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普知识讲座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04969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科普知识讲座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震科普知识讲座,安塞县防震办二0一0年五月,一、地震基本知识,1、什么是地震?地震就是人们常说的地动。它是由于地下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的弹跳,通过地震波传播到地表引起地表面的振动。它是一种很普通的自然现象,几乎和刮风、下雨一样寻常。它并不是什么“龙王发怒”、“鳌鱼翻身”,那套迷信的说法绝对是错误的。2、你知道一年中地球上发生多少次地震吗?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而且多到一天发生一万多次,一年约五百万次。世界上许多地方都经常在发生地震,只不过这些地震很小很小,不用灵敏的仪器便察觉不到,这种地震约占一年中地震总数的99,剩下的1,约五万次,才是人们可以感觉出来的。其中能造成破坏的约有一千次。大于

2、7级的强烈地震,每年平均约十几次。至于更强烈的地震,平均每年发生一次左右。绝大多数地震对人类并不造成危害。,通常将地球分为七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澳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和南极板块。,地球有七大板块,地球的内部构造,地球内部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组成。从地表至第一界面为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平均厚度33公里;第二圈层为地幔,其上层为地幔,与地壳岩层组成地球的岩石圈,(厚度100公里),是世界上大多数地震发生的地方;岩石圈以下至400公里处称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至地震内部第二个界面为下地幔。第二个界面以下为地核。,地震是怎样发生的?,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

3、,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石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绝大部分发生在地壳中。,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地球表面的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但板块为什么会运动,则是一个尚在探索研究的课题。尽管其运动的原动力尚没有一个统一看法,各种学说也很多,但板块在不断地运动,是可以观测出来的,是无疑的。由于板块的运动,使板块不同部位的岩层受到了挤压、拉伸、旋扭等各种力的作用,在那些构造比较脆弱的处所,承受不了各种力的作用时,岩层就会突然发生破裂、错动,同时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出去的地震波,地震波传到地面时,引起地面振动,这就是地震。这类地震称为构造地震。,地震分类,4、

4、地震有哪几种类型?古今中外,地震灾害不断发生,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地震到底是怎么回事,有哪几种地震,都不得其解,直到1878年,德国学者霍伊尔尼斯才把地震分成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三大类。被世界各国学者所公认。由于地壳运动,造成岩石破裂、错动引起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世界上90以上的地震都是这类地震;由于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火山地震,约占地震的7左右,这类地震一般规模较小;由于地下岩洞的陷落造成的地震称为陷落地震,这类地震发生次数不多,影响范围很小,就全国而言,多发生在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地区。除以上三类地震外,还有因陨石坠落地面、山崩和海岸崩塌等都可能造成地震,这些自然原因产生的地震统

5、称为天然地震。还有象开山炸石,采矿爆破,地下核爆炸、建造水库等原因导致的地震则叫做人为地震。,地震按成因可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诱发地震等属于天然地震。有人类活动引起的地震振动称为人工地震。如核爆炸、化学爆炸和机械振动等人类军事活动、生产活动引起的地震振动。构造地震:由于地下岩层快速错动和破裂所造成的地震。此类地震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90%以上,对人类的危害最大。火山地震:由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地震。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塌陷地震:有局部地层的突然陷落,猛烈冲击岩石层造成的地震。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和油田注水等引起的地震。,世界地震多分布在哪里?世界上的

6、地震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世界上约80地震都发生在这一带。二是从印度尼西亚西部沿缅甸至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区,穿越帕米尔高原,沿中亚细亚到地中海及附近一带,称为欧亚地震带。我国正好处在上述两大地震带之间。第三个地震带是海岭地震带,它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东部、北冰洋和南极洲周边的海洋中,长度有6万多公里。我国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哪里?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一是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二是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三是西北地区,主要是甘肃河西走廊、宁夏、天山南北麓;四是华北地区,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京津地区、山东中部和渤海湾;五是东南

