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滤板框管道改造分析.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88650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滤板框管道改造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复滤板框管道改造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复滤板框管道改造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复滤板框管道改造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复滤板框管道改造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滤板框管道改造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滤板框管道改造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复滤板框管道改造分析【摘要】从钙盐法提取柠檬酸工艺来讲,提高产品的产量的高速通道之一就是减短过滤工艺时间。而对于精制车间内,提高产品的产量,提高设备效率,减短提取时间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板框过滤。因此对复滤板框工艺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板框进出口管道管径及复滤板框助滤剂添加存在一些问题,其提升空间比较大。【关键词】管道管径 流速 背压 工况 效率对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并进行了两方面的针对性改造工作。一优化板框助滤剂的添加的管道改造:原复滤管道系统布置图如图一更改方案:(1.)增设一助滤剂预涂槽2500X4000,并加搅拌。(2.)1-4#板框采取单独助滤剂预涂母管。现优化方案如图所示: 通过对助滤剂

2、管道改造,对原系统和改造后系统对比分析效果,见下表:原复滤板框系统改造后复滤板框系统1.原系统有板框投入时,再投板框,必须先预涂,这样造成板框走料同时又进助滤剂,影响板框正常过滤,并且其他板框预涂不均匀1.改造后系统采用单独进料母管,单独的助滤剂预涂糟进行预涂,对其他板框没有任何影响2.原先助滤剂调浆槽由小浑液桶上面进入桶内进行预涂,使得助滤剂浮在浑液上面,而输液泵的进口在桶体下面,造成板框涂层厚薄不均匀。2.改造后,预涂桶加了搅拌和循环管,能够很快混合均匀,这样助滤剂进入板框使预涂厚薄基本一致,节省助滤剂的使用。3.原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当如果出料出现浑浊,再加入助滤剂,效果也不会明显,原因不

3、能均匀填加。3.改造后,运行中添加直接深入浑液桶底部,能够直接进入泵的进口,从而能使运行中添加的助滤剂均匀进入板框。4.原系统的助滤剂调浆槽,每次调浆3个立方左右,往往会出现,助滤剂跟不上的情况,造成板框过滤速度下降4.现在增设了预涂槽,体积有14立方,足够板框的预涂。5原系统每台板框助滤剂添加量,无法控制,并且效果不明显,这样造成输送泵的磨损,运行工、检修工工作量很大。5现在系统能够控制助滤剂的添加,泵的磨损强度下降,延长了泵的使用寿命。减轻了运行工、检修工工作强度下降。二、 板框进出口管道管径改造:1原系统与改造后进口管道连接示意图:更改方案:进料管76改133 原系统管道与改造的进口管道

4、相对比较,原系统管道进口为108-76-159,通过改造后为进口108-133-159,比较分析下来,可以看出(1)原进料母管为108的通流面积,在支管中采取76的小管径,流速大,而压损大;改造后的管道,在支管中采取133的管径,使得主支管通流面积相近,来提高板框的压差。(2)当板框预涂或者走料时,板框进料管76管径细,进口流速大,管阻大,能量损失多,会使得板框前面料层厚,而后面比较薄,甚至没有。因此,板框出渣会有前面干后面稀的情况出现。2. 原系统与改造后出口管道连接示意图:更改方案:1.四只出料管76,短接至133管上,板框出口母管改159。 2.原89回液管,该为133管,出口加装压力表

5、。1、原系统管道与改造的出口管道相对比较,原系统管道为出口2只76-89母管,改造后管道出口为4只76-133-159母管,比较分析下来,(1)、原进料管为108,而出料管仅为76,出口母管仅为89中,造成出料不顺畅,在出料口形成背压,减小了进出口的压差,使过滤变慢。现在出料管改为133(进料108管子,出料至少为108管,为减少背压,出料提升一级管径),并入出口母管159中(考虑进料108两根母管),其管径满足了经济流速的要求,降低了管阻,增加了板框的进出口压差,提高了板框的过滤速度。2、原系统扳框平均每小时走料12OM3/H,一个班平均投运走料板框数至少4台,由于进出口管径和出口总管的背压

6、的限制,使的每台板框进料时阀门只能半开或者半开还不到, 限制进料量,平均每台板框最多进了300M3都不到。现在系统改造后,进出料得到保证,经计算,改造后保守估计最多投入3台板框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大大减小运行工作的负担,节省设备的投入,提高生产的效率。3、原系统板框只有两个出口短接至89的母管上,而上面两个出口,由于压缩空气和冲洗水阀门关死,等于堵板堵住了。因此预涂时出现助滤剂前面厚,后面薄甚至没有的情况和出渣时前面干,后面湿的情况。(如图五所示)现在改造后,保证进出料管的平衡,使过滤前后基本一致,料液和助滤剂在板框上均匀分布。4、泵连接管道,其进出口经济流速为2-2.5m/s,根据其流量选择其管径。对于一定的管网,管道内的压损与流速及管径有关,流速越大,管径越小,管阻越大,反之则小。因此管径越大越好,但考虑其经济性,流速应在1.8-2.5m/s(管径大,则取小的值)。由此,可以看出进出口管道应该尽量大些,从中可以看出板框过滤系统中的速度,并不是管道的直径变小就可以增加流速的。而是要增加板框前后的压力差,因为压力差是板框过滤的源动力,增加了压力差才能提高过滤速度,保证管道流体的速度,板框的过滤速度决定系统的出料速度。综上所述,通过改造可以提高板框进出口压差,减少管道中的流阻,提高过滤速度;可以.降低输送泵(A、B等泵)的电流,起到节能的作用,最终提高过滤的效率和生产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