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港白马港区湾坞作业区15#泊位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05环境影响分析.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33496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港白马港区湾坞作业区15#泊位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05环境影响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福州港白马港区湾坞作业区15#泊位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05环境影响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福州港白马港区湾坞作业区15#泊位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05环境影响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福州港白马港区湾坞作业区15#泊位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05环境影响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福州港白马港区湾坞作业区15#泊位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05环境影响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州港白马港区湾坞作业区15#泊位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05环境影响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港白马港区湾坞作业区15#泊位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05环境影响分析.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环境影响分析5.1海洋水动力与冲淤环境影响分析我院委托河海大学对海洋水动力与冲淤环境影响进行了数学模型模拟分析,因此下文引用河海大学编制的福州港白马港区湾坞作业区15#泊位工程水动力与海洋环境影响数模报告的成果,对选用公式、模型验证、计算过程不再赘述。5.1.1海洋水动力影响分析5.1.1.1计算方案模型计算方案主要针对项目实施对围填海工程造成的水动力影响、泥沙淤积、悬浮物扩散等问题等开展计算分析,并预测事故性溢油后入海后的影响范围。模型规划方案见图5.1-1。图中蓝色区域为围填海区域,红色区域为栈桥区,码头前沿留有回旋水域,泊位区底标高-14.9米,水深不足的地方,需要开挖,在填海区

2、的东南角留有溢流口,以备陆域回填施工作业使用。图5.1-1 工程规划方案5.1.1.2工程后的流向变化对比工程前后大潮涨、落急流向,可以看出围海工程实施前后湾内流向变化不大,且变化范围主要集中在工程区附近,三沙湾主要航道内流向基本没有改变,最大变化幅度不超过5度,对船舶航行的影响不大,见图5.1-25.19。总体来看,工程区域附近流向与规划的新岸线平行,码头前沿船舶进出港时所受的横流影响较小。从图中可以看出,工程实施后,码头前沿、白马门水道附近流向没有改变,泊位区流向保持与工程前一致,受桩群阻水影响,流速较工程前有所减弱,浅滩海域由于涉及填海,流路发生改变,但对通航区、泊位区的船舶作业难以产生

3、不利的影响。5.1.1.3工程后的流速变化计算结果表明,无论大、小潮,围海后三都澳海域仍然保持着落潮平均流速大于涨潮平均流速的动力特性。根据工程前后大潮期涨、落半潮平均流速的变化特征(见图5.1-105.1-11),可以更直观的反映出工程对整个海湾水动力环境的影响。工程实施后,在填海区北侧、南侧存在流速减弱的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为两点:一、填海区改变了原先在滩面上的漫滩流路径,导致潮流动力减弱;二、栈桥区和码头区由于桩群阻水效应,导致过境流速减弱。涨潮期,填海区北侧为背水区,近岸800米范围内,流速减幅在0.020.10m/s,最大减弱区在围垦线外边界附近。在填海区南侧迎水区,近岸500米范围

4、内流速减幅在0.050.15m/s,最大减弱区位于码头泊位附近,一方面在该海域桩群阻水效应明显,另一方面泊位区水深不足,需要开挖,导致当地流速进一步减弱。在填海区的东侧拐点处,流速有0.020.05m/s的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填海区改变滩面流路,迫使原先进入填海区的水流改道,涨潮流被顶托至填海区的东测继续北上,增加了当地的潮流动力。落潮期,潮流动力减弱区主要位于填海区的南侧海域,围垦线外侧平均流速减幅在0.05m/s左右,在泊位区附近流速减幅在0.05m/s左右,泊位前沿的航道区、回旋水域区未见流速减弱现象。综合涨、落潮期工程实施后流速变化特征,可以看出,仅在工程区周边1km范围内,存在水动力影

5、响,工程对白马门内外港区、白马门水道没有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对周边生态敏感区也不会有影响。5.1.2冲淤环境影响分析方案实施后泥沙回淤区域集中在填海区附近,从淤强分布可以看出,淤积强度在0.020.15m/a,工程周边主要水道无泥沙淤积现象。填海区北侧1km范围内,泥沙回淤强度在0.020.05m/a,近岸泥沙回淤强度在0.15m/a;填海区南侧至码头泊位区泥沙回淤强度在0.050.10m/a,填海区近岸泥沙回淤强度略大,局部区域泥沙回淤强度达0.15m/a。拟建码头泊位区泥沙回淤强度在0.050.10m/a,码头前沿的回旋水域、航道区无明显的泥沙回淤现象发生。 图5.1-12方案实施后年回淤

