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005126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3.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课件.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一周 城市总体规划,思考题,用地分类练习,2,第一节 总体规划的作用与特点,总体规划的特点战略性规划核心是要解决一定时期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内容从本质上,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是战略性的规划总体规划工作是以空间部署为核心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过程,使推动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目的实现的组成部分,第一节 总体规划的作用与特点,新时期对总体规划的要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设和谐社会的理想科学发展观对新时期总体规划工作的要求加强区域研究、城市问题研究、城市政策研究、增强编制方法的科学性编制内容上体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高效低耗、社会和谐要求,促进社

2、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节约型城市,第一节 总体规划的作用与特点,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总体规划与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点面的关系进行区域分析,可以为城市性质、规模以及布局结构的确定提供科学的基本依据从区域角度,确定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和人口布局等总体框架,第一节 总体规划的作用与特点,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是编制和调整总体规划的指导性文件两者的区别:一个是宏观目标和政策的研究与制订,一个是空间部署,两者相辅相成,第一节 总体规划的作用与特点,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

3、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从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制定的土地用途的规划和部署,其中保护耕地是一项重要任务;总体规划从城市功能与结构完善的角度对土地使用做出的安排在规划目标、内容、方法以及土地使用类型的划分等方面存在差异,第二节总体规划的编制,一、总体规划编制的技术要求和制定程序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三、总体规划编制中应关注的重点,一、总体规划编制的技术要求和制定程序,总体规划内容的要求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年城市、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包括: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

4、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编制总体规划之前,应先组织编制总体规划纲要成果应该包括文本、图纸及附件,规划文本中应表述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一、总体规划编制的技术要求和制定程序,总体规划编制的依据遵循党和国家政策的要求遵循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规上位规划的要求其他专业规划,一、总体规划编制的技术要求和制定程序,总体规划编制的规划范围市域市区规划区中心区建成区市区、建成区、规划区的区别?,一、总体规划编制的技术要求和制定程序,总体规划的制定程序组织程序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具体工作由城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承担工作程序组织前期研究,提出开展编制工作的报告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5、纲要,按规定提请审查依据审查意见,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按法定程序报请审查和批准在城市人民政府的组织下,充分吸取有关意见,对于提出意见的采纳结果,作为城市总体规划报送审批材料的专题组成部分,总体规划编制审批程序,组织编制部门开展编制工作报告,上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组织编制总体规划纲要,提请审查,根据审查意见组织编制总体规划成果,直辖市、省会城市及国务院指定城市,其他城市,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直辖市、省会城市及国务院指定城市,其他城市,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公示日期不少于三十日,报本级人民代

6、表大会常委会(或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审批机关审批,修改完善,直辖市、省会城市及国务院指定城市,其他城市,国务院,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一、总体规划编制的技术要求和制定程序,总体规划的修改程序修改原因上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城乡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规划要求的行政区划调整确需修改规划的因国务院批准重大建设工程确需修改规划的城乡规划的审批机关认为修改规划的其他情况,一、总体规划编制的技术要求和制定程序,总体规划的修改程序,组织编制部门对事实情况进行总结,向原审批部门报告,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v,经审批机关同意,修改规划方案,按照法定审批程序报批,二、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前期工作基础资料的收集与调研总体规

7、划编制的前期研究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评价系统回顾历版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城市发展的条件和动力机制对基础设施的征程能力和建设条件作出评价对修编的必要性分析战略问题的前瞻性研究研究城市的定位、发展目标、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等战略问题,总规纲要1、任务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二、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2、内容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研究分析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

8、设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3、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成果形式文字说明和必要的示意性图纸。4、文字说明简述城市自然历史、社会历史、现状特点;分析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初步划出城市规划区范围;原则确定规划期的初步方案;对城市能源、水源、交通、基础设施、防灾、环境保护、重点建设等主要问题提出原则规划意见;提出制订和实施城市规划重要措施的意见。,5、图纸:区域城镇关系示意图:图纸比例为 1/500000 1/1000000,标明相邻城镇位置、行政区划、重要交通设施、重要工矿和风景名胜区。城市现状示意图:图纸比例 1/25000 1/

