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展会分析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42569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略性新兴产业展会分析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展会分析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展会分析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展会分析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展会分析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略性新兴产业展会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展会分析报告.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战略性新兴产业展会分析报告一、定义1、概念: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建立在重大前沿科技突破基础上,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体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潮流,目前尚处于成长初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 2、由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二零零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和二十二日召开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听取经济、科技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在会上,温家宝强调,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是中国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 四十七名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大学和科研院所教授、专家,企业和行业协

2、会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者就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建言献策。温家宝就有关产业的战略方向、技术路线、发展布局、科研攻关和政策支撑等问题,同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三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温家宝强调,科学选择新兴战略性产业非常重要,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选错了将会贻误时机。我国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完全可以有所作为。 一要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创新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及核能技术,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

3、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要努力走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列,尽快确定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和市场推进措施,推动中国汽车工业跨越发展。 二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三要加快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技术和材料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尽快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 四要运用生命科学推动农业和医药产业发展。积极发展转基因育种技术,努力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突破创新药物和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

4、链条。 五要大胆探索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实施好载人航天计划和嫦娥计划,有效进入并和平利用空间,切实加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促进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和海洋产业发展,努力提高地球深部资源探测水平,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各种资源。 温家宝说,要更加重视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原始创新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源泉。中国要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就不能总是跟踪模仿别人,也不能坐等技术转移,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拿出原创成果。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9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会议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

5、兴产业,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坚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深化体制改革,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产学研结合,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会议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任务和扶持政策。(一)从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出发,现阶段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二)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强化企业

6、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三)积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支持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建立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四)深化国际合作。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提高国际投融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产品、技术和服务开拓国际市场。(五)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设立战略性新兴

7、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制定完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 会议强调,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编制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优化区域布局,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格局。 3、条件: 世界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仅使不到10亿人口的发达国家实现了现代化,但资源和原生态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再也不能延续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

8、和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化的永恒主题,人类文明进步呼唤着可持续发展和新科技革命,中国即将面临严峻挑战。要依靠科学技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依靠科学技术形成少投入、多产出的生产方式和少排放、多利用的消费模式,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让中国这块美丽古老的土地,成为炎黄子孙世代繁衍生息的绿洲和乐园!当今世界正遭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也正处在新科技革命的前夜。20世纪上半叶,发生了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为核心的物理学革命,加上其后的宇宙大爆炸模型、DNA双螺旋结构、板块构造理论、计算机科学,这六大科学理论的突破,共同确立了现代科学体系的基本结构。自从20世纪下半叶以来,

9、尽管知识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是基本表现为对现有科学理论的完善,没有能够出现与这六大革命性的科学突破相提并论的理论成就或重大发现。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的沉寂”至今已经有六十余年了。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经初显端倪。这场新科技革命,将依赖现代化进程强大需求的拉动,将源于知识与技术体系创新的驱动。 中华民族有史以来就是富于创造的民族。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改变了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近代以来的历史,我们有过四次发展机遇。第一次是当欧洲工业革命。促使我们正所谓“康熙盛世”。康熙61年、乾隆60年,加上中间雍正13年,一共134年,当时的清王朝沉湎于“天朝上国

10、”的盲目自尊,以至发展到发布“禁海令”,关上了中国通往世界的大门。对于国外的科技发明,称之为“奇技淫巧”,不予理睬。由于满足于传统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对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麻木无睹,错失良机,第二次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朝的大门,洋务派发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自强运动,但因落后的封建制度和对近代科学技术认识的肤浅终告失败,使中国又一次丧失了科技革命的机遇,第三次是上世纪上半,由于军阀及外地侵入,使中国失去科学救国和实业救国的机会新中国建立的宝贵科学技术基础受到很大的破坏,我们又失去了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机遇,使我国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已经有所缩小的差距再次拉大。前事不

11、忘,后事之师。中国再不能与新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必须密切关注和紧跟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在新的科技革命中赢得主动、有所作为。, 2008年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遭受了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挑战。这场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扩散速度之快,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中国经济也受到严重的冲击,主要是外部需求萎缩,产能过剩凸显,一些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失业人员增多,经济增速明显下滑。 要看到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短期的困难和长期的矛盾交织在一起,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越来越艰巨,资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突出,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只有

