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xx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44522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省xx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xx省xx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xx省xx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xx省xx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xx省xx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省xx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省xx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doc(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省xx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xx省xx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主管部门:xx省农牧厅承担单位:xx省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设地点:xx县xxxx街xx号、xx县xx高科技示范园编写单位:xx省农业工程咨询设计所编写时间:二OO八年十二月目 录第一章 项目摘要1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2.1 项目建设必要性42.2 项目建设可行性8第三章 项目服务定位及分析123.1 项目区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控制现状123.2 项目的服务定位及前景分析13第四章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154.1 人员状况154.2 固定资产状况154.3 现有

2、建筑设施及仪器设备状况154.4 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体制15第五章 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分析175.1 项目建设地点175.2 项目建设区概况175.3 地点选择分析19第六章 工艺技术方案分析216.1 技术路线216.2 设备方案24第七章 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及布局277.1 建设目标277.2 建设规模277.3 项目总体布局28第八章 项目建设内容308.1 项目组成308.2 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及结构方案31第九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389.1 投资估算依据389.2 投资估算389.3 资金筹措40第十章 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4210.1 建设期限4210.2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3、4210.3 项目实施进度表42第十一章 土地、规划和环保4411.1土地、规划4411.2 环保44第十二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4712.1 项目建设期间的组织管理4712.2 项目建成后的经营管理48第十三章 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5313.1 效益分析5313.2 风险分析57第十四章 招标方案5814.1 项目招标的组织形式5814.2 项目采用的招标方式5814.3 招标范围5814.4 项目招标内容一览表59附表附表1 承担单位基本情况表附表2 项目建设内容投资一览表附表3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表附表4 招投标事项申请表附图附图1 项目建设地理位置图附图2 项目检测检验室及辅助工程总平面

4、布置图附图3 项目标准病虫观测场总平面布置图附图4 检测检验室一层平面图附图5 检测检验室二层平面图附图6 检测检验室三层平面图附件附件1 xx市农牧局关于呈报xx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报告附件2 xx县农业局关于呈报xx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报告附件3 xx县财政局项目配套资金承诺函附件4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附件5 组织机构代码证附件6 项目检验检测用房及附属工程土地使用证明附件7 项目标准病虫观测场土地使用证明附件8 项目建设规划证明附件9 项目建设环保证明第一章 项目摘要(1) 项目名称:xx省xx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

5、域站建设项目(2) 主管部门:xx省农牧厅(3) 承担单位:xx省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4) 建设性质:改扩建(5) 建设地点:xx县xxxx街xx号、xx县xx高科技示范园(6) 建设期限:2009年2010年(7) 建设规模及内容:(1) 扩建检测检验室1279m,工具房154m,器械库154m,车库90m;(2) 建设标准病虫观测场10亩,主要包括扩建药品库200m、养虫网室50m、通透围栏495m、道路600m、沟渠640m,改造温室690m;(3) 配套购置观测及信息处理、检验检测、其它专用等仪器设备644台(套)。(8) 投资估算:项目建设投资400.00万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2

6、63.62万元,占总投资的65.91%;仪器设备投资99.38万元,占总投资的24.85%;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8.00万元,占总投资的4.50%;预备费19.00万元,占总投资的4.75%。(9) 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400.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63.00万元,地方配套37.00万元。(10) 运行机制:xx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成后隶属于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管理,行政上受xx县农业局领导,业务上受省、市植保植检站的工作指导,具体承担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的各项研究及试验示范任务。(1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的实施,可以新增固定资产363.00万元(不计摊销资产),

7、每年能够有效地指导全县防治有害生物面积300万亩(次),减少农药使用量10%,病虫害防治种类达到30种/年,农作物病虫害预报次数达到1215次/年,农作物病虫害有效控制面积达到280万亩/年,农药检测能力达到1200份/年,危险性病虫草害基本控制,有害生物监控能力显著提高。(12) 效益分析社会效益:xx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区域站的建设,不仅提高了项目区对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水平,而且实现了预防、预警、控制的信息化、网络化、可视化和规范化,服务功能明显增强,有利于改善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与控制能力,并且辐射周边xx省庆城、华池、镇原三县,宁夏固原、盐池、同心三县以及陕西定边县的部分农业区,同时也

