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线电视行业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43025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有线电视行业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中国有线电视行业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中国有线电视行业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中国有线电视行业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中国有线电视行业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有线电视行业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有线电视行业研究报告.doc(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前 言本报告旨在为国内有线电视行业企业决策及有意投资有线电视行业的投资商服务,通过国际和国内有线电视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描述和分析,得出我国有线电视行业新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有线电视行业提出投资建议。本报告共85页,5.7万余字,其中图7个,表7个,分七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全球有线电视行业的发展概况;第二章对我国有线电视网络技术进行了介绍;第三章分析了我国有线电视发展现状;第四章对我国有线电视产业化进行了分析;第五章分析了有线电视行业面临的竞争;第六章对国内部分有线电视上市公司进行了分析;第七章主要对我国有线电视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投资建议。本报告的主要观点有: 近一个时期以来

2、,有线电视(CATV)网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已成为传统电信网的一个有力竞争对手,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有线电视数字化也将是一个发展趋势。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各类行政区域性的有线电视系统飞速发展。每年新增用户约1000万,有线电视网已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百姓网,电视机是我国家庭入户率最高的信息工具。 围绕有线电视业,将能够形成涵盖设备软硬件生产、节目集成、网络传输和终端服务的市场规模以万亿元计的中国有线电视产业链。 正向数字化、网络化迈进的全国有线电视网是国家信息化三大基础网络之一,全国有线电视大规模产业化运作和“全程全网”管理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体制落后、分散经营,主导企业缺失,违背网络经济

3、规模运营规律,是中国有线电视产业化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数字化的瓶颈在于用户的模拟电视机,实施数字化就是在电视机上安装数字机顶盒,将模拟用户转换为数字用户,从而实现从电视台到用户的全数字化。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广播电视的政治属性,有线电视数字化必须实行整体转换。 中国有线数字电视发展已经几年,始终没有真正进入市场化操作,其中固然有制度限制、运营体系复杂、资金短缺等历史或外部原因,但与有线运营商“坐等收钱”的观念是分不开的。 实践表明,“整体平移”是国内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的必由之路。根据广电总局近期发布的信息,目前国内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整体平移已经进入大规模推广阶段,整体平移由点到面全

4、面展开。 随着现代网络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有线电视网络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机遇。目 录前 言1目 录3表 题7图 题8第一章 全球有线电视行业发展概况9第一节 世界有线电视发展概况及趋势9(一)世界有线电视发展概况9(二)世界有线电视网的发展趋势9第二节 英国数字电视发展情况13(一)英国数字电视发展现状13(二)完成数字切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17第三节 欧洲其他国家数字电视发展情况18(一)德国18(二)荷兰19第四节 北美数字电视发展情况20(一)美国20(二)加拿大23第五节 亚洲数字电视发展情况23(一)日本23(二)韩国24第二章 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技

5、术介绍25第一节 有线电视网络系统的组成25(一)前端系统25(二)有线电视网络26(三)用户终端系统27第二节 有线电视网络拓扑结构27(一)树枝型拓扑结构27(二)星型拓扑结构27(三)双星型结构28(四)环型结构28第三节 有线电视网络传输技术28(一)ATM技术28(二)SDH技术29(三)WDM技术30第四节 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的业务31(一)提供模拟电视节目31(二)提供数字电视节目31(三)提供数据服务32第三章 我国有线电视发展概况33第一节 我国有线电视发展现状33(一)中国有线电视用户数量33(二)中国有线电视收费标准33(三)我国有线电视网的发展特点33第二节 我国数字电视

6、发展现状35(一)中国数字电视发展现状35(二)中国数字电视收费标准35(三)中国数字电视发展规划35第四章 中国有线电视产业化分析36第一节 中国有线电视产业现状和问题37(一)有线电视产业化现状37(二)中国有线电视产业化存在的突出问题37第二节 中国有线电视产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8(一)有线电视数字化是中国实现信息化的最优途径38(二)有线电视产业化是数字化网络化的必然要求39(三)有线电视产业化是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39(四)有线电视产业化是传播先进文化、确保国家文化信息安全的客观要求39(五)有线电视产业化是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39(六)有线电视产业化必须整合组建

