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赛马场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28088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赛马场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赛马场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赛马场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赛马场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赛马场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赛马场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赛马场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赛马场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元国际投资咨询中心有限公司二一年五月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赛马场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赛马场新建项目项目执行单位名称: 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文体局项目负责人: 职务: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公章):中元国际投资咨询中心有限公司可行性研究总负责人:张柳阳 职称:工程师编写人员: 职称:工程师 职称:助理工程师 职称:助理工程师第一章 项目总论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赛马场新建项目;(二)项目性质:新建(三)建设地点:若尔盖县(四)占地面积:150亩(五)建设业主: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

2、县文化体育局(六)区域经济指标:二、研究范围及主要编制依据(一)研究范围我公司受业主委托,对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赛马场新建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提交可研报告,其主要研究范围包括:项目的提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需求分析、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方案、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社会评价等。(二)主要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该项目的具体情况,本报告的编制依据主要有:1、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关于加大对红原大草原国家公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的提案3、关于全力实施旅游二次创业促进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4、国家发改委与建设部联合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5、四川

3、省建筑工程概预算指标及有关费用标准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7、岩土工程勘察报告8、委托方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三、项目提出的理由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袭了中国文化中的“以民为本”的思想,并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和谐的体育精神。赛马是作为一种传统体育项目,尤其受到藏族人民喜爱。马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最亲密的伙伴,赛马更是藏族人民娱乐的主要内容,草原人民一年之中的赛马活动不计其数,凡是大型节日都有赛马。当赛马运动成为体育生活一项重要而有趣的内容时,人们将体会到绿色、生命、健康、快乐的内涵。赛马场的建设将满足若尔盖居民对传统体育文化的需求。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和灵魂。旅

4、游业作为若尔盖县的一个特色经济,已经成为若尔盖县经济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的先导产业。若尔盖县要找准和突出自身的特点,形成鲜明的、富于个性的旅游形象,并加以精心包装,大力宣传,才可能成为对国内外游客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实行政府主导型的发展和管理模式的大草原特色旅游是可行的,若尔盖县具有丰富的天然草地资源,赛马场的建设无疑是不错的选择,通过各种形式的赛马活动展示个性的旅游形象,宣传若尔盖草原,广交朋友,广招客商,提高赛马这一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靠特色赢得市场,靠精品占领市场,进一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四、可研报告主要结论(一)项目建设必要性1、实现若尔盖县规划目标,推动县城新格局建设。2

5、、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3、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阿坝州若尔盖县的可持续发展。4、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带动第三产业发展。5、满足群众多元化体育需求,提高居民健康素质。6、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早日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二)建设内容及规模(三)项目施工进度安排项目建设期 月, 年 月正式开工, 年 月底前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四)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若尔盖赛马场总投资1200.00万元,建设资金全部由中央政府财政资金支持解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表1-1:表1-1序号指标数值1项目占地面积2建筑面积(平

6、方米)3用房建筑面积4休息平台面积5看台面积6容积率7绿地率8建筑密度9停车位(个)10总坐席(座)300012投资总额13单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投资(万元/平方米)14单位使用功能运营成本(元/平方米)15161718(六)结论与建议项目建设条件具备,社会效益明显,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一、建设背景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四川建成西部旅游强省的要求,阿坝州委州政府提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把若尔盖县划入了大九寨国际旅游区的核心区。若尔盖县委县政府结合实际,确立了“立足大九寨,突出藏文化,建好生态旅游基地”的旅游发展工作思路。二、

7、项目建设必要性(一)实现若尔盖县规划目标,推动县城新格局建设。为了认真落实中央切实加强城镇基础设施的决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县政府 ,赛马场建成后将对丰富若尔盖县文化生活 提高文化品味,拉动文化产业发展,推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二)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丰富的土地和草场资源。若尔盖地域辽阔,广袤而富饶的土地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三)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阿坝州若尔盖县的可持续发展赛马场是一项保护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的综合性民运建设项目,若尔盖新建赛马场可以建成为一座集赛马、田