8、为xx省东部地区农业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提供样板。生态效益:通过xx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区域站的建立及运行,在项目区形成一道安全的科技屏障,最大限度的保护当地优势产区生态环境的安全,成为xx县乃至xx省东部地区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前沿阵地;该项目的投入使用将彻底改变当地传统的对农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和理念,通过从生态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引导群众科学防治、减少环境污染、有效地保持项目区生态平衡。经济效益:本项目立足于加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项目建成运行后将大大提高项目区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水平,有效降低当地小麦、玉米、大豆、向日葵、马铃薯、瓜果蔬菜等农作物因病虫危害而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预

9、计项目建成后,农作物病虫害有效防控面积达到280万亩,在同等防治水平条件下,全县204.7万亩粮食作物每亩可节约防治成本3元,共节约防治成本614.1万元;76.8万亩经济作物每亩可节约防治成本5元,共节约防治成本384万元。合计每年节约防治成本998.1万元,三年可节约防治成本2994.3万元。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 项目建设必要性2.1.1是控制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需要xx县位于xx省东端,气候凉爽,干旱少雨,土地面积广阔,总耕地面积307.72万亩,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胡麻、油菜、大豆、谷子、糜子、豌豆、荞麦、马铃薯、向日葵、燕麦等30多种。由于

10、地理位置特殊,农作物种类多,农产品流通数量大,属农业有害生物的多发区,各类病虫草鼠害发生频繁,危害严重。每年发生面积316.9万(亩)次左右。全县马铃薯早、晚疫病、黑茎病、环腐病、病毒病每年发生25.9万亩;大豆各类病虫害发生面积23万亩;小麦条锈病、根腐病、全蚀病、红矮病、黄矮病发生面积12.7万亩;麦蚜、红蜘蛛、叶蝉发生面积97.5万亩;玉米病虫害发生面积15.9万亩;直接影响着全县粮食生产安全和质量。因此建立xx县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对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病虫害实施有效、准确的监控,并最终实现长期持久地控制,不但对xx县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周边县市乃

11、至全国小麦、玉米、马铃薯、大豆产区粮食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2.1.2是遏制农业有害生物蔓延,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需要xx县地处陕甘宁三省交汇区域,交通便利,211国道线穿境而过,并有21条县乡公路,构成陇东交通枢纽。交通的频繁,加之地区间人员物资交流的日益增多,周边地区的一些有害生物也会随着种子、苗木的调运传入,势必对xx县农业生产构成潜在的严重威胁。特别是外向型创汇农业不断发展,优质的农业种质资源的国际交流增多,农产品的对内外贸易发展迅速,伴随着农产品的频繁调运,便利的交通运输为农业病虫害的远程侵入提供了条件。因此,建立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和控制站,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安全监测及质量认

12、证体系,不仅是控制当前病虫发生危害范围、保障农产品生产安全,推进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本区域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对xx县乃至周边区域内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消长进行早期预测,事先预警,并采取各种预警控制措施有效地加以局部控制,阻止其扩散和蔓延,可促进马铃薯、粮油、瓜菜、果品、中药材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发展,确保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农产品占领国内市场,打入国际农产品市场,确保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2.1.3 是完善植保植检基础设施,提高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能力的需要近年来,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承担农作物病

13、虫害监测预报与防控中,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受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简陋等条件的限制,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防控手段功能落后,无法系统、及时、准确的开展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工作,使xx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工作相对滞后,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对植保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通过项目建设,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工艺,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和信息服务网络,建立数据收集、储存、分析处理的有机系统,应用先进的测报模式和方法,提高预警的准确率、覆盖率和信息传递速度,提高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能力,对促进xx县农产品标准化、无害化生产十分有利。2.1.4 是充分发挥植保工作作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法、

14、农业技术推广法、植物检疫条例、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为植物保护工作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新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强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农作物种子和农产品流通更加频繁、流通量逐年增多,农作物危险性病虫害传播机会和危害程度增加,为农作物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高度,建立长效机制,重视和加强对农业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控;转变工作方式,农业病害防治要从单纯应用农药扑杀的被动防治转移到采用科学预测预警与应用生物技术等多种手段进行主动预防、控制的轨道上来,从人工经验判断预测、个体防治转移到采用先进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进行信息处理与监测预

