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电子动力转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33281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电子动力转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电子动力转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电子动力转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电子动力转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电子动力转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电子动力转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电子动力转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oc(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业设计(论文)电子动力转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Electonic power steeing system Research and Design: : 本 科 : 电气与信息学院 : 自动化 : : 教授 : 2008年6月29日 学生姓名学历层次所在系部所学专业指导教师教师职称完成时间 摘 要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简称EPS),是汽车工程领域的热门课题之一。本文在研究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EPS的电子控制单元ECU (Electronic Control Unit)的硬件电路和相应的控制软件框图。 本文详细分

2、析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子控制单元的功能,研究开发了以89c51单片机为微处理器的电子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具有实时数据信号采集和系统控制功能,根据采集的数据信号,确定电动机输出的目标电流,利用PWM脉宽调制技术,通过H桥式电路控制电动机的输出电流和转动方向,实现助力转向功能。 在研制了实验用ECU装置后,开发了相应的控制软件。控制软件分为控制策略的实现和数据信号采集与分析两部分。整个软件系统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在数据信号采集与控制部分,设计了系统主程序、A/D采集程序、车速信号采集程序和PWM控制程序。 本文所设计的EPS电子控制单元性能稳定,结构合理,与整车匹配性能好,可保证EPS实现良好的

3、转向助力效果。关键词电动助力转向 电子控制单元 单片机 控制策略Abstract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EPS) is one of the focuses research in automotive engineering.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EPS to study the operation, designed and developed th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ECU) and the soft ware diagram of the ECU. T

4、he thesis Considers the functions of th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of EPS, studied and developed the hardware that adopted 89c51 as its microprocessor. The control unit was able to realize real-time data/signal acquisition and system control. The target current of motor output could be determined by t

5、he obtained data; and utilizing the Pulse-Width Modulation (PWM) technology, power could be provided to the steering system by controlling the output current and rotation direction through H-bridge circuit. The software program, which was divided into the realization of control strategy and the acqu

6、isition&control of data/signal, was developed in modular after thedesign of experimental ECU was completed. And the main program, A/D acquisition program, speed signal acquisition program and PWM control program are developed in the second part.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desig

7、ned was with stable performance, appropriate structure and excellent matchingcondition, and the excellent power steering effect could be ensured by EPS.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EPS)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Single-Chip Microprocessor Control Strategy1 引言1.1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特点由于动力转向系统具有转

8、向操纵灵活、轻便、并可吸收路面对前轮产生的冲击等优点,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各国汽车上开始普遍应用。现今液压助力转向器(HPS)是以内燃机作为动力的汽车助力转向器的主流。但是传统的HPS需要持续的能量消耗,降低了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同时其复杂的液压系统具有助力特性不可调整、污染环境、维修不便等缺点。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的汽车上电能为动力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和HPS相比,它具有更为突出的优点: 1.EPS能在各种行驶工况下提供最佳助力,减少由路面不平所引起的对转向系统的扰动,改善汽车的转向特性,减少汽车低速行驶时的转向操纵力,提高汽车高速行驶时的转向稳定性,进而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

9、。并且可通过设置不同的转向手力特性来满足不同对象使用的需要。 2.提高了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液压动力转向系统需要发动机带动液压油泵,使液压油不停地流动,浪费了部分能量。相反电动转向系的EPS需要转向操作时才需要电机提供的能量,是真正的“按需供能型”(on demand)系统。装有电动转向系统的车辆和装有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车辆对比实验表明,在不转向情况下、装有电动转向系统的车辆燃油消耗降低2.5%;在使用转向情况下,燃油消耗降低了5.5% 。 3.增强了转向跟随性。在EPS中,电动机与助力机构直接相连以使其能量直接用于车轮的转向。这样增加了系统的转动惯量,电机部分的阻尼也使得车轮的反转和转向前轮摆

