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旗展旦召苏木少数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34889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3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达旗展旦召苏木少数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达旗展旦召苏木少数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达旗展旦召苏木少数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达旗展旦召苏木少数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达旗展旦召苏木少数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达旗展旦召苏木少数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达旗展旦召苏木少数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展旦召嘎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设单位:内蒙古明禾集团项 目 地 址:达旗展旦召苏木项 目负 责人:布和联 系 电 话:15804772000开 户 银 行:工商行达拉特旗支行帐 号:0612 0812 0902 2139 729 目 录第一章 总论4 第一节 项目概论4 第二节 项目书编制的政策依据5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5 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6第一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6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2第三章 市场预测25第一节 需求预测25第四章 项目承担企业情况28 第一节 承担企业基本情况28第五章 建设条件与项目选址情况29

2、第一节 达拉特旗自然、经济背景29第二节 外部配套条件32第三节 项目建设场址概况33第六章 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36 第一节 建设规模36第二节 建设内容36第七章 工程投资方案37第八章 辅助工程38第一节 给水排水38第二节 供电及通讯39第三节 采暖38第四节 消防40第九章 环境保护 42第一节 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42第二节 主要污染源与污染物 43第十章 劳动安全、职业卫生44第一节 劳动安全44 第二节 职业卫生44 第十一章 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及人员培训46第一节 企业组织46第二节 劳动定员47第三节 人员培训47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方案48第一节 项目实施安排48第二节 施工计

3、划预计进度48第三节 项目实施组织管理49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1第一节 投资估算51第二节 资金筹措52第十四章 财务、经济评价53第一节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54第二节 营业收入与成本费用估算55第三节 财务评价56 第十五章 项目社会效益分析56第十六章 结论 58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项目概论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项目名称: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展旦召嘎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2、项目承办单位:内蒙古明禾集团3、项目承办单位负责人:布和4、项目建设地点: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5、项目主要建设规模和内容:(一)、民族特色村落保护工程205万元。1)民居保护工程120万元;

4、2)道路修缮绿化45万元;3)公共设施建设 40万元;(二)、以旅游业为主的民族特色产业发展215万元。A、银肯敖包保护项目: 1)祭祀场所完善保护。30万元。B、塔儿召修缮保护工程:30万元;C、草原绿洲及马文化节:22万元。D、民族文化整理保护项目:1)制作室5.5万元 2)陈列室25万元 3)配套设备: 12.5万元 4)辅助设施:5万元 5)文物搜集整理15万元。E、民族风情园建设 70万元。6、项目建设期:1年7、投资总额及来源:总投资420万元,其中:自筹210万元,申请上级财政专项资金扶持210万元。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营业收入95万元,营业税及附加30780元。税后利润549

5、220元。投资回收期:7.64年,税后投资利润率:13.1.第二节 研究报告编制的政策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文化发展十大纲要。3、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评价指标见下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总投资万元4202固定资产投资万元4203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万元04建设期利息万元05流动资金万元6资金筹措万元420其中 借款万元申请财政专项资金扶持万元210企业及地方自筹万元2107营业收入万元95正常年8营业税及附加万元3.078正常年9总成本费用万元37正常年10所得税万元

6、0享受免所得税优惠11投资回收期(税后)年7.6412税后利润万元54.922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第一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实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解决好民族问题是中国历代政权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就十分重视民族问题,一直孜孜不倦地探求解决民族问题的出路,经过多种途径的探索,最后确立了符合实际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国家还用法律形式强化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今天,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已经成为我国民族法律法规框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不断完善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和各族人民共

7、同当家做主,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制度,在不同时期都能发挥出独有作用,有效地解决了民族的自治与发展问题,极大地调动了民族地区各民族的积极性,使各民族真正感觉到是一家人,谁也离不开谁。发扬蒙古民族文化,就是要尊重蒙古民族的传统生活习惯,保护好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场所及人居环境,发展民族特色产业。敖包祭祀是鄂尔多斯蒙古人传统的宗教仪典,也是鄂尔多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敖包,又称“鄂博”,偶而也被称为“脑包”,是蒙古语,汉译为“堆子”。敖包大多以石块堆砌而成,也有用柳条围起,像一个小包立于高处,使人易于看