15、报、集中连片应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防治的轨道上来,系统、及时、准确地开展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工作,为现代化农业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2.1.5 是支柱产业健康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近年来,xx县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向日葵、荞麦、蔬菜等支柱产业,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一些农业有害生物病虫害的相继入侵,对全县支柱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很大威胁。全县小麦条锈病、根腐病、全蚀病、红矮病、黄矮病发生面积12.7万亩;麦蚜、红蜘蛛、叶蝉发生面积97.5万亩;玉米病虫害发生面积15.9万亩;大豆各类病虫害发生面积23万亩,马铃薯早、晚疫病、黑茎病、环腐病、病毒病每年发生25.9

16、万亩;向日葵锈病发生面积13万亩;蔬菜各类病虫害发生面积3.59万亩;特别是小麦条锈病、麦蚜、黄矮病、叶蝉、红矮病、全蚀病、马铃薯晚疫病、病毒病、向日葵锈病等病虫害,几乎年年发生危害,直接影响到全县及周边县市的小麦、马铃薯、向日葵等支柱产业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为确保xx县支柱产业的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xx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对防止有害生物传播蔓延,保障支柱产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2.1.6 是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保证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生产者安全的需要农药残留、生物毒素等物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更

17、加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安全消费、健康消费已成为时尚,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势在必行。目前农业有害生物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每年有大量农药、化学溶剂进入自然环境中。大量的农药和化学溶剂,一方面造成有害生物抗药性不断增强,引发增殖暴发危害;另一方面杀伤生态环境中有益生物,破坏生物链,引发生态平衡危机。实施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防控体系项目建设,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对生物链的破坏,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可以从生物学、生态学角度,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和综合治理,实现可持续治理。实施有害生物预警与防控体系可有效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

18、生产者安全的有效手段。病虫防治的技术要求高,多数农民缺乏相关的植保知识,导致盲目、过量用药,不仅破坏农田生态环境,而且容易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和施药者安全事故。通过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可以实现安全、科学、合理用药,有利于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可追溯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利于农药废弃包装物的回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少施药人员中毒机率,保护施药者人身安全。2.2 项目建设可行性2.2.1 xx县县委、县政府对植保事业高度重视通过科技兴农的全面实施,xx县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加大,为项目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xx县县委、县政府对植保事业非常重视,自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立以来,

19、在土地划拨,资金注入,机构设置,人员调配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数次机构改革中,农技推广中心一直作为政府的公共事业部门不断得到充实和加强,特别是县政府每年都将重大农业病虫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拨出专款用于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防治,为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资政策环境,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2.2.2 技术力量较强,能够保证项目顺利实施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全民事业单位,现有技术人员2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5人(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10人,初级人员13人),技术工人3人。他们长期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每年承担全县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植物检疫、技术推广等工

20、作,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近年来,先后承担了省市县各类植保项目20多项,获奖8项,其中xx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与示范推广获xx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麦田杂草防除技术获xx市科技进步一等奖、xx县小麦红矮病综合防治试验示范项目获xx省农业厅科学成果三等奖。通过项目的实施,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为xx县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基础。2.2.3 有一支素质较高的病虫测报队伍xx县农技中心于1985年建立了病虫测报站,下设5个固定测报点,现有从事病虫测报专业技术人员5人,其中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1人,初级人员2人。每年承担部、省、市业务部门下达的五病(锈病黄矮病白

21、粉病红矮病晚疫病)、五虫(叶蝉麦蜘蛛麦蚜地下害虫粘虫)、一鼠(中华鼢鼠)、杂草的重点测报工作。并监测玉米螟、荞麦钩翅蛾、糜子钻心虫、胡麻漏油虫、油菜黑缝叶甲、大豆食心虫、黑绒金龟甲及蔬菜病虫害等。20多年来在病虫测报工作中汇积了大量的预测预报档案资料,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已具备农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能力。2.2.4 项目建设可以整合植保资源,发挥综合优势xx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现有植保植检站、病虫测报站、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等机构,建设xx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可以整合植保植检站、病虫测报站、xx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现有资源,使植保工作各个环节相互衔接,理顺信息传递渠道,加强技术力

