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20平日线高密律家村至诸城道口段改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24631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220平日线高密律家村至诸城道口段改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S220平日线高密律家村至诸城道口段改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S220平日线高密律家村至诸城道口段改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S220平日线高密律家村至诸城道口段改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S220平日线高密律家村至诸城道口段改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220平日线高密律家村至诸城道口段改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220平日线高密律家村至诸城道口段改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项目概况1.1 建设地点S220平日线(平度至日照)潍坊市境内段北起高密市与平度市交界,向南下穿青银高速与潍胶路重合,后向南途经柴沟镇进入诸城境内,此后继续向南行经诸城市百尺河镇、下穿青兰高速,又经诸城市皇华镇,止于诸城市与日照市交界。该公路纵向贯穿潍坊市东南部,是潍坊市与烟台市、青岛市、日照市沟通的重要公路。拟改建路段起点位于律家村北高密南外环路环岛,桩号K58+900,沿线经西周阳村东,向西南方向在苗家屯跨柳沟河,在张家墩跨朱公河,在柴沟镇与胶王线相交,转向南至中大村西再次跨五龙河,在王家大村北下穿胶新铁路,至百尺河镇在刘家村东跨百尺河后向西南至路家道口,跨芦河后到达本线终点芦河中桥西

2、桥头,桩号K94+530,路线全长35.63公里,属老路改建。1.2 建设背景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直线距离西至省会济南183公里,西北至首都北京410公里。南依沂山,北濒渤海,东连青岛,西接淄博、东营,南与临沂、日照接壤。潍坊市位于半岛与内陆的交通咽喉区位,具有横跨胶东半岛和黄河三角洲的区域优势。随着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城市群区域经济一体化、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重点基础设施的加快布局建设,作为已经列为国家公路交通主枢纽城市的潍坊,随着中央、省、市对于区域内公路建设的加快推进,潍坊的山东交通重要枢纽优势日渐巩固和强化,半岛交通枢纽的地位已经无可旁落。目前,新机遇凸显强劲后发优势,

3、潍坊已经站在加快发展的历史新起点。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三区合一”空前的历史发展新机遇面前,作为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惟一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作为黄河三角洲大开发升格为国家发展战略,重点突破、优先发展区域;作为与青烟威抱团打造胶东半岛城市群,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骨干城市,潍坊的区域经济要加快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而潍坊市通过多年的发展,已初步构建成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但从整体来看,潍坊市南北向交通受地理位置制约发展相对缓慢,致使区域内干线公路少,公路网密度低,且受公路等级的限制,通道运输能力有限。随着未来胶东半

4、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发展,潍坊港和日照港的大规模开发,更大范围区域的人口、产业、信息、交通、金融等资源将向半岛四市(潍坊、青岛、烟台、威海)积聚,四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运输通道内交通量将急剧增加。在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影响区域内,南北向的道路主要有国道206线和省道220线,其中省道220贯穿潍坊东部地区,是潍坊、烟台、青岛、日照及其他地区沟通的枢纽公路。但本公路部分路段为一级公路,大部为二级公路,路面全部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线多通过村镇比较集中的地区,沿线交通运输需求旺盛。路线部分路段存在不同程度的街道化现象。横向干扰比较严重,现有道路状况难以适应该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所产生的交通运输量和运

5、输质量的需求。随着胶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港口体系的完善,经济外向度的加强,必将加快现有路网交通量区域饱和的速度,现状路网布局将很快不能满足需求。同时从路线直接经过的主要市县公路网构成情况看,二级以上公路的比重明显偏低,说明项目主要影响区的路网结构尚不合理,需要进一步改善路网中的干支比重,优化路网结构和布局,进而带动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3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S220平日线高密律家村至诸城道口段全长35.63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km/h,无新增占地,需填挖土石方59.6万m3,路基排水及防护工程17890万m3,沥青混凝土路面75.782万m2。拟改建项目采用双向四

