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砖的建造技术从玻璃之家到爱玛仕大楼.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33079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玻璃砖的建造技术从玻璃之家到爱玛仕大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玻璃砖的建造技术从玻璃之家到爱玛仕大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玻璃砖的建造技术从玻璃之家到爱玛仕大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玻璃砖的建造技术从玻璃之家到爱玛仕大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玻璃砖的建造技术从玻璃之家到爱玛仕大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玻璃砖的建造技术从玻璃之家到爱玛仕大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玻璃砖的建造技术从玻璃之家到爱玛仕大楼.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潘娟 / PAN Juan玻璃砖作为一种普通的建筑材料已经被使用了几十年了,它最初的使用源于法国设计师皮耶夏洛(P. Chareau)设计的“玻璃之家”。建筑的坚固性由两片浇 铸的玻璃融合在一起形成。并且这个过程形成了一个空 腔,里面的空气可以起到很好的隔音作用。在建筑中的 构造方法是用水泥砂浆连接它们,类似于一般的砖砌法。 玻璃砖在要求隔音但又要求光线穿透墙壁的时候有非常 显著的功用(虽然直接的视觉接触是不可能的,因为这 种玻璃有一些波纹,是半透明的)。玻璃砖在建筑上应用 有很多优秀的实例;1936年在伦敦建造的芬格伯里健康 中心(Finsbury Health Centre)就是最好的实例

2、之一。 一个更新的例子是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和英 国阿鲁普事务所(ARUP)在日本东京为爱玛仕(Herm 弒)设计的新店铺,他们用玻璃砖完全包裹了整座建筑。 Encyclopaedia of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1玻璃之家Maison de Verre法国巴黎圣乔姆街31号;19281932年 P.Chareau,B.Bijvoet,L.Dalbet 玻璃之家位于巴黎市中心的圣乔姆街,是在一幢旧旅馆的基础上进行的改建工程。它是一幢紧临街道的建 筑,背街的部分围合成一个庭院,是一幢典型的18世纪 建筑(图1)。业主达尔札斯博士(Dr. Dalsace)

3、是一 位著名的妇产科医生。他原本打算完全买下这幢4层(第4层是阁楼)的建筑,并希望把它改建成能够同时包括诊 所、待客空间和居住空间的多功能住所。但是,由于原 本住在3楼的一位老妇人拒绝搬迁,达尔札斯博士只能 买下这幢建筑的一、二层。他请来了设计师皮耶夏洛 为这幢建筑进行改建。夏洛完整的保留了上部的两层而 将下部两层全部翻新,以钢结构代替原有的石构。一、二 层原来朝向庭院的厚重石墙则被改造成了轻盈的玻璃砖 墙。玻璃帷幕在白天提供室内以自然柔和的光线,而在 晚上,则将室内的人工光线发散到户外,形成了独特的 美丽景观(图2)。就外观来说,玻璃之家完全打破了当 时的传统住宅形式,夏洛用他自己独创的方法

4、,利用价 格低廉的金属和玻璃的组合,创造了新的住宅模式。玻璃之家施工历时4年,整个工程的花费大约是400 万法国法郎5。玻璃之家是夏洛与比沃(B.Bijvoet)、戴伯特(L. Dalbet)合作设计完成的。皮耶夏洛一生只设计过玻 璃之家这一栋建筑。他的主要职业是室内设计和家俱设 计,因此他几乎没有实际建筑设计工作的经验,比沃是 一位注册建筑师,戴伯特则是一位熟练的工匠,他们给 夏洛提供了工程方面的支持和援助。夏洛为什么会选择玻璃砖作为外墙的维护材料?这 并不是他的突发奇想,而是他对基地与环境作了仔细的 分析而得出的结果。这里的基地情况是这样的:建筑朝 向庭院一侧的立面正对着西北方向,太阳光不

5、能直射到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1920年代的玻璃之家与1990年代的爱玛仕东京旗舰店这两座玻璃砖建筑在材料、构造与施工等方 面的特点。作者通过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技术差异,从而说明 材料、构造和施工技术的发展对于建筑师的重要意义。 Abstract: This article has recommended Maison de Verre of the 1920s and Maison Herm弒 of the 1990s thesetwo glass blocks buildings characteristic in material,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

6、 The author thus illuminat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terial,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is significant to the architects through analysing and comparing the technolog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m.关键词:玻璃砖,构造,施工Key words: Glass block, Structure construction国外的玻璃砖在建筑技术中的应用经历了70多年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从玻璃之

