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培训.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培训,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重要环境因素控制,一、总体要求(环境因素识别和确定)a.管理者代表领导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工作,对公司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以及能够施加影响的相关方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确定重要环境因素,为制定方针、目标和指标及运行控制提供依据。b.安全环保部负责制定并执行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建立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相关方重要环境因素清单。c.各单位要做好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更新工作,建立目标、指标和运行控制程序时,应充分考虑重要环境因素。,二、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1.目的识别公司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
2、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并进行合理评价,判定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客观地评价出公司重要环境因素,以便能对其进行控制。2.适用范围公司所有活动、产品、服务中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更新3.定义3.1 环境:组织运行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3.2 环境因素:一个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3.3 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4.职责4.1 管理者代表领导公司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批准公司环境因素及重要环境因素清单。4.2 安全环保部4.2.1 负责指导各
3、单位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并更新,并对各单位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结果进行核查、确认。4.2.2 负责汇总各单位的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结果,并组织评审,编制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4.2.3 负责向管理者代表报送公司环境因素及重要环境因素清单。4.3 各单位4.3.1负责全面开展本单位环境因素基础调查工作,将本单位的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结果分类汇总,上报安全环保部。4.3.2负责针对本单位的重要环境因素制定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5.工作程序5.1工作步骤5.1.1 识别a.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结合现场观察以及相关方要求,全面分析识别和评价本单位环境因素,填写和。b.各单位将基础调查表分
4、类、汇总后,组织本单位生产、工艺、设备等专业人员及员工对评价结果进行确认或调整,填写本单位的和,由单位主管领导审核、负责人批准后报送安全环保部。,5.1.2.评价a.安全环保部组织对各单位上报的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结果进行核查、汇总、整理后,组织生产部、设备管理部等部门的生产、工艺、电气专业人员对和进行综合评审,编制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相关方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并报送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下发各单位。b.各单位根据公司环境因素清单、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作出本单位环境因素清单、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并按下列方法进行控制: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运行控制程序及作业文件;应急预案与响应;成本考核;其他控制方法。,5
5、.1.3 更新a.定期更新各单位在一个认证周期内第一年的11月份组织对本单位的环境因素进行一次全面识别与评价,第二、三年11月份只对新增的生产、活动和服务过程中的环境环境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价。b.不定期更新各单位应在发生如下情况时对本单位环境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价,并将新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结果报安全环保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本公司活动、产品、服务发生较大变化;相关方的强烈要求;发生了严重的环境事故。c.更新步骤按照5.15.3实施。,5.2 环境因素的识别要求5.2.1 环境因素识别范围:a.公司采矿、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所有能够控制的,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以
6、及对公司环境造成影响且公司能够施加影响的相关方的环境因素,并考虑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b.环境因素识别时要考虑以下内容: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八种类型:向大气的排放、向水体的排放、向土地的排放、原材料及自然资源的使用、能源使用、释放的能量、废物和副产品、物理属性(如钢铁形状等)。,5.2.2 环境因素识别方法a.过程分析法;b.现场观察及资料评审;c.专家评议、集思广义法。5.3 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5.3.1 环境因素的评价依据在评价环境因素时要充分考虑:环境影响的规模、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发生的频率、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
7、法律法规的要求、技术难度、经济费用、相关方的利益、组织的公众形象、企业的竞争力、因环境问题造成的组织风险等。对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采用直接判定法或专家评判法。先使用直接判定法,如直接判定法的条件不适用,再使用专家评判法进行评价。,5.3.2.直接判定法:有下述情况的环境行为,可直接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在、中直接标识。a.已违反法律及标准要求的环境因素(如超标排放);b.当地政府等相关方高度关注的环境因素;c.政府或法律明令禁止使用、限期使用或限期替代使用物质(如哈龙物质使用及其制品使用,大能耗装置等);d.政府和法律有明文规定限制,但无定量指标的环境因素:未加合理处置的危险废弃物;有利用价值而没
8、有回收利用的固体废弃物;未进行必要分类,处于不合理混放状态的固废;与使用有毒有害化学药品相关的环境因素;水、电及主要原辅材料中具有明显节约空间和能够制定有效节约措施的资源、能源消耗;e.异常或紧急状态下预计产生严重影响的环境因素(如火灾、危险品泄漏、环保设施故障等)。,5.3.3专家评判法:各专家以会议的形式共同研究商讨,填写环境因素评价表、,对每个环境因素按照环境影响的规模和范围、发生频率、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公众和媒体的关注程度、控制的难易程度5个因子进行打分,总分大于18分判为重要环境因素。以下为各评价因子的分值:环境因素评价:M=a+b+c+d+eM18时,定为重要环境因素。a.评价因
9、子a,b.评价因子b c.评价因子c,d.评价因子d e.评价因子e,公司环境体系目标:总排口年排放废水量60万吨;粉尘回收量36万吨;环保设备同步运行率98%;废油全部回收;危险固废全部回收;炼钢厂环境体系目标:环保设备同步运行率98%;粉尘回收量1500吨/月;废油全部回收;危险固废全部回收;,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一、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1.目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和公司方针,充分辨识生产经营活动及所有相关活动所涉及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合理评价其危险程度,制定风险控制计划,采取有效的控制管理措施。2.范围:公司范围内所有生产经营、产品、服务中的一切
10、作业活动。3.定义: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4.职责4.1总经理负责提供风险控制所需的资源。4.2管理者代表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制定风险控制计划的组织领导工作,确认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结果,批准重大风险和不可接受风险控制计划。4.3安全环保部负责对识别出的所有危险源及其风险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整理,组织评审出公司范围内的重大风险和不可接受风险,并编制控制计划。4.4各单位负责其管辖区域(范围)内所涉及到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协助安全环保部确定重大风险和不可容接受风险,并根据公司评审出的重大风险和不可接受风险,制定控制计划,组织实