6、强度分布(单位:m/a)在工程区两侧布置了2个断面,分别为S1和S2,S1断面位于白马门水道,S2断面位于盐田港区海域,详见图5.1-23。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进出断面S1的潮量略有减弱,大潮期潮量减幅在1.0%左右,小潮期在0.75%左右;对于断面S2而言,涨落潮量基本没有改变,变幅也仅在0.010.03%左右。表5.1.1 大潮期工程前后进出断面S1和S2潮量变化(单位:亿m3)潮量断面S1断面S2工程前工程后变幅 %工程前工程后变幅 %涨潮3.18 3.15 -1.04 2.61 2.61 -0.01 落潮3.22 3.18 -1.02 2.55 2.55 -0.03 表5.1

7、.2 小潮期工程前后进出断面S1和S2潮量变化(单位:亿m3)潮量断面S1断面S2工程前工程后变幅 %工程前工程后变幅 %涨潮1.46 1.45 -0.71 1.23 1.23 -0.01 落潮1.52 1.50 -0.79 1.20 1.20 -0.01 图5.1-13 工程区附近断面S1和S2布置5.1.3小结(1)流向变化对比工程前后大潮涨、落急流向,可以看出围海工程实施前后湾内流向变化不大,且变化范围主要集中在工程区附近,三沙湾主要航道内流向基本没有改变,最大变化幅度不超过5度,对船舶航行的影响不大。总体来看,工程区域附近流向与规划的新岸线平行,码头前沿船舶进出港时所受的横流影响较小。

8、工程实施后,码头前沿、白马门水道附近流向没有改变,泊位区流向保持与工程前一致,受桩群阻水影响,流速较工程前有所减弱,浅滩海域由于涉及围垦用海,流路发生改变,但对通航区、泊位区的船舶作业难以产生不利的影响。(2)流速变化计算结果表明,无论大、小潮,围海后三都澳海域仍然保持着落潮平均流速大于涨潮平均流速的动力特性。工程实施后,在填海区北侧、南侧存在流速减弱的现象。但是综合涨、落潮期工程实施后流速变化特征可以看出,仅在工程区周边1km范围内,存在水动力影响,工程对白马门内外港区、白马门水道没有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对周边生态敏感区也不会有影响。(3)冲淤环境变化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方案实施后泥沙回淤区

9、域集中在填海区附近,从淤强分布可以看出,淤积强度在0.020.15m/a,工程周边主要水道无泥沙淤积现象。填海区北侧1km范围内,泥沙回淤强度在0.020.05m/a,近岸泥沙回淤强度在0.15m/a;填海区南侧至码头泊位区泥沙回淤强度在0.050.10m/a,填海区近岸泥沙回淤强度略大,局部区域泥沙回淤强度达0.15m/a。拟建码头泊位区泥沙回淤强度在0.050.10m/a,码头前沿的回旋水域、航道区无明显的泥沙回淤现象发生。5.2海洋水质与沉积物环境影响分析5.2.1施工期海洋水环境影响分析5.2.1.1施工悬浮泥沙迁移扩散对海域水质的影响(1)疏浚悬浮物产生量项目施工期污染主要来源于码头

10、前沿回旋水域疏浚挖泥和溢流口陆域回填悬浮物产生,其中回旋水域悬浮物产生源强估算为772g/s,溢流口悬浮物源强估算为830g/s。表5.2.1 施工期悬浮物产生源强表序号施工内容产生源点施工悬浮物产生量(g/s)t/hg/s1疏浚挖泥码头前沿回旋水域2.787722陆域回填溢流口2.99830(2)施工期悬浮物影响分析疏浚作业影响通过数值模拟手段预测泊位区疏浚时产生的悬浮物场分布,模型计算考虑4个典型时刻,即高平潮、低平潮、涨急和落急时刻开始施工作业,连续工作10小时(1个白天工作日),计算最大可能的浓度包络线范围,统计结果见表5.2.2。从结果可以看出,泊位区疏浚挖泥作业形成的悬浮物场,5m