8、见。起初,它主要用作地标,供人辨别方向之用。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随着宗教的兴起,它又被赋予宗教意义。银肯敖包祭祀在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和七月二十三日举行。祭祀仪式通常由男性长者主持,人们吹奏鼓乐,焚烧神香,敬献祭品,诵读祭文,并为敖包加石头,插柳枝,悬挂风马旗。祭祀中还要为一头牲畜(一般为绵羊)举行“神畜”仪式,被选定的神畜,头和颈会挂上彩绸带,人们不可出售或宰杀它。敖包附近的蒙族居民不约而同地带上祭品(包括熟羊肉,牛奶、白酒、散子)从四面八方徒步而来。他们把所祭食品摆在敖包前,一起跪下,虔诚地静默祝愿:民族兴盛,疆城安定,人畜两旺,永保太平。祭祀完毕,大家环坐敖包前,共同分食祭品。有的还边

9、喝酒边娱乐,谈笑娱乐。此外,还要举行赛马、摔跤和射箭等竞技活动。银肯敖包是全国海拔最高最大的沙山银肯敖包!银肯在蒙语里是永久的意思,是为了纪念蒙古民族永久的神成吉思汗而建立!每年阴历7月23日数万来自不同地方的牧民来此朝拜!沙山南坡有一古隧道,具体年代无法考证,由于它设计独特至今未被沙漠完全淹没,在大风后经常出现!深度未知,据当地喇嘛流传下来的话,它是一条通向西藏布达拉宫的暗道!小敖包在大敖包的西侧是为纪念成吉思汗的三儿子元太宗窝阔台而建立的,小敖包祭祀着元太宗窝阔台的银箱,内装元太宗的遗骨和一些遗物!在敖包山上观看浩瀚的库布其沙漠,搭建帐篷!看大漠日落!美不胜收!鄂尔多斯是内蒙古西南部一个多

10、民族聚居的盟市。自2000年以来,鄂尔多斯市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迅猛,连续几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全区第一,成为全国经济最活跃、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其发展的特征被称为鄂尔多斯模式。“十二五”期间,鄂尔多斯文化建设发展思路具体概括为:确立“一个目标”,实施“两大战略”,建设“三个基地”,突出“四个特点”,推进“五项工程”,采取“六项措施”,通过不断的努力,把鄂尔多斯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文化强市,让鄂尔多斯文化走进全国,走向世界。为此要实施“两大战略”, 即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和“人才品牌”战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鄂尔多斯“结构转型、创新强市”的新

11、战略,必然要求文化创新。因此,我们要创新文化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实现文化结构创新、文化内容创新、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提高文化建设的科技含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坚持文化工作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紧密结合,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增强大文化观念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全市文化建设的结构和布局更加科学,文化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质量效益更加统一。鄂尔多斯文化资源是我市突出的资源优势之一,也是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潜力、内涵、永续的特点可产生巨大的无形资产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实施“人才品牌”战略。人才是加快文化发展的主力军,是推动文化创新的

12、核心力量,是鄂尔多斯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和根本保障。建设文化强市,特别需要一批文化艺术专业人才,特别需要一批热心于文化事业、具有市场意识和开拓精神的经营管理人才,特别需要一批心系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基层文化管理人才。我们要从“人才兴文”的战略高度出发,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人才选用机制、人才引进机制、人才评价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促使人才脱颖而出,吸引人才汇聚到我市,从而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跨越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打造鄂尔多斯文化品牌是提升文化品位,扩大文化影响力、提高文化效益、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必要途径。文化品牌的创建要以自主品牌培育为着眼点和着力点。鄂尔多斯市有着极为丰富而珍贵的民族