11、施控制措施。,5.工作程序5.1工作步骤5.1.1各单位根据其生产活动划分作业活动,并收集作业活动信息,以基层作业区或工段为单元组织员工全面辨识危险源和进行风险评价,填写。5.1.2各单位将基础调查表分类、汇总后,组织本单位生产、工艺、设备等专业人员及员工代表对风险评价的结果进行确认或调整,填写本单位的报安全环保部。5.1.3安全环保部对全公司识别出的所有危险源及其风险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整理后,组织生产部、公安处、设备管理部及工会等部门相关人员对其进行评审,确定公司不可容许风险和重大风险。5.1.4安全环保部组织编制公司重大风险、不可接受风险控制计划清单,经安全环保部负责人审核。报管理者
12、代表审批后下发执行,5.1.5各单位根据公司重大风险、不可接受风险控制计划清单,摘录编制本单位的重大风险、不可接受风险控制计划清单,并据此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控制管理措施。5.1.6对重大风险的控制管理执行危险源(点)控制管理办法。不可接受风险的控制管理执行二类危险源(点)控制管理措施。,1、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从上述定义可知,危险源是指可能带来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的根源或状态,因此,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危害或事故隐患。实际工作中将其称为危险危害因素。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见附录。2、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首先要确
13、定危险源的存在,然后还要确定危险源的性质,即在辨识时应识别出不同作业活动中的危险危害因素的种类与分布、伤害产生的方式、途径和性质。对于组织来说,应辨识的主要部位为厂址、厂区平面布局、建(构)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机械设备、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及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等。,3、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事件的发生可能导致事故,也可能并未造成任何损失。对于其结果没有造成疾病、伤害、损坏、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事件可称之为“未遂过失”。4、职业健康安全:“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健康和安全的
14、条件和因素。”职业健康安全保护的对象是工作场所内的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并不是对所有方面的保护,是专指在工作场所内、生产过程中可能引起伤亡和职业危害的保护,不包括职工其他劳动权利和劳动报酬等方面的保护,也不包括一般的卫生保健和伤病医疗工作。,5、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可认为是潜在的伤害,可能致伤、致命、中毒、设备或财产损害等。风险具有两个特性,即可能性和后果,如果其中任一个不存在,则认为这种风险不存在。如电击风险,如果能保证在有电击可能性的地方,不许人员进入或人员不能进入,就可认为这个风险是并不存在。风险性可按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因
15、而对系统的风险性应进行风险评价。6、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的全过程。”如果风险分析过程中发现系统中存在风险性,就必须评估它在系统运行中的可容许性,即评价其严重程度或可能性,以确认其是否在可容许(也称可接受或容许)的范围。,7、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不可接受(不可容许)损害风险的发生,通常会带来人员伤害或物的损失,因而,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过程和结果可称为安全。8、可接受风险:“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组织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风险一般不能转化为安全的,但可以减小风险的可能性或严重性或者两者均减小来降低风险的程度。9、不可接受风险:根
16、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组织不能够承受的危险源。10、重大风险: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具有或可能造成重大影响事故或职业病的危险源。,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是OHSMS建立和实施的基础的动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类风险,改善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因而全面识别危险源、准确评价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成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与保持的基础。对评价出的这些重要风险的控制与管理成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为了控制风险,首先要对组织的所有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加以识别,并评价每种危险源的危险程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组织的OHS方针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
17、,然后针对不可接受的风险予以控制: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落实运行控制;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培训,提高OHS意识;通过监控机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如图1所示:,图1:OHSMS的基础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是体系的主要输入,即体系的几乎所有其他要素的运行均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结果作为重要的依据之一或需要对其加以考虑,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是OHSMS运行的动力。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中4.3.1要求,风险评价的结果和控制效果的信息要及时更新,因此图2所示的过程是没有穷尽的。,图2: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系统管理,四、怎样进行危险源辨识 1
18、、划分作业活动正确划分组织的作业活动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前提。划分作业活动时,要将按生产工艺流程和地理区域划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在考虑常规作业活动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类检修作业、危险作业、处理应急故障、技术改造、施工建设等非常规作业活动。然后逐步细分到每个作业步骤,确保作业活动划分的充分性和准确性。作业活动划分程度的把握:作业活动划分的目的是充分辨识危害,划分程度的把握主要看该项作业活动涉及的危险源数量的多少,所划分出的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包含多达几十种危险源,也不能太简单,如仅涉及一、两种危险源,一般以能进行清晰辨识没有遗漏为准(该项作业活动涉及的危险源在10个以
19、内为好)。,2、危险源辨识方法危险源辨识有两个关键任务:第一是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第二为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的特征。前者相对来说较容易,并由它确定后者的范围,所以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是很重要的。事故后果可分为对人的伤害、对环境的破坏及财产损失三大类。在此基础上可细分为各种具体的伤害或破坏类型。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确定后,可进一步辨识可能产生这些后果的材料、系统、过程或工厂的特征。危险源辨识要考虑以下问题:(1)存在什么危险源?(2)谁(什么)会受到伤害?(3)会造成什么事故?危险源辨识要充分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物理性、化学性、生物
20、性、生理心理性、行为性和其他辐射性、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缺陷及其它危险源类型。危险源辨识过程中要参照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要联系以往的事故记录和相关记录。,危险源辨识的主要范围和内容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对以下方面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分析。(1)厂址及环境条件。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2)厂区平面布局: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