9、50000,标明城市主要建设用地范围、主要干道以及重要的基础设施。其他必要的分析图纸。规划方案的结构示意图。,6、专题研究报告:在纲要编制阶段应对城市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撰写专题研究报告。例如人口规模预测专题、城市用地分析专题等。,7、总体规划纲要的审定总体规划纲要可由当地政府主管领导会同上一级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提出深化意见,出具评审意见书。总体规划编制单位根据审定的纲要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总体规划1、主要任务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2、期限城市

10、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20 年,同时应当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近期建设规划是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应当对城市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作出安排。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 5 年。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可以为 10 20 年,近期建设规划可以为 3 5 年。,3、主要内容(1)设市城市应当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应当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包括: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分析现有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分工和空间布局,确定重

11、点发展的城镇;原则确定区域交通、通信、能源、供水、排水、防洪等设施的布局;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建议。,(2)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3)提出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确定城市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位置。,(4)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形式,确定主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容量。,(5)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信、燃气、供热、消防、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6)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

12、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7)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8)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9)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人防建设、抗震防灾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10)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11)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出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12)综合协调市区与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统筹安排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乡镇企业、基础设施和菜地、园地、牧草地、副食品基地,划定需要保留和控制的绿色空间。(13)进行

13、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14)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建制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可以根据其规模和实际需要适当简化。,4、成果要求文本、图纸及附件(说明、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等),6、城市总体规划文本(1)前言:说明本规划编制的依据。(2)城市规划基本对策概述。(3)市(县)域的城镇发展包括:城镇发展战略及总体目标;预测城市化水平;城镇职能分工、发展规模等级、空间布局,重点发展;区域性交通设施、基础设施、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总体布局;有关城镇发展的技术政策。(4)城市性质、城市规模期限、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发展方针与战略、城市人口现状及发展规

14、模。,(5)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确定人均用地和其他有关技术经济指标,注明现状建成区面积,确定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和面积,列出用地平衡表。城市各类用地布局,不同区位土地使用原则及地价等级的划分,市、区级中心及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重要地段的高度控制,文物古迹、历史地段、风景名胜的保护,城市风貌和特色。旧区改建原则,用地结构调整及环境综合整治。郊区主要乡镇企业、村镇居民点以及农地和副食基地的布局,禁止建设的绿色空间控制范围。城市环境质量建议指标,改善或保护环境的措施。各项专业规划。3 一 5 年内的近期建设规划,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投放、住宅建设等。实施规划的措施。,7、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

15、图纸(1)市(县)域城镇分布现状图。图纸比例为 1/50000 1/200000,标明行政区划、城镇分布、交通网络、主要基础设施、主要风景旅游资源。,(2)城市现状图。图纸比例为大中城市 1/1 0000 或 1/25000,小城市可用 1/5000。图纸应标明以下内容:按 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 90),画出城市现状各类用地的范围(以大类为主,中类为辅)。城市主次干道,重要对外交通、市政公用设施的位置。商务中心区及市、区级中心的位置。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历史地段范围。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的范围。园林绿化系统和河、湖水面。主要地

16、名和主要街道名称。表现风向、风速、污染系数的风玫瑰。,(3)新建城市和城市新发展地区应绘制城市用地工程地质评价图。图纸比例同现状图,图纸应标明以下内容: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和地面坡度的范围、界线、参数;潜在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溶洞、泥石流、地下采空、地面沉降及各种不良性特殊地基土等)空间分布、强度划分;活动性地下断裂带位置,地震烈度及灾害异常区;按防洪标准频率绘制的洪水淹没线;地下矿藏、地下文物埋藏范围;城市土地质量的综合评价,确定适宜性区划(包括适宜修建、不适宜修建和采取工程措施方能修建地区的范围),提出土地的工程控制。,(4)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图。图纸比例同现状图,标明行政区划、城镇体系

