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1云南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44577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1云南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精]1云南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精]1云南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精]1云南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精]1云南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1云南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1云南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前 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及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速林业发展的决定,为新时期云南林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极大地调动了全省人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为实现云南省“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较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奋斗目标,省委、省政府站在历史的高度,结合云南林业发展实际,提出了“实施六大工程,建设八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加速我省森林资源培育和林业产业发展步伐,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特色经济林是云南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广大山区群众重要的经济来源。大力发展具有我省特色的经济林产品,不仅是广大山区群众的迫切需要,也是我省林业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为规范和指导全省

2、特色经济林的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我省特色经济林产业,将其培育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编制一个发展方向明晰,措施扎实可靠,符合省情、民情的云南省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在省林业厅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由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林科院、西南林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编写组,共同完成了云南省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编写组从6月初开始,通过对全省经济林产业现状的调查分析,结合全国以及世界经济林产品市场发展趋势,在全省各地(州、市)产业规划的基础上,历时2个月完成初稿。8月4日由省厅组织,听取了有关专家和企业代表的意见,编写组对规划再进行修改,形成此讨论稿。1 云南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现

3、状1.1 特色经济林现有资源及产业概况1.1.1 特色经济林树种范围本规划中的特色经济林主要是指,由林业部门管理并组织实施的具有我省地方特色和产品优势的乡土经济林树种以及部分通过引种栽培试验,具有推广价值和市场前景的国外品种。主要包括:干果类的核桃、板栗、银杏、果梅、云南皂荚、澳洲坚果;香料饮料类的八角、花椒、肉桂、酸木瓜;木本油料类的油茶、油橄榄;工业原料类的棕榈、青刺尖、油桐、等。其中油橄榄、澳洲坚果为国外引进树种,其余都是云南乡土树种。由农业部门管理的茶、桑、水果;农垦部门管理的橡胶、咖啡以及列入林化工产业的紫胶、白蜡、五倍子、印楝以及红豆杉等没有列入本规划。1.1.2 主要特色经济林树

4、种及产业发展慨况(1)核桃:云南核桃因其产品质量高,产量大,不仅在省内是名符其实的第一经济林果,在全国核桃产量的排名中也列第一位。全省124个县,海拔700- 2900米有其分布。比较适宜的海拔范围是1800-2200米。年产量在300万公斤左右的核桃主产县是漾濞、凤庆、永平、云龙、昌宁、大姚;年产100万公斤以上的县(市)有楚雄、南华、南涧、巍山、景东、新平、宾川、洱源、华宁、会泽、丽江等。核桃是我省传统的大宗土特产品,在省内外干果市场上占有重要份额,部分出口到国外,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滇西漾濞、永平、下关一带现已形成全国最大的核桃集散地,每年交易量在2000万公斤左右,年交易税近千万元。80

5、%以上的核桃干果用手工加工取仁,严格分级,统一纸箱,定额包装,产品销往上海、天津、北京、长沙、广州、重庆等城市。每年还有约50万公斤核桃仁直接从漾濞出口到亚欧国家。此外,以大理漾濞核桃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的一批股份制或民营企业,还对核桃进行深加工,生产饮品以及精加工核桃仁等产品(2)板栗:云南板栗种植历史悠久,已在全省广为分布,122个县都可找到。中心产区在滇中的昆明、玉溪、楚雄、曲靖等州(市),是云南排名第二的干果。云南早板栗成熟于7月下旬至8月中旬,较国内其它板栗产区早12个月,可提前占领市场。虽然产量在全国只排在第11位,但由于坚果色泽好、含糖量高、风味香甜、肉质细糯,仍受到国内外客商欢迎

6、。每年约有50万公斤分散加工成糖炒板栗在省内销售,经济效益很好。但生产各类栗子罐头、饮料的企业多因亏损而停产,究其原因,主要是栗果价高,贮藏、保鲜技术还不过关。(3)八角:我国栽培八角约有2000年历史,面积和产量约占世界的90以上。主产区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北热带、南亚热带海拔500-1600米的湿润山地,适生范围相对有限。但云南的适生区面积广阔,种植历史悠久,产量仅次于广西,在国内排名第二。省内主产区为文山州,近年来,屏边、河口、新平、腾冲、盈江等县也开始成片种植。是云南排名第三的经济林树种。经烤制的八角干果及从叶和果皮中提取的八角油(茴油),是我国传统出口的大宗土特产品。云南富宁县的八角早已