7、全国性的运营实体40第三节 中国有线电视产业化的对策与建议40(一)加快建设全国性有线电视产业化运营实体40(二)构建由价值链支撑的中国有线电视产业链41(三)加快制定国家有线数字电视技术政策和标准43(四)中国有线电视产业化的当前关键是整体转换44(五)中国有线电视产业化的配套政策问题45第五章 有线电视行业面临的竞争47第一节 网络电视(IPTV)47(一)IPTV关键技术47(二)IPTV的特点及应用47(三)IPTV是有线数字电视的竞争对手还是补充?49第二节 卫星直播电视(DTH)51(一)卫星直播电视及其优势51(二)有线电视的应对措施53第六章 国内有线电视上市公司分析55第一节

8、 歌华有线55(一)公司简介55(二)07年上半年业绩55第二节 电广传媒57(一)公司简介57(二)07年上半年经营状况58(三)发展战略58第三节 东方明珠59(一)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介59(二)东方明珠传输有限公司简介60第七章 中国有线电视发展趋势分析及投资建议62第一节 我国有线电视发展的经验及启示62(一)中国有线电视迅速发展的经验62(二)英国DTV的发展历程及三种平台运营的经验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63第二节 我国有线电视发展趋势68(一)中国有线电视数字化规划68(二)有线电视网良好的发展机遇68(三)有线数字电视进入快速发展期69第三节 投资策略及建议71(一)有线

9、数字电视的发展路径71(二)探索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的新模式80表 题表1-1 有线电视网可提供的服务11表2-1 数字电视提供的新业务32表3-1 全国部分地区每户每月收视费34表3-2 中国数字电视发展规划时间表36表6-1 电广传媒07年上半年经营状况59表7-1 有线电视管理法规和条例63表7-2 中国的DTV产业发展战略的三个阶段65图 题图1-1 世界主要地区发现频道订户情况12图1-2 部分国家DTV家庭普及率15图1-3 英国DTV启动后家庭普及率提高情况16图1-4 05、06年1季度美国有线电视用户对比图22图1-5 06年1季度美国有线电视普及情况22图1-6 1998-2

10、003年美国有线电视用户发展情况23图6-1 歌华07年上半年营业情况57第一章 全球有线电视行业发展概况第一节 世界有线电视发展概况及趋势近一个时期以来,有线电视(CATV)网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已成为传统电信网的一个有力竞争对手,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综合利用CATV网和电信网,以开展综合业务服务,提供交互式数字电视节目、普通电话、可视电话、数据传送等服务,从而实现视频、数据、话音三合一,成为未来信息基础设施的宽带用户接入网,满足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数字网络和一体化终端的要求。(一)世界有线电视发展概况世界上最早开办有线电视的是美国。美国于20世纪40年代末,在一些非常

11、偏远的农村开办了一种“公用天线电视”。到60年代,有线电视开始在美国一些中小城市出现。开办有线电视的目的仍是通过转播邻近大城市电视节目,解决看电视难的问题。到70年代,有线电视开始在美国大中城市出现,这时有线电视发展较早的国家,如日本、英国等也基本上是从解决农村和中小城市看不到电视及解决城市收视质量问题这一脉络发展的。有线电视网络在1975年9月前,只服务于某一地区的用户。1975年9月,三大广播网(ABC、CBC、NBC)上了卫星之后,美国最早的有线电视机构“家庭影院”有线电视广播公司(HBC),首次使用“电星一号”定时传送节目,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有线电视也走的是相同的道路

12、。有线电视与卫星通信的结合,使有线电视台的服务范围由一个地区发展为全球。90年代以来,光纤/同轴电缆混合(HFC)系统,成为有线电视系统的主要模式。HFC系统的出现,不仅使有线电视台传送的电视节目数量和质量有了质的提高,而且服务内容超出了单纯的电视节目播放,各种增值服务开始在有线电视网络中出现。现在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有线电视网、电信网和计算机网“三网融合”在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二)世界有线电视网的发展趋势现代意义上的有线电视的出现只有20多年,比无线电通信和无线广播晚许多年,但发展却异常迅速。有线电视首先在发达国家得到普及。1.现代有线电视网功能多样化

