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亩枸杞基地建设项目可研.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43464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万亩枸杞基地建设项目可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10万亩枸杞基地建设项目可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10万亩枸杞基地建设项目可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10万亩枸杞基地建设项目可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10万亩枸杞基地建设项目可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万亩枸杞基地建设项目可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万亩枸杞基地建设项目可研.doc(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 10万亩枸杞基地建设项目1.1.2项目实施区域:宁夏平罗县1.1.3项目主管部门: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1.1.4项目管理部门:平罗县林业局1.1.5项目建设单位:宁夏新康元有机农业有限公司1.1.6项目性质:新建1.1.7项目建设目标在平罗县红崖子乡毛乌素沙地和平罗县头闸镇、高庄乡通过示范推广有机农业新技术,创新模式,遏制荒漠化,变害为利,重建和修复自然植被,改善宁夏黄河东岸的生态环境;利用生态移民项目享受政府扶持优势,发展有机农业,使移“民稳得住,能致富”;近期目标是利用美国有机农业新技术,通过有机枸杞基地的

2、示范,使宁夏枸杞打入欧美市场,走出宁夏,走出国门,成为中国主要创汇农业;远期目标是带动宁夏乃至中国农业走向国际市场,为全人类造福。1.1.9项目区范围项目区以光照充足,环境无污染的平罗县红崖子三颗柳,五堆子村为主发展5万亩有机枸杞生产基地;以平罗县头闸镇双渠村、高庄乡惠威村为中心发展5万亩有机技术托管基地。项目区涉及平罗县的红崖子乡、头闸镇、高庄乡、灵沙乡、黄渠桥镇等 5个乡镇。1.1.10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计划用五年时间完成有机枸杞基地面积6670公顷( 10万亩):以红崖子乡三颗柳、五堆子、庙庙湖生态移民项目区为基地辐射发展有机枸杞基地3335公顷(5万亩) ,占工程建设总面积的50%

3、。 以头闸镇、高庄乡、灵沙乡、黄渠桥镇等4个乡镇现有枸杞基地辐射发展有机枸杞技术托管基地3335公顷(5万亩) ,占工程建设总面积的50%。 1.1.11项目建设期限及进度:项目建设期限为5年( 2011年-2015年)。1.1.12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项目建设总投资73155万元。其中:申请世界银行贷款8000万美元 (折人民币54400万元) ,占总投资的74%;中方配套18755万元,占总投的26%。中方配套资金来源主要是项目实施县(市、区)财政自筹。1.1.13项目效益:项目建成后可使项目区的森林覆被率由目前的9.84%,提高到14.61% 增加4. 8个百分点,将发挥出显著的防风固

4、沙、水土保持、草地改良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效益。通过项目建设,重建和修复了自然植被,可有效遏制宁夏荒漠化扩展趋势,对保障工农业生产,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项目建设将创新防沙治沙模式,推动宁夏防沙治沙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对于带动和辐射全国乃至世界防沙治沙事业都有重要的示范作用。1.2项目编制侬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2、全国防沙治沙规划;3、生态公益林建设 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337.1-2001), 4、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63-94) ;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

5、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6、关于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2010-2012财政年度备选项目规划的请示(国家发改委,发改外资【2009】1924号)文; 7、全国营造林实绩综合核查办法国家林业局 林资发【2003】92号文;8、宁夏回族自治区防沙治沙规划; 9、宁夏林业建设十二五规划; 10、宁夏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第五期工程规划方案; 11、宁夏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12、宁夏生态与环境十二五及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13、宁夏优势特色林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 14、宁夏灌区盐碱地造林技术规程; 15、自治区、各市、县有关林业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规、技术规程、政策性文件等。1.3.

