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的结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95840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的结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的结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的结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的结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的结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的结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的结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doc(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题名称: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的结构、测评及提升对策研究课题批准号:EJA060223课题级别: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学科分类:职业技术教育课题鉴定时间:2009年6月课题负责人:吴真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主要成员:赵铭、施霞、王进、郭奇、朱昭红、王俊松、吴让汉、邵秀巧、刘艳艳、孙福芹、杨雪艳、李 洁、刘想元、刘晓、王良、齐冰、马 彦、同芳娥、胡克祖、咸桂彩、刘旭刚工作报告一、课题来源本课题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课题批准号为EJA060223。二、研究意义 “核心技能”的培养曾经是德国强国富民、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中国要提高综合国力,要在当今世界经济强国中争得一席之地

2、,就必须培养出大批能在迅速变化的环境里具有适应力与竞争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大众汽车公司职业培训部的邦加尔德曾说过:“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发展速度极其迅速的时代,企业和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着眼于未来,迎接伴随技术发展出现的挑战。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一种直到今天还未被人们普遍了解的自我重塑和自我适应的技能,那就是核心技能”。 “核心技能”的研究大到民族崛起、组织发展,小到个体的职业生存与职业生涯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我国关于“核心技能”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只是局限于国外相关研究的介绍或理论研究。如何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科学构建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结构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指

3、导意义,它将为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指明方向。探讨、编制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的测评工具将直接为职业核心技能水平的鉴别、职业选拔、职业培训服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结构及对职业核心技能测评工具的研制在我国尚未见到相关研究报告,本课题研究希望在此方面有所作为。三、研究内容1、借鉴国际经验、结合具体职业活动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科学构建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结构;2、在新构建的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结构基础上,编制职业核心技能测评工具,并计算机化;3、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职业核心技能研究现状提出提升核心技能对策。四、研究思路与方法本研究为系列研究,主要使用了文献法、调查法、测验法、

4、关键事件访谈等方法。1、采用文献法收集国内外核心技能构成要素,采用关键事件访谈法对我国代表性职业人群进行访谈,初步获取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要素和操作性指标;2、根据关键事件访谈法初步获取的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内容,结合国外研究经验,采用因素分析、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筛选出与工作绩效、收入相关的核心技能要素,构建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结构;3、根据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结构中的相关要素,参照相关资料,编制我国职业核心技能测评工具;4、使用计算机软件编程,使测评工具计算机化;5、使用文献法、调查法收集资料,寻找提升核心技能的途径、方法及对策。五、课题总目标与子课题的设置1、课题总目标本课题

5、总的研究目标是探讨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的结构、编制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的测评工具并提出提升职业核心技能的对策。2、子课题设置子课题一:初步确立我国劳动者核心技能的内容(负责人:赵铭、郭奇 )子课题二:通过实证研究确立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的结构(负责人:施霞、吴让汉)子课题三:编制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测评工具(负责人:王进、邵秀巧)子课题四:制作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的测评工具软件(负责人:王俊松、李洁)子课题五:通过理论与实践探寻提升职业核心技能的对策(负责人:朱昭红、杨雪艳)六、研究程序1、2007年1月2007年3月组建子课题组,开题,讨论决定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及各子课题的实施计划。

6、2、2007年4月2007年12月收集国内外研究资料,厘清核心技能概念与要素,制定关键事件访谈提纲,先后从神东煤炭集团、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多美滋奶粉公司等企业选取推销员(职业分类代码:4-01-02-01)、企业职能部门经理或主管(职业分类代码:1-05-01-03 )、秘书(职业分类代码:3-01-02-01)三种职业共90名被试进行关键事件访谈,通过对90名被试典型行为表现(典型行为特征)进行归纳,初步确立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要素(内容),并根据被试典型行为表现频次对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要素(内容)进行出现频次排序。结果,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要素(内容)依次为:言语表达、适应性、自我

