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五里德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五里德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云南省富源县大河乡五里德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提交报告单位:富源县大河乡五里德煤矿提交报告时间:二00五年十一月云南省富源县大河乡五里德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提交单位:富源县大河乡五里德煤矿法定代表人:张旭编制单位:四川核工业地质调查院法定代表人:编制人员:审核人员:总工程师:院 长:提交时间:二00五年十月目 录第一章 概况1第一节 工作目的与任务1第二节 交通位置2第三节 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3第四节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4第五节 本次工作概况7第二章 矿区地质及煤质特征7第一节 矿区地质特征 7第二节 煤层及对比 14第三节 煤质 23第三章 开采技术条件 31第一节 水文地质 31第二节 工程地
2、质 34第三节 环境地质 37第四章 矿山开采 42第五章 资源储量核实 45第一节 核实范围 45第二节 探明资源储量的估算 46第三节 注销资源储量计算 49第四节 保有资源储量计算50第六章 储量核实工作质量评述 51第一节 测量工作质量评述说 51第二节 采样试验计算结果 52第三节 资料综合整理质评述 52第七章 技术经济评价 58第一节 矿区开发的内外部条件58第二节 矿区开发主要经济技术指标59第三节 矿区开发经济效益分析59第八章 结 论61附 图 目 录图号顺序号图 名比例尺11云南省富源县大河乡五里德煤矿地形地质图1:200022五里德煤矿地层柱状图1:200033五里德煤
3、矿1线剖面图1:200044五里德煤矿2线剖面图1:200055五里德煤矿线剖面图1:200066五里德煤矿线剖1:200077五里德煤矿M7+1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1:200088五里德煤矿M8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1:200099五里德煤矿M9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1:20001010五里德煤矿M13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1:20001111五里德煤矿M16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1:20001212五里德煤矿M17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1:20001313五里德煤矿煤层柱状对比图1:10001414五里德煤矿M7煤层
4、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1:2000第一章 概 况第一节 工作目的与任务五里德煤矿位于富源县城东130方向平距9Km。为办理采矿权延续手续,需对矿权范围内的可采煤层及局部可采煤层进行资源储量核实。矿区内共有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十层。目前矿山主采四个煤层M7、M7+1、M9、M16其余M2+1、M4+1、M5、M8、M13、M17均为局部可采。受五里德煤矿委托,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对五里德煤矿采矿权范围内的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进行资源储量核实,并提交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为五里德煤矿办理采矿权延续手续提供资源储量评估依据。本院于二00五年九月赴现场多方收集资料。实地了解采挖现场。以及了解矿山生产
