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现代农业食品产学研项目对接会”精选项目汇总.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44580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现代农业食品产学研项目对接会”精选项目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上海现代农业食品产学研项目对接会”精选项目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上海现代农业食品产学研项目对接会”精选项目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上海现代农业食品产学研项目对接会”精选项目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上海现代农业食品产学研项目对接会”精选项目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现代农业食品产学研项目对接会”精选项目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现代农业食品产学研项目对接会”精选项目汇总.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4上海现代农业食品产学研项目对接会”精 选 项 目 汇 总目录第一部分 种源农业 41、广适、高效“申香16”等香菇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42、十字花科蔬菜种子丸粒化及引发技术 53、优质梨、桃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64、新优特蔬菜、瓜类新品种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体系 75、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76、南方避雨葡萄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87、扁豆新品种选育 98、名特优小水果新品种引种筛选与栽培技术的研究 109、中华绒螯蟹成蟹养殖关键技术示范推广 1010、青虾杂交种高效养殖技术示范推广 1111、新西兰山亚麻种源规模化繁殖技术应用 1212、中国鲳鱼全人工养殖的关键

2、技术研究 1313、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技术示范 1314、松江鲈鱼规模化繁养技术的研究 1415、大田作物高效种植技术示范 1516、食用菌深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1617、设施观赏蔬菜新品种的选育 1718、水产新品种高效养殖技术示范 1819、石蒜属、菊属及茶花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技术与种质创新 1820、彩色马蹄莲种球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1921、多头小菊在云南的栽培示范与推广 2022、盆栽红掌在陕西的栽培示范与推广 2123、百合远缘杂交育种技术研究 2224、郁金香和风信子的种质创新 2325、睡莲栽培、繁殖及应用技术研究 2426、菊花和香石竹花卉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与保存研究

3、 2527、安祖花、凤梨新品种DUS测试技术指南研究 2528、蝴蝶兰褐斑病综合防治技术 26第二部分 生态农业 271、上海世博园水体生态景观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72、林地复合经营关键技术与集成应用 283、淡水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关键技术与模式 294、鱼类加工废弃物中有效成分的开发利用 295、抗堵塞生活污水渗滤处理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306、标准化园艺场种养结合、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示范 317、循环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 328、人工湿地处理农业种养殖业尾水技术 339、高含盐蛋白废水的净化处理技术 34第三部分 装备农业 341、主要经济贝类前处理加工技术及装备 342、淡水池塘养殖小

4、区构建技术研究与推广 353、水稻精量直播机及配套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 364、食用菌规模化简易设施生产技术的集成与示范 365、虾类产后增值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 376、用于饵料微藻培养的光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及控制系统的研究 387、优质蔬菜采后加工和配送中质量控制体系的研究 398、全封闭温室关键技术的研究 409、大跨度水产简易大棚的研究 4110、净菜分割和加工设备的引进 42第四部分 数字农业 431、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产品养殖智能管理平台建设 432、上海智慧农业示范项目建设 443、精准农业技术在长江农场的集成与应用 444、农业补贴支农资金公开系统开发 455、农村经营综合

5、管理系统支撑平台开发 466、第三方农产品物流基础平台的开发 477、农业补贴支农资金公开系统开发 488、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信息系统开发 499、上海城市绿地土壤质量数据库的建立及固氮植物的应用研究 50第五部分 食用农产品安全与加工 511、猪肉产品质量安全供给关键技术研究与设备创新 512、水稻、玉米、油菜转基因产品内标准基因检测方法及标准化 523、水产品中主要禁用药物快速检测新技术的研究 534、大肠杆菌O157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535、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 546、耐高温饲用酶改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557、食用农产品安全技术研究与地方农产品(畜牧)可追溯体系 568、利用猪血

6、生产珠蛋白肽的工艺优化研究与集成推广 579、转基因植物田间试验监测技术体系建立和产品检测方法研究 5710、农产品冷链物流 5811、冷冻鱼糜和鱼糜制品加工技术 5912、循环水工厂化淡水鱼类养殖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5913、特色牛排嫩化加工技术 6014、生物胶原多肽中试关键工艺技术研究 6015、天然奶味香精的制备技术 6016、一种新型高倍甜味剂双甜的生产制备 6117、复配食品添加剂系列生产制备 6218、三氯蔗糖的生产制备 6319、甜菊糖及莱鲍迪苷的生产制备 6420、蔬菜全粉及蔬菜汁粉系列产品的加工 6521、韭菜籽功能性食品的加工 6522、农产品冷链物流 6623、人工