8、径、足球、射击、射箭、摔跤、斗牛、斗鸡、文艺演出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体娱乐场所。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以促进若尔盖县的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四)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是若尔盖县经营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腾飞的一个战略任务。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前景最广、综合性强、关联度高的先导产业,是扩大知名度,提高开放度的形象产业,是经济后进地区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社会的富民产业。旅游业的特殊功能可以直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第一、二产业的革新与优化,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近年来,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赛马也商业化,促使了赛马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实践

9、证明:现代赛马是一种群众喜爱的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活动,对于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增加税收、赞助公益事业、社会稳定均有裨益。因此,赛马场的建设必定能吸引更多的区内外游客观光旅游、洽谈贸易,带动第二、三产业和土地增值,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五)满足群众多元化体育需求,提高居民健康素质。若尔盖地区体育设施水平较低,不能满足群众热切的体育健身需求和愿望。赛马场的建设,将使若尔盖体育设施发展水平快速攀登上新台阶,带动全民参加赛马等运动的热情,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该项目将是若尔盖县政府为改善居民生活水平而实施的一项富民、惠民工程。(六)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

10、条件,早日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综上,该项目的建设是适时的,也是十分必要可行的。第三章 需求分析一、我国赛马业发展状况与前景(一)我国赛马业发展总体状况现代马业是一种新型第三产业,它综合文化、体育、竞技、休闲于一体,它为社会提供商品以及相关的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满足,中产阶层的增加,现代马业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现代赛马在我国曾开展,在探索适合国情的赛马模式、提高赛马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途径和方法诸方面已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现代赛马业得到发展,在短短几年间大城市纷纷建立赛马场,乘马俱乐部90余所。有的专家提出在我国建立40个赛马场,国家批准开展商业赛马,直

11、接产值800亿。(二)我国赛马场设施建设现状与不足现代赛马场规模大、设施先进,向国际标准看齐,企业经营,自负盈亏,受国家政策和经济调控,其投资金额和维持费用均很高。从目前情况看,除个别赛马场外,经济效益都不太好,因此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赛马场经营管理模式及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途径和方法是振兴我国现代赛马业的重要课题。(三)我国赛马业发展前景在我国,赛马业必须力争政府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健全赛马业的管理体制和法规,使赛马业在政府的监督和调控下健康发展。与此同时,赛马业必须由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财团和大企业共同投资经营,有这两方面的坚强后盾,赛马场方可承受市场经济的风浪,生存和发展。在建

12、设选址上,赛马场应选址在交通方便,环境优美的大城市市区附近,与商贸、饮食、旅游、文娱、体育各业配套,才可保证客流如潮,财源广进。二、若尔盖赛马事业发展现状与问题交通 宣传影响若尔盖县赛马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资金短缺,促销乏力,知名度不高。因此,应借助各种手段,利用各种场合,大力宣传若尔盖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和日趋改善的旅游设施,建立起若尔盖县的整体形象,使市场对若尔盖县从未知到已知,再到具有鲜明印象,让更多的人了解若尔盖,向往若尔盖。若尔盖县其独特的市场区位优势和不太发达的旅游客源市场现状,决定了要发展当地赛马业,就必须树立大区域旅游观念。大力加强与阿坝州各县、成都、重庆、青海、甘肃及东南沿海

13、省市等区域旅游市场的协作与联合,协同开发旅游线路,要积极、主动地把自己纳入周边的旅游线或旅游网中去,联合促销;实现资源互用,产品互补,联点成线,串线成网,客源互流,利益共享的战略。年,若尔盖县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次,国内旅游者人次;年若尔盖县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次,国内旅游者人次,国内旅游是若尔盖县旅游业的主体和基础。客源以国内市场为主,海外客源市场为辅。发展国内旅游,为接待更多的海外游客创造条件;开拓海外旅游,可以提高国内旅游质量,加速与国际接轨。第四章 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一、建址现状(一)若尔盖县概况若尔盖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和阿坝州北部,东径102008103039、北纬32