5、状况,于同年十月完成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的编写。 五里德煤矿采矿许可证编号:5300000210689 采矿权人:富源县大河乡五里德煤矿 地址:云南省富源县大河乡白马村 矿山名称:富源县大河乡五里德煤矿 经济类型:集体企业 开采矿种:煤生产规模:6.00万/吨矿区面积:0.9238平方公里有效期限:叁年、自2002年12月至2005年12月发证机关: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1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表1点号XY12835064.0035430834.0022834854.0035431090.0032834374.0035431433.0042833950.0035431273.0052
6、833980.0035430662.0062834315.0035430786.0072834326.0035430378.0082834768.0035430200.0092835090.0035430205.00开采深度由1850米至1500米标高第二节 交通位置五里德煤矿位于富源县城南东130方向,平距9公里处。行政区划属富源县大河乡白马村公所,戛布冲村中部的大田湾。地理坐标东径1043110-1043130,北纬253430-253440五里德煤矿距富源县城14公里。距富兴(义)省际主干公路仅2公里。交通堪称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插图)。第三节 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本区属低中山地形。地形
7、相对比较平缓。矿区中部偏东地段地形最高。海拔标高1967.55米,最低处位于矿区西北角海拔1830米,高差130余米。矿区范围内大部分为稀疏林地。仅矿区西北角地势较低,地形平缓,有部分旱地。矿区范围内仅在矿区北部边界及东南角有少量民房分布。而且是分布零星。本区地处北亚热带。但高原山区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冬寒夏凉,据富源县气象站常年观测统计资料。气温:年平均气温13.8C,最高气温34.9C,最低气温-11C,无霜期240天。雨量:年平均降雨量1093.7毫米。(5-10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6.5%。冬春干燥。夏秋多雨湿润;风向:主导风向东南。区内灾害性气候频繁。主要灾害有霜冻,冰雹,干旱、
8、洪涝、低温等。矿区范围内无地表水出露。本区经济相对而言是在富源县内是比较发达的地区。农产品主要生产稻米、小麦、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本区农村大部分脱贫。工业经济主要来源于煤炭的开发。煤选厂、焦化厂随处可见,为大河镇的经济收入增加可观的财富。第四节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区内地质工作源远流长。但多限于中小比例尺地质调查,但直接涉及本矿段不多。1991年4月5日富源县煤炭管理局委托云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对本区进行地质调查,于同年9月提交“云南省富源县大河乡五里德煤矿严弯冲采区地质调查报告”。为满足曲靖电厂供煤需要,1992年4月7日曲靖地区煤炭局在富源县煤炭局主持召开“曲靖电厂供煤地勘工作联系对口
9、会议”,确定由省计委和省地矿局对等“拼盘”出资对五里德煤矿进行地质普查。1992年5月21日省计委云计能交92468号文确认并下达第一期拨款。1992年6月17日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与富源县煤炭局正式签订合同,7月31日开展地质工作。据合同要求:对东以F11逆断层分界,西以F10正断层为界,北以玄武岩为界,南以X坐标2834000为界的面积2.08Km2范围内的地层及构造特征初步查明。对F13断层两侧各布一勘探线(勘探线间距为680米)用4个钻孔对深部煤层作适当控制(孔距为200米),拟定勘探深度为1500米水平,了解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煤质特征及煤类,按地质普查要求计算C+D级