7、湿地处理农业种养殖业尾水技术 6724、循环水工厂化淡水鱼类养殖系统关键技术 6725、猪肉产品质量安全供给关键技术与设备 6826、舰船远航果蔬保鲜技术 6927、冷冻调理食品的开发与生产线的设计 7028、新型PCM相变蓄能节能温室 70第一部分 种源农业1、广适、高效“申香16”等香菇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主持及参加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该项目培育出了在产量、品质、抗逆性与适应性等具有明显优势的系列香菇新品种及研发了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创新成果有:1、发现香菇育种亲本经有性重组和自交后分化和退化的规律,揭示并分析了香菇种质“异交”特性及对杂种优

8、势利用途径的影响。2、首创以自交评价香菇种质材料的育种潜力,将其杂交育种由先前的F1代推进到F2代,对加快香菇新种质创新有重要意义。3、研发多种DNA分子标记专利技术每年为我国香菇菌种提供菌种鉴定服务,使香菇菌种生产和产业发展得到有效保证。4、建立香菇主要农艺性状的量化评价和应用体系,为香菇高产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5、运用上述理论与技术成果,培育出香菇杂交春栽菌株申香15 号、秋栽品种申香16 号和申香18 号,并研发确定了它们的配套栽培技术。选育的香菇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较好地满足了产业发展对品种形成的新需求。与主产区推广、生产部门建立紧密合作,边中试,边示范,边培训,加快香菇新品种及配套

9、栽培技术在我国浙江、辽宁、河南等香菇主产区推广应用。利用香菇菌种鉴定专利技术,每年为我国最大香菇菌种供应中心提供菌种“产前”鉴定,确保了8万袋香菇原种、9000 万粒胶囊菌种的质量安全和2 亿袋香菇的生产安全。2、十字花科蔬菜种子丸粒化及引发技术主持及参加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农业科技种子有限公司、上海科园种子有限公司、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本项目首次在国内研制成功小粒种子厚膜包衣配方及方法(专利号ZL200410054295.7),适合十字花科蔬菜种子处理的丸粒化包衣配方(专利号ZL200710037243.2)及引发方法(专利申请号200910200070.0;201010022

10、833.X),已成功应用于花椰菜、杂交青菜等作物,该项目在国内成功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比较完善的蔬菜种子加工技术体系,加工原材料全部来自国内,实现了技术国产化。该项成果应用显著提高了本市培育及销售种子包衣加工率及产品竞争力,提升了种子质量和档次,加强了种子精细化加工科技水平,促进了我市现代种业发展。近3年种子处理新技术在我市长征、瑞奇等种子公司得到了广泛应用,项目组累计加工(包衣)花椰菜、杂交青菜等种子197385公斤、种植面积161万亩以上。目前、在本市培育与销售的蔬菜品种中、50%花椰菜、30%黄瓜、40%杂交青菜种子使用了本项目的包衣加工技术,种子加工量呈现不断上升趋势。随着我市绿叶

11、菜规模化、机械化栽培的发展,高质量种子需求将大大增加,该成果将在未来生产发挥更大的作用。3、优质梨、桃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主持及参加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林木果树研究所、梨树和桃树是上海地区的传统果树,但各地经济效益差异极大,通过调查、摸底、课题确定以金山枫泾镇卫星村根福果业合作社为梨树基地,松江区佘山镇众益合作社作为桃树实施基地。针对梨品种单一,新技术普及率低和技术落实困难以及老桃区存在的技术落后等问题,课题以卫星村为示范窗口,推广优质梨新品种与高效栽培技术,桃以集成和应用桃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成果,建立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项目实施为梨园改造提供了借鉴,通过品种改造、技术规范完善、提高梨

12、园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技术推广肥水管理,减少化学肥料N、P、K用量51.6%、29.2%和20.4%。2011年基地梨树总产量达60万公斤、产值280多万元,同2008年比产值提高275%。推广面积如能达到1/10,即3000亩,年产值可以达到2100万产值。4、新优特蔬菜、瓜类新品种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体系主持及参加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本项目主要加强推广抗逆性强、品质优、产量高的特色蔬菜、瓜类新品种,采取高效茬口搭配和实施安全生产技术,研究生物防治方法,建立特色蔬菜、瓜类作物的生态化的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实现设施菜田的可持续生产、提高设施蔬菜

