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亩优质棉花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44152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3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00亩优质棉花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500亩优质棉花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500亩优质棉花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500亩优质棉花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500亩优质棉花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00亩优质棉花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00亩优质棉花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县500亩优质棉花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第1章 项目摘要11.1项目摘要说明11.2可行性研究的依据4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51.4结论5第2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72.1项目建设背景7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2第3章 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143.1市场供求调查143.2项目区生产能力调查与分析183.3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分析19第4章 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214.1基本情况214.2人员状况224.3财务状况224.4现有建筑设施与配套仪器设备状况224.5专业技术水平224.6管理机制23第5章 项目地点选择分析245.1选址原则245.2项

2、目建设地点245.3项目区建设条件25第6章 工艺技术方案286.1技术来源与技术水平286.2品种选择286.3技术方案296.4工艺流程31第7章 项目建设目标337.1项目建设目标337.2总体布局与规模34第8章 项目建设内容358.1建设内容358.2建设方案358.3仪器设备37第9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399.1投资估算的范围399.2投资估算的依据399.3投资估算399.4资金筹措41第10章 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4310.1项目建设期限4310.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43第11章 土地、规划和环保4511.1土地与规划4511.2环境保护4511.3节能4611.4劳动安全4

3、8第12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4912.1项目建设组织管理4912.2项目建成后运行管理5212.3项目运行费用54第13章 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5513.1经济效益分析5513.2项目风险评价6113.3社会效益6513.4生态效益6513.5新增固定资产和开发、生产能力66第14章 招标方案6714.1招标范围6714.2招标组织形式6714.3招标方式69有关证明材料及附表70一、附表70二、附件70三、附图71第1章 项目摘要1.1项目摘要说明1.1.1项目名称某某省某某地县2013年优质棉花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1.1.2项目承担单位承担单位:某某地县经作局法人代表:*联系电话:*1.1

4、.3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优质棉花示范生产基地12000亩,建设地位于某某地县某某地。其中某某10000亩,某某2000亩。1.1.4建设期限本项目建设期拟定为1年。1.1.5建设内容与规模本项目建设优质棉花生产示范基地12000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2000亩、修建干渠2公里、支渠4公里、田间道路3公里、涵管200米、渡槽6座、农用桥6座、提灌站5座、晒场3000平方米、育苗大棚3000平方米。购置旋耕机等各类农机具、设备等148台。项目建成后,优质棉花生产示范基地籽棉产量提高到400公斤/亩,新增籽棉产量60万公斤。1.1.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为600万元。其中田间工程投资

5、482.00万元,仪器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投资58.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2.00万元,预备费28.00万元。本项目资金筹措由中央、地方共同承担。本项目拟申请中央投资500万元,按2013年优质棉花生产示范基地项目申报指导意见要求:中央投资与地方配套按照东部地区10.5、中部地区10.2、西部地区10.1的比例执行。某某省某某地县属中部地区,按1:0.2比例,地方配套资金100万元(见地方配套资金承诺函)。1.1.7运行费用项目运行自投产到达产年共需要38.79万元作为运行费,由项目单位另行自筹,不列入项目投资范畴。1.1.8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按增量投资与增量效益分析,项目达产后,标准化

6、示范区棉田籽棉单产提高20%左右,亩产量提高到400公斤/亩左右,总产增加60万公斤,保守按籽棉8元每公斤计算,新增销售收入480万元,总成本费用262.50万元,经营成本225.42万元,利润总额217.50万元,项目平均投资利润率为29.94%,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35.21%,财务净现值(i=8%)为1187.93万元,投资回收期3.9年(含建设期)。2、社会效益本项目的实施,改善了棉田生产条件,大大提高了籽棉产量,有利于加快棉花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有利于优化我国棉花品质结构,促进我国纺织品的质量升级,提高了

