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趋势与液化气需求现状.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99158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经济增长趋势与液化气需求现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国经济增长趋势与液化气需求现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国经济增长趋势与液化气需求现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国经济增长趋势与液化气需求现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国经济增长趋势与液化气需求现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增长趋势与液化气需求现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增长趋势与液化气需求现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经济增长与液化气需求,2011年10月,内 容,国内外经济发展前景国内液化气市场与需求,世界经济发展前景分析,进入2011年以来,世界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复苏态势,但面临诸多复杂因素。中东北非局势动荡不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增大,日本地震和海啸导致日本经济陷入负增长。近一段时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美国经济放缓明显。,世界经济保持复苏势头,下半年,世界经济保持复苏势头,但复苏力度有所减弱,复苏态势仍不均衡。美国增长放缓,一季度GDP增长率仅为1.8%,二季度仍没有明显起色。房地产市场低迷,就业增长缓慢。房地产价格和成交量低位徘徊,拖累了房地产投资,银行不敢扩大信贷投放

2、。由于人口不断增长,美国每个月必须创造12.5万个新增就业才能保证失业率保持不变。但由于新增就业增长缓慢,6月份美国失业率反而上升到9.2%。从2009年10月达到10.1%的顶点之后,已经过去20个月,而美国失业率下降还不到1个百分点,这在二战后是绝无仅有的。,美国下半年经济增长的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高失业率可能导致居民消费能力的减弱。二是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扩张力度将会逐步收缩,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已于6月底如期结束。此外,政府和国会关于国债上限的斗争也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信心带来影响。预计2011年美国增长率大约在2%2.5%左右的水平,明显低于2010年。,欧盟仍保持缓慢增长势

3、头,德国经济的表现一枝独秀,其失业率屡创统一以来的新低,继续成为拉动整个欧洲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其他主要经济体均乏善可陈。主权债务危机有从希腊、葡萄牙、爱尔兰等边缘国家向意大利、西班牙等大经济体扩散的趋势。最近,尽管面对诸多压力,但希腊和意大利政府先后通过紧缩性财政预算,这说明,只要政治意愿足够,危机是可以避免的。,欧洲主权债务问题困扰欧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复苏,但应该不会演变成类似2008年那样的金融危机。预计2011年欧盟增长率仍可以达到1.5%左右的水平。,日本地震和海啸使得受灾地区的工业生产暂时停顿,核泄漏事件进一步影响了日本国内的消费和投资信心。日本经济自2010年4季度起已经连续三个季

4、度负增长,严格来说已再次陷入衰退。但随着地震海啸影响的逐渐消退,以及日本政府实行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维持经济增长,预计下半年反弹力度会比较强劲,全年有可能实现正增长。美国和中国的部分汽车企业的生产受到影响。总体而言,日本地震会使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比原来预期的要略低一点,但不会影响到世界经济复苏的大趋势。,新兴经济体保持快速增长,目前增长速度和势头已经回归危机前的常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动了资源和能源出口国的经济增长,这些国家获得的外汇收入通过扩大进口和对外投资又回流到了其它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再度呈现出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全面增长的态势。新兴经济体投资和消费的强劲增长也成为拉动部分发

5、达经济体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近一段时期主要新兴经济体纷纷收紧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通胀压力,经济出现了放缓趋势。主要新兴经济体消费物价指数继续高位上行,意味着保持紧缩性政策的需求依然存在,这会对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带来一定抑制作用。预计2011年全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可以达到6%左右,比2010年有所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发达经济体。,美国将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轮全球流动性过剩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与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紧密相关,如果美国改变货币政策方向,全球流动性可能发生逆转,甚至会引发部分资产泡沫较大、外部资金流入较多的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和金融市场动荡。估计美国在2011年底之前会保持相对宽

