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相系统中的化学反应与传递现象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012022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6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相系统中的化学反应与传递现象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多相系统中的化学反应与传递现象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多相系统中的化学反应与传递现象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多相系统中的化学反应与传递现象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多相系统中的化学反应与传递现象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相系统中的化学反应与传递现象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相系统中的化学反应与传递现象课件.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1:29,重点掌握,1.固体催化剂主要结构参数的定义,区分固体颗粒的三种密度。2.等温条件下气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扩散和颗粒有效扩散系数的计算。3.多孔催化剂中扩散和反应过程的数学描述,西尔模数的定义和内扩散有效因子的概念,一级不可逆反应内扩散有效因子的计算。4.内扩散对复合反应选择性的影响。,21:29,深入理解,1.外扩散对不同级数催化反应的影响。2.扩散对表观反应级数和表观活化能的影响,以及与本征值之间的关系。3.气固催化反应内外扩散影响的判定和排除。广泛了解1.流体与催化剂颗粒外表面间的传质与传热对多相催化反应速率与选择性的影响 2.非一级反应内扩散有效因子的估算方法。,21:29,实际

2、生产中,多数化学反应系在多相系统中进行、如合成氨、乙烯氧化为环氧乙烷、乙炔与氯化氢合成氯乙烯、苯氯化、苯氧化为顺丁烯二酸酐等均属此类。多相系统的特征是系统中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态,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也发生着相间和相内的传递现象,主要是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如果这些传递现象不存在,那么就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21:29,多相系统中的反应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1)在两相界面处进行反应,所有气固反应或气固相催化反应都属于这一类型;(2)在一个相内进行反应,大多数气液反应均属于这种情况,进行反应的相叫做反应相;(3)在两个相内同时发生反应,某些液液反应属于这种情况。本章中着重讲述气固相催化反

3、应,并讨论定量处理的方法。,21:29,多相催化反应是在固体催化剂的表面上进行的,因此,流体相主体中的反应物必须传递到催化剂表面上,然后进行反应,反应产物也不断地从催化剂表面传递到流体相主体。,5.1 多相催化反应过程步骤,14:12,一、固体催化剂的宏观结构及性质,绝大多数固体催化剂颗粒为多孔结构,使得催化剂颗粒内部存在着巨大的表面,化学反应便是在这些表面上发生的。比表面由实验测定得到,以m2/g为单位,常用的测定方法是BET法或色谱法。,14:12,1.孔容、平均孔半径,多孔催化剂的比表面与孔道的大小有关,孔道越细,则比表面越大。通常用孔径分布来描述催化剂颗粒内的孔道粗细情况,孔径分布是通

4、过由实验测定的孔容分布计算得到。孔容是指单位质量催化剂颗粒所具有的孔体积,常以cm3g为单位。,21:29,为了定量比较和计算上的方便,常用平均孔半径来表示催化剂孔的大小。若不同孔径ra的孔容分布已知,平均孔径可由下式算出:(5.1-1)式中:V为半径为ra的孔的体积,按单位质量催化剂计算,Vg为催化剂的总孔容。,21:29,缺乏孔容分布数据时,可按下列办法估算平均孔径:两式相除得(5.1-2)式中:n是单位质量催化剂中含有的圆柱形孔道数。,14:12,2.孔隙率、催化剂密度,催化剂颗粒的孔体积还可用孔隙率p来表示。孔隙率等于孔隙体积与催化剂颗粒体积(固体体积与孔隙体积之和)之比,显然p1。孔

5、隙率与孔容两者的关系为:(5.1-3)式中:p为颗粒密度,或称表观密度。,21:29,催化剂密度,表征密度的是颗粒密度P,它是指包括粒内微孔在内的全颗粒的密度。如除去微孔容积,则为固体的真密度S。如以单位床层体积中颗粒的质量来定义,则称为床层密度或堆积密度,以B表示之。颗粒密度p固体的质量/颗粒的体积 骨架密度t 固体的质量/固体的体积 堆积密度b 固体的质量/床层的面积,14:12,3.粒径、形状系数,形状系数 对于非球形粒子,其外表面积 aP 必大于同体积球形粒子的外表面积aS故可定义颗粒的形状系数(或称球形系数)为:(5.1-4)除球体的=1外,其它形状颗粒的 均小于1。,21:29,粒