6、6项目验收指标依据国家林业局全国营造林实绩综合核查办法中规定: 造林成活率 85%;株数保存率 80%;灌草型综合覆盖率 50%,其中灌木覆盖度15%。1.4 结论项目建设用5年时间完成防沙治沙和生态保护面积76667公顷( 115万亩) ,将极大地改善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沿岸的生态环境,对保障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当地民众的生活条件,有十分显著地作用。项目建设符合中央、国务院对宁夏生态建设的要求,符合宁夏政府对生态建设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项目建设对构筑西部生态屏障,保障国土安全,履行联合国荒漠化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京都议定书)和保护生物多样性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

7、义。项目区土地资源丰富,荒漠化类型多样,当地民众有生态治理的迫切愿望和成功治沙经验,项目地区经济稳步增长,偿债能力逐年增强。 项目建设条件具备、布局合理、制定的技术可行、资金筹措保障有力,经济指标估算合理,能够实现项目预期的建设目标。其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立项组织实施。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 1项目背景2. 1. 1宁夏土地面积为6. 64万平方公里,虽然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O. 69 % ,但涵盖了中国北方最具典型的生态问题特征,特别是宁夏黄河东岸气候干旱和土地沙化危害更为突出。宁夏黄河东岸分布着中国最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地,沙化土地面积达84. 6万

8、公顷,占全区沙化土地面积的67.3%,是风沙危害重点区,不仅严重影响到200多万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而且危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和黄河金岸城市带的生态安全,生态治理迫在眉睫。2. 1.2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宁夏政府和各族人民坚持不懈地进行荒漠化土地治理,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沙化速度的历史性转变,对改善整体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努力。2007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考察宁夏时,对宁夏在防沙治沙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2008年9月国务院又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宁夏列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为三北防护林等重点生态林业工程树

9、立样板。2. 1.3宁夏是经济欠发达省区,对防沙治沙的投入有限,国家生态建设工程补助性投入标准又普遍偏低,荒漠化防治的投资总体上缺口很大,影响治理的成效和防沙治沙经验的推广。为了改善宁夏黄河沿岸的生态环境,维护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和黄河金岸的生态安全,宁夏政府提出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施宁夏防沙治沙与生态保护项目工程。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项目建设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保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宁夏地处黄河上中游地区,东西北三面分别被毛乌素沙地、腾格里、 乌兰布沙漠包围,荒漠化土地面积297.4万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57.2%,其

10、中,沙化土地面积118. 3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22. 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5个百分点。有13个县, 300多万人口长期饱受风沙危害。 经过近60年的治理,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由于气候恶劣,生态脆弱, 地方经济基础薄弱,宁夏荒漠化治理在总体上还处于整体好转、局部恶化的趋势,荒漠化治理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特别是黄河东岸毛乌素沙地有沙化土地84. 6万公顷,其中流动、半流动沙丘42万公顷,许多地方仍有沙漠化扩展的趋势,以致严重威胁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和黄河沿岸的基础设施及居民的生产、生活。巩固和拓展治沙成果,加快生态环境治理已成为宁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加强防沙治沙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

11、转变,提高沙区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的必然要求。宁夏沙区农村人口比例大(约占全区农村人口的45% ),贫困人口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沙区经济增长一度依靠传统的农牧业,往往造成水资源枯竭,灌草植被破坏,土地沙化加剧,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实施荒漠化防治和生态保护项目,可以促进沙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引导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这对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2. 2. 2项目建设是构筑西部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 宁夏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是全国沙尘暴四大源区之

12、一, 也是风沙进入我国腹地和京津地区的三大主要通道之一。 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沿岸有毛乌素沙地和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大片沙丘、沙地,每年有上亿吨泥沙输入黄河,造成淤积河床、堵塞河道,影响中下游的防洪安全和生态安全。荒漠化不仅严重制约着宁夏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着国家生态安全和长远发展,也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宁夏视察时强调指出: 要努力实现从沙逼人退到人逼沙退的转变,希望宁夏的同志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抓紧抓好,扎实努力,长期努力,使生态环境不断有新的改善,为建设祖国西部生态屏障做出贡献。拟建的宁夏荒漠化防治与生态保护项目正是为建

