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 穆时英小说《公墓》的叙事学解读.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20721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oc) 穆时英小说《公墓》的叙事学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doc) 穆时英小说《公墓》的叙事学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doc) 穆时英小说《公墓》的叙事学解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doc) 穆时英小说《公墓》的叙事学解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doc) 穆时英小说《公墓》的叙事学解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oc) 穆时英小说《公墓》的叙事学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 穆时英小说《公墓》的叙事学解读.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穆时英小说公墓的叙事学解读第5卷第4期2010年12月江西蓝天学院JOURNALOFJIANGXIBLUESKYUNIVERSYVo5.1No.4Decembeb.2010穆时英小说公墓的叙事学解读一秦安国(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2)摘要:公墓堪称新感觉派小说家穆时英最具现代主义风格的小说之一,本文从叙事学角度解读文本,以”我”诗人的叙述视角作为切入口,突出其”陌生化”的叙述策略,并结合戴望舒的雨巷,分析二者内容及形式上的相异,从跨文体的角度审视这篇洋溢着古典气息与哀愁情调的小说.关键词:公墓叙事学陌生化中图分类号:I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3(2010)0407004oo0OD.

2、0oOoOooD0.o0o0D0.oo0oOO.n.oooO0oOOo0o0000OO0o00O0o0oOOoO0o00O0oOoo0000o0o0oOOOO00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穆时英凭借他的现代都市小说获得”新感觉派圣手”的称号.从最初的被称为”普罗小说中之白眉”的小说集南北极开始,就显露他极强的语言张力和巧妙的叙述策略.而后,小说集公墓的问世,标志着他薪感觉派语境的正式形成与确立.纵观公墓集中的8篇小说,无论从艺术风格还是从背景语境,思想意蕴上看,公墓都是与其他7篇小说相背离的.穆时英在公墓自序中说,公墓”是写的带着早春的密味的一段罗曼史”.川嘲而其他几篇小说(夜,莲花落,夜总会

3、里的五个人,黑牡丹等),”是想表现一些从生活上跌下来的,一些没落的pierrot”,塑造被生活挤出来的”在悲哀的脸上戴了快乐的面具”的都市男女.在自序的末尾,穆时英说,”我把这本书敬献给远在海外嘻嘻地笑着的pierrot,望舒”o1(P235)1927年,戴望舒的诗作雨巷问世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穆时英在小说公墓里曾多次提起戴望舒的雨巷,更重要的是其小说女主人公欧阳玲,也是“一个丁香一样tg/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穆时英把雨巷的朦胧诗意与忧郁情调效仿并转换在小说文本中,意图刻画一个弥漫着哀伤与古典气息的初恋母题.在穆氏的全部文本创

4、作中,公墓是一篇独具现代笔法,最具感伤诗意的爱情小说,但是往往被研究者所忽视.本文试从叙事学角度,结合戴望舒雨巷的叙述语境与作者的童年生活经验,全方位多角度解读这篇现代主义技巧纯熟之作.一,第一人称限制视角的运用收稿日期:20100517?70?一般意义上,叙述视角强调的是叙述行为发生时叙述主体,被述客体与接受主体这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它既体现着叙述主体的行为特征,又包含着叙述行为的所指内容及行为指向等意义.简言之,即是叙述者与故事的关系.小说文本中的故事由谁来讲以及讲述方式非常重要,不同的讲述方式会产生相异的效果.如何选择叙述视角,体现着叙述者的叙述策略,为表现文本意义服务.小说的人称是一个充

5、满了诗性品格的叙述要素,从中可以显露叙述行为的特定程式和叙述策略.在公墓的开头可以发现,作者使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黑的大理石,在这纯洁的大理石底下,静静地躺着我的母亲.墓碑是我自家儿写的.”韦勒克和沃伦说:”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的方法是一种精巧的,比其他方式有影响的方法.当然,不能把作为第一人称的叙述者和作者本人混为一谈.第一人称叙述的目的和效果是富于变化的.”L2J公墓是一篇以叙述者”我”为叙述焦点的第一人称小说.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使接受者获得真实感带来的心理满足,同时便于故事的展开与空间的转换.文本讲述的是一场美丽又悲伤的爱恋.故事的背景设立在远离喧嚣的”公墓”.”我”和女

