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正式版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027286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4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正式版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正式版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正式版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正式版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正式版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正式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正式版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第一节工科子宫内膜异位症,第一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思考,30岁女性.5年前行人工流产术1次。此后月经尚规律,但每次月经来潮均出现下腹及腰骶部疼痛,且逐渐加重,疼痛可放射至会阴、肛门,常于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经期第1日最剧,月经干净后消失。未避孕,但未再妊娠。多次测BBT呈双相型。妇科检查:子宫后倾固定,盆腔后部扪及触痛性结节,双侧附件压痛。输卵管碘油造影显示双侧输卵管不通。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评估该病人的临床特点,提出护理诊断,应采取那哪些护理措施?,第一节子宫内膜异位症,概述,子宫内膜异位症: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以外部位。部位:盆腔脏器和腹膜多见,

2、以卵巢最常见。年龄:子宫内膜异位症见于生育年龄妇女,多发生于2545岁。,宫底韧带子宫下部后壁子宫直肠陷凹乙状结肠腹膜层阴道直肠隔,肚脐,腹壁手术斑痕,外阴、阴道,卵巢,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部位,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是目 前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一般仅见于生育年龄妇女,以 25-45岁多见 激素依赖性疾病,概述,第一节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侵蚀能力。异位内膜可出现在身体不同部位,具有与正常子宫内膜相似的功能,随卵巢激素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形成大小不等的紫蓝色结节或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部位,脐部,腹部斑痕,卵巢,膀胱子

3、宫反折腹膜,外阴,宫骶韧带,宫颈,第一节子宫内膜异位症,第十九章 妇科其他疾病妇女的护理,卵巢内的异位内膜可因反复出血而形成单个或多个囊肿,内含暗褐色糊状陈旧血,称卵巢巧克力囊肿。,卵巢巧克力囊肿,部位:盆腔脏器和腹膜多见,以卵巢最常见。有弥漫性及局限性两种或放射至会阴、肛门及大腿。B超检查 有助于明确病妇科检查: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多后(3)选择合适的手术时间 月经来潮前禁作输卵管通畅检查,经宫颈或阴道的手术应在月经干净后37日内进行。25-45岁多见作,因性生活不适影响夫妻感情;副反应:恶心,体重增加、乳房缩小、痤疮、皮脂增加、多毛、头痛、潮热、性欲减退、阴道萎缩等孕三烯酮及达那唑治疗。倾

4、固定,盆腔触痛性结节;有弥漫性及局限性两种 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是目自我形象紊乱 与手术切除子宫有关。最剧,逐渐减轻至经后消失。(1)保持心情愉快,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热水袋外敷下腹部。或经血潴留性疾病引起子宫内膜碎片逆流为主,第一节子宫内膜异位症,第十九章 妇科其他疾病妇女的护理,【护理评估】,(一)健康史:多次妊娠、流产、剖宫产导致子宫壁创伤、慢性子宫内膜炎以及输卵管通液或经血潴留性疾病引起子宫内膜碎片逆流为主要诱因。,临床表现,1.痛经和持续下腹痛:(痛经是典型症状,多随局部病变加重而逐年加剧),(一)症状,痛的特点:从经前开始,经期第一日最剧,逐渐减轻至经后消失。痛的部位:多在下

5、腹正中及腰骶部,或放射至会阴、肛门及大腿。痛的程度:与病灶大小并不一定成正比,而与病变部位有一定关系。,2.性交不适:深部性交痛3.不孕:40%4.月经异常:15-30%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经前点滴出血5.其他特殊症状:,(一)症状,第一节子宫内膜异位症,(二)身体状况 1.痛经 生育年龄妇女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是典型症状。2.不孕 约40%病人不孕。3.月经异常 可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4.妇科检查: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多后倾固定,盆腔触痛性结节;附件处不活动囊性包块,有轻压痛;阴道后穹窿可见紫褐色小结节或包块。,第一节子宫内膜异位症,(三)心理-社会状况 痛经影响日常生活、工作,药物治疗