6、松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政策不会轻易启动,但加息的可能性几乎没有。预计到年底之前美国的失业率仍将保持在8.5%以上,到2012年底前保持在7.5%以上,远高于正常水平。为了维持经济增长,美国有必要保持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宗商品价格将保持高位运行,进入2011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全面上涨,特别是油价出现了较大幅度地上涨,给各国都带来了一定的通胀压力。油价的上涨由几方面的因素构成:首先,中东和北非地区的政局不稳,给油价带来了“风险溢价”。其次,美元持续走软带来的“计价效应”。2010年底以来,名义美元指数贬值4%左右,使以美元计价的石油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上涨。第三,世界经济保持复苏态势

7、,新兴经济体长期增长看好,为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提供需求面的支撑。从中长期来看,发达国家保持相对宽松货币政策、美元弱势调整、新兴经济体继续快速增长是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的支撑因素。,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十二五”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十二五”发展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

8、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达到74.5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9、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2010年我国GDP总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但目前中国人均GDP仅相当于日本1974年的水平,全球排名百名之后)。2010年我国人均GDP有望超过4000美元,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十二五”时期我国开始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

10、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经济发展基本面更加巩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预期:2015年人均GDP6600美元左右,2020年超过10000美元。,生产、出口大国成为消费、进口大国,目前,世界的GDP总量约60万亿美元,中国占全球的8.5%,但中国消费只占世界的5.4%,通过实施“十二五”规划,生产、出口大国同时成为

11、消费、进口大国。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投资出现新热点,消费升级:食品、服装、家电、汽车等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市场。逐步成为引导世界消费潮流的大市场。航空产业:改革空域管理体制。新一代电子信息消费品:新生代“月光族”文化创意产业:“新新人类”不喜欢朝九晚五,创新创意与高科技结合广义旅游业:观光、休闲、探险、养生医疗、养老产业:进入培育期,硬件软件都十分稀缺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逐步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从国际上看,从人均GDP400

12、0美元到10000美元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如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香港台港地区等,只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了跨越;也有失败的教训,如南美的阿根廷、巴西、墨西哥、智利,亚洲的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上世纪70年代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却陷入长期的停滞徘徊。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一

13、是凯恩斯主义政策后遗症,回收货币流动性各国不敢太急,不然经济温和复苏受挫。二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去二十年给发达国家提供廉价消费品的时代过去了,其它发展中国家没有如此大规模生产和配套能力以降低成本与过去的中国一样为全球供给。三是资源富集国家财政状况良好,不急于多卖资源,不会提供廉价资源给国际市场。四是自然资源产品价格越来越具有金融属性,炒作和大幅波动是常态,世界经济复苏水平五年前低后高可能决定炒作方向是震荡向上。,国内物价上涨并非都是周期性货币因素,还有劳动力成本等要素价格上升等结构性因素。价格总水平的上涨,一定程度上推动产业结构加快升级以及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有利于控制和降低未来价格总水平。

14、未来价格趋势:工业用先进设备替代人工、降低成本最快见效,工业品价格涨幅最小;农业可以部分用机器替代手工,但农业成本下降速度受劳动生产率提高较慢的影响,农产品价格总体上涨。涨价最快的将是服务业价格。,新一轮产业竞争将更加激烈,世界各国把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作为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的突破口,全球将进入创新密集时代,新一轮产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国际金融危机刺激了科技进步和创新步伐的加快,推动着世界产业变革与结构调整。从总体上看,我国的产业还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如果不能把握趋势、抢占先机,就会拉大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经济走势对液化气市场的影响,上半年我国经济整体呈温和调整的态势。一、二季度我国

15、GDP分别为9.7%和9.5%。CPI连创新高,其中6月份CPI达到6.4%,再创历史新高,高物价已经严重影响经济运行和老百姓生活。货币政策持续紧缩,2011年上半年央行维持一月一提准,两月一加息,银行贷款审批严格,其中部分省市引发停贷潮。经济前景不乐观,大环境不佳令大宗商品走势窄幅震荡。,国内经济情况仍然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因素,尤其是在国内通胀高企,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困境,国内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依然严重。国家将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不变,同时根据形势变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6、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下半年政策着力点首先还在于控制通胀,相对于上半年数次提准和加息的硬性收紧措施,下半年政策将趋向温和,经济转型进度加大,宏观政策更注重在保增长和控通胀之间寻求平衡。,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在9.5%左右,下半年通胀也将见顶回落,紧缩措施或将放缓,择机微调将是下半年政策调控的主要特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及跌宕起伏的国际原油价格,使得多数商家选择保持合理仓位,即不敢大举做空也不愿意批量建仓,从而导致市场多空趋势不明。前期在人民币市场上选择做空的投机商也伺机平仓,降低交易风险。市场在低供需状态下形成弱势平衡,价格陷入漫长无