7、原棉在世界上的质量地位。项目实施后,可辐射带动全县和周边地区至少10万亩优质棉花的生产和发展,有效地稳定和增强棉花生产的发展地位。按每户种植5亩计算,可带动2万户以上农户致富,每亩增产籽棉50公斤以上,按8元每公斤计算,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可有效促进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满足市场对原料的多元化需求,带动棉花加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出路,拓宽城镇下岗职工就业渠道,维护和促进社会的繁荣稳定,同时增强棉花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显著。3、生态效益项目建成后,基地生产实行无害化管理,对病虫防治采取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杜绝使用高毒、残留期

8、长的农药,特别是抗虫杂交棉种的推广,大范围减少了用药次数和用量,保护害虫天敌,大大降低了棉农劳动强度,减少了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净化了环境。通过推广简化栽培、免耕栽培等节本增效技术,有效地防止棉田水土流失。通过科学的灌溉技术,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整个项目的实施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起到十分明显的作用。1.2可行性研究的依据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2、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3、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4、全国棉花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3);5、2013年优质棉花生产

9、示范基地项目申报指导意见;6、某某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7、农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格式和要求;8、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项目总投资万元6002资金筹措万元600其中:中央投资万元500地方配套万元1003年销售收入万元480达产年4年总成本万元262.50达产年5年经营成本万元225.42达产年6年利润总额万元217.50达产年7所得税万元0棉花种植免税8财务内部收益率%35.21税后,计算期10年9财务净现值万元1187.93IRR=8%10投资回收期年3.9税后,含建设期11投资利润率%29.9412盈亏平

10、衡点%30.29计算期平均13资产负债率%0.29%计算期平均1.4结论本项目的实施符合中央农村工作精神和行业发展要求,项目提出的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充分考虑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强,管理措施到位,切实可行。项目的投资方向明确,资金分配合理。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符合要求,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项目原料供应可靠,产品销售渠道顺畅,建设条件优越,工艺技术成熟,设备先进。项目的实施,能有效地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该项目可行,建议主管部门批准实施。第2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2.1项目建设背景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

11、有重要地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2009-2010年国内纱产量的年度增长率分别为12.72%和13.52%,产量分别达到2170.92万吨和2393.46万吨,纱产量的快速增长同棉花产量的下降形成对比,国内棉花的产需缺口加大,并且不断积累,国内棉花产需缺口由2007/08年度的226万吨增长到2009/10年度的318万吨;进口少于国内的产需缺口,导致国内的棉花的期末库存安全系数不断下降。作物年度的年末库存由2007/08年度的505万吨降到2010/11年度的292万吨,安全系数又49.2%降到28.6%。纺织业是中国的优势产业,纺织品

12、出口创汇占总额的30%,国内棉花产供能力严重失衡。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已波及到了中国的实体经济,以出口为主要增长方式的纺织服装产业遭受重创,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棉花产业也受到不利影响。某某地县是传统的植棉大县,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也是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在全省的棉花生产中列居第二,棉花产业成为某某地县农业经济的“半边天”。20011年棉花播种面积18万亩左右,总产在36万担左右,单产水平在全国处领先位置,棉花已成为某某地县种植业主要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某某地县以促进农业发呢、农民增收为抓手,抓住高效农业主线,狠

13、抓棉花生产,在扩大面积,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效益上下足工夫。一是适当稳定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使全县种植面积稳中有升超过18万亩;二是调整布局进行优化组合,做到四稳定,两转称,即:稳定集中连片面积、稳定高产高效面积、稳定间作套种面积、稳定旱涝保收面积。由分散向集中转移,小户向种植大户转移。使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沿江滨湖的江洲、某某、永安和丘陵水改旱的马回岭、岷山等乡外埠 。全县目前植棉万亩以上的乡镇达到6个;三是推广农业科技,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发放棉花技术资料和生产指导意见,派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民实地授课。随着多年来科技入户工程的不断深入,棉花科技应用和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良种良法综

14、合高产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节本增效技术、防灾减灾技术、农机化技术等应用面不断扩大,为棉花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某某地县从2009年开始实施农业部棉花高产创建项目,连续三年被某某省农业厅评为“高产创建工作先进县”。2011开始示范推广棉花轻简育苗移栽技术,这一技术推广活动,取得了“省工、省种、省成本和苗床成苗率高、移栽成活率高以及经济效益好”的明显成效,广大棉农乐于接受,全县推广面积超过10000亩以上。2012年农业部全国棉花生产形势分析暨轻简育苗移栽现场会,在观摩我县江洲、某某现场后,得到与会领导.专家同行充分肯定和好评。这顶技术将在优质棉基地全面推广。某某地县经作局是为某某地县农

