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遗珍录.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33838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紫微遗珍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紫微遗珍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紫微遗珍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紫微遗珍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紫微遗珍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紫微遗珍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紫微遗珍录.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紫微遗珍录之一 细说斗数当年在港2012-09-25 03:35:23 紫微斗数究竟是何人所创?产生自何年代?相信大部份的人均会说是源自北宋时期,为道教仙人陈希夷先生所创。那么,证据又何在呢?其实证据只有一个,就是斗数的诸本古籍均有列明为希夷陈先生紫微斗数几卷几篇之类,尤其是坊间广为流传的两本斗数木刻版本,即紫微斗数全书及合并十八星飞星策天紫微斗数全集二本,均可见一斑。当然,也曾经有人说斗数有个什么玄门正宗的派别,出自洛阳,乃传自地理家吴景鸾一脉,与别不同。大凡研究斗数有年的人均知道,此并不为真。在为读者深入探讨斗数何人所创之前,笔者又想问读者多一个问题斗数究竟有多少个派别?许多读者一定会苦笑

2、道斗数派别多矣有南派、北派、中州派、飞星派,还有唉真是说不清。真是这样吗?若笔者再问一句是否在清末民初或之前,甚至远至宋代,已经是这样?相信一定有不少人会回答肯定是的。如果阁下这样说的话,那笔者可以断言读者本人在八十年代中期时候,对紫微斗数的认识并不是很深,甚至可以说当时你还没知道斗数为何物。因为凡是在那个年代研究斗数的人,均是经历着各门各派的出现。在那以前,紫微斗数基本上是无派别可言的,斗数就是斗数,根本没有什么派别之分。回想起八十年代以前,香港也只有一位军师吴用和另一位李君平先生,公开以斗数为人批命。军师吴用当时的办公地址是在铜锣湾富明街某个大厦的二楼座,亦即当年利舞台后座斜对面。不过这位

3、老前辈,为人批命时用的命书,有一种甚为突出的罕见风格,就是他的命盘格式,每只字均是用原子图章印上的,在那远未有微型电脑和中文打字机出现的当年,竟然有一位命相家这样讲究命书的外观规格,实属难得。图1 当年军师吴用为人批算紫微斗数命书,其命盘中的星曜均是用原子图章盖上的,相信颇费功夫。而另一位李君平先生,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大概是在九六年以后离世的,他去世不久前,还出过一本书叫易学与术数,不过内容与斗数无多大关系。李君平先生其人,实际上是一位大学教授,好像还是北京大学的,不过这是后来的事。当年他为人推算紫微斗数的办公地点,是在尖吵咀么地道的一个写字楼。因为李君平先生当时是一名由上海复旦大学毕业的知

4、识份子,故亦颇令人另眼相看。(注) 此外,当年曾有一位故作平民打扮的富商,机缘巧合,被李君平先生算过一次紫微斗数,将他惊为神人。自此而后,声名大噪,当时 找他以斗数推算前程的人里,来自上流社会者,大不乏人,而且是亲自到访的。其后,有传当时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亲临日本机场迎接李君平先生的到访,这件事情,确实令人难忘。而香港在吴、李二人尚未出现之前,即五、六十年代时候,公开以斗数为业者,相信只有一位来自上海的陆斌兆先生,他在当时曾经有设帐授徒。又,与陆先生同时期的,还有一位旡闷斋主张开卷先生,出过一本著作叫紫微斗数命理研究,根据书中内容所述,张先生好像是在抗战时期被日军囚禁过,而在牢狱中的时期写

5、下此本紫微斗数的书。可能是因为张先生在斗数还没兴起的当年便有著作面世,曾有人把他称为北派斗数名家,纵使我们可以肯定张先生本人根本不晓得什么是北派。以上为香港最早的斗数发展,下期笔者又来数数台湾。( 注)本文所述有关李君平先生之事,部份来自于笔者在1991年与李君平先生在香格里拉酒店的茶聚上所知,然而本文在刊登后的两年,收到疑似是李君平先生后人的来信,谓李先生当初在么地道的经营方式,与我所述的有别。个人也认为可能不是当年在口语上所述摆挡的同义,因摆挡在行内也经常指有写字楼的通俗说法,故此将相关部份略为更正。紫微遗珍录之二 台湾最早的斗数发展2012-09-25 03:40:26 谈到台湾的斗数发

6、展,要比香港早得多了,不过其风气真正蓬勃之时,也是在八十年中期,而香港流行起斗数,与台湾不无关系,盖当时的台湾斗数著作甚多,对港人影响颇深。台湾最早出现以斗数为业者,是在国民政府迁台后的一九六年代。当时台湾北部在斗数界名气最盛者,数有严若唐、朱山寿及康国典几位老前辈,前二人当时从事政府公务,故斗数对他们来说,纯属业余性质,而康老前辈设于板桥巿的命坛,可能是三位名家中唯一以斗数为业者。不过当时还有一位退役军人陈岳琦先生,持有一本斗数古籍,名为合并十八飞星策天紫微斗数全集,他曾经在民国五十五(即一九六六年)二月将此书交由神州出版公司印行照相版,此可称为港台二地第一本公开出版的清代木刻版斗数古籍照相

