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李清照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019267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李清照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大学语文李清照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大学语文李清照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大学语文李清照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大学语文李清照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李清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李清照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李清照,号易安 居士,山东章丘县明水镇人。其父李格非,著名学者,“苏门后四学士”(廖正一、李禧、董荣、李格非)之 一;其母王氏,颇通文墨。早有诗名,为晁补之赏识。,女中人杰词坛才女,十八岁嫁宰相赵挺之幼子赵明诚。婚后夫妇唱和,共同从事书画金石的收藏、研究。南渡不久,赵明诚病死,她亲历变乱,颠沛流离,在寂寞中度过晚年。她工诗能文,词为宋朝一大家。不含存疑之作,其词今存者仅四十五首,集为漱玉词。,她一生跨了南北宋两个时代,属 南渡词人。以南渡为界,中州盛日的前期词作长于以优美的韵调表现相思离别等传统题材;江南飘零的后期词写破国亡家后的凄凉身世遭遇,沉郁悲凉。她工于造语,创意出奇,长于白描,塑造出鲜

2、明的艺术形象。,李清照词作特征的转变与时代的关联,对李清照而言,历经国破家亡、丧夫和颠沛流离等种种一连串的个人生活境遇的变故,李清照的性格由开朗变得忧郁,这种由时代及个人命运的变化所引起的性格变化,不仅使她的词充满了过去所没有的愁苦悲凉,而且在北宋诸词家的作品里,从没有像李清照词中所表现的那种伤离感乱的凄楚哀苦。,李清照词论力主词“别是一家”说。,李清照不仅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评论家。她在词论中说:“柳屯田永,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鹰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丞相、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所为小

3、歌词,真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耳,又往往不协音律。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家,知之者可。后晏叔原、贺方回、黄鲁直出,始能知之。而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少游专主情致而少故实。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见易安居士事辑),如何评价李清照的词论,李清照的词论在当时和现在都有重要价值。第一,从理论上确立了词的地位,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第二,她特别讲究音律和用语,重视词的声律形式。如认为柳永的词“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评价苏轼之词是“句读不葺之诗耳”。第三,重铺叙,有情致,也要有比较深厚的文化内涵。李清照受词的传统

4、观念的束缚较重,忽略了词向许多不同方向发展的可行性,以及一部分作品脱离音乐而偏重文字表现的必然性及其意义所在。然而,从词的传统性格和词的正宗的立场看来,她这些话也言之有理。,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如 梦 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多情的女词人热爱大自然,富有生活情调,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丈夫赵明诚婚后经常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前期深闺离别相思之苦,在年轻李清照爱情幸福的天空中,也不时飘来几朵相思愁云。,红藕香残玉簟

5、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注释】玉簟(dian)秋:指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一剪梅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下片由以抒情为主,全词主要抒写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后期漂泊异乡,抒写国破家亡之痛,武陵春,舴艋zmng,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

6、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写作背景,据黄墨谷考订,此词系李清照晚年作于临安。北宋的元宵是万民同乐的盛大节日,词人选择元宵节为题写南渡之悲,颇有深意。,词以写元宵节的天气,夕阳无限好,壮丽中含衰瑟之气。“人在何处”之问,令人转入悲凉之境,令人生去国怀土之感。,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暮云合璧”天暮时分各种形态、

7、各种颜色的云彩之合犹如璧之合也。,梅花落指汉乐府横吹曲之一,用笛子吹奏,其曲调流传后世,自南朝鲍照、吴均、徐陵以至唐代卢照邻、沈佺期、刘方平等都有梅花落歌词,内容皆与梅花有关。,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染柳”二句对仗,写出节令特点,正是柳绿而梅落的时候。以笛曲的梅花落而象征梅落。“知几许”之问,蕴含着低沉感伤的情绪。,揭出题面,并强调天气和暖(这也是春意的典型感受),迅即一转,又回到忧伤的基调上来。,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表层意思是说转眼难道没有风雨吗?实际体现词人敏感、忧虑的心态。,何种心情?,现实的压迫,使之无心游赏,只好作出谢绝朋友的邀请去郊游这样的决定。,缘于

8、更深沉的忧虑。,同学们说,既然如此良辰美景,何以谢绝?,“偏”并不表示出乎意料,而表示程度的最高级。,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以内转笔法写昔日汴京元宵盛况。,宋吴自牧梦梁录元宵:“宫巷口,苏家巷二十四家傀儡,衣装艳丽,细旦带花 朵肩,珠翠冠儿,腰肢纤袅,宛若妇人。”,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在那个既有钱又有闲的年代,乔装打扮一番,还可以跟别人叫板的。李清照对年轻美貌很自信。,不仅岁月使人老,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煎熬也助长了白发。过去的好心情,化作担惊受怕的忧愁。,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南宋小朝廷,“直把杭州作汴州”,一样寻欢作乐(“听人笑语”),而爱国志士,只愿