7、家到爱玛仕旗舰店,我 们可以看到各个时期的代表当时最先进的玻璃砖构造技 术。由于玻璃砖的生产工艺在1990年代才引入中国,所 以国内对玻璃砖及其构造技术的研究和经验相对欠缺。 这种状况导致了国内建筑师在玻璃砖的应用实践上做的 比较少,并且那些仅有的实例也是大多依照玻璃砖厂家 提供的现成的构造和施工方案。这些因素导致建筑师在 使用这种材料的时候,很多好的想法都无法实现,影响 了设计的最终表现力。玻璃之家和爱玛仕东京旗舰店是国外的玻璃砖建筑 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作品。前者是建筑史上最先把玻璃 砖用于建筑外墙的设计作品,它在将玻璃砖应用于外部 维护结构方面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2当时的评论家曾 经形容玻

8、璃之家“有如被放逐在另一个星球上,他推翻 了当代民众对国内建筑物的传统期待,改以舒适性及独 特性替代,玻璃之家开创出设计的新途径,融合现代材 料创造出别出心裁的构造方式”。夏洛用他自己独创的方 法,创作出夏洛式的“迷人的狂想”3。爱玛仕东京旗舰 店则是利用当今先进技术把玻璃砖的应用发挥到了一个 新的高度,在东京创造了一个玻璃之家的现代译本4。它 集结了法国、日本、意大利、瑞士等4国的技术,代表 了当今玻璃砖应用于建筑中最高的技术水平。笔者收集了一些关于这两座建筑的资料,通过分析 整理,把它们从方案设计、材料选择到施工过程都详细 地记录下来,希望能够对国内一些关心玻璃砖应用技术 的建筑师提供一定

9、的帮助。1作者简介: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收稿日期:2004-02-201 改建前室内,采光只能通过周围环境的反射,所以这面墙的采光要求很高,需要大面积的开窗。此外,庭院的四面都 是住宅,这使得西北方向并没有好的景观,而且庭院的 长宽尺寸是10m左右,住宅之间容易产生对视的问题(图3)。鉴于这样的状况,比沃向夏洛推荐在外墙使用轻 质材料,而不是当时普遍使用的砖石材料的古典式样。玻 璃砖同时具有质地轻、采光性能强、不透视这3个特点, 而且它还可以形成丰富的光影,可以使背光面也充满生 气,成为夏洛设计时的首选。虽然当时玻璃砖还是一种 全新的建筑材料,在此之前它仅作为内部墙体材料在德 国艺术作品和工业联

10、合会陈列馆6中使用过,但夏洛最 终决定作一次大胆的尝试。玻璃砖砌筑的墙体,长、宽的尺度都因材料的特性 而有一定的限制。并且,在此之前玻璃砖仅仅被应用在 室内小面积的砌筑。所以,对于大面积应用玻璃砖墙的 设想,还需要设计师自己认真思考。首先面临的是承载 能力问题,为了减少从上层砖块传递来的荷载,设计者 为此设计了新的构造方式先竖立起钢构架,然后将 玻璃砖作为填充(这也成了现今普遍采用的施工方式之 一)。在当时,这么大的尺度及新的构造方法没有任何实 践的先例来作为参考,以致当时法国唯一能够生产玻璃 砖的厂家圣哥本公司(S-Gobain)虽然同意生产和运送 玻璃砖,但他们拒绝为他们的玻璃砖所建成的墙

11、体承担 任何责任。然而最终的成果表明玻璃之家的整体结构的 设计及施工都非常合理。施工的过程这样进行:先搭建好钢的框架结构,再 拆除原有的石构,使建筑整体结构保持稳定。钢结构搭 建完成后,建筑物从外表开始建造,接着再决定内部的 平面布置,然后再设计细部。搭建钢结构的时候,钢柱被固定在建筑每层的钢梁上。为了减弱底层的玻璃砖墙的荷载,5根工字钢柱被额外增加来作为辅助(图5)。 玻璃之家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建造的建筑。建筑中每一个构件都是预制的,并且没有一个构件经过再 次加工。设计者从勒柯布西耶的模数(le modular)概 念中得到启发,构件尺寸的设计都遵循基本模数而定,然 后逐一绘制出详细

