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谭庙.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27365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黄谭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黄谭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黄谭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黄谭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黄谭庙.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黄谭庙 张廷亮 早就听说墟沟南面的山坡上有个黄谭庙,一直想去看一看。 一个周末的下午,几个同事结伴而行,一心想去探个究竟,或许能发现个有价值的乡土建筑。不巧的是同事中都不知道黄谭庙的准确地点,经过再三打听,才知道个大概的位置。大约是在东港中学东南面五公里左右的一个山顶上。我们一行战战兢兢的行走在茂密的灌木丛中。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寻找,好歹来到了黄谭庙。坐落黄谭庙的山顶叫龙头顶。这里虽然不及大桅尖的高度,却很险要。站在这里,向东仰望,雁门崖穿行于薄雾之中,很是壮观,向南望去,悬崖峭壁,令人胆寒,回首北望,十里港区尽收眼底,美不胜收。黄谭庙选的位置真好,倚山面海,站立在这里真有一种“山高人为峰”

2、的感受。据地方志记载,黄谭庙,是民间奉祀“黄、谭”二圣之庙。黄、谭何许人也,已经无从查考,据说是外乡人,有一技之长,来此地后,乐善好施,作了不少好事,百姓们为了感恩二位,便筑庙纪念。黄谭庙倒也很特别,屋面系由石板叠铺而成,无梁,门额上书有“黄谭庙”三字,上款“道光丁未孟夏吉旦”,也就是1835年的光景,下款是“军民重修”字样,看来黄谭庙的历史还是蛮长的。黄谭庙内设有祭坛,并供奉黄谭二圣塑像,祭坛两侧有石刻楹联“二圣灵光昭海甸,千秋泽德被云台”。还有一幅刚贴的对联“黄谭庙盘据龙头顶,莲蕊山峰耸雁门崖”。但是,环顾四周,明显感觉到这里建筑的简陋:材料没有被雕琢,墙体也是随意而砌,空间明显的狭小,有

3、压抑感。看完了黄谭庙之后,我的心情有点沉重起来。先人们纪念“圣人”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黄谭庙建筑的太粗糙和简陋了,这使我大失所望。与周围美好的山海风光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搞纪念性的建筑,要么不搞,要搞就要搞得像模像样,虽不说要万古流芳,至少也要雕刻的细致一些,做工考究一点吧。这样,既可反映自己的建筑技艺,也是对“圣人”的最好的尊重呀。这个要求,对先人是否过份了?我看过一个资料,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建了近630多年,至今仍保存着上万张的建筑图纸。那个精美的程度,真是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对得起徒子徒孙。当然,不能拿科隆大教堂与这里的黄谭庙相比,黄谭庙也代表不了那个时候本地的真正水平,但是至少反映了建筑

4、者文化素养的欠缺和失落。联想到我们现在的一些建筑,建了拆,拆了建,几乎很少看到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建筑。一些建筑师们缺乏对建筑的神圣感,也缺少对建筑的美好想像和理性的寄托,形成了许多视觉污染,这方面,确实有不少遗憾。片刻的停顿,庙内香火未泯,雾烟缭绕,令人喘不过气来的氛围同样让人感到不舒服。我在想,祭祀古人为什么非得要烧香?这里一定有些道道。烧香可能源于古人对火的崇拜,以表达对天神的通达和敬意;也许是源于佛教,以烧香作为祈求消灾免难的方式之一。但是,时代发展了,各种祭祀活动也该与时俱进。用鲜花、祭文、音乐的方式,我看要比烧香的方式好,它同样能表达思念的情感,最主要的是可以还我们清新舒适的环境。用现代的手法、材料、形式来反映宗教的内容,是否是宗教的发展趋势之一。我想应该是的。我参观过无锡灵山胜地的梵宫。那里建筑材料之精美,环境布置之典雅,灯光设计之周到,佛教故事描绘之生动,确实让人感到了佛教的魅力。我称这种现象叫做用现代方法表达宗教内容,同行者赞同我的看法。看来他们是成功的。 黄谭庙,作为一处祭祀场所确实需要整修,因为内容需要形式来包装;黄谭庙的祭祀方法也需要更新,因为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真要如此,黄谭庙还是值得一去的,连云地区也许就多了一个人文景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