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论文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虚幻性与适用性.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31649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保护论文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虚幻性与适用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环境保护论文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虚幻性与适用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环境保护论文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虚幻性与适用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保护论文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虚幻性与适用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论文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虚幻性与适用性.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虚幻性与适用性 论文摘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是近年来环境经济学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对国内外EKC研究评述的基础上,从EKC的内在逻辑入手,分析了EKC的不成熟和缺陷,认为EKC有一种乌托邦式的虚幻性。文章还认为EKC对我国制定环境政策的作用值得怀疑,在环保方面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经济规律 虚幻性 适用性 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者和环境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持续的经济增长会给环境造成重大的损害还是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一直众说纷纭。目前国内外主要的研究重点在于运用各种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我国和各地区经济增长和环境问题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这些结论建立在一

2、个基本的假定之上,即存在一条EKC。但是EKC是一直存在争议的,它的稳定性和代表性并非十分确定。甚至有学者就质疑EKC是否是经济规律。因此,EKC有一种是是而非的虚幻性。所以,从EKC的内在逻辑和理论基础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于弄清环境压力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对采用可持续的环境政策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EKC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1 EKC的涵义 EKC最早是Grossman和Krueger在1991年研究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环境影响时,参照经济学中的库兹涅茨曲线提出的。一般意义上的 EKC 就是指,即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环境恶化会不可避免的同步发生,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

3、时(转换点)环境将会得到改善。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EKC假说的研究比较早,成果也比较多。这些研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实证研究和对EKC的一般解释。在实证研究方面, Shafik和 Bandyopadhyay提出以下10个生态环境指标估算EKC:清洁水缺乏率、城市公共卫生设施缺乏率、大气悬浮颗粒、二氧化硫、森林覆盖率、森林采伐、河流中溶解氧、河流中的大肠杆菌、人均城市垃圾产生量和人均碳排放量。他们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使用3种不同的方程形式(线性对数,对数平方和对数立方)拟合各项环境指标与人均GDP的关系。同时,Panayotou也发现人均收入大约在30005000时,环境质量开始好

4、转。 从 1990 年代中期开始,对EKC现象的理论解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人们就经济结构、科技水平、国际贸易、收入需求弹性和政策等方面展开。此外,还有很多关于 EKC形成机制的解释模型研究。这些模型在一些诸如偏好、社会福利函数、环境破坏、污染治理成本和资本的生产率等的假设条件下得到了倒U型的 EKC。 目前,国内对EKC假说的研究主要有实证研究和政策研究两类。主要集中在利用各种EKC模型,对我国或者各个省市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估计。大量的结论都是支持EKC假说的。在政策研究方面,国内不少学者利用EKC的相关原理,分析我国走“先污染,后治理”道路的利弊和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工业发展的

5、政策建议。穆红莉根据EKC的经济学分析,研究了我国熨平EKC的必要性及可能性,并提出EKC的政策趋向。 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逻辑缺陷 2.1 EKC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持 自从库兹涅茨提出著名的收入分配“倒U型”假说以来,许多经济学家围绕这一假说展开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研究。有些人宣称,“倒U型”假说已经获得了“经济规律的力量”,但另外一些人针锋相对的提出,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轨迹并没有什么自然规律可循。 在经济学界,研究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库兹涅茨假说其自身的理论基础都没有解决。从这一假说引申出来的环境库兹涅茨假说,它的正确性就很值得我们怀疑。现有的对EKC的理论解释学派林立,分别

6、从不同出发点解读经济增长和环境压力之间的关系。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的,缺乏强有力的说服力。 2.2 EKC的前提条件是不存在环境承载阈值,而事实并非如此 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存在一个环境承载阈值。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超过环境容量的污染会积累在环境中,一旦超过了承载阈值,将失去解决任何环境问题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并非任何程度环境污染都存在着被改善的可能性。而且目前人们尚不能确切地知道这个阈值的界限,而从污染物质进入环境到显示严重后果之间又有较长的滞后期。EKC提出的依据是部分发达国家的发展现象,是在环境被污染初期提出的,而发展中国家是否有可能在经济发展还未达到曲线的拐点之前

7、,就首先触及到环境阈值而引发整个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崩溃?这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和担心的问题。 2.3 EKC忽略了大量的核心信息,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著名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曾指出:“每一种评价方法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以其信息基础为特征来说明:即采用这一方法来做出判断所需要的信息,以及同样重要的被该方法排除在直接的评价性作用之外的信息。” EKC假说只考虑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只是简单的把人均GDP作为解释变量,忽略了政府、文化等许多重要的解释变量,也就忽略了大量阿马 蒂亚森称之为“核心信息”的重要变量,因此这种分析存在着重大的缺陷。 2.4 从长期和综合的角度分析,是否存在EKC值得怀疑

8、 在现有的研究中所讨论的EKC问题,都是以某一国家、某一区域在工业化阶段某一期间为研究对象的,讨论的也只是某一可见的环境指标的变化。也就是说,实证的分析只表明短期内、某一局部区域、某一环境特征存在所谓的EKC。从长期、全局、环境综合状态的角度来看,生态环境状态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退化的,并不寸在“先退化、后改进”的事实和可能,单从森林覆盖率及生物多样性等基础的指标来看,这些指标从未得到过改进(某些小范围的局部区域内存在改进的可能,但全球性的改进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人类已经经历的历史阶段和可预见的未来阶段,生态环境是不断退化的,不存在改进,最多只是存在退化速度的快慢变化而已。

9、3.EKC对我国环境政策的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EKC有一种乌托邦式的虚幻性,而且大量的实证研究也证明在环境压力指标和经济增长指标之间除了EKC的倒U型关系之外,还出现了同步关系、U型关系和N型关系等多种结果。根据EKC的研究,政策制定者往往会得出一个推论:当经济增长到足够程度时环境保护问题会自动解决。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误区。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系统本来就很脆弱,在工业化进程中,除了自身的破坏之外还要接受发达国家的转移污染,很有可能在未达到EKC的拐点之前,就已经引发了整个环境支持系统的崩溃。因此,EKC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是经不起推敲的,或者说是不可作为政策依据的。 在“经济-生态环境-

10、社会”大系统中,经济并不是影响环境的唯一因素,除它之外还有其他影响因素。如一个国家的环境政策和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一个崇尚自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会使环境破坏程度相对较低,这种文化并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确实存在的,我国儒家的“天人合一”和道家的“道法自然”就是其中一例。国外有学者分析了政府腐败和国家民主程度对环境的影响,这些研究表明,除了经济的因素以外,政府、政治因素对污染也有重要影响。事实上,无论EKC存在与否, 政府的环境政策和制度对经济与环境的关系、降低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环境代价和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都起着不可替代的和攸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

11、环境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应该在制定完善的环境监控预警指标体系,严格执法,大力支持有利于环保的科技建设,加强对公众的环保宣传等方面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 结语 EKC假说源于环境压力和经济增长关系的争论,认为在经济发展早期环境质量是逐渐恶化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环境质量会逐渐改善,即环境压力和经济发展之间呈倒U形关系。本文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重点从EKC的理论基础和内在逻辑入手分析,认为EKC有种乌托邦式的虚幻性。在我国的环境政策的制定方面,应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易生.环境与经济双赢乌托邦的误区与现实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3):P112114 2、 韩贵峰等.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评述【J】.环境于可持续发展,2006,(1):P13 作者简介:冯江涛:贵州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毕业论文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