7、为国内外客商广泛认同,主要销往东北、华北、西北各省;国外主要销往日本、韩国及部分欧洲国家。富宁已成为云南八角销售重要的集散地。由于八角初产品十分畅销,价格居高不下,目前省内还没有较大规模的八角深加工企业。(4)果梅:云南果梅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地理分布广。但长期以来,梅果作为野果不被人们重视,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果梅市场价格回升,云南果梅的需求量大增,经筛选认定的丽江照水梅、大理盐梅等优良品种已逐步普及推广种植。形成了以丽江市和大理州为中心产区的云南果梅种植基地。云南果梅鲜果的加工基地主要集中在丽江市、大理州和保山市等地区,其中丽江、大理区域的果梅加工由于起步较

8、早,已初具规模,共拥有20余个果梅加工厂家,个体梅胚加工户达千余户,产品多达数十种。仅丽江、大理周边区域,2002年即加工果梅2.1万吨。随着丽江、大理 “品牌”的升温,果梅产业将会取得更加良好的经济效益。(5)云南皂荚:是皂荚属中唯一能食用种子外胚乳的植物种。其外胚乳俗称皂角米,为传统的宴会甜食佳品和营养保健食品。皂荚壳含活性三萜皂甙,具有良好的去污能力。现已有厂家将皂荚开发用于洗涤、洗发产品中。滇皂荚以德宏州梁河县及保山地区的腾冲县民间栽植历史最长,目前开始规模种植,但产品开发还仅限于皂角米的利用,尚未形成产业。(6)棕榈:属亚热带树种,在云南除高寒山区外,海拔800-2500米的广大地区

9、均有分布。棕榈主产品棕片,全省年产量约1万吨,位居全国之最。但大多零星种植和采收,商品率很低。目前在红河州红河县已开始规模种植,产业中心正逐步形成。全县有棕片初加工企业100余家,其中红河县棕麻制品厂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实力,生产多种家庭生活用品。拳头产品为红河迤萨天然山棕床垫,年产量2万余床,远销上海、广东、福建、浙江、北京等地,是红河县今后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7)花椒:在云南以海拔1800-2700米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岩溶地区生长较好,椒果质量和单产较高。省内主产区为昭通市。较好的栽培品种有大红袍、青椒等。云南花椒的质量和产量在全国并不占优势,但由于其分布面广,容易种植,产品销售前景好

10、,在局部地区仍是重要的经济林造林树种。(8)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远在二迭纪云南即有分布。银杏喜温凉湿润的气候,垂直分布在云南可达2200m以零星种植为主。近年来,腾冲、富源、罗平等县开始规模种植,并对产品进行小规模加工,目前尚未形成产业。(9)青刺尖:野生青刺尖主要生长在滇西海拔2300至3200米的山区和半山区,面积约3万亩左右,其果实油脂的应用在民间已有悠久的历史。可在保健、美容护肤、医药等领域开发应用。目前已在丽江市成片人工种植,是高寒山区不可多得的特色经济林造林树种。目前,云南丽江青刺果天然营养植物油有限公司等企业,正在按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设原料基地。已初步形

11、成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建设格局。(10)澳洲坚果产业开发正在进行中。云南省已在德宏、临沧等地区造林4万余亩,2003年产果73吨。最近由省热带作物开发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合资,成立云南云澳达坚果开发有限公司,为产业开发进一步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油橄榄产业目前刚开始起步,已在一些地区进行小规模的产业化开发,着手建设原料基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最近成立的云南绿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专门从事油橄榄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高新技术企业。现正以开发油橄榄种植业为举措,推进产业发展。(11)其它特色经济林树种:主要有酸木瓜、肉桂、油桐、漆树、油茶等。其中酸木瓜正由

12、生产木瓜发酵酒的云县茅粮酒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牵头,着手建设原料基地。其余经济林树种在省内局部地区也有一定种植规模,但由于产品在国内外缺乏竞争力,目前面积和产量有所下降。1.1.3 资源现状云南特色经济林现有面积为840万亩,其中以核桃最具盛名,总面积达460万亩,占现有特色经济林面积55%,其次为板栗,共200万亩,占24%,随后依次是:八角50万亩、果梅30万亩、花椒20万亩、银杏13万亩、棕榈9万亩、青刺尖8万亩;其他经济林油桐、油茶、肉桂、生漆、酸木瓜、皂荚等共50万亩。云南省特色经济林近年来产量增长较快,产品年总产已达到12.6万吨。主要产品有:核桃6.1万吨、板栗1.2万吨、果梅2.5