7、沿海,广西、广东、福建等地。,我国最大的地震是哪一次?发生在什么地方?根据目前资料统计,我国历史上发生过8级以上地震17次,最大震级是8.5级。8.5级的地震共有三次:1668年7月25日山东莒县郯城、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和1950年8月15日西藏察隅附近大地震。这三次大地震中,以1920年海原大地震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最大。发生过强震的地方会不会再发生强震?有人认为:我们这里发生过大地震了,不会再发生强震了。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发生过强震的地方,过一些时候,甚至离得不太久,再发生一次强震,是完全可能的。虽然震中位置不完全重合,但离原来震中不太远的地方再次发生强震的例子还是不少的。

8、如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北纬31.1、东经100.4的地方发生了7.9级大地震,在这次地震前不到六年,即1967年8月30日,在这一地区北纬31.6、东经100.3的地方发生过一次6.8级强震。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因此决不可以因强震已经发生过就麻痹大意,丧失警惕。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地震的地方会不会发生强震?在地震带上没有发生过强震的地方突然发生强震,这种例子也不少。1830年6月12日河北磁县大地震前五十年内,周围地区发生过很多地震,唯独磁县附近基本没有地震。后来把这种现象总结为“地震空区”现象。因此,根据周围地区的地震增多情况,对那种很少发生地震的“地震空区”要特别注意,不要以为这里没有

9、地震活动就失去警惕。,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地球内部直接发生破裂的地方叫震源;震源正对着的地面的垂直点叫震中;震中到观测点的距离叫震中距;震源到震中的距离叫震源深度。,有关地震的几个概念,1、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70公里以下的地震;中源地震指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的地震;深源地震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震源越浅,地震破坏越严重。唐山1976年7.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2公里。2、地方震、近震、远震地方震指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近震指震中距在100-1000公里的地震;远震指震中距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震中距越近,受地震影响越严大。3、小震、中强震、

10、强震、特大地震震级4级以下的为小震;震级在4-7级地震为中强震;7级以上含级的地震强震,其中8级以上的地震为特大地震。4、地震三要素包括哪些?发震时间(地震发生的时间)、发震地点(地震发生的位置)、地震震级(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震级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大小有关)。,地震震级与烈度,震级是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地震大小的量度。一次地震只能有一个震级。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为弱震。震级在3.04.5级之间,人能感觉到的地震为有感地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为中强地震。震级大于6.0级的地震为强震,其中又把震级小于8.0级的地震称为强烈破坏性地震,大于8.0级的地震称为巨大地震

11、。目前记录到的最大震级是8.9级。地震烈度是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把烈度分为度。一般来说,震中区烈度最高,破坏最大;距震中区越远,烈度越低,破坏程度也越小。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却是随距离震中的远近而不同,有时还会存在数个烈度异常区。根据初步考察的情况,汶川地震震中区的烈度为度,对西安大部分地区的影响烈度为度。地震的能量有多大?发生一次强烈地震,全世界大部分地区都能记录到,真可以说是“震撼全球”了。那它到底有多大的能量呢?一个微小的地震通过地震波释放出来的能量是很小的,但震级每差一级,能量的大小大体上相差30倍。一个8.5级的地震通过地震波释放出

12、来的能量有多大呢?如果把它换算成电能,相当于一个120万千瓦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为122.5万千瓦)工作近10年的发电总量。试验还证明,在坚硬的花岗岩中爆炸一个相当两万吨黄色炸药(TNT)的原子弹,所得结果大致和一个5级地震差不多。通过以上两个例子,你便知道地震能量的大致概念。此能量仅是通过地震波计算出来的能量,并不是一次地震的全部能量。因为有一部分能量在地震发生过程中,转变为热能和使岩石发生断裂位移的机械能了。,地 震 前 兆,大多数地震是有前兆的。分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只要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就能捕捉到震前前兆异常信息。(1)宏观前兆:由人的感觉器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前兆。比较常见的有,井水