6、径:,表征颗粒特征的一个基本参数是粒径,常笼统地以dP表示。除圆球形颗粒外,dP可有各种不同的定义。设粒子的体积为VP,外表面积为ap 体积相当直径dV(以与颗粒体积相等的球体直径表示)(5.1-5)面积相当直径da(以与颗粒外表面积相等的球体直径表示)(5.1-6),21:29,比外表面相当直径dS(以与颗粒的比外表面积相等的球体直径表示)(5.1-7)各不同表示的当量粒径之间的关系如下,(5.1-8),21:29,.对于大小不等的混合颗粒,其平均直径可用筛分数据按下式求出:(5.1-9)式中xi为直径等于di 的颗粒所占的质量分率。这三种表示方法文献上都有采用,因此实际应用时必须特别小心,

7、要弄清是用哪一种表示方法,尤其是对那些含有颗粒直径的关联式更应注意,以免引起错误。,14:12,二、过程步骤,以在多孔催化剂颗粒上进行不可逆反应 A(g)B(g)为例,阐明反应过程进行的步骤。图6.1为描述各过程步骤的示意图。颗粒内部为纵横交错的孔道,其外表面则为一气体层流边界层所包围,是气相主体与催化剂颗粒外表面间的传递作用的阻力所在。由于化学反应系发生在催化剂表面上,因此反应物A必须从气相主体向催化剂表面传递,反之在催化剂表面上生成的产物B又必须从表面向气相主体扩散.,21:29,图6.1 多相催化反应过程步骤,21:29,具体步骤为:(1)反应物A由气相主体扩散到颗粒外表面;(2)反应物

8、A由外表面向孔内扩散,到达可进行吸附/反应的活性中心;(3)(4)(5)依次进行A的吸附,A在表面上反应生成B,产物B自表面解吸;(6)产物B由内表面扩散到外表面;(7)B由颗粒外表面扩散到气相主体。,21:29,步骤(1)、(7)属外扩散。步骤(2)、(6)属内扩散(孔扩散),步骤(3)(5)属表面反应过程。在这些步骤中,内扩散和表面反应发生于催化剂颗粒内部,两者是同时进行的,属于并联过程,而组成表面反应过程的(3)(5)三步则是串联的。外扩散发生于主流体与催化剂颗粒外表面之间,属于相间传递过程。外扩散与催化剂颗粒内的扩散和反应也是串联进行的。,21:29,由于扩散的影响,流体主体、催化剂外

9、表面上及催化剂颗粒中心反应物的浓度CAG、CAS和CAC将是不一样的,且CAG CAS CAC CAe,CAe为反应物A的平衡浓度。对于反应产物,其浓度高低顺序相反。,14:12,5.2 流体与催化剂颗粒外表面间的传质与传热,一、相间传递的基本方程 多相催化反应过程的第一步,反应物向催化剂颗粒外表面传递的速率可用下式来表示:NAkGam(CAGCAS)(5.2-1)式中:am为单位质量催化剂颗粒的外表面积;kG为传质系数 对于定态过程 NArA(5.2-2),21:29,由于化学反应进行时总是伴随着一定的热效应,因此在质量传递的同时,必然产生热量传递,传热速率可用下式表示:qhsam(TSTG