7、提高、自我管理、协作、信息收集与处理、沟通、数字运算、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决策、实践。此部分研究工作与美国宾州大学罗斯韦尔教授(William J. Rothwell, Ph.D., SPHR,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进行了多次沟通,在资料文献的收集及具体研究方法等方面得到了罗斯韦尔教授的无私帮助。3、2007年12月2008年6月根据关键事件访谈法初步获取的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内容,结合国外研究经验与Green研究范式,确立了39个职业核心技能典型行为特征,编制了研究问卷,选取天津市300名在职人员进行预测,对预试问卷的结果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8、,最后剔除4个载荷过低、严重双负载的项目,保留35个项目形成正式问卷。然后对职业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与人力资源专业高年级本科生进行了调研相关知识及要求的培训,在全国范围内分层随机抽取2060岁劳动者986名,对他们进行了一对一的问卷调查。对问卷主体项目进行了因素分析、并将核心技能与工作绩效及个人收入进行了相关分析、差异性检验,最后形成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结构。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主要由信息收集与处理技能、问题解决技能、数字运算技能 、自我提高与自我管理技能、沟通技能、言语表达技能、协作技能七个因素组成。4、2008年7月2009年2月以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结构为基础,考虑到自我提高与自

9、我管理技能要素中提高与管理的特殊性,初步拟定从8个维度去评估我国劳动者的职业核心技能,即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团队协作技能、信息收集与处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自我提高技能、言语表达技能、数字运算技能(“数字运算”技能具有现成的量表作为测评工具,不纳入CSEQ以外,其他7项核心技能均纳入CSEQ理论构想的维度中)。以7项核心技能典型行为特征为基础,结合参考国外核心技能测评指标,经过核心研究小组讨论,初步形成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测评量表(CSEQ)条目。再经过试测、小组讨论及全国样本(835人)的正式施测,形成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测评量表(CSEQ)及常模。5、2009年3月2009年6月采

10、用VC+6.0编程,制作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测评系统。6、2007年6月2009年5月通过查找、总结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核心技能培训、提升经验,分析我国核心技能提升的缺失与不足,提出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提升的对策。7、2007年12月2009年5月发表论文,讨论、修改、完成各子课题报告及课题研究总报告。8、2009年6月上报鉴定,结题。七、最终研究成果1、撰写课题研究总报告。2、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3篇、录用论文1篇(其中两篇为cssci论文),另有3篇论文正在发表中。3、研制出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测评系统。八、致谢感谢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提供经费支持!感谢美国宾州大学罗斯韦尔

11、教授(William J. Rothwell, Ph.D., SPHR,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的无私帮助,他在资料文献的收集及具体研究方法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感谢神东煤炭集团、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多美滋奶粉公司、中天地产公司等多家企业领导和员工在实际调研工作中给予的大力协助!感谢天津工程师范学院职教学院具体实施全国问卷调研与测试的同学们!感谢专家学者在开题过程与中期检查中提供的宝贵意见!感谢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科产处及职教学院领导与相关老师给予的一贯支持与帮助!感谢课题组全体成员的通力配合与辛勤付出!本课题的顺利完成及任何成果的获

12、得都离不开你们的帮助与支持,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与祝福!研究报告第一部分 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内容(要素)的初步研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劳动者的内涵发生变化,国外的相关研究表明,雇主对劳动力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为由传统的注重体力发展为重视学历,再到今天的重视“能力”与“素质”。国外关于核心技能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对核心技能的内容要素进行了明确而详细的界定。我国对核心技能的认识相对较晚, 最早将澳大利亚“关键能力”概念引入我国的, 可见诸于1997 年。上世纪末,原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首次将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划分为职业特定技能、行

13、业通用技能和核心技能三个类别。其中, “核心技能”是指“通用性最强的职业技能”,是人们在职业生涯甚至日常生活中必需的、能体现在具体活动中的基本性技能,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也是前两种技能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终身发展与职业成就。2003 年底, 我国原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结合世界各国的研究经验, 推出了中国核心能力体系, 此体系包含8 个模块:交流表达能力、数字运算能力、革新创新能力、自我提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这8种核心技能提出的依据何在?它们是否与劳动者工作中的典型行为密切相关?本部分研究试图通过对我国几种典型职业行为进

14、行工作分析,初步澄清并确定核心技能在我国社会文化背景下所体现的具体内容与行为表现,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一、核心技能相关内容研究综述(一)核心技能的涵义核心技能(core skills),指的是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它强调的是,当职业发生变化时,从业人员所具备的这一技能依然起作用。从业者的这一基本素质能使他们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和技能,所以有人形象地称它为“可携带的技能(portable skills)”,它在劳动者未来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故而又被称为“关键技能(key skills)”。“核心技能”一词最早由德国劳动力市场与职业教育研

