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4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模块中课堂比较法的研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17237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44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模块中课堂比较法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544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模块中课堂比较法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544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模块中课堂比较法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544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模块中课堂比较法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544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模块中课堂比较法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44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模块中课堂比较法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44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模块中课堂比较法的研究.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模块中课堂比较法的研究(甘肃省陇西县菜子中学 甘肃定西 王勃 748100)摘要:普通高中开设美术鉴赏课,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美术鉴赏教学方法有互动式教学、情境式教学、乡土化教学、演讲式教学、比较式教学、综合性教学等,而最常用最主要的是比较式教学。本文论述的是一种在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通过注重比较式教学来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营造并增强课堂原有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效率。从教育的目的而言,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和自主观察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从美术学科本体而言,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美

2、术作品的涵义与体验审美是多角度的,也是有着多种可能的,美术鉴赏更多地是在某种特定文化情境下的自我体验,凸显自主性。就当前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的教学而言,教学理念与教学技巧并重才能起到预想的效果。因此笔者从美术鉴赏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课堂学生的特点、教师的特点等深入分析,研究归纳出课堂比较的分类、比较的角度和比较的方法在美术鉴赏中的应用,从而也显现出多角度、多类型比较法教学的优势。将比较式教学法同美术鉴赏课的设疑、讨论、引导、应用这一教学模式相结合,针对教学中每一阶段的具体问题,分析出设置比较的目标,分别从内容形式、社会学式、感悟式入手设置横向、纵向、纵横交错的有效比较,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关

3、键词:美术鉴赏;比较法;审美体验;提高兴趣1.问题的提出:1.1从一名普通中学美术教师说起 笔者除了是一名在读的教育硕士以外,还是一名普通中学美术教师。记得刚参加工作时给学生讲外国肖像画赏析,其中对立体画派创始人毕加索的作品朵拉玛尔的肖像这幅作品赏析时,我经常会告诉学生当初毕加索创作这幅作品的初衷,以及毕加索的基本简介和生平,因为课本中对其没有太多的文字介绍,因此会在学生欣赏画作的时候提出一些问题,这样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的观察思路和思考的角度,比如:这幅画作中的主体是什么?在首次效应中画作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让阅读并分析作品朵拉玛尔的肖像的色彩、构图、造型、空间等艺术特点?可学生做出的回答却差

4、强人意,学生自身感觉很为难,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所降低甚至挫伤,因而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在课堂中却不禁意间发现一个学生把课本翻过来翻过去将朵拉玛尔的肖像和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进行图片比较,眉宇间似乎还在思索着什么,突然使我有了新的思考,很快在教室多媒体上把这两幅作品同时制作在幻灯投影上,然后做进一步的引导,这下学生们好似兴奋,通过相同时空二维比较,学生们对所提的问题也有了准确而客观的描述,有的说前者色彩鲜亮、丰富、明快,对比也强烈,后者色彩柔和,不强烈,较弱较暗;有的说前者构图大胆出奇,后者相对传统平稳由此我想到,其实很多我们认为想当然的事情学生是有不同的想法的,我们只按自己的角度思考并不

5、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在教师们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中,加入了太多思维的定势,这些定势对于没有美术专业知识的学生而言是不存在的,教师过于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传达知识,难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如何将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用有趣的、吸引人的方式传达出去而又能够让人易于也乐于接受其实也是一种技巧。于是我萌发了研究课堂技巧的想法。 多年以来,美术课在我国普通中学中的地位一直非常尴尬,甚至有一段时间普通高中根本不开设美术课,直到1994年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在普通高中开设艺术欣赏必修课的通知”后,普通高中才开始有了美术欣赏课。因为有这一前提,所以到2003年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

6、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实施时,在这要特别强调的是甘肃省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真正意义上实施是在2010年,尽管新课标中设置了几个模块的内容,但由于先入为主的原因,开展最多的还是美术鉴赏课。就是这门开设时间最长的课,开展多年以来课堂效果也并不乐观,随着这次新课改的进行很多问题更是凸显出来,反映出教师研究意识和反思课堂的不足,由此,使中学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呼声越来越高,应该怎样研究、研究什么呢?但是美术课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是偏少,当然由于其他学科对于课堂技巧的研究已经比较充分,我们有很多可以借鉴的东西,但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美术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针对美术课的特点研究课堂技巧了。对

