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检验检疫(可编辑) .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12877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植物检验检疫(可编辑)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动植物检验检疫(可编辑)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动植物检验检疫(可编辑)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动植物检验检疫(可编辑)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动植物检验检疫(可编辑)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植物检验检疫(可编辑)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植物检验检疫(可编辑) .doc(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动植物检验检疫 植物检疫概论第一节 植物检验检疫的概念一、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历史渊源动植物检疫从单个国家发展到双边合作或多边合作。1881年第一个防范有害生物越境传播的区域国际植物检疫公约(国际葡萄根瘤蚜公约);195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通过(国际植物保护公约)二、常用的植物检验检疫术语有害生物 pest :对人类的利益造成损害的生物,或者说对人体健康、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有害的生物非限定的有害生物:指已经广泛分布的,普遍存在的有害生物,它们在植物检疫中没有特殊的重要性。限定的有害生物:指本国或本地区没有的,或者有但没有广泛分布即没有达到生态学极限或者正在被官方进行管制的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

2、。包括检疫性有害生物和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对某一地区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分布或虽存在但分布未广并正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一种在供种植的植物上存在,危机这些植物的原始用途而产生无法接受的经济影响,因而在输入国和地区要受到限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有害生物类型比较类型检疫性有害生物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非限定的有害生物分布状况无或极有限存在,可能广泛分布很普遍经济影响可以预期已经知道已经知道官方控制如存在,目标是根除或控封锁在官方控制下处于特定种植用植物,目标是抑制其危害官方不采取控制措施检疫要求针对任何传播途径只针对种植材料不检疫 二、常

3、用的植物检验检疫术语植物产品:来源于植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加工仍有可能传播病虫害的产品。检疫物(限定物):要求进行检疫措施的任何植物、植物产品、出场地、包裹、运输工具、容器、土壤和任何能够隐藏和传播有害生物的微生物、物体和材料,特别是那些涉及国际运输的地方。植物检疫:任何为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或扩算或是他们处于官方控制之下的一切活动。 第二节动植物检验检疫的重要性一、近现代动物疫病及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危害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危害(一)棉花红铃虫(二)松材线虫病(三)红脂大小蠹(四)非洲猪瘟(五)新城疫(六)禽流感二、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实际重要性(一)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必要性1 动物疫

4、病及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蔓延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 动物疫病及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蔓延危机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3 动物疫病及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和蔓延威胁人类健康。(二)动植物检验检疫是中国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的保障1 动植物检验检疫是中国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的保障(1)为确保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安全,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动植物检疫措施防止动物疫病及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蔓延。A 公布禁止传入的动物疫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和禁止进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及其它检疫物名录。B 按标准进行检疫 C 开展疫情监测 D进行除害处理 E 组织局部疫情的封锁扑灭(2)动植物检疫是中国农林牧渔业可持

5、续发展的重要保障。A 防止许多重大动物疫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入B 有效地封锁控制传入和突发性动物疫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C 动植物检疫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功不可没,是中国农林牧副渔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2 动植物检验检疫促进了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1)确保国内急需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安全引进(2)促进了农产品的出口(3)保护了国内一些农产品的市场第三节动植物检验检疫的特一、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特征(一)预防性 基本特征,超前和预警功能人类长期的生产时间表明:对于动物疫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采取预防措施远比其传入后再采取措施更为可行和凑效,也更有利于成本效率和有利于生态环境。 措施:制定动植

6、物检疫相关法律法规;开展风险分析和疫情监测为预防提供科学依据;与国际社会疫情信息共享提升建议措施的前瞻性;简历审批制度进行预防;严格产地、口岸查验和建议;构建“快速反应”机制与体系,有效控制和扑灭疫情;提高公众防范意识。(二)法制性 与生俱来的特征诞生之日起,就是通过动植物检疫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来限制检疫性动物疫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也就是说,动植物检疫是由法规来保障实施的(三)技术性 与法规性都是基本属性(四)国际性 虽然植物检疫再一定的行政区域内进行,但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发生和传播区域与特定的行政区域常常不相吻合,因此决定了动植物检疫具有国际性的特点 二、世界各国动植物检验