13、设西部生态屏障做出努力和贡献的一部分。2.2.3项目建设是履行国际公约,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需要 加强防沙治沙,增加林草植被是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荒漠化过程是碳源过程,防治荒漠化是碳汇过程,在导致气候变化的十大因子中,荒漠化排在第六位。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进一步确立了林业在应对 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地位。宁夏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增加林草植被的潜力也很大。本项目的实施将治理荒漠化土地,增加林草植被7万多公顷,并可示范带动全国乃至世界防沙治沙事业的发展,这对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现实和

14、深远的意义。2. 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3.1有成功的防沙治沙技术模式和国际合作经验2. 3. 1 1在近60年的防沙治沙实践中,宁夏探索总结出了适合不同区域、 不同立地条件的沙化土地治理技术模式,如“五带一体”防沙固沙技术、 防风固沙林营造技术、农林复合经营技术、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封沙育林育草技术、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等。这些技术模式成熟可行,在宁夏的生态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国家林业局于2007年11月在宁夏召开了全国防沙治沙现场会,肯定和推广了宁夏治沙模式。2.3.1.2自1982年以来,宁夏已经成功实施了15个荒漠化防治的国际合作项目,共利用外资3.93亿人民币,涉及德国、日本、韩国等国

15、家,以及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综合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积达10多万公顷。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增加了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而且引进了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措施,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1996-2000年实施的“中德财政合作宁夏贺兰山东麓生态林业工程项目”被德国经济合作部、中国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授予优秀项目;2001-2004 年实施的日本国政府无偿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中游流域宁夏防护林项目”,被称为毛乌素沙地治理的精品工程,得到中日双方的高度评价; 2002一2006年实施的“日元贷款宁夏风沙治理项目”,创造了“政府统一领导,财政归口管理,行业专家支持,社会群众参与,自我约束严

16、格,报账支付简沽,检查监测有力”的“宁夏模式”,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审计署日元贷款宁夏风沙治理项目成效显著的信息上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这一成功经验,并要求向全国推广。2.3.2项目实施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条件2.3.2.1项目区域多种类型的沙地资源为项目实施提供了丰富的土地条件。项目区内沙化土地类型多样,包含了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沙化耕地、戈壁等类型,有利于沙化治理模式的示范、推广和创新;项目建设用地权属明确,界限范围清楚。在项目区用地中有80%属于固有林场经营的固有土地,其余集体土地也有明确的权属证明和造林承包经营协议,不涉及任何形式的移民和土地征用活动,有利于项目实施的统筹规划,

17、后续管理和可持续经营。2.3.2.2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03年就颁布了全面封山(沙)禁牧的政策文件。这项政策的实施大大增强了沙区农牧民生态保护的意识,并通过种草养畜、沙生药材种植、设施农业生产等生态高效农业项目的示范推广,逐步解决了封育区农牧民的替代生计,为本项目实施封沙育林、治沙造林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2.3.2.3宁夏防沙治沙有深厚的群众基础,饱受沙害之苦的农牧民有防沙治沙的强烈愿望和积极性,从五十年代的盐池柳杨堡防风固沙到九十年代北部六乡沙化土地整治,从近十年来国家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到外援治沙造林项目的实施,都是政府主导,群众积极参与的成果。建国以来,为加强防沙治沙和生态建设

18、,国家和地方政府在重点沙区和黄河沿岸建立了十多处国有林场,有一支能吃苦耐劳、有治沙造林技术的专业队伍,已成为宁夏防沙治沙的中坚力量。2. 3. 3项目建设有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2.3.3.1 2008年9月,国务院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中,明确提出了“支持将宁夏建设成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构筑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09年6月,宁夏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防沙治沙省域示范区”,在政策和重点建设项目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2.3.3.2宁夏各级政府把防沙治沙和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了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与各市

19、县政府签订了造林绿化责任状,强化了生态建设的组织领导,明确了各市、县和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2.3.3.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宁夏地方经济和财政收入都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200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295亿元增加到 133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2002年的20.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78亿元, 项目区八县(市、区)的财政收入也逐年上升。宁夏政府具有筹措项目配 套资金和偿还世行贷款的能力。第三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3. 1自然地理概况3. 1. 1地理位置项目区位于宁夏黄河东岸的毛乌素沙地和宁夏中北部的黄河沿岸,共有8个县(市、区),分别隶属于3个行政地级市。黄河东岸有