7、于我们美术课来说尽管各种其他形式的教学方式(比如博物馆参观、学生自主探究、实地考察等)很多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毕竟实施起来有不少困难,就大的范围来说课堂教学还是最可行的一种形式。所以立足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还是实现美术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提高美术鉴赏课的课堂效果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当然如何解决,途径和方法并不相同,而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体会提出了“在美术鉴赏课堂中注重比较”的教学方法。1. 2从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模块出发美术鉴赏课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时,以它独特的教育视角,通过教育者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有意味的审美活动。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内容是美术作

8、品,美术作品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合,其中蕴涵了丰富的内涵。美术作品能够反作用于社会,这种反作用主要通过美术作品的接受环节产生,美术鉴赏课正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美术作品接受过程。在美术作品的接受中,观者的参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同的观者即使面对同一件美术作品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而导致观者不同的因素又有太多。据此我提出立足于课堂,注重分析作品和学生特点,在最大限度的条件下有选择的引入和设置相关的对比要素,以达到教学目的为基础,以切合学生特点为条件,将学习内容多层次、多角度的进行从基础到拓展的比较式教学。我将从美术鉴赏课的特殊性、为什么要提出美术鉴赏课堂比较、如何针对美术作品比较、针对美

9、术作品比较的角度、比较的层面和类型,将比较运用于课堂的具体模式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 3从美术鉴赏课堂比较式教学方法出发随着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课改过程中存在如何进行教学的问题越来越大,如何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协调教材、教师及学生之间的关系,将美术鉴赏模块的教学目标更好的完成,使得课改目标朝预期的轨道发展,在当前亟待解决。比较式教学法是基于比较研究而形成的教学法。教师按照教学目的与教学计划,将教学重点知识与相关知识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通过横向、纵向等对比找出比较对象之间相似或不同之处,便于学生在比较中学习。通过比较式教学法,教师可以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点之间异同关系的思维模式,建立全面

10、而系统的知识体系。比较式教学应用到美术鉴赏课程中,对古今中外美术现象进行比较,会实现由点到线,多线交织的网络化立体式教学效果,学生能够将中西方从古代至近现代美术知识融会贯通,提高美术鉴赏能力,对人类文明历史进程有全面而整体的认识。比较式教学应用到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符合教育发展跨学科、跨领域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学生能在比较式学习过程中获得综合性的知识、技能。因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理论上讲,这一研究有助于丰富中学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比较式教学法的提出意味着鉴赏美术作品的方式不是孤立的,而是综合的,是一种整体性的、以鉴赏者为中心的科学的鉴赏方式和教学方法。比

11、较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最基本的、主导的、常用的鉴赏和教学方式,在各种美术鉴赏方式中都将加以运用。从实践上讲,这一研究有助于加强和改进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提高其教学的效果,所以笔者将最后的研究点锁定在“如何在美术鉴赏课堂中进行有意义的比较”上来了。2. 研究的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了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的文献分析法、调查法、观察法、访谈和经验总结等,还将在论文中加入一定的案例来说明笔者论题方法的有效性,以突出研究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论文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努力体现研究的科学性。由于本研究所涉及的美术鉴赏具有人文学科的性质,所以在研究方法上更侧重于质性研究。3. 普通高中学生特点及美术鉴赏课

12、堂比较式教学的现状3.1普通高中学生的特点第一,年龄发展阶段的特点。普通高中入学年龄一般在15、16岁,这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认识活动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它包括人的观察、思维、记忆等活动。普通高中阶段学生的这几项能力都有所增强,这意味着他们拥有了一定的研究学习能力,并逐步形成了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有了较强的自我意识,对很多问题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在美术课堂上教师适当的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结合课程内容有利于达到学习效果和教学目的的比较,有助于加强他们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能够唤醒他们自主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建立自己对美术作