13、的抗灾能力、生产水平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本项目实施将通过在五厍农业示范园的品种示范核心区中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成果,建立特色蔬菜瓜果示范基地,从而把新品种、新技术成果推广到区域的三农综合示范区,进一步辐射到泖港、新浜等浦南地区,率先为上海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应用,为设施园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本项目提供示范的蔬菜瓜果新品种已充分得到项目实施区内的认同和欢迎,这些品种近年来种子供不应求、设施蔬菜品种申粉918番茄、特旺达茄子及哈蜜瓜品种的种植面积增长很快。目前,在项目区内的种植面积在同类品种中占有率达到30%以上,达3250多亩,同时露地新品种在项目区内种植面积达到3100多亩,尤其是绿叶

14、蔬菜新品种所具有的抗逆性强、品质好、产量高的优势、其大面积的推广将对上海的绿叶蔬菜供应市场有很大贡献。5、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主持及参加单位:上海交通大学本项目属于果树栽培技术领域。我国葡萄种植面积达750万亩,鲜食葡萄产量世界第一,但在“根深叶茂”栽培理论影响下,长期采用“挖深穴栽植,深耕地和广施肥培育”的技术,果品质提高困难、市场竞争力不强,严重制约了葡萄产业的效益。本项目在国家自然基金、“863”计划和上海市重点项目的支持下,创造性地提出了葡萄根域限制的栽培思想,经过持续15年的技术攻关,在关键技术机理揭示等方面都取得重大突破和进步。该项成果“是一项技术原创性研究成果”,填补国

15、内空白,“居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在全国10余个省市推广,应用面积达11990亩、每年节水380万亩、节肥227.8吨,近3年累计新增产值3.25亿元,节支增收2.29亿元,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巨大。6、南方避雨葡萄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主持及参加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本项目围绕:1、低成本避雨设施开发;2、避雨栽培用优质鲜食葡萄品选育;3、规避弱光和高地下水位等不利条件的栽培关键技术进行产学研究联合攻关,开展了长期的研究和示范,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基本克服了南方地区种植的障碍。南方多雨区的葡萄栽培面积从1980年的3.32万亩猛增到2009年的188.43万亩,增加56.8倍

16、,成为我国葡萄的优质高效产区。南方主要产区在08-10年累计应用避雨栽培168.95万亩,比露地栽培增加产值76.77亿元、增加收入64.32亿元、节约农药费4.67亿元、增收节支总额69.01亿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7、扁豆新品种选育主持及参加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项目针对上海农业扁豆优势产业急需解决的品种更新问题,选育了适合上海地区设施栽培,3月下旬开花4月下旬采收,“交大艳红扁”、“交大青扁豆2号” 2个新品种,分别比当地主栽扁豆早熟7-10天,表现出明显的优势。选育“交大艳红扁”、“交大翠绿扁”、“交大青扁豆一号”、“交大青扁豆二号”、“交大07-63”、“交大09-169“5个新品种,与

17、当地主栽扁豆相比,荚皮厚度增加16-50;宽度增加12-60;长度增加20-70,具有良好的商品性。对南汇当地扁豆品种提纯复壮50亩。创新安全、高效的扁豆栽培技术:高密度种植技术、扁豆直立式种植调控技术、扁豆和水稻二季栽培技术、调控扁豆生长的扁豆豆野螟的防治技术。新品种在本市南汇扁豆主产区示范试种116亩,累计示范398亩。创制经15次复合杂交,具有彩色荚(黑、朱红、粉红、白、绿),荚商品性好(大、厚多肉)、抗蚜虫、抗高温、早熟等特殊基因聚合的扁豆核心种质群体。8、名特优小水果新品种引种筛选与栽培技术的研究主持及参加单位:上海市林业总站、上海龙湖园林有限公司本项目以引种栽培蓝莓、费约果、日本甜

18、柿、树莓等小水果品种为主要研究方向,筛选出适合上海地区种植的蓝莓品种5个、日本甜柿品种3个、丰富了上海地区的果树品种,满足市民对不同水果品种的需求。在技术方面攻克了上海立地条件不适合蓝莓生长的难题,系统总结形成了蓝莓人工基质栽培及保护地栽培技术;从土壤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控制、果品品质控制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形成了日本甜柿无公害丰产栽培技术;开展了蓝莓硬枝扦插及嫩枝扦插技术研究,初步掌握了蓝莓扦插技术,通过扦插培育出蓝莓苗木10000余株。建立小水果品种资源圃7亩,并首次在上海建立蓝莓种植示范园100亩。本项目筛选出的5个兔眼蓝莓品种以及3个日本甜柿品种,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满足上海市民