10、储量。对F13断层只作地表揭露控制,深部情况待今后边采边探。1993年5月10日全部结束野外工作,并经验收同意,转入报告编写。该次储量计算采用平面投影地质大段法计算储量其圈定原则是以F13断层为界,分上下盘计算,大块段内未考虑次级褶皱及小断层。计算储量采用的工业指标:最低可采厚度0.70米,最高可采灰份(Ad)40%,储量计算范围东以F11断层为界,西以F10为界,北以煤层露头线或以F9为界,南以X坐标2834000或煤层底板高程1500米为界,各煤层风氧化带不参加储量计算。由于本矿段构造中等偏复杂,煤层稳定及较稳定,线距680米,孔距200米。所以深部以ZK102与ZK202孔连线以上圈定C
11、级,以下为D级。浅部(两孔连线以上按线距1/2外推C级;D级外推至1500米水平或2834000X坐标线。经第一地质大队近10个月的野外工作,通过1/2000地质填图,结合占控、坑道揭露,查明了地层层序,煤层赋存于龙潭组及长兴组。龙潭组第二段为主含煤段。基本查明了煤层产状、厚度、结构及其变化。共有可采煤层10层。其中全区可采6层、大部可采4层。煤层结构比较简单。属稳定较稳定煤层,煤层对比可靠。通过采样测试,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和变化规律基本查明,居中一富灰,特低硫、磷、中一高发热量,强粘结煤,M8(含M8)煤层以上为省内急缺的1/3焦煤,其下为焦煤。基本查明了矿段构造特征和岩层产状变化。基本查明
12、了断距大于20米的断层和长度大于100米的褶皱轴的地面位置。对煤层影响较大的F9和F13断层产状已查明。并于1993年6月提交“云南省富源县大河乡五里德煤矿普查地质报告”云南省地矿局以云地计(1994)01号审查批准该报告。储量计算结果表 表2 (万吨)煤层编号储量级别合 计煤 类C级D级M790.4990.49M7+1106.09778.75184.8471/3JMM8115.9180.985196.895JMM9170.27698.96269.236JMM1376.82228.238105.06JMN1683.89829.336113.234JMM1789.16126.318115.479
13、JM合计642.164342.587984.751所占比例65%35%第五节 本次工作概况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是依据“云南省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暂行规定的要求,“以云南省富源县大河乡五里德煤矿普查地质报告”为依据,编制了煤矿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同时对原地勘部门所提交的资源储量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进行套改,并计算了矿界范围内的保有资源储量,申请注销的采空区资源量以及提交了“五里德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作为本次五里德煤矿办理采矿权延续手续提供资源储量评估依据。本次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所利用的地质资料。均来自“五里德煤矿普查地质报告”,而本次保
14、有资源储量计算所采用的工业指标、计算方法、所用的参数均来自原报告,只是这次计算了在矿界范围的资源量,而且也只是把原来块段的斜面积,按所表示的煤层倾角换算成平面积,再扣除不属于矿界范围内的平面积而计算而得。对于采空区则是根据采掘平面图,把坑道穿过地段的联线作为采空区的范围而圈定。第二章 矿区地质及煤质特征第一节 矿区地质特征一、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P2)龙潭组(P2l)、长兴组(P2C);下三叠统卡头组(T1K),飞仙关组(T1f)及第四系残坡积层(Q)各地层特征由老至新叙述如下:(一)、峨眉山玄武岩组(P2)分布于严弯冲和戛布冲北部,出露不全,所见为灰褐色块状玄武
15、岩。柱状节理发育,受风化,杏仁状构造明显。与上覆龙潭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二)、龙潭组(P2l)钻孔控制不全,据地表剖面(M17煤层以下)与钻孔控制相接厚度143.88米。依沉积环境特征,将龙潭组划分为两段。1、龙潭组第一段(P2l1)从玄武岩顶界起至M16煤层顶界止,厚64.03米。底以灰白色薄层状铝土质泥岩与玄武岩(P2)分界。在严弯冲至小街简易公路剖面和戛布冲冲沟中可见下部有2-3层风化呈灰黄、浅褐黄色巨厚层玄武质砾岩,磨圆度、球度均较好,单层厚1.20-8.73米。中上部岩性主要为灰色,深灰色,风化后呈浅灰色、灰白色、黄褐色的薄至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状菱铁岩和煤层。含可