13、万吨、八角3400吨、棕片7000吨、花椒3000吨、银杏2700吨。1.2 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1.2.1 有利条件(1)林业在社会经济中的正确定位,给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2)有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优越的自然条件。云南地貌多样,海拔悬殊,立体气候明显,森林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具备建设特色经济林产业的生态环境条件。同时,云南土地面积94%为山区,林业用地资源丰富,特色经济林基地还可实行混农作业,及四旁种植,产业建设空间广阔。(3)已初步具备产业建设的技术条件。近年来,云南省林业科研和林业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自上而下的林业科技队伍已经形成,有不少林业科技成果

14、有待推广,群众中也积累了不少成熟的经济林产业发展经验,形成对基地建设的重要支撑。(4)多年来全省经济林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名特优新品种、名牌产品数量有所增加;一批地(州、市)、县由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基地”; 经济林产品加工、贮藏保鲜能力不断增强,市场日趋繁荣,为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2.2 存在问题(1)有关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和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配套完善;产业发展宏观规划、政府指导意见变化快,连续性差。 (2)造林质量有待提高。主要问题是苗木品种杂乱,等级不达标;一些地区造林只重上报面积,轻质量标准,保存率低。病虫害问题在局部

15、地区有扩大的趋势。(3)经济林优良品种选育、繁殖以及新技术推广应用滞后,不能适应经济林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4)存在较大面积的低效益经济林,产品单产和优质果品率低,亟待改造。(5)资金投入不足。特色经济林产业支撑体系以及贫困地区造林需要国家给以扶持,但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影响了产业发展。(6)经济林产品加工产业化程度低,二、三产业滞后,综合效益不高。主要表现为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分散经营,龙头企业发展滞后,产品流通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2 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必要性、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2.1 必要性(1)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是云南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云

16、南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物种资源,建设特色经济林产业,可为实现绿色经济强省,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物资基础。(2)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是云南林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优先建设生态公益林的同时,必须注意商品林建设,发展特色经济林以及其他林业产业,林业自身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3)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是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需要。云南农村人口有3610万,绝大多数生活在山区半山区,他们靠山、吃山、养山,希望在山、致富在山,有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强烈愿望,发展特色经济林是他们脱贫致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4)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特色经济林产业也将面临市场经济严峻的挑战

17、。只有生产出优质、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含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2.2 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要求,以建设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产后商品化处理、贮藏保鲜、加工和市场流通为重点,充分发挥云南自然条件多样,森林物种资源丰富的优势,选择具有云南特色的经济林树种,建设定向培育、集约经营、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基地;增加经济林二三产业比重,培植龙头企业,实现经济林产业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为农户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

18、贡献。2.3 原则(1)按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建设产业。(2)坚持集中连片建基地与零星种植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产业规模化经营。(3)突出云南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以发展乡土特色经济林树种为主,适当选择适生的外来树种为辅,建设无公害优质原料基地,生产特色产品。(4)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实验研究与推广相结合,注重人才培养和使用,提升特色经济林科技含量的原则。(5)坚持培植龙头企业,创名优产品的原则。对各产业的龙头企业重点给以扶持,做大、做强,树立品牌,形成龙头。(6)坚持不断创新的原则。改革经营机制、投入机制,不断创建和推广新的盈利模式,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2.4 目标2.4.1 资源培育目标

19、 2004至2007年,营造特色经济林350万亩,总面积从现有的840万亩,发展到1190万亩;对现有的280万亩低产经济林复壮改造200万亩。到2010年,再营造特色经济林150万亩,总面积发展到1340万亩;对剩余的80万亩低产经济林,全面进行复壮改造。到2020年,再新造350万亩,特色经济林总面积达到1690万亩。产品年产量从现在的12.6万吨,2007年增加到15.8万吨 ;2010年增加到21.1万吨;2020年增加到68.1万吨。产值2007年达到14.1亿元;2010年达到18.9亿元;2020年达到57.1亿元。盛产期初级产品纯收入(新增部分)和加工增值,按全省农业人口平均,