13、文化资源,如河套文化、鄂尔多斯青铜文化、成吉思汗祭祀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歌舞艺术等等,具备全面打造文化品牌的基础和条件。我们要通过整合文化资源,提炼文化元素,创新文化形象,融入现代理念,进行时尚包装,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品牌,使鄂尔多斯文化以更加美好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建设“三个基地”,即把鄂尔多斯建设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交流基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基地和蒙古族民俗文化保护基地建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交流基地。为进一步提升鄂尔多斯文化品位,扩大影响,走向世界,同时以开放的姿态吸引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会聚鄂尔多斯,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多民族的文化艺术营养,要把

14、鄂尔多斯建设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交流基地。建设该基地对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推动各民族文化艺术交流,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促进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发展,维护各民族大团结和民族文化大繁荣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建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基地。鄂尔多斯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为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所在。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发展,要走以政府为主导、文化为主体、企业为载体、全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经营、政策性扶持、多元化发展的路子。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发展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造著名文化品牌,使文化产业从规模、内容、形式

15、、效益上实现新的突破。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要重点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产业,如民族文化旅游、民族歌舞演出、民俗风情园、民族特色餐饮、民族工艺产品等,既要壮大产业规模,也要以特色产品在市场运作中占领制高点。同时,要发展动漫、影视、广告会展等新型文化产业。建设蒙古族民俗文化保护基地。鄂尔多斯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汇集之地,许多民俗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如成吉思汗祭祀就有着世界性的文化影响。为了有效保护民俗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后五年中,除了对“成吉思汗祭祀”、“鄂尔多斯婚礼”、“鄂尔多斯民歌”等已被列入国家级保护项目进行有效保护外,还要建设以成吉思汗祭祀文化

16、为核心的祭祀文化保护区,全面展示鄂尔多斯传统祭祀;建设以鄂尔多斯婚礼、鄂尔多斯民歌为主要内容的特色鲜明的各类民族文化艺术之乡,充分展示鄂尔多斯礼仪文化、服饰文化和歌舞文化;筹备建设鄂尔多斯民俗文化博物馆,举办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鄂尔多斯国际民歌节、鄂尔多斯民间文化艺术节等民俗文化节庆活动。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民族村寨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天然屏障。研究表明,鄂尔多斯蒙古族是极具古老文化的代表之一,鄂尔多斯草原文化一书中曾经提到的十三阿塔天神祭祀和对阿尔寨石窟的探索中也都说明了这一点。事实上成吉思汗对西夏的最后一役,其指挥中心和狩猎受伤及养病、病逝的地点,极有可能就是在鄂尔多斯西的阿尔寨石窟

17、及其周边的一个较大的范围内。此后元代忽必烈一系的诸位帝王及黄金家族均对这一地区施行封闭管理,划入直辖的中书省范围内并确定为皇室的育马场,同时引入藏传佛教,建立石窟寺,终年诵经祝颂,以这种特有的宗教方式纪念先祖成吉思汗。蒙古最后一位大汗,即林丹汗,在明末清初被迫自蒙古东部地区逃奔到西部的途中,途经这一石窟寺时施行了毁灭行为,这应是林丹汗遵循蒙古古制,对成吉思汗的去世地实行保密性的一项措施。可见,鄂尔多斯蒙古族从最初就肩负着一种神圣的重任,尽管他们自己可能并不十分明确,但从其流传至今的大量的民俗现象中不难看出,从其居住到这里以来就默守着一种职责,遵循着一种定制,对古老而遥远的十三世纪蒙古贵族文化不

18、加以任何的改变,也很少受到周边文化的影响,这一点如果对照历史,对今天的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风民俗、民间故事传说、歌舞艺术等进行比较则显得越发清楚。 元朝灭亡到明中叶这一时期,蒙古北元政权不稳,已完全无暇顾及鄂尔多斯地区,这一地区的蒙古族在沉闷的气氛中度过相当长的时期,直至达延汗之后,蒙古族统治者重新统一,又有蒙古族逐渐进入河套,守护成吉思汗八白室,以祭祀、供奉蒙古族帝王、黄金家族圣灵、圣物为专职的鄂尔多斯部移牧这一地区,并将一应供奉对象分散到河套之内丰美辽阔的草原各处,这时,河套之名渐为鄂尔多斯部名所替代,鄂尔多斯蒙古族成为了这里的主导民族,也进入了又一个兴盛时期。 自从鄂尔多斯部驻牧这一地区以来