11、g/L的影响范围为0.391km2,10mg/L的影响范围为0.107km2,20mg/L的影响范围为0.032 km2,30mg/L的影响范围为0.015 km2,40mg/L的影响范围已小于0.01 km2。悬浮物超10mg/L的影响范围内有龙须菜养殖约0.92hm2。回填作业影响针对陆域回填作业,由于是溢流口排放携沙水体,考虑连续排放情况,模拟历时30天,确保模型计算达到稳定,模拟时间覆盖了大、中、小潮全潮过程,绘制出最大包络线范围图,并统计悬浮物影响范围,结果见表5.2.2。从结果可以看出,由于溢流口位于滩面潮沟内,涨潮期浑水团被上溯潮水顶托向高滩区,落潮期随落潮流南下,进入航道区,其

12、影响范围较大。由于航道区水深较大,高浓度浑水团汇入后,得以稀释,水体中悬沙浓度很快降低,而在滩面附近,由于水深较浅,悬沙浓度较高。统计结果显示,5mg/L的影响范围为1.077km2,10mg/L的影响范围为0.682km2,20mg/L的影响范围为0.433km2,30mg/L的影响范围为0.330 km2,40mg/L的影响范围已小于0.266km2,50mg/L的影响范围已小于0.227 km2 。高浓度悬沙分布区主要集中在滩面水域。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疏浚作业和陆域回填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悬浮物基本未侵入周边生态敏感区,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表5.2.2工程期悬浮物影响范围(

13、单位:km2)悬浮物浓度(mg/L)施工内容总面积疏浚挖泥陆域回填50.3911.0771.376100.1070.6820.701200.0320.4330.465300.0150.3300.345400.0080.2660.274500.0060.2270.233图5.2-1 疏浚挖泥施工作业期悬浮物扩散包络线分布(单位:mg/L)图5.2-2 陆域回填作业期间悬浮物扩散包络线分布(单位:mg/L)图5.2-3 港池疏浚、陆域回填施工总的悬浮泥沙影响范围包络图5.2.1.2施工期污水排放对海域水质的影响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施工期污水主要为施工船舶含油污水2.0t/d、施工船舶生活污水约1.

14、0t/d,陆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约10t/d,陆域施工机械清洗废水24t/d。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和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等相关法规要求,施工船舶必须设置油污储存舱(或容器),油污水和船舶生活污水应收集上岸由港务部门认定的专业单位接收处理,严禁在港区内排放。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不存在施工船舶废水污染港区海域的问题。本项目陆域施工现场布设施工营地,施工期间建设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产生量很小,经处理达标后排入附近水体,对海域水环境的影响较小。施工期建设简易的临时沉淀池处理生产废水,施工机械设备使用后的废油(含擦油布、棉纱)要求集中收集处理,不乱倒乱放,由于施工生产废水

15、是临时性的废水,随着施工的结束而停止排放,因此对外界水环境的影响较小。5.2.2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营运期主要货种为小麦、玉米(散货)和豆粕(件杂货),营运期水污染源主要来自码头生活污水和码头面清洗废水。其中,港区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26.4m3/d,经码头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于码头前沿排污口深水排放;码头面清洗废水产生量为10 m3/d,经沉淀后排放。本次评价拟针对码头生活污水排海做出预测分析。5.2.2.1 水污染源源强分析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营运期经排污口排放的生活污水量为26.4t/d,经港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一级排放标准后排放,

16、生活污水在正常和事故作业工况下排放源强和浓度详见下表5.2.3。表5.2.3 本项目运营期生活污水污染源强排放一览表项目排放浓度mg/L排放量kg/h正常排放COD1000.11氨氮150.017事故排放COD4000.44氨氮600.07注:事故排放考虑污水处理装置故障,污水处理效率下降时排放对附近海域的影响。5.2.2.2预测方法和内容(1) 预测因子预测因子为COD和氨氮。(2) 预测模式高低平潮时,水流缓慢,潮流流速趋于零,水体的扩散能力很弱,采用导则推荐的约瑟夫-新德那(Joseph-Sendner)模式预测排污口附近的污染物浓度分布:式中:Cr距排放口距离r处的污染物平均浓度; 混

