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段家峡节水改造项目可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月段家峡节水改造项目可研报告.doc(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综合说明1.1 灌区概况宝鸡市陇县段家峡水库灌区位于陇县南部,灌区辖陇县8个乡镇,设施灌溉面积12.4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33万亩。灌区是在1958年建成的千惠渠灌区基础上发展的, 1980年更名段家峡水库灌区。1.1.1灌区所在地经济社会概况陇县位于宝鸡市西北部,千河上游,全县辖15个乡镇,158个行政村,总人口25.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73万人。全县总土地面积2285km2,其中耕地面积60.87万亩,人均耕地2.42亩。陇县属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601mm,多年平均气温10.9,多年平均风速1.3m/s,多年平均蒸发量1101mm。全县经济以农业为主
2、,据统计,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2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79元。1.1.2 灌区的基本情况陇县段家峡水库灌区是国有中型灌区,辖曹家湾、东风等个乡镇,60个行政村,8.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1万人。灌区土地面积23.4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4.65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64亩。灌区设施灌溉面积12.4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33万亩。灌区由水库枢纽、输水总干渠、配水枢纽、南干渠、北干渠及田间灌溉渠系组成。其中:总干渠1条长6km,干渠2条长35.6km,支渠2条长11km,斗渠130条148.2km,各类渠系建筑物383座(处)。1.2灌区节水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2.1 灌区骨
3、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段家峡水库灌区始建于1958年,受当时条件所限,建设标准低,配套不齐全。虽然经过多次改建、扩建,渠系工程始终未能得到根本改善,设施整体效益难以发挥。目前灌区水利工程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工程老化失修,破损严重干渠经过50年运行,工程老化失修,破损严重。由于干渠均为东西走向,本地区平均气温在10.9,已衬砌渠道尤其是渠道右岸受冻胀破坏,导致渠道输水能力下降,输水损失大,严重影响灌溉效益的发挥。(2)渠道衬砌率低,输水损失大,供水不足干渠虽经多次加固维修,但衬砌完好率仍然较低,仅为50%左右,特别是主干渠下游段仍为土渠运行,导致渠道淤积严重,过流能力低。输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4、(3)渠系及其建筑物配套不全灌区中大多干渠直接供水给斗渠,根本无法满足农作物需水量的要求,导致灌区内下游段农作物用水困难或因灌溉周期过长致农作物死亡。(4)建筑物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灌区渠系建筑物经过四十多年运行,年久失修,砌石损坏严重,部分控水建筑物变形沉降、闸门启闭不灵等。(5)工程管护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灌区工程管护设施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管理房屋破旧不堪,直接影响职工的正常生产生活。测水量水设施均为人工观测,无自动化观测设施,信息化程度低。1.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段家峡水库灌区地处陇县的“白菜心”,是陇县粮食主产区。灌区自建成运行以来,不仅给灌区经济的增长注入活力,而且大大增加了农
5、业生产后劲,为促进陇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灌区设施老化失修,输水渗漏损失大,使改造后的田间工程效益不能充分发挥,直接影响着工程运行安全和灌区效益的正常发挥,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灌区经过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济作物及优质高效作物种植比例大幅度提高,对水的需求更为迫切,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因此,实施段家峡水库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解决供需矛盾,提高工程供水能力和水的利用率,确保工程发挥效益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灌区群众和当地政府长期的期盼。1.3 节水改造项目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和水利基础设
6、施建设的方针政策,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生产能力为核心,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突出节水增效。通过采用工程措施、农业措施、管理措施对灌区进行综合改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服务水平,为国家的粮食安全、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根据陕西省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大纲的要求,经过对灌区工程全面改造,渠道输水能力将大大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由现状年的0.52提高到0.62,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年的0.44提高到0.52。1.4 主要建设内容根据项目规划要求及目前灌区存在的问题,经