14、05634019之间,是四川通往西北省区的北大门。县城达扎寺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县幅员面积1043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年均气温0.7,最低气温-33.7,年均降水量660毫米,无绝对无霜期。县域被长江、黄河两大水系自东南向西北的分水岭分为西部丘状高原区和东部高山峡谷区两大地貌类型。全县辖1镇、16个乡(其中纯牧区7个乡、半农半牧区9个乡)、4个国有牧场(其中1个省属牧场、1个科技牧场)、95个行政村、241个村民小组。居住有藏、汉、回、羌、彝等12个民族,总人口6.59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5.43万人,占82.4%;藏族5.89万人,占89.4%。县城达扎寺镇距成都498公

15、里,距兰州533公里。若尔盖历史悠久,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既有独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安多藏族文化、悠久的宗教文化,又有激励全县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的红军长征文化和农、牧两个迥然不同的区域文化。安多藏戏、宗教舞“跄”、民间“锅庄”、壁画、唐卡、民间神话、传说、歌谣、谚语、史诗等民间文艺、民间文学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县、乡文化馆、站服务体系基本健全,组建有“乌兰木骑”式舞蹈队和藏文中学、降扎乡等业余藏戏队。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文化事业,促进民族文化与大草原旅游业的有机结合,进而带动县域经济的转型和发展,若尔盖县委、县政府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确立了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为

16、文化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若尔盖县是四川通往西北省区的北大门,国道213线横贯县境,省道209线在县城与国道213线相汇。经国道213线,若尔盖县城至松潘140公里,至九寨沟222公里;至成都487公里;至兰州524公里;经省道209线,若尔盖县城至红原133公里,至成都596公里。若尔盖县地域辽阔,资源富集,优势突出。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县境西部的热尔大草原是川西北高原中面积最大的草地,地表平坦辽阔,溪流纵横、湖泊密布,面积1000平方公里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出没其间的珍禽异兽,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主要景区景点: 黄河九曲第一湾、热尔大草原、纳摩神居峡、降扎温泉、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省级铁

17、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包座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又有巴西会议会址、包座战役遗址、古潘州遗址等人文景观,是大九寨国际旅游区的核心组成部分。二、项目地址项目建设地位于三、建址条件(一)政策环境(二)建设用地(三)地形及工程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若尔盖幅员辽阔,纵横百余公里,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是黄河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地带。属高原丘陵、山原、亚高山和高山峡谷地貌类型。建筑场地属岷江系级阶地,拟建场地地形整体教平坦,场地及地基整体稳定,宜于建筑。2、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场地稳定性2、工程地质、水文条件1)地质构造2)地层结构和岩性结构3)地下水4)不良地质作用5)对工程建设不利的埋藏物勘察场地内未发现埋藏的河

18、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四)市政配套条件给水、排水、天然气、通讯、电力、路灯电缆等均可就近搭接。项目所在区域完善的配套设施,为项目建设提供良好条件。1、给排水项目区建设、生活用水取于山上地表蓄水,将临近水源的水用水管引入工作区内,用于建设施工。施工用水经施工场地吸收和蒸发后无外排水;生活污水产生量小,所产生的污水集中收集后用于就近林地、草原浇灌,不外排。2、电项目属于初期普查阶段,由于当地条件限制,没有相应的供电设施,采用柴油机发电的方式满足建设用电的需求,不设置生活用电的设施。3、交通项目建设场地交通较为方便。已形成城镇方便畅通的对外交通网络。区内运输方便,有利于施工。

19、4、通讯区内有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设立的专用通讯模块局,并可提供IDD、ADSL、DDN服务。(五)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水泥、沙卵石、砖等材料可就近采购,按照就近取材、经济适用的原则,进场道路运输条件较好。(六)气候条件气候寒冷,常年无夏。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06,绝对最低气温33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0.8,绝对最高气温24.6。年均气温07。无绝对无霜期。降雨多集中于4月下旬至7月中旬,年降雨量656.8毫米。年均相对湿度69,年均日照23899小时,年均蒸发量1232毫米。每年9月下旬土地开始冻结,5月中旬完全解冻,冻土最深达72厘米。(七)施工条件项目场址交通便利,施工