10、振大大减小。因此转向系统的抗扰动能力大大增强。和HPS相比,旋转力矩产生于电机,没有液压助力系统的转向迟滞效应,增强了转向车轮对转向盘的跟随性能。4.该系统由电动机直接提供转向助力,在停车时,也可获得最大的转向动力。同时省去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所必需的动力转向油泵、软管、液压油、密封件、传送带和装于发动机上的皮带轮等,其零件比HPS大大减少,因而其质量更轻、结构更紧凑,在安装位置的选择方面也更容易,装配自动化程度更高,维修更简单。 5.EPS没有液压回路,不存在渗油的问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由于液压油在低温时的粘度很大,存在低温时必须有个加温的过程,而EPS可以在零下40很好的工作,基本上

11、不存在受温度影响的问题。 6.在未来10-15年推出的纯电动汽车或者燃料电池汽车等汽车上由于没有的传统意义上的内燃机,因此必须考虑安装EPS。 7.电动转向还可有各种安全保护措施和故障自诊断功能。使用可靠,维修方便。 由此可见,EPS和HPS相比,是一项紧扣现代汽车时代发展主题的高新技术,必将逐步取代现有的机械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和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1.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国外从1979年就开始研究电动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1988年日本铃木公司首先在其CER车上装备了电动式EPS。同年,美国通用公司也在某些型号的汽车上装备了电动式EPS。1993年,本田汽车公司首

12、次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装备于大批量生产的、在国际市场上同法拉利和波尔舍竞争的爱克NSX跑车上;同年,在欧洲市场销售的一种经济型轿车-菲亚特帮托也将美国德尔福公司生产的电控助力转向系统作为标准装备。随后,国外很多公司和机构介入了电动式EPS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美国的TRW公司,日本的三菱公司、KOYO公司,德国的ZF公司都相继研制出了电动式EPS。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EPS技术已日趋完善,其应用范围正从最初的微型轿车向普通轿车和商用客车方向发展。EPS产品在2002年才有国内企业进行研制开发,目前已经知道的有10多家科研院校正在研制中,如清华大学、吉林大学、江苏大学、天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另外还

13、有10多家转向企业和10多家配套企业也在研制中。从市场应用来看,国内已装有EPS产品的汽车主要为1.3L-1.6L的轿车(主要是电动机的功率所致)。如重庆长安的奥拓、安徽的奇瑞、南京菲亚特、广州本田飞度、昌河北斗星等。但是,由于国产汽车各车型技术的实际情况以及使用条件的特殊性,国外的EPS与国产汽车的匹配以及实用性还存在问题,至今还没有与国产汽车相协调匹配的、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PS,仅仅在近几年才开展EPS的技术研究,可获得的技术资料较少,目前尚处于技术攻关阶段。1.3 EPS的发展趋势和急待解决的核心技术 首先,EPS的应用范围将会进一步拓宽,将作为标准件装备在汽车上,并将在动力转向领域

14、占据主导地位。目前,在全世界汽车行业中,电动转向系统每年正以9%-10%的增长速度发展,年增长量达130万至150万套,估计至2005年,该产品的产量将由目前的150万套增长到800万套,2007年将达到1140万套。按此速度发展,用不了几年的时间,电动转向将会完全占领轿车市场,并向微型车、轻型车和中型车扩展。尽管EPS已达到了其最初的设计目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急待解决,比如提高现有应用的EPS系统性能的可靠性、降低生产成本等。其中,进一步改善电动机的性能是下一步努力的一个主要方向。电动机本身的性能及其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匹配都将影响到转向操纵力、转向、路感等问题。概括地说,今后电动助力转向

15、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为:改进控制系统的性能、提高系统可靠性和降低控制系统的制造成本。只有进一步改进控制系统的性能,才能满足更高档车的使用要求。另外,EPS的控制信号将不再仅仅依靠车速、扭矩和方向盘转角,还包括转向速度、横向加速度、前轴重力等多种信号进行与汽车特性相吻合的综合控制,以获得更好的转向和路感。未来的EPS将向电子四轮转向的方向发展,并与通过总线技术电子悬架、发动机电子控制等一起统一协调控制汽车的运动。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今后有可能取消转向系统的机械部分而采用所谓的线控转向系统。这将是EPS的未来10年的发展方向。 对于我国来说,由于在这方面和国外的差距很大,所以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16、,仍须集中精力解决传感器、电机、和电子控制器方面的研究工作。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汽车电子动力转向系统一直存在着“轻”与“灵”的矛盾,即汽车低速时需要“轻”的转向力,高速时需要“灵”的转向效果。同时,转向力与路感也相互制约。本课题将通过合适的综合控制方法,设计合适的控制系统,以提高汽车转向系统的操纵稳定性和路感,并为以后的深入研究EPS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中汽转向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传来的信息表明:电动转向是现代汽车转向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对电动转向技术进行研究。本文所进行的工作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展开的。通过查阅国内外的文献,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的电动转向