20、平罗县、银川市兴庆区、灵武市、盐池县、吴忠市利通区5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黄河西岸有青铜峡市、永宁县和贺兰县3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项目区南北 长约153公里,东西宽约7-101公里。3.1.2地形地貌项目区横跨2个区划类型区域,即中部干旱风沙区的河东毛乌素沙地和引|黄灌区的银川平原。河东毛乌素沙地类型包括平罗、银川市兴庆区、灵武市、盐池县、吴忠市利通区5个项目区,为毛乌素沙地的西南边缘,海拔1200-1700米, 地势自东向西倾斜。气候干旱水资源极为贫乏。土壤为风沙土,地貌类型主要是格状沙丘、新月型沙丘链,平铺沙地、固定沙地等。 银川平原类型包括贺兰县、永宁县、青铜峡市项目区,地貌类型为黄河冲积

21、平原,地势平坦,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坡降约为1/4000,治理区与农作区交错分布,平原内沟渠纵横,灌溉条件较好。项目治理区多为黄河滩地,呈盐渍荒漠化。3.1.3气候特点项目区地处祖国西北内陆,气候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具有冬寒少雪、 春季多风、夏热短暂、秋雨集中、蒸发强烈、气候干燥、光照充足、降水稀少、热量适中、气温日较差大、风大沙多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点。项目区年平均气温7.9-8.7,绝对最低温度-29C ( 1954年12月28 日灵武),最高气温41.6C (2010年7月29日灵武),气温日较差11.215C,10C的年平均积温为3268 3630。无霜期145-170天,初霜出现在9月

22、下旬10月上旬,晚霜结束于4月下旬5月上旬,光照丰富, 年日照时数为2800 - 31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80 - 220mm,且时空分布不均匀,多集中在夏秋,年季变率大;年平均蒸发量为1744 - 2413mm,为降雨量的8-12倍,空气干燥,年平均干燥度达4.3。风力较大,最大风速 22米/秒,年17米/秒的大风在20天以上。年沙尘暴平均12-19天。 项目区自然灾害为干旱、大风、沙尘暴、热干风、冰雹、霜冻、低温冷害和生理干旱等对农牧业生产威胁很大。3.1.4植物与土壤3. 1.4. 1植物项目区域河东毛乌素沙地的主要植被有:自然生长的灌木有花棒、拧条、沙拐枣、沙冬青、猫头刺、狭叶锦鸡

23、儿、红砂、霸王、杠柳、白刺、柽柳等。草本植物有:牛心朴子、甘草、沙米、芨芨草、针矛、达乌里胡枝子、冰草、盐蒿、狗尾草等。流动沙丘上多生长沙蒿、沙米等,固定半固定沙丘上则以白刺、冰草等为主,丘问低地多芦苇、碱莲、白刺等。 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沙芦草、发菜,其中沙冬青均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二级保护物种。人工栽植的乔木树种有:棒子松、侧柏、桧柏、白榆、旱柳、沙枣、 新疆杨、刺槐等;灌木有:沙拐枣、毛条、花棒、柠条、沙柳等; 种植的牧草有:沙打旺、紫花苜蓿、苏丹草等。 主要经济作物有玉米、葵花、小麦、乔木、土豆等。黄河西岸的冲积平原,自然生长的植被:盐蒿、柽柳、芨芨草、冰草、 针茅等。

24、人工栽植的乔、灌木树种有:新疆杨、速生杨、旱柳、白蜡、国槐、臭椿、刺槐、沙枣、紫穗槐、柽柳等。经济林树种有:苹果、葡萄、桃、李、杏、梨、红枣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瓜果蔬菜等。 3.1.4.1土壤河东毛乌素沙地土壤主要以灰钙土、淡灰钙土、风沙土、盐渍土为主,风蚀作用强烈,土壤的主要特点是沙性强、土体干燥、养分少、肥力低、土壤贫瘠,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低,土壤ph值8.5-8.9左右。局部地区钙积层埋藏浅,仅30-5 O,土壤含砂量较多。银川平原的农田、耕地土壤经过多年的开垦、耕种、淤灌、施肥等渐趋熟化,土壤深厚、肥沃。黄河滩地土壤多为盐化草甸土,土壤盐碱较重,地下水位高,受洪积冲积

