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小抄[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概论小抄[1].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名词解释1. 公共政策: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指定的行为准则。2. 公共政策主体: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 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3. 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指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去的成功的程度。4. 决策权利:一种法律权利,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利,或者是影响政策主题、推动其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利。5. 集权制: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夏季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6. 分权制: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向右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
2、决策体制。7. 公共政策监控系统:由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制自称,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8. 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9. 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10. 因果立理论:大致包括两类内容:(1)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2)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11. 管理理论:认为负责政策执行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12. 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所以是管理问题。13. 系统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与外界环境对
3、政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和再输入的过程。14. 演化理论:在政策过程中,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政策制定是反复的形成、执行、再形成的演化过程。15. 公共政策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16. 正式评价: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的评价。17. 非正式评价: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重点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18. 完全理性思维:决策者可以搜集完整所有的决策因
4、素,并且决策系统足够的能力处理分析这些信息,因此可以选择一个最佳的决策方案。19. 经济合理性:这一思维方式将决策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经济可行性这个核心问题上,有多少钱办多少事。20. 渐进思维:政策制定和贯彻是、而且应当是通过缓慢的进展和小心的改变实现的,他们怀疑人类是否有能力来剧烈的改造未来,主张走一步看一步。21. 顺序决策:主要用于只是和意见的不一致去的新的认识和更为一致的意见后在过渡到下一阶段。22. 剧烈变革: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运行情况。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23. 头脑风暴:是一种专家会议法是1948年由创
5、造性思维专家奥斯本首先提出的,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专家开会研究、共同对某一问题做出集体判断。24. 德尔菲法:是1948年由兰德公司直觉预测技术以古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神庙原址“德尔法”命名。25. 系统方法: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26. 系统分析:是由兰德公司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并使用的,就是为政策主题选择一个行动方向,通过对情况的全面分析,对备选方案择优,为政策主题提供可靠的依据。27. 决策支持系统:美国麻斯科特基恩于20世纪70年代突出的计算机系统。28. 知识经济: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
6、济形态。29. 扁平式组织:消减了许多内部层级,使自身结构变得相对简单,这种组织结构强调信息共享,重视横向联系与协作,重视权力分散、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强调人力资源开发。30. 公共政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而且指政策主题在政策过程中的活动尝试。31. 公共政策案例: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32.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指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是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33. 公共问题: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
7、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34. 公共利益: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所共享的资源与条件。35. 公共责任:社会成员对参与公共生活的使命感、责任心和自觉性、也意指他们对其行为结果承担责任的程度。单选36. 决策权角逐的核心问题(权力)37. 个人决策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式)38. 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外脑)39. 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行政)40. 在政策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的互相(排斥)41. 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他的(共识)多选42. 公共政策体系包含着(监控、智囊、决断、信息)等子系统43. 外部监