15、民服务的重要职能部门,提高棉花产量,提升植棉效益是其重要职责任务。为促进我县棉花发展,为提高我国棉花自给率,某某地县经作局在探讨、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标准化棉花生产示范基地”的基本思路,并委托具有农业咨询资质的单位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是巩固和发展棉花生产基础地位的必然选择某某地县是全国棉花基地县,地处某某环鄱阳湖植棉带,有着悠久的植棉历史,棉花品质和单产均居全国前茅。历年棉花种植面积较大,多年稳定在17-18万亩左右。棉农植棉积极性高、对棉花感情深,植棉技术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高,棉花收购加工基础设施好,棉花销售渠道广。发展棉花生产,巩固棉花生产基

16、础地位始终是全县农业工作重要的课题。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品种规划和全国棉花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将长江流域及环鄱阳湖棉区列入国家棉花发展的优势产区。某某地县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棉花生产的良好机遇,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依靠科技、效益优先、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原则,采取“扩大面积、优化布局、主攻品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规范市场、搞活流通、推进产业化经营进程” 等途径,改进现有的棉花品质结构,使该县逐步成为某某省适纺50支纱以上原棉主产区,从而大大增强棉花生产发展后劲,提高棉花整体生产水平,促进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2.2是增强和提高棉花市场竞争能力的迫切需要。我国是产棉大国

17、,也是纺织大国。棉花生产是纺织和服装行业的基础,为迎接市场挑战,棉花生产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的发展思路,通过棉花产业链的有机整合和生产资源的合理分配,不断提高原棉的产量和品质,改善品质结构,改变目前我省棉花生产上陆地中长绒原棉单一结构的不合理现状,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以适应原棉品质结构调整和市场对原棉的多元化需求。2.2.3是增加棉农收入的必由之路。棉花产业不仅是我国3亿棉农的重要经济来源,而且关系到1000万纺织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稳定及棉纺工业发展。针对棉花增产不增收,旧棉库存未消化完毕而新棉价格持续走低,市场出现卖棉难严峻问题

18、情况下,国家多次采取收储棉花政策,对稳定市场价格起到明显的作用。目前,某某地县的经济工业化程度还不高,农业经济所占比重仍然很大,棉农对植棉收入依赖度高。全县棉花种植18万多亩,棉花生产是某某地县农业的重头戏,常年棉花收入占种植业收入的60%以上。抓好棉花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就能很好带动全县棉花生产的发展,如能实现增产10-15%的目标,全县就可增收6000-7000万元,农民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2.2.4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某某地县农业结构在不断地调整优化,但是棉花品质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区域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竞争优势尚不明显。实行

19、棉花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充分挖掘农业资源,发挥区位优势,尽快形成科学合理的棉花生产布局,做大做强优质棉产业是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棉花生产和管理水平,对从根本上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某某地县棉花加工企业的生产规模已超过4万吨,对棉花需求量很大,当地棉花产量无法满足。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极大地增强当地棉花的市场竞争力,通过项目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挖掘资源潜力、释放和形成新的生产力,为加快全县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3.1产业基础雄厚某某地县有良好的棉花产业基础,多年来棉花总产一直

20、在某某省名列二,单产居领先水平,并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五十年代以来,某某地县棉花生产曾多次受到国务院、农业部的表彰。1990年列入全国优质棉基地县,1994年跨入全国植棉百强县,。1995年亩均单产,亩均入库量都均处全国前茅。至目前单产一直保持在某某省第一。2.3.2生态环境优越本地区气候良好,光热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数达2043小时,年平均气温17.2,10的有效积温达5300,无霜期261天,15时间常年在190天左右,年降雨量1500mm左右,80%以上分布在棉花生产季节。为优质棉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2.3.3技术队伍素质高某某地县棉花生产技术队伍稳定,技术力量雄厚,全县从事

