客运周转量146947万人公里,增长9.2%;货运量930万吨,增长15.2%,货运周转量51685万吨公里,增长15.6%;水运量36万吨,增长2.9%;水运周转量9870万吨公里,增长8.4%。年末全市公路里程超1000公里。邮电通信业继续发展。全年邮电业务实现收入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6%。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68亿元,增长9.7%;电信业务收入3.61亿元,增长13.4%。年末拥有邮政局(所)13处,邮政线路总长度达2000公里;全市电话普及率达357部/百户,移动电话用户38.92万户,信息化发展水平85%。八、财政、金融

23、和保险业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27.15 亿元,增长20.27%。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地税收入23.11亿元,增长20.50%。全年财政支出53.16亿元,增长23.76%,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1.50亿元,增长24.21%。城乡公共服务支出稳步提高,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0.62%。货币供给规模继续扩大。全年社会融资总量540.29亿元,比年初增加100.22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10.85亿元,比年初增加60.0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0.45亿元,比年初增加31.15亿元;年末全市金融

24、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94.24亿元,比年初增加52.8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7.32亿元。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保险企业27家,全年保费收入8.04亿元,比上年增长9.3%。财产险收入1.68亿元,增长19.0%;人身险收入6.36亿元,增长7.0%。赔付额2.26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其中财产险赔付0.77亿元,增长0.3%;人身险赔付1.49亿元,增长61.3%。九、科学技术和教育加强科学谋划和扶持培育,全面推进创新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全年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80余项,获批30余项,其中省重大战略产品产学研合作项目1项,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1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25、2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73%。知识产权基础进一步夯实。申请专利4174件,其中发明专利1042件,专利授权108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8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0.51件,全省领先。载体建设强势推进。新增孵化面积5万平方米,新增孵化企业50家,申报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0家,获批准1家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研究生工作站。高层次人才引进取得新进展。全年获批国家“千人计划”6项,省“双创”12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继续实施免农村幼儿园小班保教费政策,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98%以上。成立扬中市早教指导中心,顺利通过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现场验收。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

26、学率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2.6%,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高中一本达线率列镇江市第一名。建成职业教育实训基地5个,学院培训、社区教育中心、居民学校三级培训网络逐步完善。现有小学12所,教学点2个,33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13851人,教职工总数1071人,专任教师927人;现有中学10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高级中学2所,初级中学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教学班初中166个、高中93个;初中在校学生数6086人,高中在校学生数3636人,教职工总数1432人,专任教师1150人。幼儿园44所,191个教学班,在园幼儿数693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111人,

27、十、文化、卫生和体育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进展较快,公共服务体系更趋完善。奥体中心土建工程全部结束,广场建设提前竣工;市图书馆创成国家一级图书馆;建成中心文化广场2个,娱乐型文化广场39个;十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稳步推进。全市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2.7平方米。新增有线电视用户8700户,用户总数达10.4万户,入户率95.14%。大型文体活动精彩纷呈。成功举办省园博会系列活动、全国青少年曲棍球锦标赛。全年共为基层义务演出56场,为村农家书屋捐赠图书4400册,免费为基层群众放映优秀影片617场次。多措并举强化文化市场监管。收缴盗版音像制品42393张(盘),收缴非法出版物

28、1020册,查处违规网吧8家,取缔无证照电子游戏经营场所1家,取缔各类无证摊点11个,有力促进了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创建“江苏省示范卫生室”,“江苏省示范乡镇卫生院”工作基本就绪等待验收。全市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9.1万份,建档率为86.8%;规范高血压病人3.6万人,规范管理率95.1%;完成65岁以上老人体检2.81万人,体检率71.3%;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1505人,累 计补助金额75.25万元;开展适龄妇女“两癌”筛查2.93万人。顺利通过国家慢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省级考核,

29、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进展顺利。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 78个,卫生机构床位数970张。卫生技术人员1437人,其中医生694人,注册护士577人。全年医疗机构完成业务收入3.67亿元、门急诊180.16万人次、住院28万床日,分别比上年增长4.6%、7.7%和18.8%。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工程扎实推进。高标准完成园博园配套工程扬中大道改造工程、迎宾大道拓宽工程:扬中三桥完成投资5.24亿元;奥体中心主体结构封顶;兴隆自来水增压站搬迁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老城区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基本结束。城乡面积焕然一新。市政道路全面出新,部分道路设施有序改造,城市绿化层次全面提升。园博会的成功举办,