19、,历史在这里开启了民族文化新的一页。鄂尔多斯蒙古族作为这一地区最后的游牧民族,自明中叶以来为蒙古族中一个重要的部落,在清代按盟旗制划分成七个旗,逐渐地以旗为单位,文化上出现了细微的一些差异,但在以成吉思汗祭祀文化为主线的背景下,总体上仍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统一性、传统性。因此,在这一时期的文化中又出现了文学艺术创作上的高峰期,大量的历史著作、祝赞颂词、文学作品、民间歌舞等纷纷问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鄂尔多斯蒙古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鄂尔多斯蒙古族经过两次集中的迁入,形成了今日分布的格局,而这种格局也奠定了鄂尔多斯蒙古族在所有蒙古各部中唯一的一种特殊性。 其次,正

20、因鄂尔多斯蒙古族组成的独特性,众所周知,他肩负着全体蒙古族所赋予的神圣的对先祖、先帝、神灵般的成吉思汗及其他圣贤、圣物供奉祭祀的职责。 第三,由于使命的特殊性、重要性,蒙古族的每一个部落、每一个人在组建这样一个群体时都是积极地争先恐后,并以此为荣。组建该部落以对成吉思汗生前的效忠和贡献,形成了各个阶层的划分。所以鄂尔多斯蒙古族的构成不是单一的部落成分,而是囊括了几乎世纪蒙古高原上统一的蒙古帝国旗帜下的所有大小部落、姓氏和群体的精英。第四,因为祭奉成吉思汗为代表的帝王圣灵、圣物,由忽必烈钦定过的诸多规章制度不允许任何人加以改变,使得这一群体始终严格按传统方式从事自己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按草原民族几

21、乎不变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一代一代地生存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也受到了其它文化的一些影响和打上了一些时代的烙印,但并没有较大的变化,所以,鄂尔多斯蒙古族基本上保留了蒙古族十三世纪的诸多文化特征。 第五,由于鄂尔多斯蒙古族构成是由成吉思汗当年的各部落精英组成,加上所受使命是蒙古帝王、黄金家族的重托,从其传承的文化层面而言,具有蒙古族最高贵的文化属性,既有蒙古族宫廷文化、帝王文化,同时也有古代蒙古文化精典和秘籍的传承,不仅是现代,就是古代也是通常百姓无法了解和知晓的诸多文化细节及内涵,都在这一群体中按惯例常年延续着,直至今日仍浓重地存在并表现出来,成为蒙古族文化的瑰宝。虽然,受到近现代文化前所未有的影

22、响,但仍不失其固有的面貌和特征。所以,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具有蒙古族古代帝王文化、宫廷文化的典型特征. 第六,鄂尔多斯蒙古族在历史上是由层面较高的组织构成并肩负神圣的历史使命,因此汇集和涌现出许多杰出人才,产生了无数在蒙古族历史上有影响的事件,例如古代的库图克台彻辰洪台吉在蒙古族放弃萨满教的原始崇拜,引进藏传佛教的过程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萨冈彻辰在明末清初潜心著书,终于完成了蒙古源流一书,其后不久的罗卜藏丹森又完成了黄金史纲一书,这两本书堪称蒙古三大历史巨著中的两部;著名的独贵龙运动,成为近现代反帝、反封建的影响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与此同时代的著名诗人贺希格巴图、伊湛纳西等人物影响着近代蒙古文