12、加快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因此,在经济积极向好的趋势得以巩固的时候,应该而且必须开始考虑长远的事情。长远的事情是科技和教育。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正是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提供新的增长引擎,使经济重新恢复平衡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率先复苏并走向繁荣,美国提出,将研发的投入提高到GDP的3%这一历史最高水平,力图在新能源、基础科学、干细胞研究和航天等领域取得突破;最近又两次提出美国科技的主攻方向,包括节能环保、智慧地球等。欧盟宣布到2013年以前,将投资1

13、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保持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英国从高新科技特别是生物制药等方面,加强产业竞争的优势。日本重点开发能源和环境技术。俄罗斯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我们必须目光远大,把握机遇,在这场竞争中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差距。 中国经济要想在更长时期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想要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必须在战略决策、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产业化这四个方面的储备努力。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战略目标,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方向,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逐步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这

14、些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安排,体现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我国科技发展战略方针。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常关键。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选错了将会贻误时机。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征。 4、构成: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二、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分析1、节能环保 1、1节能环保产业市场“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

15、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在节能产业重点领域,规划指出,要重点发展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主要模式的节能服务业,目标是到2015年,分别形成20个和50个左右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专业化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和环保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业销售额年均增速保持在30%。国务院正式颁布规划,给节能环保产业端出了4.5万亿元的市场盘子。到2015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4.5万亿元,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节能服务业总产值可突破3000亿元;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市场空间巨大;城镇污水垃圾、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投资可超过8000

16、亿元,环境服务总产值将达5000亿元。环保重点细分产业: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袋式除尘及脱硝等。其中污水处理标准提高及再生水利用,将给高端污水处理技术提供广阔市场空间。烟尘粉尘排放标准提高后,袋式除尘需求大幅增加。火电脱硝产业刚刚启动,即将进入高速发展期。1、2国内行业龙头企业企业名称业务类别联系方式备注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制冷智能自控元器件、环境优化与系统集成(含商用、特种、医用空调系统及智能控制与系统集成)、可再生能源利用(污水、工业余热等)、新能源(光伏)、热工(热交换器、压力容器、风机)等。公司是制冷配件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国第一家为核电站配套生产核级冷水机组杭州赛富特设备有限公司

17、 地址: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电话:0571-28866557传真:0571-28866569网站:邮箱:hzsafety邮编:310052浙江诸暨盾安换热器有限公司地址:浙江诸暨店口工业园区电话:0575-88108906传真:0575-88108905邮编:311835浙江盾安冷链系统有限公司地址:杭州市滨江区西兴工业园聚圆路8号4楼电话:0571-87113520传真:0571-87113680邮编:310052新能源产业内蒙古盾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青山工业园区电话:0478-2394072邮编:015543“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 “国家创新

18、型试点企业”、2008年福布斯亚洲“最佳中小上市企业”、“第四届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价值50强”、“2009年度中国上市公司金牛成长百强榜”、“2010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最具成长性上市公司” 和“2011上市公司口碑榜最具成长潜力上市公司”、“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和“浙江省政府质量奖”等荣誉龙净环保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电袋复合式除尘器、除尘配套高低压电控设备和计算机集控系统、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干法烟气脱硫装置、烟气脱硝装置、物料气力输送设备、圆管带式输送机、干式排渣机、粉煤灰分选设备等大气环保系列产品,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地址: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陵园路81号电话:0597-2290902 2

19、206688传真:0597-2290903邮编:364000网址:邮箱:office污水处理类上市公司名称 代码 污水日处理能力 备注首创股份 600008 150 万吨/日 北京创业环保 600874 149 万吨/日 天津,污水处理行业标准制定者合加资源 000826 61 万吨/日 湖北宜昌,污水、固体废物处理中原环保 000544 40 万吨/日 河南郑州武汉控股 600168 5 万吨/日 湖北武汉南京高科 600064 4 万吨/日 江苏南京原水股份 600649 6 亿立方米/年 上海,污水处理介入阶段南海发展 600323 广东佛山,2006 年污水处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0%