15、究所所长梅腾斯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在给欧盟的报告职业适应性研究概览中第一次使用。这一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博得广大同行广泛认可,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建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框架。它在英国被称为“核心技能”( core skills) , 在美国被称为“ 基本技能”( foundational skills) 、“必要技能”( necessary skills)或“知行技能”( know- how skills) , 在新西兰被称为“必要技能”( essential skills) ,在澳大利亚被称为“关键能力”(key-competencies)。另外,它还有许多别名,如:基本技能(generic

16、skills)、共同技能(common skills)、可迁移技能(transferable skills)等等。但正如澳大利亚的一位学者RHarris 所说,“不管使用什么样的述语, 均是指可迁移的技能、促进性的技能、一般性的技能。如果打一个比方, 关键能力如同建筑砖块之间的水泥浆, 它是把一些具体的职业技能组织起来的要素, 是使终身学习成为可能的基础”。早在70年代初,梅腾斯针对德国的职业教育过于注重学生 “一技之长”的培养,使年青一代劳动者在职业与社会生活中出现诸多不适应问题,呼吁职业教育要改变偏狭的目标和内容。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以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我国原劳动与社会

17、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李怀康在有关职业核心技能的相关研究中,将核心技能定义为:“职业能力结构中最深层次的一种行为表现”。同时,对于如何开发或提升核心技能提出观点是:将抽象的技能概念还原到具体的职业活动场景去。(二)国内外核心技能内容(要素)研究综述由于“关键技能”的培养曾经成为德国强国富民、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所以该概念在欧盟各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并被广泛应用于职业教育之中。世界各国职教界根据各自对关键技能概念的理解,以及国情等具体情况,对核心技能进行了分解,使其更具体、更便于操作和实施。1、美国核心技能内容(要素)研究美国劳工部在其发表的SCANS (Secretary

18、s Commission for Achieving Necessary Skills)报告中提出了每一个进入劳动市场之人所必备的核心技能,共包括五方面:(1)学习技能,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能设计、监控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活动;(2)思考技能,要求学生能够创造性地、批判性地和策略性地思考,做出有效决定,解决各种问题,实现个人学习目标;(3)交流技能,要求学生能够设计、参与、监控和评价在不同情境中的交流活动;(4)技术技能,要求学生能够在迅速变化的信息社会中,了解、使用、选择和评价各种技术以及在工作中应用技术的技能;(5)人际交往技能,要求学生能够与他人一起有效地工作,并且在各种情境中积极参与

19、群体互动。NSSB在2000年发布(A common framework for skill standards)进一步将核心技能界定为总共3个类别,即学术性技能、可雇用性技能和职业技术技能。2、澳大利亚核心技能内容(要素)研究 澳大利亚提出了“为工作、为教育、为生活的关键技能”,具体定为七项技能:(1)收集、分析、组织信息的技能;(2)表达想法与分享信息的技能;(3)规划与组织活动的技能;(4)团队合作的技能;(5)使用数学概念与技巧的技能;(6)解决问题的技能;(7)使用科技的技能。这些技能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某一项工作技能,而是为了提高全体民众一生的生存能力,是每一个公民不可缺

20、少的生存技能。为了评价和陈述这些核心技能, 并在全国范围内保持操作时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澳大利亚TAFE 管理机构又针对上述七种能力, 分别制定了三种水平的操作性要求, 以此作为鉴别和评价核心技能的依据。3、日本核心技能内容(要素)研究1996年8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议发表题为关于我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的咨询报告,将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作为教育改革的目的,它包括:(1)沟通技能;(2)实践技能;(3)判断技能;(4)独立思考技能;(5)问题解决技能;(6)信息处理技能;(7)同情心和正义感等基本素质和综合技能。4、英国核心技能内容(要素)研究1979年英国继续教育部(Former Educ