10、)(5.2-3)式中:hs传热系数;TS及TG分别表示颗粒外表面 和流体主体的温度 对于定态过程 q(rA)(Hr)(5.2-4)式(5.2-1)式(5.2-4)为相间传递的基本方程。,14:12,二、传递系数,流体与固体颗粒间的传质、传热系数与颗粒的几何形状及尺寸、流体力学条件以及流体的物理性质有关。在处理实际传递问题时,通常假设颗粒外表面上温度均一,浓度也均一。对于流体主体,其温度和浓度也做均一的假定。一般用j因子的办法来关联气固体传质和传热实验数据。,21:29,传质 j 因子 jD和传热 j 因子 jH 的定义为:(5.2-5)及(5.2-6)式中:SC、Pr分别为斯密特数和普兰德数:

11、SC=/D Pr=CP/f根据传热与传质的类比原理有 jD=jH(5.2-7),14:12,三、流体与颗粒外表面间的浓度差和温度差,当外扩散过程达到定态时,(5.2-1)式(5.2-4)合并:kGam(CAGCAS)(Hr)hsam(TSTG)将式(5.2-5)、式(5.2-6)代入上式,整理后则有(5.2-8)就多数气体而言,PrSc=1,对于固定床,jD 与 jH 近似相等,于是上式可简化为:(5.2-9),21:29,对于热效应不很大的反应,只有浓度差比较大时,温度差才较显著。而热效应大的反应,即使浓度差不很大,温度差依然可能相当大。在绝热条件下反应,流体相的浓度从CAG降至CAS时,由

12、热量衡算知流体的温度变化为:(5.2-10)对比式(5.2-9)与式(5.2-10),知 T(T)ad,前提是主流体和催化剂外表面间的浓度差,与绝热条件下反应时流体相的浓度变化相等。,14:12,四、外扩散对多相催化反应的影响,1.单一反应 为了说明外扩散对多相催化反应的影响,引入外扩散有效因子x:(5.2-11)显然,CAS总是小于CAG,因此,只要反应级数为正,则x1;反应级数为负时,x1。下面讨论颗粒外表面与气相主体间不存在温度差且粒内也不存在内扩散阻力时的情况,,21:29,对于一级不可逆反应,无外扩散影响的本征反应速率为kwCAG,有影响反应速率为kwCAS,故(5.2-12)对于定

13、态过程 kGam(CAGCAS)=kWCAS(5.2-13)解上式得 CAS=CAG/(1Da)(5.2-14),21:29,Da=kw/kGam(5.2-13)一级不可逆反应的外扩散有效因子 x=1/(1Da)(5.2-16)Da称丹克莱尔数,是化学反应速率与外扩散速率之比,当kw一定时,此值越小,即外扩散影响越小。除反应级数为负外,外扩散有效因子总是随丹克莱尔数的增加而降低;且越大,x随Da增加而下降得越明显;无论为何值:Da趋于零时,x总是趋于1。,14:12,2.复合反应,.平行反应 B为目的产物,瞬时选择性:(5.2-17)如无外扩散影响,则CASCAG,此时的瞬时选择性为(5.2-

14、18),21:29,比较以上二式,外扩散对于平行反应选择性的影响如下:若,则SS,即外扩散影响的存在,使生成目的产物B的选择性降低。若,则SS,即外扩散影响的存在,使生成目的产物B的选择性上升。,21:29,一级不可逆连串反应 B为目的产物,假设A、B和D的传质系数均相等,当过程为定态时可写出 kGam(CAGCAS)=k1CAS(5.2-19)kGam(CBSCBG)=k1CASk2CBS(5.2-20)kGam(CDSCDG)=k2CBS(5.2-21)令 Da1k1kGam,Da2k2kGam 由(5.2-19)式得 CASCAG(1Da1)(5.2-22),21:29,由(5.2-20

15、)式得(5.2-23)瞬时选择性(5.2-24),21:29,而 Da2k2Da1/k1(5.2-25)当DalDa2=0,即外扩散对过程没有影响时(5.2-26)比较式(5.2-25)、式(5.2-26)可知,外扩散阻力的存在,使连串反应的选择性降低,因此,对于连串反应,需设法降低外扩散阻力,以提高反应的选择性。,14:12,5.3 气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扩散,一、孔扩散 孔扩散分为以下两种形式:当2ra10-2时,孔内扩散属正常分子扩散,这时的孔内扩散与通常的气体扩散完全相同。扩散速率主要受分子间相互碰撞的影响,与孔半径尺寸无关。当2ra10时,孔内扩散为努森扩散,这时主要是气体分子与孔壁的碰