22、量,集中物力、财力、人力及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2.2.5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特别重视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xx省植保植检工作按照省农牧厅“强基础、抓重点、保安全、促发展”的总体要求,从公共植保、和谐植保、全省一盘棋、全国一盘棋的理念出发,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植保方针,突出抓好农业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和制种基地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加强植物检疫和农药管理执法;完善植保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植保植检防灾减灾的重要作用。本项目立足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有利于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项目建设

23、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综上所述,建设xx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第三章 项目服务定位及分析3.1 项目区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控制现状xx县总耕地面积307.72万亩,有小麦、玉米、高粱、胡麻、油菜、大豆、谷子、糜子、豌豆、荞麦、马铃薯、向日葵、燕麦等农作物30多种,马铃薯早、晚疫病、黑茎病、环腐病、病毒病,小麦条锈病、根腐病、全蚀病、红矮病、黄矮病、麦蚜、红蜘蛛、叶蝉,向日葵锈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螟、粘虫、金针虫,瓜菜炭疽病、晚疫病、早疫病、溃疡病、叶霉病、青枯病、角斑病、根腐病、霜霉病、潜叶蝇、病毒病、猝倒病等病虫害种类达500多种,重点病虫害100

24、多种,每年发生面积316.9万亩次左右。而且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中药材、花卉、设施瓜果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种植时间的延长,农业有害生物危害越来越严重。另外,xx县地处陕甘宁三省交汇区域,是陇东交通枢纽,211国道线穿境而过,并有21条县乡公路,年交易马铃薯25万t,向日葵3万t,荞麦、谷子等小杂粮2万t,中药材0.65万t,农业有害生物进入和蔓延趋势逐年加大。xx县农业有害生物发生范围、区域、数量、程度相对严重,通过相关部门、单位的积极努力,xx县农技中心病虫测报站每年承担(锈病、黄矮病、白粉病、红矮病、晚疫病)五病,叶蝉、麦蜘蛛、麦蚜、地下害虫、粘虫)五虫,中华鼢鼠及杂草的重点测报工作

25、,并监测玉米螟、荞麦钩翅蛾、糜子钻心虫、胡麻漏油虫、油菜黑缝叶甲、大豆食心虫、黑绒金龟甲及蔬菜病虫害等重点农业有害生物,但由于监测点不够、监测设备落后,检测手段已跟不上病虫害发展的要求。目前,监测范围仅能覆盖240万亩左右,仅占每年发生面积每年发生面积316.9万亩(次)的七成左右,挽回粮食损失1245万kg,监测预报和防治能力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不仅对xx县粮食生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且严重威胁着周边地区。3.2 项目的服务定位及前景分析本项目的建设,一方面,解决目前xx县监测设备、仪器和手段落后的问题;另一方面,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的建立,依靠一流设备、先进技术、系统资料分析,研究适合当

26、地条件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法,有效控制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流行,提高防治水平,降低粮食损失,减轻周边地区病虫害的传播流行和防治压力,准确地掌握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变化规律,为全县农业生产提供农作物病虫害科学防治依据,使全县农作物病虫害有效控制面积280万亩以上,非疫区病虫害建档率达到95%以上,辐射周边xx省庆城、华池、镇原三县,宁夏固原、盐池、同心三县,陕西定边县的部分农业区,面积达500万亩以上。每年可挽回粮食损失6000万kg。同时,通过出入境农产品监测,控制农业有害生物的传入和传出。项目建成后,通过对当地及周边地区农业有害生物种类的普查鉴定,确定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影响大的监控对象,及其发

27、生流行的主要因素,采用田间实验、系统分析、模拟演变、趋势预测、控制预案确立和信息快捷沟通等现代化预警手段,提高对重点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布防和控制能力。有效控制小麦锈病、红黄矮病、麦红蜘蛛、麦蚜、玉米丝黑穗病、玉米螟、粘虫、金针虫、地老虎、瓜菜炭疽病、晚疫病、早疫病、溃疡病、叶霉病、青枯病、角斑病、根腐病、霜霉病、潜叶蝇、病毒病、猝倒病等重点病虫害,保护xx县小麦、马铃薯、玉米、油料、中药材、瓜类、蔬菜等多种农产品的生产,提高农业综合抗灾能力,增加农业科技含量,促进xx县及周边地区农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第四章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4.1 人员状况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8人