7、检疫的基本类型按照各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将世界范围的动植物检疫分为:自然环境优越型、发达国家型、经济共同体型、发展中国家型和工商业城市五种类型(一)自然环境优越型特点: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是岛国或半岛国,如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和新西兰这样的岛国。经济基础好,农牧业比较发达,动植物检疫设施和检疫能力强,出于保护自身的需要,实施极为严格的进出口动植物检疫措施,对出口动植物检疫比较松,一般是根据进口国家的动植物检疫要求进行检疫和出证(二)发达国家型 技术性贸易壁垒特点:经济发达,技术先进,体系健全,动植物检疫的国家能力、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较强。由于这些国家农业发达,出

8、于对本国农业、市场和对外贸易等利益需要,其对外动植物检疫要求、措施和标准都比较高,往往凭借其经济、技术、信息优势制造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他国农产品出口。这些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虽然有很长的边境线,但疫情比较清楚,两国之间的检疫措施较宽松,但对外检疫并不比岛国或者半岛国松,出口检疫也比较宽松。(三)经济共同体型欧盟成员国将欧盟将以法规本国化执行统一的检疫政策,形成完备的法规体系。在共同体成员国之间的检疫措施放松,基本取消,对欧共体以外的国家的检疫要求十分严格。检疫做法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各成员国拥有自主权,可以对欧盟以外的国家进行单独谈判达成协议,而进口动植物检疫各成员国拥有自主权,可以对

9、欧盟以外的国家进行单独谈判达成协议,而进口动植物检疫各成员享有欧盟待遇,欧盟外国家如需要想欧盟出口货物要得到各成员认可,即欧盟同意。(四)发展中国家型特点:经济基础较差,农业生产不够发达,技术相对落后,实施动植物检疫的国家能力、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都比较薄弱,对突发一种动物疫病或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早期诊断和监测困难,一旦发现一种动物疫病或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时,往往已经扩散蔓延,难以根除和封锁控制。在逐步对外开的过程中,尽管选择比较严格的进出口动植物检疫措施,但仍然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一方面,采取严格的进口动植物检疫措施,市场遭到出口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指责,而防止外来动物疫病或植物检疫性有害

10、生物的传入和蔓延困难重重,另一方面尽管也采取了严格的出口动植物检疫措施,往往难以满足进口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动植物检疫要求和技术标准,出口动植物也十分困难。(五)工商业城市型 农牧业贫乏农牧业贫乏的自由贸易区或城市化工业化国家,如中国香港、新加坡,这些国家也存在动植物检疫机构,对进口活动物。植物实行许可证制度,并且对进口种子、种畜有严格的检疫要求,但对进口动植物产品要求不严,旅检工作较松,出口主要按进口国的检疫要求出证或旅行国际协定中的应尽的义务三、国际动植物检验检疫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以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为核心的一系列协定、协议和标准的制定,引起了全球动植物检疫管理体制和做

11、法的巨大变革。(一)保护范围扩大,责任越来越大,承担可接受的风险 以前动植物检疫的主要目标仅仅针对检疫性动物疫病和农业生态系统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现在开始重视动植物所携带的影响人的健康与安全的物质、外来生物入境及转基因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动植物检疫风险,保护的范围扩大到野生生物和生态环境。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肯定检疫,但突破了零风险的传统概念,要求承担可接受的风险。(二)必须适应于和服务于经济贸易的发展,保护动植物生命健康范围内 原来重在防治检疫性动物疫病、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蔓延发展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强调服务,强调采取动植物检疫措施的技术合理性、透明性和非歧视性原则,防止对贸易构成

12、不必要的限制,防止动植物检疫成为非关税贸易壁垒。(三)检疫措施的国际化过程不断加快,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区域性原则,协调与合作 1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成为检疫决策的重要手段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是在贸易利益和检疫风险质检寻找一种平衡的有效措施。它通过对有害生物传播、定殖可能性、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检疫措施的种类和有效性分析,可以明确风险来自哪里,风险有多大,是否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怎样降低风险,以决定动植物及其产品能否进口调运及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原则讲“风险”引入动植物检疫管理领域,改变了以往检疫措施仅针对动植物、动植物产品,进而转向观众动植物、动植物产品进出境所造成的风险,针对不同