20、场址宽阔,场址电力需临时接线,水源可通过临时管线进入场区,当地的建筑材料供应可满足项目建设需要,距居民区较远,施工产生的噪音,不会对周围有较大影响。四、工程前期工作情况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规划用地许可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用地规划控制手续、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都已落实。综上所述,本项目的项目建设条件已具备。第五章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若尔盖县赛马场新建项目位于 。一、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赛马场跑道、主席台、看台、辅助建筑物、马圈等。赛马场跑道:赛道包括草道和沙道 主席台及观众看台:建筑物:贵宾休息室、健身房、运动员宿舍、会议室、游艺厅、展览厅、马术训练场、停车场等。马圈: (2

21、)建设规模赛马场跑道:占地 亩。2m10道(椭圆形1000m)主席台及观众看台:可供3000余观众观看。建筑物:建筑面积 平方米。停车场:第六章 建设方案选择一、项目概况工程名称:四川省阿坝州若尔县赛马场新建项目建设单位: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文体局基地位置:若尔盖县工程性质:新建基地面积:150亩建筑规模:总建筑面积 耐火等级:二级建筑等级:二类防水等级:二级耐久年限: 结构类型:抗震设防烈度:7度二、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一)设计指导思想1、赛马场和赛马场的附属配套设施工程方案报批、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应充分理解和贯彻建设单位选定方案的设计理念,并严格贯彻和执行国家相关技术规范要求。2、

22、合理化设计方案,确保设计安全、科学、合理,并在满足建设单位实用要求的基础上,降低工程造价。3、节约能源,提倡环境保护,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实用者的各种需求,提供人性化的观众台、热身场地、休息空间,建设绿色建筑。(二)设计定位1、赛马场建筑设计反映若尔盖的环境特点和风貌,主格调突出少数民族宗教色彩的特色,注意与城镇整体环境及地域特色的有机呼应;富有自然气息和鲜明特征,并汇集建筑艺术和现代科技于一体,使之成为若尔盖的特色性建筑。2、赛马场主要为举办地方性、群众性活动、外地游客体验的赛马场,为群众游客开展健身活动提供服务。3、赛马场设计应做到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技术先进,充分满足运动区观众区及辅助用房

23、两大功能区的使用要求,其布局和结构选型要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三、项目规划方案选择四、项目总体规划方案(一)总平面布置1、全面规划远、近期建设项目,一次规划、逐步实施,并为可能的改建和发展留有余地;2、建筑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交通组织顺畅,管理维修方便,并满足当地规划部门的相关规定和指标;3、满足各运动项目的朝向、光线、风向、风速、安全、防 护等要求;4、注重环境设计,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地形和天然资源(如水面、林木等),考虑地形和地质情况,减少建设投资。5、结合若尔盖县特点及周边环境,贯彻环境和效益的原则。(二)停车场布置(三)交通组织(四)竖向及管线设计五、建筑方案(一)设计依据(1)建筑

24、设计防火规范GB50018-2006(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4年版)(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 89-2005(5)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规定(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7)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8)运动场地、球场设计规范(JGJ31-2003)(二)建筑方案描述1、建筑风格:赛马场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注重朝向,可设计为座西北向东南,背风向阳。赛马场的形态象征着地球广博的大自然,以晴朗的天空为背景、柔和的白云和绿色的草原为主要创意

25、,连同来源于阳光射穿白云的美好联想的主席台,雄壮的屋顶造型,形成一道具有民族特色和自然风韵的风景线,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若尔盖赛新建马场将成为与自然共生的主旨想吻合的若尔盖新景观。2、立面设计3、赛马场平面设计4、室内外装修(五)比赛场地1、场地要求2、比赛场地1)概述赛马跑道场地包括沙道和草道2)场地平面布局(六)热身场地该赛马场的群众和游客的热身场地为位于 训练场(七)看台视线设计1、视距:观众在不影响比赛和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接近竞赛者。2、视线:在水平位置接近体育场的短轴的区域安排尽量多的座位。六、结构设计(一)工程简介(二)结构设计依据1、设计中采用的主要规范、规程及标准 建筑结

26、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50068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2、采用的标准图集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04G361);预应力混凝土管桩(03SG409);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04G101-4)。3、除特别注明外,本工程所有建筑单体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均