12、的材料表单送交工厂定做,最后将制成 品运到现场装配。玻璃砖的选择和钢框架的设计都遵循了 这个法则。夏洛选用了尺寸规格为20cm20cm4cm 的玻璃砖来实现统一的模数。钢框架是由若干90cm10cm10cm的杆件构成。为了慎重起见,夏洛把玻璃 砖与钢框架组合而成的立面也绘制成详细的图纸来保证施 工的准确(图6)。玻璃砖以4块为一组镶嵌在钢框架中, 加上杆件本身的宽度,一个单元恰好90cm。由于层高、 开窗的原因,玻璃砖在一些部位有特别的组合,但每一层 大体上都是由若干个90cm的单元组成。材料的模数制实现了材料工厂制作与现场装配的便 捷,这也为干式施工方法7提供了可能性。整个施工过 程中,除了

13、现浇的混凝土楼板以外,其余构件都是在现 场装配的。这使得施工的完成速度和效率有了保证,同 时,也没有影响到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玻璃砖也采用 了干式施工方法。爱玛仕旗舰店Maison Herm弒 日本东京银座街5-4-1号;19982001年 Renzo Piano;ARUP;日本竹中工务店1998年,法国爱玛仕集团决定在东京建造它在日本 的总部(图7)。这座总部大楼位于东京的银座。银座作 为东京商业最繁华的地区,建筑风格极具多样性。每一 个商家都希望自己的楼宇能够在这纷繁的黄金地段脱颖和混凝土楼板附着在原先存在的石结构上(这种建造技术是从地铁建造中借鉴来的)。独立的钢柱被插入原有的 石构中,石

14、结构体系此时依然保持延续,石结构的延续 性保证了钢骨架的稳定。当竖向的钢柱装配完毕后,短 的水平钢梁被插入其中构成完整的钢骨架。当钢柱和钢 梁都装配完毕时,石墙就可以被替代了(图4)。钢框架2 玻璃之家室内、立面、细部、夜景3 总平面4 施工现场5 一层平面6 实测面板分布图建筑技术 /ARCHITECTURE TECHNOLOGY81而出,这也是每个建筑师的期望。因此,如何设计出一座“地标”性的建筑是这次设计的关键。建筑师伦佐皮 亚诺从玻璃之家的设计中得到灵感,决定在东京尝试创 建一个新版本的“玻璃之家(”图8)。玻璃之家是20世 纪初技术水平的象征,这个新版的“玻璃之家”将在规 模、构造、

15、材料、施工等方面代表20世纪末建筑和工业 技术的新层次。设计之初,皮阿诺与其他设计师一起专 程去巴黎观摩了玻璃之家,他们仔细研究了它的构造、空 间结构以及其他特点。最终,皮阿诺把这座爱玛仕总部 大楼设计成了一幢巨大的、11层的、外表面全部包裹着 玻璃砖的立方体。整个建筑朝向街道的表面总共有大约2 600m2的玻璃砖,是世界上应用玻璃砖面积最大的建 筑(玻璃之家大约是150 m2,也是当时应用玻璃砖面积 最大的建筑)。半透明的墙体创造了兼有私密性和开放性 的内部空间。在白天,罩上玻璃砖面纱的立面闪动着光 芒。当从建筑物里面朝外看时,外面嘈杂的街景被玻璃 砖传递成了静默而精妙的剪影;在夜晚,建筑则

16、变成了 如皮阿诺所描述的“一只魔幻的灯笼”它有如一只 巨大的自发光晶体,笼罩在它自身所散发的光晕中 成为城市中崭新的公共场所(图9)。这幢建筑施工历时3年完成,总造价大约170亿日 元,约合1.4亿美元8。担任这个项目结构设计的是久负盛名的英国阿勒普 事务所。他们在钢结构、抗震设计、玻璃构造等方面都具 有相当丰富的经验。许多著名的玻璃砖建筑都是他们进行 的结构设计,例如Houer-King House、Building B12和 Mound Stand9等等。他们用经验与创新为爱玛仕设 计了独特的结构与构造,也使皮阿诺对玻璃砖幕墙的许 多大胆构想最终得以实现。这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使皮 亚诺不

