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14环境影响减缓措施.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42706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14环境影响减缓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14环境影响减缓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14环境影响减缓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14环境影响减缓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14环境影响减缓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14环境影响减缓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14环境影响减缓措施.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芮城县工业产业聚集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4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4.1大气污染减缓措施1.优化布局入园项目在总图布置时,应结合芮城县年最多风向为静风、次多风向为ENE风的特点,根据具体项目生产特质等因素合理布局,将重点大气污染源远离城区及居民点,布置于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优化产业发展方向,严格筛选入园企业类型,规划的医药中间体产业区原则上仅允许医药类的精细化工项目进入,以能耗低、污染小、效率高的企业为重点引进对象,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企业生产工艺和环保措施进行有效监管,实行清洁生产,按生态工业园区要求布置园区产业。2.加强集中供汽供热和燃气供应入园项目可结合园区规划、已落

2、地项目建设和生产情况,尽可能利用已有的供汽供热和燃气供应设施,实现集中供热供汽,以减少新建燃气锅炉特别是燃煤锅炉,在节约资源的同时还可有效地保护环境。3.调整能源结构入园企业必须符合国家颁布的产业政策、清洁生产和行业准入要求。合理配置能源结构,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聚集区内已有企业自建燃煤锅炉的,应逐步由集中供汽锅炉替代,炉窑原则上只能使用天然气及其它清洁能源。4.绿化和管理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对道路两侧进行适当绿化,对入园项目厂前区应进行绿化、美化及硬化。入园项目必须实行环保管理“三同时”。14.2水污染减缓措施1.强化雨污分流、清污分流为了便于污水处理、雨污水回用和保护水体环境,排水体制采取

3、雨污分流制。要强化入园企业和园区层面的雨污分流、清污分流管网建设,加大各类废水的收集率,为节约水资源、实现水的处理和回用提供条件,做到分质利用。规划入园企业产生的含污染废水收集率达100,处理率达100。入园企业内部及园区排水体制均采取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制。企业内部分别设置污水收集管网、相对净排水收集管网、雨水收集管网,分别收集各类污废水,尽可能实现企业内部分质回用。聚集区设置污水输送干管和中水回用干管,将各企业所排污水直接送入芮城县污水处理厂,并将污水处理厂出水回用于需要企业。聚集区设置雨水收集干管,剩余雨水及交通道路排水直接就近排入。各入园企业事故废水和初期雨水收集可分别设置收集管网,也可

4、共用一趟收集管网,通过阀门切换控制,使事故废水和初期雨水分别流入各自的收集池中,再逐步送入污水处理装置。规划要求雨水排口日常为关闭状态,仅在雨季时开启,使用10-20min后关闭,以保证该装置区一旦出现事故,可将事故水随时自流送入收集池。2.加强入区企业排水管理,确保满足污水处理厂接纳要求严格按照污水集中处理与分散治理相结合的原则,环评要求各生产企业外排废水均需达到芮城县污水处理厂进口指标要求,再由污水管网送入该污水处理厂。对设计出水水质不能满足污水处理厂进口水质要求的,应自行配置污水预处理装置和事故水池,确保出厂界废水符合要求后,方可排入聚集区污水管网送污水处理厂,再次进行把关处理。目前,入

5、区的医药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包括亚宝药业、华济药业、国投中鲁等均自建有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出水可满足入聚集区污水处理厂指标要求。根据污水处理厂运行实践,至今运行良好。本规划实施后,聚集区功能定位与规划项目与现有企业相似,经类比分析,认为从水质上讲,聚集区污水处理厂完全可接纳规划项目的废水。3.加强芮城县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加强中水回用本聚集区规划的排水口为芮城县污水处理厂出口。污水处理厂应加强日常的维护与运行管理,确保处理装置稳定正常运行,出水水质能够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要求。规划期末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率应达到75以上,处理达标的废水可

6、回用于聚集区绿化、道路洒水及县城环城水系补水等,剩余排入黄河。4.加强防渗建设应重视入区项目的防渗措施的建设和监管工作。聚集区防渗建设区划原则要求如下:从聚集区层面上污水收集管网、污水处理厂内的主要建构筑物为防渗区,应进行防渗处理,防渗级别达到S6要求;道路及道路两侧、园区公用设施区为非防渗区,收集雨水可直接排放;入区企业根据建设项目特点、总图布置自行规定防渗建设级别。从入区企业层面上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各类污水的收集、处理和排水管渠的施工,保证事故废水和初期雨水收集管网的完善,确保事故水池和初期雨水收集池有效容积满足要求等环保工程。注重主要生产装置区、污水收集和处理区、污废水收集池等特殊