13、风险采取不同的系统的管理措施方案。长期以来,许多国家的动植物检疫采取的措施是“拒绝或回避风险”,对有风险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禁止进口或调运。现在为确保贸易的进行,必须要承担一定的风险,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一系列积极的检疫措施,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将风险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国际上产生了“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和“适当的保护水平”2 根据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区域性原则”精神实施检疫。在保证农牧业生产安全的情况下,为最大限度的保证贸易进行,原来以国家范围确定动物疫病及植物有害生物有无,并以此确定检疫政策的做法,正被以根据与贸易有关的区域有无进口方关注的动物疫病及植物有害生物,来确定

14、具体检疫措施的做法来代替。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的一系列法典标准,一个国家如果存在某个无进口国关注的动物疫病及植物有害生物的地区或某个生产地点,则通过采取满足一定检疫要求和程序的预防措施,经进口方审核同意后,该地区或生产点的农产品就可以出口到关注此特定动物疫病及植物有害生物的国家。3 重视国家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许多国家的检疫机构之间加强了双方的互访和联系,有的建立起定期磋商的制度,有的合作开展合作研究,多数国家还签订了双边的检疫协定,为双方的合作确定了法律框架和基础。(一)新技术应用,检疫处理无害化溴甲烷熏蒸备被广泛应用于植物检疫,由于能破坏臭氧层,将于2015年被逐步禁止使用。建议所用的各种处

15、理技术都将朝着对人、动植物和生态环境均无害方向发展,物理方法讲更多地被应用于检疫处理。第四节中国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的历史及其发展一、动植物检验检疫起步阶段带有半殖民地色彩:1913年,英国渔业部为了防止牛羊疫病的传入而禁止病畜皮毛进口。上海商人为此聘请英国兽医来华办理出口肉类检验和签发兽医证书。1921年英国驻华使馆照会中国政府,要求执行英国政府颁布的禁止染有病虫害植物进口章程,之后外商竟在中国设立检验所、检验室及公证行等从事农产品检验的机构并签发证书。1928年12月,中国政府农矿部正是公布了农产物检查条例,并先后在上海、广州设立农产物检查所。后来又颁布了农产物检查条例实施细则农产物检查所检

16、查农产物处罚规则农产物检查所检查病虫害暂行办法,农矿部和工商部合并成实业部。1932年实业部公布了商品检验法,是中国最早的商品检验法规,开创了中国对进出口商品实施法定检验的先和。众所周知的甘薯黑疤病、棉花枯萎病、马铃薯块茎蛾、葡萄根瘤蚜、苹果绵蚜、蚕豆象都是在这个时候传入到我国的。 二、动植物检验检疫取得重大进展与遇到干扰破坏的时期动植物检验检疫取得重大进展与遇到干扰破坏时期三、改革开放后动植物检验检疫健康顺利发展的新时期1998年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国家动植物检疫据和国家卫生检疫局合并组建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001年,国家质量监督局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

17、验检疫总局(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国内植物检疫机构由农业部和国家林业部分别负责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和检疫法规第一节 有害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的区域性一 有害生物传播的“人为性”自起源以来,生物就一直具有向适宜其生存的所有区域扩张的潜力和趋势,但在经贸不发达、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海洋、沙漠和山脉等天然屏障的组个,外界自然和生态条件的限制,加之国与国之间的某些人为限制,常常使生物的扩撒和蔓延受到限制,多数生物只能发布在适应它生存的部分地区。生物长期在这样的区域里繁衍生息,对该地区的生态条件产生了适应性,形成许多特有物种和特定的生态系统。就一个地区的有害生物而言,无论在种类上、数量上、适应性上,还是在发生、传播

18、已经对植物的危害等诸多方面,与其他地区的有害生物就有了明显的差别,表现出“区域性”的特点。有害生物在不断地进化,环境条件也在不断地变化,所以有害生物的地理分布区域是动态的,任何时候有害生物的分布格局都是有害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害生物的“局部”分布式暂时的,而“广泛”分布是必然的终极。一般认为影响有害生物地理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气候条件、生物因素、地理环境、土壤条件和人类活动等。由于人类活动,地理障碍对有害生物的地域扩张的限制和阻碍作用基本消失,有害生物分布的限制因素就主要是生态因素了。可以预见,世界上在气候相似区域的物种组成正朝着越来越相似的方向发展,也就是相似气候带上的生物种类逐渐趋同