25、作用的影响,土壤剖面有明显的成层性。 3.1.5水利水文项目区的河东毛乌素沙地水资源缺乏,地表无常年河流,地下水埋藏较深,灌溉利用价值较低。只有个别丘间低地和低洼地区有浅层地下水, 水量亦不丰富。项目区域内有盐环定扬水工程、东干渠及平罗、兴庆区的沿黄小扬水工程。虽然这些水源距项目实施区较远,但仍有可能提供部分苗木的定植补水。黄河西岸的银川平原农区农业发达,水利设施齐全,区域内有唐徕渠系、惠农渠系、西干渠、汉延渠等大干渠,渠网密布,排灌畅通,沿黄河的滩地地下水位较高,土壤盐碱重,尚未全部开发利用。第四章 项目建设目标4. 1建设目标计划用5年时间,通过防沙治沙示范和创新模型的推广,在毛乌素沙地和

26、黄河沿岸完成荒漠化治理面积76667公顷(115万亩) ,使项目区的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林木保存达到80%以上,封沙育林育草的覆盖度达到50%以上。极大的改善宁夏中北部黄河沿岸的生态环境;使项目区基本建立起稳定的植物群落,形成有效地防风固沙体系;建成沙区边缘的防风固沙骨干林带;使风沙危害显著减弱,减少向黄河的输沙量,荒漠化趋势得以有效地遏制;项目区人居环境根本好转,农牧业生产、交通干线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得到有效保护,促进项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4.2指导思想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指导,以建立和恢复自然植被、遏制荒漠化扩展、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促进项目区域经济社会

27、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物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技术措施为支撑,建设乔灌草、带网片相结合、生态效益稳定的防护林体系,为改善宁夏中北部黄河沿岸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4.3基本原则4.3.1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项目建设要统筹规划,突出治理重点,优先治理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影响大、荒漠化趋势扩展快和相对易于治理地区的土地沙化问题,力争在短期内取得突破。4.3.2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的原则坚持生态优先,把建立自然植被群落和自然修复植被置于优先的位置;划定沙化土地范围,建立封禁保护区,加强受沙化威胁地区农田生态保护与建设。4.3.3坚持以成活为中心的实效原则项目建设的最终目标之一就是造林保存

28、率和植被覆盖度,项目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成活为中心、核查为根本”,采取各种实用技术和工程措施,讲求实效,保证造林保存率和植被覆盖度达到验收标准。 4.3.4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施策、分区突破,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和营林措施有机结合,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4.3.5坚持科学治沙,抗旱节水的原则示范和创新防沙治沙模式,选用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和在当地已引进成功的树种,集成推广抗旱造林和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加强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努力增加科学技术在荒漠化防治中的贡献率。 4.4建设任务4.4.1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建设总规模76667公顷,建设任务分为四部分:营造林工

29、程建设乔木林8900公顷(133500亩),灌木林6447公顷( 96700亩), 草方格沙障灌木林19087公顷( 286300亩),生态经济林2467公顷( 37000 亩),封沙育林育草39767公顷( 596500亩);基础配套林道建设762公里,补灌设施218眼(座、套)、种苗基地建设400 公顷、护林点40处、瞭望塔12座; 能力建设包括国际、国内和基层培训、办公设备、专家咨询等; 监测体系拟计划建设各种类型的监测点8处4. 4. 2各项目区建设任务依据属地管理的原则,各子项目区建设任务见下表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5. 1项目建设区划布局5. 1. 1项目区划的依据依据项目区各建设区