7、版。然而此书的刻工甚劣,远不及后来台北集文出版社的那本全集为佳,而且陈老先生更于出版时,将原书去除封面,避免让读者知道此书原出自清代,然后自己声称此书是宋版斗数古籍的孤本,为他老人家的传家宝。曾有朋友问及我,为何肯定陈老先生的那本去皮斗数古书是清朝版本,而不是最早的明代版本。关于此一疑问,我们可以分开两方面来考证,首先是最早的斗数古书这个问题,陈老先生的那本不可能是最早的,理由如下(一) 撇开书籍本身的印行年份,只按照内容去考究的话,目前最早出现于世的斗数古籍,没有一本早过紫微斗数全书,虽然我们知道书的本身是清代后期再刻刊,但其序文却有清楚标明嘉靖庚戌(二十九年)这个年份,亦即公元一五五 年,

8、所以我经常说斗数古籍莫古于全书。(二) 若从书籍本身出现的年代而论,目前并没有一本早过紫微斗数捷览一书,此书是明万历九年( 一五八一年) 金陵书坊王洛川的刻本,现为吾兄方纪然所藏有。上图为目前最悠久的紫微斗数古籍紫微斗数捷览的内页之一(方纪然先生提供)至于是否明代版本,假设陈老先生手上的真是明代的版本,他为什么不会拿到文物拍卖会上去出售。而翻查多年来所有的文物拍卖活动上,并没有出现过丝毫相关的事情。我想陈老先生绝非淡薄名利的方外之人,按照他的行事作风,会放过这种好机会吗?基于以上的确切理由,我对朋友笑说陈老先生手上的那本去皮斗数古书,出现的年代可能比集本版的那本斗数全集还要晚。后来在八十年代台

9、湾斗数流行起时,陈岳琦先生声称自己是陈希夷道长第四十一代后人。问题是陈希夷道长是华山得道的真人,而且根据正史、神仙传及其他神话的记载,他到百岁升仙之时仍是处子之身,不可能有任何同姓的直系子孙。相信是陈老先生为人幽默的关系,跟大家开了个玩笑。然而八十年代中期,有一位笔锋锐利的好学先生,在台湾的斗数界出现,他就是了无居士。当时他跟陈老先生把这件事认真对待起来,结果令陈老先生显得有点难下台阶,惹来了不来风波。上图是神州版合并十八飞星紫微斗数全集的内页之一,此书是铁版道人陈岳琦先生在一九六六年经神州出版公司印行,是港台二地第一本公开出版的清代木刻版斗数古籍照相版。不过此版本的刀功甚劣,远不及后来台北集

10、文出版社的那本全集为佳。 此外,还有一位姓张的斗数家出现在那个六十年代的台湾,他是来自福建的张耀文先生,也就是所谓的透派大宗师。张耀文其人,是一名经济学硕士,于一九六六年时曾东渡日本讲学,自称是明澄派(透派)十三代传人,与东洋五术权威佐藤六龙结友,一起将紫微、子平、六壬及奇门诸学宏扬至当地,旋即于次年一九六七年归台,将其透派术数思想在台湾广为流传,其后一直在台湾发展。关于透派这个派别,有什多值得一提的事,盖其直接影响到斗数在台湾最早的发展。箇中事迹,下期笔者为读者们剖析。 (待续)紫微遗珍录之三 - 论透派斗数之产生2012-09-25 03:46:21 自张耀文先生于一九六七年归台后,斗数在

11、台湾开始流行起来,而东洋斗数的中译本也渐出现,由早期的阿部泰山以至后来的鲍黎明,均属其中有名的东洋斗数著作家。阿部泰山其人,当时有很多他的中译本术数书出现于台湾,故此亦相当有名。不过他是透派中人,他的斗数自然是过节气的那种,故此他的身份,应该与早年远赴东洋的张耀文先生有一定渊源,不过他们两位老人家似乎发生过一些过节,这里就不细谈了。谈起透派,确实有些值得一提的事。首先谓其源流,透派中人纷纷相称,其创始者为一明代女子梅素香,然而无论是梅素香其人的事迹也好,透派在民国以前存在过与否也好,均属无从稽考之事。除了是透派人士自己说以外,透派或明澄二字在一本术数古籍的封面或注脚均无出现过,故此这一切关于透