20、,污水处理业务快速扩张中漳州发展 000753 福建漳州废气处理类上市公司名称 代码类型 备注龙净环保600388 电除尘、烟气脱硫设备电除尘器市场占有率超过20%菲达环保600526 电除尘、烟气脱硫设备电除尘器市场占有率25%东方锅炉600786 烟气脱硫、脱硝设备 国内首家同时拥有火电机组脱硫、脱硝环保设备技术开发与制造能力的企业,业务比例较低九龙电力600292 烟气脱硫工程 控股工程子公司山大华特000915 烟气脱硫工程 大型燃煤锅炉烟气脱硫工程浙大网新600797 烟气脱硫设备、工程 设备市场占有率9%控股工程子公司同方股份600100 烟气脱硫设备、工程凯迪电力000939 烟

21、气脱硫设备 原为龙头企业,现脱硫设备制造的股权转出,剩余股权比例低于20%国电南自600268 电力环保设备 比重很低置信电气600517 电力环保设备 国内首家同时拥有火电机组脱硫、脱硝环保设备技术开发与制造能力的企业豫能控股001896 电力环保节能技术改造非主业华光股份600292 电力环保整体设备 大容量高参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余热锅炉、生物质燃料锅炉、垃圾焚烧锅炉等特种锅炉巨化股份600160 CDM 项目三爱富 600636 CDM 项目内蒙华电600863 CDM 项目天富热电600509 CDM 项目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类上市公司名称 代码类型 备注岁宝热电600864 垃圾发电

22、 哈尔滨最大的发电、供电企业,建设了哈尔滨垃圾焚烧发电厂东北三省第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南海发展600323 垃圾发电 预计至2008 年达产2200 吨/日处理产能宁波富达600724 垃圾发电 参股宁波枫林垃圾发电厂泰达股份000652 垃圾发电 天津双港垃圾发电厂华电能源600726 垃圾发电 控股的黑龙江新世纪能源公司专业从事新能源的开发,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循环流化床技术,组建哈尔滨垃圾焚烧发电厂。霞客环保002015 垃圾处理 废弃聚酯物的综合处理物化股份600247 废品利用 增发资金投向:废塑料裂解生产燃油项目,利用废电线电缆生产铜型材合加资源000826 固体废物处理工程 唯一

23、一家固体废物处理工程类上市公司,在技术、项目经验等方面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国家第一批12 个省级危废处理设施招标中拿下4 个。S 东湖新600133 垃圾发电、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中国最大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在凯迪电力入主后主业转变为发展包括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发电、生物质能源等在内的高科技清洁再生能源业;收购凯迪电力持有的义马环保电力公司,拟采用先进的旋风炉高温解毒封固法,处理化工企业的有毒废料铭渣,可供水泥厂综合利用。鲁北化工600727 循环经济 利用火电厂脱硫渣石膏制造硫酸和水泥节能建材和节能用具上市公司名称 代码类型 备注北新建材000786 太阳能建材 屋面太阳能发电系统力元新材600

24、478 新型汽车动力电池 泡沫镍用于电动汽车方面的动力电池佛山照明000541 节能灯 节能灯龙头烟台万华600309 建筑保温材料 聚氨酯的龙头企业双良股份600481 节能中央空调 溴化锂中央空调受到国家节能政策鼓励使用同方股份600100 LED 新增股权联创光电600363 LED 已形成年产20 万平方英寸液相LED 外延片,5 万平方英寸蓝、绿光LED 外延片,60 亿粒LED 芯片,6 亿只片式LED 及高亮度、超高亮度LED,1500 万只LED 平面显示器件,1500 万块LED 手机背光源产品的能力,福日电子600203 LED 封装1、3国内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环境保护