13、传统的有线电视网多为同轴电缆系统或者微波电缆系统,其主要功能就是传输几十套电视节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有线电视系统难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如传输容量难以扩展,双向传输难以实现等。90年代以来,光纤传输技术、数字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使有线电视网络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光纤/同轴电缆混合(HFC)系统以其频带宽、容量大、成本低、双向性、抗干扰性强等优势,已成为有线电视系统的主要模式。据统计,美国有线电视的光纤化正以每小时160英里的速度发展。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也有自己的雄心勃勃的光缆计划。有线电视数字化也将是一个

14、发展趋势。尽管目前世界上各有线电视公司都还运用现有的模拟器材传送电视节目,还没有数字化的有线电视公司,但有线电视业者已认识到数字化的紧迫性。如美国有线电视巨头时代华纳公司(TWC)早在1994年便进行了名为全面服务网络的数字交互式多媒体系统的试验。一些有线电视公司正利用有线电视设备公司开发的数字视频压缩技术进行数字频道的试验,并推广有线电视设备公司生产的数字压缩机顶盒。如美国有线电视业的巨头电信公司(TCI)控股的发现通信公司(DCI)开播了儿童、科学、历史以及旅行与起居等四个数字频道;TCI公司于去年10月向康涅狄格州Hatford市大约25万用户提供了通用仪器公司(GI)开发生产的数字压缩

15、机顶盒。Cox Cable等有线电视公司也准备为用户提供数字压缩机顶盒。随着各种现代技术在有线电视领域的运用,有线电视网的功能将更为多样,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有线电视网正迅速向交互式的综合业务宽带网络方向发展,可提供的业务有:表1-1 有线电视网可提供的服务视频业务多路模拟、加解扰电视节目,实时点播、视频点播、游戏点播等数字式节目等音频业务多路模拟、数字的广播节目,音乐点播等数据业务数据广播、图文电视、计算机数据通信、电话通信、可视电话等资料来源:行业信息整理2.有线电视频道向专业化发展有线电视频道资源丰富。为了充分利用频道资源,争取更多的订户,有线电视网已从传统的转播节目发展到

16、开办各种类型的专业频道。近年来,除了已有的新闻、电影、体育、娱乐、动画、音乐、纪录片等频道外,还出现了气象、购物、商业信息、医疗保健、地理知识、历史等频道。有线电视网根据不同的观众需求,设有专门的儿童、妇女、老人频道。有线电视网还根据不同地域开办适应当地需求的频道,如美国专门播放纪录片的有线电视频道发现频道,在美国有6300万订户;在欧洲,则为欧洲发现频道,有订户1000多万;在拉美,则为拉美发现频道,有订户300万;在亚洲,则为亚洲发现频道,有订户100万。还有加拿大发现频道、新西兰发现频道,并计划开办中国发现频道、印度发现频道等。随着人们需求的个性化和特定化,有线电视频道的分工将更为精细,

17、点播频道等交互式服务将受欢迎。图1-1 世界主要地区发现频道订户情况资料来源:综合信息整理目前,在各类频道中,最为流行的是新闻、电影频道、音乐和体育频道。数字压缩技术的广泛运用将使有线电视网能提供数百套电视节目,有更多的频道资源可以开发利用。3.有线电视网市场发展规模化传统的有线电视以服务于地区居民为目的,主要为该地区居民解决视听难问题以及提供地区性的生活信息服务。目前,有线电视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信息产业。在有线电视行业内部,有很专业的分工: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经营有线电视的传输网络;有线电视节目公司为网络公司提供各类节目;有线电视设备公司为网络公司提供各类技术设备;有线电视用户订购网络

18、公司的电视服务业务,享受融技术、艺术、娱乐于一体的视听服务,这就是有线电视市场。美国、加拿大、英国、荷兰等国有比较发达的有线电视市场,有线电视市场竞争相当激烈,消费者主权原则已成为有线电视市场的基础。正如克林顿在美国新电信法通过后的演说中所表明的那样:消费者将会得到低价格、高质量、多选择的电话和有线电视服务。德国、法国等的有线电视主要由该国国营电信公司垄断,但随着打破电信垄断呼声的高涨,德国、法国已允许民营公司经营有线电视业务。日本1972年通过电缆电视法对有线电视进行了地区性的限制,有线电视业务以市、町、村的区域为限。但在1993年日本改变了上述政策,允许对有线电视进行商业性经营,允许有线电