30、域自然地理地貌、立地条件和治理措施的差异性,以及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导因素(风蚀、水蚀、盐渍化)的不同,按照相似类型区相归并和以县为单位组织实施的原则,将项目建设区划分为治理类型区(立地类型组)-立地类型区-项目实施子项目区-项目实施小区四个层次。5.1.2项目区划方案项目建设的总体布局为“两大治理类型区、五个立地类型、八个子项目区、二十三个实施小区”。5. 1.2. 1两大治理类型区为:宁夏黄河东岸毛乌素沙地沙质荒漠化土地治理类型区和银川平原黄河西岸盐渍荒漠化土地治理类型区。1、宁夏黄河东岸毛乌素沙地沙质荒漠化土地治理类型区: 该治理区范围为宁夏黄河东岸毛乌素沙地及农牧交错区沙化土地,按行政区

31、域包括灵武市、盐池县、平罗县、银川市兴庆区、吴忠市利通区项目建设区域。地形地貌为灵盐台地、毛乌素沙漠边缘,台地海拔1200-1700 米,地势自西向东倾斜,气候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年降水量194226mm,水资源极为贫乏。土壤以风沙土、淡灰钙土、灰钙土为主。 荒漠化类型为沙质荒漠化,主要由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固定沙丘、平铺沙地、沙化耕地、风蚀劣地组成,其中灵武市中东部,盐池县中东部和兴庆区,平罗县沿黄河东岸地域分布有连绵起伏的新月型沙丘链。该治理区土地总面积147.48万公顷,本次规划生态治理面积 70667万公顷(106万亩)。其中沙丘固定与生态恢复30900公顷( 46. 35 万亩)

32、;封沙育林育草39767公顷( 59.65万亩)。 2、银川平原黄河西岸盐渍荒漠化土地治理类型区 该治理区范围为贺兰县、永宁县、青铜峡市黄河以西荒漠化土地。 该治理区与农作区交错插花分布。水资源丰富,地势起伏较小,土壤 以草旬土、盐渍土、淡灰钙土为主。荒漠化土地类型多为内陆次生盐渍化土地,少数为灌区腹部风成沙化土地。该治理区土地总面积2. 3万公顷( 34. 5亩),本次规划生态治理面积0.6万公顷( 9万亩),治理重点为营造以黄河护岸和防风固沙为目的护岸林、农田防护林和以改良利用盐碱地、风沙地为目的的生态经济林。5.1.2.2五个立地类型为:干燥型流动沙丘立地类型;干燥型平铺沙地立地类型;半

33、干燥型平铺沙地立地类型;引黄灌区河滩地立地类型; 洪积扇戈壁沙地立地类型。立地类型的划分主要依据地形地貌、土壤、地下水位(沙丘为丘间低地)、典型自然植被及指示植物和治理措施等因素。项目区立地类型划分详见下表:5. 2项目布局5.2. 1营造林工程布局5. 2. 1 1黄河东岸毛乌素沙地治理类型区 依据治理类型区和立地类型区的划分及建设目标和治理措施,在黄河东岸毛乌素沙地治理类型区规划布局了固沙灌木林,封沙育林育草和少量的防风固沙乔木林和生态经济林。其中: 在干燥型流动沙丘立地类型规划布局人工铺设草方格营造强旱生灌木林19087公顷( 28. 65万亩),占该治理区总面积的27%。 在有一定植被

34、覆盖的半干燥型平铺沙地规划实施围栏封育灌草39767公顷( 59. 65万亩),占治理区总面积的56%; 在干燥型平铺沙地规划营造旱生、强旱生灌木林5847公顷( 8. 77 万亩),占该治理区总面积的8.3%;功率: N=55KW(3)给水泵型号:DG12-258流量: Q=12.5m3/h扬程:H=200m配套电机功率:N=15KW 327本项目主要设备选型 本次技术升级改造主要设备选型序号主要技术方案设备选择1白云石煅烧11白云石利用烟气预热204m竖式预热器12二次风利用熟料预热448m竖立冷却器13煅烧4.364m回转窑14风扫球磨机2.24.4m球磨机15辅送、筛分扬尘袋式除尘器4