28、(大专以上学历26人),其中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10人,初级职称13人,技术工人3人。4.2 固定资产状况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现有固定资产180多万元。4.3 现有建筑设施及仪器设备状况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现有办公楼、化验室各1座,总建筑面积2889.63m2,其中办公楼2263.4m2,化验楼626.23m2,水、电、暖、消防、通讯设施齐全。2003年在xx县xx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建成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包括组培楼1栋200m2、生产用房200m2、智能日光温室1座691.2m2、日光温室3座、生产用地12000m2。2005年,筹资建设了无公害农产品(苹果)质量监测中心,拥有农药

29、残留速测仪、超净工作台、电子天平等仪器设备48台(套)。4.4 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体制4.4.1 专业技术水平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每年承担省、市、县农技、植保、土肥、药材、蔬菜等项目10项次以上。近年来,获部、省、市级各种科技进步奖25项,县级18项,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技术论文48篇。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始终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第一目标,认真履行公益职能,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推广模式,培植高效产业,全面提高为农民服务的水平,为当地政府指导生产当好参谋,多次受到省、市、县业务部门的表彰奖励,荣获省、市、县农技推广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4.4.2 管理体制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

30、立于1984年,为国家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xx县农业局领导,内设办公室、农技推广站、植保植检站、土壤肥料工作站、病虫测报站、xx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七个站室,下设21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第五章 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分析5.1 项目建设地点项目扩建检测检验室、车库、工具房及器械库建设地点位于xx省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院内(xx县xxxx街xx号),土地为国家划拨机关办公用地。标准病虫观测场建设在xx县xx高科技示范园区,项目标准病虫观测场占地10亩。详见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5.2 项目建设区概况5.2.1 地理位置xx县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处,位于xx市西北部。东

31、接陕西定边县、xx省华池县,南连xx省庆城县、镇原县,西临宁夏XX县,北靠宁夏XX县。地理位置介于东经XX23xx44,北纬xx02xx14之间。5.2.2 行政区划xx县现辖4镇16乡,1个旅游开发区,250个村民委员会,1491个村民小组,7.22万户,3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6万人,占总人口的93%,政府驻环城镇。5.2.3 气候条件xx县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热多雨,全县年均气温6.79.2,年降水量为426mm,年蒸发量为16751993.7mm,降水年际变化大,分布不均,降水相对集中(7、8、9三月占全年的60%)。5.2.4 土地

32、资源xx县总土地面积9236km2,现有耕地面积307.72万亩,其中旱地300.97万亩,占97.8%,有效灌溉面积6.75万亩,占2.2%。境内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透气性好,土壤以黄绵土、黑垆土、淤黄土为主,非常适宜马铃薯、玉米、荞麦、向日葵、谷子等作物的种植。5.2.5 物产资源xx县境内物产资源丰富,粮食作物有冬、春小麦、玉米、马铃薯、大豆、豌豆等30多种。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向日葵、蔬菜、药材、林果等10多种。5.2.6 交通通讯xx县地处xx省东部,西距兰州480km,北距银川260km,南距西安420km,东距榆林280km、延安320km,国道211线贯通全境,境内邮电通

33、讯网络健全,交通、信息较为便捷。5.2.7 社会经济条件xx县是个农业大县,盛产冬(春)小麦、荞麦、糜子、谷子、玉米、高粱、洋芋、燕麦等,胡麻、芸芥、葵花、豆类等各类经济作物产量可观。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夯实基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做大做强”的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草畜、马铃薯、小杂粮三大特色产业,壮大油料、药材、苗木、果杏、黄花、花椒等区域优势产业,农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达11.3亿元,同比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0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90元。全县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81.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2

34、04.7万亩,经济作物76.8万亩,粮经比为70:30,夏秋比38:62。人均产粮338kg,基本实现了粮食区域供给平衡。5.3 地点选择分析5.3.1 检测检验室、工具房、器械库、车库建设地点选择项目检测检验室、工具房、器械库、车库建设地点选择在经济文化相对发达,交通、信息便捷的xx县xxxx街xx号(县农技中心院内)建设。土地为国家划拨的机关办公用地。场地东面是xx县农业局办公楼,南面为锅炉房,西临灵武路,北靠居民小区。场内供水管网配套,供电设施齐备,配有380kva变压器1台。供水由xx县自来水公司供给,供电由xx县电力局供应。场内交通、消防、通讯、道路畅通,基础设施条件较好,能满足项目