13、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水温增高等;泉水突然枯竭或超常涌出;天气突然骤冷骤热,天空中出现特别的亮光;地下发出奇怪的响声以及人体能够感觉到的小地震增多;一些动物突然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性,狂叫乱跳,乱飞,精神不振,不思饮食;一些植物出现提前开花、结果或重开花、重结果的不适时令现象等。宏观前兆在地震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应当注意,上面所列出的多种宏观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一旦发现异常的自然现象,不要轻易作出马上发生地震的结论,更不要惊慌失措,而应当弄清异常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有关情况,保护好现场,向地震部门或政府报告,让地震部门的专业人

14、员调查核实弄清事情的真相。,发布地震预报有规定 地震预报一般由省、自治区级人民政府发布。情况紧急时,可由市、县人民政府发布48小时内的临震警报,并同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出现地震预报的小道消息,只要不是上述有发布权限部门发布的消息,可初步判断为地震谣传。,二、震前防震准备,平时家庭应做哪些防震准备?,一、组织家庭成员学习防震避震知识、防火灭火知识,学会掌握基本的医疗救护技能。二、制定家庭应急细则,了解居家和学校、工作单位附近的避难场所,适当进行家庭避震演练。配备家庭应急救援包,配备一些必需的应急、救护物品。,家庭应急包应准备哪些物品,(1)应急逃生绳;(2

15、)简易防烟用具,如口罩、湿毛巾;(3)锤子、收音机、应急灯等;(4)瓶装矿泉水、压缩饼干及巧克力等饮料、食品(定期更换);(5)常用内服药(如感冒药、止泄药、消炎药)、外用药(如绷带、胶布、止血带、碘酒、眼药水、烫伤药膏、消炎粉)等应急医药用品。,政府发布临震地震预报后,家庭应做哪能些防震准备?,召开家庭防震会议,分配个人震时应急任务,明确疏救路线和避难地点;将居住楼道内的杂物清理干净;腾空床下,腾出室内避震空间,将放置在高处的重物移置在地板上,将大家具移至墙体薄弱处,床铺最好近门放置;检查燃气、电路设施,家中易燃物品要妥善保管;准备避难食品和营救物品;家庭成员的衣袋里最好装上一个小的急救卡,

16、注明姓名、地址、工作单位、电话号码、本人血型、联系人姓名等内容,便于他人营救时参考;准务一些简单营救工具如撬棍、锤子、斧头、时钢锯等。,三、震时科学避震,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准备,震时又能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大震前的预警现象,从地震发生到房屋破坏,一般约有十几秒钟的预警时间,大震的预警现象主要有:地面的颠动、地声、地光,建筑物的晃动,人体自身心理产生的恐慌等。,大震预警是地震对人类的最后示警。从人们感受到这些现象,到房屋破坏、倒塌,形成灾害,大约有十几秒(最多三十

17、几秒)的时间。我们只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事先有所准备,又能保持头脑冷静,就可能抓住这黄金瞬间,成功地避震脱险。,避 震 要 点,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在学校怎样避震?,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举行地震应急演习,告知学生熟练转移、撤离的路线和避难场所。地震发生时,一切行动听指挥,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特别对年小体弱、有残疾的同学要多关照。,在公共

18、场所怎样避震?,在公共场所: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舞台脚或大立柱旁,下,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要保持镇静。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 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广告牌、吊灯等

19、高耸悬挂物,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四、震后自救与救助,地震脱险后,应当怎么做?,(1)首先是迅速救人,在有关人员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积极参加互九活动;(2)尽快离开室外各种危险环境,遇到特殊危险时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要回房取东西,谨防余震的发生;(3)尽快与家人或单位、学校取得联系,到指定的疏散地点去。,救人方法,(1)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器物的声音。(2)根据房屋结构,先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再进行抢救,以防止再次受伤。(3)抢救被埋压人员时,首先应使他们的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再进行抢救,不要利器刨挖。(4)对于埋压废墟中时间较长的幸运者,首先要输送饮料和食品,然后边挖边支撑,注意保护幸存者的眼睛(5)对于颈椎和腰椎受伤人员切忌生拉硬拽,要慢慢移出,用硬木板“担架”送到医疗点。(6)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结束语,地震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事先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地震来临时抓住时机,冷静判断,正确选择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可能劫后余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