19、。多数有害生物相借助自身主动扩散或借助自然界外力传播至遥远的新地区去是非常困难的。二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降低了有害生物跨越空间障碍的难度,其传播速度、范围和程度都远胜于自然传播,给农业生产、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人类自从生产活动以来,一直在自觉、不自觉的充当有害生物在世界各地传播蔓延的帮凶。有害生物可以潜伏在植物的种子、苗木以及植物产品的内部,或黏附在外表,或混杂于期间,随着人为的调运、邮寄、携带这些植物及其产品而无意引入本国或本地区。经济全球呼和国际贸易自由化正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世界上的各个角落,国际交往及其贸易往来大大的增加,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巨大的人流

20、和物流,加之交通运输和信息通讯的快速发展,上述天然屏障的作用则基本消失,外来有害生物得以有疑惑无意的引入和传播的机会极大地增加,几百万年生物隔离的历史宣告结束。二 有害生物传入新区的危害性有害生物传入新区后能否定殖,简历稳定的种群,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是否适宜,有无事生的寄生植物及媒介之物。新区有害生物的种类、寄主植物的抗病虫性强弱、新区的地理、气候、植被、天敌等生态条件影响新传入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及其危害性。1 不能存活,或不能建立起稳定的种群而消亡新区条件不适宜(马铃薯癌肿病适合气候冷凉的山区),或无寄主植物(玉米细菌性枯萎病在没有玉米叶甲等媒介昆虫的地区),或无传病媒介(柑桔黄龙病在没有柑

21、橘木虱分布的地方)2 新区与原区生态条件相似,成为有害生物新的分布区,甚至成为严重危害区应该严加防范,否则将产生严重后果,且后患无穷。在检疫上,这类有害生物是各国重点防范的对象。棉红铃虫、棉枯萎病从美国传入我国后,每年使我国蒙受重大损失。松材线虫起源于北美大陆,在美国日本广泛分布。3 原产地危害不大的生物传入新区,危害加重,甚至造成毁灭性灾害。检疫上容易产生疏漏,今后应加强有害生物分线分析,科学预测,严防传入。三 加强检疫的紧迫性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种类丰富,具备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同的气候条件,相类似的寄主种类,世界上各国各地区很多生物种类,我国均有适合其生存和繁殖的环境条件。我国一般缺

22、乏控制外来有害生物扩展和繁殖的有效天敌,外来有害生物一旦成功传入,就会在很大范围内扩展蔓延,可能从多个方面改变或破坏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有害生物扩散蔓延已成为国际社会不容回避的问题,成为21世纪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在国际贸易中畅饮外来有害生物问题引发纠纷,随着国际贸易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问题必将引起个贸易国的高度重视。第二节 植物检疫与植物卫生一 植物检疫的概念植物检疫是为防止人为地传播本国或本地区没有发生,或虽发生但分布未广切在政府机构控制中的有害生物,保护本国或本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由法定的政府机构,依法应用科学技术

23、等手段对可以传带这些有害生物的植物及其产品等,采取旨在预防这些有害生物传播的各种措施的综合管理体系。1 检疫的目的:控制检疫性有害生物,防范其在人类社会交往及各种经贸活动中随植物、植物产品以及其他检疫物人为传播,保护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同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 由植物检疫法规保障实施 植物检疫由法定的政府机构依法进行检疫。加入世贸组织后,除了要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植物检疫法规外,还要遵守国际性植物检疫法规。要参照WTO的有关规定和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建议和指南,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植物检疫法律法规体系,使之成为科学的,与市场经济相一致的,与国际通行做法相符合的植物检