6、主人公欧阳玲从有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怀到相识直到朦胧的爱恋.在”我”的男性视角下,欧阳玲缓缓出现在文本中,”老穿淡紫的,稍微瘦着点儿,她的脸和体态我却没有实感了,只记得她给我的印象是矛盾的集合体,有时是结着轻愁的丁香,有时是愉快的,在明朗的太阳光底下嘻嘻地笑着的白鸽.”这与戴望舒雨巷的叙述视角是等同的,都是采用”我”的视角去打量女性江西蓝天学院(2olo)(叙述客体).而这个叙述者”我”又处处体现着诗人的气质,文中多次传达诗人般的热情,如”四月,愉快的季节”,“四月恋的季节”,”四月可爱的季节”.在四月早春的文本时空中,”我”不断热情地赞颂四月的美好与幸福,然而在与欧阳玲相识后,”我”在幸

7、福和忧郁的双重压力下,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开始变得脆弱与阴郁.”我”为她的肺病忧郁地忘记表白,暗恋的痛苦使”我”的脸像”忧郁诗人莱诺的手杖”.对于眼前的爱恋者,”我”认为”她是应该玛利亚似地供奉着,用殉教者的热诚,每晚上为她的康健祈祷着”.叙述者”我”在穆时英的笔下俨然成为一位带着哀怨的感伤派诗人,与玲姑娘的”丁香”气质在心理表征上一致,二者互为一种”镜像”.在穆时英的第一人称小说里,常常采用有限式视角(“经验性”叙述),作者故意隐身,营造一种不在场的气氛,同时不参与故事的道德/审美评价,而实际上往往有另外一个隐含的”我”去实施这一过程.有限式叙述是指”小说的叙述话语以小说中某一人物的视点来感知

8、,通过人物的情感特征和所感所知来展示故事的情节进程或叙述议论.”公墓整个故事情节都是通过”我”的经验性视角来感知,从欧阳玲的外貌特征到家庭身世,无一例外.穆时英突破传统文学作品的爱情模式,打破了接受者对”我”与欧阳玲的情感期待,不断淡化小说情节特征,采用间接引语的话语方式开展叙述.从”我”与欧阳玲从知己般的友情中产生朦胧的恋情后,陡然转换叙事策略,欧阳玲肺结核病发,随之与”我”分隔两地,公墓作为固定的文本背景转化为未知的时空背景,直到欧阳玲去世,”我”重回墓地,面对”黑的大理石.白的大理石上有一块的新的墓碑.”故事叙述落下尾声,叙述者的表现姿态没有大悲大喜,只是淡然的悲伤与遗憾.“我不会忘记的

9、,那梦似的笑,蒙着雾似的眼光,不十分健康的肤色.还有你不懂的.我懂的,可是我迟了.”这种话语叙述,留给接受者与读者广阔的思考空间与深层次的情感反思.二,”陌生化”的文本建构陌生化(Osanenie,一译为”奇特化”),是由俄罗斯文艺理论家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一书中提出的.所谓”陌生化”就是”使之陌生”.文学陌生化,“是把生活中熟悉的变陌生,把文化和思想中熟悉的变得陌生.把以前文学艺术中出现过的人们熟悉的变得陌生,把过去文学理论中人们熟悉的变得陌生.”公墓全篇都凸现陌生化的艺术元素,首先故事的背景与发生地设置在有”黑的大理石,白的大理石”的墓地,这在2O世纪3O年代的文学文本中是

