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知识讲座.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92271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农业知识讲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现代农业知识讲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现代农业知识讲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现代农业知识讲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现代农业知识讲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农业知识讲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农业知识讲座.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 代 农 业 知 识 讲 座一、农业的概念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一)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是人们通过劳动强化或控制动植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生活资料为主的社会生产部门。农业包括的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因划分国民经济的方法有别而不完全相同。在我国现阶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广义的农业除指种植业外,还包括林、牧、副、渔各业,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大农业。在国外,通常包括种植业和畜牧业;有的经济发达的国家还把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服务的农业前部门和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农业各部门列入农业范围之内。 (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首先,从经济

2、角度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因为,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左右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重工业中的橡胶工业、化学工业(如硝酸甘油的生产)等所用的原料来自农业;轻工业中的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皮革工业、烟酒业等所用的原料也来自农业。农业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农村既是重工业商品的广阔市场,也是轻工业商品的广阔市场。农业能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随着农业的发展,

3、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多,这些剩余劳动力被充实到了国民经济的其他劳动部门。农业也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在出口商品构成上,工业品出口的比重逐年上升,但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仍占重要地位。农业在商品出口创汇方面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其次,从社会角度看,农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是安定天下的产业。“无农不稳”,农业能否稳定发展,能否提供与人们生活水准逐渐提高这一基本趋势相适应的农、副产品,关系到社会的安定。“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突出地表现在粮食的生产上。如果农业不能提供粮食和必需的食品,那么,人民的生活就不会

4、安定,生产就不能发展,国家将失去自立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是安定天下的产业。 第三,从政治角度看,农业是国家自立的基础。我国的自立能力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如果农、副产品不能保持自给,过多依赖进口,必将受制于人。一旦国际政局变化,势必陷入被动,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因此,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坚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 第四,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看,20世纪后半叶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

5、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不兴,无从谈百业之兴,农民不富,难保国泰民安。13亿人口的中国,如果农业发展上不去,恐怕谁也不敢打保票,中国人不会饿肚子。面对国际竞争,中国民族工业的底牌,是背靠农村这个巨大的国内市场,没有农民增收作支撑,扩大内需战略便如同沙中建塔、纸上谈兵,中国经济迟早会有逆水行舟,不进反退的风险。我们同样也难以想像,未来中国能够在城乡二元化、工商业发达农业羸弱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强国之梦。“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中国经济发展远景规划,如果让农业拖了后腿,最终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二、传统农

6、业与现代农业的概念和特征 从农业发展史的角度看,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发展阶段。原始农业是人类早期以渔猎和采集获取食物的农业生产方式。据历史学家考证,这一生产方式大约存在了200万年。传统农业是在原始农业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以种植谷物和养殖家畜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这一生产方式大约发生于公元前8000年,大致是旧石器时代的末期。现代农业是18世纪工业革命后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以现代技术武装的农业生产方式。 (一)传统农业的概念和特征 什么是传统农业?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定义为“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可称为传统农业”。美国农业经济学家史蒂文

7、斯和杰巴拉指出:“传统农业可定义为这样一种农业,在这种农业中,使用的技术是通过那些缺乏科学技术知识的农民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而发展起来的,建立在本地区农业的多年经验观察基础上的农业技术是一种农业艺术,它通过口授和示范从一代传到下一代”。传统农业是相对于现代农业的一个动态的概念,是农业发展的第二阶段。传统农业主要有以下特征:(1)、传统农业的生产单位是分散的农户或小规模的家庭农场,属于自然经济或半 自然经济的性质。(2)、传统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发展模式。(3)、传统农业一般表现为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这种“二元经济”结构不但反映在城乡之间和工农业之间的分割,而且还表现于农村经济的非单一的农业

8、经营,即农村中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并存。(4)、传统农业的生产技术具有长期不变的特点。(二)现代农业的概念和特征(1)、现代农业的内涵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