21、ation unit)在它的一个重要文件选择的基础中,第一次对英国职业教育中的核心技能做出了界定,共11项,其基本思想主要是将经济需要与社会要求相结合。到1999年,资格与课程当局(Qualifications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再一次对核心技能进行了调整,形成了目前英国职业教育所规定的核心技能,包括以下六项:(1)交流技能,即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提取、呈现、分析和评价信息的技能;(2)计算技能,即解释、呈现和运用数字材料的技能;(3)信息技术技能,即应用信息技术从事一系列日常工作(如文字信息处理、模型设计等)的技能;(4)与他人合作技能,即个人的认知能力和与他人交

22、往、协作的技能;(5)改善自学与自做技能,即计划和评价自己的学习和行为,努力改善自学与自作的技能;(6)问题解决的技能,即确定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检查其实效的技能。以上六种技能的每一项均被划分为五级水平。5、德国核心技能内容(要素)研究德国联邦教育研究所将核心技能分为五个方面:(1)组织与完成生产目标的技能;(2)信息交流与合作的技能;(3)应用科学的学习与工作方法的技能;(4)独立性与责任心的技能;(5)承受力的技能。6、中国大陆核心技能内容(要素)研究1998年,我国原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在一项国家技能振兴战略的研究课题中,提出了开发核心技能体系的目标,着手开发一个适应中国国情

23、的核心技能体系,该战略中把人的能力分为了职业的特定技能、行业的通用技能以及为就业服务的核心技能,并根据中国国情确定了中国核心技能的8个模块。其中,“核心技能”是指“通用性最强的职业技能”,是人们在职业生涯甚至日常生活中必需的、能体现在具体活动中的最基本性技能,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也是前两种技能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终身发展和成。李怀康 李怀康职业核心能力开发报告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16,1(2):4-8在其职业核心能力开发报告一文中,明确提出核心能力不是一门技术,而是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执行能力,他根据核心能力的特殊表现提出了核心能力培训的特殊规律。7、中国香港核心技能

24、内容(要素)研究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在学会学习咨询文件的序言中指出,“我们为学生界定学习必须的学习经历、学习领域、共同能力、以及价值观和态度,目的是为帮助他们达致全人发展”。在终身学习,全人发展的文件中,教育统筹委员会建议制订了一个灵活开放的课程结构,培养学生的9种“共同技能”及价值观和态度。9种共同技能为: (1)协作技能;(2)沟通技能;(3)创造技能;(4)批判思考技能;(5)运用科技、科讯技能;(6)运算技能;(7)解决问题技能;(8)自我管理技能;(9)研习技能。(三)小结尽管世界各国对核心技能的提法和要求不完全相同,但其基本的精神是一致的,即他们都认为:(1)核心技能是各行各业的共同技

25、能。核心技能所强调的并不是某个专业或某种职业领域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所有职业共同具有的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在社会中交往的技能,是对传统职业技术教育技能观的补充和发展。(2)核心技能是从业者的综合技能。核心技能所包含的内容并不仅仅是心理学意义上个体的一般智力技能(包括如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记忆、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解决问题等技能)和特殊智力技能(包括如学习活动中的阅读、写作、计算技能),它还包括与人交往的技能、组织管理的技能等社会技能,它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个体全面发展的要求。(3)核心技能反映了学习化社会的具体要求。随着知识的更新和技术进步速度的加快,很多人在一生的工作中不得不变换几种不同的

26、职业或工作地点,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毕业后不久就会变得过时。因此,教育已不能以学习者已学到什么而感到满足和自豪,而是要注重培养学习者继续学习的意愿和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的职责应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帮助个人适应变化、适应职业的流动性。核心技能的目标是提高个体对职业流动的适应性,可以说,它是顺应学习化社会要求的新兴教育思想。(4)核心技能是对“能力本位”、“人格本位”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核心技能所关注的并不是一系列特殊的职业技能和知识,而是强调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开拓力以及在组织中共同活动的技能。二、我国核心技能内容(要素)研究(一)研究方法国外研究行为、技能的相关方法主要有:工

27、作分析法、行为事件访谈、行动研究法、关键事件法。本项研究以“核心技能”为研究内容,以“我国劳动者”为研究对象是,侧重点在于研究行为特征,因此选择了相对适合上述特点的研究方法,即关键事件法。 戴维D杜波依斯,威廉J罗思韦尔,琳达K肯普(于广涛译)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关键事件法(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e,CIT)是约翰.C.弗拉纳根(John. c. Flanagen)于1954年提出的。该技术是“用于收集人类行为的、直接观察数据的程序,以提高其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发展广泛的心理原理中的潜在应用价值。CIT 是数据收集程序,用于收集观察到的