20、人年增收277元,使特色经济林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比例有较大提高。2.4.2 产业发展总目标在2020年以前,建成各个特色经济林产业龙头企业;树立起产品知名品牌。包括:建设产品交易市场、集散地11处(大中型7处,小型9处);产品加工企业17个。“云南核桃”龙头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其中2007年前新建、改扩建交易市场(集散地)7处、加工企业6处。创立“AA”级无公害绿色产品品牌3-5个,“A”级无公害绿色产品品牌30-50个。特色经济林一二三产业总产值2007年达到44.6亿元;2010年达到51.6亿元;2020年达到167.5亿元,成为地方经济持续发展新的支撑点。3 特色经济林产品市场分析3.

21、1 总体分析云南特色经济林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大多占有重要份额,但不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正逐渐发生分化。云南传统的特色经济林产品如核桃、八角等,随着国内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保健意识提高,以及国外市场不断得到巩固和拓展,这些传统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看好。云南果梅、板栗、花椒等因其质量好、成熟期早,亦有很强的竞争力。随着今后产量大幅度提高,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市场风险,但从改良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培植第二、三产业入手,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完全可以化解风险。还有一些正在建设中的特色经济林树种,如油橄榄、云南皂荚、澳洲坚果、棕榈、青刺尖等,产品市场才刚刚打开,发展势头喜人。只要坚持正确的产业建设

22、指导思想,按经济规律不断开拓进取,市场前景也是十分乐观的。与此同时,有的经济林树种由于种种原因,产品销量、价格起伏不定;有的产品市场相对饱和,效益降低,正在产生风险。如油桐、油茶、肉桂等,已不宜大规模扩大种植面积。但只要在产品创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质量上下功夫,风险也是可以回避的。3.2 主要特色经济林产品市场分析(1)核桃:是云南大宗的出口创汇产品,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虽然我国核桃世界市场占有率已从80年代的30%降到目前的14%,但云南核桃在国内外却一直供不应求,价格稳中有升。随着社会发展,人口增加,生活质量提高,保健意识增强,可以预见,国内外核桃需要量还会大幅度增加,销售市场前景十

23、分广阔。(2)板栗:近年来,由于美洲栗和欧洲栗感染栗疫病和墨水病,致使全世界栗果的产量大幅下降。而我国板栗对这两种疫病有良好的免疫性,产量在逐年增长,目前已占世界栗果总产量的60%,国际市场前景良好。在国内云南板栗果实成熟期早,品质优,可最先上市,以“人无我有”的态势先期占领市场。现在云南板栗80%左右销售省内,只有约20%销售省外,国内外市场拓展空间很大,前景良好。(3)八角:八角干品及其加工产品茴油,是国际市场的紧俏货,而且中国是唯一可以批量提供这两类商品的国家。历史上,我国在东南亚一带就有传统的销售市场和固定客户。目前可以直接销往印度、日本、意大利、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缅甸、叙利亚、

24、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平均出口干八角15万公斤以上。每公斤售价8.8美元,国际市场上价格较稳定。在国内,八角销售市场遍及全国,年销售干八角400万600万公斤。近年来由于需求量增加,价格不断上升。未来10年内,市场价格将趋于稳定或高于现有水平。我国茴油大多外销,每公斤售价2030元人民币,国内销量很小。(4)云南皂荚:滇皂荚的主要产品皂角米,市场售价每公斤达100余元,产品供需缺口大,价格近期难以下调。目前皂角米生产尚未形成规模,国内外市场开发空间很大。此外,对皂荚壳、皂叶的综合利用及深层次开发也明显滞后,市场潜力不可忽视。(5)果梅:我国有六大果梅产区,除云南地处西部外,

25、浙江、江苏、广东、福建都位于我国经济技术相对发达的东部。借助地域优势,这些产区的果梅产业水平高于云南。但改革开放以来,受东部地区乡镇工业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质量下降、人力、土地资源成本升高等因素的影响,这些产区果梅产业优势正逐步下降。因此,中国果梅产业西移已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给云南果梅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只要进一步提高加工技术和产品档次,再借助丽江、大理的品牌,市场空间十分广阔。(6)银杏:白果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林产品,每年都批量出口到欧美和东南亚地区。近年来银杏干果及银杏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进展很快,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扬。云南规模发展银杏起步较晚,市场竞争能力远低于中、东部发达地区,

