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本专题包括中国古代与亚、非、欧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有关史实,以及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等基本知识。 中国古代疆域辽阔、经济发达、国力强盛、科技文化领先世界,因而历代封建王朝通过不同形式与亚、非、欧一些国家与地区发生联系,这种联系包括相互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也包括相互间发生的战争。 我国古代的对外关系以友好交往为主,表现在政府或民间的人员往来、经济文化交流、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优良农作物品种的传播等。对外交流的前提条件包括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的发展,同时受到交通运输状况的制约,还与统治者的对外政策有关。 总体上来看,封建国家的大一统时期,社会决定、经济繁荣,对外
2、交往更为频繁。秦汉时期,国力强盛,中国与亚洲各国人民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表现在两汉同朝鲜、日本联系加强;张骞通西域,开辟中西交通的新纪元。中国同西亚、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中国的丝绸、冶铸、水利技术沿“丝绸之路”远播到中亚、罗马和欧洲其他地区。先进的秦汉文化对东、西方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张骞、班超、甘莫是促进中外友好交往的杰出人物。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交通(陆路、海路)比过去发达,在政府的鼓励、支持下(如唐政府在广州设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唐朝和亚洲、欧洲各国之间的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当时的中国尤其成了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
3、。唐朝和朝鲜半岛的新罗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唐朝和日本的关系更加密切,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甚大;唐朝和印度半岛有着频繁的通使往来,玄奘西游成为中外关系史上的佳话;唐和西亚的波斯、大食也有通好关系。亚洲各国的商人,僧侣和学者不断到中国,聚集在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大城市中,唐都长安成为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唐文化在频繁的中外交往中不但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它自身也在兼收并蓄中进一步博大精深。 南宋时期,虽然北方战乱不止,陆上“丝绸之路”受阻,但因经济重心南移,造船技术的进步和指南针的应用,加上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海外贸易的繁盛超过了前代,贸易范围
4、东达日本、朝鲜、西至非洲的一些国家,泉州、广州、明州成为主要的海港。 元朝统治时期,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它的声誉远及于欧亚非三洲。西方各国的使节、商人、旅行家、传教士络绎不绝地来到大都。马可波罗对元朝繁盛的描绘,激起了西欧人对中国文明的向往。由于中外交往的频繁,中国发明的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欧。元朝时海外贸易相当活跃和兴盛,泉州港异常繁忙。 明朝时期,中国是亚洲的一个强大的国家,它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对亚洲各国都有较深远的影响。郑和下西洋,密切了我国同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显示了明朝国力的强盛。华侨开发南洋,促进了南洋经济文化的发展。 明朝中期以后,一方面
5、由于中国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另一方面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西方殖民者开始东来,我国开始遭受外来侵略。明朝中后期,倭寇侵扰东南沿海,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清军入关时,沙俄乘机侵占我国东北地区的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中国爱国军民进行反侵略斗争,如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进行雅克萨自卫反击,取得重大胜利,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清政府出于维护自然经济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目的,对外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伍。 在进行本专题复习时,应对课本的史实进行重新归纳,将对外关系分成中国与具体国家、地区的
6、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古代对外交通情况、统治者的对外政策等知识系统。本专题复习的重点应放在中外关系发展变化的背景、影响及启示方面。TOP 主 要 内 容 知识结构 1、中国与具体国家、地区的关系与 朝 鲜 的 关 系:汉 朝 东汉时期,我国同朝鲜半岛各国的关系密切。 汉朝的铸铜和制漆工艺传到朝鲜,不少朝鲜人开始使用汉字。 朝鲜的名马特产也运到中国。 隋 朝:隋炀帝发动对高丽的战争。唐 朝 许多朝鲜音乐家到长安,朝鲜音乐受到我国欢迎,唐乐中就有高丽乐的部分。 朝鲜人频繁地到长安留学,新罗留学生非爱好唐诗。新罗工匠吸收唐朝手工业的优良技术,织品精美。 唐和朝鲜贸易往来繁盛,朝