21、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运输线路及码头: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厂区码头。(3)建(构)筑物。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操作、安全、运输、检修)通道、开门、生产卫生设施。,(4)生产工艺过程。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5)生产设备、装置:化工设备、装置: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
22、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等。,(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7)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8)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为实现危险源辨识充分的目的,对每个人作业任务及过程的危险源进行调查时,按规范的要求,要考虑辨识对象的具体范围,根据其作业活动的性质和进行作业的地点,依据有关的法律、操作规程、标准和指南来设计危险源调查表,以确保全面辨识各类活动中所存在的危险源。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对危险源辨识的主要要求是充分。鉴别危险源辨识充分性的准则或方法,是考察已识别出的危险源是否覆盖:(1)
23、本单位和同行业类似组织已发生的事故的原因;(2)基于长期实践总结归纳出的行业有关规定;(3)作业指导书中已有的安全注意事项;(4)安全检查表或安全评价表中的项目。用人单位可应用上述几把“尺子”来衡量其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即危险源辨识活动的成败和质量。,表1 冶金行业炼钢过程转炉工序危险源辨识表,表2 电焊作业危险源辨识表,五、风险评价方法1.定性法:5.3.1.1.定性法适用于:a.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b.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c.曾经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的风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e.采用半定量法分值达到160分以上的风险。2.半定量法(
24、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D=L*E*C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风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风险程度在确定可能性L时要考虑培训情况、人员能力、防护装置情况、应急响应情况、监督检查力度等因素,并参照以往的事故经历;在确认后果C时,应考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严重程度。,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风险级别的划分:a、按定性法辩识的结果至少应是不可接受风险;b、按半定量(LEC)法划分:级:分值在160以上的,为重大风险;级:分值在60160之间的,为不可接受风险;级:分值在60分以下的,为可接受风险。,六、
25、风险控制重大风险和不可容许风险:采用目标、指标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制定运行控制措施;培训与教育;制定应急预案与响应;加强现场监督检查;保持现有措施等六种方法进行控制。可容许风险:可容许风险:采用日常管理控制、保持现有措施进行控制。七、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更新和评审安全环保部应在每年11月份组织各单位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计划清单进行一次评审,必要时进行修改。各单位应及时将生产和检修作业活动中新发现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对评价出的不可容许风险和重大风险及时报送安全环保部,安全环保部组织对其进行确认,并及时更新危险源辨识汇总表和重大风险、不可容许风险控制计划清单,督促基层单位
26、采取控制措施。,作业场所因公司决策、工艺改进、设备更新改造,法律、法规发生变化以及外部其它原因引起职业健康安全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时,所在单位按5.1-5.4条款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计划工作。当公司活动、服务发生变化;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重大变化;管理评审、内外审结论要求;发生了严重的事故、损失;相关方有强烈愿望以及外部其它原因引起职业健康安全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时,安全环保部应及时组织有关单位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清单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修改。八、相关记录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基础调查表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汇总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基础调查表,基层单位*工段 S
27、/R01,审核 日期 填表人 日期,注:判别依据中a 为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b 为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c 为曾经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d为直接观察而判断的;e.为LEC法半定量评价判断D值大于某值的风险。,危险源分类一、按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分类(GB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人的不安全行为:1.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手、脚等身体部位代替工具操作;5.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
28、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11.不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12.不安全装束。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错误处理。物的不安全状态: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2.防护不当;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二、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GB/T 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类: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
29、陷);(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6)电磁辐射(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堆料垛滑动、气流卷动、其他运动物危害);(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
30、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和危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气体、液体、固体、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2)自然性物质;(3)有毒物质(气体、液体、固体、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
31、气体、液体、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负荷超限(体力、听力、视力、其他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5)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2)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3)监护失误;(4)其他错误;(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6)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三、事故类别:参照GB 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事故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