6、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一般路段24.5米,起点路段25.5米,柴沟镇区段28.5米,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级,桥涵与路基同宽。拟建公路总投资52397.18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1470.59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1136万元,占总投资的2.2%。本公路施工安排在2012年12月开工建设,2013年12月建成,建设工期12个月。拟建公路主要工程组成及数量具体见表1。表1 主要工程组成及数量工程类别工程组成单位数量主要工程内容与工程量路线长度km35.63路基土石方总量万m359.6平均每公里土石方万m3/km1.67中桥m/座416.62/6小桥m/座201.5/12

7、涵洞道42排水防护工程万立方米17890平面交叉处258路面工程m2757820平均每公里路面m2/m21.27永久占地公顷134.58 平均每公里占地公顷3.78拆迁m20养护工区个2劳动定员人6辅助工程内容取土场不设,土石方外购,已签署外购协议沥青加热站、稳定土拌合站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不新建沥青加热站和稳定土搅拌站,均依托高密市路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公路建设。其中,依托的沥青加热站位于律家村东北3km处;依托的稳定土搅拌站位于范家小庄村西7.5km处,依托的沥青加热站和稳定土搅拌站均能够满足本项目工程施工的需求。施工营地不新建,施工单位办公及住宿场依托线路周边村庄 环保工程养护工区生活污

8、水养护工区内设置旱厕,定期由市政部门吸粪车负责收集清运。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桥梁施工废水依托村内现有旱厕,村民定期清运施肥,不外排;施工现场设沉淀池,泥浆循环利用,钻渣定期运输到相关部门允许的指定地点干化处置施工噪声运营期车辆噪声低噪音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为超标住户安装隔声门窗固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依托当地卫生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施工建筑垃圾委托拆迁公司合理处置拟建公路线路走向图见图1。图1 拟建公路线路走向图 1.4 路线方案比选1.4.1 路线方案在符合省道220总体走向的基础上,考虑老路技术标准、现有路网布局及拟改建公路在路网中的地位和功能等诸方面因素,本报告拟定了一个总体方案,一个局部

9、路线比选方案(柴沟镇南侧JD7处)。(1)总体方案路线走向起点位于律家村北高密南外环路环岛,桩号K58+900,沿线经西周阳村东,向西南方向在苗家屯跨柳沟河,在张家墩跨朱公河,在柴沟镇与胶王线相交,穿过柴沟镇区跨五龙河转向南至中大村西再次跨五龙河,在王家大村北下穿胶新铁路,至百尺河镇在刘家村东跨百尺河后向西南至路家道口,跨芦河后到达本线终点芦河中桥西桥头。主要控制点路线起点、朱公河、胶王线、五龙河、胶新铁路、百尺河、芦河。建设规模路线全长35.63公里,属老路加宽改建。该项目需填挖土石方59.6万m3,路基排水防护工程数量1.789万m3,新修沥青混凝土路面75.782万m2。全线共有中桥6座

10、,长416.62m;小桥12座,长201.5m;涵洞42道。因为该工程属老路加宽改建,原路桥涵需分别视具体使用状况采取加宽、加固或重建方案。设计速度80km/h,汽车荷载:公路-I级,路基横断面结构形式为:一般路段(K59+210K68+180、K70+500K94+530)路基全宽24.5米;起点路段(K58+900K59+210)路基全宽25.5米;柴沟镇区段(K68+180K70+500)路基全宽28.5米。(2)局部方案受老路平面线形、村镇布局影响,本报告在柴沟镇南侧设K、AK局部比选方案(路线线位示意见图8.3-1),从线形指标、工程规模、实施的难易和投资造价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详见