8、控体系是由(人民群众、新闻舆论、社会团体)等组成44. 决断系统在公共政策及其运行中的作用(界定政策问题、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选择政策方案)45. 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目标与手段的同意、目标有效协调、目标具有可操作性、目标具体明确)46. 拟定公共决策方案的原则有(多要素原则、多方案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排斥性原则)47. 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形成共识的途径通常有(说服、强制、交换)48. 追踪决策的特征主要是(双重优化、非零起点、回溯分析、心理效应)问答题49. 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答:1、整体性。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但这些问题总是与其它问题连结为一个整体,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9、还与政策环境密切相关。2、超前性。公共政策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必须具有预见性。政策的超前性是建立在科学预测与对客观事物发展归路充分认识基础上。(3)层次性(4)多样性。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由此而引发的政策问题,自然变得多样复杂。(5)合法性50. 简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答:(1)导向功能(2)调控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物质利益关系。(3)分配功能每一项具体政策都有一个“谁受益”的问题,即把利益分配给谁?离开了这一核心问题,公共政策将失去制定
10、的必要性。51. 试分析:哪些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答:(1)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2)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3)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52. 简述公共政策分析要素的基本内容答:(1)政策问题。从大量社会问题中筛选出来的(2)政策目标。(3)政策方案。由于好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中发现的,所以需要拟定出一定数量的可行方案(4)政策模型。对研究队形和过程某一方面的本质属性所进行的一种抽象描述。(5)政策资源。所消耗的资源一般可以用货币表示费用。(6)政策评价标注。整个政策过程都有待于监理合适的评价标准。(7)政策效果。当政策执行结果所产生的效益高于政策执行成本时,政策效果
11、是有效的。(8)政策环境。公共政策系统不仅包括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等多种要素,而且还包括外在环境。(9)政策信息。公共政策活动实际上是对政策信息进行搜集、传递、加工、使用、反馈的过程,因此要加强各种信息渠道的沟通。53. 简述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答:(1)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公共政策在规范人们行为时,指出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事不应该做的,什么是能够做的,什么是不能够做的(2)引到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公共政策主题引导公众观念行为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主体。(3)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公共政策主题为了实现有效管理而选择一种主观最满意的方案的动态,这要求政策主题以大局为重,平衡各
12、种利益矛盾来调控社会的各种利益关系。(4)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必将取之一些人而使另外一些人受益,社会中的个体都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需求出发来对待公共政策,“究竟把利益分配给谁、怎么分配、最佳分配是什么”就成为公平分配社会资源中的核心问题。(5)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执政党、利益团体等公共政策主题以及公众、新闻媒体等共同构成一个公共政策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互动及整合能力将决定整个公共政策体系的能力54. 简述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答:(1)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不足不能积极有效地引导公众的观念和行为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不佳缺乏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13、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众需求。(3)人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体能力。发展中国家的公共政策主体必须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以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在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长远的利益上制定政策。(4)只是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55. 简述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途径答:(1)公共政策主题转变政策理念。市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应是解决公共问题、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支持、鼓励准政策主体的发展掌握政策主动权(2)改善和优化政策的外部环境。56. 试论述西方国家政府在公共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答: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管理机关,是国家各项重要职能的直接体现着和执行者。(我国政府
14、的职责)我国中央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我国国务院作为中央政府,享有宪法赋予的各种行政管理权力,统一领导全国行政事务。它的权力主要包括行政立法权、法律提案权等。我国政府在领导体制上实行的是首长负责制。总理领导和主持国务院的日产工作,总理对决策的问题拥有最后决定权。如12月22日,2011年全国职工工资增长10%。国务院下属的各个部门在辅助国务院实行职权的同时,也独立行驶一些重要的行政决策权力和领导权力。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结构中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它一方面要为贯彻中央政府的政策制定具体措施,另一方面还要根据自己的权限对所辖地域内的事务进行决策,地方