17、系统的发展现状、硬件系统、控制系统并通过仿真提出了一条可供进一步研究的控制策略。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方案确定及其工作原理系统总体方案的确定,是进行系统设计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直接影响到整个控制系统的性能、安全运行等因素的参数选定,使设计能够有序、正确的进行。为更好的拟定一份准确、可靠的总体方案,可以采用“多选一”的形式。第一方案:此方案以80c552作微处理器。如图2-1所示。80c552单片机是由Philips公司生产的一款功能非常强大的MCS-51系列兼容机。除了提供80C51的全部功能外,还提供了大量的硬件资源,引入了许多新的功能,是专为仪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汽车发动机与传动控制等实

18、时应用场合而设计的高性能单片机。但是由于80C552没有片内程序存贮器,系统需对程序存储器进行外部扩展。 PWMA/DA/D80c55280c552车速信号发动机转速信号扭矩信号74LS373AT28C64驱动电路光电隔离离合器直流电机图2-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方案框图第二方案:此方案是由89c51作为微控制器,如图2-2所示。以扭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发动机电流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作为输入信号,并经放大电路、ADC0809转换器转换送到89c51单片机,再由89c51对输出电路进行分时控制,从而保证系统正常运行。与80c552相比,89c51不需对程序存储器进行外部扩展。89C51扭矩传感器车

19、速传感器发动机电流信号系统供电电源点火开关输入处理电路输出及监控电路直流电机显示电路离合器 图2-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方案框图与方案一相比,此方案的特点是以实际使用性能为出发点,比较方案一来说更节省系统内存空间,在使用中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根据上述种种分析得出,方案二为本设计中的最佳方案。故本设计中选方案二为设计方案。2.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2.1.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利用电机作为助力源,根据转矩参数和车速信号,由电子控制装置来执行助力控制的。典型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组成如图2-3示: 图2-3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组成从图上可以看出,所谓的EPS

20、系统就是在原机械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车速传感器、转矩转角传感器、电子控制器、电动机及其传动机构,直接利用动机驱动转向轴提供助力转矩。转矩转角传感器测量转矩与方向盘转角大小并和车速信号一起送入电子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得到的信号判断是否助力以及助力的方向。若需要助力,则依照既定的控制策略计算电机助力转矩的大小并输出相应控制信号给驱动电路。后者提供相应的电压或者电流给电动机。电动机输出的转矩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转向轴转动从而实现助力作用。当汽车点火后,方向盘转动时,装在转向盘输入轴上的转矩传感器不断的测出转向轴上转向力矩,该信号与车速信号同时输入给控制器ECU。控制器根据输入的这些信号,依据相应的控制

21、策略,确定助力的大小和方向,即确定电动机的电流大小和方向,调整转向助力的大小。电动机的输出转矩经电磁离合器通过减速机构进行减速转矩后,施加给转向杆输出轴,并经过齿轮齿条等转向机构的作用,使之得到一个与汽车工况相适应的转向作用力。2.1.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分类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按照其转向助力机构结构和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转向轴助力式、转向轴小齿轮助力式和齿条助力式三种形式。1:转向柱助力式(Column-assist type) 此时电动机、减速器直接与转向柱相连。它可安装在转向柱上的任意合适位置,一般提供蜗轮蜗杆机构来实现减速和变向。工作环境好,电机的输出力矩比较小,是一种目前常见的助力形式。