28、具有特殊意义并满足系统定义标准的事件” Flanagen,John.C. The 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e.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54,7(51):327-358。 William J. Rothwell(2004) William J. Rothwell. Workplace Learning Competence:A New Horizon. IPMA-HR NEWS .2004.5.也明确提到:Learning Competence的研究方法借鉴了核心技能的研究模式,使用了关键事件法。本研究以关键事件技术为基本依据,设计了旨在搜

29、集被调查对象在个人的职业活动中的典型行为表现并以此推断从业者的核心技能的内容和具体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行为(操作性指标)。通过关键事件访谈法总结归纳劳动者在工作中哪些核心技能涉及较多,典型的行为表现是什么。访谈问题涉及2个方面,即:1难度事件。即调查对象在工作中遇到的有较大难度的事件。2频率事件。即调查对象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般难度事件。具体访谈提纲见附件1。访谈后对结果进行分析、澄清、确认、总结,最后参照国内外的研究对相近的行为特征进行聚类命名,即初步获得我国劳动者核心技能构成要素(内容)。(二)访谈对象的选择根据前面总结的核心技能的2个基本特点:非专业性、可迁移性,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大典中选

30、择3种代表性职业,在这三个职业群体中选择对象进行调查访谈,每种职业调查样本数30个,总共90个样本。1、推销员(职业分类代码:4-01-02-01)推销员是从事商品、服务推销的人员,其从事的工作主要包含有:了解市场信息、寻找潜在客户;与客户洽谈介绍产品;提供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办理商品的交付、发运;处理商品销过程中的纠纷;签订销售合同;结算货款等。2、企业职能部门经理或主管(职业分类代码:1-05-01-03 )是指企业经营、生产或业务行政部门担任经理或主管。其主要职责是:(1)接受企业主管领导的指挥、对企业主管领导负责;(2)执行企业决策、组织编制、调整、修改部门发展计划、规章制度,实施方

31、案等,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谋;(3)组织实施本部门工作,并提出改进、调整建议;(4)管理本部门内部其他活动。3、秘书(职业分类代码:3-01-02-01)该职业主要是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和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其实施提供服务。其从事工作主要有:(1)使用办公设备处理公文和信函,起草有关文件,信件;(2)进行有关业务联系,事务处理;(3)接待来访,处理各方面查询事项;(4)安排会议、会谈并作记录;管理有关文件档案。(三)研究结果1、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要素的归纳参考国内外对核心技能内容的分类,对本研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同时具有非专业性、可迁移性的行为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归纳总结,结果

32、见表1:表1 典型职业人群的核心技能要素与典型行为特征编号核心技能命名典型行为特征排序/行为出现频率1言语表达1.表达清晰、简练2.以容易理解的方式介绍信息3.能够使用专业术语4.获得听众关注和兴趣1/3242适应性1.能够应用礼仪2.对变化的应对3.能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2/3163自我提高1.总结自己或他人经验并从经验中学习2.主动寻求学习(教育、培训、反馈)3.根据总结或反馈调整行为3/3124自我管理1.表现出较高的激励层次2.认清自身的发展方向3.识别自身职业兴趣、优势和局限4/2985协作1.忠实于工作目标和个人职责2.能够利用他人的能力3.能够处理冲突和分歧4.容易接近5/2796

33、信息收集与处理1.通过感觉方式诊断问题或总结规律2.能够制作或读懂一般图表3.能够通过数字、事例(事实)总结规律4.能够简练准确做出会议记录6/2697沟通1.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2.根据对象变换表达方式3.能够较好表达自己或他人的意思4.建立共识,合作,交流7/2448数字运算1.能够准确进行加减乘除运算2.能够进行分数及小数运算3.能够统计百分比4.计算简单概率8/2419创造性思维1.对新的想法或工作方法感兴趣2.对现存问题不满,努力超越现状3.对不熟悉的事物愿意做出尝试9/22410问题解决1.使用逻辑推理,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源2.在逆境中能够克服挫折感创造新办法3.多渠道寻找可利用的资源

