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项目整合力度培育壮大主导产业.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42546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化项目整合力度培育壮大主导产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强化项目整合力度培育壮大主导产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强化项目整合力度培育壮大主导产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强化项目整合力度培育壮大主导产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强化项目整合力度培育壮大主导产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强化项目整合力度培育壮大主导产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化项目整合力度培育壮大主导产业.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强化项目整合力度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襄汾县赵康镇农业综合开发规模开发的调研 刘全仁 1 郭忠民 2 高霄毅 2 杨江滨3襄汾县赵康镇地处临汾市西南边陲,全镇共有30个行政村,3.6万人,8.2万亩耕地,人口和耕地约占全县的十分之一,农业综合开发立项前,中低产田面积6.9万亩。该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以生产粮棉为主,素有“粮棉之乡”的美称。近年来,襄汾县农发办始终把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始终把实施农业调产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土地治理先行、主导产业跟进的思路,连续四年,在赵康镇着眼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立足农业结构调整,大力

2、增加农业科技含量,破解农业发展中的关键性难题,探索出一条项目整合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四年总投资3053.44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202.12万元,自筹资金851.32万元,改造中低产田6.47万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78.9%,形成了以三樱椒、粮、棉为主的农业主导产业,促进了项目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农业综合开发已成为项目区农民增收的有效载体,使全镇农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一、科学规划、连片治理、为培育主导产业奠定基础2003年,襄汾县农发办一班人依据赵康镇实际,确定了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镇的思路。他们和镇、村领导一起深入实际,从农民想什么、做什么抓起,通过“一事一议”程序,以解决水的难题

3、为突破口,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一是认真抓好总体规划。从长远利益出发,县乡村通过实际调查,按照农业综合开发的技术要求,在农林水机综合配套上,突出了“道路砂石化、田面平整化、灌溉节水化、方田林网化、种植区域化和管理科学化”,突出了规模连片、集中开发,突出了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规划和实施了2004年到2007年度的赵康、北柴、赵豹、北王、义西毛五个项目区,基本达到了全镇形成农业综合开发镇的目标。二是以水为切入点,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四年来,他们从当地实际出发,采取开源节流、挖潜配套相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在赵康项目区,新打机井39眼,修复配套30眼,架设输变电线路28公里。其次,先后投入劳力1.8

4、万余人,动用各种大型机械25台套,动土方4.5万立方米,埋设输水管道1万余米,建蓄水池2座,从九原山引水,获得持续永久的水源保障。再次,衬砌渠道7.75公里,埋设管道158.16公里,修建渠系建筑物1587座。通过以上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了项目区缺水的难题。三是实施了综合开发。根据农业综合开发的原则,四年来,为了克服山西十年九旱,夏季干热风的影响,栽植了杨树、柳树等21万株,农田林网防护面积达6万余亩;为有利于农机、物流畅通,新开整修机耕路71.89公里;为实现农业机械化,购置联合收割机和拖拉机27台套,配套机械19台套;同时改良土壤2.9万亩,推广优种小麦、三樱椒4.6万亩。目前,通过农业基础

5、设施的改善,赵康镇农业发展已经产生了飞跃。项目区林网成片,农业生态条件得到恢复;水利工程布局合理,农田得到灌溉;科技推广得到落实,农民得到实惠。从引水工程看,北王村水资源贫乏,现在距引水点5公里,开闸后两个小时水就到了地头。西汾阳村铺设管道后,一样的水源增加浇地面积近千亩,较大地提高了水的利用率。优种小麦推广后, 北柴村粮食质量大幅提高。二、确定产业、主抓服务、为实现两个目标搭建平台项目区农业基础条件改善后,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破解农业效益低下的难题,加快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步伐,从2004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设开始,县农发办和赵康镇党委、政府一班人, 着眼构建现代农业目标,精心

6、谋划发展大计。经过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确立了发展主导产业,实现传统农业大镇向新型农业强镇转变的发展思路。经过摸索和实践,把主导产业三樱椒确定为继小麦、棉花之后又一“拳头”产品,直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新路子。一是抓典型示范,以经济效益带动千家万户。主导产业的启动,政府主要是服务,不能按过去命令式的惯例。开始他们抓住农民自发种植三樱椒的典型,总结经验和取得的效益,在全镇村级干部会上宣传。如赵雄村近两千口人,2006年种植三樱椒2600亩,占全村土地面积的78%,单产270公斤,每公斤按20元计,亩收入5400元,除去投资400元,亩纯收入5000元。仅种植三樱椒一项,全