22、由于各部件相对独立,因此维修方便。设计时也有很大的灵活性。但是电机输出力矩的波动容易传递到方向盘上。如果电动机的安装位置和驾驶员的乘坐位置很近的话,必须考虑对电动机噪声的抑制。2:小齿轮助力式(Pinion-assist type)这也是一种目前较为常见的助力形式,此时电动机、减速器直接与转向小齿轮相连。它具有转向柱助力式EPS的全部优点,并且还可在现有的机械转向器上直接设计,而不用改变转向柱的结构。3:齿条助力式(Rack-assist type) 电动机的电枢通过传动机构与齿条直接相连,传动机构将电枢的转动变为平动从而实现助力。作为最初应用的EPS,这种助力形式的优点是结构紧凑,不受安装位

23、置的限制,可以提供较大的助力力矩,电机的力矩波动不易传递到方向盘上。缺点是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工作环境差,要求密封好,要求电动机的输出力矩比较大,并且一旦某一部件出现故障,必须拆下整个转向齿条部件,因此维修不方便。2.1.3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技术要求对转向系统的要求,主要可以概括为转向的灵敏性和操纵的稳定性。高的转向灵敏性,要求转向器具有较小的传动比,以小的转向盘转角获得迅速转向。好的操纵轻便性,则要求转向器具有较大的传动比,这样才能以较小的转向盘操纵力获得大的转向力矩。可见,上述的两个要求是矛盾的。而电动式助力转向器由于采用电子控制系统,实时的调节和控制电机提供助力,因而能较好的解决这一矛

24、盾。一般来说,电动式助力转向器应当满足动力转向系统的如下要求:(1)能有效减小操纵力,特别是停车转向操纵力。而行车转向的操纵力不应大于245N。(2)转向灵敏度好。转向灵敏度就是转向助力器产生助力作用的快慢程度。(3)具有直线行驶的稳定性,转向结束时转向盘应能自动回正;驾驶员应有良好的“路感”。(4)要有随动作用。转向车轮的偏转角和驾驶员转动的转角保持一定关系,并能使转向车轮保持在任一偏转角位上。(5)工作可靠。当动力转向失败或发生故障时,应能保证通过人力进行转向操纵。2.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 为了研究EPS系统的动态特性及EPS系统对汽车操纵性的影响,EPS数学模型的建立是进行理论

25、研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EPS的机械部分主要可分为转向盘和转向轴、电动机、减速结构和齿轮齿条四个主要部分,根据系统的使用条件和研究对象,忽略一些次要因素,对EPS部件进行简化,在简化的基础上,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建立各部分的力学模型,然后再根据各部件之间的相互约束关系,联立各模型,得到如图2-4所示的模型。XXU电机TsenImTaTwRp转矩传感 器ECU减速机构减速机构Th 图2-4 EPS动态模型2.2.1 转向盘和转向柱输入轴子模型 对转向盘和输入轴受力分析,这里考虑了转向盘的转动惯量,并且把输入轴的粘性阻尼考虑在内,可以得到如下运动方程:J+B=T-T (2-1)式中Js转向盘、输入轴的

26、转动惯量,Kgm; Bs输入轴的粘性阻尼系数,Nm /( rad / s) ; 输入轴的旋转角,rad ; T作用在转向盘上的转向转矩,Nm; Tsen扭杆的反作用转矩,Nm 。 由于转矩传感器是依靠扭杆的相对转动产生扭转变形,扭杆受到的转矩与扭杆的扭转角度成正比,即有 Tsen = Ks (s-e) (2-2)式中KS扭杆的刚性系数,Nm/rad ; s输出轴的旋转角,rad 。2.2.2 电动机模型 系统采用永磁式直流电动机,如图2-5所示,电动机的端电压U与电感L、电枢电阻R、反电动势常数Kb、转速m、电流I和时间t之间的关系如下:U二L十RI十Km (2-3) 图2-5 永磁式直流电动

27、机模型 电动机产生的电磁转矩为: Tm = Ka I (2-4)式中Ka电动机的转矩系数:NmA。 对电动机机械部分受力分析,可以得到: Jmm + Bmm=Tm-Ta (2-)式中Jm,电动机和离合器的转动惯量,Kgm; Bm电动机粘性阻尼系数,Nm/(rad/s); m电动机的转角,rad; Tm电动机电磁转矩,Nm; Ta电动机输出转矩,Nm 。 在实际的控制系统中,电动机助力转矩Ta可以如下式所示 Ta = Km (m Ge) (2-6) 式中Km电动机和减速机构的输出轴刚性系数,Nm/rad 。2.2.3 输出轴子模型 对转向柱输出轴及电机输出轴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到下面的运动学方程:

