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教材——个人防守技术:《防有球队员》教学课后反思.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37620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篮球教材——个人防守技术:《防有球队员》教学课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篮球教材——个人防守技术:《防有球队员》教学课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篮球教材——个人防守技术:《防有球队员》教学课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篮球教材——个人防守技术:《防有球队员》教学课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篮球教材——个人防守技术:《防有球队员》教学课后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篮球教材个人防守技术:防有球队员教学课后反思 瓯 海 二 高 陈 春 辉 2009年03月19日笔者就防有球队员的教学内容在高二(1)班进行了公开教学,课后全体与课老师共同参与了对课的评议和反思,现就反思和对教学的再思考,写出反思材料。一、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就本课的教材内容,在备课做教材分析时,我将它从略,没有写下来,做为一个小专题留到课后与全组老师进行了探讨,我将阐述自己的理解和处理,现将它写下来,供大家参考。1、本人多年来对篮球教材在高中男学生教学,以目前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篮球作为现高中男学生的“精学”教材,就相当于语文中的“精读”课文一样,它不同“泛读”和“阅读”教材一样是需要我们老师认

2、真加以探究的教学内容。本人将高中男学生的篮球教材分为三层次。首先是“初级层次”,它包括篮球中的各种基本功技术,如球性练习、各种运球及运球突破、各种传接球技术,各种行进间上篮技术、立投、跳投技术、持球突破技术、各种脚步移动技术等等是带领学生进入篮球殿堂的第一级技术。在目前的初中及相当课时的高中学习中,均为这一层次的内容。这个阶段的教学相对于后两个层次而言,难度相对较低。第二个层次为“中级层次”,主要是以个人防守和基础配合为主的,它包括个人防守技术(防有球队员和无球队员)、四项基础配合内容、快攻与防快攻、抢篮板球技术等等。第三个层次为“高级层次”,它主要是全队的攻、防战术体系的学习和训练为主,它包

3、括半场和全场的人盯人防守战术、进攻人盯人战术、区域联防及进攻区域联防、对位联防及进攻对位联防、区域紧逼防守和进攻区域紧逼防守战术、特定时段和特定情况之下的全队进攻与防守。2、三个层次的教材内容对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是有区别的。相对而言三个层次的教材对学生的篮球基础、组织纪律、理解能力等要求是逐渐提升,同样对老师的篮球能力和教学能力也是逐渐提升、特别是后两个层次对老师的要求就比较高,没有一定的水平基础和得当的教学方法,老师是很难把持教学工作的。在高中篮球教学模块化、教学过程训练化的大趋势下,对于初级层次可以我们面向所有学生,教师的教学方法常规化。每个老师均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在这里我就不一一细数了。对

4、于中、高层次的教材学生的学习是要有一定的篮球基础的,没有一点基础是很难跟上学习的,这个时候对这一批学生而言,篮球不一定是带给他们快乐,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就比较高,特别是课堂常规和组织纪律方面,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保障课堂教学效果是无法保证的。对于老师的教学而言,特别要注重清晰、系统的讲解,那种讲了半天仍不切要害,是绝对不行的。 这时的教师的示范,因为要请同学配合,必须要请优秀的学生并事先与这些学生有个交流,使他们能配合老师意图,而不需要他们的个性发挥,不然学生和老师的共同示范会“跑偏”。因此在这个层次上对老师的备课提出了更全更细的要求。某一个环节的处理不当都有可能导

5、致教学的不成功,在练习的设置上更有针对性。3、基于以上本人对教材的理解,本课是属于中级教材的内容范畴,结合本班的学生实际,本人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应该还是很切合实际的。从教学过程看教学目标能顺利达成,讲解结合示范也清晰到位,本课教学时刚好有一实习生跟我在实习,示范时我请他配合我的讲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二、本课次的教学成功之处及有待探讨的环节讲解思路清、示范准确、几个练习安排针对性强、练习有层次上的递增、运动量强度大具有很高的锻炼和训练价值、整体教学流畅自然、学生练的投入有味、教学效果极佳应该是本课的优点。1、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比较具体、切合实际、可操作、可评价也能顺利

6、达成。将教学重点定位为防守有球队员总原则的把握上(认知方面的)及基本防守姿势和移动,有老师也提出了认为过多,但本人认为,防守是一个整体忽略了某一点均导致防守的不成功。本课的难点为在学生掌握重点的基础上能做到准确判断和灵活的脚步移动,应该是很合理很到位的。2、关于教学方法的选用。本课的讲解非常重要,要求学生专心听讲并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本人排除了一切可能干扰讲解的因素,如不让一个学生手上拿球,所以本人安排只用两个球的四角传球作为准备热身内容,以减少受到器材方面的干扰,将学生分散成左右两拨站立等等,这一切都是为有效的讲解服务的,还有本课中配合我的讲解示范的实习老师,课前我已经与他做过交流,因此本课

7、的讲解示范非常到为,这也是本课的亮点之一吧。3、挂于学生练习的安排。本课一共安排了四个练习,均是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难度递增,在备课时本来还有一个学生“移动中防守选位”的练习,根据学生实际它又比较简单在教学时我没有展开练习。练习五的练习主要是介绍性质,让学生感受篮球运动员训练的情况,引导学生想更高目标前进的艰辛。同时在本课运动量上4、关于本课的运动量安排。在评议是有老师认为本课的运动量很运动强度过大,大部分学生喊累,但本人认为对于高二男生(大部分已18岁)这样的量是需要的,不大。况且今天的篮球内容是学生们赶兴趣的。学生们虽有些累,但都能坚持拼下来。他们累并快乐着,让学生向极限挑战。这样的训练对学生而言不是太多,是太少了。如果我们每堂课均能让学生们练到这样,那学生的体质就不会下降。本人鼓励坚持大运动量、高强度的体育课堂教学。5、关于课堂的意外生成。在本课教学中,老师在讲解时有个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是:讲防守那种既会突破又会投篮的人时应该怎么办?我当时把这个问题压下去了,没有接过来是因为这个问题我在后面会涉及,在这个时候来回答会打乱了整个教学进程,因此我没有让这个意外发展下去,也不能让学生将注意力散发开来,我认为我的处理是合适的。不过在事后的练习过程中我应该跟这个同学有个交代,那样会更好一些。2009年3月22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