24、疫法律法规体系,使之成为科学的,与市场经济相一致的,与国际通行做法相符合的植物检疫法律法规体系。继续加强对世贸组织有关规则的研究及其应用,保护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打破国外植物检疫的技术壁垒,促进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保护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从而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的原则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3 是综合管理体系 植物检疫不仅涉及到检疫机构,还涉及有关的生产、科研和技术推广部门,涉及交通、运输、邮政、贸易、海关、闵行、旅游、司法、种子管理及粮食等部门。4 科学保障是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二 植物检疫与植物卫生1 植物检疫概念的拓展如果在一个能满足某种有害生物发生所有条件的地理区域内该有害生物都已广为分布,那么

25、该有害生物的地理分布就达到了生态学极限,否则就没有达到生态学极限。因此,植物检疫要针对本国或本地谁有发生但尚未达到生态学极限的有害生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应该包括本国或本地区没有分布或在本国或者本地区的分布还没有达到生态学极限的有害生物,植物检疫就是为了防范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入而采取的一切活动。限定的有害生物范围拓展到本国或本地区谁有发生,但存在用于种植的植物上会影响其用途,导致不可接受的损失的有害生物。植物卫生是为防止人为地传播本国或本地区没有发生,或虽有发生但分布未广且在政府控制中的有害生物,以及控制本国或本地区虽有发生,但存在用于种植植物上会影响其用途,导致不可接受的损失的有害生物,保护本国

26、或本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有法定的政府机构,依法应用科学技术等手段对可以穿戴这些有害生物的植物及其产品等,采取旨在预防这些有害生物传播危害的各种措施的综合管理体系。2 植物检疫与植物卫生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国已查明的283中外来入侵物种中,39.6%是属于有意引进的,49.3%是属于无意引进的。经自然扩散而进入中国境内的外来入侵物种仅9中,占3.1%。一方面,今后既要重视对无意引进外来入侵物种的法律法规的预防工作,严格检疫,把好国门关;另一方面,又要对外来物种的有意引进进行严格管理,实行外来物种引进的风险评估制度,切实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工作。目前我国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对随

27、着国际贸易、人员往来等引进外来有害生物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对有意识的物种引进则无完善的管理规定。今后必须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法律规范,同时,要有计划地深入开展对外来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工作,为农产品贸易的取向、特别是为引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积极的预警措施方案。第三节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历史与发展一 风险与风险管理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sis, PRA)在植物检疫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是植物检疫决策的科学依据。风险管理就是研究风险发生和变化的规律,评估风险对社会、经济和生活等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并选择有效的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处理

28、风险,以期用最小的成本代价,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二 风险管理的程序风险识别:对尚未发生的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连续地、系统地鉴别、分类,判定风险因素的主次和大小,这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估算:对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风险事件造成损失的严重性和最大可能损失进行分析、估计与衡量,为风险控制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风险控制方法的选择:根据风险识别和估算的结果选择最佳的风险控制方法。A 风险回避:放弃可能带来损失的活动。是简单彻底的风险控制方法,是一种消极的方法,容易失去与放弃的活动相关联的利益。B 风险防止:采取预防措施和一直措施等,减少损失发生的机会,或降低损失的严重性。风险防止涉及一个现实成本与潜

29、在损失比较的问题,若潜在损失远大于采取预防措施所支出的成本的话,就应该采用风险防止手段。风险防止措施有预防措施(尽可能地消除风险因素)、保护措施(对可能受损目标进行保护)、减损措施,损失发生后尽可能缩小损失范围,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风险的识别、进行风险评估和提出风险管理措施的过程称为风险分析三 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的产生和发展有害生物分险分析的诞生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发展阶段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成熟阶段第四节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国际标准及风险分析程序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指出:检疫方面的限制必须有充分科学依据来支持,原来设定的零允许量与现行的贸易是不相容的,某一生物的危险性应通过风险分析

30、来决定,这一分析还应该是透明的,应阐明国家间的差异。一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国际标准FAO/IPPC先后颁布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和包括环境分析在内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进一步协调各国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二 检疫性有害生物分线分析的标准程序(一)起始目的是确定检疫工作中关注的有害生物和/或它们的传播途径及威胁区域范围。A起点:确定传播途径、确定有害生物、修订植物检疫政策;途径:查明有害生物的潜在途径;有害生物:查明可能需要采取植物卫生措施的(可能引致损失的,既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政策:审议或修改植物卫生的政策和重点的活动。B确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地区:应尽可能确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地