12、派的传奇故事,很容易令人怀疑是后人之作。透派斗数的第二个特色,便是其星曜被代入的神话色彩,以中国古时商周之战为背景,将封神演义中的人物代入紫微斗数中的各星。而各主星均被赋予一个神话历史人物作关连,如天机星为姜子牙,为军师,故有智慧、聪明的意义。又如武曲星为周武王,有武勇、富足、机智的特质。细心观之,不难发现此可能是张耀文当时博学渊源的关系,涉猎过西洋星象学,将其与希腊神话的密切关连,依样画葫芦,抄照到斗数来。而透派斗数的第三个特色,就是它起命盘过节气的问题。基本上,斗数的诸本古籍均有一篇开章明义的口诀,就是紫微斗数总诀,像笔者这种在八十年代已经在研究斗数的人,大多在当时已经能背出这首总诀,无他

13、,因为当时一贯认为,这是研习斗数的一个基本要求。不过,这首紫微斗数总诀当中有两句,是当时令一些子平命理家另眼相看的,就是不依五星要过节,只论年月日时生。如果读者你有研习紫微斗数以外其他的术数,其本上会明白,中国的传统术数,基本上均要以节气来划分月令,无论是七政四余、子平命理、演禽数或河洛理数,均不会例外,就算你从星、命这两个法门,数到卜的法门如奇门遁甲、大六壬、太乙神数等,谈的都是以节气为月令之界。因为这个节气实际是太阳的黄道宫划分,作为地球上的生物来说,用它来分辨季节气候的消长,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而斗数总诀所谓的不依五星要过节,就是说起斗数命盘是不需要看节气的,那么只论年月日时生是说只需要用

14、传统农历年、月、日和时,便可以起出命盘。可是张耀文先生却抱持不同观点,他认为不依五星要过节实际是古人玩弄文字,应该为不依五星要过节,意思就是说,方法跟五星七政不同,但要过节。于是,便有透派斗数在八十年代初期流行起来。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因为研究斗数的人日渐增长,张先生当时的观点惹来了不少争议,若用咬文嚼字的想法来看,张先生仍然是吃亏的。因为中国术数如此繁多,自然有许多起例是不依五星,但要过节气的,何以演禽数不说这个,太乙神数也不提这个,惟独紫微斗数要高调说这一句,古人岂不画蛇添足?今日的透派斗数没有当年的流行,因为现在研究斗数的人多了,发觉过节气起的斗数命盘许多时均不准确,故每多弃之不用。有人说

15、透派是一个相当不简单的派别,透派中人每多与国学有深厚渊源,其中包含了一些中医、遁甲和符咒方面的罕见文献保存至今,应该有一定悠久的历史,不可能为张耀文一人所创,这一点我绝不反对。然而透派斗数的宗师,我则认为仍是张耀文先生所居无疑,理由就是前面所提到的证据问题。更甚者,就是至今为止所发现的斗数古籍里,包括海外斗数的一些手抄孤本,均无提及透派二字,亦无再提到有关过节气方面的问题,是故透派历史悠久与否,与透派斗数的出现便可谓丝毫无关。张耀文的著作中,以紫薇阐微录较为人所认识,上图是他后期的一些其他著作。紫微遗珍录之四 - 八十年代台湾的斗数发展2012-09-25 03:51:15 七十年代中期,台湾

16、的紫微斗数开始慢慢的流行起来。其中一位值得一提的是梁湘润先生,他是命相界的老前辈,而且是国民政府迁台后,比较早以学术态度研究命相学的一位,他的著 作繁多,大凡研究子平者,大都认同他在子平命理方面的崇高地位。他在斗数的著作有好几本,多数是跟另一位梁天兰女士合着的,然而就其内容而言,并不及其在子平方面的著作突出,故并未为研究斗数者带来太大的惊喜。但就那个年代而言,有这么多斗数著作,是相当难得的了。不过,在一九八一年以前,台湾以斗数为业者已有不少,除了前面提及的张梁二人外,尚有陆易公、孔日昌及钟直霖三位,皆为当年斗数界有名之士。到了大概一九八五年的时代,台湾斗数界出现了百家争鸣之象,斗数著作一时充斥

17、书巿。这类斗数作者当中,有名气的相当多,首当其冲的应是慧心斋主、陈岳琦、堃元、迂顽野农、法广居士、南北山人、楚皇、正玄山人、潘子渔、紫云及了无居士等等。其中影响斗数界最早的,当数慧心斋主,因当时她的著作写得最为浅白,以紫微斗数新诠一书掀起斗数热潮,加上她经常在流行报章写一些与斗数有关的专栏,故港台两地的读者,均对她的名字印象很深。其余人中,堃元先生与迂顽野农其实是同一人,而迂顽野农这个别名,相位堃元先生已不复用多年。他的笔名甚多,除迂顽野农之外,还有水银、蓝神、郑稼学等,其实均为同一人。比较多人记得的,是他一本名为紫微堂奥的著作。楚皇应是公开斗数掌中排盘的第一人,在他以前,坊间出版的斗数书大部

