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长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3033863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校长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校校长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校校长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校校长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校校长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校校长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校长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校校长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我认真聆听了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作的工作报告。通过在收看中收获、在搜索中思索、在感受中感悟,作为一名教育人,特别对报告中有关教育的论述特别关心和留意,主要学习体会如下:一、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现实意义新时代新征程赋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新使命。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要发挥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必须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

2、代新征程中,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大意义:一是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是满足人民美好教育生活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促进教育公平,大力造就共同富裕之生命主体。二是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是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高质量人才提出更加迫切的需求,只有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三是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是培养大批战略科技人才,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科学发展上我们还面临着原始创新不足,在经济

3、社会建设上我们还面临着西方许多“卡脖子”技术,突破西方的封锁和挑战,必须加快建设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为国家培养战略性科技人才,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二、下功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第一,要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上下功夫。我国中西部教育、乡村教育、薄弱学校在教育资源配置上,无论是校舍条件、经费保障,还是教师队伍质量上,都存在许多短板,必须下大功夫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大力推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第二,要在优化调整教育结构,提高教育发展重心上下功夫。在基础教育发展上,适应共同富裕社会建设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生活的需要,在继续加强义务教育的同时,必须更加

4、重视高中阶段教育,把高中阶段教育从重点非重点的“层级化教育”向更加包容的多样化、特色化教育发展;在职业教育发展上,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我国经济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人才需求结构升级的需要,把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心从高中阶段教育向高等教育转型,大力发展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发展上,适应科技强国、创新强国建设的需要,在继续巩固本科高等教育主体地位的同时,要积极稳妥地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第三,要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转变育人方式上下功夫。必须承认,从总体上看,我国大中小学的课程教学方式仍然没有走出学科本位、灌输为主的传统的工业化时代教育方式。第四,要在推进教育数字化、信息化,全面赋能教育上下

5、功夫。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正在深刻地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必须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向教育领域的转移,全面赋能学校教育,推动教育形态的深刻变革。第五,要统筹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上下功夫。人类学校教育面临“两大危机”:一是伴随着网络化、信息化、虚拟化世界的快速发展,人类的实体生活空间日益被压缩,人类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劳动、实践生活越来越少;二是随着互网络教育的普及,人类进入了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化时代,出现了“非学校化”教育趋势,家庭教育的地位更加凸显。正基于此,统筹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日益重要。第六,要在面向经济社

6、会发展需求,努力培养经济社会急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上下功夫。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下,人类社会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未来社会充满了不确定性,学校再也不能关门办学,再也不能固守囿于书本知识的传播,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时时关注经济社会变革、时时更新课程内容,时时与火热的新生活联结,为未来公民努力造就适应未来经济社会需要的正确的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学校探索与实践我是一名在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的基层教育工作者,见证了从三十年前“再穷不穷教育”到现在“浙中教育特色地,山区教育样板县”的蝶变,2022年教育顺利通过教育优质均衡县省级验收,成为地区第一个通过此项评估的县,为山区

7、教育走出了一条优质均衡发展之路。中学2017年由四所乡镇初中合并创办,学生主要是本地药农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学校坐落于江南药镇一-新渥街道,与全国浙八味特产城和县中医院隔街相望。学校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文化优势,把中医药传统文化引进校园,创立了“四诊”“四疗”的德育“调适”教育体系,开展“表达教育”和调适教学,以中医的“调和”“顺适”药理,培养学生的品行操守。学校以“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为教育理念,以劳动锻造学生品德,以表达教育提升学生素养、以体育强健师生体魄,在近几年的中考中每年都有近IOO人左右的学生上县内重点高中,近47%的学生升入县内普通高中。学校建有中医药创新实验室、中药创意

8、表达艺术坊、休闲养生吧等中医药特色实践基地,以中医药特色活动开展调适师生性情,培育学生人文情怀,带学生走进浙八味药材市场,识别各种中药材的名称,了解中药材功效;走进大盘山自然博物馆,了解中医药文化的悠久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开展“演绎中医励志故事”“中药名人谈”等活动,搭建学生表达平台,让学生感受“大医精诚”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重义轻利、诚信正直的道德情操。开设中药创意表达工作坊,学生通过参与“中药剪纸”“中药粘贴画”等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2020年学校建成本草园药用植物种植劳动实践基地,开展以中药种植加工为主的劳动实践活动,借用中医药文化熏陶和特色活动浸润的力量,使学校德育充满文化

9、的灵性,照亮师生前进的道路,滋养师生的灵魂。学校通过开展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规范体育课堂教学、搭建体育竞赛平台、组建体育活动社团等加强学校体育活动,认真落实学生每天运动1小时的规定,学校师生体育运动氛围良好,成效显著。在2022年县教育局组织的各项体育赛事中,学校获得羽毛球、乒乓球、男子排球、篮球等多项冠军,还首次在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中获得甲乙两组总分第对二十大报告中有关教育的新论述,对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新要求,对建设教育强国的新梦想,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未来的期盼和目标,也必将进一步明确方向,强化师德建设和自我学习提高,以适应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需要,为实现教育强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