31、区(PRA area)(进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有关地区),一边收集这些地区的信息。C 收集信息和审查早先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可以通过官方联络点索取,因为提供本地区或本国家有害生物状况的官方信息是IPPC成员应履行的义务,还应当核查以前是否已经进行了相关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还要核实做过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内容有有效性。还要注意收集环境风险方面的信息,此信息来源更加广泛 ,可能有环境影响评估(二)有害生物风险评估(Pest Risk Assessment):检疫性有害生物(Quarantine pest):对受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的经济重要性(经济重要性标准)但尚未在本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不广(地

32、域标准)并进行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管理标准)1 有害生物分类:根据收集的有害生物信息,核实其在风险分析地区的存在和管理状况,定殖和扩散潜力以及经济影响潜力,从而明确有害生物是否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经济标准,将其分为检疫性有害生物、非检疫性有害生物、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2 评估传入、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评价有害生物进入的可能性、定殖的可能性,和定植后扩散的可能性大小。查明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地区中生态因子利于有害生物定殖的地区,即受威胁地区(生态学因素适合有害生物定制的地区)3 评估潜在的经济影响:直接影响(对有害生物分析地区潜在寄主或特定寄主的影响,如产量损失、控制成本等)和间接影响(对市场的

33、影响、社会影响等),分析经济影响(包括商业影响、非商业影响和环境影响等),查明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地区中有害生物的存在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地区。(三)有害生物风险管理(Pest Risk Management):1风险水平及其可接受性是否采取措施取决于一个国家的ALOP(适当的保护水平)2 确定和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方案可供选择的各种植物卫生措施或各种植物卫生措施的组合:应用于货物的措施,为阻止或减少在货物中蔓延的措施和确保生产地区、产地或生长点或作物没有有害生物的措施,国内的控制措施以及禁止输入的措施。植物卫生措施和其他遵守措施是国际通用有效被普遍采用的方法。选择有效的降低风险的风险管理方案时,要

34、考虑应用风险评估结果所决定的风险控制方法及其对风险的削减程度。评价和决定风险管理措施的原则主要是科学性、可行性、对贸易影响的最小性。三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方法(一)定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和定量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定性分析一般采用非概率抽样的方法,研究个别或局部的特征规律,将风险事件分解为多个风险要素,并将这些要素按某种方式进行多维向量运算后得到整体的风险分析,其结果用风险的高、中、低等类似的等级指标来表述。定量分析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分析造成风险的各个风险事件(场景分析),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这些风险事件,并建立这些风险事件之间的函数关系(数学模型),对其进行虚拟现实的模拟(计算机模拟),其结果用风险发生

35、的概率估计来表述。(二)定量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是未来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发展的方向定性分析一般以专家经验和模糊判断为主,缺点是主观性、经验型和非量化性。定量分析的结果是数量化的,有很好的可比性。四 世界各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现状1 美国的PRA现状:由检疫处官员和专家组组成工作组,对进口商品或有害生物进行分析,PRA以定性为主2 澳大利亚的PRA发展:检疫决策考虑进口导致有害生物传入澳大利亚的潜在影响3 加拿大的PRA发展:按照国际通行规则进行,主要是定性风险评估4 中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发展:起步阶段、积极探索阶段、全面快速发展阶段第五节 转基因植物的风险评估一 转基因作物的现状转基因生物(tran

36、sgenic organisms):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从各种生物中分离或人工合成)转移到原来不具有这种基因的生物体内,使之有效表达并遗传,由此获得的基因改良生物称为基因修饰生物体(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中国式继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之后第四大转基因应用大国,转基因生物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潜力。二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环境安全性:转基因植物可以与近缘物种杂交,大规模的商业化生产造成大规模的环境释放,使转入的外源基因流向近缘植物,形成遗传物质的漂移即基因流或基因漂移。基因污染降低遗传多样性,损害天然基因库;出现超级杂草,或者可能改变传统作物的消费品