15、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乡四个层级,地方政府在贯彻执行中央政府的政策时把本地区的情况相结合,制定指导本地区工作的具体政策。(西方执政党的体制)西方国家的政党执掌政权,是通过选举争夺议会多数席位和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方式来实现的。经过选举上台成为执政党之后,党的领袖作为国家和政府的领导人,基本上不再以党的名义活动。9. 试论述我国政党 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答:(我国的政党体制)现代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在各个国家公共政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公共政策的权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首先体现在它对国家的政治领导上。凡是涉及有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则、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各个领域的重要决策,
16、都是首先由党制定和提出的。党在提出各项方针政策之后,要由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和行政机关据此制定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使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变成为国家意志。为保证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能够切实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并得到贯彻执行,党还决定各级政权机关的人事任免,推举共产党员执掌国家各级机关的重要权力,以实现组织上的领导。为了保证党的领导作用的实现,党还自上而下地建立了统一、严密的组织体系。党的组织体系包括中央、地方和基层三个层次。党的地方各级组织是与各级地方国家机构基本配套设置的,它们大致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的各级党委。我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是属于领导地位
17、的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接受 共产党是属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接受 共产党领导;同共产党合作,共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它们以参与者的地位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协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对国家大致方针、社会主义建设与统一战线内部重大问题进行充分协商、讨论、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有效政治机制。10. 试论述我国各种群众组织和人民团体公共决策的影响答:结合中国的实际,可将公共决策的参与与团体划分如下:(1)职业团体(2)群众团体(3)工作团体。我国的群众,除了要维护它们所代表的那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以外,还要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党和国家的政策必须
18、充分反应人民群众的意思和要求,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呼声,获取他们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党和政府在制定有关的政策时,总要征求有关群众的意见。工、青、妇群众组织还通过建立自己的全国、地方和基层组织,把工作触角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基层单位中去,在不同的决策层次上参政议政。由于传统的全能政治的影响,中国社会的发育是不太成熟的。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多元化利益格局的出现,各种利益团体也将进一步形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并将对公共决策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11. 决策方案包括那些内容答:(1)方案执行的必要说明(2)明确决策方案对应得阶段(3)明确决策方案对应得阶段(4)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5)
19、方案所需的各种条件的要求12. 追踪决策具有哪些特征?答:1、回溯分析首先是从(1)回溯分析开始,即对原有决策的产生机制与产生的环境进行客观分析,找出失误产生的环节和原因。(2、)非零起点非零决策的含义是,它的决策不是原决策的重复,而是对原决策修正补充。(3)、双重优化第一要优于原有的决策方案;第二是在诸多的方案中进一步选优。(4)心理效应,因此要充分考虑到改变原有决策时,各方面人员的心理变化。13. 简述说明浴盆模型答:早期失效时期,传统习惯的阻力以及政策本身失效时期,尽管还有失效,但失效率低最耗损失效时期,政策开始老化,失效率又逐步上升,需要调整、修改已有政策,或者重新制定政策。14. 简
20、述史密斯模型答:与以往的政策执行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强调了执行中理想化的政策,而且也强调了执行中的其他三个因素15. 简述接受政策的三个层次?答:服从是接受政策的最低层次反应。某些人为了避免惩罚,会从总体或形式上服从政策。认同是接受政策反应得中间层次。这是由于对公共权威的遵从习惯造成的。内化是接受政策反应得最高层次,它表现为对政策内容及其意义准确而深刻并积极地自觉行动。16. 简述接受政策的基本原因?答:(1)我国社会成员通过多年来的各种教育,已逐步形成一种政治行为模式,即对权威的尊重,包括对政府所作的各种决定的服从。(2)自我利益的保护与发展,通过比较、衡量,人们会认识到执行政策有什么
21、好处,不执行政策会带来什么麻烦。(3)人们遵守一项政策,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政策合法性的认同。(4)不少人是因为害怕惩罚才服从政策。(5)对任何一个政策对象来说,都有一个对政策从不了解到了解。17. 影响我国政策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答:(1)社会因素(2)政治因素(3)经济因素(4)科学技术因素(5)文化因素(6)教育因素(7)人口因素(8)自然资源因素(9)生态因素(10)心理因素18. 简述政策因素的基本特征?答:1、多样化。任何一个政策从制定到实施的全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环境因素都会对其他施加影响。2、动态性所有的环境因素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3、交叉性多个环境因素对政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共
22、同作用上而且还突出地表现在交叉作用上。4、突发性环境因素的这种特征大量地表现在自然因素的突发事件上。19. 公共政策评价在公共政策运行中发挥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公共政策评价可以检验公共政策实施的效果、效率和效益(2)公共政策评价有利于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3)公共政策评价监督政策资源的有效配置。9. 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证词评价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概括来看,它的产生与发展可以归结于哪些因素?答:(1)学科与研究群体的推动。从1951年美国学者拉斯韦尔第一次提出政策科学的概念以来,经过一批杰出的政策 ,政策科学已逐渐完成其学科化。(2)政府外部动力。当时复杂的社会问题