13、品的真实体验。第二,学习情况。进入普通高中,学生面临许多新的学习情况,比如学习的科目增多、难度加深、时间较为紧张等。这种情况对于美术鉴赏课堂的影响有两个方而。其一,学习时间的紧张必然要求高中学生更加讲求学习方法,而且必须拥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本来课时就不算多、学生也不够重视的美术课更应该致力于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效率,争取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二,学生学习的科目增加意味着学生横向联系知识的可能性变得更大了,从这个方面讲,对我们的美术教学是有促进作用的,因为学生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的增加必然使他们对兼有二者特点的美术作品的认识与理解加深,所以我们更应该利用机会加

14、强对美术作品深层内涵的挖掘。第三,思维特点。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包括:思维的敏锐性、不成熟性和可训练性。就美术鉴赏而言,应该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发展,而非简单的记忆与回忆。但他们的思维还不是很成熟,很多时候还不够系统、层次不高,所以他们的思维是需要训练的,老师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易于解答问题和巩固知识点的比较,然后进行正确的引导无疑会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其本身的主观能动性。从以上几个方面讲,鉴于普通高中学生特定的心理智力发展特点,笔者认为在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中,根据学生特点精心设置比较非常关键,它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扩展他们的知识,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的意识。3.2 美术鉴赏课堂比较式教

15、学的现状美术鉴赏作为人文学科,对于质的研究来说,第一手资料的获取是很关键的。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确定为陇西县辖区内的一所普通高中和笔者所在的学校,在论文的叙述中,为遵循研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故隐去学校名称和会出现的人物的真实姓名,以字母代替学校名称,在论文中出现的其他人物均以化名代之。3.2.1学生的情况为了更加了解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堂的现状,了解学生的情况,使研究更具针对性,2012年4月笔者设计问卷在陇西县A中学高一学生中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为几个不同的层次:第一, 普通高中一年级新生对美术知识的了解程度。原有知识储备(以能脱口说出艺术家的数量为标准)占学生比例能说出一到两个32.6%能

16、说出三到四个47.2%说不出来2.8%能说出五个以上16.4%由此可见,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以及日常的积累,高中生入校时己经掌握了不少关于美术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主要是一些在艺术史上享有盛名的艺术家以及他们的作品。我们面对的学生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已经有了一些对美术作品的了解。第二,对课堂比较的期望。对老师设置课堂比较的期望中60.2%的学生希望老师能够设置一些有意义、有兴趣的比较内容供观察对比和思考探究,只有25.5%的学生希望老师只讲课不要进行相关问题和相应内容的比较,这说明很大一部分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也就是我们面对的学生基础还是有利的方面占得多一些,从这方面讲,只要在课程进行中能够持续抓

17、住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点,就可以取得好的课堂效果。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态度所占比例非常感兴趣的同学26.5%完全不感兴趣,有没有无所谓1.2%有一点兴趣,持观望态度,希望有所收获58.8%不想受老师批评,先听听看12.2%针对这一结果,笔者认为对于后两部分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教师的作用非常关键,一个好的教师肯定能使他们转变思想,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进入感兴趣的那一部分中。反之,如果教师得过且过、不负责任,那么这大部分同学很可能就转变到不感兴趣的部分中了。由此也可以说在美术鉴赏课堂的教学效果中老师的作用非常重要,教师们极需要一种适当的教学策略或技巧来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3.2.2 教师的情况

18、为了解教师在课堂中的态度和表现,笔者也对陇西县辖区内A中学和B中学的一些在职美术教师进行了访谈,访谈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美术鉴赏课堂氛围如何?如果不好是什么原因?如果想改变这种情况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你一般在课堂上设置什么类型或什么方面的比较?你通过设置比较式教学能否达到想要的目的?你会不会根据你的目的去设置你的比较内容?如果学生对其的积极性不高的话是什么原因等。第一,课堂气氛。老师们普遍觉得美术鉴赏课的课堂气氛很难调动,觉得在这种沉闷的课堂中讲课非常不舒服。教师们都为课堂气氛的活跃想过一些办法,互动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但是课堂气氛不好的时候很难通过互动来解决问题。同样,课堂中设置