23、坛。尤其是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引领着蒙古族一代潮流,鄂尔多斯蒙古文化成为蒙古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得到发扬光大。鄂尔多斯民歌和舞蹈在当代成为蒙古族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形式备受推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舞蹈鄂尔多斯舞、电影鄂尔多斯风暴风靡全国大江南北;近些年来森吉德玛、鄂尔多斯情愫等大型歌舞节目和鄂尔多斯蒙古剧银碗轰动国内外艺坛,在全国获奖。鄂尔多斯婚礼民俗风情表演、鄂尔多斯筷子舞、盅碗舞已打造成为蒙古族知名的艺术品牌;文坛方面,史界书籍大量出版不衰,特别是鄂尔多斯市组织编著的蒙古族通史,更成为蒙古史学界前所未有的宏篇巨著,影响深远。 第七,以成吉思汗八白室、成吉思汗苏勒德为核心的

24、蒙古帝王祭祀文化,成为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形成的核心凝聚力,也是古代蒙古文化的活化石,其文化价值弥足珍贵,在国内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人文价值。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在藏传佛教盛行数百年之后,在鄂尔多斯仍然有古老的萨满教文化的诸多属性,这在其它蒙古部落是无法保留的,因为明清时期统治阶层实施的改教措施,严禁萨满教信仰公开活动,但在鄂尔多斯遵循古训的帝王祭祀活动,按制不允许改变,使以萨满教为主体的十三世纪的完整的祭祀、供奉形式都保存了下来,与其相一致的民间信仰文化也相随得以存在,并鲜活地呈现出来,如对十三阿塔天神的祭祀、塔并乌兰蒙古公共墓地葬式的流传都是如此。综上所述,鄂尔多斯作为游牧文化发祥的策

25、源地之一,蒙古族继承了其文化精髓,鄂尔多斯蒙古族自成吉思汗时代入居这一地区以来,便与成吉思汗这一世界伟人结下了生死的源渊关系。同时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与文化,掀起了蒙古族文化传承发展的一次又一次高潮,引领着蒙古族文化的潮流。如今,鄂尔多斯蒙古族已经迈出了时代文明的步伐,传统游牧方式和文化观念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退出数千年的游牧舞台。然而,作为历史,作为文化,我们有责任加以挖掘继承和弘扬,也应以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特色来加快推动鄂尔多斯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步伐。展旦召嘎查是达拉特旗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是较完整的自然村落。现在已开发的景区有三处,一是集旅游、住宿、餐饮、购物为一体

26、的国家AAAA级著名的响沙湾旅游风景区;二是集旅游、珍禽异兽观赏、住宿、民族特色餐饮为一体的库布其沙漠旅游景区;三是距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的广慈寺旅游景区;亟待开发的有额林滩草原,该草原位于展旦召嘎查境内,库布其沙漠北缘,总面积2.5万亩,是全旗面积最大、原始植被保持最完整的天然牧场之一。 弘扬民族文化,就要了解民族风情,民族风情包含在民族食俗和习俗礼仪当中。蒙古族饮食大致分为三类,即粮食、乳食和肉食。乳食以奶茶、酸奶、奶酪、黄油、奶皮、奶酒为主。肉食有烤全羊、羊背子、手抓羊肉等。烤全羊是鄂尔多斯地区特有的、最具传统风味的名菜。多选用上等土种绵羯羊,经屠宰、烫毛、整理、填料等十几道工序后才进行烘

27、烤。烘烤时采用特制的烤炉,并选用当地特有的干梭梭为燃料。烤出的全羊成卧姿。皮黄中泛红,外酥脆适口,内松软鲜嫩,肥而不腻,是鄂尔多斯人招待贵宾最高档次的食物。此外还有驼掌系列、血肠、内脏系列、贺兰山紫蘑菇系列、天然绿色食品沙葱、沙芥等。烹调技术精湛、品种繁多、品味独特。名优酒类有奶酒、苁蓉酒、鄂尔多斯系列白酒等,醇香郁烈,落口净爽。手抓肉 多用绵羊肉,也用山羊肉制做,经宰杀、剥皮后的羊体,按其骨节卸成大块,清水下锅,放把盐,煮至无血水时即可食用,作为平时饮食,或招待一般客人。羊背子 蒙古族称为“呜叉”。将羊背自中部卸开,视其大小留一定数量的肋骨(一般为35条)以支撑羊背使其平整,头、蹄、五脏及羊