21、棉花技术研究及推广的科技人员达60多人,其中高级农艺师5人,农艺师15人,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0多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科技人员占60%。全县棉花种植业技术队伍结构合理,力量强大,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技术基础。2.3.4技术体系成熟近年来,由于某某地县棉花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全县棉花生产种植技术不断提高,良种技术体系不断成熟,已熟练掌握了棉花当家品种的提纯复壮技术,杂交抗虫棉制种技术及脱绒包衣包装技术,初步形成了“育、繁、加、推”一体化的技术体系。2.3.5政策扶持有利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棉花项目扶持政策,省、市也从政策上、技术上、资金上、服务上拿出了许多过硬的措施,有利的支持棉区建设。第

22、3章 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3.1市场供求调查3.1.1国际市场供求现状根据美国农业部10月份的最新报告,预计2011/12年度全球棉花产量为2703.86万吨,创出历史新高,同比2010/11年度增加了198.34万吨或7.92%;全球棉花消费量预计为2490.28万吨,较2010/11年度略有提高,增加了1.31万吨或0.05%;因此预计2011/12年度期末库存为1193.76万吨,较2010/11年度提高216.85万吨或22.02%;库存消费比也回升至47.94%。由于受到上一年度全球棉价处于历史性高位的影响,全球主要产棉国的植棉面积均有所增加,因此也造就了2011/12年度棉花产量创出

23、了历史新高。但是在产量创出新高的同时,消费增长却开始显现乏力。年初以来,欧债危机越演越烈,美国经济增长乏力,日本震后恢复缓慢,作为服装主要消费地区的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需求有所减弱,因此未来全球棉花消费增长可能出现停滞甚至倒退。下年度期末库存预计出现回升,全球棉花市场基本面将由此前紧张进入宽松格局。因此新年度预计全球棉花基本面在连续6年供不应求后首次转为供大于求,期末库存也在连续5年减少后首次出现回升,库存消费比也回到了过去6年的平均水准之上。2011/12年度的供需宽松格局基本已定,但是需求可能会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3.1.2国内市场供求现状2009-2010年国内纱产量的年度增长率分别为12.

24、72%和13.52%,产量分别达到2170.92万吨和2393.46万吨,纱产量的快速增长同棉花产量的下降形成对比,国内棉花的产需缺口加大,并且不断积累,国内棉花产需缺口由2007/08年度的226万吨增长到2009/10年度的318万吨;进口少于国内的产需缺口,导致国内的棉花的期末库存安全系数不断下降。作物年度的年末库存由2007/08年度的505万吨降到2010/11年度的292万吨,安全系数又49.2%降到28.6%。年度安全系数大幅下降使得棉花成为全球资金追逐的明星产品,从而加剧棉花价格的涨跌区间和波动幅度。2011/12年的供求关系来看,2010/11年度国内棉花期末库存和安全系数连

25、续三年下降,这是2010/11棉花年度棉花价格大幅上涨的重要诱导因素。推动国内棉花在2011年的3月份涨到历史的最高水平。由于棉花价格的大幅上涨,对2011年中国棉花的生产和消费产生较大影响。2011年中国棉花的需求来看,国内方面, 2011年1-11月国内服装鞋帽的消费累计达到7005.0亿元;同比增长23.9%;低于2010年同期的24.5%的增幅。考虑今年纺织品零售价格上涨6%的涨价因素影响,国内服装消费量实际增长近18.0%左右;同2010年相比,国内纺织品价格涨幅仅为1.2%,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2010年实际涨幅为23.3%。国际需求来看,1-11月出口总额2269.33亿美元,同比