19、视系统提供电话、计算机数据通信等全方位服务。韩国、新加坡、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运用市场规则发展有线电视。有线电视系统天生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垄断,但近年来,有线电视正走向规模化经营的道路。美国有线电视系统超过1万家,其中,最大的200家(仅占所有有线电视系统数的2%)的用户数就占全国有线电视用户数的45%。日本有线电视系统超过5万家,其中,最大的150家(仅占所有有线电视系统数的0.3%)的用户数就占全国有线电视用户数的20%。TWC、TCI等美国有线电视巨头已在英国、日本、印度以及东欧的一些国家投巨资开办有线电视网,进行有线电视的跨国经营。随着美国新电信法的通过,有线电视业与无线电视、电信、计算

20、机、娱乐等相关行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将加剧。世界文化、信息产业面临着重新组合、重新配备资源的局面。4.有线电视网发展规范化有线电视已从自发性、无序化走上自觉性、规范化的发展道路。有线电视(共用天线系统)出现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解决远离电视台的用户的电视接收效果问题,那时的有线电视只是一个个居民区自己的事情,但随着现代意义上的有线电视的出现,有线电视逐渐被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美国是最早将有线电视纳入法制管理轨道的国家。早在1968年,联邦最高法院就授权联邦通信委员会管理有线电视。到了1984年,国会通过了有线电视法案,该法案解除了对有线电视业的一些限制,以促进有线电视行业内部的竞争,同时禁止电

21、话公司兼营图像信息业务,防止出现电话公司垄断有线电视的情形,为有线电视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时间和法制环境。但随着有线电视的发展,侵害用户权益的情形不断出现。1992年,国会使被总统否决的有线电视消费者保护和竞争法案得以生效,加强了对有线电视的管理和对有线电视用户的保护。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美国在电话、电视、计算机业都很发达的情况下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的构想,并于1996年通过了新的电信法案,为有线电视公司、长途电话公司、市内电话公司等进入对方领域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外,日本、英国、韩国、西班牙以及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相继通过了有线电视的专门法规,有线电视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道

22、路。第二节 英国数字电视发展情况(一)英国数字电视发展现状1.政府与数字电视英国政府在推动本国DTV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新兴产业积极介入,采取了很多举措,如积极推动各相关利益团体的合作、成立专门的DTV项目组、定期开展深入的专项进展研究、建设专门的政府DTV网站等。他们认为,完成由模拟向数字电视的转换,将为消费者、广播公司及英国整体经济带来显著效益,如观众收视选择的丰富、频率的更有效运用,以及教育、医疗服务、信息、购物、游戏等方面的互动电视增值服务。因此,希望借此契机将最有活力与竞争力的通信手段引入英国家庭,使英国的消费者更快地转向DTV,从而巩固英国在DTV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

23、,成为世界领先的媒体市场。与美国所选择的高清晰度电视(HDTV)为主的发展方向不同,英国选择的是标清数字电视(SDTV)为主的发展路线,旨在增加频道数量,并向观众提供更多的节目选择。英国政府最初于1999年宣布将在20062010年尽早关闭模拟电视广播,并于近期再次重申进行数字转换的决心,但同时也指出,尽管DTV普及率令人欣喜,但要达到转换的前提条件仍有不少困难。因此,英国政府正在重新考虑数字转换时间表。一些机构,如BBC,建议2012年可能是完成数字转换的合适时机。 2.数字电视发展现状 根据英国官方的最新数据,至2004年6月30日英国DTV的家庭普及率已达到55%。在2001年底,英国已

24、经成为全球发展最好的一个DTV市场(当时普及率为40%),领先于美国(30%)、加拿大(23%)、爱尔兰(22%)、瑞典(22%)、西班牙(21%)与法国(17%)。图1-2 部分国家DTV家庭普及率资料来源:行业信息整理英国现有4种DTV传输平台:卫星、地面、有线与ADSL。其中,付费卫星DTV平台Sky Digital是英国第一大DTV平台,在英国家庭中的渗透率约为28%,而在DTV市场上的占有率超过50%(近两年由于FreeView的用户激增,市场份额已有所下降);英国第二大DTV平台为2002年10月建立的免费地面DTV(DTT)平台FreeView,在DTV市场上的占有率约为30%,

