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民俗文化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048218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4.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民俗文化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徐州民俗文化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徐州民俗文化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徐州民俗文化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徐州民俗文化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州民俗文化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民俗文化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它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和变异性。,类 别,1,民间音乐 2,民间舞蹈 3,民间美术 4,传统体育与竞技、5,曲艺 6,传统手工技艺 7,戏曲 8民间文学 9,民俗 10,传统医药,徐州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个,江苏柳琴戏、徐州梆子、徐州琴书、徐州剪纸、徐州香包、邳州跑竹马、邳州纸塑狮子头、丰县糖人贡,江苏柳琴戏 视频,原名“拉魂腔”,不但是江苏省的主要剧种之一,也是以徐州为中心的苏北、鲁南

2、、皖北、豫东广大地区现存的唯一本土地方戏曲剧种,是徐州及周边地区农民创造出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柳琴戏的许多小戏、折子戏大多是从早期的“篇子”或民间故事、传说衍化而成。比如喝面叶、拾棉花、借当、小书馆、回娘家等。,徐州梆子戏 视频,起源于明朝后期,结合陕西、山西梆子与苏北民歌小调、杂耍曲艺、说唱艺术以及方言俚语、风俗民情,再经过几代艺人潜心打磨,形成了以徐州为中心的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代表性剧种。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曲调的快慢节奏由一副鼓板和梆子来指挥而得名,当地群众又称为“大戏”。,徐州琴书(视频 颠倒话),源于明代小曲,于明嘉靖年间广为流传,旧称“丝弦”、“唱扬琴的”等,是

3、以徐州方言演唱,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族、民间说唱艺术。主要流行于以徐州为中心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1957年9月在徐州专区与徐州市联合举行的曲艺会演中,定名为徐州琴书。,徐州剪纸,有悠久的历史,现已发现的汉画像石中,多次出现汉代徐州人已经运用了以影像作为形象标记的艺术手法,继而创造了在石块上镂刻透空的艺术技巧,并在汉画像石上刻制出剪纸图案。作为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徐州剪纸风格用八个字可以概括为“热烈、夸张、粗犷、抽象”,剪出来的作品线条简洁,人物夸张、生动、丰满。,邳州纸塑狮子头,是一种集雕塑、裱糊、扎制、绘画于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极具苏北地方特色和民间工艺特色,据史料记载已有500多年

4、历史。纸塑狮子头造型夸张,形象活泼,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有着北方塑艺的粗犷豪放,且兼具诙谐幽默,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香包,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制作和佩戴香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徐州香包从造型上看,以新、奇、美、真为特色,形状敦实淳朴,色彩对比强烈,立体造型栩栩如生,有较高的观赏、收藏价值。它造型多样,有:心形、圆形、菱形、元宝形、蝴蝶形、花瓶形(保平安)、水滴形、长方形、人物娃娃形等。,现今,在徐州民间香包制作中最有特色,最具艺术价值、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是曹氏香包。其作品造型美观、精致,内装有由18种中草药配制而成的香料,香气四溢,戴在身上既可以驱毒避邪、防潮驱蚊,又能装饰房

5、间、净化空气。,糖人贡,糖人贡发源于唐朝,原为宫廷用品,后流入民间。丰县糖人贡艺术发端于清代中期,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为世代家传(传男不传女),密不授人。,糖人贡,俗称“供品”,主要用于传统丧葬祭祀活动。其工艺特点为模具注塑。主要原料为优质白糖、食用色素(包括胭脂红、食用绿、食用黄),主要生产工具及设施为木质模具(祖传)、铝锅、水缸、火炉子、木头案子。简单生产过程为:先将模具用清水泡湿,用束子将模具扣好放在案子上,将白糖加水、化浆,熬至170180摄氏度,迅速倒入模具中,冷却后拆模、冷却、上色即为成品。作品色泽鲜艳、造型优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糖人贡题材多取自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由于受