26、增长10.67,考虑美元价值变化影响后的月度实际出口人民币价格增长16.88%,2010年扣除美元价值变化后的出口价值增长为27.39%;扣除国际价格变化影响,2011年实际出口增长仅为10.88%;远低于上年的26.19%的增长速度。综合国内外的消费增长情况来看,纺织品的消费增长幅度大幅下降。这一增幅的下降直接体现在国内纱产量的增长方面。依据统计局公布的规模以上企业纱产量来看,2011年1-11月国内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纱产量2647.4万吨,较上年增长6.35%,为2002年以来规模以上企业纱产量的同比最低增长速度。考虑因为棉花价格过高带来的纺纱行业配棉比下降的影响,2011年1-11月国内规

27、模以上企业的纺纱棉花消费总量909万吨,同比下降7.13%。预计全年的棉花消费量将会下降在6.35%左右;2011年纺纱棉花消费量较大幅度下降是导致棉花价格回落的重要因素。根据BOABC的测算,2010/11年度受棉花价格的过高的影响,棉花的总需求下到1007.3万吨,低于上年的1028万吨的水平,产需缺口降到314万吨,低于上年的318万吨,棉花进口260万吨左右。到年末库存为336.5,为3年来的最高水平,年度的安全系数到达31.8%,较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安全系数有所恢复,但是仍处在相对地位水平,仍有一定的收储空间。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棉花的需求虽然有一定的下降,但考虑一定的收

28、储空间,2011/12年度棉花的需求量将比2010/11年度有所上升。且我国目前棉花总体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棉花消费依赖一定的进口量。3.1.3我国棉花生产形势根据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承建的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2012年5月16日至31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实播面积抽样调查(样本取自15个省(自治区)、90个植棉县(市、团场)、4476个定点植棉信息联系户),结果显示,2012年全国棉花实播面积7178.7万亩,同比减少763.1万亩,降幅9.6%,较3月份的意向调查扩大0.5个百分点。各主产棉区的实播情况具体如下:黄河流域棉花实播面积为2678.8万亩,同比下降14.2%,降幅较3月份的意向调查

29、扩大0.9个百分点。其中,山东、河北、河南省实播面积同比下降10.7%、7.7%和19.4%,降幅分别扩大0.4、0.3和1.3个百分点。长江流域棉花实播面积为1819.2万亩,同比下降13.5%,降幅较3月份的意向调查扩大2.1个百分点。其中,湖北、湖南、安徽省实播面积同比下降12.9%、11.9%和10.3%,降幅分别扩大1.6、0.5和3.1个百分点。西北内陆地区棉花实播面积为2664万亩,同比下降1.4%,降幅较3月份的意向调查缩小1.2个百分点。其中,新疆实播面积同比下降1.1%,降幅缩小1.2个百分点。3.2项目区生产能力调查与分析在规模面积方面,从1998年至今,全县植棉面积一直

30、稳步提升。2005年至2010年某某地全县棉花种植面积及产量如下表:某某地县棉花生产情况统计表年份产量(吨)增长率(%)面积(亩)增长率(%)20059300-119000-20061100918.38%1227683.17%20071213510.23%13887813.12%20081582330.39%1524379.76%20091818614.93%1669719.53%2010185872.20%1730253.63%2011年和2012年播种面积已超过18万亩。2011年年平均单产仔棉在350公斤左右,在生产技术方面,近年来全面推广抗虫棉品种、棉花轻简育苗移栽技术、配方施肥、病虫

31、害综合防治等新技术,普及率达85%以上。2012年农业部全国棉花生产形势分析暨轻简育苗移栽现场会,在观摩某某地县某某垦殖场及某某现场后,得到与会领导.专家同行充分肯定和好评。这顶技术将在优质棉基地全面推广。3.3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分析金融危机以后,随着世界经济复苏,我国棉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恢复性增长,棉花需求量大幅增加,国内产需缺口加大,棉花价格在2010年开始上涨之后,2011年持续走高并在2011年底突破历史高点,到2012年进入盘整阶段,价格相对稳定。棉花价格高企,纺织企业不堪重负,由于生产成本的不确定性,企业不敢签长单,部分企业开始限产压时、减少棉花用量,很多纺企被迫停业休整。为做好新棉购