7、村人均纯收入可达6500元。种植户段来源,全家4口人,去年种植三樱椒13亩,总产4000公斤,收入达7.85万元,扣除投资6500元,当年取得效益7.2万元,该户当年人均收入达到1.8万元,比没种植的户人均多1.4万元。通过宣传,项目区每个村都有了带头人,一户带一户,户户增效益,项目区农民开始自发地发展起来。二是抓科技推广,以优质优价提高亩收入标准。他们为了更好地发展主导产业,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见到实实在在效益,根据当地条件建设了500亩三樱椒科技示范园,种植了柘城9号、奥棋椒、传奇8号、椒都红等4个品种。经试验种植,最后确定了适合当地条件的柘城9号、奥棋椒、椒都红等3个品种。在推广后取得

8、明显的经济效益。如柘城9号种植后,亩产量比原品种提高20余公斤,收入增加近400元,项目区农民十分欢迎。三是政府搞好服务,及时解决燃眉之急。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服务周到是关键。特别是三樱角的育苗和移栽期间,他们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在2005年育苗期间,农用电经常停电,灌溉水得不到保证。他们及时和县领导反映,和供电部门联系,保证了三樱椒的育苗和栽植,保证了亩均苗株的数量。四是抓技术培训,做到户户有一个明白人。三樱椒是一种新兴的农副产品,它在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都需要科技支撑。为了提高椒农种植技术,他们把“科技创新,服务椒农”作为工作出发点,坚持以科普技术宣传为重点,定期开展各类科

9、技培训活动。四年来,共组织技术培训30期,参训1.2万人次,共印发无公害三樱椒栽培技术5000册、无公害三樱椒栽培技术规程挂图5000张,全部免费发放到椒农手中,让农民在自己家中就有不说话的老师。为了让农民更好的掌握技术要领,经常聘请山西农大、市县农发办专家进行技术指导,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充实提高业务技能,深入田间搞技术指导,推广平衡施肥、起垄复膜、早打正顶、后期三喷、综合防治等技术,有效提高了椒农的整体素质。通过不懈努力和优质服务,赵康镇三樱椒种植面积从1999年的200亩发展到现在的4万亩,辐射带动全县三樱椒面积达10万亩。三樱椒单产260公斤,总产850万公斤,按今年市场价每公斤16元计

10、算,仅此一项,全镇农民可增加收入近亿元。三樱椒已成为全镇的富民产业和主导产业。广大椒农无不竖起大拇指说:“政府架金桥,辣椒富农家。”三、创新机制、持续发展、为打造现代农业提升水平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为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施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构建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推动力量。要实现农业综合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就必须紧紧扭住这一优势,借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利时机,抓住机遇,挖掘潜力,在农业综合开发上大做文章,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们创新农业综合开发机制, 走了四步棋:一是走出去、请进来,掌握市场行情,搞好

11、技术指导。组织专人北上太原咨询有关政策,南下运城参观学习,远到河南考察加工设备,赶赴湖南参加全国辣椒产业专题会议。从外地请回专家对农民进行培训,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指导,解除广大群众的思想顾虑和技术难题。二是成立三樱椒专业合作社,建成占地5000平方米和1000平方米的赵雄、杨威两个辣椒市场,年交易量在20000万公斤以上,交易额达3亿元,为椒农提供种、产、销全方位服务的体系。同时注册商标,启动申请绿色产品认证程序。三是举办辣椒节,进一步扩大赵康辣椒的知名度。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成功举办“山西襄汾赵康辣椒节”,吸引省内外客商前来观摩、订货,使赵康辣椒扬威三晋,走向全国,小小辣椒成为了赵康

12、镇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四是强化管护队伍,确实发挥工程潜在效益。他们成立了项目工程管护队伍,抽调了责任心强的同志担当起管护责任,使人员、制度、经费落在实处,保证了项目工程的效益发挥。在工程管护上,他们明晰了产权,具体是:以私人投资或股份制修建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由投资人负责管理,并接受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指导;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修建的水利工程,由工程受益范围内的用水合作组织行使管理职能,明确管水制度和用水办法,确保蓄得满、关得住、用得上;对规模较大的工程实行有偿供水,成本收费,形成以水养水的新机制。四、几点思考和启示一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必须连片开发,形成规模效益。赵康镇连续四年的投入和建设,

13、培育了三樱椒主导产业,产生了规模效益,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是发展主导产业基础,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二是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是搞好农业综合开发的前提。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政府要改变作风,建立服务意识。惠及百姓,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把党的政策向群众讲清楚,宣传到位,激起他们的创业热情,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作为农民自己的事来办,办好抓实,真正发挥效益。三是搞好工程管护是农业综合开发长期发挥效益的重要保证。要切实使农业综合开发长期发挥作用,必须制定一套有效的机制,本着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确保工程正常运行,管护工作落实到位。四是整合项目,要从自身做起。要达到项目、技术、资金的整合,必须首先把土地治理和产业化项目有机结合,实现两个目标。其次,要达到现代农业,必须实现农林水机等有机结合,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综合效益。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 作者单位:1、 山西省临汾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 、山西省襄汾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3、山西省襄汾县赵康镇人民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