7、鲜输入唐的有牛、马、麻、人参等。唐输入朝鲜的有丝绸、瓷器、茶叶、药材、书籍等。 南 宋:对外贸易东达朝鲜。 与 日 本 的 关 系 :汉 朝 西汉时,日本30多个小国和汉朝来往。 东汉初,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赠赐“汉倭奴国王”金印。中国的铸铜和制铁技术在汉代传入日本。唐 朝 日本派“遣唐使”13次,留学生很多。 阿倍仲麻吕(汉名晃衡)和李白、王维建立了深厚友谊。鉴真六次 东渡,终于到达日本,传播了唐朝文化。 唐文化在政治制度、城市建筑、文学、日常生活方面对日本影响很大。马球、足球、围棋等活动传入日本。 南 宋:对外贸易东达日本。 明 朝:戚继光、俞大猷抗击倭寇。 与 印 度 的 关 系
8、 : 汉 朝:西汉末年,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唐 朝: 唐太宗时,互派使者通好。 唐太宗派使者到天竺学习熬糖法。 中国的造纸术和文化典籍传到天竺,天竺的医学、天文、历法、音乐、舞蹈、绘画和建筑艺术传入中国。 “玄奘西游”带回佛经600多部,译出1300多卷。译本成为研究印度 半岛古代文化的重要史料。对促进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明 朝:郑和下西洋到过印度。 与 西 亚 的 关 系 : 汉朝丝绸之路通过西亚地区。97年,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 7世纪,一位波斯国王和王子先后居住长安,波斯商人的足迹遍及唐朝各地。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源源运往波斯,再转销到欧洲。 从651年以后100
9、多年里,大食往唐朝派使节30多次。大食商人留居中国,有的在唐政府任职,有的通过科举中了进士。把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中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通过大食传到非洲和欧洲。 元朝时,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等传到阿拉伯,由阿拉伯传到非洲和欧洲。西亚不断有商队、使团到大都。 明朝郑和下西洋到过阿拉伯、伊朗等西亚地区。与 欧 洲 的 关 系 : 汉代丝绸之路通大秦。甘英出使大秦(未到)。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 中国,把象牙等礼物送给汉桓帝。 元朝时东欧商队、使团到大都。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中国。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末徐光启介绍欧洲水利方法,
10、翻译利玛窦带来的科技著作。 清初,沙俄侵占雅克萨、尼布楚等地。康熙帝组织反击。 2、中外经济往来 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绸、冶铸、水利技术远播到中亚、罗马和欧洲其他地区。 东汉: 我国的铸铜和制漆工艺传到朝鲜。 朝鲜的名马特产运到中国。 中国的铸铜和制铁技术传到日本。 唐朝: 朝鲜的牛、马、麻、人参等输入唐朝,唐朝的丝绸、茶叶、瓷器、药材、书藉等输入朝鲜。 中亚、波斯商人把胡椒、波斯枣、药品、香料、珠宝等输入中国,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不断运往波斯、西方。 中国的造纸、纺织技术传到大食、非洲和欧洲。 宋元: 中国对外贸易东达朝鲜、日本、西到非洲一些国家。 明朝: 郑和下西洋,中国的丝绸
11、和瓷器受到各国欢迎,郑和从西洋购得珠宝、香料和药材等土特产。 3、中外文化交流 (1)中国文化的外传 科 学 技 术 唐朝时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建筑技术传到日本;数学专著缀术传入朝鲜和日本,成为其学校教材。 宋朝时印刷术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埃及和欧洲。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元朝时火药武器传到欧洲。 明清之际,总结性的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国外。生产技术两汉时,冶铸技术东传朝鲜、日本,西传中亚、欧洲;制漆工艺传到朝鲜;水利技术远播中亚与欧洲。 唐朝时纺织技术传入朝鲜、阿拉伯。 明朝时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传入南洋各地。 文 学、体 育
12、 屈原的诗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唐诗传入朝鲜、日本。 马球、足球、围棋等活动在唐朝时传入日本。 文 字 汉朝时,许多朝鲜人使用汉字。 唐朝时,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 了日本文字。 思 想中国的儒家经典、佛教传到日本。 (2)外国文化传入中国 农 作 物 品 种 宋朝时,占城稻由越南传入中国南方。 明朝后期,原产美洲的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等传入中国。 生 产 技 术 唐朝时从印度传入了熬糖法。明朝引进了欧洲的水利方法。 科 学 技 术 唐朝时印度的天文、医学、历法知识传入中国。 明朝时,利玛窦带来西方的科技著作。 艺 术唐朝时朝鲜的高丽乐、中亚的舞蹈及印度的绘画、音乐、舞蹈、建筑艺
13、术传入中国。 宗 教佛教于西汉未年传入中国。唐朝僧人玄奘西游印度,带回佛经600多部,译出1300多卷,成为研究古印度史的珍贵史料。 伊斯兰教在唐朝时由阿拉伯人传入中国,在各地 建起了一大批清真寺。 景教基督教在唐朝时从西亚传入中国。明朝后期,更多的传教士来华。 祆教、摩尼教在隋唐时由西亚传入中国。 4、中外友好交往 东 汉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受到光武帝的赠赐“汉委奴国王”金印。97年甘英出使大秦未果。 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受到汉桓帝接见。唐 朝日本13次派“遣唐使”来中国访问。 唐与天竺之间在唐太宗时即开始互派使者友好 往来。 651年(唐高宗在位),大食遣使与中国通好,