17、再像夏洛一样在无法准确判断结构的合理性的情况 下,在自己的设计中探索整体的结构和玻璃砖的构造。 爱玛仕大楼的整体结构选型和玻璃之家一样,也是 钢结构的建筑。13 000多块玻璃砖组成的幕墙构成了建 筑的表皮。但皮阿诺不希望它像玻璃之家那样,表皮上 出现许多构件、接缝、开窗等因素影响玻璃砖墙的整体 性。他希望材料和构造设计能够最完美地表现出玻璃砖 材料整体的高度透明性。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皮阿诺与结构设计、合作施工单位都付出了很多的劳动。 首先,皮阿诺对玻璃砖的选择是独具匠心。基于钢支撑与抗震设计的原因,玻璃砖之间需要留有大约2cm 胶缝。如果是用普通规格的玻璃砖,接缝的宽度会使视 觉效果产生很大

18、的影响,玻璃砖幕墙整体的透明性也将 被大大的削弱。皮阿诺希望建筑的表皮最终是高度透明 的墙体,而不是由许多接缝组成的纵横线条交错的网格。所以,砖的尺寸最终选用了巨大的 428mm 428mm。在转角的部位,则用尺寸减半(214mm214mcm)的 小块玻璃砖拼合成曲面(图10)。这种428mm428mm 的尺寸是有史以来建筑中使用过的最大的玻璃砖,它们 在意大利浇铸完成。由于铸造过程是纯手工操作,这使 得每一块砖都具有独立的特质。这一特质在皮阿诺看来 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清楚地表明这座由玻璃砖建造起 来的建筑是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为了让所有的钢框 架都能隐藏起来,使透明性实现的更加彻底,皮阿

19、诺还 对处于建筑下边缘的玻璃砖做了特殊设计。特制的好似 残缺的玻璃砖通过铆钉与钢框架连接(图11)。其次,玻璃之家甚至现有的所有玻璃砖建筑先例的 构造效果都不能满足皮亚诺的要求。所以,他寄希望于阿 勒普为爱玛仕创造出新的构造方式来实现高度透明性。为 此阿鲁普事务所为大楼设计了全新的隐藏式玻璃砖支撑系 统:钢柱楼板钢扣件钢框架玻璃砖(图12、13)。 固定玻璃砖的框架使用的是一种可以使框架隐藏在玻璃砖 侧面凹槽中的设计。这是考虑了玻璃砖墙外观的整体性的 设计。在这里的设计中,每块玻璃砖的侧面都开有凹槽, 两块玻璃砖拼接之后,拼接处由于凹槽的存在而形成了一 个可以容纳框架的暗槽空间,从外表看来,玻

20、璃砖之间是 严丝合缝的,而钢框架被安装在暗槽中。这是一种来源于 瑞士的工业技术。玻璃砖和嵌在玻璃砖侧面凹槽里的纤细 的钢框架之间的结合也经过了细致的设计。那些隐藏在玻 璃砖侧面凹槽中的钢框架,它们的每一个侧面都被镀上了 银,以增加玻璃墙的光感,这种处理手法减弱了接缝对视 觉的影响。玻璃砖之间则用了密封硅胶进行接缝。玻璃之 家中的那种外露的钢框架结构在它应用和发展了70年后, 终于在爱玛仕大楼的设计中被改进成了隐藏的钢框架结 构,这不啻是一次成功的创新。此外,为了保证玻璃砖的透明度,皮阿诺坚持使用 干式施工法来安装玻璃砖。在防火性能上,干式施工法 不如湿式施工法,为了满足防火规范,皮阿诺最后选用

21、 的是欧洲的一种干式防水做法橡胶八爪鱼1(0 图14)。这种施工的方法是日本竹中工务店技术研究所进行 了多次开发,历经了13次实验之后才通过鉴定的。此干 式施工法后来申请了专利。另外,日本是多地震国家,建筑规范非常的严格。爱 玛仕大楼作为一个坐落在东京的超大型商业建筑,与只 有几百m2的玻璃之家相比,它需要在结构和构造上花很 大的精力来解决自身的抗震问题。地震发生时会产生强大的扭转力矩和对柱子的冲击 力矩,作为应付这种巨大破坏力的适应性对策,建筑的整 体结构采用了柔性结构,而不是刚性结构。日本的古代的五重木塔结构设计合理,有自身的自律性制振结构系统,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在过去的 1 400年间