34、开发和分析解决办法10/20611决策1.界定或澄清工作中的障碍2.找到影响性较大的障碍3.广泛探索处理方案4.能够依据常识或经验做出正确的判断5.能够看到风险11/19212实践1. 能够较快掌握一般工具的使用2. 熟练运用“技术诀窍”3. 能够对工具、设备进行维护、改造4. 通过技术技巧实现既定的想法12/157表1显示:通过对关键事件法获得的具有非专业性、可迁移性的行为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的核心技能要素根据其行为出现频率依次为:言语表达、适应性、自我提高、自我管理、协作、信息收集与处理、沟通、数字运算、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决策、实践。2、不同职业人群12项核心技能行为特征出现频率统计分别对

35、三个典型职业人群12项核心技能行为特征出现频率进行累加统计,结果见图1:图1显示:不同职业人群12项核心技能行为特征出现频率有所不同,如:管理人员在自我管理与自我提高技能中行为特征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推销员与秘书,而秘书在信息收集与处理技能中行为特征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推销员与管理人员,推销员在实践技能中行为特征出现的频率又明显高于秘书与管理人员。由此可见:不同核心技能在不同的职业中使用频率是不一样的,其水平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图1:核心技能出现的频率排序(四)讨论通过对本文研究所涉及的12项核心技能中所包含的典型行为特征进行归纳和排序,从中可以看出:1、涉及与人合作的社会性技能排序比较靠前,实践技能为

36、涉及专业技术的技能排序比较靠后,这反映了核心技能的性质,即可携带性和非专业性。2、决策、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的排序相对靠后,可能与本项研究的对象(劳动者)有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调查对象对企业管理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3、三个不同职业人群核心技能出现频率的排序不同,但典型行为特征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五)结论通过本部分研究,初步确定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要素为:言语表达、适应性、自我提高、自我管理、协作、信息收集与处理、沟通、数字运算、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决策、实践。其重要性程度与使用频率与不同职业岗位有关。第二部分 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结构的实证研究一、研究背景与目的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

37、职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不再始终坚守在一个岗位上。所谓核心技能(core skills),指的是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李怀康职业核心能力开发报告J高等职业教育,2007.2。虽然我国原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提出职业核心技能由交流表达能力、数字运算能力、革新创新能力、自我提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这8个模块组成。但是在CNKI 中以“核心技能”为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献,未见有对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结构实证的研究。在子课题一研究中,我们发现:我国原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提出的8项核心技能之一的外语技能并未在关键事件访谈中成

38、为典型行为特征,其它核心技能要素内涵、命名等与原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提出的也有出入。为了客观真实地构建我国劳动者核心技能结构,本部分研究在子课题研究一的基础上,参照国外研究成果,探索我国独特社会文化背景下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的结构,并通过探讨核心技能与工作绩效、收入之间的关系以证明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结构的合理性。二、研究主要过程和方法(一)研究流程参照国外文献并结合本课题前一阶段研究成果编制初步问卷问卷预测,并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筛选题目形成正式问卷问卷大规模施测,探讨我国劳动者核心技能结构探讨核心技能与工作绩效、收入之间的关系以验证研究结果(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子课题的研究对象分为两批

39、。为了考察问卷的合理性和筛选题目,故在正式施测前先在小范围内抽取预测被试。正式测验时,由天津工程师范学院职教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人力资源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利用寒假在全国范围内抽取被试。为了保证调研结果的真实、可靠,研究者对这四个班的学生均进行了调研相关知识及要求的培训。(1)预测被试为考察问卷结构的合理性和筛选项目,本研究在小范围内进行了预测。在天津市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1 份, 其中男性129 名, 女性152名。(2)正式施测被试理论上的调查对象是我国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全体。在我国,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

40、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中外自然人),可以包括本国人、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对其称呼有:职工、工人、学徒、帮手、帮工等。而实际调查中,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只能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抽取出一个有代表性的“我国劳动者”样本,并通过对该样本的统计分析来推论总体情况。本研究在全国范围内随机抽取2060岁在职人员986名发放问卷,有效回收问卷949份,有效回收率96.24。其中男性478名 ,女性471名,平均年龄为35.99岁。硕士以上学历占2.7%,大专/本科学历占48.4%。高中/职高学历占32.8%,初中及以下学历占16.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