18、份均是根据古诀,将各星辰的安星法加以说明,简单者,亦每多以表格列明来喂饱读者,鲜有像楚皇那样将斗数掌中排盘的法则,公开于书内,一时吸引了不少斗数读者,相信楚皇先生当年对斗数界的这点贡献,是真的功不可没。至于正玄山人,则是有点继承了张耀文大师的风格,后者将斗数配上了封神演义的神话,而前者更利害,甚至将斗数中的星曜与天上诸位仙长拉上关系。同时,正玄山人更主张以宫干飞出先天四化星,他当时以半俗半道的身份从业,将斗数变得极度神化,令其充满了相当浓厚的民间宗教味道,弊在也令紫微斗数的术数原质完全变相。至于法广居士与南北山人二位,均是当年有斗数著作面世的作者。其中法广居士的著作什多,他有一系列称为追踪正统

19、斗数的书,在当时相当流行,而且连贯性相当强,一直追踪至今时今日。而南北山人在当年原本是一名歌唱家,他的真名为童彭年,许多人不知道,他就是当年著名的宝岛歌星童安格先生的父亲。他当年是以正宗北派之名行业斗数,出版的著作不多,只有一本正宗紫微斗数全书而已。另一潘子渔先生,当年开始在台湾板桥市以斗数为业,以门徒众多为人所闻,著作也不少,当时亦算风行一时。不得不提的便是紫云先生,他是早年台湾斗数高手之一的何姓老先生门下,一九八七年以斗数与人生一书名震台湾,及后自创太岁入卦法破解共盘的问题。他今日在台湾斗数界的地位,与香港的中州派大宗师王老先生棋鼓相当。他的门徒众多,也相当有名气,较为人知的是了无居士以及

20、福慧耕二位。上图为紫云先生的紫薇系列书籍,对紫薇斗数的发展影响极大其中了无居士在台湾今日的名气也相当大,他早年有一系列现代紫微的作品,将当年各门各派大师的商业宣传认真对待起来,一时令斗数的学术风气大大提高。解开了透派的产生问题,以及概略论过台湾当年斗数的情境之后,笔者下期便要提一下飞星派的问题,因为这个派别所沿用的法则,现时颇为流行。紫微遗珍录之五 - 飞星派的崛兴2012-09-25 04:11:37 事实上,飞星派的产生,笔者认为并不值得在此花费笔墨,因为现时绝大多研究紫微斗数的人,均认同这是一个现代的派别,其运作方式不存在于古法。飞星派最早出现的时候,是在八十年代的中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21、,是一套称为华山钦天四化紫微斗数飞星秘仪的讲义,这本讲义的作者声称其内容是源自秘传,在斗数正当兴起之际,这份资料当时曾一段在台湾被炒卖得相当昂贵。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其第一手的售价应该是一万五千元新台币。所谓的飞星派紫微斗数,其特别之处,是在于其四化星的运用。按照古籍的记载,我们均认同先天命盘的四化星只有一组,就是化禄、化权、化科及化忌四颗,是按照命盘主人的生年而定的,有一点七政十干化曜的影子存在。除此生年一组四化外,一般而言,若非要推算到流运,均不应有另一套四化星出现。可飞星派的主张不同,其认为当先天命盘起出后,十二宫内俱有一个天干,命宫内的天干,除了是用来与地支相配成纳音,布算十四正星之外

22、,其实还可以再布一套四化星出来,这样,先天命盘便又多一层变化性出来,斗数亦相继显得更为高深。更精采的是,原来飞出一套四化星,并非命宫的唯一专利,其他十一宫一样有之。如此一来,一张先天命盘,已可飞出几十个四化星出来,操作上繁复之极,飞星派的主张声称若非得到秘传的真诀,是很难掌握推算法则的,商业味道相当浓厚。不过,对于一些能掌握到斗数传统推断法则的人而言,基本并不认同飞星派的主张,每多认为是画蛇添足之举,理由是,四化星太多会令人眼花撩乱,并不见得在推算上有何得益。可是近年来,笔者却发觉飞星派原来已相当深入民心,而且竟有人将传统的紫微斗数冠称为三合派,打算将两者并驾齐驱,我觉得这是一件既可笑又可怕的

23、事。说它可笑是因为飞星派本身的主张,并没有这样的价值让它在人间延续下去。而说它可怕是因为现代业术数者的商业宣传,竟然在不知不觉间令术数出现了变形的情况。笔者说飞星派本身没有价值,并不是出于个人主观的看法。举例而言,某男子的命宫在亥宫,紫微星在未,那他的命宫便一定是廉贞贪狼,而兄弟宫也必定是太阴在戌,这是固定的斗数规律。我们再来加一个假设,甲年生人,那命宫的廉贞便一定化禄,禄存也跑到了此人的田宅宫了,而友仆宫的太阳也必然会化忌了。我们姑且撇开火、铃、空、劫、昌、曲、辅、弼这些因素,这时候飞星派和传统斗数的分别便立竿见影了,传统斗数论此命的兄弟宫时,会首要看其本宫的主星太阴,再观其三方四正,对宫的