35、套16控制系统中控系统1套17烟尘控制100电收尘器2原料车间(粉磨制团)21粉磨2.611m球磨机22制团LYQ5.0压球机8台23微机配料MHS系列配料系统1套24破碎、输送、粉磨、制团扬尘控制脉冲袋式除尘2套3还原车间31还原系统56支370罐还炉13台32真空系统SHF10-1.25循环流化床锅炉1台33燃烧蓄热式烧咀蜂窝状蓄热体鼓风及排烟系统34控制系统中控系统1套35出渣自动扒渣机12台36出镁液压挤镁机6台37装料自动填料机6台38环保集气罩集气布袋除尘器除尘4精炼41精炼炉蓄热式精炼炉6台42浇铸86模自动铸锭机4台4.3抽镁液1吨输液泵12台4.4环保集气罩集气布袋除尘器除尘

36、5煤气站3.4两段式煤气炉4台3.2.7环保设施3.2.7.1制备车间烟气及粉尘治理1)回转窑烟气治理白云石电除尘器预分解窑烟气回转窑达标排空2)粉碎压球粉尘治理达标排空压球机球磨机鄂式破碎机袋除尘器引风机吸尘罩3)白云石料场无组织排放面源扬尘治理 在白云石料场周围,按档风抑尘墙高度高于1.3 倍堆料高度,设置4.5m挡风仰尘墙进行隔离防尘。3.2.7.2还原车间烟气、粉尘治理1)还原炉气煤气空气达标排空引风机重力除尘蓄热室还 原 炉2)还原炉出渣粉尘治理重力除尘器达标排空引风机还原罐口还原罐口还原罐口吸尘罩3)还原渣扬尘还原渣由于料度非常细、不含水份,非常容易产生扬尘。为此采用渣坑堆放还原渣

37、,加盖顶部,并将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后的水喷入渣坑,降低扬尘。3.2.7.3业炼车间烟气治理活动式吸烟罩精炼炉引风机达标排空湿式除尘器活动式吸烟罩铸锭机3.2.7.4动办车间烟气粉尘治理1)二段式煤气发生炉煤气净化见制气生产工艺流程图。2)原煤采用简易煤棚存放,煤棚周围设置篱墙隔离;煤气发生炉炉渣采用挡风仰尘墙防尘。并按料堆情况进行适当喷水,有效降低了面源扬尘。3275污水一体化处理生活污水经汇集,进入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进入:COD600mg/L BOD5300mg/L出水:COD60mg/L BOD520mg/L处理水量(m3/d)直径()总长(m)设备件数进水管径()出水管径()进水

38、管离底高()出水管离底高()5257150802013328本项目新增设备及估算见附件33项目治理前后能源消耗及污染排放对比1、能源消耗比对 单位:吨项目改造前改造后消减量折标煤煅烧窑55188216723351623940还原炉75600141963410424360精炼炉599763192280562004总电耗万度89829195281-1054.052-1296.00射流真空锅炉0554400-5544-3960合计45048 2、污染物排放比对 治理前后大气污染排放对比表项目回转窑改造还原炉及蓄热利用精炼炉及蓄热利用射流真空系统改造电耗小计改造前二氧化硫176.6016241.921

39、9.1923204.945924426598烟尘193.158264.620.991605.40964841592炉渣11589.48158761259.4960324.57629049.55改造后二氧化硫69.3504132.787210.214417.740810.752240.8448烟尘75.852145.23611.17219.40411.76263.424炉渣4551.128714.16670.321164.24705.615805.44消减量二氧化硫107.2512109.13288.97792-17.7408-5.80608201.81560.73%45.11%46.78%10

40、0.00%-117.39%45.59%烟尘117.306119.3649.8196-19.404-6.3504220.735260.73%45.11%46.78%-100.00%-117.39%45.59%炉渣7038.367161.84589.176-1164.24-381.02413244.1160.73%45.11%46.78%-100.00%-117.39%45.59%3、改造后年节能量测算名称改造 前改造后节标煤节煤率(%)吨耗标煤量8.234.483.7545.57本项目通过改造治理后,节能效益明显,改造前吨镁综合能耗8.23吨,改造后吨镁综合能耗4.48吨,节标煤3.75万吨,较