19、对新兴水果和具有保健功能果品的需求,丰富了上海小水果品种。项目成果不仅可在上海推广,而且也能辐射到长三角其他地区,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9、中华绒螯蟹成蟹养殖关键技术示范推广主持及参加单位:上海市松江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上海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项目实施地点在上海市三农工作试点示范区范围内进行。2008-2009年项目共推广养殖面积1020亩、2009年河蟹平均亩产量达61.6kg、成活率为76.6%、2010年市科技兴农办公室有关领导专家到项目实施点进行现场检查并抽样,经全塘实量计数,回捕蟹中90%个体达到176.7克/只,其中30%的特大型个体雄蟹达到229克/只、雌蟹达到177.5克/只

20、。商品大闸蟹每年从9月底开始出售,至12月底销售完毕,2008年平均亩产值(包括套养水产品)为8150元、2009年为9500元,经济效益显著。2010年课题组完成了黄浦江水系大规格河蟹池塘养殖技术操作规范,两年内共举办8期技术讲座、养殖技术通过培训、技术指导等方式,逐步向全区推广应用。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河蟹养殖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依据和良好的推广示范作用。目前河蟹养殖在我市大面积开展,由于掌握了科学的养殖方法、产量由原来的30-40公斤/亩提升到50公斤/亩以上、河蟹品质得到提升、食品安全得到保障;经济效益由原来的1000元/亩提升到3000元/亩以上,蟹农养殖积极性得到提高,预计2-3年后全市

21、养殖面积可达万亩以上。10、青虾杂交种高效养殖技术示范推广主持及参加单位:上海市松江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上海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项目实施地点为上海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三泖水产养殖场。2009-2011年项目共推广养殖面积累计达3348亩。其中河蟹专养塘三年累计1428亩、平均亩产63公斤、亩利润2890元、完成考核指标;河蟹套养塘三年累计1920亩,在不影响河蟹产量的情况下,平均新增青虾亩产33公斤,每亩增收2253元。在养殖过程中建立了河蟹塘套养青虾和单养青虾的健康养殖模式。三年内课题组举办青虾养殖技术培训班,为养殖户培训和推广青虾养殖各个阶段的生产管理技术。同时,积极做好技术示范工作,将本项目的

22、技术及操作规程辐射到推广区域,推动全区青虾养殖产业的发展。课题组全面完成了合同书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项目顺利通过验收。项目的成功实施,为青虾养殖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依据和良好的推广示范作用,进一步优化水产名特优品种结构、增加青虾的上市量、不断丰富市场供应。通过科技示范,规范了辐射养殖户的生产管理,特别是河蟹套养池塘中产出的优质安全的商品青虾,在不影响河蟹产量的情况下,每亩可增加效益2000元以上,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养殖户使用套养技术获得增收,养殖积极性大幅提高。 11、新西兰山亚麻种源规模化繁殖技术应用主持及参加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华亭镇农业服务站、上海精文绿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该项目收集

23、筛选新西兰山亚麻优质品种20个,目前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新镇租用了土地500亩,主要用于新西兰山亚麻的示范种植和市场推广。同时在云南省普洱市与云兴园艺有限公司合作、联合当地农户、建立基地1000亩,主要利用当地优异的气候资源,实现大面积种苗繁殖。我们已经建成一套有序的新西兰山亚麻生产及组培流程。我们利用已摸索出的成熟技术进一步扩大生产量,市场推广很成功。我们在开发国内市场的同时,利用成本优势,大力发展国际花卉贸易,为企业增加效益的同时,也为国家提高外汇创收。新西兰山亚麻已经成为了一个颇具市场潜力的观赏草品种系列。在国内现在很多的街头,公园绿地、别墅区、高尔夫球场、生态湿地、都有了新西兰山亚麻的

24、种植。尤其在国内一些国家重点及省市重点工程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该产品分别出口到荷兰、美国、德国、比利时、以色列、土耳其等地。12、中国鲳鱼全人工养殖的关键技术研究主持及参加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浙江舟山市水产研究所通过项目的实施,2010年在国内首次成功获得了全人工培育的银鲳子代苗种,银鲳受精率达到30%以上,胚胎孵化率达到55%以上,育苗成活率达到15%以上;通过在室内水泥池、室外土池以及海水网箱等养殖模式下的试养探索,初步建立了各种养殖模式条件下的适宜银鲳人工养殖技术体系与方法;通过对精子超微结构、卵子形态的观察以及鱼种的营养需求研究,探讨了甄别精卵质量及鱼种营养评价的