7、实地勘测,主要建设内容为:(1)衬砌改造总干渠1.2km;(2)衬砌改造南干渠12.073km;(3)衬砌改造北干渠9km;(4)新修支渠2条11km;(5)新修末级渠道891条,447.6km;(6)维修改造各类渠系建筑物108座;新修各类渠系建筑物1940座;(7)新修蒲峪河水源补充工程一处;改造泵站10座;(8)改造工程管理设施4处,面积4000;(9)环保土保工程,渠道植树200km。(10)测水量水及信息系统建设。1.5 工程规划设计段家峡水库灌区经过近50年的运行管理,渠系平面布置基本合理,项目处于千河一、二级阶地,渠道基础稳定。本次渠道平面设计维持原状,渠道纵断面比降基本不变。所
8、有渠系建筑物均按相关规范标准设计。1.6 工程管理为确保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建设顺利实施,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工期,按照陕西省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及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有关规定,将成立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水利、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及相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段家峡水库灌区节水改造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建设的宏观指导和协调。在工程建设管理上,按照陕西省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程序,规范管理行为,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组织施工,确保工程高质量,按期完成。1.7 工程投资估算该项目估算总投资10378.47万元。其中建筑安装费9446.56万元,建设管理费229
9、.79万元,勘测设计费229.79万元,基本预备费472.33万元。段家峡水库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总投资10378.47万元,资金筹措方案为:申请省级财政资金7260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105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1050万元;灌区群众自筹1018.47万元。1.8 经济评价1.8.1 主要效益本项目建成后,可保证渠道正常输水,减少渗漏,节约水量,渠系水利用系数由现状年的0.52提高到0.62,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年的0.44提高到0.52,恢复灌溉面积1.3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8.99万亩。年可增产粮食1124.05万kg,经济作物27.84万kg,农产品增加总量1184.89万kg,合计增
10、加产值2726.21万元,年水利综合效益1090.42万元,对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为灌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1.8.2 经济评价根据水利部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本项目经济评价结果为:经济内部收益率10.8%,大于8 %,经济净现值为1837.76万元,大于零;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21,大于1,因此,本项目在国民经济上是可行的。1.9 保障措施1.9.1 健全水法规体系,强化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对水资源的配置作用。进一步加强法制机构能力建设,实现各项执法任务的协调统一,把水行政执法
11、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建立运转灵活、保障有力、管理科学的水行政执法模式,加强对各类违法行为的监督检查,确保水利工程和水利资源免遭破坏。1.9.2 建立稳定可靠的投入机制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计划,当好各级政府的参谋,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努力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随着水价机制的逐步完善,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改变投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开辟水利投入新渠道。1.9.3 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大力推进水管理单位的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深化劳动用工、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选配好领导班子,扩