16、采煤层2-3层。本段含较多的星点状、结核状黄铁矿,煤层以中-富硫为特征。2、龙潭组第二段(P2l2)从M16煤层顶板起至M7煤层顶界止。厚71.29-90.35米,平均79.85米。岩性为灰色、浅灰色,深灰色、灰绿色薄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和互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菱铁岩夹泥岩、煤等。含可采煤层五层,为主含煤段。该段底部为一套厚22.05-35.89米的灰色。浅灰色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等,无煤(或仅为薄煤) 碎屑沉积、岩性坚固比较稳定。本段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三)长兴组(P2C)从M7煤层顶底板起,至煤系地层顶界上,厚86.82-106.33米,平均厚97.37米。岩性
17、主要为灰,深灰、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泥岩和薄层状菱铁岩、煤层等。含可采煤层3层。与下伏龙潭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四)卡以头组(T1K) 厚100-130米。分布于严弯冲和戛布冲顺层山坡。岩性主要为灰黄、浅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等不等厚互层。其间夹少量条带状、薄层状紫色、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上部紫色层增多、增厚。底部灰黄绿色泥质粉砂岩中夹三薄层黄绿色粉砂质泥岩,含叶肢介动物化石。上二层化石个体较大,底部一层数量多个体小,化石均保存完好,全区稳定,定为B7标志层。以该标志层(最低化石层)底界作为与下伏长兴组的分界。本组与下伏长兴
18、组呈整合接触关系。(五)飞仙关组(T1f)分布于红土田南及F10断层上盘。区内出露不全。所见为下部紫红、紫灰色中厚层状泥岩及浅紫灰色、浅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等,呈不等厚互层。(六)第四系(Q)本区残坡积层发育,分布于洼地、沟谷山坡等地。主要有北西、南西和东南三大块,以黄褐色、紫灰色松散亚粘土、砂、砾石组成,不整合于各种基岩之上,多被开垦种植。二、构造据1/20万盘县幅区调报告资料,本区位于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带西缘之中偏南部,被北东向(新华夏构造带)断裂夹持。五里德矿区总貌为被F10(西)与F11(东)两断层夹持抬升,倾向南西的单斜构造。详见区域构造纲要图(标图2),中部被F13逆断层分割成戛布冲及
19、严弯冲两块。戛布冲显示为一短轴背斜,严弯冲显示为一宽缓向斜。受构造挤压,岩层产状变化较大,总的来说。浅部较缓(2527),深部变陡,现将矿区内主要断裂构造分述如下:(一)矿区边界断层:1、F11逆断层,为矿区东部边界断层。为区域性高角度逆断层,呈北北东向展布,倾向西,倾角70左右,南北贯通延出矿区。矿区内大部被第四系掩盖。未能见断层结构面。矿区以北有2个地质点见之,北部小岩子为P1m(茅口组)与T1K(卡以头组)接触;矿区南部的红土田为T1K与T1f接触。断距由南向北增大。最大断距大于400米。2、F10正断层,为矿区西部边界断层呈北西向展布,两端延伸出矿区,倾向南西,倾角70左右。1线南被第
20、四系掩盖。北段有2个剥土点及3个观察点控制。上盘为T1f紫色层倾角陡(50左右),下盘为T1K浅色岩层,倾角缓(25左右)界线清楚,断距大于100米,在PD02硐口所见断层破碎带宽仅1米左右。3、F9逆冲断层呈北西西-南东东展布。北西端延出矿区,南东端交于F11断层,地表延伸长度大于1200米。地表有5个观察点所见,深部有ZK101、ZK201、ZK202 3个钻孔控制。该断层的特征是:(1)、上盘岩(煤)层倾角较缓(30左右)下盘岩(煤)层倾角陡(55左右) (2)、为压扭性(左旋)逆冲断层。以平推为主。其倾角浅部陡(50左右)深部缓(与岩层倾角近乎一致)。 (3)、断层结构面呈舒缓波状。破