22、,全日本仅 仅只有两座佛塔在地震中倒塌,其原因被确认为是层与层 间的柱子没有连续性所致。地震时整个塔可以像柳条一样 的运动。阿勒普事务所从这种古代东方五重木塔结构中找 到了灵感(图15),设计了一种具有独特抗震系统的钢结 构体系。在爱玛仕大楼中,同样的原理被考虑和研究。玻 璃砖表皮由建筑外侧的钢柱支撑,每一层外侧的钢柱与楼 板交接的地方都设置了化纤胶阀门(图16)。当钢结构内 侧的钢柱被固定在基础之上,地震时外侧钢柱的提升和扭 转能够同时发生,柔性结构允许建筑在一定范围内摆动, 地震的能量被关节吸收。在现代建筑中,这是第一栋在地 震中用柱子提升楼板的建筑11。从这排钢柱结构铰接点 的阀门中悬挑

23、出的楼板来支撑悬浮的玻璃砖表皮,这样可 以尽可能的限制位移,减少损伤表皮的危险。爱玛仕大楼中玻璃砖构造方法对于抗震问题的解决 也是它对比于玻璃之家以及后来的玻璃砖建筑的又一个 进步。这就是,爱玛仕大楼是对每块玻璃砖进行单独支 撑,而以前的钢框架支撑玻璃砖的建筑采用的都是成组 支撑的方式。这种设计充分符合了日本对抗震设计的严 格要求。在地震多发的日本,在一幢建筑的外表要同时 悬挂一万多块玻璃砖,甚至建筑的转角也不例外。这种 对单块玻璃砖进行支撑框架形式对减震起到了很好的作 用,它利用了砖与砖之间的接缝来缓冲和吸收地震力。由 于采用的干式施工方法,这可以使钢架与玻璃砖之间的 上下左右每个方向都保持

24、了大约 4 mm的空间。这种柔 性的处理可以适应地震中的晃动,这样累积到整幢建筑, 每块玻璃砖可上下左右移动4mm,整体墙面(从111 层)可移位45cm(安全设计范围)12。整个表皮就像 活的有机体一样,因此皮阿诺形容它说:“当地震发生时, 这些玻璃砖会像一层有机的皮肤一样在动。”如果说玻璃之家是第一个标准化建造的建筑,爱玛 仕大楼玻璃砖墙的施工过程则体现出现代标准化建造的水 平。它的施工步骤是:玻璃砖在意大利浇铸完成后,运到 瑞士后拼装成竖向9块一条的单元,9块玻璃砖从上到下 分别镶嵌在9个一组的钢质方格框架中(为了让玻璃砖的 尺度和建筑的尺度互相吻合,每个单元高度等于建筑的层 高),最后

25、运到日本来吊装。每个单元里钢架“,橡胶八爪 鱼”,防火填充材都已组装好,现场吊装后再加补充钢架、 硅胶等。最后这些的单元并列的安装在上下两层楼板处挑 出的圈梁之间,用特殊设计的钢制扣件连接(图1720)。这是20世纪上半叶巴黎“玻璃之家”的形象在21 世纪初的再现。从技术上说,玻璃之家和爱玛仕大楼都 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玻璃砖构造技术。所不同的是,爱82世界建筑 2004/047 爱玛仕东京旗舰店夜景、立面8 草图9 沿街外观10 玻璃砖细部11 玻璃砖剖面大样12 剖面13 室内14 干式防水做法15 五重木塔剖面16 剖面建筑技术 /ARCHITECTURETECHNOLOGY83注释:1J

26、acqueline Glass, Encyclopaedia ofArchitecture Technology, 2002 P272黄埔烈魁“国外玻璃砖的生产和应用情况”,中国玻 璃,1994.04 P233Paul Nelson“La Maison de la Rue Saint-Guillaume”, LArchitecture d Aujourdhui, 1933.11-124Tom Heneghan“Japanese Lantern”, building design & construction, 2001.09 P255http:/soa.syr.edu/faculty/bcol

27、eman/ARC423/ Lectures/423.lecture12.maisondeverre.html6Exhibition pavilion at the Deutscher WerkbundExhibition in Cologne,1914,Bruno Taut7干式施工是指用金属构件加弹性密封胶固定。湿式 施工是指用水泥沙浆固定8华晓玫“爱马仕写光影传奇东京银座出现全手工玻璃砖大楼”,民生报,2001.07.109Houer-King House: London; 1994; FutureSystems, J. Kaplicky, A. Levete, L. Atkin, O.