25、部共同发布了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2010年版)(以下简称目录)。目录包括水污染治理设备、空气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噪声控制设备、环境监测仪器、节能与可再生利用设备、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设备、环保材料与药剂八个领域,共计147项产品。 本次发布的目录结合当前我国环保产业和环保市场发展的特点,对原目录进行了重新调整和编制,将燃煤电站脱硝装备、工业窑炉烟气脱硫装备、电袋复合除尘设备纳入鼓励领域,并增加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设备作为鼓励发展的重点。目录同时确定优先鼓励发展污染控制与资源再生利用相结合的装备、废气废物处理与节能相结合的装备、能适应更

26、严格排放标准的环保装备、减少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装备、城市化进程所急需的重点环保设备和产品。目录的颁布实施,对引导和鼓励环保产业发展、提高我国环保技术装备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部委明确规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凡使用目录中的国产设备,将享受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对企业使用目录中的国产设备实行折旧政策。企业使用目录中的国产设备,经企业提出申请,报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可实行加速折旧办法。为引导环保产业发展方向,相关部门将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中,重点鼓励开发、研制、生产和使用列入目录的设备 (产品);对符合条件的国家重点项目,将给予适当补助。 1.改变国家财政资金的

27、使用方式:通常,得到资金的地方政府没有融资手段,税收缩减,土地收入减少,难以满足中央所期望的放大效应;而有市场融资手段的社会企业,难以获得政策性资金,造成投资拉动的放大倍数小,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拉动的作用。因此,应当将财政资金逐步改直接投资为间接运营补贴,这种方式拉动资金的倍数更大,见效更快,效果更加综合,市场更加公平。 2.建立基于产出的补助机制,具体方式包括:成立省一级运营补助基金、建立化学需氧量去除的补助机制、完善产业贴息贷款机制、税收减免与补贴机制等。可由政府针对实际环境治理的效果,面向专业服务企业和具体项目实施。此机制可以放大10倍以上资金总量,同时有利于提高效率,各种类型企业同

28、等待遇。 3.重视信贷问题,解决环保产业发展的融资难题。例如,国家环境投资拉动的着力点主要在地方政府,但是由于受制于预算法,地方政府没有合适的融资工具,不能满足环保产业发展的融资要求1、4环保产业安徽市场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十五”以来发展迅速,为我省及其他地区节能减排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2008年节能环保产业总销售收入353.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1.5亿元。其中环保装备和产品生产总销售收入24.6亿元;节能装备和产品生产总销售收入136.3亿元;节能环保技术服务总收入10.7亿元;资源综合利用总销售收入182.0亿元。从业人数7.9万人。安徽省拥有包括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合

29、肥物质研究院、合肥水泥研究院、蚌埠玻璃研究院等一大批从事节能环保产业的科学与技术研究单位;拥有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瓦斯治理工程研究中心、汽车节能环保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创新平台。研究开发出余热利用设备研究与制造、烟气除尘设备、环境监测仪器等多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1、5安徽环保企业扶持政策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取得长足发展。据统计,全省现有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企业78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9.7亿元,但产业规模仍然偏小,产

30、业化程度较低,竞争力还不够强。为切实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切实加大财政投入,从生产、流通、建设、消费各个环节加以引导,从研发、示范、产业化全过程给予扶持,吸引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向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集聚,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支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产业化、规模化、集聚化,推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以解放思想促进发展观念转变,进

31、一步创新思维,乘势而上,为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推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加大对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投入,强化政策引导,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坚持科技先导,人才支撑。推进产学研结合,实施人才开发与培养工程,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坚持集聚发展,产业带动。加快培育优势产品,培植龙头企业,打造产业基地,促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三)目标任务。 1新能源产业。到2015年,新能源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新能源利用达到全省能源消费总量6%以上;培育一批大企

32、业集团,其中1家企业销售收入超100亿元,10家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超10亿元;建设6个省级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 2节能环保产业。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200亿元。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其中20家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12家企业销售收入超50亿元;建设5个省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二、重点支持领域 充分发挥我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既有优势,对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吸收就业多、综合效益好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给予重点支持。 (一)太阳能领域。积极支持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支持光伏发电关键技术和产品产业化发展。重点发展晶硅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