16、撞、故分子在孔内的努森扩散系数DK只与孔半径ra有关,与系统中共存的其他气体无关。,21:29,当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与颗粒孔半径的关系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时,则两种扩散均起作用,这时应使用综合扩散系数D。,14:12,二、多孔颗粒中的扩散,在多孔催化剂或多孔固体颗粒中,组分i在催化剂中的有效扩散系数为:(5.3-1)式中:m为曲率因子 气体在催化剂颗粒中的扩散,除努森扩散之外,还可能有表面扩散,即被吸附在孔壁上的气体分子沿着孔壁的移动,其移动方向也是顺着其表面吸附层的浓度梯度的方向。,14:12,5.4 多孔催化剂中的扩散与反应,在多相催化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从气相主体穿过颗粒外表面的层流边界

17、层,到达催化剂外表面后,一部分反应物即开始反应。由于由颗粒内部孔道壁面所构成的内表面要比颗粒外表面大得多。所以,绝大多数反应物分子要沿着孔道向颗粒内部扩散,即所谓内扩散。它与外扩散不同的是,外扩散时反应物要先扩散到颗粒外表面才可发生反应,而内扩散是与反应并行进行的,随着扩散和反应的同时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逐渐下降,反应速率也相应地降低,到颗粒中心时反应物浓度最低(或等于零),反应速率也最小。,14:12,一、多孔催化剂内反应组分的浓度分布,考察如图5.4-1所示的薄片催化剂,其厚度为2L,在其上进行一级不可逆反应。设该催化剂颗粒是等温的,且其孔隙结构均匀,各向同性。在颗粒内取厚度为dZ的微元,对

18、此微元作反应物A的物料衡算即可。,图5.4-1 薄片催化剂,21:29,假设该薄片催化剂的厚度远较其长度和宽度为小,则反应物A从颗粒外表面积颗粒内部的扩散可按一维扩散问题处理,即只考虑与长方体两个大的侧面相垂直的方向(图6.3所示的Z方向)上的扩散,而忽略其他四个侧面方向上的扩散。对于定态过程,由质量守恒定律得:设有效扩散系数De为常数,扩散面积为a,则上式可写成:(5.4-1)式中:kP系以催化剂颗粒体积为基准的反应速率常数。,21:29,化简后可得(5.4-2)式(5.4-2)就是薄片催化剂上进行一级不可逆反应时的反应扩散方程,其边界条件为 ZL,CACAS Z=0,dCA/dZ=0(5.

19、4-3)解此二阶常系数线性齐次微分方程,通解为(5.4-4)代入边界条件:(5.4-5),21:29,(5.4-6)可得:(5.4-7)令:(梯尔模数或称西勒模数 Thiele)(5.4-8)则薄片催化剂内反应物的浓度分布方程为:(5.4-9),21:29,(5.4-10)梯尔模数是处理扩散与反应问题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参数,从值可以判断内扩散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程度。由定义并作适当的改写可得(5.4-11)物理意义:梯尔模数表示表面反应速率与内扩散速率的 相对大小。,14:12,二、内扩散有效因子,定义:(5.4-12)内扩散有影响时催化剂颗粒内的浓度是不均匀的,需要求出此时的平均反应速率:(5

20、.4-13),21:29,内扩散有效因子计算式的推导步骤为:(1)建立颗粒内反应物浓度分布的微分方程,确定相应的边界条件;解此微分方程;(2)根据浓度分布而求得颗粒内的平均反应速率;(3)由内扩散有效因子的定义导出其计算式。,14:12,1.薄片催化剂,将式(5.4-9)代入上式可得内扩散有影响时的反应速率:内扩散没有影响时,颗粒内部的浓度均与外表面上的浓度 CAS 相等,反应速率为 kPCAS。将两个反应速率代入式(5.4-12),可得:(5.4-14),14:12,2.球形催化剂,对于半径为R,的球形催化剂粒子,在粒内进行等温一级不可逆反应,取任一半径r处厚度为 dr 的壳层,对组分A作物