11、表8.3-1),以确定最佳方案。局部方案K:路线自K71+075.670处偏离老路中线,提高原路平面指标,半径采用420米,至K71+703.765处结束。局部方案AK:路线拟合原路中心线,半径采用原路指标390米。图2 比较段路线方案示意图1.4.2 方案比选两方案比选情况见表2。表2 方案比选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K方案AK方案1路线长度km0.6240.6282土石方总量万m30.92430.92983造价估算万元663.02666.554新增占地亩005环境影响-施工期有一定的生态影响,但完善了运营期风险防范措施及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有一定的生态影响,但完善了运营期风险防范措施及环境保护措

12、施。6环境敏感性-不穿越自然保护区与水源地保护区、不占压文物。不穿越自然保护区与水源地保护区、不占压文物。7是否压矿-不占压矿产资源不占压矿产资源8优点-1.比A线短3.8m;2.线形指标高,通行顺畅;3.造价低。1.路线沿老路,施工容易9缺点-1.施工难度大1.比K线长3.8m;2.线形指标低,行车舒适性低;3.造价高。10推荐意见-推荐综合以上因素,K方案虽然偏离原路中线,施工难度加大,但是该方案线形指标高,通行顺畅,行车舒适性得到提高,造价较低,所以推荐方案为K方案。同时,公路沿线未穿越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项目建设完善了老路的生态保护措施、环境保护

13、措施及风险防范措施,因此改建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也是合理的。本次评价支持项目建设。1.5 产业政策和规划符合性(1)产业政策符合性S220平日线高密律家村至诸城道口段全线现为二级公路标准,本工程将S220平日线高密律家村至诸城道口段改造升级为一级公路标准。项目建设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第二十四 公路及道路运输(含城市客运)”中“国省干线改造升级”。(2)与鲁环发2007131号文的符合性分析 通过对照131号文,拟建项目符合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落实好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意见(鲁环发2007131号)关于建设项目审批原则的

14、要求。(3)与鲁环函2012263号文的符合性分析 对照263号文,拟建项目符合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原则(试行)的通知(鲁环函2012263号)关于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原则的要求。(4)与龙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诸城市中心城地区空间发展规划、高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本项目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 (5)与龙口市交通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改建公路符合潍坊市国省道公路“十二五”发展规划。 2 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 项目区环境现状(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现状监测结果表明,项目附近区域的SO2和NO2小时浓度、日均浓度以及TSP、PM10的日均浓度均能够满足环境空

15、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拟建公路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2)地表水质量现状本次环评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公路跨越的五龙河、百尺河、芦河水质状况良好,pH值、CODcr、BOD5和氨氮等因子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要求;SS满足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中四级标准。此外,通过搜集近一年(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公路跨越的诸城市境内百尺河、芦河例行监测数据了解到,诸城市境内地表水体水质较好,百尺河、芦河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要求。(3)声环境质量现状拟改建公路受现有交通噪声影响,苗家小学院墙外,柴

16、沟镇、王家大村、百尺河镇和路家道口临路处噪声超标,而距离现有公路较远处的监测点位受公路交通噪声影响较小,其余监测点位昼、夜间噪声值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和2类标准要求,噪声本底值基本良好。2.2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及敏感保护目标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并结合拟建公路沿线的自然、生态、景观等环境状况进行确定。拟建项目评价范围见表3。表3 评价范围一览表评价内容评价范围声

17、环境公路、桥梁中心线两侧200m以内范围;施工期适当扩大至施工营地等临时施工场地周围的声环境敏感点。地表水跨河桥位上游200m下游1000m以内水域。环境空气公路、桥梁中心线两侧200m以内范围。社会环境公路、桥梁中心线两侧各200米以内,调查研究范围适当扩大至工程直接影响区。生态环境公路、桥梁中心线两侧各500米以内沿线动土范围。注:本项目建设不会引起地下水水质、水量变化,故本次环评不设地下水评价专题拟建S220平日线高密律家村至诸城道口段评价范围内共涉及居民点17处,自起点至终点分别是律家村、西周阳村、苗家屯、张家墩、柴沟镇、袁家村、范家小庄村、房家屯、土庄村、向岳庄、岳沟村、王家大村、刘