12、大企业经营者的选择视野。1.9.4 加强工程建设的管理遵守建设程序。规范水利建设项目招标工作。在合同管理上,要积极推行合同文本制度,引入合同争议的调节机制,提高合同履约率,规范建设中的经济行为。在质量管理工作中,要认真贯彻执行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不断完善法人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要通过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流、挤占和挪用水利建设资金。继续落实好项目稽查制度。1.9.5 推进科技创新,注重人才培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水利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总体技术水平,加快水利科技成果的推
13、广,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水利建设与管理人才,切实加强水务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为水务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资源。1.9.6 社会参与,共同实施水利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实施,要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全社会对加快水利发展和改革的认识程度。在规划的制定中,既要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和专家的咨询作用,也要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充分吸收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加大水利工作宣传力度,让全社会了解水利,了解水利面临的繁重建设任务,了解水利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使广大群众自觉的关心水利,形成全社会关心、支
14、持和参与水利改革与发展的良好局面。1.10 工程特性表工 程 特 性 表序 号 及 名 称单位数 量备 注一、基本情况1 耕地总面积万亩14.652 设施灌溉面积万亩12.463 设计灌溉面积万亩10.33二、水文气象1 多年平均降雨量mm6012 多年平均蒸发量mm110120cm3 多年平均径流量亿m31.244 多年平均气温10.9三、灌溉效益1 保证率%502 灌溉面积万亩10.33四、主要建设内容1、衬砌改造总干渠km1.22、衬砌改造南干渠 km12.073 3、衬砌改造北干渠km94、新修支渠km11 5、新修末级渠道km447.66、新修蒲峪河水源补充工程处17、改造泵站座10
15、8、新修各类渠系建筑物座19409、维修各类渠系建筑物座108工 程 特 性 表序 号 及 名 称单位数 量备 注10、改造工程管理设施4处400011、环保土保工程km20012、测水量水及信息系统建设六、施工1主体工程数量土方开挖万m374.8土方回填万m351.67砌石万m36.67砼m34.11渠堤植树km2002 主要建筑材料 水泥t18728 砂m353340碎石m338576块(片)石m378337七、经济指标工程总投资万元10378.47建筑工程投资万元9152.14设备及安装工程投资万元294.52独立费用万元459.48预备费万元472.33八、管理单位个8农民用水者协会九
16、、综合利用指标经济内部收益率%10.8经济净现值万元1837.76经济效益费用比万元1.212 灌区概况2.1自然社会概况2.1.1 灌区所在地概况陇县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渭北黄土高塬西端,地处东经1062632107811,北纬34251735645之间,东连千阳,南临宝鸡,西北与甘肃省清水、张家川、华亭、崇信、灵台毗邻。县境东西长59.71km,南北宽57.6km,总面积2285km2。陇县地处宝鸡西北边陲地区,全县辖曹家湾、杜阳、东风等15个乡镇,158个行政村,总人口25.19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73万人。总土地面积2285km2,其中耕地面积60.87万亩,人均耕地面积2.42
17、亩。粮食作物种植主要有小麦、玉米、豆类等,经济作物种植有油菜、辣椒、烤烟,林杂果等,农业生产复种指数150%。据统计,2009年全县粮食总产量12170万kg,油菜总产量243.8万kg,其它农作物产量1645万kg。陇县为主要的畜牧奶牛养殖基地,全县生产总值25.6亿元(现价),其中农业总产值9.7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079元。陇县属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受地形影响,区域立体小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多年平均降雨量601mm,多年平均风速1.3ms,多年平均气温10.9,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17,多年平均蒸发量1101mm。陇县地势西北高
18、,东南低,海拔高程在600m2428m之间,区域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地形复杂。陇县境内主要河流为黄河流域渭河水系的一级支流千河,发源于甘肃省六盘山庙岭梁,全长152.6km,控制流域面积3494 km2,从陇县西部唐家河入境,横贯全县东西,县内流长68.75km, 流域面积1957.9km2,多年平均流量5.6 m3/s,年径流量3.54亿m3,流入千河的较大支流左侧有24条,右侧有25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有石关沟河、北河、咸宜关河、蒲峪河、普洛河等。区域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岩孔隙水、碎屑岩孔隙裂隙水、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及结晶岩裂隙水等三种类型。地下水年可开采利用量为2989.8
19、3万m3,现开采利用量为578.56万m3,占可开采利用量的19.4%,主要用于人畜饮水、乡镇企业用水。全县主要土壤类型有黑壤土、黄土性土等土类。西部山区植被较好,是山货林产基地之一;中部千河河谷地区,地势平缓,是本县主要的农耕区,段家峡水库灌区位于本区域;千河河谷两侧为黄土台塬浅山丘陵区。主要自然灾害以旱灾、冰雹为主,干旱四季均有发生,春旱和夏旱较为突出,其次为洪涝、滑坡等地质灾害。2.1.2 段家峡水库灌区概况陇县段家峡水库灌区的前身为1958年建成的千惠渠自流灌区,1972年段家峡水库建成后改造为水库灌区,1980年更名段家峡水库灌区。灌区辖曹家湾、天成、堎底下、城关、东南、牙科、杜阳、