30、向八方宾朋展示扬中“现代宜居,赏心悦目”的城市形象。村庄整治成效明显。全年整治村庄550个,其中规划布点村庄44个,非规划布点村庄506个,创建8个三星级“康居乡村”。环境质量继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通过国家级技术评估;完成扬中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经济开发区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六家省级生态村通过镇江市级验收。PM2.5空气自动检测站运行正常,长江河段水质始终稳定在二级以上,三类以上地表水比例达到80,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94。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人口总量继续增加。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81787人,比上年末增加917人,其中:男性人口13827

31、6人,女性人口143511人。全年人口出生率9.83,比上年上升0.15个千分点;死亡率8.32,比上年下降0.6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51。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对城镇住户的抽样调查显示,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99元,比上年增长9.4%;人均消费性支出20187元,增长12.1%,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30.8%,文化娱乐教育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19.9%。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2.7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电脑131台,电话368部,小汽车40辆。对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644元,比上年增长 12.1%;人均生

32、活消费支出11381 元,增长 12.04 %,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 35.1 %。旅游休闲和健身娱乐活动消费已成为居民生活新时尚。文化娱乐教育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18.6 %,比上年提高0.1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64平方米。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电脑78 台,电话344部,小汽车21 辆。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67581元,比上年增加8929元。社会保障更趋完善。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4万人,覆盖面98.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7万人,覆盖面100%,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0.9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99万人,

33、覆盖面99%,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7.58万人,覆盖面99%;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万人,覆盖面100%;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22万人,覆盖面98.9%。社会救助工作稳步实施。调整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并轨,7月起统一调整至520元。全年发放低保金886.02万元,低保对象3417人;发放重残救助金1351.08万元,重残救助对象2227人。全市拥有社会福利院1个,福利院床位数150张,供养139人;敬老院6个,敬老院床位数915张,供养373人,集中供养率80%;民办养老机构16个,床位数790张,入住老人474人。全市城镇社区居委会、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均达到100%。十三、

34、文物保护现状项目所在区域内无文物保护目标。三、环境质量状况1、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辐射环境、生态环境等)(1)大气环境扬中市环境监测站在该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如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细颗粒物的日均浓度分别为60g/Nm3、40g/Nm3、35g/Nm3,对照国标,该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良好,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水环境评价区内地表水为川心港,水质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类标准。根据扬中市环境监测站2015年监测资料显示:川心港水质各单项因子的标准指数均小于1

35、,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水质类标准的要求。(3)声环境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采取现场实测方法进行,在建设地周围共布设五个监测点:1#-东厂界、2#-南厂界、3#-西厂界、4#-北厂界、5#-敏感点,监测点位置见附图2。扬中市环境监测站2015在当地的监测结果表明,工程所在区域昼间声环境噪声东、南、西、北厂界及敏感点本底值范围:51.054.7 dB(A)之间,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2、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下表:表3-1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环境保护对象名称方位距离(m)规模环境功能空气环境东来村居民西15-55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36、2012)二级标准要求水环境川心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声环境东来村居民西15-559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四、评价适用标准及总量控制指标环 境 质 量 标 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详见表4-1。 表4-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单位:mg/L(pH除外)污染物pHCODMnBOD5总磷NH3-N标准限值692040.21.0项目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4-2。 表4-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

37、12) 单位:g/Nm3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标准来源SO2年平均60GB3095-2012二级标准日平均1501小时平均500NO2年平均40日平均801小时平均200颗粒物(粒径)10m年平均70日平均150颗粒物(粒径)2.5m年平均35日平均75东、南、西、北侧及敏感点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见表4-3。表4-3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单位:dB(A)类别昼间夜间26050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1、废水须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后接入园区污水管道;详见表4-4。表4-4 污水综

38、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mg/L项目pH值CODCrSS 三级标准695004002建筑施工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中标准,昼间不超过70dB(A),夜间不超过55 dB(A);运行期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详见表4-5。表4-5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单位:dB(A)类别昼间夜间260503、焊接烟尘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浓度标准: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mg/m3。总 量 控 制总量控制指标为化学需氧量,在西来桥镇污

39、水处理厂的排污总量中消化平衡。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1、工艺流程简述(图示)1、生物发酵罐平台罐体组装 成品焊接车床阀门 焊接烟尘 不锈钢板材平台剪折卷切割 2、主要污染工序施工期: 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 施工行为产生的扬尘; 施工造成的生态系统的原貌改变; 施工机械及车辆排放的废弃物; 施工产生的废土及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 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本身产生的废水。营运期:(1) 废气:焊接时产生无组织排放废气,主要污染因子为焊接烟尘。(2) 废水:来自于厂区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约320吨/年,污染因子为pH值、化学需氧量、悬浮物。(3) 噪声:项目噪声主要来自于切割机、剪板机、折板