17、合角度(取=2);d 混合深度(取高平潮时d=2m、低平潮时d=1m);Mv混合速度(取0.01m/s);Ch海水中污染物现状浓度mg/L;Cp污染物排放浓度mg/L;Qp污水排放量m3/s。涨、退潮阶段采用导则推荐的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假定横向流速V0,纵向弥撒系数相对迁移系数很小,并忽略污染物的生化降解作用,对于单孔连续排放方式,考虑潮流的往复作用,可得如下简化二维扩散方程解析解:其中:Q排放源强;H平均有效混合层厚度;u为海流平均流速;Dy为横向扩散系数;x、y分别为纵向和横向坐标距离;t为时间;C(x,y)该坐标点的污染物浓度增量。预测参数的选取:涨、退潮海流平均流速U取0.3m/s

18、;横向扩散系数Dy根取0.3m2/s;混合层平均厚度H取3m。(3) 预测内容预测项目污水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对排污口附近海域的污染程度和影响范围:正常排放高、低平潮时和涨、退潮期的COD和氨氮浓度预测;事故排放高、低平潮时和涨、退潮期的COD和氨氮浓度预测。(4) COD和氨氮的背景值根据环境现状调查资料,COD和氨氮的背景值取各期中最大值,详细数值见下表:表5.2.4 COD和氨氮背景值 单位:mg/L污染物大潮高平潮大潮低平潮小潮高平潮小潮低平潮COD0.861.340.920.97氨氮0.1020.1750.2270.215.2.2.3 预测结果与评价污染物浓度增量预测结果见表5.2.4

19、表5.2.11。从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废水排放对排污口周围水质影响程度为低平潮时高平潮时涨、退潮时。低平潮时正常排放时排污口10m外范围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增量最大值为0.024mg/L、0.187mg/L,若叠加上海水现状浓度值(取最大一次测值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检测值分别为1.34mg/L和0.21mg/L),则排放口10m外周围海域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最大值为1.36mg/L、0.40mg/L,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要求。低平潮时假定的事故排放时排污口40m外范围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浓度增量最大值为0.097mg/L、0.187mg/L,若叠加上海水现状浓度值(取最大一次测值化学需氧量

20、、氨氮分别为1.34mg/L和0.21mg/L),则排放口10m外周围海域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最大值为1.44mg/L、0.40mg/L,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要求。表5.2.5 正常排放大潮期高、低平潮时污染物浓度增量一览表与排污口距离(m)化学需氧量mg/L氨氮mg/L高平潮低平潮高平潮低平潮100.024 0.048 0.188 0.374 200.012 0.024 0.094 0.187 400.006 0.012 0.047 0.094 60 0.004 0.008 0.031 0.062 80 0.003 0.006 0.023 0.047 100 0.002 0.005

21、0.019 0.038 200 0.001 0.002 0.009 0.019 300 0.001 0.002 0.006 0.013 400 0.001 0.001 0.005 0.009 500 0.000 0.001 0.004 0.008 800 0.000 0.001 0.002 0.005 1000 0.000 0.000 0.002 0.004 1200 0.000 0.000 0.002 0.003 1500 0.000 0.000 0.001 0.003 2000 0.000 0.000 0.001 0.002 表5.2.6 正常排放小潮期高、低平潮时污染物浓度增量一览表与排

22、污口距离(m)化学需氧量mg/L氨氮mg/L高平潮低平潮高平潮低平潮100.0240.0480.1870.374200.0120.0240.0940.187400.0060.0120.0470.094600.0040.0080.0310.062800.0030.0060.0230.0471000.0020.0050.0190.0372000.0010.0020.0090.0193000.0010.0020.0060.0124000.0010.0010.0050.0095000.0000.0010.0040.0078000.0000.0010.0020.00510000.0000.0000.00

23、20.00412000.0000.0000.0020.00315000.0000.0000.0010.00220000.0000.0000.0010.002表5.2.7 事故排放大潮期高、低平潮时污染物浓度增量一览表与排污口距离(m)化学需氧量mg/L氨氮mg/L高平潮低平潮高平潮低平潮100.0970.1940.1880.374200.0490.0970.0940.187400.0240.0480.0470.094600.0160.0320.0310.062800.0120.0240.0230.0471000.0100.0190.0190.0382000.0050.0100.0090.019