35、建设要求。5.3.2 标准病虫观测场建设地点选择项目标准病虫观测场选择建设在xx县xx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内,占地面积10亩。xx县xx农业高科技示范园位于xx县xx镇南街,西临211国道,交通方便。园区平均海拔1210m,年平均气温7.4,10的有效积温2468.1,无霜期146d,年降水量561.5mm,日照时数2419.7h,土地均为一级耕地,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是全县典型的高效农业示范区之一,优越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地理环境为建设xx县农业有害生物病虫标准观测场提供了便利条件。项目标准病虫观测场将充分利用xx县农技中心在该园区的部分土地及相关设施,以减少投资。场内现有机井1口,水源充足,建有9

36、9m2配电室1间,配有80kva,100kva变压器各1台,道路畅通,布局合理,水、电、暖设施齐全。详见附图2 项目总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3 项目标准病虫观测场总平面布置图。第六章 工艺技术方案分析6.1 技术路线项目主要对农业有害生物实行预警和监控,构筑农作物的立体保护网,实现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及无害化综合控制技术。6.1.1 技术工艺流程图本项目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技术在调查区域内作物的种类、数量,病虫害种类数量、特征,气象数据(温、湿度等),耕作制度土壤肥料等的基础上,建立数据库,经过调查分析,制定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办法,采用的总工艺流程如下:耕作制度土壤肥料根据经济阈值选择观察点,收集信息资

37、料防治技术药剂病虫害种类数量、特征取样方法调查方法气象数据(温、湿度等)建立知识库建立数据库建立模型库建立模型确定综合防治方法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作物的种类品种、数量图61 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技术流程图6.1.2 技术工艺6.1.2.1 农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及监测技术按照全国统一制定的病虫害预测预报方法,坚持对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瓜果等作物上发生的条锈病、白粉病、黄矮病、疫病花叶病、霜霉病、灰霉病及蚜虫、红蜘蛛、地下害虫、叶螨、粘虫、食心虫、油菜茎象甲、黑缝叶甲、菜青虫、中华鼢鼠、杂草等主要病虫杂草进行定点观测和普查。采用田间实验、系统分析、模拟演示等现代化预警手段,及时发布预报,指导

38、全区防治工作。同时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全面普查,密切监控美洲斑潜蝇烟粉虱黄瓜黑星病苹果蠹蛾红火蚁等检疫对象。6.1.2.2 农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确定控制对象农业防治技术研究防治指标研究研究发生发展规律研究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研究物理防治技术研究生物防治技术研究综合防治技术组装配套制定控制实施方案防治宣传与培训指导农民防治统一联合防治1) 技术工艺流程图图62 农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流程图2) 农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根据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特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确定控制对象、研究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根据病虫害的特点,分别采用生物方法防治、物理方法防治、化学方法防治或结合使用几种

39、方法防治,在满足达到防治指标的前提下,制定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组装配套和病虫害控制方案。引导农民合理使用或限制使用化学农药,积极推广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现代高科技防治技术,降低病虫抗药性,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使农产品向无公害化方向发展。6.1.2.3 重大检疫性病虫害检测及控制技术田间病虫害调查发现可疑检疫性病虫害据形态确定检疫性害虫据症状和病原的致病性确定检疫性病害测定生物学特性提取DNA抗血清制备确定病虫害的适生性PCR检测ELISA检测确定疫区和非疫区确定带菌材料制定综合防治规程,封锁控制疫情图63 重大检疫性病虫害检测及控制技术流程图按照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及植物检疫操作规程

40、,加强检测检验和疫情防控,应用集成的现代检疫手段,从产地检疫入手,严把调运检疫关,及时封锁、扑灭已传入的危险性有害生物,防止其扩散蔓延。重大检疫性病虫害检测及控制技术工艺流程详见上图63 重大检疫性病虫害检测及控制技术流程图。6.1.2.4 以农药为主的农用物资检测及病虫抗药性监测技术依照农药管理条例、农药安全使用规定、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等法规规定,搞好农用物资检测、农药等污染物残留的监测,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降低病虫抗药性的产生,控制农药等污染物的残留量超标。6.1.2.5 病虫害数据信息化处理技术为了适应数据信息数字化的需要,对收集的病虫害数据、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制作,并利用现代化