20、东风等个乡镇,60个行政村,240个村民小组,8.93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1万人,劳力4.8万个,灌区土地面积23.49万亩,耕地面积14.65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64亩。灌区设施灌溉面积12.4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33万亩。灌区由水库枢纽、输水总干渠、配水枢纽、南干渠、北干渠及田间灌溉渠系组成。2.2 水土资源概况2.2.1 水资源概况根据宝鸡市水文实用手册和陕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陇县地表水主要来自千河、大黑河、达溪河等,多年平均径流量5.64亿m3。千河全长152.6km,河道平均比降5.8,控制流域面积3494 km2,县域以上千河流域面积为1059 km2,多年
21、平均径流量1.78亿m3。段家峡水库位于千河上游的陇县曹家湾镇段家峡村,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643km3,多年平均径流量1.24亿m3,总库容1440万m3,有效库容885万m3。县域内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据陇县水利志数据显示,地下水年可开采利用量为2989.83万m3,现已开采利用量为578.56万m3,占可开采利用量的19.4%,其中灌区内已开采利用量为393.8万m3,主要用于人畜饮水、乡镇企业用水。段家峡水库灌区灌溉用水水源为段家峡水库。地下水主要用于人畜饮水、工业生产及其他用水,按需定采,实际供水量基本等于需水量。因此灌区水资源平衡分析计算中人畜饮水、工业生产及其他用水进多少出多少。
22、2.2.2 土地利用状况灌区土地面积23.49万亩,耕地面积14.65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64亩。灌区设施灌溉面积12.4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33万亩。2.3 灌区概况陇县段家峡水库灌区的前身为1958年建成的千惠渠自流灌区,1972年段家峡水库建成后改造为水库灌区,1980年更名段家峡水库灌区。灌区辖曹家湾、天成、堎底下、城关、东南、牙科、杜阳、东风等个乡镇,60个行政村,240个村民小组,8.93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1万人,劳力4.8万个,灌区土地面积23.49万亩,耕地面积14.65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64亩。灌区设施灌溉面积12.4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33万亩。灌区
23、由水库枢纽、输水总干渠、配水枢纽、南干渠、北干渠及田间灌溉渠系组成。(1)水库枢纽工程段家峡水库枢纽为中型水库,1972年建成,坝长187.5m,坝高43m,坝顶宽12m,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643km2,多年平均入库径流量1.24亿m3,原设计总库容1832.4万m3, 2004年经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后复核计算水库库容1440万m3,有效库容885万m3,调洪库容410万m3,死库容165万m3,主要建筑物为三级,次要建筑物为四级,设计洪水标准为五十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0年一遇。该工程投资2100万元,已于2006年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目前运行良好。(2)渠道工程总干渠位于水库与配水枢
24、纽之间,全长6km,其中砼U型衬砌817m,隧洞2987m,矩形浆砌石衬砌2196m,衬砌完好率80%,各类建筑物14座,设计流量7.7m3/s,校核流量10 m3/s。南干渠1958年建成,总长26.6km,已衬砌17km,衬砌完好率50%;支渠2条11km,衬砌完好率45%,南干渠共有各类建筑物136座,其中倒虹2座、跌水17座、渡槽9座、桥涵48座、退水4座、斗门45座、节制闸和进水闸11座。干渠断面形式为梯形、矩形,渠首设计引水流量5 m3/s,渠末梁甫至杜阳段设计流量3 m3/s。北干渠全长9km,已衬砌9km,衬砌完好率50%。断面形式为U型、矩形、梯形。其中明渠8.5km,暗渠0
25、.5km,设计引水流量2 m3/s。各类建筑物114座,其中桥涵45座,斗门38座,退水1座,跌水30座。南干一支渠全长5474km,全部为抽水灌区,有效灌溉面积9000亩,设计流量0.6 m3/s, 校核流量0.7 m3/s,比降1/1500,断面形式为砼U型、浆砌石矩形,其中浆砌石矩形230m,砼U型5234m。共有各类建筑物53座,其中跌水11座、斗门9座、渡槽2座、分水闸1座、倒虹1座、农用桥18座,退水1座。南干二支渠全长5490km,全部为自流灌区,有效灌溉面积2300亩,设计流量0.3 m3/s, 校核流量0.4 m3/s,比降1/1500,断面形式为砼U型、浆砌石矩形,其中浆砌
26、石矩形1785m,砼U型3488m。共有各类建筑物66座,其中浆砌石矩形跌水16座、砼U形跌水4座、斗门10座、渡槽2座、倒虹2座、涵洞5座、农用桥21座,公路桥4座,退水1座。2.4 灌区水源灌区的灌溉水源为段家峡水库。工程于1972年建成,坝长187.5m,坝高43m,坝顶宽12m,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643km2,多年平均入库径流量1.24亿m3,原设计总库容1832.4万m3, 2004年经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后复核计算水库库容1440万m3,有效库容885万m3,调洪库容410万m3,死库容165万m3,主要建筑物为三级,次要建筑物为四级,设计洪水标准为五十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0