23、、尖锐的社会矛盾,迫使人们对政府活动的有效性问题进行反思。(3)政府内部动力(4)技术手段完备10. 公共政策评价标准大致有哪些方面?答:(1)投入工作量(2)绩效(3)效率(4)充分性(5)公平性(6)适当性(7)执行力(8)社会发展总指标11. 无为思维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吗?答:是一种思维方式,但这并不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无为其实是一种有为。无为思维指的事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式,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做法。这里的“无为”,其实恰恰市政府的一种“有为”。无为不等于不思考,不判断、不分析、不运作;与其相反,无为是必须经过和有为一样的斟酌和考虑之后的一种决策方式。12
24、. 系统方法应用于公共政策领域内应遵循哪些原则?答:(1)整体性,把公共政策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认为正对对象、事件和过程十亿个合乎规律的,由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2)综合性不仅要看到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看到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的普遍联系(3)最优化用系统追求一种最实用性的结果(4)可行性强调从实际出发,从多种可用的方案中,选择与当时当地的主观条件相适应的可行方案。13. 系统分析的主要特点和作用有哪些?答:(1)系统分析首先把所研究的事物、现象和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2)系统分析重视给定系统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3)系统分析积极大胆地将现代应用数学引入公共政策领域。(4)系统分析绝不忽视非计量因素
25、(5)系统分析再给定系统的设想与显示、计划与实施之间监理一种“中介”环节。系统分析为公共政策主题提供一种反馈控制,借此可以弄清什么是正在发生的事实,什么是应该发生的情况,并对两者加以比较分析。14. 系统分析不能解决的问题有哪些?答:(1)带有极强政治色彩的问题(2)具有深刻社会含义(3)在决策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超理性因素的问题(4)做出不同选择时,必须在观念(偏好)和实际价值(效用、价格)之间加以权衡的问题(5)解决问题时所希望的战略不是考虑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平衡,耳屎要对现存系统进行剧烈的改变(6)当不能经过现存组织,而必须通过新的机构去贯彻执行其政策时。15. 简述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
26、的新特征答:1、知识化与信息化。信息是公共政策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更要注重信息的作用。2、民主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公民参政仪政意识的高涨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公共政策的民主化趋势大大加强。3、科学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共政策强调创新,有创新性等饿政策带有一定的风险,为了把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必须确保政策的科学性。(4)高效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以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造就了扁平式的柔性组织结构,它纵向层级较少,结构相对简单,有利于政策信息的传输和决策主题的快速反映。16. 论述发展型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答:1、本人观念,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题应当更加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发展2、公平优位观念
27、。效率和公平一直就是公共管理的两大基本目标3、科学化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政策主题一定要书里科学政策理4、民主化观念知识经济时代是民主参与的大众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政策信息的公开化以及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使得大众参与经济、社会、政治决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5法制化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为确保公共政策的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还需要政策主题树立衣服决策的观念6、创新超前观念政策主体必须树立超前观念。要预见未来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情况,确保公共政策的超前性。17. 公共政策学中引入案例分析的意义何在?答:1、凸显议案伦理的理论价值,有利于推动公共政策理论的发展和深化2、有利于促进公共政策实践的
28、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3、有助于促进公共政策学科的教育质量的提高。18. 社会问题和公共问题的联系是怎样的?答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它泛指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乃至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需要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可见,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公共问题是指哪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就是说,社会问题与公共问题并不是两个对等的概念,社会问题既包括私人问题,也包括公共问题。19. 如何全面地认识公共问题?答1、公共问题是指哪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2、公共问题的本质特征:影响的广泛性、不可分性和公共性3、认识公共问题的两个维度:纵向层级维度和横向性质维度20. 如何培育公共文化答:从本质上来说,公共文化是以公共性为特征的的。一般说来,公共文化几种体现在社会成员的一下认识和观念之上:1、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认识2、对公共道德观念的认识3、对公共责任必要性的认识1、政府要重视2、媒体的大力宣传3、倡导媒体文化氛围的培养4、公共文化的教育要从小深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