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远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原则与方法探讨.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37681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跳远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原则与方法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跳远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原则与方法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跳远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原则与方法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跳远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原则与方法探讨.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素。充沛的体能是进行高强度、高水赛的前提条件,他它是运动员的运动以各类手段组合的组合循环练习等等。体能训练的手段和方法之多令人眼花缭乱,但是,应 该清醒地认识到,速度是体能水平最直接的反映,速度是跳远运动员的灵魂,是胜利的前提和条件,是创造时机实施起跳的前提与条件, 所以跳远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目的都应该为速度服务。体能训练必须提高专项速度,必须以 专项速度为核心安排和设计。1.3 力量训练是基础和保证的原则“肌肉力量是跳远运动的源泉,弹跳能力 是跳远运动的动力,是完成竞技任务和实现意志目标的前提。”跳远比赛日益激烈,也对跳远 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 求,跳远运动实践证明,如果跳远

2、运动员的力 量素质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要进行大负荷训 练,提高体能水平,掌握和运用动作是不可能的。力量素质是跳远运动员专项对抗能力、专 项速度、专项技术掌握与完善的基础和保证, 跳远竞赛中的助跑与起跳中的启动、加速、起 跳与动作,以及助跑与动作的有效性无不取决于力量素质。跳远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与力量素 质紧密联系。力量训练是跳远运动员起跳、动 作和体能训练的基础建设,力量训练要贯穿训 练的始终,力量训练要有系统性,计划性和连 续性。1.4 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体能训练是为技术的运用与发挥服务 的。体能训练是手段,实施助跑和动作的技术 方案是目的。通过个人动作和整体技术,捕捉 和创造

3、条件,达到踏板起跳和空中动作的衔接是最终目的。”所以,体能训练应具有鲜明的专 项特点。不同的跳跃运动项目,应有不同的体 能训练特色。体能训练只有与专项技术、空中运动水平。2 跳远运动员体能的训练方法2.1 训练手段科学化 通过各种途径的培训学习,提高跳远队教练员、运动员对体能训练重要性的认识,高度 认识具有良好的体能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必备 条件之一。正确把握跳远运动项目的竞技制胜规律,根据跳远专项需要的力量素质、速度素 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进行科学训练。加强对 体能训练科学方法的研究,采用多种形式提高 体能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建议配置专职体能教 练员,并逐渐推广,最好作为制度规定下来。制定和实施

4、全面、系统的体能训练,狠抓落实,在 每次训练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后进行 体能训练,这样有利于运动员各种运动素质得 到均衡发展和相互促进。2.2 力量训练方面根据调查得知,很多业余体校的力量训练 方面的器材不足。当然首先建议多引进一些力 量训练方面的器材。这里根据他们的现有器材 有以下几种训练方法:一是提高运动员最大力量的训练,在训练 中一般以运动员自身体重 100% - 120% 的重 量,做提重、半蹲、挺举等练习,每周进行 2- 3 次,要掌握好间歇时间。二是速度力量训练,训练中需要运动员拿中动作是否能够正常发挥的关键。大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只有在平时的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制定系统、

5、科的体能训练计划,对中学跳远运动员对性的体能训练,才能保证运动员在高强度的比赛中具备优良的体能优远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原则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相统一的原则量与训练强度相统一的原则是要求把“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对立起来, 强度时,降低训练量,增大训练量时,低训练强度,不利于跳远运动员体能 突破性提高。现代高水平跳远比赛实 动员既能承受长时间大运动量的刺承受长时间大强度的刺激,二者缺一此,跳远队的教练员应有清醒的认识。论认为,量是基础,没有量的积累就不的飞跃,主张训练应循序渐进。”这一无疑有它正确的哲学思想,但也是容 员产生误解:训练中只能先抓“量”,度”,只要有了“量”“强度”就一定能上认识,客观上阻

6、止了训练进程,使训得漫长和遥远,而且导致认识上和理 区。实践中,同步提高训练量和强度,有 度,那么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首 要清楚,确信“量”和“强度”同步提出最大力量的 40%- 60%,做例如快推、抓举、负重高抬腿等练习,一般要做 4- 6 组,每周两次。三是提高肌肉长时间工作的能力,训练中 采用最大力量的 80%做抓举、挺举、负重高抬 腿、卧推等练习,直到身体达到最大负荷。2.3 速度训练方面加快训练进程、提高体能水平的唯一次,要讲究训练方法,由“多吃少餐”加训练次数,可达 4- 5 次,目的在于保1 概述在路基工程中,土方路基压实度是一个非 常重要的质量评定指标。但对于无凝聚性的纯砂或

7、略具粘性的砂性土来说,压实度的检测却 往往不做,有些工程技术人员认为纯砂的最大 干密度 dmax 确定不易,很难对其压实度进行 检测,因而普遍凭经验施工,没有进行压实度检 测。这其实是路基施工中的一个误区。现在我结合施工的建虎段大桥桥头引道的工程实践,着 重谈谈换填砂压实质量的控制及其检测方法, 以供同行参考。大桥桥头引道工 程 K27+700 K28+100段左幅为旧路排水沟,长 400 米,宽 4 米左右, 沟中多为腐殖质淤泥。在路基施工中,采用换填 砂方法进行处理,所填砂为附近流溪河中的河 砂,略具粘聚性。因换填面积较大,为保证该段 路基的施工质量,并针对换填河砂不同于普通回填土施工的特