19、比较也是其中之一,同理也就是课堂气氛的调动会影响到比较的效果,课堂比较的效果和课堂气氛是相互影响的,设置比较的效果好了,课堂氛围就会好,反过来课堂氛围不好,比较也很难进行下去,更不用说什么比较的有效性了。第二,教师态度。大部分教师将出现课堂问题的主要原因归于客观的因素,比如学生没有考试压力或学校的制度不好,在笔者调研的A、B两所中学里艺术素养类美术鉴赏课的开设在高一年级经精简学习完就结束了,高二年级不再开设,而现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和教学纲要规定将其开设至高二年级结束;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选修模块在A中学开设了三个,(即中国画、油画和电脑美术设计),而在B中学因教学条件和学校的重视程度以及课时

20、安排中对高考主要学科的退让等原因未曾开设。很多教师觉得只要课堂上没有学生捣乱(实际上在生源良好的学校,学生一般不会捣乱,比如A中学,地处县城中心的普通高中;而B中学学生的整体水平和素养要弱一些,地处县域管辖乡镇中学,含初中和高中六个年级。)就可以了,既然不考试,老师也没有压力,所以部分教师对课堂气氛的调动觉得无所谓。也就是说,一些教师为考而教的观念还是很浓厚。第三,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学生回答的反思。极少有教师想到我们的教学内容本身有很多问题是没有定论的,有多种比较设置的可能性。但是都觉得针对美术作品的比较不同于一般科目的比较,因为答案不是唯一的,角度却是多重的。部分美术教师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有

21、限,有经验的教师会想到应对学生因比较而发出的回答,因为有很多时候学生的回答并不是我们预想的,但又不能说是错误的。有一部分教师在应对学生通过直观比较而做出的即兴回答存有畏难情绪,所以会减少课堂中比较式教学的设置。鉴于普通高中生各方面的特点和教师的情况,在课堂中注重比较式教学的方法无疑会取得好的效果,由问卷和访谈的结果看,美术鉴赏课堂比较式教学现存的问题虽然不容乐观,可发展的余地却很大。机遇与挑战并存,关键在于教师的努力,这样对具体切实的教学方法的学习就变得尤为重要了4. 美术鉴赏课堂比较式教学法的分类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鉴赏与美术欣赏做了精准的界定和评述。美术鉴赏是高于一般欣赏水平的,是从

22、哲学、美学、美术学、历史学、社会学等角度对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技巧、思想内容、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鉴定、鉴别、评价与评论后,所作出的审美价值判断。因此,美术鉴赏能力是判断美的一种能力,依此将做了如下分类:4.1从内容形式鉴赏中的“比较”比较,是把两种或多种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使各自的形象、特点更加鲜明突出。美术鉴赏中的比较根据内容形式可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其中“横向比较”,在百度知识百科中定义为同类事物的相同属性在某时刻呈现的异同。笔者在美术鉴赏实践教学中针对不同形式的中外美术作品的横向比较将其又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对美术内容历史文化背景的比较。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文化是不

23、同的,艺术家的思想和作品内涵、表现语言也是不同的。人类在世界的不同地区先后跨进文明社会,然后又在不同的状态下向前发展。人类社会的其它因素的产生、改变和消亡也影响着美术的发展,构成了纷繁多样的美术类型和美术作品。随后世界各国由于地域、政治、经济、宗教信仰等文化背景的不同,在美术作品中的反映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第二,美术种类的比较。描绘同样题材的作品,中国和外国的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表现语言却是不同的。中西方绘画的审美特征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中国画的审美基点在于“意韵”,西方绘画的基点从属于“再现”。 正如李倍雷先生在中国山水画与欧洲风景画比较研究的论著中提出的“中国山水画是视觉心像,欧洲风景画是

24、视觉视像”的结论一般。 第三,针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中美术流派的比较。在中外美术史中,各种各样的艺术流派异彩纷呈,千姿百态。不同风格流派的造型语言、技巧、对形体和色彩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有时难以用语言进行描述,将不同美术流派的作品放置在一起进行比较,将有利于学生对于风格流派及其艺术作品的理解,从而提升鉴赏的效果。第四,艺术家的比较。作为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艺术家,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和生活经验,不同的艺术思维和创作历程,其创作中的某些因素也能很巧合的接近,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创造亚当和文征明的剑浦春云图,这两幅不同题材的作品的相似构图,可以唤起学生对构图这一美术术语新的思考。第五,美术作品的比较。美术