27、年一遇。段家峡水库建成后,水库管理部门观测有1982-2008年历年日水位、下泄流量和溢洪量。根据千河流域的水文资料显示,段家峡水文站有19601970年11年水文观测资料,段家峡水库有19822008年27年观测资料,下游的冯家山水库已有多年水文成果,故采用段家峡站实测年径流和千阳站同期天然年径流进行相关计算,插补延长出段家峡水库缺测年19571959年、19711981年年径流量,从而得到段家峡水库1957年-2008年52年径流系列,其平均值为1.24亿m3。按矩法估算统计参数的初值,然后采用P-型曲线进行适线,其统计参数为:W=1.24亿m3,CV=0.63,CS/CV=2.5。不同频
28、率年径流量见表2.1,多年平均径流年内月分配见表2.2。段家峡水库坝址年径流计算成果表表2.1 单位:亿m3统计参数P(%)均值CVCS/CV102550759095971.240.632.52.2791.6011.0440.6680.4590.3790.341段家峡水库坝址多年平均径流年内月分配表表2.2 单位:亿m3月份123456789101112年径流量0.0360.030.040.0840.1180.070.1440.1690.2390.180.0840.0481.24百分比(%)2.92.423.226.769.55.6411.613.6119.2414.496.763.86100
29、2.5 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段家峡水库灌区干渠工程始建于1958年,在五十年的运行期间,虽经数次改、扩建,但均因受当时社会经济条件限制,建设标准不高,渠系工程不配套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改善,工程老化失修等问题日益严重。目前灌区水利工程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工程老化失修,破损严重干渠经过50年运行,工程老化失修,破损严重。由于干渠均为东西走向,本地区平均气温在10.9,已衬砌渠道受冻胀破坏,鼓胀滑塌十分严重,尤其是渠道右岸(阴坡)几乎全部破损,导致渠道输水能力严重下降,影响灌溉效益的发挥。(2)渠道衬砌率低,输水损失大,供水不足干渠虽经多次加固维修,但衬砌完好率仍然较低,仅为50%左右,特别是主干
30、渠下游段仍为土渠运行,导致渠道淤积严重,过流能力低。灌溉季节渠道堵塞现象不断,输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甚至给当地群众造成一定的经济财产损失。(3)渠系及其建筑物配套不全灌区大多为干渠直接供水给斗渠,根本无法满足农作物需水量的要求,导致灌区内下游段农作物用水困难或因灌溉周期过长致农作物死亡,出现“水中旱”、“渠边旱”。(4)建筑物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灌区渠系建筑物经过四十多年运行,大多年久失修,砌石损坏严重,部分控水建筑物变形沉降、闸门启闭不灵等。问题的存在给灌溉用水管理造成影响。(5)工程管护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灌区工程管护设施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管理房屋破旧不堪,直接影响职工的正常生产生活。测
31、水量水设施均为人工观测,无自动化观测设施,信息化程度低。2.6 灌区的地位和作用段家峡水库灌区是陇县唯一的国有中型灌区,设施灌溉面积12.4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33万亩。现有中型水库1座,引水总干渠6km,配水枢纽1座,南、北干渠两条共35.6km,支渠两条共11km,各类渠系建筑物383座。灌区工程于1958年建成后,大大改善了灌区农业生产条件,成为项目所在地粮、果、菜的主产区,促进了灌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随着灌区高效农业的迅速发展,水利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柱。骨干水利工程是保证灌区正常供水、发挥效益
32、的关健,是提高灌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灌区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保障,对进一步促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快建设富裕和谐新陇县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实施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建设意义重大。3 节水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 灌区水利工程设施现状灌区由水库枢纽、输水总干渠、配水枢纽、南干渠、北干渠及田间灌溉渠系组成。其中:总干渠1条长6km,干渠2条长35.6km,支渠2条长11km,斗渠130条148.2km,各类渠系建筑物383座(处)。段家峡水库枢纽为中型水库,1972年建成,控制流域面积643km2,原设计总库容1832.4万m3,2004年经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后复核计算水库库
33、容1440万m3,有效库容885万m3,调洪库容410万m3,死库容165万m3,主要建筑物为三级,次要建筑物为四级,设计洪水标准为五十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0年一遇。该工程投资2100万元,已于2006年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目前运行良好。总干渠位于水库与配水枢纽之间,设计流量7.7m3/s,校核流量10 m3/s,全长6km,其中砼U型衬砌817m,隧洞2987m,矩形浆砌石衬砌2196m,衬砌完好率50%,各类建筑物14座。南干渠总长26.6km,已衬砌17km,衬砌完好率50%;支渠2条11km。南干渠共有各类建筑物136座,其中倒虹2座、跌水17座、渡槽9座、桥涵48座、退水4座