41、通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及时发布病虫信息,提高信息的入户率和利用率。6.2 设备方案6.2.1 仪器设备选择原则本项目设备方案在建设规模、产品方案、技术方案确定的基础上,对主要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来源、价格等进行研究选择。1) 主要设备方案与建设规模、产品方案、技术方案相适应,满足项目投产后生产的要求。2) 主要设备之间、主要设备与辅助设备之间的能力相互配套。3) 设备质量可靠、性能成熟,保证生产和产品质量稳定。4) 在保证设备性能稳定的前提下,力求经济合理。5) 拟选的设备,符合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发布的技术标准要求。6.2.2 仪器设备选择本项目根据“填平补齐”的原则,主要购置观

42、测及信息处理设备、检验检测设备、应急防控专用设备等644台(套/个)。表61 设备选型一览表序号仪器设备购置性能及参数数量台套备注1观测及信息处理设备13 台套1.1自动虫情观测灯F型、电压:220V,功耗:待机状态5W,工作状态300W(平均功率)。2套1.2孢子捕捉仪车载式,直流12V、0.4W1台1.3田间小气候自动观测仪环境温、湿度、地温、地湿、风速、风向、降雨量、蒸发量、光照度显示、屏幕显示、自动打印 单机累计存储一年与计算机连接 数据信息资源网络共享PC电脑。1套1.4数码相机CMOS、800万像素、分辨率38882592、5倍光学变焦、2.0英寸显示屏1台1.5病虫电视预报编辑制

43、作设备包括数码摄像机、手提电脑、非线性编辑系统及其他配套设备。1套1.6台式电脑P4,2800MHz,DDRII,512MB,160GB,17英寸纯平显示器,XPH操作系统2台1.7打印机5760x1440dpi,USB/IEEE-1394,打印速度:6寸无边距照片(照片模式)约42秒1台1.8扫描仪光学分辨率:3200*6400 dpi,色彩转换:48位,其它性能:超级伽利略镜头代,一次多张照片扫描,多张底,FARE Level 2技术1台1.9笔记本电脑P4 512M内存/80G2台1.10病虫预警专用软件1套2检验检测设备28 台套个2.1数码体式显微镜6v 30w电光源,变焦比12:1

44、,放大倍7X-90X,工作距离31.4-2.4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可接照相、配荧光1套2.2人工气候培养箱0-451,320L,光照度:30000,外型尺寸:4655001220,控温范围:50-952台2.3生物恒温培养箱电源电压:220V、50HZ;控温范围:Rt+565;温度波动:+/1;消耗功率:1700W。1台2.4红外干燥箱工作电压(v):220;最高温度():5001台2.5电子天平可读性:0.01g,最大称量值:610g1台2.6农药残留速测仪带软件,打印功能1套2.7超净工作台洁净等级:100级(粒径0.5um的尘埃3.5颗/升);菌落数:0.5个/皿时(90mm培养平皿);

45、平均风速:0.32-0.48m/秒(可调)1套2.8高压灭菌锅40立升,3.5Kw,自动型(全不锈钢)1台2.9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最高转速(r/min):8000;外形尺寸Dimensions:650400390mm(LWH);重量Weight:60kg1台2.10 移液器进口一套四支1套2.11 冰箱直冷型冰箱/总容积195升、/冰冻能力3.5kg/24h、耗电量0.46kwh 1台2.12 实验室控温设备制冷/制热:23.5-37/24.5-31.5m2,功率:2.0P 3套2.13 中央试验台(带水池)400015008002个2.14 中央试验台(不带水池)400015008001个2.15 药品柜120050020005个2.16 标本柜120050020005个3其他应急防控专用设备603台套辆3.1机动喷雾、喷粉机11L、5000r/min、0.18m3/s、 1E40FP/1E40FA汽油机300套3.2防护服全棉,上衣下裤,防水,防酸,防碱,防油,透气,舒适300套3.3防控指挥专用车越野车1辆3.4病虫系统调查专用摩托1辆3.5GPS卫星定位仪CF卡式GPS接收器1台644套第七章 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及布局7.1 建设目标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