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与中国观众的供给与需求分析.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38009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联播》与中国观众的供给与需求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闻联播》与中国观众的供给与需求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闻联播》与中国观众的供给与需求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闻联播》与中国观众的供给与需求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闻联播》与中国观众的供给与需求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联播》与中国观众的供给与需求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闻联播与中国观众的供给与需求分析姓名:张楠楠 学号:05124076 专业:国际贸易摘要 从新闻联播和中国观众的供给和需求出发,分析了新闻联播收视率下滑原因,以及中国观众的需求口味的改变。提出与时俱进,贴近百姓才是合理平衡供求关系的最佳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使新闻联播发挥应有的效应,观众得到切实和实用的新闻信息。关键词 新闻联播的供给和需求 解决办法 平衡供求关系 An Analysis of Supply and Demand between News and Audience Abstract: Taking the demand and supply between news and au

2、dience in china as a departure point, analyzed the news cycle ratings slide reasons, and the Chinese viewers tastes change. Make progress with the times and is a reasonable balance of supply and demand are close to the best way.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news cycle play their due effect, the audience

3、 is effective and practical news and information.Keywords: demand and supply of news and audience the way of solution Balance of supply and demand新闻联播恪守“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的宗旨,以其新闻的时效性、政治性保持了30年的新闻栏目龙头地位。80年代,新闻联播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只普通百姓看,中央首长也看。曾有评论说“新闻联播就是中国政治生活的一面镜子,一个晴雨表。”可是到了90年代,新闻联播的收视率明显下滑。其原因不外

4、乎与其他新闻栏,目的竞争以及观众欣赏口味的改变。以下我就从栏目与观众的供给与需求出发,分析收视率下滑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一、新闻联播与观众的供求关系需求方面观众流动的方式通常分为顺流、溢流和入流三种。当观众在某一时间段内持续收看同一频道的节目时,称为顺流;当观众从本频道转往其他频道时,称为溢流;反之,若观众从其他频道转往本频道,则称为入流。 每一个频道或节目都追求稳定观众群,希望观众顺流,防止观众溢流,但往往求而不得。这涉及媒体和观众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个人性的,即对观众来说,他们在观看过程中,是否历时性地累积了一些可以称为频道忠诚或节目忠诚的心理定势,愿意乐此不疲地坚持收看某一频道或某一

5、节目。另一方面则是结构性的,包括两方面,一是就节目之间的结构来说,编排者是否善于根据观众的收视规律,运用各种编排策略,形成牵引效应,让观众在频道内顺流;还有一个是从节目本身结构来说,编导制作者是否能够有效地运用各种手段,突出内容特点,强化节奏,保持观众。80年代,人们需要新闻联播,那时因为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生活条件所决定的。需求是大量的,但因为新闻栏目只有一个,所以使需求大于了供给。而现在人们更注重的是信息量的多少,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了,不在满足于固有的新闻信息模式。(如图1所示) (一) 供给方面 在电视观念形态中,电视新闻观念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格外重要。这诚如西方哲人哈贝马斯所言:新闻媒介

6、是社会之公器,是全体公民窥视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共同管道和从事公共事务讨论的公共论坛,在现代国家的公共领域建设中具有头等的重要地位。“在人类进入21世纪之时,也是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大家庭、努力成为国际社会有影响和负责任的成员之际,电视新闻事业作为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的第一新闻事业,应积极地与国际通行的新闻传播原则及其高效益的运作方式接轨,反映世纪国人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监测、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关注”。 从1982年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中央授权新闻联播比其他媒体提前一天独家发布重要新闻。新闻联播权威严肃的形象、上情下达的角色开始确立,也因此,它超越了新闻栏目的一般意义。就是因为新闻联

7、播的特殊的新闻攻击,所以对新闻联播的“黄金时间”重视的,还有众多的广告客户。紧跟在新闻联播之后的15秒广告时段,其广告费是所有电视节目中最贵的。1995年中央电视台推出该时段广告招标,曾经创造了“标王”的新名词。1998 年“爱多VCD”以2.1亿元天价“夺标”,相当于每秒钟花掉38000元。而2005年,“宝洁”为这一时段的广告投入3.85亿元。新闻联播的的供给还是一定的,可是同时涌现了其他的新闻栏目,所以总体供给是越来越大的。二、产生收视率下滑的原因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 为何经久不衰的龙头新闻栏目,会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出现衰退的情形?老百姓不满意,中央电视台也不满意,上级主管部门也不满

8、意。下面我就从栏目的变化和观众的变化两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从栏目本身来说,在节目的编排上多年没有改变。仍然是将中央领导人的活动或者是国内重大事件放在头条。而且对外开放那么多年了,国际新闻却是越来越少了。每天只有5分钟的国际新闻,无论发生什么国际大事。这就显得栏目有些苍白,有些没有说服力。而新闻联播的播报风格,也是从栏目的创立开始,就延续了老一辈播音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时确立的播音原则。字正腔圆,庄严,严谨是特点,可在今天它却不一定是优点。相对其它新闻栏目的竞争,中央台的新闻联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就是说新闻联播不再是必需品,他又很多优秀的替代品。在这个崇尚多样化,崇尚魅力,崇尚新颖的时代里,一个

9、新闻节目的门面多年不变,实在不符合与时俱进的潮流。同时我们来看看凤凰卫视的有越之处,口语化的播报方式,按照新闻规律安排内容,精辟到位的分析。凤凰卫视,东方卫视播出的完全不同于新闻联播的新闻栏目,实实在在的分化了这个曾经拥有中国一半观众的“新闻权威”的市场。三、 解决收视率下滑的对策解决收视率下滑的问题,首先解决的就是如何才能抓住老百姓,观众的眼球。人们需要实在,新鲜的东西。所以减少常规会议报道,增加了民生类资讯,体现了“三贴近”, 减少领导人活动报道的时间,在报道内容中逐渐增加了更多信息,就成了一个很好的手段。新闻联播这个栏目也要更加平民化,更加口语化。我们可以看出中央台也作出了很多改变,新闻联播从去年开始的一项转变,“新闻联播开始讲故事了”。让很多观众都感到耳目一新,但还是没有坚持很长时间。另一个就是今年的“新面孔”,以新的主持人面孔来吸引观众。可这写也还远远不够。新面孔,语言的改变并不能改变新闻联播30年来固有的模式。只有大胆的突破这个模式,创造新颖的富有变化的新闻栏目,才能彻底解决收视率下降的问题。在电视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新闻联播只有遵循 “频道专业化、节目精品化、栏目个性化”战略方针,才能再一次成功。参考文献:刘燕南:“关于观众流动分析的一些探讨”,收视中国2001第5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