9、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前农业部长杜青林的概述)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2)、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特征之一:生产过程精细化。现代农业是一种根据劳动对象特点选择安排生产方式的精细农业,它的生产过程充分考虑耕地肥力、质地、含水量、有机质等生产条件的差异性以及杂草、病虫害发生的不均衡性,运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自控

10、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实施定量施药、配方施肥、精量播种、节水灌溉、病虫防治等精准作业,从而节约生产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特征之二:劳动工具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过程,也是劳动工具不断革新的过程,劳动工具是划分农业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以石器木制工具为主要标志,传统农业以铁制手工工具为主要标志,而现代农业则是以现代化的机械工具为主要标志,其特点是充分运用工业化的发展成果,用现代化的工业装备武装农业,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由手工向机械转化,农业生产技术由低级向高级转化,农业生产规模由分散向集中转化,提高农业的机械化、设施化、自动化水平,彻底打破传统农业的小生产局面。特征之

11、三:经营形态产业化。现代农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发展起来的,它的运作必定要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相适应。因此,现代农业的经营形态,就是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要求,对各种农业生产要素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整合配置,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促进农业分工分块分业,逐步建立起分工精细、连接紧密、调节自如、管理高效的农业新型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特征之四:从业人员新型化。人是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最活跃、最积极、最关键的因素。农业是从业人员最多的一个行业,发挥好人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最终要被农业的主要经营者农民所掌握,才能转化

12、成为现实生产力,农民的知识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建设现代农业,必然要求培育一批与之相适应的从业人员,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特征之五:生态环境友好化。农业生产是人类改造自然的重要活动,现代农业是这一活动的高级形式,它充分尊重自然规律,考虑自然的承受能力,综合运用废弃物处理技术、生物质开发技术、可在生能源利用技术、节水节肥节地技术,合理地、有序地、科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友好相处、共兴共盛。现代农业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节约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大生态屏障。特征之六:产业功能多元化。从大农业的角度分析,现代农业的内

13、涵与外延已经发生深刻变化,除了具有生产食物、提供工业原料这一传统经济功能外,同时还具有就业增收、生态保障、观光旅游、文化传承等多种非经济功能,而且,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的非经济功能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正在迅速崛起,并逐步成为与产品生产农业并驾齐驱的重要产业。 二、为什么要发展现代农业 有数据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2/3以上;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5%;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和第三产业的1/4左右。然而,我国农业不仅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要满足工业原

14、料不断加大的需求。据估算,粮食需求每年增长80100亿斤,而资源约束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农业还承担着农民增收、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任务。面对诸多挑战,传统的农业增长方式显然难以应对。因此,必须改造传统农业,走现代农业之路。 第一,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保障粮食安全。近三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有三方面情况值得注意:一是总产虽然逐年增加,但是增幅越来越小;二是单产虽然逐年增加,但增幅不大,2005年单产增加1.4公斤,2006年预计增加1.9公斤;三是种粮亩均纯收益不断下降,粮食增产增收潜力很有限,粮食增产增收的基础并不牢固。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一方面要稳定粮食面积,稳定、完善和强化农业的扶持政策,

15、另一方面也必须从强化科技、完善设施、优化结构、转变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入手,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实践表明,稳定粮食面积难度很大,扶持政策有限,不可能年年出台新政策,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措施。 第二,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统一大市场背景下,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有生产能力,还必须要有竞争力。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措施,将促进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而且,农产品出口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据测算,每1万美元的农产品出口,能直

16、接和间接创造约20个就业岗位,以2005年的出口额计算,农产品出口共创造约5400万个就业岗位。 第三,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有调研表明,2005年种植业收入仅相当于农民纯收入的1/3,打工收入占1/3,而且,非农收入比重越来越大。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使农民通过农业产业本身增加收入,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才能对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发展现代农业,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导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农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出路的现实需要,更是农民、农村和农业适应复杂社会环境、应对多种挑战的迫切需要;只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才能真正解决农民持续增收的问题,才能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