24、3000.0030.0060.0060.0134000.0020.0050.0050.0095000.0020.0040.0040.0088000.0010.0020.0020.00510000.0010.0020.0020.00412000.0010.0020.0020.00315000.0010.0010.0010.00320000.0000.0010.0010.002表5.2.8事故排放小潮期高、低平潮时污染物浓度增量一览表与排污口距离(m)化学需氧量mg/L氨氮mg/L高平潮低平潮高平潮低平潮100.0970.1940.1870.374200.0490.0970.0940.187400

25、.0240.0490.0470.094600.0160.0320.0310.062800.0120.0240.0230.0471000.0100.0190.0190.0372000.0050.0100.0090.0193000.0030.0060.0060.0124000.0020.0050.0050.0095000.0020.0040.0040.0078000.0010.0020.0020.00510000.0010.0020.0020.00412000.0010.0020.0020.00315000.0010.0010.0010.00220000.0000.0010.0010.002表 5

26、.2.9 正常排放涨、退潮阶段化学需氧量浓度增量一览表 单位:mg/L Y(m)X(m) 1234510.03 0.01 0.01 0.00 0.00 20.02 0.01 0.01 0.01 0.00 30.02 0.01 0.01 0.01 0.00 40.01 0.01 0.01 0.01 0.01 50.01 0.01 0.01 0.01 0.01 60.01 0.01 0.01 0.01 0.01 70.01 0.01 0.01 0.01 0.01 80.01 0.01 0.01 0.01 0.01 90.01 0.01 0.01 0.01 0.01 100.01 0.01 0.01

27、 0.01 0.01 200.01 0.01 0.01 0.01 0.01 300.01 0.01 0.01 0.00 0.00 400.00 0.00 0.00 0.00 0.00 表5.2.10 正常排放涨、退潮阶段氨氮浓度增量一览表 单位:mg/L Y(m)X(m) 1234510.00 0.00 0.00 0.00 0.00 20.00 0.00 0.00 0.00 0.00 30.00 0.00 0.00 0.00 0.00 40.00 0.00 0.00 0.00 0.00 50.00 0.00 0.00 0.00 0.00 60.00 0.00 0.00 0.00 0.00 70

28、.00 0.00 0.00 0.00 0.00 80.00 0.00 0.00 0.00 0.00 90.00 0.00 0.00 0.00 0.00 100.00 0.00 0.00 0.00 0.00 200.00 0.00 0.00 0.00 0.00 300.00 0.00 0.00 0.00 0.00 400.00 0.00 0.00 0.00 0.00 表 5.2.11事故排放涨、退潮阶段化学需氧量浓度增量一览表 单位:mg/L Y(m)X(m) 1234578910.10 0.06 0.03 0.01 0.01 0.00 0.00 0.00 20.08 0.06 0.04 0.0

29、2 0.01 0.01 0.00 0.00 30.07 0.05 0.04 0.03 0.02 0.01 0.01 0.00 40.06 0.05 0.04 0.03 0.02 0.01 0.01 0.01 50.05 0.05 0.04 0.03 0.02 0.02 0.01 0.01 60.05 0.04 0.04 0.03 0.02 0.02 0.01 0.01 70.04 0.04 0.04 0.03 0.02 0.02 0.01 0.01 80.04 0.04 0.03 0.03 0.02 0.02 0.02 0.01 90.04 0.04 0.03 0.03 0.02 0.02 0

30、.02 0.01 100.04 0.04 0.03 0.03 0.02 0.02 0.02 0.01 200.03 0.03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300.02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0.01 400.02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0.01 表5.2.12 事故排放涨、退潮阶段氨氮浓度增量一览表 单位:mg/L Y(m)X(m) 1234578910.02 0.0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20.01 0.01 0.01 0.00 0.00 0.0

31、0 0.00 0.00 30.01 0.01 0.01 0.00 0.00 0.00 0.00 0.00 40.01 0.01 0.01 0.00 0.00 0.00 0.00 0.00 50.01 0.01 0.01 0.00 0.00 0.00 0.00 0.00 60.01 0.01 0.01 0.00 0.00 0.00 0.00 0.00 70.01 0.01 0.01 0.00 0.00 0.00 0.00 0.00 80.01 0.01 0.01 0.00 0.00 0.00 0.00 0.00 90.01 0.01 0.01 0.00 0.00 0.00 0.00 0.00 1