28、 Jee +Bee=Tsen + GTa Tw (2-7)式中Je输出轴的转动惯量,Kgm; Be输出轴的阻尼系数,Nm /(rad / s) ; G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减速比; Tw作用在输出轴上的反作用转矩,Nm 。2.2.4 齿轮齿条子模型 对齿条和小齿轮进行动力学建模,可以得到 Mr Xr + Br Xr=-FTR (2-8) 式中Mr齿条及小齿轮的等效质量,Kg; Br齿条的阻尼系数,N/(m/s); Xr齿条的位移,m; Rp小齿轮半径,m; FTR轮胎转向阻力及回正力矩等作用于齿条上的轴向力,N。 转向阻力FTR主要受转向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回正力矩及转向系统中各种摩擦力和力矩的

29、影响,同时它还与车速、路况、转弯半径、风阻以及转向盘的转速等有关。对于常规助力控制过程该模型的简化对控制策略的影响不大,这里给出简化的计算公式: FTR= Kr Xr+F (2-9)式中Kr等效弹簧的弹性系数,N/m ; F路面的随机信号,N。 其中e=。联立上面所建的动力学方程,可以得到: Jss + Bss+ Kss=Ts + Ks (2-10)Jm m +Bm m +Km m = Tm+ G Km (2-11)Mr r+Br r+Kr Xr=+-F (2-12)Mr=mr+减速机构、小齿轮和齿条等的当量质量,Kg;Br=br+减速机构、小齿轮和齿条等的当量阻尼系数,N/(m/s)。Kt=

30、kt+小齿轮、齿条和轮胎的等效弹簧的弹性系数,N/m;2.3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主要部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虽然有着三种不同的类型,但其主要部件几乎相同。除了本身的机械传动部件外,主要的部件还包括转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直流电动机、电磁离合器、减速机构和电子控制器ECU (Electronic Control Unit)。2.3.1 转矩传感器 转矩传感器用于测量方向盘的输出力矩的大小和方向,然后将其转换为相应的电压信号传送给控制器ECU,作为系统控制策略的重要依据之一,它直接影响到控制效果的好坏,所以很多厂家都非常重视转矩传感器的研究与开发。转矩传感器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类,非接触式主要是使用下

31、列三种技术之一; 磁、光和感应技术。非接触式转矩传感器的线性功能和滞后性能好,但价格较高。接触式转矩传感器一般结构简单,价格合适,目前的应用也较为广泛。 本课题选用的即为非接触电位式转矩传感器,主要由滑块、钢球、环和电位器组成。钢球通过螺旋球表面固定在输入轴外侧的螺旋球槽和滑块内侧的球洞里。滑块相对于输入轴可以在螺旋方向移动。同时,滑块通过一个销安装到输出轴,使它仅可以相对于输出轴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因此,当输入轴相对输出轴转动时,滑块按照输入轴旋转的方向和输出轴的旋转量,垂直移动(在轴方向),(等于输入轴相对于输出轴旋转)。当转动方向盘,转矩被传递到扭力杆时,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的旋转方向里出现

32、偏差。这些偏差使滑块在轴方向移动,这些轴方向的移动转换为图2-6所示的控制杆里电位器的旋转角度。结果,转矩转变为电压变化,并传送到控制器ECU.送到控制器的转矩信号分为主、副两路。当方向盘处于中间位置时,主、副两路输出的信号都为2.5 V;当方向盘右转时,主转矩信号大于2.5 V,副转矩信号小于2.5 V;当方向盘左转时,主转矩信号小于2.5 V,副转矩信号大于2.5 V。系统利用主、副转矩信号即可判断方向盘转向的方向和转矩大小。图2-6 电位式转矩传感器的输出特性2.3.2 车速传感器 车速信号也是系统控制重要依据之一,一方面它与转矩信号结合用以确定系统控制的目标电流,一方面用于保证系统的安