25、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绩。英国的有线DTV发展一直比较缓慢。ADSL作为DTV平台尚处于起步阶段。国目前付费DTV家庭总数要远远高于免费接收DTV的家庭总数(这里“免费”概念指不需每月缴纳固定的收视费。在英国用户要为拥有的电视机支付“执照费”,每台每年现为116镑。),主要原因在于3种方式的DTV最早采取的都是付费电视运营方式,而BSkyB作为最早的付费DTV平台运营商,有力地推动了英国付费电视的发展。目前,付费与免费电视在DTV市场中的占有率之比约为6733,估计随着新的免费DTT平台FreeView用户的进一步增长,两种方式之间用户数差距会有缩小。3.数字电视发展历程 英国D

26、TV发展始于1998年,最初3种传输平台采用的均是付费运营模式。BSkyB率先为其用户提供了DTV频道;同年,OnDigital开始了付费DTT服务(2001年OnDigital更名为ITV Digital),有线网络公司也开始提供DTV节目。ITV Digital于2002年4月宣布破产,其拥有的3个DTT复用通道执照由独立电视委员会(ITC,现已并入Ofcom)重新招标,最终颁发给了决定采用免费收视运营模式、由BBC与传输公司Crown Castle组成的联盟FreeView。2002年10月,FreeView正式开始运营。回顾英国5年多DTV发展,至2002年ITV Digital破产前

27、一直较为顺利。其中贡献最大的,是积极倡导DTV技术并采取有效营销推广措施的BSkyB。英国1998年12月启动时DTV只有1%的家庭普及率,一年后提高至12%,2年后28%,3年后增长为40%,成为DTV普及状况最好的国家之一。图1-3 英国DTV启动后家庭普及率提高情况资料来源:行业信息整理BSkyB是英国DTV发展早期主要的推动力量,前期用户数增长非常迅速,但近两年增长趋势明显放缓,呈现出成熟期饱和趋势特征。有线DTV发展比较缓慢。2002年,曾宣称要建立“数字电视王国”的ITV Digital破产,导致DTV普及率一度出现负增长,业内一度出现对DTV进一步普及的怀疑态度。出人意料的是,2

28、002年10月底接管了ITV Digital平台开始运营的FreeView发展迅猛,一跃成为英国第二大DTV平台。尽管卫星与有线DTV用户仍在增长,但毫无疑问FreeView已成为近期拉动DTV用户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为英国的数字切换计划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自2002年第四季度末到2004年第二季度末的一年半的时间内,DTV在英国家庭的普及率增加了14.4%,其中DTT的贡献为75.7%。4.数字电视传输平台、观众与服务 英国有3种主要的DTV传输平台:卫星(为BSkyB所有)、有线(主要为NTL与Telewest所有)与地面(FreeView)。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平台具有不同特点,因而其

29、观众基础大不相同。2003年4月ITC与BBC共同发表的一份报告描述了英国DTV观众的基本特征,由于免费DTT平台FreeView于2002年10月才开始运营,因此可以近似地认为此数据反映的是付费DTV用户的特点。英国付费DTV的早期接受者以较年轻的观众与有孩子的家庭为主(这与英国开办了多个专门的儿童DTV频道有关,如BBC就有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两个数字频道);而抗拒者大多是年龄较大(55岁以上)的观众与没有孩子的家庭。DTV观众并未表现出明显的阶层特点,其阶层特点与全国人口统计特征相似。在英国驱动DTV普及的主要因素首先是选择的丰富,其次是图像质量的提高。在一个调查中,79%的DTV观众表

30、示“附加频道”促使他们转向DTV,其中电影频道(包括按次付费电影频道)具有广泛诉求。2004年BBC的一个研究表明,与付费卫星与有线DTV平台的用户不同,免费DTT平台Free- View的用户与整体的人口统计特征相似,并且吸引了一大批年老的观众转向DTV。在英国,3种数字传输平台主要提供4种基本服务:(1)数字电视节目:免费节目(Free-to-view)、基本收费节目(Basic Package)、超额收费节目(Premium Service)及点播付费节目(Pay-per-view Service);(2)数字广播服务(通过DTV平台同时传输);(3)数据服务:数字文本信息;(4)互动电