32、00.01 0.01 0.01 0.00 0.00 0.00 0.00 0.00 2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3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4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5.2.2.4小结(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从数值模拟预测结果可以看出,泊位区疏浚挖泥作业形成的悬浮物场,10mg/L的影响范围为0.107km2,陆域回填作业形成的悬浮浓度场,10mg/L的影响范围为0.682km2。总体而言,疏浚作业和陆域回填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悬浮

33、物基本未侵入周边生态敏感区,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施工期污水主要为施工船舶含油污水2.0t/d、施工船舶生活污水约1.0t/d,陆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约10t/d,陆域施工机械清洗废水24t/d。其中海上施工船舶废水由港务部门认定的专业单位接收处理,严禁在港区内排放。施工现场布设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经简易临时处理设备处理后排放,由于产生量很小,且施工期废水影响将随着施工结束而停止,因此对外界水环境的影响较小。(2)运营期水环境影响本项目营运期排海的污水主要为港区生活污水,经营运期水环境影响预测,废水排放对排污口周围水质影响程度为低平潮时高平潮时涨、退潮时。

34、低平潮时正常排放时排污口10m外范围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增量最大值为0.024mg/L、0.187mg/L,叠加上海水现状浓度值后,则排放口10m外周围海域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最大值为1.36mg/L、0.40mg/L,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要求。低平潮时假定的事故排放时排污口40m外范围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浓度增量最大值为0.097mg/L、0.187mg/L,叠加海水现状浓度值后排放口10m外周围海域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最大值为1.44mg/L、0.40mg/L,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要求。5.3海洋沉积物与生物环境影响分析5.3.1海洋沉积物影响分析根据工程分析,本工程对海域沉

35、积物环境的扰动主要表现在船舶疏浚挖泥阶段,流失的泥砂在附近海域沉降,引起局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环境的变化。由于其导致的悬浮泥沙来源于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本身,调查资料表明本工程所在海域沉积物环境质量良好。在海水碱性条件下,重金属等化学溶出有限,对工程区周边既有的沉积物环境产生的影响甚微,不会引起海域总体沉积环境质量的变化。工程施工过程产生的悬浮物扩散和沉降后,沉积物的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现有水平。正常情况下,施工作业对海域沉积物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此外,施工期间,工程排放污水中海含有少量的石油类污染物,其中一部分难降解物质大多具有颗粒物活性,会被颗粒物所吸附,最终进入底质环境,进而影响海域沉积物环境质量

36、。但是,工程施工期间废水中的油类污染物主要来自生活污水、施工废水,排放量较小,对工程所在海区的沉积物环境影响有限,并且其对工程所处海域底质环境影响是暂时的,只要采取相应措施,随着施工期结束,这些过程的影响将逐渐减轻甚至消失。码头建成后,主要运营货种为散装小麦、玉米和袋装豆粕,其中散货采用筒仓堆存方式,对海域沉积物的影响很小。但是运营期要注意防止船舶溢油事故的发生,避免因溢油对海域环境的污染,破坏海域的沉积物环境。总体而言,本项目工程建设对海域沉积物环境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5.3.2海洋生物质量影响分析施工期海水悬浮物增加,可能对海洋生物的正常生理行为产生影响,由于海洋生物的“避害”反应,围填区

37、外围海域自然生长的海洋生物也将变少。工程附近海域分布有龙须菜、牡蛎、海带、蛏等养殖,主要分布在项目区南侧。工程施工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海水中悬浮泥沙增量较大的范围内。建议建设单位在施工前,对可能受影响的未拆迁养殖区实施施工期停养补偿措施,将该区域水产养殖暂时搬离该海区。如若无法拆迁,则应严格先修筑护岸后进行海域回填,妥善安排施工进度和施工工期,避免将港池疏浚、驳岸施工等可能导致较大悬浮物入海影响的施工活动安排在水产养殖品种繁殖的季节。5.4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5.4.1施工期海域生态环境影响本项目施工过程对海洋生态产生的影响主要是:(1) 施工期泥沙入海导致作业区附近海水中悬浮物浓度增