14、此后百余年间,大食派使者来华多达30余次。 元 朝 亚洲、东欧和非洲海岸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派使者到大都访问。 明 朝 14051433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访问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同时也有一些国家的国王和使臣到明朝访问。 清 朝 乾隆帝时,英国派使臣马戛尔尼来访中国,商讨通商事宜。 主要问题分析 1、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途径、内容和影响 (1)途径:通过官方和民间的贸易途径;官方派遣使节和留学生;通过宗教传播的途径;通过战争的途径。 (2)内容:政治上,互派使节,互通友好;经济上,发展贸易,互通有无;文化上,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军事上,有战争、和平,侵略与反侵略。 (3)影响:中外之间的交往,增
15、进了中外双方的了解、联系和友谊,促进了中外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2、唐、宋、元、明对外交往频繁的共同原因 政治稳定。四朝建立后,都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集权的加强,为频繁的对外交往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 经济繁荣。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宋朝的科技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而且经济发达;元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明朝前期中国仍是世界上的大国强国。对外交通发达。四朝的海陆交通能达亚洲许多国家;各国使者、商人纷纷来中国;中国的学者、商人、官员也到外国学习、经商、访问。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四朝的统治者都比较开明,鼓励对外交往。3、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及其影响
16、 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在明朝以前,中外关系以互通使节、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为主。汉唐宋元明基本采取了对外开放的政策,促进了我国和亚非欧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加强了我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提高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到了明末清初的对外政策,由开放到闭关自守。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虽曾作为一种消极防御手段而起过一定的民族 自卫作用,但它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几乎脱离了世界发展的潮流,落后于西方而进一步受到西方侵略。高 考 题 例 析 题1唐朝时,从中国传到大食的手工业技术是 A、造纸和雕版印刷 B、冶铁
17、和制瓷 C、制瓷和纺织 D、造纸和纺织 分析:此题是1993年题。唐朝时中外经济、文化技术的交流是学生不易掌握,而且极易混淆之处。根据教材,不难得出正确答案为D项。 题2明朝郑和率船队下西洋,最远到达波斯湾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非洲最南端 A、 B、 C、 D、 分析:此题为1997年上海题。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从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所以,该题C项符合题意。 题3在下列战事中,具有反侵略性质的是 A、楚汉战争 B、昆阳之战 C、萨尔浒之战 D、雅克萨之战 分析:该题
18、是1998年上海题。本题涉及四次战役的性质问题,旨在考查考生在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分析、推理能力。雅克萨之战是清朝康熙帝为保卫边疆,亲自出巡东北,视察防务抗击沙俄的著名战役,它具有反侵略的性质。该题其它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目的要求,故正确答案为D项。 题4简述北宋及北宋以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展、传播及对世界的影响。 分析:此题为1996年上海题。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归纳、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答案: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以后由泥活字演变出锡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日本、埃及、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受教育的状况。北宋发现磁针指
19、南原理,制成指南针,又叫罗盘针,用于航海。阿拉伯人、波斯人向中国学到这一发明,传往西方,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北宋广泛使用火药,制作火药武器。元时,火药与火药武器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作用。专 题 训 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原的生产技术首先传到中亚地区的是 A、制漆和冶铸 B、丝织和水利 C、铸铜和丝织 D、冶铸和水利 D 2、日本最早派使臣到中国是在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C 3、自汉代至明朝,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首推 A、瓷器和丝绸 B、铁器和纸张 C、丝绸和茶叶 D、纸张和火药 A 4、唐朝时,从哪儿出发,可以通