26、目前尚无产业优势。宜采取巩固现有,稳步发展的决策发展产业。(7)油橄榄、澳洲坚果是外来引进种植的特色经济林树种,青刺尖、酸木瓜是本地原产,经选优扩大种植的树种。它们的产品目前在市场上都很紧缺,经济效益好。远期市场前景只要注意培植龙头企业,提升加工链的科技含量,生产特色产品,国内外市场潜力很4 资源培育规划4.1 特色经济林资源培育树种(品种)选择 重点发展树种:核桃(含美国薄壳山核桃)、板栗、八角等。具有地方特色,局部地区重点发展的树种:果梅、花椒、云南皂荚、油橄榄、青刺尖、银杏、棕榈、澳洲坚果、酸木瓜等。4.2 特色经济林资源培育布局方案4.2.1 按气候带布局方案(1)南亚热带气候区:主要

27、布局八角、云南皂荚、澳洲坚果、美国山核桃等特色经济林树种。(2)中、北亚热带气候区:重点布局核桃、板栗等规模发展的特色经济林树种,以及花椒、银杏、油橄榄、棕榈、果梅、酸木瓜等具有区域性特色的经济林树种。(3)南温带气候区:重点发展青刺尖、果梅等特色经济林树种。(4)北热带气候区:目前多已种植或规划种植橡胶、咖啡、热带水果、速生珍贵用材林、竹、藤等,不再规划种植特色经济林。4.2.2 按行政区域分树种新造林布局方案(表1)表1特色经济林资源培育布局单位:万亩地区、州、市新 造 林合计核桃板栗八角云南皂荚果梅银杏花椒棕榈青刺尖油橄榄澳洲坚果酸木瓜省合计850 540 50 100 17 20 10

28、 25 15 20 30 16 7 昆明市21 10 5 4 2 曲靖市54 35 5 5 3 6 昭通市20 10 10 楚雄州110 90 10 10 玉溪市33 20 10 2 1 红河州72 25 5 30 2 10 文山州77 20 50 2 5 思茅市35 30 2 2 1 版纳州0 大理州132 120 6 5 1 保山市98 60 10 8 5 3 7 3 2 德宏州19 5 8 6 丽江市48 30 5 5 3 5 怒江州6 5 1 迪庆州26 15 1 7 3 临沧市99 80 5 2 2 6 4 4.3 分树种种植规模4.3.1 重点发展树种规模(1)核桃(含美国薄壳山核

29、桃):全省核桃面积已达460万亩,规划到2007年新造220万亩,现有低产林改造120万亩,总面积发展到680万亩;2008-2010年新造90万亩,现有低产林改造60万亩,总面积达到770万亩;到2020年再新造230万亩,最终基地面积为1000万亩。新造林面积合计540万亩,占特色经济林造林总面积63.5%。在核桃新造林面积中,含美国薄壳山核桃20万亩。(2)板栗:现有面积200万亩。规划在稳定现有面积,提高单产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产业发展。到2010年再新造30万亩,改造低产林60万亩,总面积达到230万亩(其中2004-2007年新造20万亩,低改50万亩);在20112020年的10年内

30、,再新造20万亩,资源总面积为250万亩。(3)八角:目前全省八角种植面积已达50万亩,规划到2010年再新造60万亩,现有低产林改造10万亩,总面积达到110万亩(其中2004-2007年新造40万亩,低改10万亩);到2020年再新造40万亩,总规模达到150万亩。重点发展的三个树种新造林面积为710万亩,占总造林面积81.2%。4.3.2 具有区域特色,在一定范围内重点发展的经济林树种(1)油橄榄:云南是引种油橄榄最早的省份之一,从1964年起,陆续引种并扩大种植约20万株。但由于缺乏经验,至今全省油橄榄仅保留大约1万株左右。在总结发展油橄榄受损的教训和引种成功经验后,目前油橄榄种植已进

31、入巩固和稳定发展阶段。规划到2020年全省规模化种植30万亩,其中20042007年10万亩,20082010年5万亩,其余15万亩在2011-2020年内完成。种植比例90%以上为油用橄榄,果用品种不超过10%。(2)云南皂荚:目前种植面积约3万亩,规划在德宏、保山、临沧、红河等地区新造17万亩,至2020年总面积达到20万亩。其中20042007年造林8万亩,现有低产林改造1万亩;2008-2010年造林4万亩。(3)花椒:全省现有种植面积约20万亩,规划再发展25万亩,到2020年,达到45万亩。其中20042007年造林15万亩,现有低产林改造5万亩;2008-2010年造林5万亩,低