25、方法,明确了亲鱼质量是决定精卵质量的关键因素;饲料蛋白水平42%、脂肪水平12%-19%可满足人工养殖银鲳的正常生长所需。课题执行期间,累计培育银鲳苗种110580尾,培育达到成鱼规格的银鲳数量为664尾。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2项;发表论文24篇,其中SCI论文4篇,CSCD论文20篇。全人工养殖银鲳及其子代苗种繁育技术的突破,对成功实现后续银鲳规模化的养殖及人工育苗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多种模式下银鲳人工养殖技术的建立,对银鲳这一品种将来的养殖推广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保障。鱼类新品种的开发大多遵循一个相对漫长的研究历程,未来银鲳这一新品种的工厂化、规模化繁育的实现,可进一步促进我国养殖品

26、种向多元化发展,对于改善渔业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经济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应用前景广阔。13、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技术示范主持及参加单位: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九峰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上海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项目组就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中种苗的质量、合理投放、养殖环境的生态平衡、水质控制等技术展开研究示范,并通过水草种植、底部增氧、微生物制剂投放等技术的推广应用,达到增产、增收、增效的目的,以确保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项目的实施,推广养殖面积2028亩,培训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技术人员203人次,南美白对虾平均亩产为377千克,规格76尾/千克,养殖发病率约7%,并形成南美白对虾生态养

27、殖技术操作规范,总产南美白对虾约754416千克,总产值21576297.60元。通过项目的实施、推广,新增养殖面积1805.2亩,新增产值19279407.8元,有效地提高了松江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操作简单、饲料利用率高、养殖成本低、产品质量安全、经济效益好的生态养虾技术,符合低碳、节能降耗的经济发展要求,发展前景广阔。14、松江鲈鱼规模化繁养技术的研究主持及参加单位:上海市松江区水产良种场,上海市松江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上海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松江鲈鱼为降海溯河洄游性鱼类,古时盛产于吴淞江(今上海松江),被誉为“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近年来,松江鲈鱼自然资源日益枯竭,在上

28、海地区已绝迹20多年,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了扩大松江鲈鱼种群规模,恢复其在上海的足迹,本项目对松江鲈鱼养殖技术进行了探索。相继攻破了亲本培育、苗种繁育、鱼种培育以及成鱼养殖等技术难关,并制定了一整套规模化繁养技术理论。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松江鲈鱼生长环境模拟,各生长阶段生物饵料的喂养效果、培育方法和供应方案,苗种的海、淡水驯化,养殖水环境调控,池塘商品鱼养殖控温技术,病害检验与控制等。项目实施为今后松江鲈鱼养殖业的发展,乃至在其它省市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15、大田作物高效种植技术示范主持及参加单位:上海光明长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上海市崇明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大田作物高效种植技术示范是200

29、9年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项目崇明地区现代农业基地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中的课题之一,自2010年1月1日起至2011年12月31日止。项目实施期间,大田高效种植技术在公司范围内共示范推广127702亩,在崇明港沿镇、竖新镇共示范推广8393亩,两年共累计推广136095亩,超额完成考核指标,项目示范区域内水稻平均产量为628.9kg/亩,比对照区域产量提高5.35%,亩均效益增加5.8%;示范区域内麦子平均产量为515.45kg/亩,比对照区域产量提高5.4%,亩均效益增加5.95%,并形成了包括水稻精量机直播生产技术规范、麦子机械高效种植技术规范二套技术体系。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长江农场稻麦

30、生产中,并且向跃进农场和崇明乡镇进行了较大的辐射推广,累计推广面积超过40万亩,有效解决了两个农忙时突出的劳力矛盾,对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推进规模化经营,获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16、食用菌深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主持及参加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上海百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研究获得了3种食用菌新型保鲜技术,使杏鲍菇子实体的保鲜期延长了5-10天;草菇的保鲜时间延长了2-3天,双孢蘑菇货架期延长3天。研究获得了高含量灵芝多糖的最佳制备工艺,多糖的含量达到40%;建立了猴头菌多糖脱色的工艺技术,得到的多糖含量