18、家村、百尺河镇、东水泊村、福胜村、路家道口村;3个小学,即苗家屯小学、岳沟小学、王家大村小学;1个医院,即百尺河镇伤骨科医院。具体见表4。 拟建公路环境保护目标分布见图3。图3 拟建项目敏感目标分布图表4 拟建公路推荐方案沿线现有环境空气和声环境敏感点一览表序号 桩号范围敏感点名称与线位的位置关系首排房屋临路长度(m)首排距红线(m)首排距中心线距离(m)高差范围(m)户数敏感目标情况说明照片平面图4a类2类1K58+900K59+500律家村东侧侧对6433220.0000.44824786全村现有810户,共计2592人。以砖瓦结构平房为主,有围墙,侧向公路,房屋分布较集中。现环境噪声主要

19、为现状公路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2K59+900K60+700西周阳村西侧侧对5151200.4200.62026724全村现有750户,共计2410人。以砖瓦结构平房为主,有围墙,侧向公路,房屋分布较集中。现环境噪声主要为现状公路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3K61+400K62+000苗家屯西侧侧对4821200.4840.53616544全村现有560户,共计1792人。以砖瓦结构平房为主,有围墙,侧向公路,房屋分布较集中。现环境噪声主要为现状公路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4K64+300K65+100张家墩西侧侧对6301200.4610.50525605全村现有630户,共计2016人。

20、以砖瓦结构平房为主,有围墙,侧向公路,房屋分布较集中。现环境噪声主要为现状公路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5K68+100K70+000柴沟镇东侧4285 24-0.0420.213261414 全镇现有1440户,共计4608人。以砖瓦结构平房为主,南北朝向,有围墙,公路穿过柴沟镇,房屋分布较集中。现有环境噪声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和现状公路交通噪声。两侧851 3226K70+000K70+400袁家村西侧侧对474423-0.0450.06819205全村现有224户,共计717人。以砖瓦结构平房为主,有围墙,侧向公路,房屋分布较集中。现环境噪声主要为现状公路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7K70+6

21、00K70+900范家小庄村东侧侧对4253049-0.0600.0391251全村现有252户,共计807人。以砖瓦结构平房为主,有围墙,侧向公路,房屋分布较集中。现环境噪声主要为现状公路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8K74+100K74+300房家屯东侧侧对1941231420.5880.622099全村现有99户,共计317人。以砖瓦结构平房为主,有围墙,侧向公路,房屋分布较集中。现环境噪声主要为现状公路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9K75+300K76+200土庄村东侧侧对7061171360.0040.0970816全村现有816户,共计2612人。以砖瓦结构平房为主,有围墙,侧向公路,房屋

22、分布较集中。现环境噪声主要为现状公路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10K76+300K76+700向岳庄东侧侧对1921541730.0980.4810108全村现有108户,共计346人。以砖瓦结构平房为主,有围墙,侧向公路,房屋分布较集中。现环境噪声主要为现状公路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11K77+900K78+700岳沟村东侧侧对56248670.4300.4940672全村现有672户,共计2151人。以砖瓦结构平房为主,有围墙,侧向公路,房屋分布较集中。现环境噪声主要为现状公路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12K85+000K85+500王家大村东侧侧对462322-0.0690.5923368

23、全村现有390户,共计1248人。以砖瓦结构平房为主,有围墙,侧向公路,房屋分布较集中。现环境噪声主要为现状公路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13K86+100K86+500刘家村西侧侧对2321200.5200.6608172全村现有180户,共计576人。以砖瓦结构平房为主,有围墙,侧向公路,房屋分布较集中。现环境噪声主要为现状公路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14K86+700K87+800百尺河镇两侧1002120-0.0440.299321318全村现有1350户,共计4320人。以砖瓦结构平房为主,有围墙,公路穿过村庄,房屋分布较集中。现环境噪声主要为现状公路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15K88