8、点,经过分析研究,我们尝试了 一些比较适合无粘性砂土施工、检测的方法,取 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下面结合实际情况作简 要的介绍。2 换填砂路基的碾压方法对于一般路基,通常采用压路机进行碾压 即可达到预期效果。但对于纯砂或几乎无粘性 的砂性土来说,由于砂是一种散状材料,通常由 固态(砂)、气态(空气)、液态(水)三相组成,其突出特点是凝聚性极差,过分碾压容易产生砂 土液化,影响碾压效果。因此用常规压实方法很 难使纯砂达到较理想的压实效果,针对这种情 况,在实际施工中,经不断尝试,我们采用了下 列方法和措施:首先用水冲密实法,使砂基本处于饱水状态,然后在其附近开挖试坑,坑内可放 有过滤性作用的网状过

9、滤层(如箩筐等),再用 小型抽水机将其中多余水往上抽,直至水抽不 上为止。过一、二天稳定后,为达到更理想效果, 亦可采用轻型振动式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含水量可控制在 10%左右,压实遍数视具体情况 而定。如果工期允许的话,上述方法可反复进 行,效果更佳。经过我们的实践和观察比较证 明,采用此种方法,对于纯砂或粘聚性差的砂性土路基是非常适用的。实践证明,其压实度也可 满足规定要求。3 压实度检测方法 通过试验比较,压实后采用常规的检测方法灌砂法,饱水时用环刀法是可行的,但如何获得砂的最大干密度 dmax,即检测标准是 关键。对于粘聚性较好的土来说,通常是采用标 准击实法,但对于几乎无粘性的砂采用

10、该方法 却不可行。因为砂不具粘性且为松散状,不易成 型。因此必须另觅他法,想办法获得最大干密度 dmax。下面我简单介绍其检测方法,供同行 参考。3.1 确定砂的最大干密度 dmax(即测定其最小孔隙比)对于无凝聚性粗粒土,其紧密程度可用相 对密度 D1 表示,其试验方法可采用相对密度 试验法,从中确定该试验的三大参数:最大干密 度 dmax、最小干密度 dmin。其中对于最大 干密度(最小孔隙比)常采用振动台法,振动锤 击法。由于振动锤击法比振动台法测得的最大 干密度 dmax 为大,安全系数较大。因此我国 以振动锤击法为标准方法;对于最小干密度(最 大孔隙比) 通常可用漏斗法、量筒法和松砂

11、器 法,一般采用漏斗法。按上述方法进行试验后即 可 按下列公式计算其最大干密度 d- max=M/Vmin (m- 试样质量,Vmin- 试样最小体 积)。试验方法详见 JTGE40- 2007公路土工试 验规程相关内容(此略)。3.2 检测方法 对于纯砂或粘聚性差的砂性土,通常采用常规压实度检测方法(灌砂法)进行检测,基本 步骤为:灌砂筒量砂标定选点挖试坑灌 砂称量数据整理。值得一提的是,纯砂经过 压实后试坑是不易坍孔的。至于其他常规方法, 在此不赘述。4 施工检测中应注意事项 因换填砂路基有其特殊的一面,施工方法、检测方法也与普通路基略有不同,根据我们实 践总结,笔者认为施工检测中应注意下

12、列问题:4.1 用振动压路机辅助压实时,应根据实 际情况选定压路机吨位(一般以轻型为好),确 定碾压遍数,以防止换填砂过分碾压,产生砂土 液化,影响压实效果。4.2 可采用多种方法确定最大干密度 d-max 以作比较,尽量获得较为准确的最大干密 度 dmax 值,以控制路基压实度质量。最佳方法为锤击与振动联合使用测定。4.3 注意振动锤击法与振动台法的适用范围。一般来讲,锤击法较适用于略具粘性砂土;振动台法较适用于纯砂,两者应区别对待,选择最佳方法,尽量减少试验误差。4.4 用漏斗法测最小干密度 dmin 时,由 于受漏斗管径限制,故该法一般只适用于较细 颗粒的砂样,而对于粗粒径砂不适用。4.

13、5 纯砂或略具粘性砂土不宜作为路基顶层,宜以粘性土或砂性土封顶。4.6 对于特殊部位(涵台背等)回填砂工作 面小,水冲密实后应想办法扩大工作面碾压或 采用人工夯实法,以获得较好的密实效果。4.7 检测时,砂的含水量宜控制在 10%左右,此时压实度最佳。上述换填砂路基(纯砂或略具粘性砂土)的 施工、检测方法是我们在大桥桥头引道,工程实 践中的一种尝试,经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在此撰 写成文,旨在抛砖引玉,望同行予以斧正。(上接 135 页) 度不宜过高,应该把注意力主要放在提高速度上。结束语教练员应该以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体能 训练,做到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相结合。把体能训练重视上去,应该深刻了解到体

14、能是技术的前提和基础。在力量训练中,注重全面 和系统原则,认真分析跳远运动专项特点,寻 找与之相匹配的力量训练手段。因地制宜,使跳跃训练、器械训练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在 速度训练中突出加速跑能力训练,淡化跑的 细节技术训练;把跳跃训练作为提高速度能 力的重要手段,注重“长跳”和“短跳”相结合训练。参考文献 1田麦久等.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 与内容J.论运动训练过程,2001(3):16.2刘志成.对田径运动的体能特点及科学训练的探讨J.体育科学研究,1998(3):45. 3田麦久等.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内容J.论运动训练过,2001(3):36.4苏品.对田径运动的体能特点及科学训练的 探讨J.体育科学研究,1998(3):2.5袁普纯.现代田径运动中体能的作用及其训练J.潍坊学院学报,2003,7,3(4):5.作者简介:刘冬波(1983 ),女,教练,研 究方向:运动训练,工作单位:哈尔滨市第二重点业余体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