24、太阳化忌,一定不会忽略。而飞星派一定会将其兄弟宫的宫干,飞一套四化出来,那因为此命的兄弟宫宫干又是甲,所以太阳又再化忌,不过飞星派会说兄弟宫的化忌飞入其友仆宫,便进一步说其人在兄弟与朋友方面有某某现象,如其人的兄弟会给朋友带来麻烦或压力等等。可是,我们应该要明了一件事,就是整个命盘的十二个宫干均是根据生年而遁排出来的,所以逢甲的年份,只要命宫坐亥宫,那兄弟宫就一定是甲干,这时候传统的斗数也好、飞星派也好,均不能下判,因为紫微星是很要紧的,它专司一天仪之象,率列宿而成垣,所以便有帝居动,则列宿奔驰的定理,其余十三颗正曜是因它而走动的。假如紫微星在此命盘的未,那其实一切星曜组合格局,也应齐备了,甲

25、年生人,戌宫一定是甲干,那它飞不飞出来,其实均没有关系,因为均只与生年干挂钩,我们为何非要借助这兄弟宫的甲干来判断事态,这不是画蛇添足是什么?谈至此处,相信读者已对透派和飞星派的产生有相当清晰的了解。余下未提的是中州派、南派和北派,笔者下期先谈中洲派。紫微遗珍录之六 - 中州派紫微斗数的真相2012-09-25 03:53:40 一提起中州派,我们必定会想起王老先生某人,这位王老先生在坊间术数界的地位相当高,一般认为他老人家是中州派的嫡传掌门,他在本港出版的一些斗数书及讲义,对今日斗数在社会之盛行,有相当大的直接性影响,所以今日研习斗数中人,对他盲目崇拜的,大有人在。根据王老生在他的有关著作中

26、提到,斗数在古时是分为三个派别:闽派、北派以及中州派,而三派之中乃以中州派最为正统,盖术数文化源出自洛阳中州也。而他将早年香港的斗数大师陆斌兆先生,称为闽派,闽派者,其实亦南派之别称也。他又同时将那位跟他素未谋面的张开卷前辈冠上北派传人的美称。王老先生亦曾声称中州派的祖师爷并非陈希夷先生,乃是宋代玄空派地理师吴景鸾,而中州派有一本秘传手抄卷,称为紫微星诀,历来只传于中州派嫡传弟子。而王老先生本人是师承自一位名叫刘惠苍先生的高人,二位皆为中州派嫡传。那么究竟真相是如何的呢?在把一切弄清楚之前,笔者要先将南派和北派放置一边,先谈中州派。因为南派和北派在当年是另有所指的,并非王老所提及的陆派和张派。

27、王老先生其人,原姓谈,攻读化学,由于文章出众,故早年往来于报界、文化界及商界。在七十年代时,陆斌兆先生有一位学生是姓李的,而这位李老先生的斗数功力相当之高,但他不以斗数为业,而一直从事藤器家俬出口买卖的生意。李老先生门下有一位高足,是八字和斗数的高手,他就是张乃文先生。张先生是商界中人,据说当年经常有司机接载他出入,而他所坐的私家车是劳斯莱斯的房车,在当时来说应该是相当富有的人,惜病逝于一九八二年,由于此是多年以前的事,故今天听说过张先生其名者,少之又少。而知道李老先存在过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张乃文先生当年有一位学生,姓禤,他在九十年代时好像仍有开设斗数班授徒。由于禤先生对斗数正规性的保存有一

28、定功劳,所以笔者至今仍认为这位我素未谋面的前辈,算是斗数界中举足轻重的人。禤先生另有一位同门,好像是张乃文先生的徒弟,但又好像是张先生的师弟,介乎于两者之间,身份有点奇特。箇中原因,我也不太清楚,但好像是因为与李老先生和张乃文先生,各自对他处世的手法有不同评价有关。他就是著名国画大师杨善深先生的胞弟杨君泽先生,今日他在斗数界的地位亦相当高,知其名者,每多称他为紫微杨。据笔者的考据,在一九八三年之前,中州派的王老先生根本不知紫微斗数为何物,直至他认识了紫微杨前辈之后,跟杨老前辈学紫微斗数,学了三个宫位,即命宫、兄弟宫和疾病宫,然后杨老前辈由于某种原因,觉得把斗数这样宝贵的东西教授于王老先生,似乎