31、大于40;脱色后的猴头菌多糖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优于未脱色多糖;开发了酶法制备食用菌鲜味物质的新工艺;建立了超临界CO2萃取灵芝三萜的工艺技术,三萜含量大于20%。建立了食用菌多糖产品中总多糖和b-葡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为其产品质量的双控标准提供了依据;建立了灵芝三萜的指纹图谱和食用菌风味物质的特征指纹图谱。项目实施期间申请发明专利6项,发表研究论文13篇,开发新产品3个。项目研究的草菇、白蘑菇和杏鲍菇均属于保质期短的食用菌,开发的保鲜技术在食用菌工厂化企业有很大的需求;项目开发的多糖及三萜制备技术可获得高品质的灵芝多糖、三萜及猴头多糖,改善了其提取物易吸潮和灰分残留大的缺点,提高了功能成份的含

32、量和活性,该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同类食用菌提取物的行业水平;项目建立的相关质控标准将为食用菌产品质量控制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促进食用菌深加工行业的技术进步。17、设施观赏蔬菜新品种的选育主持及参加单位:上海星辉蔬菜有限公司、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所、上海交通大学欧美、日本和我国台湾对观赏蔬菜的研究较早,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结合都市观光农业,研究开发观赏蔬菜,资源也十分丰富。我国观赏蔬菜栽培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起步,而且观赏蔬菜品种少,周期短,栽培技术不完善,普及率偏低,这种现状难以满足都市农业对品种多样化的要求。都市农业、观光农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在中国,培育有特色的都市农业产业,将我

33、国传统的蔬菜文化发扬光大也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此形势下,立足本国实际,加强对观赏蔬菜种质资源和开发利用的研究显得尤其重要和必要。通过本项目收集国内外观赏蔬菜品种,从中筛选出适合上海地区的、观赏价值高的品种,并在“都市菜园”休闲观光园内示范,服务于上海市民的休闲观赏。本课题筛选出的42种适合上海地区、观赏价值高的观赏蔬菜品种在以蔬菜为主题的4A级景区“都市菜园”内进行种植示范,游客在此可以观赏到200多种各色蔬菜。从入园反应看,新颖、奇特瓜果蔬菜的更新带来了不少回头客,游园人数络绎不绝,年接待游客量目前可达16万人次,同时带动餐饮、奇瓜异果零售等,带动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作为上海市中小学质量教

34、育社会实践基地和上海市专题性科普场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游玩中了解各种蔬菜的生长特征,普及科学知识。18、水产新品种高效养殖技术示范主持及参加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崇明县大新镇水产养殖场、上海市奉贤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上海南北种源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本课题利用上海地区的咸淡水资源优势,引进了拟穴青蟹、花鲈和半滑舌鳎优质新品种,建立了相应的淡化和驯养技术,构建了青蟹与缢蛏、虾混合生态及花鲈池塘养殖模式,建立了适合上海郊区的青蟹低盐度养殖技术规范和花鲈养殖技术规范。在养殖生产中,将水产品质量控制向前移,从养殖源头抓起,确定养殖环境与养殖过程中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

35、关键点,开展了花鲈养殖池水和底泥重金属、饲料投入品重金属和渔药、养殖产品花鲈的药残和重金属跟踪监测,构建养殖生产过程中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可追溯性,确保了养成花鲈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要求。在上海郊区崇明和奉贤进行了青蟹、花鲈和半滑舌鳎养殖技术示范,累计示范面积1000余亩,经测产青蟹亩产104公斤、花鲈亩产931公斤,半滑舌鳎在低盐度养殖获得成功;三个品种的养殖示范获得成功,丰富了上海郊区水产养殖的品种结构,为配合上海市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提供了养殖技术支撑,为促进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并取得显著成效。19、石蒜属、菊属及茶花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技术与种质创新主持及参加单位: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36、 南京农业大学对于营养繁殖植物的保存,一般通过田间种植来实现,不仅占用耕地、耗时、费力,还易受干旱、洪涝、低温、热害、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导致种质毁灭。必须创建有效长期的保存技术。项目成果率先创建了石蒜、菊花的超低温长期保存技术体系,建立了菊花离体缓慢生长保存技术和石蒜属、菊属和茶花的田间基因库保存技术。收集保存了我国石蒜资源15个种中的11个及近10个变异种质材料,以及我国菊属及其近缘属植物资源近3000份(种),利用超低温长期保存平台、离体组培苗长期缓慢保存平台以及田间基因库保存等三种种质资源保存途径加以保存。从国内外共收集各类茶花品种197个,其中茶梅品种87个。是目前国内石蒜资源、

