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无定法贵在得法.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29639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无定法贵在得法.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关于新课标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内容摘要】:美术鉴赏课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美术欣赏能力,教学方法的好坏,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就是决定了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能够顺利的实现。本文首先分析了新课标下高中美术鉴赏课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这是进行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前提。其次,结合个人实践总结出了新课标下的几种教学方法。教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关键词】:美术鉴赏、新课程标准、人文素养、教学方法、审美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在造就与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尤其是在高中开设鉴赏课以后,美术鉴赏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当前在新的美术

2、课程理念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课被提到新的高度。其中,美术鉴赏课的内涵变得更为丰富,美术新课程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几个要素的培养,情感不仅指对高中学习的感受或投入,更是指内心体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更是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或科学的价值,更强调人文、自然与社会价值。学生具备这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会热爱人文与自然,才会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中生活。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必须通过美术鉴赏课的每一个过程才能得到实现,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美术鉴赏课教学方法的运用。一、新课标下高中美术鉴赏课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前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制,2003年4月,下同)以及学科教学本身的特点,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应明确以下要求,这是教师对本学科的基本认识,更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一)提升教师自身人文素养与专业水平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蕴涵于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通过美术教育,我们可以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这一点是教师对美术鉴赏课程的基本与首要定位,新课程标准要求“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在传授给学生这门人文课程之前,教师首先需要

4、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包括对文学、历史、政治、哲学美学的真正理解、领悟以及与美术的融会贯通。而对于本专业,教师要掌握中外美术史、美术理论、艺术设计史论、艺术美学等史论知识,以及基本的美术创作实践能力,如美术基础、中国画、油画、雕塑、版画、艺术设计等。教师只有对本专业具备深厚的素养、感性的情怀、理性的认识、科学的理解、广泛的实践才能走进美术鉴赏的课堂,这是新时期发展、新课程标准、教师职业特点以及学科教学要求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首要前提与基础。(二)注重学科教学,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与积累不等于是全部专业化地灌输给学生。教师的目的在于教学育人与教育的反思总结,而不是

5、纯粹做学术研究,美术鉴赏课教师同样应该注重教学,博观约取,将自己的积累逐步通过教学过程传达给学生,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内容应适应高中学生学习的实际能力,不宜高、过难,过于专业化”。当然,教师也不应该轻视美术鉴赏课程,在课堂上随意应付或迎合学生,比如:改为自学课、经常放影片或不加选择的播放视频、自己还不明白就给学生不负责任的讲解、毫无目的的让学生随意画画等等。这两种情况都是教师对自身职业与教学对象、教学目的的不明确。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科教学,要“备学生”,更要明确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了,人类文化才能得到延续,而且才会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

6、能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公民。(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审美表达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向学生讲述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启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美术流派、美术发展、美术与社会或其它领域的关系等等方面的独立思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由此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审美表达能力的积累,审美能力还是要落实到审美表达上,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提出高中生应“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经常性提问学生或让学生进行小

7、组讨论,教师再认真归纳总结,师生互动,锻炼学生的审美语言表达能力。(四)结合实际情况,形成校本课程师生互动不等于只求课堂活跃热闹,而对教学内容本身反而走马观花、蜻蜒点水甚至空洞无物。高中美术鉴赏的新教材(湘美版,2007年)和以往的教材相比显然要科学,内容丰富、由浅入深,知识连贯性强。但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照本宣科,因为必须要考虑地域环境、学校安排的实际课时、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情感因素以及一些客观条件等因素。因此,教师在对教材有整体把握、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应该依据具体情况适当作出必要的处理:综合调整、抓住重点、延伸拓展等。并且注意整理归纳形成独特的校本课程。二、美术鉴赏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探究教学

8、方法的好坏,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就是决定了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能够顺利地实现。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如何上好每一堂课,是所有老师共同关注的问题。而这都落实到教学方法的运用上,美术鉴赏课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但也不是乱用方法或是不讲方法,关键在于得法,即根据授课内容、时间、地域、学生等具体情况而定。新课程标准下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本就是题中之义,此外,笔者根据多年的美术鉴赏课实践经验,依据不同的情况探索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一)创设有新意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动力,也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向导。兴趣是人带有趋