10、少见的.更重要的是围绕这个”陌生化”场景开展的是一场朦胧古典的爱情故事.这对于接受者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审美体验和视觉刺激.文本中笼罩着挥之不去的感伤与忧郁,”我”是一个孤独的诗人形象,有圣洁的心态,而玲姑娘则是”矛盾的集合体”,有林黛玉的古典柔弱气质.文本的两个主人公都具有古典的人物特色.接受者沉浸在公墓的陌生氛围中,更陌生化的是文本主人公竟然在公墓里产生朦胧的爱意,这本身就是不可思议的.作者故意置身事外,任由”我”与玲姑娘顺其自然地发展感情,但是主观条件(“我”的胆怯)与客观条件(玲姑娘的肺病)的双重扼杀,致使这份早春朦胧的爱以失败告终.从深层次考虑,这完全是作者的叙述策略.与其让”我”开口

11、表白,不如让”我”永远保持着这份纯洁美好的爱恋之情,作者隐身后又出来干预情节的发展.等到“我”写信表白爱意时,玲姑娘已出院,信被退回.整个故事情节以公墓开始再到公墓结束,简言之,即是叙述情境的陌生化.”走过母亲的墓,我没停下来.在那边儿,黑的大理石.白的大理石上有一块新的墓碑”玲姑娘的早逝,让“我”又重新回到公墓,”我”的初恋成为泡影.作者试图打破传统爱情的圆满结尾,改变阅读者对爱情的美好期待,让接受者从感伤浪谩的氛围中,触发一种清新古典的审美享受.公墓这篇小说完全摒弃了穆时英的其他男女情爱小说的肉欲性与游戏化,相比而言,这是穆氏最具独特现代风格的一篇小说.小说的主体形态是叙事,话语是小说得以

12、存在的物质条件.话语承担着传达对象本身的信息(指涉功能),同时还传达作者与叙述者的立场(修辞功能)的功能,代表了小说家本人的写作姿态,并履行了道德与审美的义务.在话语形态上.文本处处弥漫着”陌生化”的艺术气息.”田野是广阔的,路是长的,空气是静的,广告牌上的绅士是不会说话.只会抽烟的.”这样的文本开头完全打破了常规小说的叙述方式.女主人公玲姑娘是”有时是结着轻愁的丁香,有时是愉快的,在明朗的太阳光底下嘻嘻地笑着的白鸽”.作者把女性比拟成丁香和白鸽,完全是陌生化思维的艺术转换,话语的指涉功能上升到修辞功能,并传达出”我”的情感立场与审美趋向.再如,”杜鹃在田野里叫着丁香的忧郁”,“怀着吃朱古力时

13、的感觉”,”她的鞋跟下扬起的恋的悄语”,“像忧郁诗人莱诺的手杖哪,你的脸”,完全采用现代主义的叙述笔调,呈现出与文本情境相一致的话语建构.在20世纪3O年代的小说家中,穆时英延续并完善了刘呐鸥的现代?71?秦安国:穆时英小说公墓的叙事学解读(2010)主义话语方式,在文本话语上堪称一绝,这在左翼文学与京派文学中往往是绝迹的,穆时英对新感觉派的贡献之一便在于话语建构的创造力,这与他的士子才情是密不可分的.在文本末尾,这样写道:”我不会忘记的,那梦似的笑,蒙着雾似的眼光,不十分健康的肤色,还有你不懂的.我懂的,可是我迟了.”作者把陌生化的语言从头至尾灵活运用在文本中,意在贴合文本的叙述情境,话语与

14、情境的紧密融合也是这篇小说成功的原因之一.三,跨文体的转换与再造从叙事学的角度,以人类语言为交际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从形态上可以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而在表达形式上,又可以分为独白与对话.其中,戏剧是对话的艺术,诗歌与小说是独自的艺术.诗歌与小说二者的区别是,诗歌是纯粹的独自,小说则是非纯粹的独白.诗歌注重心理事件,传达抒情主人公的内心独自,是一种情感宣泄,无需一位接受者的存在.而小说必须借助一位叙述者,它的表现形式是一种谈论,离开了倾听的对象(接受者),小说便无法有效地进行.1927年戴望舒写出诗歌雨巷,因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并凭借雨巷,确立了其作为现代诗派”诗坛领袖”的重要地