6、道教影响,略带一些迷信色彩。,邳州跑竹马,邳州跑竹马,又称“竹马舞”、“竹马会”。邳州跑竹马流行于滩上、八路、徐塘等镇,属自娱自乐型民间舞蹈。相传始于宋代,内容取材于鞑子(金兀术)跨马游春的故事,已有一千年的历史。经历代民间艺人的排演与实践,已形成了固定的演出形式,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徐州民俗博物馆 视频,坐落在市中心户部山的东南隅,依明清古民居而设,是一座以收藏、展示、研究徐州地区民俗文物及民俗文化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徐州民俗博物馆占地6000余平方米,房屋160多间,是徐州明清优秀古民居的代表,展示民俗文物1000多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民俗博物馆从古民居、民间工艺品、地方

7、戏曲、曲艺、传统生产生活、婚育习俗、民间艺术表演等六个方面展示了徐州地区的民俗民风,馆内还设有茶社、棋牌等休闲场所,并提供传统的婚嫁、做寿等服务。民俗馆下辖的民间艺术团,随时可对外提供传统戏曲、曲艺演出以及喜庆乐舞庆典服务等。,饮食,沛县鼋鼋汁狗肉 是沛县最有名的传统特色食品。鼋汁狗肉呈酱红色,色泽鲜亮,味美醇香,肉质韧而不挺,烂而不腻,可谓色、香、味俱佳。沛县因此而成了古今闻名的“狗肉之乡”,马市街饣它汤:,饣它汤原名雉羹,想传乃彭祖所创,历经数千年。主要原料由母鸡、猪肘、元骨、麦仁及数味中药经十余小时文武火熬制,再入黑胡椒粉、葱姜末、绍酒、精盐、勾芡调匀而成;出锅时淋上小磨香油和上等米醋。

8、富含蛋白质、糖类及钙等微量元素。汤鲜味美,醇厚隽永,享誉徐海地区。,马市街饣它汤锅开设于清代光绪年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徐州的传统名小吃,马市街饣它汤的由来:,传说,清代乾隆下江南,住在徐州行宫。一天乾隆微服私访来到城隍庙前,喝了此汤,味非寻常他上前问道:“这是啥汤”?“是啥汤”。当问及怎么写时,没有文化的厨师随手画了一个“食”和“它”合并为“饣它”字以答。后来乾隆皇帝下诏御封饣它汤为“天下第一羹”。,东坡肉,东坡肉的原型是徐州回赠肉,为徐州“东坡四珍”之一。北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秋,黄河决口,七十余日大水未退。徐州知州苏轼亲率全城吏民抗洪,终于战胜洪水,并于次年修筑“苏堤”

9、。百姓感谢苏东坡为民造福,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送至州府感谢苏公。苏公推辞不掉,将这些肉加工成熟后再回赠百姓。,苏东坡的烹肉之法在其炖肉歌中可见奥妙:“慢着火、少着水,柴火罨焰烟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回赠肉”的特点是鲜香醇厚,油而不腻。,苏东坡在徐州留下了四道名菜,除回赠肉外,还有金蟾戏珠、五关鸡、醉青虾,后人将这四道菜称之为“东坡四珍”。如今在徐州街头的各家饭庄,您仍然可领略到东坡肉带给您的回味无穷的满口醇香。,庙会,子房山庙会,是对张良的纪念崇拜活动,和历代原始的求雨祈丰年活动相融合而诞生,此后又增添了佛教信仰。子房山庙会会址在徐州子房山。庙会历时三天,以农历五月十九日为正会。前来参加子房山庙会的百姓主要以徐州地区六县(市)、五区为主,除了佛道信徒之外,还有众多各界人士。此外,还吸引了豫东、皖北、鲁南与徐州接壤地区的民众,,徐州泰山庙会,徐州泰山上的寺庙兴建于明朝嘉庆年间,当时叫“显济庙”,供奉的是碧霞元君。清朝乾隆四十三年即1778年,徐州知府永龄将其更名为碧霞宫,即俗称的“奶奶庙”。按照有庙就有庙会的常理,可以推断徐州泰山庙会的形成应在奶奶庙建成之后。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前后三天,来自四面八方的敬香者纷纷来到泰山庙,朝拜“泰山奶奶”,以求多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