21、碎带可宽可窄,有时为构造透镜体如ZK101、ZK202所见,破碎带宽分别为1.82米和0.67米,而ZK201孔破碎带宽达26.62米,为一透镜体,M7等煤层被冲失形成无煤区。(4)、地表断距大,(最大达100米)向深部急剧变小消失。该断层构成矿区北部边界。(二)、矿区内构造1、B1短轴背斜。呈北北东向展布于1线东侧与F14断层间,与F14几乎平行,地表出露长约340米。最大波辐55米,两翼不对称,西翼岩层倾角相对平缓(25左右),东翼稍陡(45左右)北端扬起、南端倾伏消失。2、F13逆断层:呈北北东向展布,北段逐渐转向北东东,两端延伸出矿区,走向地表延伸大于1500米。倾向南东,倾角43-4
22、6。向南逐渐变陡。断距由北向南,由浅至深增大。矿区中部地表断距约40米。深部由于上下盘岩(煤)层产状改变显得断距很大(达200米)。断层破碎带很窄,在地表坑道中见为0.2-3.4米的兰灰色鳞片状断层泥,在ZK5钻孔中仅见0.1米角砾岩。由于该断层的影响,将矿区分为东西两部,上盘为严弯冲、下盘为戛布冲。3、F13逆断层为F13的孪生断层。走向倾角相同,南端在平面与部面上与F13断层形成“入”字型构造,向北撒开。地表出露长度小于1000米,倾角南端仅20,向北逐渐变陡.地表最大断距大于60米。ZK5孔该断层在孔深72米(1842米标高)以上即交于F13断层之上。对深部煤层影响不大。4、F14逆断层
23、呈北东向展布于F13逆断层西侧与B1背斜间,倾向北西、倾角70左右,南端在纵I线南200米消失,向北延伸出矿区。地表出露长大于700米,该断层破碎带较宽。地表可见达20余米。地表最大断距20米左右,对M13以上煤层有较大影响。主 要 断 层一 览 表 表3断层编号位置性质产状落差(米)走向长度(米)影响深度(米)控制程度倾向()倾角()F10西部边界正断层240-25071006001500米标高查明F11东部边界逆断层90-100740012001500米标高查明F9北部边界及北部浅部逆断层215-23023-5510012001720米标高以上M7-M9基本查明F13中部逆断层110-15
24、043-4640-20015001500米标高以上查明F13中部偏北逆断层110-13020-606010001840米标高以上查明F14西部逆断层290-30072010001720米标高以上M5-M13基本查明第二节 煤层及对比一、煤层由于矿区内钻孔只控制到M17煤层,煤系地层未揭露全,据钻孔及地面资料,五里德煤矿含煤地层厚度为222.14-260.71米。含煤21-33层。煤层总厚20.67米。其中龙潭组第二段(P2l2)含煤11-15层,煤层总厚12.89米,长兴组(P2c)含煤10-18层,煤层总厚7.78米。五里德煤矿可采煤层共10层,其中全区可采6层(M4+1、M7、M7+1、M
25、8、M9、M16),大部分可采4层(M2+1、M5、M13、M17)。各煤层情况参见,表4、表5、表6、表71、M2+1煤层(B6标志层)位于长兴组(P2C)上部。距T1k/P2C界线26.36-52.84米,一般为33米,为P2c第一个可采煤层,煤厚0.57-1.28米。平均0.87米。浅部大部不可采。可采区分布于ZK101与ZK201钻孔连线以下60-130米深部,该煤层以半暗型煤为主,煤层中部含一层隐晶高岭石泥岩夹矸,较稳定,厚0.01-0.22米。顶板一般为泥质粉砂岩。伪底为泥岩。属局部较稳定薄煤层。2、M4+1煤层位于长兴组(P2c)中部,距M2+1煤层10.82-25.87米,一般
26、为17.88米,煤厚0.71-1.41米,平均1.01米,为稳定可采薄煤层,以半暗煤为主,以单一结构为主,偶有1-2层夹矸出现于煤层上、下部,厚0.1-0.09不等。伪顶、伪底一般为炭质泥岩。3、 M5煤层(B5标志层)位于长兴组(P2c)中下部,距M4+1煤层8.57-22.88米。一般19.12米。煤层0.45-1.17米。平均0.90米。F13下盘及浅部大部可采,属较稳定薄煤层。煤层以半暗煤为主,夹少量亮煤条带。煤层中部常见1-3层似层状泥岩或隐晶质高岭石泥岩夹矸,单层厚0.02-0.10米,集中出现在F13断层以西。当地群众称“腰荒炭”。顶底板一般为泥质粉砂岩。4、M7煤层(B4标志层
27、)位于P2l2顶部,距M5煤层24.80-28.09米,平均26.26米。煤厚2.43-5.06米,平均3.22米,稳定厚度2.5米左右。该煤层为矿区厚度最大的稳定可采中厚煤层。俗称“大糠煤”。以半亮煤为主,顶部0.27-0.35米为暗至半暗煤。其下夹一层厚0.01-0.15米泥岩或隐晶高岭石泥岩夹矸。较稳定,全区可见.伪顶、伪底常见0.1-0.2米厚的泥岩。、M煤层位于P2l2上部,距M7煤层10.55-16.32米,一般13.96米。煤厚1.37-5.58米。平均2.85米为全区稳定可采中厚煤层。煤层中部含0-2层夹矸,厚0.06-0.11米,稳定性差,不连片。以半亮煤为主,夹暗煤细条带。