24、+600K89+000东水泊村西侧侧对10410290.4690.4770216全村现有216户,共计692人。以砖瓦结构平房为主,有围墙,侧向公路,房屋分布较集中。现环境噪声主要为现状公路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16K93+700K94+100福胜村北侧面向5501200.0740.1120624全村现有624户,共计1997人。以砖瓦结构平房为主,有围墙,面向公路,房屋分布较集中。现环境噪声主要为现状公路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17K93+800K94+200路家道口村南侧背向335221-0.0010.1122238 全村现有240户,共计768人。以砖瓦结构平 房为主,有围墙,背向公路

25、,房屋分布较集中。现环境噪声主要为现状公路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18K61+400K62+000苗家屯小学西侧侧对1042210.4840.5360 420苗家屯小学现有师生合计约420人。小学以砖瓦结构平房为主,有围墙,侧向公路。现环境噪声主要为现状公路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19K77+900K78+700岳沟小学东侧侧对9852710.4300.4940 380岳沟小学现有师生合计约380人。小学以砖瓦结构平房为主,有围墙,侧向公路。现环境噪声主要为现状公路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20K85+000K85+500王家大村小学东侧侧对1121938-0.0690.5920 360王家大村

26、小学现有师生合计约360人。小学以砖瓦结构平房为主,有围墙,侧向公路。现环境噪声主要为现状公路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21K86+700K87+800百尺河镇伤骨科医院北侧背向825473-0.0440.2990 380百尺河镇伤骨科医院现有医护人员约200人,一栋门诊楼,一栋病房楼,床位180个。现环境噪声主要为现状公路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3工程分析3.1 污染源分析3.1.1 施工期污染源(1)本工程对林地、果园等的占用将使当地的农业、林业等受到一定影响。(2)工程征地、开辟施工场地及便道、基础施工、材料设备和土石方运输、路基施工等施工活动将占用和破坏城市道路;同时工程施工临时占地和施

27、工扬尘也将使沿线植被受到破坏或不良影响。(3)施工中的挖土机、打桩机、重型装载机及运输车辆等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振动会影响周围居民区、学校和医院等敏感点。(4)施工过程中的生产作业废水,以及施工人员驻地排放的生活污水都会对周围区域水环境造成影响。(5)施工作业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扬尘污染,主要来源于土石方工程、地表开挖和运输过程;燃油施工机械排烟、施工人员炊事炉排烟等也将影响环境空气质量。(6)线路跨越河流、水体时,桥梁施工使得泥沙浮起,使得水体浊度增大,将对水质产生局部影响。3.1.2 营运期污染源本项目运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来自交通噪声和汽车尾气污染等。公路运营后,车辆的发动机、冷却系

28、统、传动系统等部件均会产生噪声。另外,汽车行驶中引起的气流湍动、排气系统、轮胎与路面接触时压迫空气等也会产生噪声。交通噪声对沿线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且随着营运期交通量的增大,公路交通噪声的影响也随之增大。营运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污染物。公路上行驶汽车的轮胎接触路面使得路面的积尘扬起,从而产生二次扬尘污染。危险品运输车辆发生泄漏事故时可能对沿线水体水质造成污染。3.1.3 生态环境影响途径(1)水土流失原因施工期路堤填筑、桥梁基坑开挖等工程活动,致使地表植被破坏、地表扰动,易诱发水土流失。施工期,施工场地平整、施工便道修筑等工程行为,使土壤裸露、地表扰动、局部地

29、貌改变、原稳定体失衡,易产生水蚀。(2)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拟改扩建公路不新增占地,全部占地在现有公路的红线范围内,不会对当地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以及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对地区整体民众的生产水平也不会产生明显影响。(3)对沿线河流、沟渠行洪、航运、农灌等的影响因素桥涵工程可能压缩河道过水断面,破坏部分农田灌溉系统,如不采取措施,可能对沿线河道、沟渠行洪、农灌等造成一定影响。(4)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影响分析沿线区域受人类长期开发活动的影响,沿线地区分布多为人工林,工程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影响甚微。(5)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分析本工程建成后将使沿线地区交通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促进地区间信息、人