31、视服务,主要包括3类(在一定程度上互有重叠):一是所谓“墙上花园”的接口服务(Walled Garden Portal),即由平台运营商提供一组互动服务,可以包括电视购物、电视银行、竞猜与简单的游戏等,1999年在Sky Digital卫星平台上第一次出现;二是通过电视实现的互联网接入,2000年10月第一次在当时的DTT平台OnDigital上出现,后来由于技术及其它问题而不得不终止;三是增强型电视(Enhanced TV),以强化观众的收视体验,如Channel 4的品牌“真人秀”节目Big Brother允许卫星DTV用户用手中的遥控器直接投票而大获成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英国业内人士

32、认识到电视将继续作为一个重要的娱乐与休闲工具而非上网终端存在,因此,自2001年起增强型电视成为英国互动电视发展的重点。ITC与BBC在2003年发表的报告中特别提到DTV在互动方面的作为,认为增强型电视(包括互动广告)在中短期可能会变得更为普遍。然而,由于不同平台的技术要求、可实现的功能与操作系统的不同,其DTV用户所能得到的互动服务也是不同的。此外,互动电视服务的发展还受制于其它一些因素,如应用方面的标准化程度、宽带网络的拓展及接收设备处理与存储能力的改进。这些都暗示着中短期互动电视发展的不确定性。(二)完成数字切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虽然英国的DTV普及率在经历了ITV Digital倒闭后

33、重新有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但要完成数字切换还任重道远。Ofcom 2004年4月发表的报告Driving Digital Switchover指出,如果政府不更进一步地采取有关行动,数字切换的难度将很大。由于一些家庭或者对DTV没有兴趣、或者因接收不到FreeView的信号(目前覆盖率仅能达到73%左右)、或者不想每月付费(通过有线或卫星),因此靠市场驱动DTV的普及率最终可能会达到自然增长的极限。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大方面,这些可能也将是中国数字切换面临的挑战。1.从消费者的角度2003年英国消费者态度调查表明,5%的家庭情愿不看电视也不愿意转向DTV,而15%的人认为DTV提供的更多选择没有

34、什么价值。只有少数人目前表示支持全面数字切换的政策。此外,消费者对将家里第二台电视数字化的兴趣不大,因此解决家庭中第二台电视机的数字转换问题比较棘手。2.从广播公司的角度显然,广播公司对数字切换的实现至关重要,但是他们缺乏明确的动机促成数字切换。尽管对一些商业广播公司来说,无须同时广播模拟与数字信号可以减小运营成本,但他们也意识到另一个事实数字切换将使得频道容量剧增,因而可能导致广告收入下降。即使是公共广播公司BBC,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处境,难以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一方面,数字切换可以减小传输成本,但另一方面,频道增多导致的观众流失,将削弱公众对电视执照费的支持程度。3.从免费收视的角度免费收视

35、在近期内仍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技术障碍使得约1/4的英国家庭无法接收到FreeView的信号。尽管覆盖率接近百分之百的BSkyB目前提供169英镑即可安装卫星接收器与机顶盒的服务,但是不付每月收视费的用户无法接收5个传统的主要电视频道。4.从时间的角度由于政府仍然没有明确的数字切换时间表,广播公司、传输公司、设备生产厂商与消费者投资于数字转换设备的意愿将受到负面的影响。此外,有些机构如BBC强调,数字切换计划应考虑针对模拟家庭用户开展的DTV营销与沟通、录制数字频道节目的简易程度、关闭模拟电视的区域次序,以及完成数字切换所需多方合作与有效管理等问题。对政府而言,须要考虑的还有数字切换完成

36、后空余频率的再利用问题。第三节 欧洲其他国家数字电视发展情况(一)德国德国有线电视的普及率为56.7%。德国人通过普通有线电视可以收看50个频道,因此他们未曾感觉订购数字电视的优越性。数字电视主要运营商Premiere公司的节目内容无论如何好,消费者也觉得无所谓。但是,在这家运营商允许用户从合格的零售商购买基于开放标准的便宜的机顶盒以后,Premiere公司的用户开始快速增加。其用户从2003年6月的269万增加到2004年6月的289万。这家公司也借助其受欢迎的网站WEB.DE作为它营销数字电视服务的重要伙伴。Premiere公司助力于德国将成为欧洲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数字电视市场,使德国数字