28、Arup &玛仕大楼需要考虑更多的材料、技术及施工问题。因此,爱玛仕大楼最终的玻璃砖构造设计体现了从玻璃之家以 来70年间的技术进步。结束语70年前建造的玻璃之家是玻璃砖最初被运用在建筑 设计和施工中的实例,其生产和构造技术都略显原始。玻 璃之家为了使整个建筑的施工都能够符合工业化生产的标 准,选用了当时世界上唯一可以工业化生产玻璃砖的厂 家,这是一种革命性的突破,此外,它所采用的钢框架支 撑系统也是设计者对于玻璃砖构造的一次大胆尝试。从玻 璃之家的成功开始,钢结构支撑玻璃砖这种新的构造方式 被广泛运用于玻璃砖建筑中,并且在欧洲发展起来。许多 建筑师在自己的设计中把这种构造方式进行改进,许多玻

29、 璃砖厂家也研究出诸多不同的构造大样。这些尝试都使得 许多新的构造方法应运而生,而这也正是70年之后爱玛 仕大楼的11层高的玻璃砖墙得以实现的基础。玻璃砖的 生产经过了70年的发展,它的生产工艺已经发展得相当 成熟。当皮阿诺决定使用超大尺寸的玻璃砖时,情况已经 不像夏洛当时面临的只有一家厂家供选择,皮阿诺在意大 利很容易地找到了他所需要的工艺来完成自己的设想。爱 玛仕所使用的技术简单归纳起来虽然也是钢结构支撑玻璃 砖的系统,但是超大尺寸和超大面积的玻璃砖以及严格的 抗震耐火要求需要更多积累的技术经验来实现。皮阿诺和 他的工作伙伴把瑞士的钢框架技术“、橡胶八爪鱼”防水 做法等等技术都拿来应用,并

30、且自己在施工工艺上也做了 很多创新,爱玛仕巨大的玻璃砖墙就这样被建造起来了。玻璃之家是工业化生产的最早尝试,由于许多构造 技术都不成熟,所以虽然建筑整体效果很好,但是一些 细部还显得过于粗糙。而爱玛仕大楼的构造设计从整体 到局部都显得非常精确细致。这并不是夏洛与皮阿诺对 于材料节点要求和控制能力的差异,而是技术的发展带 来了构件和节点质量上质的飞跃。建筑艺术与其他纯艺术门类的区别之一,在于它无 法建立在空想的基础之上,它必须借助于技术的支撑来 达到预期的艺术成果,技术的发展常常又能够给建筑艺 术注入崭新的内容。结构、材料、产品、施工等技术的 发展,给建筑师提供了在艺术上发挥的空间。西方现代 建

31、筑艺术的成就,与西方产业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 联。从20世纪初的玻璃之家,到世纪末的东京爱玛仕大 楼,无不体现了技术对艺术的有力支持,它们已经成为 了每个时代技术和艺术紧密结合的里程碑。建筑师只有 把现代建筑技术和艺术结合为一体,才能创造出令人赞 颂的设计作品。这种经验无疑是我们所需要的。(感 谢日本竹中工务店的钱强博士提供的图片和帮助)Partners, A. Hunt Associatesbuilding B12:Heathrow; 1990; E. Parry Associates, O. Arup &PartnersMound Stand: London; 1985-1987; M.

32、Hopkins & Partners, M. Hopkins, O. Arup & Partners10橡胶八爪鱼做法是一种欧洲的干式防水做法11同 412http:/www.takenaka.co.jp/takenaka_e/t- file_e/hermes_e/参考文献:1. Michael Wigginton, Glass in Architecture, PhaidonPress Inc. London 1996.112. Jacqueline Glass, Encyclopaedia of ArchitectureTechnology, Academy Editions (UK) 2

33、002.043. Yukio Futagawa, Bernard Bauchet, Marc Bellay, La Masion de Verre, A.D.A. EDITA Tokyo Co., Ltd. Tokyo 19884. Richard Klein, Pierre Chareau: La Maison deverre, Jean-Michel Place 巇itions Paris 20015. Brian Brace Taylor, Pierre Chareau, Pierre Chareau: Designer and Architect, TASCHEN America Ll

34、c 1998.076. Tom Heneghan“Japanese Lantern”, building design & construction, 2001.09 P257.“Kaufhaus in Tokyo: Department Store in Tokyo”, detail, 2001.07 P1258-12618.“Pianos Herm弒 Tokyo”, architecture week,2002.0911 P d1.2 .9. 弗朗西斯DK程(美),建筑图像词典,高履泰 英若聪 等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1998.0717、18 节点大样19、20 节点细部84世界建筑 2004/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