29、不大妥当,便不教他了,所以今日我手上搜集的这份杨老先生的教授笔记影印本,虽然是他亲笔,但只有三个宫位,便是此因。以上为紫微杨当年教授中州派王老先生的笔记,当其时,中州派三字尚未在人间出现,杨老前辈只然而王老先生对我国文化甚为钟爱,杨老先生此举使他二人由好友反目成仇,二人在分别在两本时兴的八卦报章内,透过专栏文章互讽对骂,这同时却也引起了不少人对紫微斗数产生兴趣,令斗数成为当时社会相当流行的话题之一。许多人可能不知道,那个时候王先生并非完全信服于紫微斗数的可靠性,因为他当时曾经在一本经济报章中,一边刊登他谈论斗数的专栏,而在另一篇幅的版头里,以他本姓谈的身份写攻击斗数的专栏,这也许是他当时的一种

30、商业手法,帮自己提高知名度。不过,有些人对王老先生当年的这种极端行为不太认同,其中一人是禤先生,据说他曾经对学生们讲王老先生这种行为有失品格。也许是因为那个年代研究学问的人,一般均不喜欢用这样的方式来炒作,故此当时的知情者甚至用故弄玄虚、哗众取宠来形容王老先生的行径。紫微遗珍录之七 - 关于傲天行本人的来历2012-09-25 04:15:27 本篇文章是自紫微遗珍录刊登以来的第七篇,而第六篇内容的出现,引起了不少回响,是意料中事,盖当中公开了一些不为坊间所闻之事也。今回在此处加插一段插曲,是欲借此机会澄清一些事。第一件事,是对笔者来历的猜测,有传笔者是禤前辈的学生,也有传笔者是王老先生的四十

31、门徒之一,有的认为笔者是杨老前辈后来收的弟子,甚至有人猜测笔者师承自台湾紫云先生。实情是,他们没有一个见过我。第二件事,是文章的内容,到底是傲天行本人的?还是吾兄方某在发功?抑或傲天行纯粹只是一个代笔?真相是,文章里的每一只字,均出自本人亲笔,而笔者对铁算盘的认识只有皮毛,但家兄对斗数的认知可能不及我深,文笔的手法,更似乎是我略胜多筹。第三件事,是当中提及的事情,到底是事实?还是杜撰?从文章的内容观之,有如笔者曾亲历其景,但以笔者的年纪来看,除非是几位前辈的后人,否则笔者不可能会在事发的现场出现。那么究竟笔者是怎样知道的?若然说出,可能会令人感到扑朔迷离,我想不如交由读者去自行猜测好了。第四件

32、事,是笔者对飞星派的认知程度。闻说有人提出我在前篇引用的例子未能囊括该派的特色,诸如飞星派的体用问题、立极、自化、化入、化出、三才理论等。这实际是飞星派在后来的一些包装,将传统斗数的一些部份手法也加到当中里去,造成了疑幻疑真的感觉。愚见认为,术数跟西洋科学一样,要令其体系化,是要以简化为先,过份的理论包装,无助于其在推断上的效果,难道飞星派的手法,会令共盘的问题出现另一片的天地?打个比喻来说,有人对你说他有一块美玉,可是他却把这块美玉包在盒子里,而且用美丽无比的花纸包装起来,现在傲天行为了让大家一睹这块玉的本来样子,把它的所有包装拆除,可是飞星派的主张者,又急忙忙的用别的花纸,把它又包装得紧密

33、起来,只让大家看它的华丽包装。我的意见是,有此必要吗?传统的斗数何曾有此需要?是否又想将华山钦天四化紫微斗数飞星秘仪炒高来卖?第五件事,是关于傲天行的年纪和研究斗数的时间。笔者认为,这件事是不需要卖关子的,傲天行生于一九七四年,与斗数建立情谊之时,是在一九八五年,那年是小学五年级,而能够默写出形性赋、紫微斗数总诀,以及白手起命盘的时间,是一九八八年尾,刚升上中学四年级的时候。为何这么早会接触术数?无他,家学渊源也。最后一个疑问,是笔者到底师承自何人?真相是,傲天行的师父就是先祖父范东湶先生。先祖父生前虽然不是从事命相工作,但对术数是有相当的爱好,解放前上海的家境相当不俗,故此祖父有所别墅在浙江

34、,此别墅大屋的二楼半层,是他老人家的私人图书馆,当中存放的大部份是术数古籍,别墅有多大?在那里?实际上是现在浙江某美术学院的前身,一间美术学院一层楼的半边面积有大,读者们可以想像得到。上为当年在上海名噪一时的铁版神数大师汪怀节先生所批算的命书(资料来料傲天行家传)有一件事不可不提,就是上海当年在解放以前,是有用斗数为人推算人生的命相家存在,只是为数不多罢了。将斗数带到香港,使它风行于世的,可能跟李君平、军师吴用、陆斌兆及张开卷四位老前辈不无渊源,令它发扬于宝岛的,也许要归功于前篇提及的几位老前辈。然而,斗数跟铁板数一样,当年在上海均是存在过的,正如董慕节前辈的老师是汪怀节先生,汪公当年在上海是