38、加,对海洋生物造成影响。码头等水工构筑物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因撞击干扰海洋生物生境,影响海洋生态环境。(2) 施工生活废水、含油废水和施工废弃物排放影响附近海区海水水质,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影响。(3) 海域回填施工导致原有生态功能丧失,潮间带和底栖生物群落遭到破坏,底栖生物丧失。5.4.1.1施工泥沙入海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工程施工港池疏浚和驳岸施工作业泥沙入海,导致工程海区水体中悬浮物浓度增加,对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游泳动物的生境造成影响,影响其正常摄食、繁殖,并对附近海区的水产养殖造成一定干扰。泥沙入海对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卵仔鱼和游泳动物等生物的影响分别如下:(1)浮游生物影响分析悬浮泥沙入

39、海直接影响海水的透光性,导致附近海区的海水浊度增大,透明度降低,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对浮游生物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降低单位水体内浮游植物的数量,并对浮游动物的生长率、摄食率、丰度、生产量及群落结构等产生影响(2)底栖生物影响分析港池疏浚和驳岸施工时因挖掘作业将导致挖掘区原有的底栖生物消失,在挖掘作业结束后,该海区的底栖生物将逐渐恢复,但是由于水深等生境因素的变化,恢复后的底栖生物群落与原来的群落相比有所不同,种类多样性将有所降低,群落结构将趋于简单化,群落的稳定性也将随之下降。此外,大量悬浮物的沉积可能引起底栖生物,特别是双壳类动物水管受到堵塞致死,这种影响主要集中于港池疏浚区、基槽开挖区

40、和护岸施工作业区附近悬浮泥砂含量较大的局部区域内。(3)游泳动物及渔业资源影响分析施工期海水悬浮物增加,可能对游泳鱼类的正常生理行为产生影响,由于海洋生物的“避害”反应,围填区外围海域自然生长的游泳动物也将变少。泥沙悬浮物对鱼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悬浮微粒过多时导致海水的混浊度增大,透明度降低,不利于天然饵料的繁殖生长;其次,水中大量的悬浮微粒会影响鱼类的呼吸,严重时导致窒息死亡,同时悬浮沉积物会造成水体严重缺氧,导致海洋生物死亡;最后,悬浮沉积物填埋、有害物质二次污染也将造成海洋生物死亡。(4) 海水养殖影响分析施工期悬浮物入海将对工程区周边的水产养殖造成一定影响。工程附近海域

41、分布有龙须菜、牡蛎、海带、蛏等养殖,主要分布在项目区南侧。悬浮物对水产养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海水中悬浮泥沙增量较大的范围内。建议建设单位在施工前,对可能受影响的未拆迁养殖区实施施工期停养补偿措施,将该区域水产养殖暂时搬离该海区。如若无法拆迁,则应严格先修筑护岸后进行海域回填,妥善安排施工进度和施工工期,避免将港池疏浚、驳岸施工等可能导致较大悬浮物入海影响的施工活动安排在水产养殖品种繁殖的季节。5.4.1.2施工废水及固废排放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正常工况下,施工船舶污水岸上接收后统一处理,不在工程海区排放。陆域施工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分别收集,集中处理,不直接排放至工程海区。施工废弃物定点堆存后

42、,外运处置。因此,工程施工期间对工程海区海洋生物环境的影响较小。但是施工阶段如管理不善,还可能导致施工建筑垃圾和施工期生活垃圾排入海域,污染海水水质,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在拟建厂区施工期,应加强施工管理,避免施工固体废物直接排入水体,降低施工固体废物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5.4.1.3工程用海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工程建设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为拟建工程永久用海对海洋生物环境造成的影响。工程永久占海,影响用海范围内海洋生物的生境,导致用海范围内底栖生物资源受损,对海域生态系统功能造成影响。工程用海区内分布着龙须菜养殖,工程占用海区,将拆除该区域现有的水产养殖,导致其永久退出本海域。5.4.2运营期海域生态环境影响本工程为通用泊位,主要货种为散装小麦、玉米和袋装豆粕,货种进出港口经由带式输送机系统到达筒仓,再经筒仓装车,整个过程在正常工况下,对工程区的生态环境影响不大。本项目营运期潜在的对海域生态环境影响来自于以下几方面:(1)到港船舶溢油事故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