9、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学习愿望总是能被积极地唤醒。离开一定的兴趣,学习的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认识活动,培养学习兴趣是推动这种复杂的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心驰神往,就会主动积极地去探索。而作为人文艺术学科,美术鉴赏课更需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否则,古今中外人类的文明象征、文化创造会因为教师本人的失误而受到学生的漠视甚至是反感,而且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得不到提高,更别提民族文化的传承,如此而来,教师岂不成了千古罪人?因此,激起学生的兴趣、创设有新意的课堂导入是上

10、好美术鉴赏课程的前提和首要方法。具体来讲,可以列举出三种导入方式。1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受到情景的渲染,自会兴趣盎然,热情和激情也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比如,在讲授佛教美术中国四大佛教石窟时,可以剪辑中央电视台拍摄的记录片中华文明第六集七彩长虹部分,这集记录片主要介绍了魏晋时期中国的文化艺术,其中包括四大石窟,尤其是云冈和龙门石窟,这部分虽然较简短,但是剪辑出来正适合在课堂上导入教学,因为CCTV拍摄的记录片质量一般比较高,全集的摄像、配乐、讲解、采访合为一体、搭配得当堪称一流,尤其是背景音乐,随着讲解内容、拍摄角度的不同而跌宕起伏,让学生随着这一切忽而情绪激动、

11、忽而热血沸腾、忽而心驰神往,学生在观看完这8分钟的视频后,不仅兴趣正浓,还回味无穷,此时不等教师讲解,他们也急于想了解中国佛教美术的相关信息了,由此,教师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就会游刃有余,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此外,在讲解中国古代绘画时,也可以先播放一些相关视频或音乐,带动学生的兴趣与情感。2利用学生身边的活动导入教学虽然古代离学生很遥远,古代美术会令学生感到很陌生,但是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从学生身边的活动导入。比如,在介绍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节课时,教师可以一上课就提问学生,“同学们,当你们在一起聚会时你们会做些什么呢?”学生七嘴八舌、非常兴奋地喊着“吃饭、唱歌、逛街、打牌”,然后教师接着问,

12、“那你们知道,中国古代文人聚会时会做些什么呢?”由此引出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等文人的雅集与兰亭集序的诞生。这样学生就可以逐步走进兰亭集序的艺术世界。3创设疑问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美术鉴赏课最忌讳一开始就直截了当的告诉学生要学习什么。上文兰亭集序的教学内容也属于创设疑问以激起学生好奇心的方式。还比如,在介绍汉代美术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位震惊世界的千年不腐女尸吗?”学生此时都非常好奇,急于想了解,此时教师插入介绍马王堆汉墓的视频或是自己讲解,逐步导入教学,讲授汉代美术的代表作品与观念。(二)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营造积极主动的课堂氛围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个支持性、宽容的课堂氛围,要鼓励

13、每一位学生大胆地表达,在一件作品的鉴赏上要鼓励他们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老师要把自己当成是他们当中的一员,要主动而坦诚地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让他们觉得老师就像好朋友,课堂活动就像是在和一个好朋友探讨交流。老师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只要他们的感受是真实的,老师就应该给与充分的肯定,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下愉快地接受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就是要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鉴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要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审

14、美感受,鼓励学生用独特的视觉感受鉴赏艺术作品,使自己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这样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就自然会得到自由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星空时,笔者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呐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激发他们

15、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三)鉴赏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真正领悟美术作品的形式与内涵教师单纯讲解教学内容,学生不仅难以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特点,而且更不会真正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思想、情感、意蕴。笔者在讲解顾恺之与其作品时,强调了其“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的线条,如果学生不自己动手,很难理解顾恺之的绘画特点与伟大的意义,因此,在介绍完顾恺之及其创作后,让学生在16开或更大的纸张上临摹教材洛神赋图局部,要求是:心无杂念、保持安静;态度认真、用心临摹;感受气韵、注重意境;线条流畅、有力而飘逸。限于条件,只能使用铅笔或是水笔。在画之前,笔者让学生先起形再勾线。结果,学生对此