25、作品之间比较的范围最为广泛,比较的角度也是随课堂教学的变化而变化的。相同或不同题材、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作品设置在一起进行比较,都能获得比单纯讲授法教学更多的内涵,在这将不再做详述。例如:意大利雕塑家多纳太罗的大卫和他的后辈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大卫做一比较哪个更有影响,为什么?纵向比较在知识百科中定义为同一事物的同一属性在不同时刻呈现的异同。我们同样也可以理解为,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对有可比性的作品或有关因素进行一种时间垂直贯通纵向的比较分析。因而,将纵向比较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各阶段历史年代更替的纵向比较。对历史年代的更替变化有个整体清晰的认识,对于理解美术历史的演变、发展和趋

26、势是有帮助的。要在学习中不断加大美术鉴赏同文学、历史、地理、政治、宗教等学科知识的互动,这样在信息内容跨学科的比较中会对双方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第二,同一题材同一美术种类不同时期发展阶段的比较。每一画种的形成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发展阶段,每阶段的风格、表现手法、艺术形式等艺术语言总会不同程度的发生变化,形成各阶段相对明显的特征。若把不同阶段的作品放置在一起比较,很容易就看出这一画种的总体特征和发展规律,对其艺术语言也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便于理解这一画种中的单幅美术作品。例如针对人美版美术鉴赏教科书第32页的伦勃朗作品夜巡学习时可以通过设置比较来学习。第三,艺术家在不同成长阶段不同创作时期的纵向比较。

27、美术学习者对于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很感兴趣,分析名家的创作过程可以激励学习者的创作。每一位艺术家的生活经历都各有不同,也影响着其艺术观念的变化和表现语言、技能手法的改变等,这此都能在艺术家各个成长阶段各个时期的美术作品中反映出来,比较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能对艺术家艺术思维的转变和美术作品的内涵很好的把握,正确理解艺术家的成长历程及其美术作品。通过这一比较,让学生更加清楚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之间的存在关系,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体现美术的社会功能。第四,美术流派不同发展时期的纵向比较。每一个风格流派和艺术家的成长差不多,也都是有一个发展变化的创作历程。每一阶段的作品会真实的反映这一

28、阶段的特征,把不同发展阶段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很容易就能看出这一流派的发展线索,造型语言和表现手法等方而的变化,从而可以较好的把握这一美术流派的整体和阶段特征及其艺术作品。在比较过程中还可以求同比较和反差比较,看其表象为比较的基本性质,可在比较教学目的的预设上有特定的倾向性。4.2从感悟式鉴赏中的“比较”感悟式鉴赏所要求的主要是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任由思维驰骋而不受限制。这种鉴赏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美术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形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鉴赏的对象是美术作品,由此针对特定的美术

29、作品笔者在感悟式鉴赏教学中将其分为如下两种比较:第一,写意性作品之间的比较。在这里需要界定的是“写意性”文中只陈述的是美术作品的写意性,而非艺术作品的写意性,艺术作品的写意性范围就扩大了,包括如音乐、舞蹈、戏曲、诗词、影视等各种艺术门类的写意性。谈写意性就不得不提到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写意性的美术作品有其本身的艺术语言,它与具象艺术、抽象艺术在本质上有着不同的艺术语言法则。在中外美术文明的发展长河中写意性美术作品可谓举不胜举,这样为我们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结合人美版的美术鉴赏实验教材,特设置了写意性美术作品之间的比较,从而进一步提高鉴赏的效果。例如:德国画家马尔克的油画作品蓝

30、马和中国画家齐白石的国画作品虾进行比较鉴赏的学习。 第二,表现性作品之间的比较。表现性绘画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表达作者主观的精神,思想情感或审美理想等。画面的艺术形象予以夸张,变形的处理或予以荒诞的组合等,从而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我们同样可以从人美版的美术鉴赏实验教材中举例,设置具有代表性的表现性作品进行比较,以达到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目的。例如我国美术教育家、画家吴冠中的作品根扎南国,另一幅是法国画家马蒂斯的油画作品舞蹈,这幅作品创作与1910年,是他成熟时期的作品,恐怕没有哪张作品能和它一样,以如此单纯、明快的形式赞颂了生命的能量与欢愉。表现了天地人的共处本质,古老的运动本身体现出