9、帘底饮恨。,夕阳衬着的暮云特别艳丽,那人去的还来归。还有柳啊,梅啊,春天也不早,元宵快到,现在虽然晴和,到时候的风雨恐怕免不了,酒朋诗友啊,不要劳驾吧!想起在中州时的快活日子,重阳啦,端五啦,说不尽的热闹,如今这个年头,打扮已经懒了,更说不到去逛,只管听着人家顽吧。(徐志摩白话词十二首之八,新文学史料1985年第4期),上片:有四个“跌宕”1、暮景绚丽 日熔金、云合璧,思情凄苦人在何处,2、柳色已浓 染柳烟浓,春意不多知几许,3、佳节良辰 融和天气,变化无常次第岂无风雨,4、闺友相召 香车宝马来召,无绪应邀谢他酒朋诗侣,流露出深切的迷惘、痛苦、忧愁之情,时逢佳节,人却寡欢,下片:一个“对照”昔

10、日元宵:中州(地点)盛日 偏重三五(时间)闺门多暇(闲适)簇带争美(盛装),繁华欢乐,今日元宵:憔悴 风鬟霜鬓(衰老)怕见夜出 隔帘听笑,感伤落寞孤苦悲凉,金兵南下前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境遇、不同的形象、不同的心情,难追昔时繁华欢乐,懒对今日繁盛喧闹,南宋末年刘辰翁曾经感言: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刘辰翁何以如此感动?你能理解吗?,永遇乐是她的后期作品,全篇以元宵节为主线展开铺叙,上阕以南宋都城临安的元宵节开端,自然引起作者对“中州盛日”元夕的回忆,引发了下阕。这说明她对故国乡关的深深怀念,对汴京元宵佳节的向往。最后又回到现实中来,是如此低沉凄苦

11、。李清照在伤今追昔的对比中,反映出她忧患余生的孤寂敏感心情和对故国的眷念难忘。,永遇乐艺术特色 今昔对比,情景映衬;哀乐交集,融入词人全部的国家之痛和身世之悲;辞情凄苦,哀婉。,在永遇乐中,李清照主要运用了对偶、排比、对比、比喻、比拟、象征等修辞手法,营造出令人一唱三叹的艺术氛围,突现她对故国乡关及亲人的怀念之情和孤苦无依的忧患之心。,请列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对偶句有:“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排比句有:“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比喻句有:“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次第岂无风雨”比喻兼比拟句有:

12、“染柳烟浓,吹梅笛怨”,对比手法的修辞效果,在永遇乐中,李清照主要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层层铺叙,愈转愈深,曲折有致,蕴味无穷。(1)景物与景物的对比,如“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与“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是热闹与凄清的对比。(2)景物与人事的对比,如“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与“人在何处?”,以乐景衬哀情。(3)今之人事与昔之人事对比,昔日元宵盛妆出游,而今憔悴,听别人笑语。层层对比鲜明,表现了作者敏感与凄苦的心态。,清丽自然的语言风格,李清照词的语言风格清丽自然,节奏回环,富有音乐美。首先,她以寻常语入词,有如信手拈来,此词上阕描写夕阳落山的景象时,用日常之物黄金被火熔化时的颜色比喻太阳将落时的耀眼

13、,显得亲切自然。又如,写柳的颜色时,她以为是烟云把柳的颜色染得更浓,景物在她的笔下和谐共处,而不是孤立存在,让人倍增爱怜。其次,她精于音律,句式在整齐中富于变化,如以四字句为主,有四字句接四字句,也有四字句接五字句或六字句,还有三字句接四字句或六字句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声声慢一开篇就用了14个叠字道出自己空空落落、孤苦无依的晚年惨境,被后人誉为“神来之笔”。后又用

14、“淡酒”、“黄花”、“梧桐”、“细雨”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凄凉之境。这也是清照南渡之后飘零生活的真实写照,读来非常感人。,评价,借眼前景,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倾诉愁情。,从醉花阴诉说“人比黄花瘦”的相思滋味,到“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的家国之愁,李清照的人生感受是多味的苦涩。,婉约派宗主别具一格的“易安体”,李清照其词善用白描,语言浅近自然,富于音乐美,自成一体,因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所以被称为“易安”体。,选择题,1.李清照永遇乐“落日融金”一词写于()。A.春节 B.元宵节 C.中秋节 D.端阳节 2.李清照号()A.香山居士 B.淮海居士 C.易安居士 D.青莲居士,3

15、.李清照永遇乐“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这里的“中州”指()A.开封 B.洛阳 C.郑州 D.咸阳,4.李清照永遇乐“落日融金”所运用的修辞方法有()A.夸张 B.比喻 C.拟人 D.象征 E.排比,5.下列作品以对比手法见长的有()A.李斯谏逐客书 B.高适燕歌行 C.李白庐山谣 D.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E.李煜浪淘沙(帘外雨),6.教材中的下列诗词包含“雨”这一抒情意象的有()A.李煜浪淘沙令 B.柳永八声甘州C.李清照永遇乐 D.李白庐山谣E.白居易长恨歌,问答题,1、谈谈李清照永遇乐“落日融金”一词的思想意绪。2.分析李清照永遇乐“落日融金”一词的写作特点及艺术特点。,李易安踏雪寻句图,清照女士寻寻觅觅的身影长留在我们的记忆里。,谢谢!,供娄浪颓蓝辣袄驹靴锯澜互慌仲写绎衰斡染圾明将呆则孰盆瘸砒腥悉漠堑脊髓灰质炎(讲课2019)脊髓灰质炎(讲课2019),供娄浪颓蓝辣袄驹靴锯澜互慌仲写绎衰斡染圾明将呆则孰盆瘸砒腥悉漠堑脊髓灰质炎(讲课2019)脊髓灰质炎(讲课20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