21、料衡算。其示意图见图5.4-2。,图5.4-2 球形催化剂,21:29,扩散入:扩散出:反应量:边界条件:扩散入扩散出=反应量代入后略去无穷小量,其扩散方程为:(5.4-15),21:29,结合边界条件,得:(5.4-16)由于整个粒子内的反应速率等于从外表面定常扩散进去的速率(5.4-17)而,21:29,故 没有内扩散影响时颗粒反应速率为 4/3R3kpCAS(5.4-18),14:12,3.圆柱形催化剂,对于半径为R的无限长圆柱或两端面无孔的有限长圆柱,其扩散反应方程为:(5.4-19)边界条件 解此微分方程得:(5.4-20),21:29,故(5.4-21)式中 I0为零阶一类变型贝塞

22、尔函数。I1为一阶一类变型贝塞尔函数。为适用于不同几何形状的催化剂的梯尔模数(5.4-22)VP和ap分别为颗粒的体积与外表面积 比较不同几何形状催化剂颗粒的内扩散有效因子,分别按式(5.4-14)及式(5.4-18),以对作图如图5.4-3所示。,21:29,图5.4-3 催化剂内扩散有效因子,21:29,图上三条曲线几乎重合为一,只有当0.4 3时,三者才有较明显的差别。纵使在这一区域内,它们之间相差只不过1020。当0.4 时,1,当3.0 时,1/(5.4-23)是的函数,总是随值的增大而单调地下降,提高办法有:减小催化剂颗粒的尺寸,值减小,值可增大。增大催化剂的孔容和孔半径,可提高有

23、效扩散系数De的值,使值减小,值增大。以上的讨论只适用于等温下进行一级不可逆反应的情况。,14:12,三、非一级反应的内扩散有效因子,处理非一级反应的扩散反应问题,原则上与上一节所采用的方法与步骤完全适用,只是在数学处理上比较繁琐。设在等温薄片催化剂上进行某一化学反应,其速率方程为 并设有效扩散系数认为常数,则可仿照式(5.4-2)的建立方法,得扩散反应方程为(5.4-24),21:29,因 并设,则上式变为:(5.4-25)z=L,CA=CAS,P=PS=(dCA/dZ)S z=0,CA=CAC,P=dCA/dZ=0 其中CAC为颗粒中心处组分A的浓度;(dCA/dZ)S为颗粒外表面处的浓度

24、梯度。积分得(5.4-26),21:29,对于定态过程,在颗粒内起反应的组分A量等于扩散进入催化剂颗粒的组分A量:(5.4-27)如果内扩散没有影响,催化剂颗粒内组分A的浓度与外表面处的浓度CAS相等,相应起反应的组分A量应为 LaPkPf(CAS)LVPaP 故:(5.4-28)此式可用于其他几何形状的催化剂颗粒。,14:12,四、内外扩散都有影响时的有效因子,若反应过程中内、外扩散都有影响、则定义总有效因子0为:根据前边已讨论过的内容,对一级反应可以写出 反应过程达到定态时这三个等式是等效的,由此可导出:(5.4-29),21:29,(5.4-30)(5.4-31)若只有外扩散影响,内扩散

25、阻力可不计,即1,则上式简化为:(5.4-32)当只有内扩散影响,外扩散阻力可不计,Da0,则式(5.4-31)简化为:0(5.4-33),21:29,将薄片催化剂上进行一级不可逆反应时内扩散有效因子的计算式及丹克莱尔数Da的定义式代入式(5.4-31),并注意kWamLkP,整理得:(5.4-34)式中 BimkGLDe,称为传质的拜俄特数,它表示内外扩散阻力的相对大小。当Bim 时,外扩散阻力可不计,0tanh()/当Bim 0 时,内扩散阻力可忽略,tanh()/1,01/(1+Da)x,21:29,前面有关内扩散与反应问题的讨论只限于等温情况,即假定催化剂颗粒温度均一。如果颗粒温度不均