28、顶底板一般为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泥岩。6、M8煤层位于P2l2中部,距M7+1煤层6.09-6.48米,平均6.34米,层间距最稳定。煤层1.28-1.84米,平均1.57米,全区可采属稳定中厚煤层。以半亮煤为主。含矸0-3层,厚0.01-0.30米,普通可见。顶底板一般为泥质粉砂岩。7、M9煤层(B3标志层)位于P2l2中部,距M8煤层9.42-13.75米,平均11.55米。煤厚1.68-4.68米平均2.42米,稳定可采,属稳定中厚煤层。底部常夹一层0.12米泥岩夹矸,分布于F13下盘及F13上盘浅部,以半亮煤为主,夹少量光亮型煤。煤灰呈暗红色,俗称“红灰面炭”。直接顶底板均为浅灰色、灰白
29、色粘土岩,遇水易膨胀,稳定性差。8、M13煤层位于P2l2中下部,距M9煤层14.97-21.28米,一般为16.81米。煤厚0.43-5.06米,平均1.75米。F13下盘及F13上盘浅部大部可采,属较稳定中厚煤层。煤灰呈淡红色,俗称“红灰硬炭”。含夹矸0-2层,单层厚0.01-0.42米。以半亮型煤为主。顶底板多为泥质粉砂岩。9、M16煤层(B2标志层)位于P2l1顶部,上距M13煤层23.89-39.13米,平均32.13米。煤厚0.82-1.24米,平均1.04米,属稳定可采薄煤层。以半亮型煤为主,结构单一。顶底板一般为泥质粉砂岩。10、M17煤层位于P2l1上部,距M16煤层0.15
30、-4.77米,层间距自西向东减薄,F13断层以东与M16煤层合并。煤厚0.68-1.47米,平均1.19米,大部。稳定可采,属较稳定薄煤层。以单一结构为主,仅ZK101孔煤层中部见3层薄矸,单层厚仅0.01米。该煤层较以上各煤层含硫均高,但仍属低-中硫煤,煤层及顶底板中可见星点状、细条带状黄铁矿,俗称“大臭炭”。顶底板一般为泥质粉砂岩。综上所述,五里德煤矿就可采层数而言,中厚煤层与薄煤层各半,然可采煤层的煤层厚度以中厚煤层为主。M7(3.22米)、M7+1(2.85米)、M8(1.57米)、M9(2.42米)、M13(1.75米)等五层可采煤层总厚达11.81米,占可采煤层总厚的70%,占总储
31、量的66.5%,且集中产于P2l2段内,为主采对象。二、煤层对比1、对比方法五里德煤矿煤层多,煤层间距小,缺乏单独标志层特征,煤层对比采用综合方法,包括层间距,煤层厚度及煤层结构,煤质,高岭石泥岩夹矸,煤层顶底板薄层菱铁岩及测井曲线等。2、对比标志据综合对比方法,结合硐山煤矿对比特征,在五里德矿区确定了7个对比标志层:(1)B1:为P2l与P2地层分界的组合特征。界线下为P2玄武岩、界线上为陆相沉积岩层。靠近底部有2-3层中砾岩、易于识别。(2)B2、M16煤层:其特征是a、M16煤层是P2l2最顶部一个煤层,其上较长段(23.89-39.13米)无可采煤层。b、M16煤层结构单一,厚度稳定(
32、0.82-1.24米),低灰、特低硫为特征;c、M16与M17煤层间距仅0.15-4.77米,与M17煤层构成“双联煤”,M17煤层以低-中硫为特征。(3)B3、M9煤层:其特征是a、M9煤层为P2l2中部全区稳定可采的中厚煤层,一般含一层泥岩或粘土岩夹矸。煤质优、低灰、特低硫。b、以半亮煤为主,易碎,煤灰呈暗红色为特征,俗称“红灰面炭”c、直接顶底板均为灰白色、浅灰色粘土质泥岩或粘土岩,遇水易膨胀,稳定性差。(4)B4、M7煤层:其特征:a、煤层位于P2l2顶部,以厚度大,煤质优为特征,为全区最厚一个煤层,稳定层厚2.50米左右,俗称“大糠煤”.b、煤层顶部有一层厚0.27-0.35米暗至半
33、暗型煤,致密,质硬。其下一般含一层0.01-0.15米隐晶高岭石泥岩(或泥岩夹矸),煤层结构简单。C、煤层顶板为浅灰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与菱铁岩薄层(单层厚0.03-0.05米)呈密集的近等厚互层,特征明显。(5)B5、M5煤层:其特征是a、位于P2c下部,是长兴组最下部一个可采煤层,距M7煤层间距稳定,一般为25米左右。b、以半暗型煤为主,中灰,特低硫,含矸0-3层,不稳定,地表一般见1-3层隐晶-细晶高岭石泥岩夹矸。 可 采 煤 层 厚 度 及 稳 定 程 度 统 计 表 表4煤层编号单 工 程 度 总厚度 可采厚度统计值最小-最大平均(点数)稳定程度ZK101ZK102ZK202ZK201