16、实践热情度较高,非常愉快的完成了临摹,平均每个班有10名学生画的非常到位,其他学生也对顾恺之的创作感同身受。由此,学生们更加理解、崇敬顾恺之以及中国画创作了。此外,在讲解书法之前,让学生备齐了工具材料,在上课时,先介绍颜真卿并介绍下其楷书的地位、贡献,最后十五分钟让学生自己临摹,教师先不公开讲评,只是进行个别指导。基于学生短时的但却存在的感受,到下节课时,再讲解颜真卿楷书的形式特点,然后介绍隶书、行书的代表作品与形式魅力,最后的十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在上节课懵懂的实践基础以及本节课较为成熟的认知基础上再进行实践,这次学生普遍临摹的比较认真,也比上节课稍显成熟。虽然在高中的课堂上练习毛笔书法是不可能

17、的,尤其是令人高山仰止的名作,但是经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不仅真正理解了中国书法的难度、魅力,而且经过笔者的引导,学生开始有意识的开始写好硬笔字。(四)联系其它学科,使学生融会贯通加深印象众所周知,美术不是在真空中产生发展的,美术是生活在社会中、历史中的人的活动,近现代分科以后,美术才在学校中独立成为一门系统性的学科,作为人文学科一枝的美术从来就是与其他领域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将美术割裂为独立的领域进行认识与研究是不可能的。美术教材内容的教学,很多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这符合未来课程改革和社会需要综合型人才的发展趋势,这就给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

18、的处理也应注意到其综合性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培养学生在美术课上综合运用各科知识的技能,除了要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外,最主要的还是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在美术教学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既可以愉快、顺利、圆满完成教地学任务,又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所以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之成为创新型人才,美术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音乐对人的情感能起到很好的渲染作用。而美术鉴赏必然离不开情绪的调动,没有充满感情色彩的鉴赏过程,必然得不到情感的体验

19、,认识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把音乐引进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不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效果,而且也可以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艺术的真谛。如在鉴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可以放一段舒缓的古筝名曲,这样,一方面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使其进一步理解山水画面的意境,达到预期教学效果。还比如,非洲的面具、服饰、雕像与非洲的音乐舞蹈是一体的,都为非洲传统部族举行的各种仪式服务,在讲授非洲艺术时,如果脱离了非洲音乐舞蹈而纯粹介绍非洲面具、雕像,那这样的教学是相当不科学、不负责任的,相反,如果结合非洲音乐舞蹈进行介绍,那么学生不仅可以理解非洲面具

20、的用途、观念,还可以对这独具特色的非洲文化艺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高中,美术与语文也有很大联系,尤其是中国流传下来的优秀诗词。比如,在介绍王羲之时,就要引用刘禹锡的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来说明王羲之出身于豪门望族。兰亭集序文心与书艺相得益彰、不可分割,兼具文学与书法价值,因此在介绍兰亭集序时,不能只讲其书法特点,而是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与情愫,而高中语文课也有兰亭集序这篇文章与书法作品,由于笔者的这堂课在语文课之前,就先讲解了这篇文章的大意,再讲其书法方面的知识,发现学生对其文心与书艺的理解都比较深刻,对王羲之及其兰亭序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21、。此外,在介绍中国古代山水画与文人画时,不可避免的要重点讲述王维的山水画创作、苏轼的文人画创作及两位大文学家对绘画的主张,由此,学生才能从多个方面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才情、作品与意义。美术史本来就是历史发展中的一脉,美术与历史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外美术史上的每一幅作品,每一个美术现象无不是当时时代的产物,因此,几乎每一个美术鉴赏课上的内容都要和历史联系起来,兵马俑与秦始皇、马踏匈奴与汉武帝和霍去病、洛神赋图与曹植、兰亭序与唐太宗、卢舍那大佛与武则天、清明上河图与北宋、文艺复兴三杰与西方中世纪社会和基督教、毕加索与西方现代社会三、结语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随之步入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教

22、师必须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和以往的教学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在课本内容的编排上,更多的体现在教学的形式将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具体来讲就是教学方法的灵活与多元。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高中美术教师,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的特点,不断去钻研、探讨、思考,主动大胆开展美术鉴赏教学,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新课改对我们的希望。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启发学生的真实感受,而且还要善于动脑,勤于总结。【参考文献】1吴乐年: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3章晓英:新课程标准下美术课程评价初探,天津教育,2005年第4期。 4李新生: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探索,2004年第3期。5黄忠敬:课程研究的基本范式及比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1期。6黄斌:人文精神的体现试论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美与时代,2006年第7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