33、全性和可靠性,即当车速超出系统设定的助力范围时,系统将停止助力,改为手动操作。车速信号由车速传感器测得,车速传感器也有多种类型,主要是利用电磁原理和光学原理制成。常见的车速传感器工作原理如图2-7所示,车速传感器由永久磁铁、铁芯及线圈组成。由于传感器的顶端设置在附有齿的转子附近,当附有齿的转子旋转时,从传感器的永久磁铁出来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在线圈上就会产生交流电流。图2-7为车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1.轮毅 2.转子 3.永久磁铁 4.输出信号电压 5.高速时 6.低速时 图2-7 车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车速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一般是经里程表处理后,变成方波信号送给控制系统。在本文的研究中,作者采用脉

34、冲发生器来模拟实际的车速信号,用于对控制策略的研究。2.3.3 直流电动机 EPS用直流电动机与一般的起动电机在原理上基本相同,但一般采用永磁电动机。为了降低噪声和减小振动,有的电动机转子外圆表面开有斜槽。作为EPS系统助力的提供者,直流电动机应当有较好的机械特性和调速特性。一般应满足如下要求: 1)尽可能宽的调速范围; 2)较小的转动惯量; 3)良好的低速平稳性; 4)体积小、质量轻、噪声低; 5)过载能力强; 按照上述要求,本课题选用了直流有刷永磁电动机作为EPS系统的助力电机,其工作的额定电压为12 V,额定电流为30A,,额定转速为1050r/min,额定输出功率为170W,额定转矩为

35、1.48Nm.2.3.4 电磁离合器 电磁离合器安装在电动机和减速齿轮之间,它的作用主要是使电机与减速机构快速地结合和分离。当系统工作于助力模式时,离合器使电机与减速齿轮结合,传送电机的输出转矩。当系统车速高于设定值或电机电流高于设定值或系统出现故障时,离合器又断开电动机与减速齿轮的连接,使系统停止助力,改为人工操作,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一般的EPS系统通常采用干式单片式电磁离合器,它的结构如图2-8所示,主要由电磁线圈、 主动轮、从动轴、压板 1 滑环 2 电磁线圈 3 压板 4 花键 5 从动轴 6 主动轴 7 滚珠轴承图2-8 电磁离合器结构图等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装在电动机

36、输出轴上的主动轮内装有电磁线圈,通过滑环引入电流。当离合器通电时,电磁线圈产生的电磁力使压板与主动轮端面压紧。于是,电动机的动力经主动轮、压板、花键、从动轴传给减速齿轮灭。2.3.5 减速机构减速机构也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不可缺少的部件,减速机构的作用是降低电动机的输出轴的转速,从而将电动机输出轴的输出转矩放大后作用于转向输出轴。目前实用的减速机构有多种组合方式,一般采用蜗轮蜗杆与转向轴驱动组合式,也有的采用两级行星齿轮与传动齿轮组合式。两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能提供较大的助力,一般用于小齿轮助力和齿条助力式EPS系统。蜗轮蜗杆减速机构提供的助力虽不如两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大,但已能满足微型车的应用

37、需求,加之其减速机构传动平稳、结构简单、体积小以及成本低,所以目前应用较为广泛。为了抑制噪声和提高耐久性,减速机构中的齿轮有的采用特殊齿形,有的采用树脂材料制成。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所选用的就是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它是与电动机及电磁离合器集成为一体的一个组成机构。图2-9为电机、离合器、减速机构组成。 图2-9 电机、离合器、减速机构组成2.3.6 电子控制单元ECUECU的功能是根据扭矩传感器信号和车速传感器信号,进行逻辑分析与计算后,发出指令,控制电动机和离合器的动作。由于EPS系统处理的数据量还不是很大,所以目前的控制器核心一般采用8位的单片机。现以昌河北斗星微型车所用的。ECU来说明其控制