31、一种纯粹的态度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4.3从社会学式鉴赏中的“比较”美术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因此它担负着社会功能的角色,美术的这种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而这些功能正是美术鉴赏学习中所体现的,也是让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最终目的。应该意识到美术这种文化现象不是存在于真空环境之中,而是有着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的烙印。要理解不同创作目的以及社会背景对艺术家的影响。这些因素不是单靠表面的观察就能完全了解的,所以社会学式鉴赏的核心在于探究、追问,了解作品的主题,发现作品的独特之处,并要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积累一定的知识才能有很好的把握。因此,社会学式的鉴赏更侧重于跨学科

32、知识学习的体悟,各学科的知识是相互交错、相互支撑和相互促进的。例如唐代张萱的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两幅作品都以妇女劳动为题材。两幅不同国度、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分别具有不同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因而通过这种比较鉴赏,才能让学生进入深层次的美术学习和获得综合的审美体验。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5. 根据比较法的优势建立比较策略比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美术鉴赏课堂中主要侧重于学法,而非教法,因此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当中。根据对美术鉴赏课堂比较方法的特点、分类和优势的分析,笔者初步归纳了美术鉴赏课堂比较的策略,出发点是在课堂中依据教

33、学内容的不同设置不同类型的比较。比较作为一种方法,它不会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出现,但它的优势却在美术鉴赏课堂中实时反映着。由于甘肃省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真正意义上实施是比较晚的,这点本文在前面已经做了说明,在我省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的教学上还未曾提出和推广有一种科学、高效、易于实施的教学模式可借鉴,所以笔者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在借鉴华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和华南师大附中共同研究并实施的高中美术鉴赏课“网络五段式”教学模式,效果比较理想,但没有全盘引入,因教学条件、师资水平和学生综合素养等客观条件的差异,只能借鉴其理念、方法、取其精华以助其弱。美术鉴赏课“五段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为:设疑搜索讨论

34、引导应用。 在整个程序中比较方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后三个环节中,而上述程序也不是僵化的定式,不一定要循序进行,它们可以相互交织,构成立体的网络结构,在实际的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在教学实践中,此教学模式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大大优化了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高中美术鉴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基本达到了应用该模式设计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运用现代电脑网络技术去摄取信息,有目的、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达到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启发形象思维和提高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比较的原则告诉我们,比较要有供比较的对象,也要有比较的共同基础。所以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

35、内容在设置比较时,教师需要引入比较的对象和有共同基础的用来比较的参照物供体,这样设置的比较才是有效果,有意义的,才能通过比较解决相应的问题,从而让学生接受并获得知识。笔者认为本研究的这些内容的阐述应该作为一种有机的素养融合在美术教师的理念中,在实际的课堂比较中应该做到自然流畅,合理有效,任何理论脱离实际都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对理论的研究与学习不是将其生硬、程序化的运用,而是使它融入课堂教学的内容中。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上述理论和原则的运用,依据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教科书的内容,(陇西县所有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皆使用此教材,以便研究。)笔者特提供相关课例,由于比较法不是贯穿在整个课

36、堂的教学环节中,故提供案例片段。案例片段一第一节、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陇西县A中学 J老师人美版教材美术鉴赏第八课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在其第一节内容“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这节课的教学中,最先在前一节课的教学尾声引入并布置了预习本节课的作业,加强课前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拓展思维,加强联想。其中在讲述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的相关内容时针对课本中的美术作品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设置了比较式教学。课本在P41页的“思考与讨论”教学栏目中是“比较下图两幅最后的晚餐,进一步说说美术作品的时代性特征。”J老师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一通过比较思考讨论的问题进行了改动,为了降低难度,在布置预习作