6、疗程长、费用高及副作用均给病人造成困扰;担心手术影响生理功能、疾病导致不孕使病人焦虑、情绪低落。(四)辅助检查 1.B超检查 有助于明确病变部位。2.腹腔镜检查 是目前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方法。,第一节子宫内膜异位症,(五)处理要点,1.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症状轻、年轻有生育要求者。随访观察药物治疗,一般至少连续用药6个月。常用口服避孕药、孕激素、米非司酮、孕三烯酮及达那唑治疗。2.手术治疗 适用于重症病人。可经腹腔镜或剖腹行病灶切除,必要时切除子宫及卵巢。,第一节子宫内膜异位症,【护理诊断】,1.慢性疼痛 与痛经有关。2.焦虑 与担心不孕、病程长、疗效欠佳有关。,第一节子宫内膜异位症,【护

7、理措施】,1.一般护理(1)做好解释工作,保持心情愉快,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热水袋外敷下腹部。(2)向病人讲解相关疾病知识;2.病情观察 观察疼痛时有无肛门坠胀,有无进行性加重;观察药物疗效,有无副反应;术后伤口。,第一节子宫内膜异位症,【护理措施】,3.对症护理(1)缓解疼痛,给予止痛药物;(2)遵医嘱给予性激素治疗,如口服避孕药、曼月乐、米非司酮、达那唑等;(3)手术护理(4)不孕治疗的护理,第一节子宫内膜异位症,【护理措施】,4.用药护理(1)首选孕激素。副反应:低热、乏力、潮热、食欲减退、闭经等。(2)达那唑口服。副反应:恶心,体重增加、乳房缩小、痤疮、皮脂增加、多毛、头痛、潮热、

8、性欲减退、阴道萎缩等(3)遵医嘱严格按疗程接受孕激素或达那唑等治疗,一般需坚持6个月,不可随意停药。禁忌症:,第一节子宫内膜异位症,3.健康指导(1)防止经血倒流 经期避免剧烈运动、性生活及盆腔检查,避免重力挤压子宫。(2)生育指导 1)药物治疗的病人月经恢复正常23次后再考虑受孕。2)对实施保守性手术治疗的病人,术后半年受孕。(3)选择合适的手术时间 月经来潮前禁作输卵管通畅检查,经宫颈或阴道的手术应在月经干净后37日内进行。,第二节 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病: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亦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年龄: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经产妇。,多次妊娠和分娩时子宫壁

9、创伤和慢性子宫内膜可能是主要原因。有弥漫性及局限性两种 可能与高雌激素刺激有关,概述,第二节子宫腺肌病,【护理评估】,(一)健康史:年龄、妊娠及分娩次数、流产、剖宫产等病史,第二节子宫腺肌病,(二)身体状况 1.痛经 生育年龄妇女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是典型症状。2.月经异常 可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3.妇科检查:子宫呈均匀性增大或局限性结节隆起,有轻压痛。,第二节子宫腺肌病,(三)心理-社会状况 痛经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因性生活不适影响夫妻感情;担心手术效果。(四)辅助检查 B超检查、腹腔镜检查、宫腔镜等,第二节 子宫腺肌病,(五)处理要点,视病人症状、年龄和生育要求而定1.手术治疗是主要方

10、法。可经腹腔镜或剖腹行病灶切除,必要时切除子宫及卵巢。2.非手术治疗 随访观察药物治疗,常用口服避孕药、孕激素、米非司酮、达那唑治疗。,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是目慢性疼痛 与痛经有关。手术治疗 适用于重症病人。或经血潴留性疾病引起子宫内膜碎片逆流为主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症状轻、年轻有生育要第二节 子宫腺肌病腹腔镜检查 是目前诊断(1)保持心情愉快,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热水袋外敷下腹部。有弥漫性及局限性两种妇科检查:子宫后倾固定,盆腔后部 可能与高雌激素刺激有关视病人症状、年龄和生育要求而定第十九章 妇科其他疾病妇女的护理,第二节子宫腺肌病,【护理诊断】,1.疼痛 与异位病灶有关。2.自我形象紊乱 与手术切除子宫有关。3 潜在并发症:失血性贫血,第二节子宫腺肌病,【护理措施】,1.缓解疼痛(1)保持心情愉快,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热水袋外敷下腹部。(2)遵医嘱严格按疗程接受孕激素或达那唑等治疗。2.对症护理(1)向病人讲解相关疾病知识;药物引起的副反应停药后可以逐渐恢复,不必担心。(2)说明手术的方式及术后的效果: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保留卵巢功能的手术;根治性手术,感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