30、员、物资的交流,加快国土资源开发进程,并带动工商、旅游等产业发展。3.2 污染源强与防治对策3.2.1 施工期污染源强及防治对策1、噪声污染源强及防治对策施工期噪声源强主要为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施工机械主要有打桩机、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压路机等,运输车辆包括各种卡车、自卸车等。其5m处的噪声级一般在8095dB(A)。施工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范围集中在公路两侧150m范围内,施工机械噪声影响主要在距离上述施工场所500m范围内。工程施工期道路运输车辆的不连续性,其造成的影响也是有限的。上述新增加的噪声影响均会随着施工过程的结束而降低或消失。2、大气污染源强及防治对策拟建公路在施工阶段对空气环

31、境的影响主要来自工地扬尘及路面铺浇沥青的烟气,其主要的污染物为CO、NO2、TSP、THC。(1)污染源强扬尘:在整个施工期间,改建公路的挖掘、凿岩、打桩、筑路墩、铺浇路面、材料运输、装卸和搅拌等过程都存在着扬尘污染。另外,还有汽车行驶、地面料场的风吹等引起的扬尘。运料车运输时应加盖篷布,避免在大风天气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一般在300米以内。沥青烟气:沥青路面施工阶段空气污染除扬尘以外,沥青烟气是主要污染源。施工阶段的沥青烟气主要出现沥青熬炼搅拌和路面铺设过程中,其中沥青熬炼过程中的排放量最大。本项目线路周边有可依托的沥青搅拌站,本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再单独设置沥青搅拌站。(2)防治对策施工阶段对

32、正在施工的路段及主要运输道路要进行经常性的洒水(每天4-5次),可以使空气中的扬尘量减少70左右,收到较好的降尘效果,扬尘造成的TSP污染超标(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距离可缩小到20-50米范围内。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不新建沥青加热站和稳定土搅拌站,均依托高密市路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公路建设。其中,依托的沥青加热站位于律家村东北3km处;依托的稳定土搅拌站位于范家小庄村西7.5km处,依托的沥青加热站和稳定土搅拌站均能够满足本项目工程施工的需求。在采取上述防治措施后拟建项目施工期废气对周边居民影响很小。3、地表水污染源强及防治对策(1)污染源强生活污水:参照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

33、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施工期间生活污水排放量取80L/d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取COD40g/d人、BOD517.6g/d人、油脂8g/d人,考虑到拟建工程施工路段相对较短的实际,以每个路段施工人员为50人进行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计算,见表5。 表5 临时施工营地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估算项目污水量(m3)CODcr(kg)BOD5(kg)油脂(kg)日排放量420.880.4施工期总计21901095481.8219注:临时施工营地运行天数按365天(工期为18个月)计(2)防治对策如果施工期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水体,势必会对河流水环境质量产生影响。由于工程施工营地在

34、临近线路的村庄里设置,施工期间这部分生活污水可利用村庄旱厕,有效防止了施工期生活污水对河流水环境的影响。4、固体废物施工期主要固废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按照每人每天0.5kg考虑,每天产生25kg,整个施工期约产生18t生活垃圾,施工时注意集中暂存,并及时交付各自辖区当地环卫部门进行处置。3.2.2 营运期污染源强及防治对策1、噪声污染源强及防治对策(1)污染源营运期噪声污染源主要为车辆在公路上行驶产生的噪声。噪声源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在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噪声源为非稳态源。运营后,车辆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传动系统等部件均会产生噪声。另外,行驶中引起的气流湍动、排气系统、轮胎与路面的磨擦等也会产生