35、相当的有名,与先祖父也甚有交情,不过这些往事,相隔将近已半个世纪,不为人知罢了。插曲唱完,下期回到原文。紫微遗珍录之八 - 钦天鉴秘笈的出现2012-09-25 04:18:48 杨王二位老前辈的恩怨并未终结在报章的对唱战中,一天,王老先生心生一计,索性将自己搜集到的陆斌兆先生油印本斗数讲义出版,美其名为钦天监秘笈,自己以中州派嫡传弟子的身份去补注此书。所以在王老补注版的该书序文,我们可以见到一些谓公开了此资料后,一定会受到某人唾骂的事,其实说的就是这个情况。不过,据说杨老前辈甚至禤先生均从来没有把这件事情当作一回事,因为王老先生当年并不知道这本紫微斗数讲义的油印本,并非是什么宫廷大内流出的秘

36、笈,而是一套在七十年代时,旺角奶路臣街书摊有售的一套教材讲义,而当时的售价只是十八港元。不过,此套教材的精华,是要经过老师口授的。而在此场闹剧中,王老先生根本未曾讨得人家半点便宜。甚至乎因为后期禤先生有开设斗数班授徒之故,有人曾大胆假设说,那些禤先生的深造班学生,对斗数的认知,均远比王老先生的为多,不见得是假话。上图节录自王老先生当年补注出版的陆氏紫微斗数序文,当中提及的什么拥有秘笈而怀宝自秘的人,其可是,因为这套斗数讲义的书籍当年极之受欢迎,故王老先生索性办起授徒课程起来,今日为止,有相当多的人对他的斗数有麻木崇拜,相信这类斗数爱好者,在当时仍未接触斗数,否则难以想像会有这样的崇拜行为。以此

37、而论,我们便明白中州派的创立人和大宗师,是王老先生本人。是故在中国术数的所有古籍中,是无法见到中州二字的出现,便是此因。同时,世上亦无刘蕙苍其人(王老先生声称的老师),有人传说,王老先生后期曾经到过台湾,跟当年的一位斗数高手朱山寿先生学斗数,刘蕙苍其实就是指朱山寿先生,这是否属实?我暂无法证实。有趣的是,若仔细看过王老先生的紫微斗数初级讲义,不难发现当中有三成其实来自陆派斗数,但是因为王老先生文笔精妙,有些人感觉不到而已。中州派的初级紫微斗数讲义,当中有三成是来自陆斌兆紫微斗数讲义,如上图太阴一曜的部份,是比较中州派的事基本上谈到此处为终,然而有一事,是对斗数界影响甚深的,就是关于天、地、人盘

38、的问题。天、地、人盘是中州派的一大推断特色,大抵是说我们一般按照斗数古籍起例出来的命盘,是称为天盘。若出生在时辰的头或尾十五分,称为卡罅时,要用地盘(以身宫遁干起紫微)或人盘(以福德宫遁干起紫微),方为正确,此是中州派所秘传。那么事实是什么呢?我们有待下回分解。紫微遗珍录之九 - 世人对天、地、人三盘的长期误解2012-09-25 04:24:22 观之古时所有术数典籍,不难发现遁甲、六壬及太乙等术数,均一律有天、地、人盘的一致解释。所谓地盘,就是指先天未起诸曜的原地支盘,而天盘就是指列布诸曜后的地盘,而人盘则指流运中的命盘,基本上不应有太大异议。不过,陆斌兆先生在其紫微斗数讲义上卷之中有提及

39、地盘的不同之处,他谈论天、地、人盘的意义一篇中,基本上与传统解释相同。唯独是这个地盘,他隐约透露了另一件事情,然后说什么先天根源的话,这些东西,当年若非得到他们口授,基本上不会明白是在说什么。相信当年杨老前辈不可能在谈论斗数的先天宫位时,对王老先生透露这么多关于此方面的事。但也很想像得到杨老前辈当初,究竟对王老先生说了什么话,令王老先生创造了中州派的天、地、人盘出来。对于研究过中国古星命学的人来说,这天、地、人盘的提出是什为无稽的。因为古人研究天文的,不会这么没有自信,分了十二个时辰之外,在边缘时间内,还要特别处理。而且紫微斗数总诀一开始已说明不准但用三时断,时有差迟不可凭。只有三时而无一时三