32、销工作,维护棉花市场秩序,近期国家宏观调控棉价,整顿棉花市场秩序取得初步成效,棉花市场游资炒作得到一定的打压。目前国内籽棉收购价格平稳,但收购量很小。期棉价格的止跌与震荡,使得现货的价格亦开始回升。但由于下游棉纱销售不畅,故棉花销售亦是有价无市。而新疆棉的出疆发运速度亦较原来有所提高。近段时间,各家仓库新疆棉已陆续到货,进口棉也在陆续到港。市场上的棉花供应量较为充足,而且现在国家抑通胀控物价,宏观基本面不支持棉花持续上涨,预计年前棉花价格还是以震荡盘整为主。虽然棉花价格受到政策调控制约,但国内棉花缺口依然存在。及时不考虑收储需求,我国棉花的缺口也依然在300万吨左右。因此,预计明年棉花继续保持

33、高位运行,供需缺口的始终存在将决定市场的供不应求局面继续保持。目前,在经过了一轮暴涨暴跌之后,纺织、坯布和面料企业都处于淡季,库存逐渐增加,市场成交冷淡,棉企和纺企都在等待市场出现转机。从宏观政策上看,在输入性通胀加剧的情况下,国家的价格调控政策也不支持棉花大涨,预计今明两年棉花价格高位盘整为主,供需缺口的始终存在将决定棉花不可能深幅下跌。本项目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抓住棉花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契机,大力发展棉花生产,改善棉花品质结构,促进加工、运输、营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全面促进该县棉花生产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并能切实有效地解决当前棉农增收较慢问题,发展前景十分看好。第4章 项目承担

34、单位的基本情况4.1基本情况项目建设单位为某某地县经作局,属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位于某某地县沙河街镇境内沿河南路180号。法人代表:*联系电话:*业务范围:某某地县经作局是某某地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的中枢机构。主要业务范围和业务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负责经济作物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二是承担国家和省内经济作物项目实施,参与经济作物良繁体系建设和示范基地建设,参与经济作物结构调整、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棉花产业化等项目的实施。三是参与经济作物生产技术标准、规范的制(修)定。四是参与收集、分析经济作物产品的产销动态和经济作物信息网络建设;及

35、时了解、分析和反映经济作物生产动态和形势,提出全年及阶段性生产管理意见,指导经济作物生产;积极组织技术培训,开展技术咨询、宣传,提供信息服务。五是参与研究全县经济作物生产的发展战略、规划和指导性计划,提出促进经济作物生产发展的政策建议,先后有多条建议被政府采纳。4.2人员状况某某地县经作局现有职工20名,专业技术人员15人,占总职工人数的75%,其中副高2名,农艺师3名,助理农艺师5名,技术员5名。4.3财务状况2011年末,某某地县经作局固定资产总额为450万元,年总收入为45万元,总支出为45万元,无负债。4.4现有建筑设施与配套仪器设备状况现有办公楼一栋640平方米,培训楼一栋500平方

36、米,试验室4间120平方米,种子检测设备1套,具有独立棉花生产技术指导及检测能力。4.5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多年的发展,某某地县经作局现有职工20名,专业技术人员15人,其中副高2名,农艺师3名,助理农艺师5名,技术员5名。科研力量雄厚,科技人员专业结构合理。由于棉花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某某地县棉花生产种植技术不断提高,良种技术体系不断成熟,现已熟练掌握了棉花当家品种的提纯复壮技术,杂交抗虫棉制种技术及脱绒包衣包装技术,初步形成了“育、繁、加、推”一体化的技术体系。4.6管理机制某某地县经作局属公益型事业单位,是某某地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的中枢机构。实行“定员

37、定编、定支出标准、统一核算、包干使用”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全局工作人员都建立了工作岗位责任制和考勤及业绩考核制度,努力做到以制度管人。第5章 项目地点选择分析5.1选址原则本项目棉花生产示范基地选址,从以下原则考虑:1、符合全国棉花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3),符合某某省及某某地县棉花产业发展规划和农业综合规划要求;2、在当地有代表性,原有基础设施较好,有利于节约建设资金;3、项目区域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资源丰富;4、水电供应有保障,水利灌溉条件优越,交通运输方便;5、环境条件良好,没有各种污染,天然隔离条件较好;6、技术管理基础扎实,棉花种植时间长,农户积极性高。5.2项目