17、总体布局、交通网络及重要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主要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旅游区布局。(5)城市总体规划图。表现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项规划内容,图纸比例同现状图。,(6)郊区规划图。图纸比例为 1/25000 1/50000,图纸应标明以下内容:城市规划区范围、界线;村镇居民点、公共服务设施、乡镇企业等各项建设用地布局和控制范围;对外交通用地及需与城市隔离的市政公用设施、水源地、危险品库、火葬场、墓地、垃圾处理消纳地等用地的布局和控制范围;农田、菜地、林地、园地、副食品基地和禁止建设的绿色空间的布局和控制范围。,(7)近期建设规划图;(8)各项专业规划图。,8、各项专业规划的成果要求(1)道路交通规

18、划文本内容:对外交通:铁路站、线、场用地范围;江、海、河港口码头、货场及疏港交通用地范围;航空港用地范围及交通联结;市际公路、快速公路与城市交通的联系,长途客运枢纽站的用地范围;城市交通与市际交通的衔接。城市客运与货运交通和公交线路、站场分布;自行车交通;地铁、轻轨线路可行性研究和建设安排;客运换乘枢纽;货运网络和货源点布局;货运站场和枢纽用地范围。道路系统:各项交通预测数据的分析;主次干道系统的布局,重要桥梁、立体交叉、快速干道、主要广场、停车场位置;自行车、行人专用道路系统。,图纸内容:分类标绘客运、货运、自行车、步行道路的走向;主次干道走向、红线宽度、重要交叉口形式;重要广场、停车场、公

19、交停车场的位置和范围;铁路线路及站场、公路及货场、机场、港口、长途汽车站等对外交通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2)给水工程规划文本内容:用水量标准,生产、生活、市政用水总量估算;水资源供需平衡,水源地选择,供水能力,取水方式,净水方案,水厂制水能力;输水管网及配水干管布置,加压站位置和数量;水源地防护措施。图纸内容:水源及水源井、泵房、水厂、储水池位置,供水能力;给水分区和规划供水量;输配水干管走向、管径,主要加压站、高位水池规模及位置。,(3)排水工程规划文本内容:排水体制;划分排水区域,估算雨水、污水总量,制定不同地区污水排放标准;排水管渠系统规划布局,确定主要泵站及位置;污水处理厂布局、规

20、模、处理等级以及综合利用的措施。图纸内容:排水分区界线,汇水总面积,规划排放总量;排水管渠干线位置、走向、管径和出口位置;排水泵站和其他排水构筑物规模位置;污水处理厂位置、用地范围。,(4)供电工程规划文本内容:用电量指标,总用电负荷,最大用电负荷、分区负荷密度;供电电源选择;变电站位置、变电等级、容量、输配电系统电压等级、敷设方式;高压走廊用地范围、防护要求。图纸内容:供电电源位置、供电能力;变电站位置、名称、容量、电压等级;供电线路走向、电压等级、敷设方式;高压走廊用地范围、电压等级。,(5)电信工程规划文本内容:各项通信设施的标准和发展规模(包括长途电话、市内电话、电报、电视台、无线电台

21、及部门通信设施);邮政设施标准、服务范围、发展目标,主要局所网点布置;通信线路布置、用地范围、敷设方式;通信设施布局和用地范围,收发讯区和微波通道的保护范围。图纸内容:各种通信设施位置,通信线路走向和敷设方式;主要邮政设施布局;收发讯区、微波通道等保护范围。,(6)供热工程规划文本内容:估算供热负荷、确定供热方式;划分供热区域范围、布置热电厂;热力网系统、敷设方式;联片集中供热规划。图纸内容:供热热源位置、供热量;供热分区、热负荷;供热干管走向、管径、敷设方式。,(7)燃气工程规划文本内容:估算燃气消耗水平,选择气源,确定气源结构;确定燃气供应规模;确定输配系统供气方式、管网压力等级、管网系统