15、位.而穆时英的小说公墓写作于1932年.二者虽然是不同的文体,但是二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二者的主人公都是一个”丁香”女子.丁香历来象征着人们的愁心,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被普遍运用.如李商隐的代赠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戴望舒在雨巷中用诗意的笔调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而公墓中的玲姑娘也是”结着轻愁的丁香”,同时她还深爱着紫丁香,”古董似的藏着”,枯萎了的时候还用紫色的绸包裹起来.”我”还送了她一本戴望舒的诗集雨巷.前者中的”丁香”姑娘,是作者内心的一种幻想产物,是一个模糊的意象或是一个隐喻,并未真实地出

16、现在接受者的面前,更没有话语交流,完全处于隐身状态.而后者中的”丁香”则仿佛从那个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走到现实生活中来,形态姿势都是古典与哀怨的.不同的是,穆时英让丁香走出接受者的梦幻中,作为一个客观存在出现在小说文本中.穆时英通过艺术加工,保留她的诗意色彩,同时又将之生活化,给予她充足的空间,参与这场朦胧感伤的爱恋.前者中的丁香最后在诗人的感伤情怀下”像梦中飘过”,”默默地远了,远了”直至”走尽这雨巷”.这仿佛就是诗人的一次梦的旅行,”丁香”在诗人的思?72?绪里走近又走散.而后者的”丁香”,最后早逝,回归到文本的中心场景”公墓”中.二者的结局都是带着淡淡的哀愁与浪漫伤感的情调.这似乎是穆时英有

17、意的一种艺术效仿与文本塑造,让接受者又重温了”丁香”一样的梦,加深了读者的双重审美体验.雨巷中的”我”渴望邂逅”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我”与丁香似乎都有着相似的内在表征.而公墓中的”我”与玲姑娘也有着相似的遭遇,都是时常到这儿伴母亲的孤儿,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有着孤寂善感的灵魂.不同的是,穆时英让”我”爱上”丁香”,与之产生一段现实生活中的感情经历,弥补了诗歌里的”我”与”丁香”的擦肩而过.但这正是戴望舒的高明之处,诗歌旨在渲染一种”欲说还休”的朦胧氛围,强调”意”与“象”的浑然一体.综观3O年代现代派诗歌,”无论是对主客体交融的”意象”的注重,意象原型的选用

18、,以及意象叠加的诗的组合方式,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的追求,贯注于(人与自然)意象中的感伤情调,都显示出对传统的回归,这也正是3O年代的典型的现代诗情.”现代派诗人试图把”象征派的形式与古典派的内容”统一起来,而戴望舒的雨巷正是符合这个审美标准.无论是雨巷还是公墓,其中蕴涵的古典主义的浪漫风情是不谋而合的.诗歌和小说作为两种不同的文体,在作家的叙述策略下,达到了一致的审美风格,穆时英不论有意还是无意地对雨巷进行效仿与再造,在艺术手法与叙述模式上都是成功的,或者说比雨巷更加具备现代主义意蕴.同时,在文本话语建构上也具备诗化的色彩,文中弥漫着浓烈的诗意.与其说公墓是一篇包含古典与忧郁的爱

19、情小说.不如说它是一首浪漫感伤的爱情诗.而值得深究的是作家的创作姿态的相异性.戴望舒生活在一个”灾难的岁月”,国家民族的命运和个人穷困潦倒的遭际,加之饱受中国古代忧郁诗人的感染和外国象征派诗人忧郁情绪的影响,他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一种深沉的忧郁性格.他曾因参加进步活动而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产生了迷惘忧郁的情绪.雨巷可以说是他当时现实心境的诗性结晶.全诗情境朦胧忧郁,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运用了意味深长的象征手法与古典含蓄的笔调,表达一个现代追梦者的”失望希望失望”的心路历程.戴望舒的”雨巷情结”与其说是诗性的产物,不如是代表了当时典型的