38、建设地点本项目基地选择在某某地县某某垦殖场和某某(详见附图)。项目区耕地面积1.5万亩,地势平坦,平均海拨20米以上,耕作土壤属长江冲积物发育潮土和水稻土,熟化程度高,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水利设施有电排灌站3座,光、热、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广大棉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水平较高。农技队伍技术力量较为扎实。5.3项目区建设条件5.3.1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某某垦殖场与某某毗邻,地处赣、鄂、皖三省交界处的长江中心,四面长江环绕,地处东经11609,北纬2942。地势自西向东平缓倾斜,地表水通过河网注入长江。2、气候条件本地区处于中亚热带向亚热带达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带。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39、年平均气温17度,年平均日照时数18915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425。5毫米,年风向多为东北风,7月偏南风。为优质棉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3、土地资源境内土壤沙性重,以亚沙土、亚粘土为主,农业种植以棉花为主。5.3.2基础设施条件江洲至某某垦殖场总长10.2公里,2004年,江新公路(江洲至某某垦殖场)、某某政府至蔡洲电站公路建成通车。同年,某某第一条村级水泥公路六号村通村公路建成通车。2005年上半年,洲头、九号、柳洲等村四条通村公路相继建成通车。下半年,向阳站团洲电站、某某政府至渡口3.3公里公路建成通车。目前,项目区水泥公路通车里程达40余公里,沙石路里程近100公里,新建桥梁

40、一座(柳洲村)。境内主要涵闸3座,主要排涝站6座,主要灌溉站有12座,水利设施恢复建设良好。已完成电网线路改造。大堤治理加固,回填土方100万立方米。5.3.3产业及技术条件某某地县有良好的棉花产业基础,多年来棉花总产一直在某某省名列前茅,单产居领先水平,并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五十年代以来,某某地县棉花生产曾多次受到国务院、农业部的表彰。1990年列入全国优质棉基地县,1994年跨入全国植棉百强县,。1995年亩均单产,亩均入库量都均处全国前茅。至目前单产一直保持在某某省第一。某某地县棉花生产技术队伍稳定,技术力量雄厚,全县从事棉花技术研究及推广的科技人员达60多人,其中高级农艺师5人,农艺

41、师15人,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0多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科技人员占60%。由于棉花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某某地县棉花生产种植技术不断提高,良种技术体系不断成熟,现已熟练掌握了棉花当家品种的提纯复壮技术,杂交抗虫棉制种技术及脱绒包衣包装技术,初步形成了“育、繁、加、推”一体化的技术体系。全县棉花种植业技术队伍结构合理,力量强大,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技术基础。5.3.4社会经济条件项目区农业种植以棉花为主,妆有蔬菜、油菜、果木、粮食作物,是县内第一大棉产区。境内有科技市场开发中心,为专门从事农业科技服务的经济实体。有轧花厂、油脂厂;近年来还成立了某某垦殖场棉业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占地16100

42、平方米,年加工皮棉3500吨,于2007年10月投入生产;某某地新亚纺织有限公司,总投资2200万元,第一期工程投入800万元,于2007年10月投产。综上所述,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土地、能源、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方面条件都能满足建设条件需要。第6章 工艺技术方案6.1技术来源与技术水平本项目品种来源于某某省棉花研究所选育的适宜于赣北棉区推广的高产、优质棉花品种;棉花示范基地栽培示范技术来源于某某省棉花研究所及某某地县科技人员和棉农几十年实践经验和创新。某某地县历年推广的棉花主要栽培技术有:棉花稳产高产栽培技术;营养钵播全苗技术旱地棉的矮密早丰产栽培技术;棉菜套作栽培技术