28、脖子相连的两根小肋骨、胸叉羊前腿板上的脆骨,羊膝骨等均要去除。其余部位除留完整的羊背及尾外,全部卸成大块,按照羊体原来的位置依次放至羊背下。一般在招待贵客或喜庆节日和婚宴时,才摆羊背子。食用羊背时,讲究吸羊尾,将羊尾切成细长条后,由客人一口吸下。烤全羊 精选鄂尔多斯土种绵羯羊作原料,经过屠宰、烫毛、整理、添配料等十几道工序后,进行烘烤。烘烤时,采用特制的烤炉,并选用当地特有的干梭梭为燃料,反复烘烤、整理、烤出的全羊成卧姿,黄中泛红,香味扑鼻,皮酥脆适 口,肉松软鲜嫩,肥而不腻。烤羊的吃法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先将成卧姿的羊放在盘内,端出经客人过目,然后按照皮、肉、骨的顺序依次分解装盘,由客人品

29、尝。品尝时,配食荷叶饼、小葱、面酱等,用以招待尊贵客人,是鄂尔多斯地区特有的一道佳肴。 除以上食法外,在夏季还常将鲜牛羊肉割成手指粗的肉条,在阴凉处阴干后可随时煮食,亦可携之旅行,鄂尔多斯蒙古族称之为“饱饵刺”。 奶制品 奶制品是牧区主要食品。将牛、羊、驼乳用锅煮之,取其上面凝结的脂肪皮,余乳移置缸内,把取出的乳皮贮藏起来,称之为“奶皮子”。将鲜奶盛于木桶中使之发酵,用一木棒放入桶内,手持木棒不时地上下冲击,奶起泡沫后奶油分离,奶油渐渐浮于上层,即可取出,称之为“白油”。用白油炸制“酥油”。把桶内发酵的奶称为“酸奶”,用火熬煮或置于日光下,蒸发水分,使之成冻豆腐形,制成“酪蛋子”,贮藏以供冬季

30、食用。把熬煮后的奶子兑入熬好的茶水中,熬成奶茶。鄂尔多斯蒙古族无论男女老幼,都酷嗜饮奶茶。 用马奶或牛奶酿出的酒,称为“奶酒”。用蒸馏法或发酵法制成,奶酒似清水,无色透明,味酸,多饮可醉人。食粮主要是白面、大米、炒米、糌粑。近几年来,由于交通方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鄂尔多斯城镇牧区蒙民的饮食品种及食法都有了大的变化。能吃到各种新鲜蔬菜,在吃“羊背”前有凉拌菜、炒热菜。不过牧区蒙民最爱吃的还是长在沙漠里的“沙葱”和“沙盖”,入冬前大多数家庭腌制“沙葱”和“沙盖”。蒙古族习俗 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

31、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身,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主人或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

32、客人的敬重和爱戴。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让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以诚相待。宾客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 敬神: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据蒙古风俗鉴描述,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等的肉块,“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块献给皇帝”。祭天则把肉抛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则抛入炉火之中;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外;祭

33、山则挂之于供奉的神树枝上,祭坟墓即祭本民族祖先。置于包外,祭水神扔于河泊,最后祭成吉思汗,置于神龛前。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萨满教,其崇拜多种神祗,尔后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间信仰,把众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轨迹。 待客:蒙古族自古以来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对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满腔热忱。首先献上香气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洁白的奶皮、奶酪。饮过奶茶,主人会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时节还会请客人喝马奶酒。有些地区用手扒肉招待客人,还有一定的规矩。例如用一条琵琶骨肉配四条长肋骨肉进餐;牛肉则以一根脊椎骨肉配半节肋骨及一段肥肠敬客。姑娘出嫁前或是出嫁后回娘家都以羊胸脯肉相待