40、盘之说,此中州派天、地、人盘实际上又是一件后人画蛇添足之作。那么究竟陆斌兆先生所说的地盘,究竟为何物?其实他所说的,实际是一种笔者称为身盘的东西。我们知道,斗数中所说的命盘,是以命宫遁干的纳音起紫微诸星,而所谓身盘即用身宫的遁干纳音来起紫微十四正星。为何只有身宫有这样特殊待遇,其他十二宫如福德、事业等,不一样可以起出命盘?原因是其他十二宫乃跟随命宫而布出,不知命宫在何宫,无法决定其他十二宫在何地支宫,故不能独立存在。可身宫却不一样,它跟命宫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当我们根据斗柄数出生月后,一个逆数生时便是先天的命宫,一个顺数便是后天的身宫,如同我们的左右掌纹一样,你说能不给身宫一个同等待遇吗?不过这

41、个身盘,陆斌兆先生他们的用法是放在配对缘份方面的为主,这正好与台湾那边的斗数大师紫云前辈的太岁入卦法形成对比,这种深入推断手法上的分歧,愚见认为才是斗数中的真正派别分歧。派别之分,古今中外的任何学术,均是在运作手法上而出现的。而术数不应独善其身,把它变成商业宣传的一个幌子。在学理本身未发展健全之前,不应自行另创一派,对别人说是秘传,对后人制造认知上的混乱。说到此处,关于派别上的事也只余下南派和北派了。读者或问,笔者既然已解释清楚古时并无三派鼎立之事,那为什么还有南派与北派的事需要澄清的呢?事实上,我这紫微遗珍录的连篇文章,主要不是谈这现代的派别之争,而派别之争的事,是我最讨厌去提的,因为很容易

42、会惹起别人误会,以为我在说别人的是非。可这派别的事,我一旦不去澄清,就没办法再提更久以前的事。因为大家都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一直不放过以中州派为玄门正宗的事,咬定斗数有很多秘传的东西,保存在那位几乎已丢下斗数、着迷于密宗的王老先生手中。笔者从下期起,要谈斗数的真正源流及其为何人所创,希读者留意。紫微遗珍录之十 - 术天机紫微斗数的存在2012-09-25 04:27:38 世传的紫微斗数有二,一种是术天机紫微斗数,另一种是陈希夷先生紫微斗数。在七十年代的后期,曾有人将术天机称为北派,谓流行于古时的北方,将陈希夷斗数称为南方,声称是在南方流行。根据笔者多年的考究,这是没有根据的说法。南派、北

43、派之分既无典籍所载,至今为止,亦无人能挺身而出,说明这中国版图跟南派、北派真有什么关连。然而斗数确实有术天机和希夷斗数二种之分,术天机在道教的经典续道藏中有出现,续道藏是一套由第五十代正一天师张国祥辑成的道教典借,出版于明神宗万历十五年(1607年),其中收录有术天机紫微斗数三卷,书中并没有交代是出自何人之手笔。而在明清小说醒世姻缘传中则有一段有关术天机的算命记载,该书的作者仿佛利用故事的中心人物狄希陈跟陈希夷祖师开了个玩笑,因狄希陈三个字,倒过来便是陈希狄,狄即夷也,古人称异族为蛮、夷、戎、狄,变相就是陈希夷三字。究竟是作者想表现自己对斗数的认识不浅?还是纯粹的一种巧合?我们姑且不必为此作任

44、何揣测,但一直以来,醒世一书的成书年代均议论纷纷,却亦不外乎明末与清初之间,所以可以肯定这种算命方式,在明末清初是十分流行的。明神宗万历十五年出版的万历续道藏中收录了三卷术天机紫微斗数。术天机在坊间每多被简称为十八飞星,原因是斗数最流行的两本木刻版古籍中,其中有一本是称为合并十八飞星策天紫微斗数全集,而此全集一书分为两个部份,首部份便是术天机,或称十八飞星斗数,而后半部份则为现时流行的斗数,亦即陈希夷斗数。新刻合并十八飞星策天紫微斗数全集(坊间多简称为紫微斗数全集)是目前最流行的两套斗数术天机之所以称为十八飞星,乃是因为它只用了十八个星曜,与陈希夷斗数不一样,同时它是要算节气的,两种斗数的设计

45、不相同。有人曾声称陈希夷斗数的前身为十八飞星,因为两者星曜名称有一些关连,而十八飞星的设计上,感觉比陈希夷斗数,远为简陋。单从斗数的木刻古籍来看,不否认有人会大胆的这样臆测。然而,近年来,从国内、日本及韩国能搜集到的所有海外手抄孤本来看,在明末及清代时期,两者应是同期流行的。再加上明清小说醒世姻缘传中的记载来看,十八飞星为斗数前身之说是没有根据的。玄薮一书是近年出现自韩国方面的斗数孤本之一,虽然官方未能确认此书的出现年代,但根据书上术天机并非如王老先生所说,无可取之处,只是它的用法不为今人所知。光靠一两本木刻斗数古籍,加上一篇古本小说,是绝不可能貌其全豹的。不过,若然有人肯对古星命学花上相当的功夫,相信就能够发现箇中的巧妙之处。紫微遗珍录只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