37、业时让学生搜集以前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欣赏中学习过的达芬奇的油画蒙拉丽莎的相关资料,人为设置将其与父亲这幅作品进行对比,思考与讨论这两幅画的时代特征和作品的意义。课前学生也分成小组搜集了大量预习的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作品等内容。在课堂上讲到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时,特意提出让学生分组说一下和达芬奇的油画蒙拉丽莎作比较的这一作业,能说多少就说多少,心态放轻松,同组学生也可以自行补充。其中有一组说:“蒙拉丽莎是意大利绘画大师达芬奇的作品,闻名世界,最先看到的是一位安详、自信的欧洲古典女性的形象,双手自然下垂交错放置,看着很亲切,是一位漂亮美丽微笑着的妇女。根据我们搜集的资料说明,画面的主人蒙拉丽莎是商人乔康

38、达的妻子,自己的孩子突然去世之后非常悲痛,达芬奇通过各种方法使她摆脱丧子之痛,绘画历时四年才完成,作品通过对这位当时现实生活中普通妇女的表现,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人对自身的尊重。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表现的是一位朴实憨厚,非常艰辛的农民伯伯的形象,从面部和手上看出生活的艰苦和不容易,看着让人心里很纠结,不过两幅画看着画的都很真实,让人看了都很激动,不知道这些合不合适?”我听了之后连连夸奖,同时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并且鼓励其他小组补充,课堂气疯极度活跃,学生也很投入。在这种氛围下我看着屏幕上的这两幅作品,通过对比,从细节到外延给学生做了详细的讲解,同时补充:“父亲这幅作品几乎是现实形象真实翻版的农民形象,

39、他已操劳了一辈子,他的手上和脸上镌刻着勤劳、坎坷和善良,但是他在如此的年纪还不能停止劳作,也许这就是他的命。这正是父亲在当时的独特性所在:它以人道主义的情感述说着对我国农民的关爱和对乡土的眷恋,它以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使观众直接看到了自己身边的现实并引起人们的思考,从而引发更深层的伤感或人道主义情感。 结合你们现在学习的历史科目中国近现代史部分,这种人道主义对于当时刚刚经过文化大革命的人们来说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题材上,它以领袖像的规格表现的是一个中国社会中最普通的农民,这种反叛对当时的社会和艺术观念都形成强烈的冲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就说明美术作品的产生无论是题材或内容还是形式或风格

40、都受到了时代性和地域性条件的限制。”案例片段二我教中国古代花鸟画广东省实验中学 黄俊武在人美版教材美术鉴赏第九课的中国古代花鸟画部分,其中,我在引导学生认识美术作品中的“禽鸟”方面时,我采用了此模式,运用了比较式教学方法。首先在设疑中提出了相应的问题:西方画家笔下的“禽鸟”与中国花鸟画中的“禽鸟”有何异同点?在搜索程序中课前让小组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种方法,收集相关的作品及文字资料,通过小组自主、合作、对比的方式将资料进行筛选,老师给予引导,小组得出结论后以书面和口头形式交流。通过设置引导,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已经主动地自觉地对中西方画家笔下的“禽鸟”做了多角度的比较,从而得出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

41、课堂上讲花鸟画的“禽鸟”方面时,便让小组代表展示他们的结论,其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油画中的禽鸟十分强调物体质感和光影作用。因此极其写实,类似标本;而工笔花鸟中在强调禽鸟的神情姿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辨其细微的羽翼、斑纹和丝毛聚散,并且用特殊的渲染方式,来恰当地表现对象的特点,所以,我们中国人笔下的禽鸟,透出一种灵性,洋溢着浓烈的生命气息。”小组代表讲述后全班一片掌声响起,把一节单调的鉴赏课变得十分生动。我及时进行补充:“早在五代,画家黄荃就已经有极其写实的功夫了,据说,有一次,他在殿壁上面画了四时花草和雉鸡,飞鹰见了连连振臂想去捕捉,这不能不说已达到了和生者比肖的程度,我们从他

42、的珍禽图中可见到他精湛的写实能力。”将课本中宋人小品花鸟白头丛竹图提出来,通过投影投放在屏幕上,再引入17世纪欧洲静物大师威廉凡阿尔斯特的作品做了对比,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作者的同一题材的画作进行了有效的比较。进一步引导:“中国古代的花鸟画家,他们会想象风吹拂羽毛的轻重,想象小鸟飞在空中的轻盈与自豪,他们会想象出画面的季节,想象在这样的时节(暮春、盛夏或者中秋)会有怎样的诗情意境。”这节课充分利用了比较式教学法的优势,多种比较形式自然交织,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整合了接受性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活动过程,学生获得的已经不只是本书的知识,而且充分启发了思维,培养了兴趣和美术鉴