37、质;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产生新的病毒或超级病毒,对非靶标生物的不利影响;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侵袭和伤害。食品安全性: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AD)明确人为“星联玉米”可以造成过敏。1998年英国科学家纰漏,实验白鼠使用转基因马铃薯后,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减轻,免疫系统受到破坏。三 转基因作物的风险评估(一)1风险评估原则:实质等同原则;个案分析原则;逐步完善原则实质等同原则:如果一种转基因食品与现存的传统同类食品相比较,其天然有毒物质、过敏原、营养成分及抗营养因子、农艺性状是类似的,就具有实质等同性,无需进一步检测。个别成分不用只需对个别成分进行检测。个案分析原则:不同转基因作物,及时转化的

38、是同一外源基因,也需要逐个进行安全性审查。同一作物转化不同基因也需要逐个检查。2转基因生物环境风险分析的基本准则:科学性;熟悉性;逐步评估;个案评估;实质等同性科学性:评估应以有关供体、载体、受体的背景信息及转基因生物本体的实验数据熟悉性:指对某一转基因生物学有关生物学、生态学和释放环境背景信息十分了解,对与之类似的转基因生物使用具有经验。逐步评估:成熟的转基因生物的开发过程需要经过实验室研究、不同限制条件下的野外试验以及大规模商业化生产过程。个案评估:每种转基因生物在工体、载体、受体、遗传操作、预定用途以及接受环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同品种的转基因生物在不同环境中释放的同一品种的转基因生

39、物所产生的风险有可能不同,必须针对具体的和转基因生物环境释放个案进行风险评估。实质等同性:转基因生物在特定用途以及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安全性方面是否等同于正在使用的、并且通常认为是安全的通知物种的生物体。(二)风险评估:1 转基因植物的食用安全性评价a 插入基因所表达蛋白的安全性评价b 用选择性和特异性的分析检验来评估非预期影响c 健康显示测试的选择性应用2 转基因植物的环境风险评估(7个步骤)A 查明与该转基因生物有关的各种风险事件B 确定风险事件的发生C 估算风险事件产生的潜在危害程度D 估算每种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E 据R M*P估算风险 F 综合评价总体风险G 确定转基因作物能否释放及

40、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a 风险识别目的是分析转基因生物在环境释放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调查内容包括:转基因生物环境释放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特征状况;释放点周围的生物菌落等其他环境条件;转基因生物环境释放后有关风险管理的控制措施等。风险特征转基因生物在环境中的存活、定居、传播和竞争力;环境中的潜在迁移性;插入序列的表达产物特性;表型和基因型的稳定性;在环境中对其他生物体的和致病性和毒性;在环境中可能产生的其他潜在影响。b 风险评估:发生时间可能性的推断;危害程度的确定;风险概率的确定;风险水平的分级;风险水平的确定c 风险管理四 国内外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管理美国和加拿大:

41、只要通过最终产品审查,等同于传统作物,不需另行标识欧盟:商品化过程要逐步审查,终产品要特别标识,最严中国第六节 植物检疫法规一 植物检疫法规的发展和类别(一)植物检疫法规的起源与发展a诞生于人类与病虫害的长期斗争中 法国进口美国的葡萄苗传入葡萄根瘤蚜这个时期是植物检疫的诞生时期,由于国际贸易尚处于较低的水平,有害生物的传播途径单一,种类较少,采取的防范措施比较单一,颁布的法令都是国家单项禁令,目的是控制单个有害生物的传入。b由单项禁令向综合性法规发展c从个别国家发展到双边协议、协定和国际公约植物检疫的成效:必要条件,着眼于保护一个生物的地理区域,而不仅仅是保护某个个别国家(二)植物检疫法规的类

42、别按照权力机构和法规所能起作用的地理或行政范围,分为国际性的、国家性的、地方性的几种类型;内容形式可分为综合性法规和单项法规二 国际性植物检疫法规1 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一)公约简介(二)公约的地位和作用第一个国际法规,目前植物保护领域中参加国家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国际公约。是植物检疫原则,开展合作及行动的国际论坛和参考基准任务是加强国际间植物保护的合作,更有效的防治有害生物的传播,同意国际植物检疫证书格式,促进国际植物保护信息交流(三)植物检疫的国际标准2 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是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全球制定植物检疫法律和采取植物检疫措施的最高准则。14条,3个附件,