35、噪声。由于公路路面平整度等原因而使行驶中的汽车产生整车噪声。运营期交通量的增大会提高公路沿线昼夜的交通噪声。 (2)防治对策目前国内常用的工程降噪措施主要有声屏障、搬迁、隔声窗、降噪林等,在综合考虑了项目沿线各敏感点特征、道路特点、所需的降噪效果以及各种降噪措施适用的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本着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同时又兼顾公平的原则主要推荐了隔声门窗为主的降噪措施。2、大气污染源强及防治对策(1)污染源强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是NO2。类比全国已建成高速公路的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的结果,日交通量30000辆时NO2和TSP均不超标。根据拟建项目各特征年交通量预测结果,近期、中期、远期交通量均小于3

36、0000辆小客车/日。本项目的交通量小于类比项目,且沿线扩散条件较好,NO2和TSP不会超标。扬尘:公路上行驶汽车的轮胎接触路面而使路面积尘扬起,产生二次扬尘污染。根据环境保护部2011年9月受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和调查结果公示的通告,除服务区有锅炉的工程外,不对公路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进行验收或者认为绿化后均达标。(2)防治对策对于公路项目最有效的减轻汽车尾气污染的方法是加强公路自身的绿化,采用一些具有良好空气净化作用的植物作为两侧的绿化带以吸收尾气,保护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因此建议项目建设单位在拟建公路两侧用地范围内酌情安排绿化林带。此外,由于对环保的重视、技术的进步和清洁能源的广泛

37、应用,未来机动车辆单车污染物排放量将可能大大降低。3、地表水污染源强及防治对策(1)污染源拟建公路在运营期间对地表水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为路面、桥面雨水径流,主要污染物因子有pH、SS、COD和石油类等。在汽车保养状况不良、发生故障、出现事故时,都可能泄漏汽油和机油污染路面、桥面,在遇降雨后,雨水经公路、桥梁泄水道口流入附近的水域,造成石油类和COD的污染影响。(2)防治对策非事故状态下,路面径流污水基本可接近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影响,但在汽车保养状况不良、发生故障、出现事故等时,都可能泄漏汽油和机油污染路面,在遇降雨后,雨水若流入附近的水域,造成石油类和COD 的污染影

38、响。拟建工程共设中桥6座,跨越的河流主要是五龙河、百尺河、芦河,五龙河、百尺河、芦河均为类水质标准。因此,为保护地表水体不受污染,环评要求对桥梁防撞护栏进行强化加固设计并设置防侧翻设施,防止初期雨水和风险事故情况下废水排入地表水体,降低事故风险。4 环境影响预测4.1 声环境影响评价4.1.1 施工期公路施工期各种施工机械具有高噪声、无规则的特点,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和施工组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并在局部采取临时降噪措施后,其影响可以减轻到最小的程度。4.1.2 营运期本工程运营后,在未采取降噪措施的情况下,拟建道路的交通噪声污染较重,夜间污染重于昼间,且随时间推移和车流量的加

39、大,交通噪声污染日益加重。在针对不同敏感点采取了安装隔声门窗等噪声控制措施后,各敏感点在预测交通量前提下近期、中期均可以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的4a和2类区标准。4.2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4.2.1 施工期拟建工程建设过程中,将进行大量的土石方填挖、筑路材料的运输及拌合、沥青熬炼、摊铺等作业工作。因此,该工程施工期的主要环境空气污染物是TSP,其次为沥青熬炼、摊铺时的沥青烟和动力机械排出的尾气污染物,其中尤以TSP对周围环境影响较为突出。通过定期洒水、蓬布遮挡等措施可有效地控制扬尘污染。4.2.2 营运期本项目的交通量不大,且沿线扩散条件较好,环境空气现状良好,环境容