41、职业归为8个大类,8个大类分别是: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第七大类:军人;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本研究被试的职业有公务员、教师、医生、护士、画家、工人、农民、服务员、会计、厨师、电台主持人、司机、工程师、销售人员、警察等。本研究被试职业平均分布于职业分类大典的8个大类。2、工具(1)预测问卷在本课题前期研究中, 对推销员、企业职能部门经理或主管、秘书3个职业类别总共90个样本运用关键事件法

42、进行了详细的工作分析,界定出了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的具体行为特征。根据本课题前期研究成果,并借鉴Green的核心技能相关问卷,初步编制出了包含39个项目的职业核心技能问卷 Geoff Hayward & Rosa M. Fernandez.From core skills to key skills: fast forward or back to the future?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Vol. 30, No. 1, March 2004 R.G. Biesmaa, M. Pavlovaa, G.G. van Merodea, W. Groota.Us

43、ing conjoint analysis to estimate employers preferences for key competencies of master level Dutch graduates entering the public health field,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31 January 2006 Andy Dickerson and Francis Green.The growth and valuation of generic skills.http:/www.skope.ox.ac.uk/WorkingPape

44、rs/SKOPEWP26.pdf,包含言语表达、适应性、自我提高、自我管理、协作、信息收集与处理、沟通、数字运算、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决策、实践十二个维度,预测问卷项目见表2。 选取天津市300名在职人员进行了预测,回收有效问卷为262份, 对预试问卷的结果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Promax斜交旋转方法,剔除载荷过低、严重双负载的4个项目,以形成正式问卷。 表2 预测问卷项目项目 内容1对复杂问题给出有深度的分析2注意可能发生错误的地方3指导、训练别人或者给别人讲授知识4做演讲或者做报告5销售产品或者提供服务6为客户提供咨询、建议或者帮助7跟小组成员合作8能够阅读比较短的文件

45、,如短报告、信函、备忘录等9搬运、推拉重物等需要体力的活动10在体力活动上工作很长时间的毅力11在工作中,分派好工作12具备使用相应工具、设备和机器的知识13了解特定产品或服务的相关知识14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15掌握组织运作的相关知识16能够书写一些书面材料,如表格、通知、标记等17在工作中,找出问题或故障产生的原因18在工作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19对细节的关注20检查工作环节,保证不发生错误21跟人交往22对即将开展的工作做好计划23用手或者手指进行精确活动的技能24在工作中,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25对工作有长远的规划26能够阅读一些书面信息,如表格、通知、标记等27倾听同事的谈话28能够阅

46、读比较长的文件,如长报告、手册、文章和书籍等29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或找出故障30能够书写一些比较短的文件,如短报告、信函、备忘录等31能够流畅地书写比较长的文件,如长报告、手册、文章和书籍等32运用“加减乘除”等简单运算33运用一些较复杂的运算,如小数、百分数、分数等34运用高级的数学和统计学35使用计算机36具备创新意识37根据形势变化,合理调整工作方法及程序38很好的适应本职工作39寻求教育、培训、反馈和其它学习机会(2)正式问卷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所保留的35个条目组成正式问卷。正式回答问卷前,让被试填写人口统计学相关信息:年龄、性别、地区、职业、职务和学历。正式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让

47、被试回答每一个项目的重要程度,第二部分回答对于每一个项目自己的熟练程度。采用Likert五点量表计分方式,在第一部分中,1代表根本不重要,2 代表不太重要,3 代表一般,4 代表比较重要,5 代表非常重要;在第二部分中,1代表根本不熟练,2 代表不太熟练,3 代表一般,4 代表比较熟练,5 代表非常熟练。问卷最后让被试按照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做一个总体的评价,10分代表工作表现突出,得到自己和别人的认可,0分代表自己的工作表现差,不能得到自己和别人的认可,0分10分之间,工作表现居中。正式调查问卷附件2。(三)研究过程1、 调研员培训本次调查的调研员全部从天津工程师范学院职教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人力资源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中选取。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均经过专门的社会调查研究训练,具备成为合格调研员的基本素质。为了保证调研结果的真实、可靠,研究者对这四个班的学生均进行了调研相关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