27、为50年,结构的安全等级及基础的安全等级均为二级。(二)基本设计参数 本工程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本工程属乙类建筑。 结构设计基准期为50年。(三)结构设计原则 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若尔盖地区建筑物应抗震设防特点,选择对抗震有利的结构体系,力求受力合理、安全可靠、经济耐用。 结构设计中结构构件在所规定的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要求下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均应满足GB50068-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其他相应结构规范的设计要求。 结构基础设计应根据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和

28、该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其他有关的地基及基础规范的要求进行,达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结构设计中尚应考虑其所涉及的间接作用,如:地基变形、混凝土收缩、焊接变形、温度变化等。(四)设计荷载(1)基本风压:主楼风荷载标准值按50年一遇取0.30kN/。(2)基本雪压:主楼雪荷载标准值按50年一遇取0.25kN/。(3)风荷载体型系数应由风洞试验确定。(4)结构抗风、雪设计应符合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及相应各类结构规范的要求。(5)各部位楼面和屋面结构使用活荷载取值不低于GB50009-2001中有关规定,凡有特殊实用要求的房间及GB50009-2001中未提及类别的房间其楼面使

29、用活荷载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最终选取的所有荷载值须报有关部门批准。(6)各部位的使用荷载取值尚应考虑房间赛后使用功能改变的因素。(五)结构设计抗震要求(1)该项目所在地震设防烈度为 ,(2)结构的抗震设计(包括非结构构件)应满足GB50011-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其他有关规范中相应条款的设计要求。(六)主要结构材料(1)混凝土:C30(2)钢筋: HPB235、HRB335、HRB400(3)钢材: Q235B(4)填充墙:页岩空心砖。七、专篇设计(一)消防1、设计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2、工程概况:本工程地理位置见前面说明,全为高层住宅。3、本工程

30、设计中按消防规范设计,小区内建筑物相邻之间满足防火间距要求,总体规划中消防车道连通至各个建筑,尽端路设置有符合规范的回车场地,高层留出足够的消防登高面。5、消防类材料,成品及设备的选用必须有符合设计要求等级的当地消防部门检测报告,质量保证书及当地消防局许可使用证明。6、竖向管井待管道安装完后每层浇捣100厚钢筋混凝土楼板,内配8200双向钢筋,作水平方向防火分隔。7、分户门采用防火防盗保温门(乙级),消防前室及疏散楼梯间采用乙级防火门,管道井检修门采用丙级防火门。8、消火栓:在剪力墙处明装,在砖墙处采用半埋式成品消火栓。(二)环保1、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国环境保护法;2、工程概况:本工程属于公

31、共建筑,无工业污染源及污物。3、高层住宅经日照分析满足住宅的日照设计要求。4、卫生间均为对外直接通风采光。 5、住宅室内给水管、热水管采用热镀锌内衬塑的镀锌钢管。室内污、废水管采用UPVC塑料排水管;雨水管采用塑料雨水排水管;室外雨、污水管均采用埋地塑料排水管。6、室内采用污、废水分流的排水系统,并设有专用透气管;室外采用污、废水合流的排水系统。水泵等设备选用高效节能、低噪声产品。水泵房内水泵皆设减振台座和避振喉,管道使用弹性支架。7、采用袋装垃圾物业定时收集,环卫部门负责清运。垃圾间地面铺地砖,墙面做白瓷砖护壁,并布置水斗及地漏,方便冲洗,以保持垃圾间的清洁。8、卫生防疫(1)本项目生活水池

32、等采用不锈钢成品,以保持水质。(2)通风采光:设计充分考虑建筑自然采光和通风的需要,注意窗地比设置。(三)劳动保护1、本工程选用经劳动保护部门认可的设备。2、所有高层建筑按三级防雷建筑设置防雷措施。(四)安全保卫1、考虑住宅小区总体保卫工作,设有围墙、门卫等设施。采用周界报警、巡更、出入口管理、访客对讲呼叫系统等安保子系统。每套住宅均采用有防盗功能的分户门;底层二层及顶层住户每户均设家庭安防装置(门,窗磁红外探头等),信号传至小区安保中心。2、手动报警,煤气泄漏等附加设施。(五)节能措施1、设计依据: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TJ08-2