32、改2万亩。(4)果梅:全省果梅种植面积约30万亩,其中20万亩为优质果梅原料基地,其余10万亩品质较差。规划到2020年再新造20万亩,同时改造10万亩低品质果梅,使优质果梅总面积达到50万亩。其中2004-2007年新造8万亩,现有低产林改造6万亩;20082010年新造4万亩,现有低产林改造4万亩。(5)银杏:全省现有种植面积约13万亩,规划再发展10万亩,到2020年,达到23万亩。其中20042007年新造5万亩,现有低产林改造4万亩。20082010年新造和低产林改造各2万亩。(6)澳洲坚果:云南于1979年开始引种,目前种植面积为4万亩。规划再发展16万亩,2020年达到20万亩。

33、其中20042007年新造3万亩,20082010年新造2万亩,2011-2020年新造11万亩。(7)青刺尖:全省现有种植面积(含野生经垦复改造面积)约8万亩,规划到2020年再发展20万亩,总面积达到28万亩。其中20042007年新造12万亩,现有低产林改造2万亩;2008-2010年新造3万亩,现有低产林改造1万亩。(8)棕榈:现有面积9万亩,规划再发展15万亩,至2020年达到24万亩。其中2004-2007年新造7万亩,现有低产林改造2万亩;20082010年新造3万亩,低改1万亩。(9)酸木瓜:现有面积3万亩,规划再发展7万亩,至2020年达到10万亩。其中2004-2007年新

34、造2万亩,20082010年新造2万亩,2011-2020年新造3万亩。表2特色经济林资源培育分树种规模表单位:万亩项目合计核桃板栗八角云南皂荚果梅银杏花椒棕榈青刺尖油橄榄澳洲坚果酸木瓜其它2020年规划总面积1690100025015020502345242830201040其中:现有面积840460200503301320984340新造面积8505405010017201025152030167现有低产林改造复壮280180601011067334.4 种苗生产规划 4.4.1 种苗需要量及种苗供应现状按规划的造林和低产林改造面积计算,特色经济林产业资源培育苗木需要量,2004-2007

35、年为造林高峰期,平均每年需苗3743万株,需育苗3300亩;2008-2010年,每年需苗2070万株,需育苗1838亩;20112020年,每年需苗1145万株,需育苗1053亩(详见附表8)。通过近年来实施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全省种苗工程有了较大的发展。据省种苗站统计,固定苗圃育苗面积达8651亩,年产苗1.24亿株,加上临时苗圃,已能满足当前造林需要。但大路苗木多,高品质、特色树种苗木仍紧缺。表3资源培育需苗量表树种2005-2010年2011-2020年新造林规模(万亩)需苗量(万株)年均需苗量(万株)年均需苗圃(亩)新造林规模(万亩)需苗量(万株)年均需苗量(万株)年均需苗圃(亩

36、)合计500 21179 3530 3118 350 11455 1145 1053 核桃310 8525 1421 1776 230 5060 506 633 板栗30 2100 350 350 20 1120 112 112 八角60 2475 413 196 40 1320 132 63 云南皂荚12 495 83 31 5 165 17 6 果梅12 630 105 88 8 336 34 28 银杏7 193 32 12 3 66 7 2 花椒20 2775 463 356 5 694 69 53 棕榈10 700 117 43 5 350 35 13 青刺尖15 2081 347

37、128 5 694 69 26 油橄榄15 788 131 101 15 1260 126 97 澳洲坚果5 138 23 13 11 110 11 6 酸木瓜4 280 47 23 3 280 28 14 4.4.2 苗木供需分析全省苗圃现有生产能力大于特色经济林建设需苗量,但八大产业苗木总需要量又将大大超过现有苗圃生产能力,应在八大产业总规划中对苗圃建设统一进行部署,按各产业资源培育的苗木需要量合理安排苗圃基地,提出新建、扩建苗圃规划。特色经济林种苗建设应立即着手继续完善(制订)各树种种苗标准,按标准提供优良种苗,淘汰未经品质鉴定或品性一般的品种苗木,满足产业资源培育对优质苗木的需求。4.