43、赏的热情。6.针对比较法的结论和对教师的期待6.1比较式教学法的结论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讨论得出的结论是比较法设置的另外一个方面,有时候学生通过比较作出的结论可能远远超出教师的预想,如何对待这种结论也是影响课堂效果的重要因素。第一,针对问题设置的比较要有预见性,能合理应对学生回答的结论,处理课堂突发事件。针对问题设置比较时应该尽量地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回答,并且准备好不同的应答。第二,对于相对宽泛、开放性的问题设置的比较要注意总结学生回答的结论,巧妙引向自己预设的方向,完成课堂任务。有时候学生的回答可能五花八门并不能保证每一个结论都是预想的方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这时候老师应该作巧妙总结,尽量引向预

44、设方向,不然课堂任务很难完成。第三,应善于利用有意义有价值的结论。有时候学生作出的结论可能会引发意想不到的思考,使课堂朝着比原来预设的还要好的方向进行,这时应该抓住时机,利用学生回答的结论进行随机的发挥,而不应该机械地引向自己的预设,因而这也印证了设置比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课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的。善于利用学生的结论也是一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能起到教学相长。当然,任何结论与方法都不能仅仅存在于理论层面,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程中可能还会有一些问题,但是理论只是指导,重要的是美术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情况进行灵活的把握。6.2 对教师的期待作为美术教育和美术鉴赏教学,设置比较这一具体技巧在

45、课堂中实施的成败和有效性从很大程度上当然也取决于任课教师。为此,笔者稚拙地认为做好美术鉴赏课堂比较美术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充实自己所谓的自身修养不仅包括专业修养还包括相应的文化知识,好的修养是作为一名合格美术教师的基本条件,也是做好美术鉴赏课堂设置比较的必要条件。只有提高了专业修养才能够真正的理解教学内容,设置出有效的课堂比较。第二,对教材的钻研,了解学生喜好与特点,加强比较意识,专业素养的提高还要与教材结合、与教学对象结合。教师要先钻研教材将知识内化,还要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体会教学内容,经常揣摩学生心理,从而发现学生在作品认识上的盲点,找到学生的盲点才能设

46、置出引起学生共鸣的可行性比较。第三,注意总结经验,教学相长只要教师为解答疑问设置比较,就会得到学生的应答,而学生的应答又可以给教师一定的启发甚至会成为以后教师设置比较的依据和出发点,很可能会由一个学生的应答而引出下一轮教学中新的话题,所以教师应该善于总结学生的应答、善于发现学生对比结论中的闪光点,正如朱熹在观书有感中的两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的结论可以说是教师设置比较时的“活水”,总结和利用学生回答的结论可以使课堂比较法灵活而不死板。就本文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比较法的设置和运用来说,教师素养的提高应该是下一步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总而言之,新课程理念下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47、的研究是一个系统的研究课题。甘肃省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施不久,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存在的许多问题并未浮显出来,所以本研究只是以本人所在地域学校为研究对象进行探索,许多想法均是抱着探究的心态来提出的,存在许多不妥和不规范的地方。经过前面各章节的论述,笔者初步得出“在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中通过加强有效比较开展课堂教学的方法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的结论,得出了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堂设置比较的特点、分类、优势和策略。通过在课堂中设置有效的比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有利于学生形成运用个人的审美体验感受美术作品的习惯,建立美术文化的观念。尽管笔者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初衷是尽力做到最好

48、,但由于时间和篇幅限制也由于笔者的理论水平有限,论文难免还有诸多不完善的方面,在此也特作说明。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7.第2版.3 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走进新课程丛书,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3.4 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金玉峰.中学美术教学方法研究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6 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6.7 英奥斯本著,滕守尧主编,王柯平译.鉴赏的艺术M.四川人民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6.8 尹少淳主编.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编.美术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9 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10 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