43、;杂交棉的等行稀植超高产栽培技术。随着棉花育种新技术的发展应用,棉花新品种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该县棉花主要栽培品种从产量、品质、抗性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同时,在多年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棉花“扩行减株”简化栽培模式和促早熟增产措施。全面普及营养钵育苗移栽、化学除草、测土配方施肥、科学调控、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技术,全县棉花生产迈上了新的台阶。6.2品种选择本项目普及推广杂交抗虫棉品种。该体系品种全生育期130天左右,中熟偏早,植株塔形、较紧凑,株高125厘米左右,果枝19层,单株成铃34个,桃大,单铃重5.8克。衣分44%,纤维品质为:2.5%跨长大于或等于30毫米,比强度大于或等于33.2厘

44、牛/特克斯,马克隆值3.7-3.8。按本项目建设方案推广在当地一般籽棉产量可达每亩350公斤,超高产栽培可突破500公斤,霜前花率85%。抗棉枯萎病,耐黄萎病,抗倒伏能力强,耐旱性能强,且具有一定的抗虫性。伏桃、早秋桃比例高,一般占整株结铃的75%以上,收花品级可提高1-1.5级。适宜在某某、湖北、安徽、江苏等地推广种植。6.3技术方案6.3.1适时早播促苗早苗早发,三月底播种,四月移栽,五月上旬基本结束,着力提高霜前花的比率。播种前亩用棉苗乐500克培肥床土及苗床消毒。4月底至5月初,棉苗45片叶,空白地开始移栽,5月10日移栽基本结束。6.3.2实行合理密植棉花高产必须改变以往稀植大棵的技

45、术思路,实行以密取胜,每亩栽够1600株。实行单行定植,行株距12033,单株成铃数50个以上,亩总桃数达到8万个,籽棉亩产确保400公斤。6.3.3测土配方施肥根据某某垦殖场和某某的土壤测试数据,项目区优质棉花生产示范基地具体施肥方案如下(亩用量):移栽前条施有机肥50100公斤;移栽时穴底垫施三元复合肥5公斤;盛蕾时用磷酸二胺20公斤、尿素5公斤、氯化钾20公斤、微肥2.0公斤拌匀埋施;7月上旬棉花盛花时埋施尿素20公斤、钾肥15公斤;8月上旬打顶后施桃肥尿素1520公斤;棉花吐絮后结合治虫进行叶面喷肥34次,化肥中氮磷钾三要素比例为1:0.5:1。6.3.4全程化学调控当前推广的杂交抗虫

46、棉个体优势较强,在施肥较多,雨水较好时,密度较大棉田容易发生生长失调、棉田阴蔽等弊端,不利于棉花座桃及吐絮,从而影响棉花高产。因此在棉花生产过程中有必要进行化学调控。具体方法是:盛蕾期亩用助壮素(25%)4ml兑水30公斤,开花期亩用助壮素6ml兑水45公斤,打顶后7-10天亩用助壮素6-8ml兑水45公斤叶面喷雾,实施化学调控。6.3.5推广高效立体种植推行油棉套种,菜棉、瓜棉套种模式,提高棉农的经济效益。6.3.6综合防治病虫推广抗虫棉后,害虫种群有所变化,以前的棉铃虫、红铃虫近几年发生较轻,而盲蝽象、红蜘蛛、蚜虫、斜纹夜蛾、棉蓟马、烟粉虱等危害有所加重。为了提高防治效果,需多管齐下,采用农业、物理、化学等多种方法综合防治,减少农药用量,保护天敌,保护环境。主要是每3050亩安装一盏太阳能杀虫灯,在示范片实行专业队打药,进行棉花病虫害统防统治。6.3.7抗御伏秋干旱伏秋干旱,花铃期供水不足一直是项目区棉花高产的制约因素。通过本项目水利设施建设,当伏秋干旱时可以充分发挥水利设施的作用,旱情严重时可灌棉地争取灌到3-4次水,灌不到水的坡地采取秸秆覆盖、深挖大行、做坝蓄水等保水措施。6.3.8及时采摘收花棉花正常吐絮后,及时采摘,不摘“笑口棉”,不摘青桃。将好花与僵瓣花、剥桃花分收、分晒、分贮、分售。采摘时要求戴帽,用纯白棉布包、袋采收装运,以防止“三丝“混入。6.4工艺流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