7、装置区的防渗,防渗级别也应达到S6要求。防渗措施对需防渗的部位,在地基处理中可先采用粘土夯实,再敷设三七灰土垫层,在灰土上部再敷设抗渗混凝土,同时满足建构筑物承载和防渗要求。对污水处理池、事故水池等池体的防渗,在地基处理的基础上,内侧再采用防水砂浆抹面,五层做法;外侧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刷热沥青。对污水输送管渠的防渗,可采用防渗性能较好的防渗卷材。入区企业落地时,应关注防渗的设计,且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工程监理。14.3噪声污染减缓措施1.加强噪声管理对有产噪设备的企业,要求选用先进低噪声设备,采用隔振、减振、消声、吸声等设施,保证厂界噪声达标,并定期检查。工业噪声严格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

8、标准,新增噪声源污染治理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确保工业噪声源稳定达标;对未达标企业进行限期治理。2.空间管制尽可能将高噪声设备布置在远离聚集区内居民区一侧,避免噪声扰民,否则项目环评需根据产噪设备声级进行详细的预测分析,提出相应的噪声空间管理范围,并作为项目落地的条件。交通噪声要按规划限值要求进行控制,对一同种车辆的行驶路线、时间作出明确规定。禁鸣区路段设立标牌。3.绿化降噪根据园区规划,在道路两侧均设有绿化隔离带。在园区基础建设中,要留有足够的绿化空间,有组织地进行绿化,尽量种植常绿、密集、宽厚的林带,所选用的树种、株、行距等应考虑吸声、降噪的要求,这样即美化环境

9、,又可产生一定的隔声;在居住区与工业区区之间加宽设置防护隔离带。14.4固废处置措施1.优化工艺,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2.对一般工业固废,特别是炉渣等以煤粉尘为主的固废,入园企业可在该装置区内设置暂存设施,但堆置不易超过7天,并尽早进行合理处置。处置以综合利用为主,可外销周边地区作为制砖、水泥、铺路等原料。3.对危险废物,厂内应设置专门的暂存间,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1001)执行,如设置明显的标识,采取防雨、防渗、防风等措施,加强日常维护管理等,并尽快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回收利用或安全处置,转运应执行五联单制。4.完善生活垃圾收集、贮存及运输设施。14.5生态影响减缓

10、措施1.加强生态管理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在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建设部门与环保部门密切配合,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2.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发展无污染或轻污染的高新产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3.园区绿化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营造,规划绿地面积53.46公顷,以工业西街为主轴形成2030米的景观绿化带,聚集区内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100,公共设施绿地率不低于35%。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的工厂的绿地率不低于30%,并根据国家标准设立防护林带。14.6入区项目环保准入条件入区项目环保准入条件见表14.6-1。表14.6-1 入区项目环保准入条件管理方向环保准入条件备注政策要求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

11、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等符合产业政策符合行业规范和准入条件符合国家和省市相关产业导向产业结构和功能定位入区项目应符合本聚集区规划的产业定位,属于现代医药产业、医药包装产业、新型材料加工产业、零部件加工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五大产业之一,原则按照规划的功能分区进行布置引入项目可比照聚集区现有项目特点环保要求实现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清洁生产水平达到二级以上按环评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取得环保主管部门的批复后方可建设满足环境防护距离,做到环境风险可控,确保不对周边居民等敏感目标造成影响外排废水达到污水处理厂进厂水质指标要求后,方可排入污水管网,不影响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控制项目重点引入现代医药项

12、目,控制医药中间体项目的建设发展。对已入区的医药中间体企业,以工艺先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为前提可进行建设,旨在鼓励和体现该类企业的环保和社会效益。严禁引入项目煤化工、钢铁及有色金属冶炼、洗煤及炼焦、造纸等重污染项目14.7环评简化建议14.7.1近期入园项目环评可简化的内容规划及规划环评审批后,规划中所包含的近期建设项目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可对以下内容进行适当简化:1.项目选址只要符合本工业聚集区规划的功能定位,可对选址可行性部分内容进行简化,如是否符合城市总体规划。2.简化集中供热、污水处理等公用设施的可依托性论证分析等相关内容。入园项目只需论证送污水处理装置的废水是否能够确保

13、满足接管要求,是否可确保进入园区污水收集管网;是否在已形成的集中供热、供汽、供气范围内,并确保能够实现接管。14.7.2下一层次环境影响评价应重视的内容1.细化入园项目工程分析内容,特别是产排污环节、主要污染成份、污染物排放特征、环保对策措施和技术经济可行性、不同装置区防渗要求、事故水池和初期雨水收集池容积和位置等。2.细化入园项目环境管理和监测内容;细化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内容。3.明确是否能够做到达标排放、总量控制、清洁生产。4.重视入园项目的大气、水、噪声、固废等环境影响要素的预测评价内容。5.进行详细的环境风险评价,提出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的应急预案。6.重视园区层面污水收集及处理装置的分析论证。14-5山西省化工设计院环评中心0351-6187442传真0351-61799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