33、05-2000;2、屋面采用保温隔热处理,保温材料采用挤塑聚苯板(XPS),厚度满足建筑热工要求。外墙均做外保温设计,外墙保温材料为EPS聚苯板,达到节能的功效。3、外窗采用中空玻璃塑钢窗,当采用凸窗时,玻璃选用低辐射中空玻璃窗。分户门为防火防盗保温门(内填1518矿棉板)。4、外窗气密性:住宅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4级。5、分户墙保温措施:加气混凝土砌块分户墙,保温做法参见住宅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应用技术规程。6、建材选用:各类建材选用轻质产品,减少建筑重量及用料。7、给排水:设备采用节能型,洁具采用节水型冲洗配件。8、电气

34、: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楼梯间等公共场所优先采用先进节能型灯具。(六)绿化景观设计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景观系统。绿化设计强调集中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延伸到每个组团,让绿化生态化、系统化,并布置步行道、休憩园地等,具有生态调节作用,有利于形成小气候的调节。避免尺度过大的绿化,失去亲切感,从而导致住户不能真正地享受到绿地空间。通过有机地组合,系统地分配每块绿地,达到组团内部的绿化与大的绿地有机地连成片状,使住户充分享受阳光、绿地。景观不仅是单一的观赏,运动的群众在此享受的不仅是田园风光式的景观,还能体验绿化的自然趣味。(七)无障碍设计专篇1、设计依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标准JGJ50-2001。

35、2、整个地块道路及人行道纵坡不大于2.5%,单体建筑物或运动场入口设置无障碍坡道,并注意地面用材坪平整不光滑。公共服务设施建筑中设置无障碍坡道及无障碍卫生间。3、其他部位设计均应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标准关于居住区无障碍实施范围的要求执行。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总用地面积 (约150亩)总建筑面积层数建筑密度绿地率机动车停车位第七章 公用工程给排水6.1.1给水系统(1)用水定额管理用房 50升/人.日餐厅 10升/.日体育馆 2升/.日未预见水量:日用水量10%(2)用水量最高日用水量为96m3/d,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约为12m3/h。(3)供水方式直接由市政供水管网供水。6.1.2消

36、防系统(1)用水量基地内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按一次设计,用水量按最大一栋计。室内消火栓 15升/秒室外消火栓 30升/秒自动喷淋 21升/秒(2)消火栓系统每栋建筑均设消火栓系统,在楼梯出入口等处设有消火栓箱,保证两股水柱可到达室内任何部位。(3)水源本工程二路进水,并在基地内形成环网。每个消防泵房内设一消防水池。(4)灭火器在建筑内的适当部位设手提式灭火器。6.1.3排水系统室内污、废水分流并设有专用水管。经汇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网。排水量:按平均日用水量的90%计,约为86.4m3/d。雨水经汇集后排至市政雨水管网。6.1.4燃气燃气供运动员餐厅的燃气热水器及灶具使用。6.2电气6.2.1工程

37、概况本工程为文体基础设施,主要由多幢1-4层体育馆、室内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场、专项体育场以及环境绿地等部分组成。体育活动中心总建筑面积10500平方米。6.2.2设计依据设计采用的主要标准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

38、7;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6.2.3设计范围体育活动中心内的体育馆、体育场等的照明、动力配电系统;防雷接地系统;通信网络系统;有线电视系统。6.2.4变、配电系统(1)用电负荷等级本工程类电信机房电力属一级负荷;、类体育馆、室内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消防设施、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属二级负荷,其余均为三级负荷。(2)用电标准室内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0W/体育馆:100W/体育场:5W/(3)负荷估算室内全民健身活动中心:35KW;体育馆:700KW;体育场:50KW;总计7

39、85KW。(4)供配电体育活动中心拟建10/0.4KV电业开关站一座,室外箱式变压器10组(630KVA/组)。各建筑物设低压配电间,380/220V进线由室外箱式变压器型引电缆埋地引入。公建设施及管理服务等用电超出电业低压供电容量规定的场所,分别设置10/0.4KV变配电所,向各自的建筑物内供配电。(5)动力及照明配电各建筑由配电间采用阻燃预分支电缆、电缆或母线槽向各楼层、区域的照明、动力配电箱供电。所有电气支线采用BV线穿电线管或塑料管暗敷。消防设备均采用两路电源供电,在终端设自动切换箱以保证用电的可靠性。照明灯具回路与插座回路分开设置,照明配电箱进线设总漏电保护开关。(6)照明系统照度标