37、电视的普及率司机上升到2009年的49%。此外,德国地面数字电视采取三阶段一个地区一个地区逐步推进的策略。在第一阶段试验的基础上,第二阶段于2002年11月开始,首先在柏林-勃兰登堡正式开播地面数字电视,到2003年8月4日模拟电视完全停播,从而柏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全过渡到数字电视的城市。现在,德国地面数字电视正按计划向北德地区推进。德国在柏林成功停播模拟电视的经验引起美国等许多国家的很大兴趣,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媒体局局长表示,要学习柏林的经验。基於历史因素,德国属於联邦体制,中央政府权力比较不集中。联邦主管机关对於有线电视系统业者的管制权力并不高;另外各邦媒体主管机构也只负责内容

38、部份的审查以及频道的分配。同时,因为德国各邦自治性质高,所有邦际事务都须经由会议沟通解决。类似有线电视数位化这类牵涉到跨区域性质的议题,其须经讨论的涵盖范围又广,在政策的推行上就显现出他的难处。除此之外,由於德国重视言论自由以及市场自由,政府尽量保持不介入的态度。但是事实上由於政策的间接影响,公共电视台拥有极大的资源以及优势,民间节目内容制作业者很难与之抗衡,这个因素也导致了今天德国有线电视在数位化的过程中,缺乏数位内容节目的窘境。虽然德国政府大力推广整个资讯媒体界的数位化,同时也拟定出时程。但实际上则显示出,相关单位缺乏有效的著力点。德国目前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具法律地位以及实权的跨邦联数位共同

39、推动单位。据了解,德国数位通路委员会正积极争取该角色。再则,德国最大有线电视业者KDG能否通过联邦防垄断机关的最终审查,以整合全德国的第三级网路经营权。这两点都是德国有线电视在数位化过程中首先需要克服的难关。(二)荷兰荷兰的有线电视非常发达,约有610万个收视家庭收看有线电视,无线电视和卫星电视占有率相对很低,与我国的电视生态极为相似。此外,荷兰是欧洲有线电视收视费用最低廉的国家之一,订户每个月以9.07到13.30欧元的价格,即可收看28-38个频道。虽然荷兰的有线电视业者很早体认到市场上宽频上网的需求,於是开始对其网路频宽(850Mhz)和设备做升级,在市场上采取Triple-Play的策

40、略,但在原本类比有线电视收视价格低廉且节目品质亦不低俗的情况下,荷兰民众对於转换收看数位有线电视的兴趣不高。2004年时,相较於数位无线电视300万的收视户,有线电视订户仍以类比方式收视居多,数位有线电视订户仅约有15-20万,占整体有线电视收视订户的比例很低,可见荷兰数位有线电视的成长亦非常迟缓。在政府政策方面,尽管欧盟为推动整体欧盟国的数位化,针对其会员国消费者,不分收视平台采取每台数位机上盒5-10欧元不等的补贴措施,但在荷兰方面,政府的政策仍明显偏向数位无线电视平台,包括授予Digitenne十五年的特许执照,以及2007年关闭无线类比讯号等等;但另一方面,荷兰政府对於数位有线电视的管

41、制也相对较少,包括数位有线电视的必载与费率管制目前都不明显。荷兰的有线电视业者一方面希望政府能更放宽目前的管制,同时也积极涉入电信与网路服务;在数位机上盒的提供上,许多业者觉得租用机上盒的成效不佳,纷纷改采市场零售的模式,由消费者自行购买。至於数位内容与频道的部分,业者除持续新增频道与内容之外,目前也尽量将数位电视与类比电视的收费差异降到最低,以提高民众的转换意愿。第四节 北美数字电视发展情况(一)美国美国的电视起初是由NBC ABS CBS等地面广播网络垄断的。他们占有90以上的市场。他们在华盛顿很成功,经济上很有实力。所以,他们从简单地转播广播电视网络开始,发展到今天,可以提供200多个不

42、同的特为有线电视设置的频道,给消费者提供了选择。它从同轴电缆发展到了先进的光缆系统,它从地区微波网络发展到现在通过卫星传播。今天,它处于视频数据和声音融合的中心位置。它成了大家必选的媒体,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在90年代末,有两个新成员进入家庭,首先是用Ku波段的DBS(数字直播卫星)。DBS直接把娱乐体育和各种节目送入了家庭。不同的是DBS是第一个百分之百的数字平台,而在90年代末有线电视还是模拟的。第二个进入家庭的就是个人电脑。随之而来的是因特网的发展。有线电视在朝双向媒体转变,并且还是数字的。有线电视不仅播出电视节目,而且可以接到电脑,传送高速数据,并且提供电话服务。因为有线电视侵犯了地方