17、期的窄幅盘整中。,国际油价的影响,2011年1-8月份国际液化气市场走势仍深受原油走势影响,由于国际原油走势并不乐观,因而今年1-8月份国际液化气市场走势较为平淡。1-3月份随着冬季的结束,市场需求发生转变,丙烷需求下滑,丁烷需求则大幅攀升。另外受利比亚战事影响,该国原油供应中断,供应担忧情绪推涨原油一路大涨,石脑油价格紧紧相随,而丁烷作为其替代产品骤然走俏,价格大涨,提振整个国际液化气市场上扬。,4-5月份国际原油价格延续前期涨势,WTI已经攀升至110美元/桶以上,带动整个国际液化气市场飙升至目前为止年度最高点。然而从5月中旬开始受诸多利空因素打压,主要是全球经济复苏脚步放慢,市场对需求担

18、忧情绪加重影响,原油震荡下滑,跌至100美元/桶附近,之后跌势就难以终止,不利走势一直延续至目前,目前国际油价已经跌至80美元/桶附近。而此时正值北半球夏季,市场需求低迷,国际液化气市场受到原油和需求的双方面打压,震荡下滑,始终未能彻底摆脱颓势。,中国和日本采购乏力,远东两大液化气进口国日本和中国对现货采购也不及往年火爆。日本3月份大地震对行情影响很大,因国内工厂多受重创,生产一直处于低位,对液化气的需求明显下降,日本国内的终端用户需求也不旺盛,因此日本的库存水平一直较高,对现货的采购很不积极,且这种库存积压对目前的影响仍然存在。中国方面对液化气现货采购一直持较为冷淡的态度,由于国内市场价格一

19、直低于现货市场,加上国内供应充足,中国方面对现货的采购态度可以说很随意,因此总体上对市场价格支撑作用不大。,对液化气需求的影响,受天然气供给迅速增长、海关关税调整及二甲醚国家标准的出台,今年国内液化石油气市场将会受到相当大的冲击,市场需求整体将明显出现增长趋缓的态势。对今年国内液化石油气市场冲击最大的是天然气的供给。天然气是液化石油气的替代产品,两者相比,天然气在价格上要比液化石油气有较大的优势,在使用上更受老百姓的欢迎。我国天然气由政府制定价格,价格较液化石油气要低。价格上的优势促使有条件的地区大力发展城市管道天然气,对液化石油气的需求量造成了巨大冲击。,天然气对液化石油气形成冲击,今年国内

20、天然气市场将以高达19%的速度增长,消费量可能增加多达200亿立方米,这是自2005年以来国内天然气连续七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到今年年底,国内天然气消费量将会比2005年增长近两倍。而与此同时,国内液化石油气受到了巨大冲击。据预测,今年国内石油液化气消费者量将达到2280万吨,同比增长约6%,远低于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长幅度,也低于2007年国内液化石油气消费量2330万吨的历史高峰水平。,随着西气东输二线、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陆续投入使用和城市管网化的迅速发展,一些专家乐观的估计,未来五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有望翻倍增长,这将导致液化石油气市场将来竞争加剧、需求增长放缓,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预计到20

21、15年,中国天然气利用规模将达到2600亿立方米,在能源 消 费 结 构 中 的 比 例 将从目前的4.3%提高到7.9%左右。,目前在全国322个地级以上的城市中,已有210个城市不同程度地用上了天然气,而且未来五年还将有200个城市开始使用天然气。这必然冲击液化石油气市场。数据显示,2004年时国内城市燃气用户人口中,有63.1%的人口用液化石油气,到2009年这个比例下降到了49.1%,而同期天然气的用户数量翻了一番。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随着城市气化率的提高,液化石油气极有可能在大中城市逐步退出民用市场。,关税税率下调刺激进口,今年对国内液化石油气市场影响的另一大因素,是我国液化石油气