34、,羊的小腿骨、下巴颏、脖子肉都是给晚辈和孩子吃的。接待尊贵的客人或是喜庆之日则摆全羊席。 尊老爱幼:蒙古人长幼有序,敬老爱幼。到蒙古包牧民家做客,见到老人要问安。不在老人面前通过,不坐其上位,未经允许不要与老人并排而坐。称呼老人要称“您”,不许以“你”相称或直呼其名。见到牧民孩子不要大声斥责,更不能打孩子。不要当着家人的面说孩子生理上的缺陷。对孩子和善、亲切,被认为是对家长的尊重。 唱歌:蒙古民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歌唱表达出来,唱歌与劝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如此数遍,酒意酣畅。歌唱有礼仪性的,也有即兴尽兴的,有一人或数人的,也有合唱的,其歌唱往

35、往痛快淋漓,通宵达旦。热情好客: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这种习俗从古代一直流传到现在。 客来敬茶一种高尚的蒙古族传统礼仪。在蒙古历史上不论是富贵之家还是贫穷之家,不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平民百姓,也不论在交际上或在家里,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场合,莫不以茶为应酬品。家中有客来,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因此,牧民们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贵宾献上一碗奶茶,接着主人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蒙古语称交和)、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 穿戴民族盛装的家庭主妇端来清香扑鼻的奶酒款待客人,这也是蒙古族的传统礼节。主人会用诗一般的语言劝酒:“远方的客人请你喝一杯草原佳酿,这是我们民族传统食品的菁华,也是我们

36、草原人民的厚意深情”。 蒙古族人民尊重礼仪,习惯成自然,至今仍然如此。一事一物,无不依据其礼为之,敬长慈幼,同胞相见,长幼有序,宾朋有礼,客至如归。当然其礼仪之表达形式,随着时代的前进,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丰富,有所改进,如鞠躬、握手礼、互赠纪念品等等,均在蒙古族中盛行起来。 可以想见,洋溢在蒙古人民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中的那种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下,我们感到的将是那种心地憨厚,热情好客的民族美德。 旅游业已经成为内蒙古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国家对于蒙古文化的保护、宣传力度的提高与加强,使得去往内蒙古的游客日益增多,游客们对于蒙古族特色工艺品的需求也

37、随之增加。就目前蒙古族特色工艺品的现状来看,市场无明显的规范性和规模性,产品质量粗糙、缺少观赏性和收藏价值。不仅不利于工艺品产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民族工艺品文化的传播。蒙古族特色工艺品是内蒙古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象征之一, 对其民族工艺品市场发展状况及原因、市场化营销策略的研究, 不仅能够促进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而且对于发展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 建设小康社会, 乃至推进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都有积极借鉴意义。 第三章 市场预测第一节 需求预测蒙古族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除蒙古国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及临近省份以及俄罗斯联邦。全世

38、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语言为蒙古语。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国境内,是中国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内蒙连同外蒙的蒙古族,为中华民国初年提倡的共和五族之一。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2000年人口普查)。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鄂温克族(2万7千人)和土族(24万人)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人的分支。蒙古国的总人口大约有280万人(2006年7月统计265万人,),其中80%是喀尔喀蒙古人。俄罗斯有大约90万蒙古人。有在西伯利亚的布里亚特蒙古人(约40万人)、鄂温克族(在俄国被认为是蒙古人的一支)(约3万人在俄国)、卫拉特人(

39、含卡尔梅克人17万和杜尔伯特人(Drbed)。另外,分布在阿富汗、伊朗等地的哈扎拉族人(近四百万人)有可能是蒙古人和中亚其他民族的混血后代。祭敖包是蒙古人的最重要活动之一。响沙湾背依大漠龙头库布其沙漠,面临罕台大川,又名“银肯”响沙,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每年游客达100万人。沙高110米,宽200米,坡度为45度、呈弯月状的巨大沙山回音壁缀在大漠边缘,是一处珍稀、罕见、宝贵的自然旅游资源。沙漠净水沙湖在弯月沙山回音壁南约2公里处,是一个小面积沙池,终年不渴,为难得的“沙漠甘泉”。从沙湖向西约3公里处,有一高出沙漠的高地,海拔1486米,上面有著名的库布其银肯敖包。神秘的沙歌现象吸引中外着游