40、机、卷板机等的噪声,源强为7585分贝。(4) 固体废弃物: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不锈钢板材边角料,约1吨/年,为一般工业废物,职工生活垃圾,约4吨/年。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表6-1 建设项目施工期污染物排放量汇总 内 容类 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产生量(t)排放量(t)排放去向大 气 污 染 物扬尘粉尘0.15大气水 污 染 物施工废水泥浆污水较少西来桥镇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化学需氧量0.640.32悬浮物0.320.224氨氮0.0640.048固 体 废 物建筑垃圾建筑垃圾6060综合处理生活垃圾生活垃圾22西来桥镇集镇管理所负责清运噪 声序号设备名称噪声声级范围(距离声

41、源10 m)噪声声级范围(距离声源30 m)1推土机768867792挖掘机809671873装载机687459654打桩机93112841035搅拌机748765886振捣机758866977吊车76846775主要生态影响:无表6-2 建设项目营运期污染物排放量汇总内 容类 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产生浓度产生量排放浓度排放量 排放去向大气污染物电焊机焊接烟尘-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mg/m3大气-水 污 染 物排放源污染物名称废水量(t/a)产生浓度产生量(t/a)排放浓度排放量(t/a)排放去向生活污水pH3206969通过园区污水管网排入西来桥镇污水处理厂COD600mg/L0.1

42、9 500mg/L0.16SS500mg/L0.16400mg/L0.13固 体 废 物污染物名称产生量综合利用量处置量备注一般工业废物不锈钢板材边角料1吨/年1吨/年0外售利用生活垃圾生活垃圾4吨/年04吨/年西来桥镇集镇管理所噪 声剪板机、折板机、卷板机、切割机等噪声源强分别在75-85dB(A)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 无 七、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本项目拟建地位于扬中市西来桥镇富民工业集中区,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以及固体废弃物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1)废气施工产生的地面扬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土方的挖掘扬尘及现场堆放扬尘;二是来自建筑材料

43、包括白灰、水泥、沙子等搬运和搅拌扬尘;三是来自来往运输车辆引起的二次扬尘。建设期间的大气污染因子建筑粉尘比重较大,沉降较快,影响范围一般较小,仅仅局限在建设项目的周边地区,且尘粒的沉降速度随粒径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当粒径为250 um时,沉降速度为1.005 m/s,因此可以认为当尘粒大于250 um时,主要范围在扬尘点下风向近距离范围内,而真正对外环境产生影响的是一些微小尘粒。根据现场的气候情况不同,其影响范围也有所不同。而交通扬尘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交通沿线,在同样路面清洁程度条件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路面越脏,扬尘量越大。因此限速行驶及保持路面的清洁是减少汽车扬尘的有效

44、办法,另外泥砂运输车辆,必须采用封闭车辆,以降低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2)废水建设时期的废水排放主要来自于建筑工人的生活污水和泥浆废水。本项目产生的废水若直接排入附近水体,将给水环境带来严重不利影响。因此施工人员产生的粪便污水应经化粪池处理、泥浆污水经沉淀处理后排入兴隆污水处理厂,以降低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3)噪声运输汽车是个流动声源,流动范围较大,除施工场区外,对外环境也将造成污染。本工程建设期间将使运输所经道路两侧的噪声污染加重,同时引起扬尘。由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建设阶段各机械设备的动力噪声源声压级一般在85分贝以上(负载,距源10米处)。根据建筑项目的建设特点,首先经土地平整、打桩、挖塘、基础水泥浇筑等工序,建设地块非常空旷,同时建筑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基本无隔声、隔振措施,即声源声级较高,声传播条件较好,对项目周边地区影响较大,经预测计算得出建筑机械动力噪声对不同距离的影响见下表。表7-1 建筑机械动力噪声在不同距离处的声级 (分贝)声源名称10 m50 m100 m150 m建筑机械噪声85.071.065.061.5由于项目所需建筑较为简单,施工期的建筑机械动力噪声对该地块周边居民影响短暂,但仍须加强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同时在晚二十二时至次日六时不得作业,昼间运行机械的时间也应避开人们的休息时间,以免造成噪声扰民影响。(4)固体废弃物施工期间需要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