34、PD02PD04XD01XD03XD04XD05MD2MD12MD13MD14MD15MD16MD21MD22总厚度可采程度M2+10.571.280.830.950.740.57-1.280.44-1.28较稳定0.441.280.610.740.740.87(5)0.76(5)M4+11.411.081.220.711.040.870.800.921.051.000.71-1.410.71-1.32稳定1.321.081.220.710.850.870.800.920.900.860.01(11)0.95(11)M51.050.891.170.450.920.900.45-1.170.45
35、-1.17较稳定0.950.891.170.450.920.900.90(6)0.88(6)M72.622.43断失5.062.752.43-5.062.37-4.91稳定2.552.374.912.673.22(4)3.13(4)M7+11.591.37断失5.581.37-5.581.37-5.47稳定1.531.375.472.85(3)2.79(3)M81.281.71断失1.841.611.421.28-1.841.28-1.61稳定1.281.321.571.611.421.57(5)1.44(5)M91.681.834.681.782.581.981.68-4.681.58-4.
36、52稳定1.681.834.521.782.391.582.42(6)2.30(6)M131.430.430.775.061.431.350.43-5.060.43-4.37较稳定1.270.430.774.371.431.351.75(3)1.60(6)M161.061.240.820.82-1.240.82-1.24稳定1.061.240.821.04(3)1.04(3)M171.411.470.680.68-1.470.68-1.47较稳定1.411.470.681.19(3)1.19(3) 可采煤层可采厚度中夹矸特征统计表 厚度单位:米 表 5煤层编号单工程夹矸厚度层数累计厚度统计值最
37、小厚度最大厚度ZK101ZK102ZK201ZK202坑道平均层数最小厚度平均累计厚度最大厚度M2+110.1310.0110.2210.21000-10.140.130.22M4+120.10000010010.150-20.080.010.090.010.15M530.1410.010000000-30.040.020.100.010.10M720.0810.0620.1620.111-20.060.010.070.010.150.030.080.010.15M7+120.070010.110-20.060.010.060.010.11M820.0630.4030.29000-30.090
38、.020.040.010.300.030.200.010.03M910.0210.0110.160010.300-10.120.190.400.010.40M1320.17000010.42000-20.200.010.160.010.42M16000000M1730.0300000-30.010.010.010.010.01 可 采 煤 层 特 征 表 表6序号煤层煤层厚度(米)煤层间距煤层结构顶底板岩性稳定性 倾角(度)容重(吨/米3)最小-最大平 均最小-最大平 均夹石层数最多一般夹石总厚 度 (米)顶板底板1M7+11.37-5.581.4513.966.09-6.4820.06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质粘土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稳定25-481.3512M81.28-1.841.576.349.42-13.75330.09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稳定24-481.353M91.68-4.682.411.5514.97-21.88110.12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稳定26-471.354M130.43-5.061.2116.8123.89-39.13200.20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泥岩、粉砂岩较稳定24-481.355M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