41、改造前比节煤率45.57%,年节标煤约3.57吨12000=4.5万吨标煤,避免向空气中排放烟尘220.7t /a,少向大气排放SO2148.99 t /a,少排放炉渣13244.11 t /a。排放浓度满足相关标准要求,达到了环保综 合冶理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目标。3.4治理后能源肖耗及环境状况分析预测项目实施后,对节能减排工作有积极推进作用,将大幅度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有如下效果:(1)余热利用及双蓄热技术将吸收转化烟气和煅白余热,大大降低能源消耗。(2)C技术提高燃料燃烧充分性,在大减少了烟气中粉尘、SO2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3) 个炉膛内逐渐扩散燃烧,大大降低了燃烧燥声。 (4)

42、低回转窑及不原内空气过剩系数,炉温均匀,可以减少还原灌的氧化烧损,氧化烧损率减小1.5%。4、原材料及辅助材料供应消耗 本项目产品煅白及粗镁,所需主要原辅料有耐火材料、钢材及机物料等。普钢材料主要是Q235、20MN,国内首钢、鞍钢和太钢等均可生产,可由国内各有关钢厂采购。钢材货源充足,完全可以满足生产需求。 本项目所需地耐火材料为常规耐火材料,非常容易在市场上购得。 本项目新增新鲜水量主要是生活用水(5.2m3/ d)、生产补充水量为31m3/ d,不可预见2m3/ d。本厂现有自备井眼供水能力为80m3/ h,可以满足生产生活需求。 按生产纲领核算,主要原、辅材料年消耗见附表。5、公用工程

43、及配套设施5.1给排水5.1.1用水量 本项目新增劳动定员为104人,生活用水量按每天50升/人计,日用水量为5.2m3 ;生产用水量为31 m3 /d;不可预见用水量2 m3 /d,合计最大日用水量38.2 m3 /d.5.1.2水源 公司现有自备井一眼,井深130m,日供水量可达到803 /d,能力可满足项目实施后生产、生活及消防的需要。 5.1.3给水系统给水系统采用生产、生活及消防联合给水系统。给水系统主管采用管径为DN100PP-R给水管,DN70以下给水管采用镀锌钢管,并设阀门井、水表井等。室外给水系统采用地沟暗敷设,室内沿墙明敷设各用水点。5.1.4排水系统 厂区排水方式:雨水采

44、用地面排放方式,排放厂区排水沟。 厂区污水排放采用暗管排放方式,排放八达公司原有污水处理系统。 污水管径为DN300DN500钢筋混凝土组成,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检查井选用700砖彻圆形污水检查井。5.1.5消防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厂区消防系统采用临时高压制,消防系统由供水管一室外水池一一消防水泵一室内外消火栓组成。消防水源接入企业原一座300m3消防水池。水泵房内安装二台消防水泵,一备一用,消防时自动启用,确保消防用水。在沿厂区道外侧2m处设置室外地下消火栓,按防火规范配置DN65栓口,消火栓间距不大地120m,保护半径不小一于150m。项目中有易燃气体存在,还应在危险区域设立消防砂或

45、消防土地,用于紧急状态下的消防材料,隔绝气体与空气接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在所有建筑物内根据消防类别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配备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可满足项目实施的消防需要。5.2土建工程5.1.2设计原则 (1)根据厂区的实际情况,结合总图布置,充分利用土地,合理安排布置新建筑特和构筑特的位置和面积,做到土建工程要与全厂生产产功能有机结合。 (2)生产厂房平面和空间设计必须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流程合理、便于管理、利于设备安装维修。 (3)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基础上,应符合防火、防震和防腐要求。 (4)认真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方针,在满足整体规划的要求和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建筑工程投资。5.2.2设计范围本项目工程设计主要范围是预热分解器、坚式冷去器、还原炉蓄热交换系统改造,以及煤气管路。5.2.3建筑及结构设计5.2.3.1预热分解器(1)建筑设计: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