33、电池组件、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太阳能灯具等产品的本地化生产。积极推进太阳能利用,重点发展太阳能热水器和光热发电系统及配套产品开发生产,对太阳能、地源热能等在建筑物中的推广应用,“太阳能屋顶计划”、光伏幕墙等光电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二)生物质能领域。重点扶持秸秆能源化综合利用,对秸秆成型燃料、秸秆生物质制气、秸秆制沼气、秸秆干馏、秸秆发电等给予重点支持。支持农村秸秆综合利用、户用沼气等示范项目建设;支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设备的本地化研制和生产。 (三)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继续支持江汽、奇瑞等汽车生产企业研发节能环保、混合动力、纯电动等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支持汽车节能和新能源装备及配套

34、设备制造。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鼓励各地率先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领域运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做大市场规模。 (四)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领域。大力发展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支持富营养化污水防治、污水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和生产污水成套设备。支持研发和生产空气防治和净化设备。支持企业研发、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环保先进技术和装备产品。推进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低温、余热锅炉及特种、环保节能型锅炉,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建筑节能成套技术和部品部件等产业化进程。 (五)循环经济领域。积极鼓励工业余能回收利用,重点支持煤层气(瓦斯)开发利用、水泥余热利用技术的研发和设备生产。扩大煤矸石、粉煤灰、

35、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鼓励建立城市垃圾发电厂。 (六)再利用领域。加快发展报废汽车、废旧轮胎、电子仪表、废旧家电、废旧塑料、废旧金属的综合利用和再制造技术。对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等给予重点支持。 (七)节能产品消费领域。积极扩大节能环保产品的使用和消费,重点支持“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绿色照明工程”和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节能。对空调、冰箱、平板电视、洗衣机、电机等产品研发推广高效节能产品给予扶持。 (八)清洁煤技术应用领域。积极支持利用先进的煤气化、煤液化技术生产煤基燃料。重点推进“两淮”水煤浆技术产业化,支持水煤浆出口,抢占国际市场。 (九)生

36、态环保和污染治理领域。支持重点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对流域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建设和工业污水深度处理、饮用水源地保护等给予重点支持。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历史遗留农村工矿污染治理等给予重点支持。 (十)核能及风能领域。支持芜湖核电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支持池州、安庆核电项目列入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发利用风能,建设2个大型风电场。加快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支持风电整机的本地化制造。 (十一)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服务领域。支持建立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中介服务体系,重点发展技术推广服务、工程咨询、合同能源中介服务、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中介服务。 三、相关政策措

37、施 (一)大力促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 深入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创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基地、科技产业基地,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攻关课题,力争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中介服务机构和企业联合,形成多方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快开发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或国内空白、急需的技术和产品,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产品。 (二)积极落实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相关政策。 认真落实国家扶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对各类投资主体研制开发

38、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项目实行鼓励政策,加快项目核准、备案。将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重大项目,纳入省“861”行动计划,优先给予用地、信贷等支持。优化产业结构,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发展科技含量高、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注重生态保护,对符合产业政策的环境友好型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三)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 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和国债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申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技术产业化专项、重点行业结构调整专项、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及各类专项补助(补贴)资金。启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增加对流域地区财政转移支付。

39、鼓励符合条件的市、县申报全国可再生能源建设应用示范市、县。 加大对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通过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重点支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技术研发、示范工程建设。整合现有省级专项资金,加大对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力度。 落实国家和省已出台税费减免政策,加快将符合条件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引导企业用好国家相关减免税政策。 (四)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 积极支持符合产业调整和振兴方向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企业在境内外上市,鼓励企业利用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进行融资。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沟通协调机制,搭建政银企沟通合作平台,推动各

40、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各类投资主体进入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引导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机构和基金,支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企业发展。积极探索和创新外资利用方式,加强与世行、亚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五)打造优势企业和产业园区。 鼓励和引导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企业向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集聚。建设一批有特色的新能源产业园区和节能环保产业园区,以园区建设促进产业发展,以基地建设带动产业集聚。实施大企业集团带动战略,筛选一批产业特色突出、带动能力强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主导产品优势突出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企业与上下游