37、菊属及其近缘属植物资源、茶梅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数量最多的基因库。本项目从群体变异材料中,获得了两个花色艳丽、花型硕大、花茎较长的石蒜新品种 (LDB1和LJL1),能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开花生长。筛选或培育出杨妃茶、笑颜、花立寒、朝仓、飞天玉等5个茶花茶梅品种,已在上海地区示范种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石蒜和菊花资源的超低温保存技术以及国内最大的液氮超低温平台,用同样方法保存了一批营养繁殖植物木薯和大薯的种质资源(能源植物)。创新的茶梅品种、石蒜新种质、超低温保存再生石蒜种质在园林绿化示范中获得成功,经济效益近200万元。20、彩色马蹄莲种球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主持及参加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38、、上海鲜花港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南京农业大学项目在实施期间通过对种球生长过程中蛋白质、可溶性总糖、淀粉、-淀粉酶等营养物质和IAA、GA、ZR和ABA等内源激素的指标测定和动态变化规律分析,以及在设施条件下进行了商品种球配套栽培技术试验,形成了种球无土繁育生产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从适宜的种球采收时间、消毒处理方式、贮藏温湿度和时间及花芽分化生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种球采后处理与贮藏技术体系。分析了种球围径与直径、种球形状、种球重量与品质的相关性,提出了以种球围径为主要依据的种球分级标准。经对6个细菌性软腐病菌株的形态特征比较、生理生化测试、16srDNA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确定其均为胡萝卜

39、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自繁T1种球3.55万个,示范种植商品球23935个。彩色马蹄莲作为一个纯引进新兴花卉种类,我们在引进、消化、吸收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它的成功将为我国开展国外名花的引进并进行“国际名花本土化”工作提供参考,并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品种培育与国际接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本项目的完成,将有效提高彩色马蹄莲整体栽培技术,减少病害发生和各种农药的使用量,也将丰富我国的花卉产品市场和绿化景观,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21、多头小菊在云南的栽培示范与推广主持及参加单位:上海种业集团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花卉良种试验场、云南德丽花卉有限公司项目实试期间分别从荷兰Fides、Dekke

40、r、Deliflor等著名多头菊公司引进国际市场流行品种44个、筛选出18个适合云南气候土壤条件的多头小菊花品种。并研究制定了包括母本培育,插穗处理、光照处理、肥水管理、采后处理等标准化生产体系、最终建立了6公顷年产800万支生产能力的多头小菊花生产基地。为云南地区发展多头小菊花作培训示范,提供了技术支撑。 项目不仅研究推广多头小菊花在国内实现周年生产技术,而且研究掌握了单位面积小菊花年生产周期达到3个以上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整体技术处国内领先。项目在制定标准化生产体系基础上、提倡“适时、适地”栽培,以充分利用云南自然气候生产出优质花卉,使花卉出口率达80%左右,经济效益明显,有效地促进

41、农民增收。目前,该项目成果在云南推广应用,使云南成为我国最大的多头小菊花周年生产出口基地。项目成果向贵州、辽宁、宁夏等地辐射推广,效果显著。22、盆栽红掌在陕西的栽培示范与推广主持及参加单位:上海种业集团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陕西省苗木繁育中心本项目是上海农业服务中西部地区专项,旨在把上海红掌新品种开发与高产栽培技术优势推广到中西部地区,为西部地区的现代化温室等农业设施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提供技术支撑。项目通过技术人员的推广研究,结合西部气候和温室类型,不仅筛选出了雄心、阿拉巴马、国王、红皇后等适应在陕西气候,土壤环境条件又能满足市场需求品种,而且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西部地区的红掌栽培温度、湿度、光照

42、、肥水及种植密度等生产技术管理体系。为我国西部地区红掌栽培的空缺及红掌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通过项目示范研究和推广,而今陕西苗木繁育中心仅年销花就达20万盆、生产面积近100亩。苗木繁育中心不仅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红掌生产基地,也成为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 目前,项目成果以苗木繁育中心为示范,已向河南、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辐射推广,有效地推动了我国西部地区花卉的发展,为当地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增收、中西部地区高档花卉产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23、百合远缘杂交育种技术研究主持及参加单位:上海振东园艺有限公司、南京林业大学本项目通过开展百合花粉母细胞发育过程的观察及花粉活力的测定,初