38、5 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经营管理方式建设特色经济林产业原料基地,可由公司通过荒山经营权转让(收购、租赁、土地入股等)的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由公司统一经营,建立标准化种植、管理的原料基地,形成第一产业的核心。同时再带动和引导周边地区农户,利用自有或集体的荒山荒地、退耕地以及房前屋后自行发展,自我管理,参与原料基地建设。公司提供优质种苗和技术服务,政府给予政策或资金的扶持,公司和农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订立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等,共同建成可靠的原料基地。与此同时,还必须与科研院校、设计部门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实行技术责任制,建立稳定、有效的技术依托和服务体系,为产业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5 特色经济林产

39、品销售、加工产业规划5.1 特色经济林产业链建设框架针对云南省特色经济林产业不同的发展阶段,规划了3类特色经济林产业链框架:(1)初级产品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的,其产业链重点仍应放在培育资源上。包括扩大种植面积,改造低产林,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几个主要部分。同时要加快实施龙头带动战略,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产品初加工企业、贮藏和集散地建设,并做好深加工项目储备工作。待产品产量、质量和品牌有较大提升时,逐步推出深加工产品,保证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在全省重点发展的核桃、八角、板栗等特色经济林属于此类型。(2)初级产品在市场上已接近饱和,亟待开发深(精)加工产品,提高经济价值,拓展市场空间。果梅、银

40、杏、花椒等特色经济林属于此类型。其产业链重点仍应放在二、三产业建设上。即有选择地重点扶持一批经济效益好的初加工和精加工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形成龙头,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保持产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3)处于建设初期的特色经济林产业。目前正在进行资源培育,产品尚未形成规模,但发展前景看好。油橄榄、云南皂荚、澳洲坚果、棕榈、青刺尖、酸木瓜等特色经济林产业属于此类型。产业链建设重点应放在建设企业稳定、可靠的原料供应基地上。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并以此为核心,扶持周边农户扩大种植面积,及早生产出高质量的经济林产品。与此同时应加强产品深加工技术开发,巩固、开拓国内外市场,为产品大规模上市做好准备。5.

41、2 产品购销、加工产业规划在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的同时,为提高经济林初级产品价值,不断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必须在产业链的储运营销和加工两个阶段实现规模经营。首先要选择一批基本素质好的企业重点加以扶持,形成龙头,再逐步整合单个分散的小型企业,建成集储运、营销和加工为一体,有知名品牌的大、中型企业。龙头企业下面有县乡企业、家庭作坊,它们各自独立,又统一联动,形成稳定的伙伴合作关系。5.2.1 主经济林产品龙头企业规划 以大理为中心建设云南核桃大型股份制企业。并创造条件在2015年以前成为上市公司。以丽江和大理为中心分别建设云南果梅综合加工龙头企业。以富宁为中心建设八角商贸有限公司龙头企业。建设红河棕

42、制品龙头企业。以丽江为中心建设青刺果天然营养植物油龙头企业。以楚雄州为中心建设油橄榄产业龙头企业,形成金沙江中上游油橄榄产业基地。建设云南坚果开发龙头企业,发展澳洲坚果产业。在腾冲建设银杏综合加工厂,带动银杏食品加工和药用叶加工产业。在德宏州建设皂荚综合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皂角米食品系列和荚壳化妆品系列产品发展。5.2.2 交易市场(集散地)建设为保证经济林产品及时贮藏保鲜,快速周转,规划2010年前在昆明、大理、文山各建一个大型综合性经济林产品交易市场,集采购、仓储、营销、商贸、信息交换等为一体,逐步形成面向全国和世界的特色经济林产品交易中心。此外再另建9个中小型林产品交易市场(集散地),方便

43、农户或小商贩及时进行商品交易,并获取信息。交易市场可以由龙头企业按股份制方式组建,也可以由不同所有制的经济实体独立承建,国家给以必要的扶持。分阶段新建(扩建)产品营销、加工企业规划详见下表: 表4 新建(扩建)产品营销、加工企业规划表单位:个地 区(州、市)交易市场、集散地建设加工企业计2004-2007年2008-2010年2011-2020年计2004-2007年2008-2010年2011-2020年大、中型小型大、中型小型大、中型小型省合计1634321317665昆明市1111曲靖市011昭通市21111楚雄州21111玉溪市1111红河州11211文山州11211思茅市0版纳州0大理州211211保山市211211德宏州1111丽江市21111怒江州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