40、客纷至沓来,沙响妙音春如松涛轰鸣,夏拟虫鸣蛙叫,秋比马嘶猿啼,在冬日则似雷鸣划破长空。关于响沙的成因众说纷纭,科学工作者进行过多次科学考察得出的理论有筛匀汰净理论,摩擦静电说,地理环境说,“共鸣箱”理论等等莫衷一是,响沙之谜还在探索中。 响沙湾融汇了雄浑的大漠文化和深厚的蒙古底蕴,汇萃了激情的沙漠活动与独特的民族风情。拥有罕见而神奇的响沙景观,浩瀚的库布其大漠风光,世界第一条沙漠索道,中国最大的骆驼群,中国一流的蒙古民族艺术团,有几十种惊险刺激独具沙漠旅游特色的活动项目。 游客可以乘坐沙漠观光索道,鸟瞰沙漠的壮观景象,滑沙与沙共舞,也可以骑骆驼,乘沙漠冲浪车,玩儿沙漠滑翔伞和沙漠太空球,近距离

41、亲近沙漠。大漠深处独具特色的沙漠住宿体验,蜚声中外鄂尔多斯婚礼表演,大型的沙漠歌舞晚会 ,热情的沙漠大漠篝火晚会,原生态火文化表演以及敖包相会之祭敖包等特有的深度体验类活动将带游客亲密接触神秘大漠,领略蒙古族别样风情。历史悠久的“鄂尔多斯婚礼”,是蒙古族最有特色、最隆重的婚礼形式。响沙湾民族艺术团排演的大型歌舞“鄂尔多斯婚礼”,融风俗、礼仪、服饰、歌舞、音乐于一体,寓情予舞,寓情予歌,充满吉祥、喜庆、热烈的气息,展示了民族文化的魅力。一年一度的“中国鄂尔多斯响沙湾旅游节”,于每年的九月举行,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沙漠文化服装大赛及服装展”、“蒙古民族服饰魅力秀”、“沙漠摄影大赛及摄影展”等多种

42、文化活动及赛事以及为游客安排的大型主题晚会、焰火晚会,“沙漠寻宝”乐翻天、沙漠狂欢夜等活动精彩连连。响沙湾不仅是神秘的自然奇观,更是一个融汇欢乐的沙漠世界。银肯塔拉沙漠绿洲自然生态旅游区主要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展旦召苏木境内的银肯沙漠绿洲资源为依托,以展旦召苏木展旦召嘎查26名具有该土地承包权的牧民以土地入股,内蒙古明禾集团独立投资开发建设的集团控股子公司。它以银肯敖包祭祀区、银肯沙漠植物园、银肯沙漠野生动物园、生态沙漠拓展训练基地、沙漠探险基地、沙漠水上乐园、沙漠休闲度假村组成,开发面积8万亩。它依托响沙湾旅游,把蒙古族文化与旅游开发有机地集合起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第四章 项目承担企业情况第一

43、节 承担企业基本情况内蒙古 明禾集团成立于2005年8月19日,是一家以公路、桥梁建设、市政公用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现代高新农牧业产业开发、深加工、新型环保建材生产、房屋工程建设、物流综合开发、生态旅游开发的综合性民营企业集团。公司注册资金1.3亿元,总资产5亿元,集团公司以“诚信立足、创新志远”为企业理念,以“团结就是力量”为企业精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由前身达拉特旗强力水泥制品厂发展成为现在拥有9各部门,8大控股子公司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内蒙古明禾集团。2009年,乌审旗苏里格经济开发区市政道路工程、达拉特旗市政道路建设工程、达拉特旗城镇污水加固工程、达拉特旗十一中学公寓及明禾大厦建设工程、明禾绿色产业园区建设及银肯塔拉沙漠绿洲自然生态文化旅游区等工程项目累计投资额达4亿元。公司以优良的社会信誉、可靠的质量保证、一流的是施工队伍和先进的机械设备、超前和谐的生态发展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