34、、斗门45座、节制闸和进水闸11座。干渠断面形式为梯形、矩形,渠首设计引水流量5 m3/s,渠末梁甫至杜阳段设计流量3 m3/s。北干渠全长9km,已衬砌9km,衬砌完好率50%。断面形式为U型、矩形、梯形。其中明渠8.5km,暗渠0.5km,设计引水流量2 m3/s。各类建筑物114座,其中桥涵45座,斗门38座,退水1座,跌水30座。南干一支渠全长5474km,全部为抽水灌区,有效灌溉面积9000亩,设计流量0.6 m3/s, 校核流量0.7 m3/s,比降1/1500,断面形式为砼U型、浆砌石矩形,其中浆砌石矩形230m,砼U型5234m。共有各类建筑物53座。南干二支渠全长5490km
35、,全部为自流灌区,有效灌溉面积2300亩,设计流量0.3 m3/s, 校核流量0.4 m3/s,比降1/1500,断面形式为砼U型、浆砌石矩形,其中浆砌石矩形1785m,砼U型3488m。共有各类建筑物66座。3.2 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段家峡水库灌区始建于1958年,在五十年的运行期间,虽经数次改、扩建,但均因受当时社会经济条件限制,建设标准不高,渠系工程不配套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改善,工程老化失修等问题日益严重。目前灌区水利工程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工程老化失修,破损严重干渠经过50年运行,工程老化失修,破损严重。由于干渠均为东西走向,本地区平均气温在10.9,已衬砌渠道受冻胀破坏,鼓胀滑塌
36、十分严重,尤其是渠道右岸(阴坡)几乎全部破损,导致渠道输水能力严重下降,影响灌溉效益的发挥。(2)渠道衬砌率低,输水损失大,供水不足干渠虽经多次加固维修,但衬砌完好率仍然较低,仅为50%左右,特别是主干渠下游段仍为土渠运行,导致渠道淤积严重,过流能力低。灌溉季节渠道堵塞现象不断,输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甚至给当地群众造成一定的经济财产损失。(3)渠系及其建筑物配套不全灌区大多为干渠直接供水给斗渠,根本无法满足农作物需水量的要求,导致灌区内下游段农作物用水困难或因灌溉周期过长致农作物死亡,出现“水中旱”、“渠边旱”。(4)建筑物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灌区渠系建筑物经过四十多年运行,大多年久失修,砌石损
37、坏严重,部分控水建筑物变形沉降、闸门启闭不灵等。问题的存在给灌溉用水管理造成影响。(5)工程管护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灌区工程管护设施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管理房屋破旧不堪,直接影响职工的正常生产生活。测水量水设施均为人工观测,无自动化观测设施,信息化程度低。3.3灌区节水改造的必要性加大灌区配套续建投入,改善水系条件,实施灌区配套续建,发展高效农业、精品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保障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实施项目建设,是实行节水增效,缓解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迫切需要。就我区而言,灌区农业用水除本地有限的水资源以外,无其他水源可引用。要使灌区现行的粗放式农业灌溉方式向集约化精细灌溉发
38、展,只有通过灌区续建配套,发展防渗渠道、管道输水等节水工程措施,才能有效地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灌溉保证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产出率。 实施项目建设,是强化水利行业管理,实行水利产业化发展的迫切要求。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灌区工程建设和管理中一些深层次矛盾显露出来,由于灌区投入不足、工程配套陈旧、设施老化、效益衰减,农业生产喝“大锅水”的现象依然存在,直接影响到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实施项目建设,是灌区群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 实施项目建设是支持灌区工业生产发展加快灌区经济速度的迫切需要。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本地区投
39、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和当地民营企业项目建设速度增长较快,需要灌区提供供水保障。 实施项目建设,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充实物质装备改造传统水利,为经济社会现代化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保证。 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需要,由前面两期工程的实施,金黔灌区工程建设已具备一定的条件并渐趋完善,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近一步充分发挥工程系统的效率,以实现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并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实施项目建设是保障灌区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综上所述,灌区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
40、改造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3.4 灌区节水改造的可行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一号文件”支持农业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建设环境。县委、县政府及县水利局都十分重视灌区节水改造建设,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摆在发展全县经济的首位。灌区具有丰富的水土资源。灌区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地平整、灌溉水源有充分的保证,是粮经作物的主产区。具有一定的工程基础和建设管理经验。近年来为了合理利用农业水土资源,大力发展灌区经济,促进灌区良性循环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灌区于前期利用各种补助资金开展了灌区水利骨干工程和对水源工程的建设和