26、匀,则除了要建立颗粒内浓度分布方程以外,还要建立温度分布微分方程,两者同时求解才能求得内扩散有效因子。,14:12,5.5 内扩散对复合反应选择性的影响,1.平行反应:B为目的产物。若内扩散对反应过程无影响,则催化剂颗粒内反应物浓度与外表面处的浓度CAS相等,由瞬时选择性定义得:(5.5-1)如内扩散有影响时,催化剂颗粒内反应物A的平均浓度为CA,则相应的瞬时选择性为(5.5-2),21:29,比较以上二式,外扩散对于平行反应选择性的影响如下:,则SS,即内扩散对目的产物B的选择性无影响;,则SS,即内扩散的影响使生成目的产物B的选择性降低;,则SS,即内扩散影响使生成目的产物B的选择性上升。

27、,21:29,2.一级不可逆连串反应,B为目的产物。定态下,组分A的转化速率应等于组分A从外表面向催化剂颗粒内部扩散的速率,同样组分B的生成速率应等于组分B从催化剂颗粒内部向外表面扩散的速率。假设A和B的有效扩散系数相等,即DeADeB,则可导出瞬时选择性为:(5.5-3)如果内扩散不发生影响,则反应的瞬时选择性为:(5.5-4)比较上两式可知,由于内扩散的影响,使反应的瞬时选择性降低。,14:12,3.内扩散对目的产物的收率的影响,仍以上面所列的一级连串反应为例,对于多相催化反应,如果内扩散的影响可不考虑时,目的产物B存在一最大收率。内扩散有影响时,目的产物B也存在一最大收率。见图5.5-1

28、。比较这两条曲线可知,内扩散的存在,使目的产物B的收率降低,且内扩散的影响越严重,收率降低得越多。,21:29,图5.5-1 内扩散对连串反应收率的影响,14:12,5.6 多相催化反应过程中扩散影响的判定,一、外扩散影响的判定 1.改变通过床层的流体质量速度G 在保证其他条件(如温度、反应物浓度、空时)相同的前提下,改变流体质量速度G。具体方法是:选用一管式反应器,装入催化剂的体积为V1,输入原料流量Q1,可计算得流体质量速度为G1,空速为Q1V1。在所选定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测得出口转化率为X1。,21:29,在同一反应器中依次改变催化剂的装量为V2,V3,输入原料流量为Q2,Q3(保持各次

29、实验的空速相等),计算得流体质量速度分别为G2,G3。测出口转化率X2,X3。当流体质量速度超过某一数值G0时,G增加而出口转化率不再改变时,说明外扩散影响已经消除。,21:29,2.用表观反应速率 计算,若表观反应速率可测得,则可用下列判据来判定气相主体与催化剂外表面的浓度差、浓度差是否可以忽略不计:(5.6-1)(5.6-2)如符合上式,忽略相间温度差而造成反应速率的偏差不会大于5。,14:12,二、内扩散影响的判定,1.改变催化剂粒度 内扩散影响严重时:(5.6-3)不存在内扩散影响时:121 反应速率不随颗粒尺寸而改变。,21:29,具体方法:减小催化剂粒度,测反应速率。当粒度减小到某一尺寸RC后,再减小粒度而反应速率不再变化时,可以认为没有内扩散影响。这时测得的反应速率,若外扩散阻力也已证明是没有影响的话,则可视之为本征反应速率,用这个本征反应速率可以计算大颗粒催化剂的有效因子。需要指出,内扩散不发生影响的粒度,与温度有关,也与浓度有关(一级反应例外)。反应温度越高,消除内扩散影响所要求的粒度越小。,21: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