38、结构(如图2-10示)和工作原理。图2-10 电子控制单元ECU结构图 ECU控制模块接收到A1的点火信号后,接通蓄电池电源,系统开始工作。根据转矩传感器A8(主信号)、A10(副信号)和车速传感器A2的输入信号,确定助力控制的大小和方向,驱动电机转动(B1, B3)和离合器(A6, All)的开断除此之外,P/S控制模块还具有故障自我诊断(A12)和安全防护功能。当系统出现故障报警时,系统将停止助力控制,并显示故障代码。3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硬件设计控制器ECU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控制策略实现的硬件基础,控制器的硬件性能直接影响EPS系统的控制效果。在研究了电动助力转向控

39、制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的基础上,作者自行设计开发了硬件控制器ECU。控制器的设计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数据输入通道,即数据采集电路的设计,二是控制输出通道,主要是电动机的控制电路。对于硬件设计中所采用的抗干扰措施,本章也做了简要介绍。3.1 电子动力转向系统控制器的总体结构EPS控制器结构图如图3-1所示。图3-1 EPS控制器结构图方向控制继电器通断信号点火信号电机电流采集车速信号扭矩信号副扭矩信号主波形处理A/D采集电路外部信号处理电路单片机继电器驱动电路继电器保护电路光电隔离H桥驱动电路H桥电动机控制电路电动机A/D采集电路转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外部信号方向控制电路系统稳压电 路故

40、障显示电路当控制器接收到汽车点火信号时,接通蓄电池电源,控制系统开始工作。汽车在行驶过程中,ECU采集转矩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的输入信号,根据已定的控制规则,确定一个目标电流和电机转动的方向,并以PWM调制的方式通过H桥电路来驱动电机转动。同时,系统对电机的输出电流进行采样,采样的结果一方面与目标电流相比较,用于电机的控制;另一方面结合车速信号,用于系统的保护。若电机电流大于设定值或车速高于设定值时,为了保护电机和系统的安全,控制器将对继电器发出一个控制信号,断开电机电源,停止助力,待系统正常后,再恢复助力功能。3.2 控制器微处理芯片的选择3.2.1 控制器微处理器常用芯片及选型作为汽车电子技

41、术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和高校对控制器的硬件设计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讨,主要体现在控制芯片的选择上。现在常用的芯片有很多种,如8031,8051,89C51,89C52等,本设计中选择89C51作为微处理器。3.2.2 89C51芯片及A/D转换芯片介绍89C51单片机芯片引脚如图3-2所示。 图3-2 89C51单片机芯片引脚(1) 89C51的40个引脚按其功能来分,可分为如下三类: (1)电源及时钟引脚:V、V;XTAL1、XTAL2 (2)控制引脚: 、ALE、RESET(即RST) (3)I/O口引脚:P0、P1、P2、P3,为4个8位I/O口的外部引脚。(2) 8通道

42、8位A/D转换器ADC 0809由于单片机不能直接与模拟信号相连接,所以必须有一个器件完成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而ADC0809就是这样一个器件。ADC0809 是CMOS的8位单片A/D转换器。片内有8路模拟开关,可控制选择8个模拟量中的一个。A/D转换采用逐渐逼近原理。输出的数字信号有TTL三态缓冲器控制,故可直接连至数据总线。模拟输入部分有8路多路开关,可由三位地址输入ADDA、ADDB、ADDC的不同组合来选择。主体部分是采用逐次逼近式的A/D转换电路,由CLK信号控制内部电路的工作,由START信号控制转换开始。转换后的数字信号在内部锁存,通过三态缓冲器接至输出端。ADC080

43、9与89C51连接图如图3-3所示。 图3-3 ADC0809与单片机89C51的连接图3.2.3 89C51外部总线扩展及片外ROM的连接由于89C51的输入/输出引脚有限,一般的情况下,我们采用地址锁存器进行单片机系统总线的扩展。常用的单片机地址锁存器芯片有74LS373、8282、74LS273等。本设计中,采用74LS373来扩展89C51的外部总线。图3-4为74LS373引脚图。 图3-4 74LS373的引脚图74LS373是带三态输出的8位锁存器。当三态门OE为有效低电平,使能端G为有效高电平时,输出跟随输入变化;当G端有高变低时,输出端8位信息被锁存,直到G端再次有效为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