20、过海路到达朝鲜和日本? 泉州 登州 广州 扬州 A、 B、 C、 D、 B 5、“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完成于隋唐时期的条件有中国的经济文化走在世界前列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国人思想开放,兼收并蓄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A、 B、 C、 D、以上都不对 C 6、下列历史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中国人与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中国人开始到南洋谋生中国海船到达非洲海岸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A、 B、 C、 D、 A 7、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直接到达非洲的朝代有唐朝北宋南宋明朝 A、 B C、 D、 C 8、中国古代吸收外来经济文化诸项中,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熬糖法 佛教 占城稻 甘薯 A、
21、B、 C、 D、 C 9、明朝对外关系的新现象有开始了与非洲国家的交往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开始从国外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开始翻译西方科技著作 A、 B、 C、 D、 D 10、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立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 A、维护国家主权 B、驱逐殖民势力 C、加强边疆管辖 D、巩固清朝海防 A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宋高宗)谕大臣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摘自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材料二:行中书省唆都、蒲寿庚等曰:“诸蕃国列居东南岛屿者,皆有慕义之心,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与市,各从所欲。” 摘自元史世祖
22、本纪 材料三:顺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摘自台湾外纪卷12 材料四:夷货非衣食所急,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安可得哉? 摘自海防纂要卷7 请回答: 材料一和材料二是什么外贸政策?有何作用? 材料三和材料四是什么外贸政策?采取这种政策出于何种考虑?结果如何? 以上材料均称外国为“夷”,反映了我国古代统治者怎样的心态和思想? 答:开放政策,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我国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往来。 闭关政策,清
23、军入关之初,沿海一带仍有各种抗清力量,西方殖民者也开始骚扰东南沿海地区。为防止沿海居民与抗清势力联系及巩固海防。清朝平定了各种抗清斗争,完成了统一,巩固了海防。但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与资本主义先进国家的差距日益扩大,成为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 妄自尊大,排斥和轻视外来文化。 四、问答题 12、唐朝和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各有何影响?说明了什么? 答: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而清朝前期实行“闭关”政策。因为唐朝经济和文化处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统治者能实行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为繁
24、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特别是当时“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都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而清朝前期,英国已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西欧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霸权,中国也遭西方殖民侵略,为了保护封建自然经济,为了免遭西方殖民侵略,清政府采取了消极的“闭关”政策。唐朝的开放传播了唐朝文化,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本国经济文化的繁荣。清朝的闭关政策,阻碍了本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不了解世界形势,使经济落后于西方,造成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说明对外开放有利于本国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闭关锁国只能封闭自己,而不利于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不了解世界,落后于世界,就会被动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