22、关税税率的下调,这将刺激液化石油气的进口,从而进一步压缩国产液化石油气的市场份额。进口液化石油气一直是我国液化石油 气 市 场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从2005至2010年,我国每年进口的液化石油气在200万吨至600万吨之间徘徊。由于进口液化石油气的质量要优于国产液化石油气,进口液化石油气一直在国内拥有较好的市场声誉。,由于进口液化石油气一直负担着5%的关税,使得其价格与国产石油液化气相比并不占优势。因而,从2005年以来,我国每年进口的液化石油气数量基本呈逐年下降的态势,2010年的进口量只有2005年的53%。而同期,国产液化石油气的数量却稳定上升,从2005年的1662万吨增加到

23、了2010年的2030万吨。进口液化石油气数量逐年减少的情况在去年底由于油价的大幅上升变得更加明显。去年12月份,我国液化石油气进口量由一个月前的34.63万吨降到18.76万吨,比一年前下降51.4%。当时进口平均到岸价高达每吨894美元,是自2008年8月份以来最高的。,国际上不少国家由于液化石油气进口的急剧下降影响了国内消费市场,因而采取了降低或取消关税刺激进口的行动。如越南财政部决定从2010年12月17日起将液化石油气的进口关税从5%调低至2%,而我国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决定从今年起将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丙烷、丁烷的进口关税由5%降至2%。,二甲醚国家标准出台将使其加速替代,住房和城

24、乡建设部城镇燃气标准规范组主持编制的国家标准城镇燃气用二甲醚于今年7月1日实施,使二甲醚加速替代部分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是与液化石油气具有相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能源产品,目前主要用于与液化石油气进行掺烧。这一方面是有便利的条件,即二甲醚可以与现有的液化石油气罐集中统一盛装,储运安全,组成稳定,无残液,可完全利用;另一方面,液化石油气价格远高于二甲醚价格,如果在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二甲醚,可以获得高额利润。,我国二甲醚生产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进入本世纪后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产能已近1100万吨,企业80多家,遍布全国。然而,由于缺乏国家标准,我国在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二甲醚的比例没有一个明确规定,很多地

25、方出现了二甲醚大量、随意掺混到液化石油气中的现象,造成燃气使用存在诸多安全问题。2008年3月7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出了关于气瓶充装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不得在民用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二甲醚后充入液化石油气钢瓶或在焊接气瓶中擅自加入不明化学添加剂,主要是为了避免二甲醚造成液化石油气瓶胶阀泄漏,带来安全问题。,去年6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安全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又公告称,即日起在全国联合开展液化石油气专项整治行动,严查液化石油气中掺混二甲醚。由于屡遭打击,加上前些年产能上得过快,我国二甲醚的产能现已严重过剩,目前近1100万吨的产能,产量只有约300万吨。在这种情况下,出台二甲醚的国家标准

26、,规范在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二甲醚的掺混比例,将给二甲醚的健康、有序发展带来希望,二甲醚也可借此加速替代部分液化石油气正大光明地进入城市燃气市场。随着二甲醚国家标准的出台,无疑会进一步加大国内液化石油气生产企业的压力,可以说今年我国国产石油液化气已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市场形势。,后市判断,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仍不乐观,复苏步伐不甚稳定,国际油价在短期内很难获得强劲的上涨动力,因此其宽幅震荡的走势还将持续。这样国际液化气市场的成本推涨动力并不强劲和稳定,所以未来继续震荡在所难免。,尽管随着夏季的结束,市场需求回升,进口商冬季库存需求也开始显露,但深陷颓势的油价令市场观望情绪浓重,现货进口商及贸易商的现货采购意愿不够坚挺,加上前期库存能够维持一段时间,因此价格基本上不可能在原油不利的情况下有什么较大的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