40、量较大,所以不会对环境空气产生很大影响。由类比得出,项目营运期沿线环境空气质量能够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4.3 地表水环境影响与评价4.3.1 施工期拟建项目施工期对地表水环境的主要影响是跨河桥梁水下构筑物的施工对水体的影响以及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和施工场地冲洗砂石材料的废水的影响,其中桥梁施工是影响沿线水体水质的主要施工过程。桥梁施工时应加强管理,采用先进环保的施工工艺、采取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可以将影响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主要是粪便污水)应在化粪池中集中收集处理,并积极鼓励当地农民还田,施工场地砂石材料的冲洗水应通过临时沉淀池加以沉淀处理后方可排入沿线无饮用功能的水体。

41、在严格采取上述后,则项目施工对沿线水体的影响较小。4.3.2 营运期项目营运期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于桥面污染物随雨水径流对地表水造成的影响,但是考虑到路面径流是瞬时排放行为,而且跨河桥梁的桥面径流设计通过设置桥面纵向排水系统直接排出,相对于河流水体流量,路面径流携带污染物对水体水质的影响甚微。5 环境风险评价经分析,运输危险品的车辆在公路运输中发生事故的概率较小,但其一旦发生将对环境空气质量、河流水质和沿线居民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备有应急措施计划,把事故发生后对环境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做到预防和救援并重。结合公路运输实际,风险防范措施如下:(1)加强对从

42、事危化品运输业主、驾驶员及押运员的安全教育和运输车辆的安全检查,使从业人员具有高度责任感,使车辆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2)桥梁设计初期雨水收集系统。另外,在桥梁两侧采用加强行护栏,同时在桥头配置砂箱、砂堆、吸油毡等应急物资,一旦事故发生,立即采取“堵、截、吸、清”的方法,阻止危险化学品直接排入河道。(3)公路管理部门应制定处理事故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组织、应急设备和人员组成、应急通讯手段、应急医疗救援单位、环境污染应急缓解措施、事故后果评价单位、应急监测单位。将本工程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纳入威海市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体系。(4)加强道路和桥梁的运营管理,做好日常检修和维护工作

43、,确保道路和桥面路况良好状态。设置限速标志、划分行车道等。(5)桥梁管理部门应与公安、消防、水务、环保等有关部门建立协作关系,争取各方力量。为降低事故风险概率,减轻环境影响,本报告将在工程设计和运输管理两方面提出要求。(6)在工程设计方面,以上桥梁两端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同时应对桥梁防撞护栏进行强化加固设计,并设置防侧翻设施,确保事故径流和初期雨水径流不直接进入水体。(7)在运输管理方面,加强危险品运输管理,配备应急设备与器材,制订危险品运输应急预案。在采取上述措施后,危险品运输事故的概率将大大降低,万一发生也可避免造成严重不良影响。6 环境监测与管理计划通过环境管理计划的实施,将S220平

44、日线高密律家村至诸城道口段工程对沿线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减缓到相应法规和标准限值要求之内,使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得以协调、持续和稳定发展。为使本项目环境问题能及时得到落实,特制定本项目管理计划,见表6。 表6 拟建工程环境管理计划环境问题减缓措施实施机构负责机构可行性研究阶段l 工程可行性研究l 环境影响评价设计单位环评单位建设单位设计阶段选线l 路线方案选择应得到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认可;l 路线方案应尽可能减少占地拆迁,尤其是减少对耕地的占用,适当避绕大型村庄及学校等敏感点;l 路线应尽可能避免城市、乡镇和其它环境敏感目标;设计单位环评单位建设单位土壤侵蚀l 公路绿化工程设计;l 路基边坡防护工程、排水工程设计;l 不良地质路段特殊设计。设计单位环评单位建设单位空气污染l 施工便道等选址尽量远离居民集中区,并考虑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扬尘等问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设计单位环评单位建设单位噪声l 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噪声超标的环境敏感点采取搬迁、隔声屏障等措施,减少营运期交通噪声影响。设计单位环评单位建设单位征地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