43、步摸清了百合种的花粉母细胞发育情况和花粉萌发率及适宜的储藏方法;利用荧光染色法观察百合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情况、测量授粉后的花柱生长情况、初步掌握部分远缘杂交组合产生不亲和性的原因;并在进行相关杂交亲本的生物学性状和遗传性状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常规百合杂交育种工作和胚拯救的探索,同时通过对杂种后代细胞学鉴定和田间生长性状观察,筛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杂交百合新品系4个。运用分子信号对于胚胎发育的影响等最新理论,通过分子信号等技术调节胚胎发育、受精子房和幼胚的离体培养、进行杂种胚的拯救、解决提高胚拯救效果的关键技术,为百合远缘杂交育种提供优化配套的胚拯救技术和大量远缘杂交材料。项目设计的28个杂交组

44、合,通过种子室内培养、胚拯救等方法获得杂种后代2800余株,初步形成了百合远缘杂交育种的体系。相关技术和品种的应用,为花卉产业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帮助。项目的成果应用,可充分发挥我国野生百合的资源优势,为尽早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百合新品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4、郁金香和风信子的种质创新主持及参加单位:上海鲜花港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项目提出了郁金香和风信子杂交育种、辐射诱变和芽变筛选等种质创新技术,创造了一批郁金香和风信子育种材料,为进一步选育新品种提供了技术、积累了材料。育成风信子新品种“上农早粉”。该品种花期早、不易退化、生长旺盛、对风信子锈病、黄腐病、软腐病和病毒

45、病抗性较强、可取代荷兰进口品种,降低生产成本。在沪、浙、皖、苏等适宜栽培区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项目建立了郁金香和风信子繁殖、栽培、组织培养和病害鉴定与防治方面的系列技术,这些技术在郁金香和风信子的繁育、复壮和病害防治方面具有应用价值。育成的风信子新品种“上农早粉”已开始应用于生产,预计五年内将在沪、浙、皖、苏等适宜栽培区大面积推广。本成果创造的大量育种材料、提出的种质创新关键技术、将为郁金香和风信子的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保障和技术支撑。提出的繁殖、栽培、组织培养和病害防治方面的系列技术,将全面提升国内郁金香和风信子的繁育、栽培技术水平,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本成果应用前景广阔,并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

46、整,增加农民收入将起积极作用。25、睡莲栽培、繁殖及应用技术研究主持及参加单位:上海鲜花港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南京农业大学项目组通过引进、试种的方式筛选出了适宜切花栽培的9个耐寒睡莲品种、6个热带睡莲品种以及7个盆栽品种,研究并建立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及产品质量标准;通过对根茎分生繁殖技术研究,形成了根状茎繁殖技术规程并应用于生产,具备了年生产根茎15万个以上的能力;通过不同光照光长和光强处理对睡莲属部分重要切花用种类和品种开花影响的研究,了解光照与睡莲开花(花期、产量与品质)的关系、通过不同温度处理对睡莲属部分重要切花用种类和品种开花影响的研究,了解温度与睡莲开花(花期、产量与品质)的关系、通

47、过不同养分处理对睡莲属部分重要切花用种类和品种开花影响的研究,了解营养条件与睡莲开花(花期、产量与品质)的关系,从而建立以光温调控为主要手段的周年开花技术体系;通过适时分栽、株行距调整、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疏叶促花等技术研究,提高了出花量及切花品质,实现了睡莲切花的规模化生产。睡莲由于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少有睡莲的栽培,市场上睡莲种苗供应有限,且价格昂贵,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运用睡莲叶片胎生苗快繁技术进行种苗繁育,可以加快热带睡莲的繁育速度,加大睡莲的市场供应量。 同时,睡莲具有花色淡雅、花香清新和较耐水养特点而作为一种新型切花深受人们的喜爱,课题攻关后,通过设施栽培提前或延迟睡莲的开花期,使其在相应的节日开放,以填补市场空白,基本实现睡莲的周年开花,满足了睡莲非自然花期的重要节日的睡莲切花市场需求。26、菊花和香石竹花卉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与保存研究主持及参加单位: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南京农业大学 上海振东园艺有限公司本项目收集并长期保存了一批以菊花和香石竹为主的花卉种质资源。建立了香石竹种质资源保存圃、菊属及其近缘属植物资源保存圃,筛选获得了一批具有观赏应用价值或表现不同抗性的优异种质20多份。同时建立了菊属植物和中国石竹超低温长期稳定的保存技术平台,以及菊属植物组培苗缓慢生长保存技术体系,组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