41、除险加固,为灌区奠定了很好的工程基础。 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意识。两县在灌区范围内大力开展小流域综合整治,积极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 具有较强的协同投入能力。项目区经济有一定基础,配套资金能够得到保障。各级政府、各行各业为全面实施灌区更新改造和现代化建设,做好了思想上、经济上和技术上的准备。灌区交通、供电、供水及通讯条件优越,便于项目实施。4 项目区水土资源平衡分析4.1 灌区范围及土地资源4.1.1 灌区范围灌区辖曹家湾、天成、堎底下、城关、东南、牙科、杜阳、东风等个乡镇,60个行政村,240个村民小组,8.93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1万人,劳力4.8万个,灌区土地面积23.49万亩,耕地面
42、积14.65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64亩。灌区设施灌溉面积12.4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33万亩。4.1.2 土地资源利用分类灌区土地面积23.4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4.65万亩,园林面积0.1万亩,城镇村、工矿用地3.2万亩,交通运输用地0.42万亩,水利设施用地0.33万亩,其他用地4.79万亩。4.1.3 土地利用规划规划期内,确保14.65万亩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保障科学发展的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得到有效控制,闲置和低效建设用地得到充分利用,建设用地空间不断扩展,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不断提高,有效保障科学发展的用地需求。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农用地保持基本稳定,建设
43、用地得到有效控制,未利用地得到合理开发,城乡用地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的减少相挂钩。到2015年,农用地稳定在14万亩,建设用地总面积控制在0.65万亩以内。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全面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和建设用地整理取得明显成效,新增工矿废弃地实现全面复垦,后备耕地资源得到适度开发。土地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积极成效。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治理取得明显进展,农用地特别是耕地污染的防治工作得到加强。土地管理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明显增强。土地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市场机制逐步健全,土地管理的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等手段不断完善,土地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
44、提高。4.2 灌区面积和种植结构4.2.1 灌区面积灌区辖陇县8个乡镇,土地面积23.4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4.65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64亩。灌区设施灌溉面积12.4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33万亩。4.2.2 灌区种植结构灌区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辣椒、油菜等为主,烤烟、林杂果等经济作物为辅,复种指数150%。4.3 灌溉标准和灌溉制度4.3.1 灌溉标准段家峡水库灌区取水于千河,根据1986-1990年千河水质监测结果: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80mg/L,小于100 mg/L;化学需氧量(CODCr)在150200mgL之间,小于200 mg/L;硫化物在0.20.5mg/L之间
45、,小于1 mg/L;悬浮物为100mg/L,小于100 mg/L;水的值为8.3,在5.58.5之间。通过监测成果分析,千河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规定要求。4.3.2 灌溉制度灌区现状年(2009年)灌溉制度(P=50%)作物名称作物种植比例(%)作物种植面积(万亩)灌水次数灌水定额(m3/亩)灌溉定额(m3/亩)灌水时段灌水天数综合净灌水定额(m3/亩)小麦655.8415010515/1130/1245140.752551/320/450油菜50.451509515/11-20/12352451/3-30/330玉米504.50145908/4-28/42024525/6-15/720辣椒252.251357515/5-30/5152401/7-20/720豆类及其它50.451408015/7-30/7152405/8-20/815合计150灌区现状渠系水利用系数0.52,灌溉水利用系数0.44,综合净灌水定额140.75m3/亩,毛灌水定额319.9m3/亩,有效灌溉面积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