43、电话公司的利益,产生了竞争,所以地方电话公司也想介入到电视行业。这就是目前在美国存在的一种竞争局面。另外,还有一种融合正在发生。那就是在家里的融合。家里的电脑电话电视和机顶盒的界限已变的模糊,越来越多的联合装置产生了。传输系统亦在融合,这是正在美国发生的事情。在美国,有线电视之所以能成为强者,是因为它有一个简单的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如果你能创造消费者欢迎并愿意额外付费的节目,你就可以增加更多的频道和更多的服务,从而增加更多的收入。这个良性循环使有线电视从很低级的转播服务发展成了现在的主要媒体。有线电视它开始时是转播广播网的,后来发展了基本有线频道,再后发展了自选付费频道,还有按次付费频道。到了

44、单向数字的时侯,一个自选付费频道可以转成一组自选付费频道,有线电视从单向数字到了双向数字,有了点播电视因特网连接网络电话,最终导致了电视商务。这种变化的后面是有线平台的变化,从模拟到可寻址模拟,单向数字,最后到双向数字。美国正在迅速地从模拟向数字多频道过渡。美国是世界上电视普及率最高的国家。2005年第一季度时,美国有线电视用户有6540万,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有2620万,卫星直播用户有2570万。到了2006年第一季度,有线电视用有6550万,比2005年同期增长0.2%,有线数字电视有2960万,比2005年同期增长13%,卫星直播用户有2770万,比2005年同期增长8%。图1-4 0

45、5、06年1季度美国有线电视用户对比图资料来源:行业信息整理图1-5 06年1季度美国有线电视普及情况资料来源:行业信息整理美国的数字电视业务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最初遇到种种阻力:如节目不够丰富、数字电视机价格昂贵、用户接受较慢等,但最近几年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05年上半年,数字电视台覆盖1.065亿电视用户99.7的市场。根据美国国会的规划,到2007年,所有的上市电视机,无论大小,一律实现数字化。同时,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还制定各地方电视台播放数字电视的时间表及数字电视节目的版权保护规则。图1-6 1998-2003年美国有线电视用户发展情况资料来源:美国数字电视的发展(二)加拿

46、大加拿大有线电视普及率为65.2%,数位有线电视订户有162万户,普及率为22.3%。其数位化呈稳健上涨的趋势,除了政府较强力主导的无线电视数位化,与来势汹汹的卫星电视数位化外,加拿大的有线电视数位化自2000年来一直是成长的趋势,但有线电视业者在推动有线电视数位化的过程仍遭遇了美国文化入侵,法令对业者使用网路的限制,电信被垄断及讯号被偷接等问题,造成推展数位有线电视的困难。加拿大政府对於数位化的推动并没有实质的费用补助,而是以自由的市场竞争方式让消费者选择需要的数位化方式,在数位机上盒方面,消费者可以租赁或购买机上盒的方式收看数位节目;至於数位内容与频道,由於加拿大拥有大量移民人口,故多元化

47、的节目频道便提供给不同文化背景的用户多重选择,而包括网际网路组合,互动电视节目,随选服务,高画质频道,多语言频道,特殊频道,免费收看类比频道,免费维修设备服务等不同类型服务,不论在软体及硬体的服务上占了相当大的优势以吸引消费者使用数位有线电视。第五节 亚洲数字电视发展情况(一)日本日本有线电视普及率约为34.6%。民众以收看无线电视为主。有线电视开发此系统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有用户无法接收无线电波的问题,进而普及起来。但由于无线电视及卫星电视的发展成功,有线电视普及率迟迟无法提升。最近因开始引进光纤缆线,许多业者开始朝着服务的多样化发展。现在的主管单位总务省对于有线电视之管制不多,在费率方面完全没有任何管制,在必载服务部分也没有强制规定。主管单位在数位无线电视上,无论是政策还是实际的法规,都有相当明确的规定。但是关于有线电视的部份并没有很明确的态度。唯一较具体的部份,是对于各数位化的时程做了裁示。政府希望业者能够在2009年能全面完成有线电视的数位化。预计2011年结束无线电视类比播放;卫星电视则於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