20、”现代人情绪”.特殊的时代背景让”现代人”无法实现人生梦想,他们只能寻求在幻觉中自怨自艾,江西蓝天学院(2010)倾诉满腔的苦恼与忧郁,弥补心灵的创伤.这种忧郁意识是中国古代文人所共同具有的传统特征,古代文人往往寄情自己营造的某种梦幻,这种文化心理与传统的儒道精神是紧密结合的.而穆时英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个有名望的商人.虽然后来家道中落,但是他的生活是相对一帆风顺的,年少成名,让他的物质生活一直很宽裕.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商业化,工业化,现代化的水平都与世界接轨,上海成了亚洲第一大都市.海派的出现可以说正是现代都市形成的产物.穆时英作为享受现代文明的摩登青年,流连于上海的各种声色

21、场所,在文艺思潮上广泛接受世界性的现代主义思潮,城市空间与”现代尤物”这些”经验世界”成为其现代派小说的标记性因素,并折射其对都市的文化想象.在南北极后,他把笔调转向都市与现代人身上,挖掘戴着面具的人的心理世界,反映都市人堕落与压抑的生活.公墓这部小说集是其新感觉派作品的扛鼎力作,并奠定了其”新感觉派圣手”的文学史地位.小说公墓按照他的解释是:”带着早春密味的一段罗曼史”.这篇小说有别于其他以”都市男女情欲”为主题的小说,文本中蕴涵着清新的感伤的气质,融合了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元素.在穆时英的小说里,爱情往往是金钱与性欲的替代物,男女间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完全被”游戏化”.从公墓这篇小说看

22、出,穆时英心中还是保留那份唯美感伤情怀的.在其回忆性散文故乡杂记中,他写到姑母的家,姑母的女儿也叫玲姑娘.”姑母家是宁波的大族,也就是玲姑娘的家,小时侯曾经去过一次的,已经没什么印象了.”当我看到姑母的孙女时,”很高兴同我在一起,却又怕羞,那一种似真非真的模样儿,那么地和玲姑娘相像啊”,但是”玲姑娘已经死了三年了.她现在正静静的躺在万国公墓的大理石下”,更相似的是”我是很喜欢她的,因为她也有紫丁香的眷恋味”,可是玲姑娘毕竟一去不复返了.这与公墓中的玲姑娘有着惊人的相似.从小说公墓的写作时间看,此时穆时英的表妹玲姑娘已经去世了.这篇小说按照弗洛伊德的文艺观点,完全是穆时英儿时情感与回忆的延续,是

23、作家的”白日梦”显现.无论是对表妹玲姑娘追忆的文本延续,还是文学上的虚拟再造,都表现了穆时英作为现代人所特有的对纯真感情与美好信念的执着追求,可惜这种写作姿态和文本语境穆时英并没有坚守,替代它的是其后一系列以”现代尤物”为主题的都市小说.穆时英本人也在这种漩涡式的文体中不能自拔,最后由于政治上的失误,走向堕落,断送了年轻的生命,但是他完善了2O世纪30年代的现代主义之风的贡献是不可抹杀的.参考文献:1严家炎,李今,编.穆时英全集G.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1:234.2王先霈,王又平,主编.文学批评术语词典K.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2:333.3祖国颂.叙事的诗学M.安徽大学出版社,

24、2003,11:192.4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1:133.5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365.(责任编辑:朱斌)ANarratologicalInterpretationofTheCemetery.aNovelbyMuShiyingQINAnguo(YangzhouUniversity,Yangzhou225002,China)Abstract:TheCemeteryisratedasoneofthemostmodernisticnovelscomposedbythenewsensationnovelist

25、MuShiying.Thepaperinterpretsthetextwiththenarratologyandtakesthevisualangleofthepoetasthepenetrationpointtohighlightitsnarrativestrategyof”unfamiliarization”.LinkingTheCemeterywithALaneintheRainbyDaiWangshu,thepaperanalysesthedifferencesinthecontentsandformsofthetwoworksandreviewsfromcrossstyleperspectivethenovelwhichisfullofclassicalflavorandsadmood.KeyWords:TheCemery;narratology;unfamiliarization?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