43、目的是支持各成员国实施保护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健康所必须的措施,这些措施不能对相同条件的相关国家之间构成不公平的歧视,或变相限制或消极影响国际贸易。(一)公约简介a 基本权利和义务 b国际化和标准化 c非歧视原则 d 风险评估与检疫的保护措施e非疫区和低度流行区 f透明度 g建立动植物检疫和卫生措施有关的委员会(二)研究运用SPS,保护我国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适应跨越国外植物卫生技术性贸易壁垒SPS协定还存在一些概念模糊和矛盾之处,这些灰色区域的存在不仅削弱了原来房子SPS协定成为贸易保护注意的本意,反而为贸易保护打开方便之门。现在存在这样一个趋势,SPS越来越成为有效的。披着科学外衣的、更

44、为隐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3 生物多样性公约检疫双边协定、议定书及合同条款中的检疫规定42条款,2个附件内容意义:第一次对多样性做全面概述,第一次讲生物遗传资源保护纳入国际公约,第一次承认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人类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目标:保护生物多样性,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公平合理的分享由遗传资源二产生的惠益。4 检疫双边协定、议定书及合同条款中的检疫规定双边检疫协定是两个国家政府间就其检疫业务达成一致意见,两国共同信守和实施的国际文本,在两个国家间具有法律性效力。 议定书一般指两国间相应的政府主管机关,就某方面的业务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并共同遵守实施,议定书的文本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忘

45、录是双边就某事经过协商,最后以文字形式记录表述其结果,内容反应双方协商后的一致意见和各自不同的意见,没有法律效力,但可作参考,同时也是签订协议和议定书的过渡文本。三 中国植物检疫法规植物检疫法规的基本内容法规名称 (二)立法宗旨 (三)名词术语解释(四)法规中的分项和检疫范围(五)法规的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 (六)规定禁止进口或限制进口各物(七)检疫程序:检疫审批、报检、抽样、检验方法和标准、检疫处理、出证、放行和监管等规定(八)奖惩或法律责任 (九)法规公布日期和生效日期(十)根据法规制定实施细则和装箱具体办法(十一)其他规定进出境植物检疫的主要法规国内植物检疫的主要法规加强植物检疫的立法工作

46、,建立并健全我国植物检疫法规体系第三章 植物检疫的措施和技术及处理第一节 植物检疫的主要措施植物检疫(Plant quarantine):任何为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或扩散或是他们处于官方控制下的一切活动。一检疫性有害生物“疫区”和“保护区”的划定(一) 国内植物检疫的做法“疫区”指在某一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未广的情况下,对发生这一有害生物的地区,为了防止其向未发生的地区扩散,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而划定,采取封锁,消灭措施的区域。可以是一个国家的全部或部分地区,也可以是几个国家的全部或部分地区。“保护区”:在某一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对尚无此有害生物分布的地区,为了防止其被污

47、染或被人为传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而划定,并采取保护措施的区域。(二)国际植物检疫“非疫区”的确定1疫区及相关的几个概念有害生物低密度流行区:由主管部门认定的某种特定有害生物发生程度低,并得到有效的监控、防治或铲除的一个地区,可以是一个国家的全部或部分地区,也可以是几个国家的全部或部分地区。缓冲区:环绕或与疫区、有疫害生产地、非疫区、无疫害生产地、无疫害生产点邻近的地区,该地区内没有特定的有害生物发生或发生程度很低并由官方控制,同时实施检疫措施防止有害生物的扩散受控制区:一个限定的地区,指国家植物保护组织确定为组织有害生物从疫区扩散的最小地区。保护区:国家植物保护组织确定的对一个受威胁地区进行有效保护的最小区域,受威胁地区是指生态因素适合某种有害生物的定殖,该有害生物的定殖将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地区。2 国际植物检疫“非疫区”的确定A 概念非疫区:有科学证据证明为发现某种有害生物并由官方维持的地区。非疫产地:有科学证据表明特定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适当保持此状况达到规定时间的地区。非疫生产点:科学证据表明特定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发生并且官方能保持此状况达到规定时间的产地内作为一个单独单位以非疫产地相同方式甲乙管理的限定部分建立非疫区、非疫产地或非疫生产点需要划定缓冲区。非疫区的界定与所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