40、准:体育馆300500 lx,1219 W/;走廊:50 lx, 5 W/;门厅:300 lx, 15 W/;楼梯间:75 lx, 45 W/灯具光源选择:公共场所以节能灯、高效节能型荧光灯为主。体育馆、体育场以高压钠灯为主,灯具类型需结合建筑要求进行选择。照明控制方式:楼梯间灯具均采用声-光控节能开关控制;室外照明根据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季节变化,采用时间控制和手工控制结合的方式。照明线路及敷设:室内部分采用BV导线穿塑料管在顶板或底板内暗敷,室外部分采用BV导线穿塑料管铺在地下管沟。6.2.5防雷及接地系统体育活动中心的建筑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标准进行防雷设计。各建筑顶部设避雷带(254热镀锌扁

41、钢),引下线利用建筑物柱内钢筋或采用254镀锌扁钢在墙内暗敷引下,利用地下基础桩及基础钢筋作接地体。各建筑均采用总等电位联结,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均应可靠接地。体育馆和室内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的卫生间设接地端子箱,为卫生间作局部等电位联结之用。在引入建筑物的电源线路和信息机房配电箱内安装浪涌保护器。信息系统设备与建筑物外部有连接的输入输出信号端口处安装信号浪涌保护器。信息系统采取等电位连接与接地保护措施。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为TN-C-S、TN-S系统。共用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6.2.6弱电系统(1)通信网络系统体育馆和室内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内共计电话100对,室外公用电话设50对,总计电话1

42、50对。室内全民健身中心每间房引入2对电话线和1条非屏蔽五类4对对绞电缆。每间房设一个语音和一个数据终端。6.3通风与空调工程6.3.1概述本项目为文体设施。6.3.2设计依据(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2)住宅设计规范 (2003年版)GB500961999;(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50016-2006;(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6.3.3空调系统室内全民健身活动中的空调采用风冷(包括一拖一,一拖多)热泵

43、型分体空调机,预留电源,设备由建设业主单独采购。6.3.4通风系统建筑内的暗厕所设置机械排风系统,由排风竖井统一到屋顶排放,竖井出屋面处设无动力排风风帽。6.3.5消防系统(1)通风及防排烟风管均采用镀锌钢板制作。(2)通风的防火、防烟分区服从于建筑的防火、防烟单元。凡穿越不同防火分区、沉降缝、通风机房等火灾危险性较大房间的隔墙或楼板处的通风管道,均装防火阀。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装防火阀。(3)所有单体的合用前室及防烟楼梯间均采用自然排烟方式。6.3.6环保措施(1)噪声预防风机等电动设备均采用低噪声型产品。所有的电动设备均设橡胶隔振垫或减震器,减少固体传声。对通风机房等设

44、备用房的围护结构作吸声处理。风机进、出口设非燃性软接头,排烟风机进、出口设耐火软接头。送、排风管设消声装置。(2)废气排放卫生间排风集中至屋顶排放。6.3.7节能(1)机电产品均采用高效节能型产品。(2)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符合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的规定。第八章 环境影响分析一、施工期影响分析针对项目各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确定环境影响因素为:施工期间主要为工程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以及震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施工机械对环境噪声影响,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运营期间主要表现为污水、废气、垃圾和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现将对环境产生主

45、要影响的环境要素分析如下: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产生的扬尘污染不容忽视。施工过程产生的扬尘易随风飘散,对周围大气环境和少数附近居民产生不良影响。2、噪声和振动干扰分析施工期产生的噪声以物料装卸、运输及碾压车辆作业噪声较为突出,强烈的噪声和振动将在50150m范围内产生短时影响。3、生态环境及社会生活影响分析(1)土石方运输过程中,松散土方易产生水土流失;(2)建筑材料的存放、施工场地及其它辅助设施临时占用土地,施工结束后,如不及时清理,将会在水土流失、土地使用、交通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二、施工期控制污染方案(一)大气污染防治措施A工程开挖防尘施工场地定期洒水,防止浮尘产生,在大风日加大洒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