41、企业、研发机构之间组成战略联盟,实施优势互补,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积极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努力形成新的产业链和经济增长点。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发挥我省教育资源优势,支持省内有实力的高校和职业院校加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学科专业的建设力度,培养复合型人才。鼓励科研机构、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完善企业员工培训制度,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支持海外留学人员到我省投资创业。支持省内外优秀人才承担产业化项目,积极营造有利 条件。1、6安徽节能环保产业企业2、新一代信息技术2、1国内市场数万亿元的产业规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钱景”看好。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重

42、点产业调整转型升级”课题组测算,信息网络及应用市场规模至少达到数万亿元,数字电视终端和服务未来6年累计可带动近2万亿元的产值。作为未来信息技术的主要代表,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市场潜力更大。物联网方面,市场预计到2015年,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而2010年时才2000亿元,这表明未来5年中将会有5500亿元规模的产值等待发掘。云计算方面,作为引领未来信息产业创新的关键战略性技术和手段,预计未来5年,云计算市场空间将超过2000亿美元。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掀开通信业发展的新篇章。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创新,打破了传统的IT产业布局,开辟了崭新的充满机遇的市场。此外,三网融合加快推进,基础电

43、信市场准入放宽,电信、广电、互联网公司和终端制造企业相互渗透的新格局,为通信业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广阔的应用空间“透明的数字化社会将不再是梦想。”在高交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论坛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怀进鹏认为,我国正在进入年增数据量50倍的“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时代已由“赢者通吃”进入为“交互共享”阶段,在“一切皆可计算”的理念下,云计算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必将形成透明的数字化社会。各地数字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成为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大市场。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张建宁介绍说:“北京今年投资10个亿,首先在物联网的城市应急安全方面建立示范工程。将来再计划逐渐往其他领域扩展

44、,建立智慧北京。”他认为物联网真正的爆发期在真正进入家庭后。而业内通常预计,物联网产值将是互联网的30倍。此外,智能交通、视频安防、智能电网等新兴应用领域都已经揭开建设大幕。国联证券的相关研究报告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真正大规模发展还未到来。目前各方还多数处于旧应用的概念升级上,未来真正走向大规模应用,需要产业链真正投入技术创新和应用产业化。2、2国内企业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高端装备制造3、1国内市场中金公司发布的一份报告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市场容量进行了详尽的测算。除了智能装备制造业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1万亿元之外,中金公司预测,未来十年全球海洋工程设备建造

45、年均市场容量为500亿到600亿美元,未来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将提升至60%以上,国际市场份额提高到20%。轨道交通装备方面,预计到2015年,全国地铁的通车里程将有望达到3904公里,总投资在8000亿以上。航空产业方面,目前民用飞机制造产值约1300亿元左右。国内目前主要生产新舟60支线飞机、教练机、农用机和直升机等通用飞机。干线飞机尚无生产能力,被波音空客双寡头垄断。卫星及应用产业方面,卫星制造和发射产业规模约为70亿元,卫星应用产业规模为600亿元。制造和发射产业分别被航天五院和航天一院垄断,卫星应用产业中GPS导航系统占据了95%以上的市场份额,国产北斗导航系统仅占1%。目

46、前已发射8颗北斗导航卫星,计划到2012年,发射十多颗卫星,建成覆盖亚太地区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到2020年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网而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5年将形成价值1500亿到2000亿元的产业,2020年有望达到4000亿元。3、2国内龙头企业中国商飞公司、中国石化、中船重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南车、中国北车、中国中化、中国中材、中国冶金科工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哈尔滨电气集团、大连机床、沈鼓集团、上海电气、杭州机床、振华港机3、3国内政策支持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二00六年六月十六日)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

47、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我国装备制造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我国装备制造业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弱、对外依存度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为加快装备制造业的振兴,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明确目标原则,加快振兴步伐(一)振兴目标:到2010年,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技术装备的制造能力,基本满足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领域及国防建设的需要。依靠区域优势,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形成若干具有特色和知名品牌的装备制造集中地。建设和完善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重大技术装备工程中心,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渐形成重大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基础装备、一般机械装备等专业化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二)基本原则:1坚持市场竞争和政策引导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促进装备制造业振兴的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