22、,确定调压站、灌瓶站、储存站等工程设施布置。图纸内容:气源位置、供气能力、储气设备容量;输配干管走向、压力、管径;调压站、储存站位置和容量。,(8)园林绿化、文物古迹及风景名胜规划。文本内容:公共绿地指标;市、区级公共绿地布置;防护绿地、生产绿地位置范围;主要林荫道布置;文物古迹、历史地段、风景名胜区保护范围、保护控制要求。图纸内容:市、区级公共绿地(公园、动物园、植物园、陵园、大于 2000m2 的街头居住区级绿地、滨河绿地、主要林荫道)用地范围;苗圃、花圃、专业植物等绿地范围;防护林带、林地范围;文物古迹、历史地段、风景名胜区位置和保护范围,河湖水系范围。,(9)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文本内容:

23、环境卫生设施设置原则和标准;生活废弃物总量,垃圾收集方式、堆放及处理、消纳场所的规模及布局;公共厕所布局原则、数量。图纸内容:应标明主要环卫设施的布局和用地范围,可与环境保护规划图合并。,(10)环境保护规划文本内容:环境质量的规划目标和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污染的防护、治理措施。图纸内容: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图:标明主要污染源分布、污染物质扩散范围、主要污染排放单位和名称、排放浓度、有害物质指数;环境保护规划图;规划环境标准和环境分区质量要求,治理污染的措施。,(11)防洪规划文本内容:城市需设防地区(防江河洪、防山洪、防海潮、防泥石流)范围,设防等级、防洪标准;防洪区段安全泄洪量;设防方案,

24、防洪堤坝走向,排洪设施位置和规模;防洪设施与城市道路、公路、桥梁交叉方式;排涝防渍的措施。图纸内容:各类防洪工程设施(水库、堤坝闸门、泵站、泄洪道等)位置、走向;防洪设防地区范围、洪水流向;排洪设施位置、规模。,(12)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人防规划重点设防城市要编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人防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规划,对地下防灾(包括人防)设防、基础工程设施、公共设施、交通设施、储备设施等进行综合规划,统筹安排。文本内容:城市战略地位概述;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人防工程建设的原则和重点;城市总体防护布局;人防工程规划布局;交通、基础设施的防空、防灾规划;储备设施布局。图纸内容:城市总体防护规划图,图纸比例 1

25、/5000 1/25000,标绘防护分区、疏散区位置,储备设施位置,主要疏散道路等。城市人防工程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图,标绘各类人防工程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工程位置及范围。,(13)各级历史文化名城要做专门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文本内容:历史文化价值概述;保护原则和重点;总体规划层次的保护措施,包括保护地区人口规模控制,占据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的单位的搬迁,调整用地布局改善古城功能的措施,古城规划格局、空间形态、视觉通廊的保护;确定文物古迹保护项目、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提出保护要求;确定需要保护的历史地段、划定范围并提出整治要求;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修整、利用、展示的规划意见;规划实施管理

26、的措施。图纸内容:文物古迹、历史地段、风景名胜区分布图,图纸比例 1/5000 一 1/25000,标绘名称和范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图,标绘各类保护控制地区的范围,有不同保护要求的要分别表示。文物古迹、历史街区、风景名胜及其他需保护地区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范围、近期实施保护修整项目的位置、范围,古城建筑高度控制,其他保护措施示意。,三 总体规划编制中应关注的重点,新时期总体规划编制思路的转变规划的前提,从确定增长规模为发展目标转向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规划编制的内容,从重点确定开发建设项目和用地安排转向各类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空间管制,在功能上体现从技术文件走向公共政策

27、的转变规划调控和管理范围,转向更加突出强调区域统筹和全市域城乡统筹的概念规划编制的组织方式,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依法行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从单一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转向建立健全政府、专家、多部门与公众参与的程序保障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需要突出的重点,五 总体规划编制中应关注的重点,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需要突出的重点突出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作为引导城市合理发展的基础突出人文与自然资源保护和空间管制突出总体规划的实施性和法定性突出总体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根据城乡规划法,如何组织编制总体规划并进行审批?一个城市在其总体规划审批完成后,由于发展需要,经上级政府批准,对其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那么如何组织对该城市总体规划划的修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